A. 男孩英文名
男孩英文名如下所示:
1、William-威廉
說到William,不少人都互相到王子,這確實是一個具有貴族氣質的男孩英文名,它的原意是貴族堅定的衛士,職責是保衛國家。William這個英文名,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魁梧英俊的正直男人,給男孩取此名,也代表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正義的人,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容易受到誘惑。
2、Richard-里查德
Richard在古德文中原意是掌握和管理大權的統治者,外國人對Richard的印象分為兩種,一個是英俊強壯,擅長運動的男孩;另一個是誠實、嚴肅,並且敬業的男性領導者。擁有此英文名的男孩,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一個團體當中起到領導的作用,帶領自己的事業夥伴走向成功。
3、Brian-布里安
Brian在愛爾蘭語當中的意思是美德和力量,Brian給人的印象是聰明帥氣的運動風少年,這類男孩在校園中總是很受歡迎,並且情商很高,善於社交。若父母給男孩起這個英文名,說明父母希望男孩能夠成為一個陽光的人,擁有很多朋友,並且溫暖大眾。
4、Edward-愛德華
Edward大家應該不算陌生,然而Edward卻很少被國人用來當作英文名,或許是給國人的感覺過於嚴肅。其實,Edward代表著幸福的保護人,擁有此名字的男孩,在生活當中應該是一個幸福又愛保護大眾的人,也體現父母希望男孩能開心的生活。
5、Jeffrey-傑弗瑞
Jeffrey原意是指上帝的和平,後來Jeffery也被形容帶有黑發的俊朗男子,並且有一些孩子氣,這些特徵很適合亞洲的男孩;還有一些人認為Jeffery代表的是有錢的小夥子,這個英文名也代表了父母希望男孩不為錢財煩惱的寄託。
B. 徵集地中海地區的海盜船名……
我覺得用地名好些,你還可以參考比如西甲、意甲、英超球隊名字,很酷哦。你說義大利找些義大利地名,你看看好嗎?
1.義大利(Italy)
東南歐一共和國。公元前5世紀稱維大利亞(Vitallia)。最初,維大利亞僅用來指亞平寧半島北方來的維大利(Vitali)部落居住的卡拉布利亞山區。據認為,維大利人的名稱vital與拉丁語詞vitulus(牛犢)有關。不過,這可能是對無法搞清楚的詞源的一種解釋。從公元前2世紀到1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興起,維大利亞所指范圍逐漸擴大到整個亞平寧半島。
2.羅馬(Rome)
義大利首都。根據台伯河的古代名稱魯馬河(Ruma)命名。魯馬河的名稱很可能源於伊特拉斯坎語,也可能源於希臘語詞rheo(流動)。據傳說羅馬城為古希臘戰神馬爾斯之子羅慕路斯(Romulus)所建,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但他只是一個神話人物。
3.阿布魯佐(Abruzzo)
義大利中南部一個地區。名稱起源於拉丁語的abruptus,意即「陡的」、「峻峭的」。本地區是亞平寧山脈中最高和最崎嶇的部分。
4.阿爾諾河(River Arno)
義大利中部的一條河,向西流經佛羅倫薩和比薩,注入利古里亞海。其名源於印歐語的er(前進)或ar(流動),也有可能源於梵語的ama(流動的)。
5.阿普利亞(Apulia)
義大利南部的一地區。該名源於印歐語的ap(水),該地區南北地勢低窪,且瀕亞德里亞海。
6.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
歐洲最高的火山,位於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東部。此山名源於希臘語的aitho(燃燒)。它在西西里當地稱蒙吉貝洛(Mongibello),可能與義大利語的monte bello(美麗的山)或阿拉伯語的jebel(山)有關。
7.安科納(Ancona)
義大利東部亞德里亞海海濱城市和港口,馬爾凱大區的首府。公元前380年又敘拉古的希臘人所建。城名源於希臘語的ankon(急彎,角),是指該城所在地區的海岸線的形狀而言。
8.奧斯塔(Aosta)
義大利北部城市,為瓦萊達奧斯塔大區的首府,位於都靈西北。公元前25年由古羅馬人創建並命名為奧古斯都將軍城(Augusta Praetoria),以表示對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的敬意。
9.奧特朗托海峽(Strait of Otranto)
位於義大利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之間。海峽因奧特朗托城(Otranto)而得名。該城名的原希臘語形式是Hydruntum(水城)(源於希臘語的hydor,意即水)。
10.巴勒莫(Palermo)
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西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該名來自古希臘語名巴諾莫斯(Panomos),而古希臘語名則由pan(全部的,每一個的)和homos(港口)組合而成,在希臘殖民地鼎盛時期,地中海沿岸共有7個港口取此名稱。
11.巴里(Bari)
義大利東南部阿普利亞省的一個港口城市,瀕臨亞德里亞海。古羅馬時期的城名為Barium(船隻),即船隻停泊的港口。
12.貝加莫(Bergamo)
義大利北部托斯卡納地區的一個城市,位於佛羅倫薩以南。該名是12個同名的伊特拉斯坎人的城市之一。雖然如此,城名的起源至盡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也許是河口的意思。
更正:12.比薩(Pisa)
義大利北部托斯卡納地區的一個城市,位於佛羅倫薩以南。該名是12個同名的伊特拉斯坎人的城市之一。雖然如此,城名的起源至盡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也許是河口的意思。
13.貝加莫(Bergamo)
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大區和一個城市的名稱,它是一個古代地名,源自凱爾特語和利古里亞語的berg(山),該城所在地海拔1200英尺(365米)。
14.波河(River Po)
位於義大利北部,向東流入亞德里亞海。現名來自拉丁語名柏杜斯(Pas),但起源不明,也許源於利古里亞語的bodincus或bodeghos(無底的),也許源於高盧語的padi(松樹)。帕多瓦城名就很可能源於padi這個詞。
15.博洛尼亞(Bologna)
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和大區的名稱。公元前4世紀稱博諾尼亞(Bononia),系源於博伊部落(Boii)名,該部落名意為「獵場」。
16.布林迪西(Brindisi)
義大利南部亞德里亞海沿岸的一個大區和港口的名稱。其古羅馬城名形式為Brundisium,系源自伊利里亞語的brentas(鹿)。由於曲曲折折的海岸線猶如帶角的鹿頭,或是這里曾來過許多鹿而取了名。
17.的里雅斯特(Trieste)
義大利東北部亞德里亞海沿岸的港口。據普林尼記載,此城名原為Tergeste,可能源於伊利里亞語的terga(貿易)或terst(蘆葦)。
18.都靈(Turin)
義大利第四大城市,位於西北部波河河畔。此地歷史上曾居住過一個名叫多靈尼(Taurini)的利古里亞人部落。該部落名大概與凱爾特語的tur(水)相關。該城的古羅馬城名為奧古斯塔多靈(Augusta Taurinorum),因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而得名。
19.多洛米泰斯(Dolomites)
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的一個地區,位於蒂羅爾地區的東南,以法國礦物學家迪尼多內.德.多洛米厄(Dieudonne de Dolomieu,1750-1810而名),多洛米厄曾在這里做過大量考查工作。
20.厄爾巴(Elba)
靠近義大利西海岸,科西嘉島的東北的一個島。原古希臘名是Athalia(閃耀的),後改成拉丁語的Ilva,城名是由Ilva演變而來的。
21.梵蒂岡(Vatican)
義大利羅馬城內的羅馬教廷。該名稱來自當地一座山的拉丁語名梵蒂岡(Vaticanus),而山名可能源出拉丁語的vaticinia(占卜的地方,即異教徒的聖地)。
22.費拉拉(Ferrara)
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大區及其首府的名稱。源於義大利語的ferraria(煉鐵廠,鐵廠),中世紀起採用此名。
23.弗拉斯卡蒂(Frascati)
義大利中西部城鎮和游覽勝地,位於羅馬東南。因9世紀時建於此地「灌木林中」的聖瑪麗和塞巴斯蒂安教堂而得名。義大利語的「在灌木林中」為in frascata,譯音即弗拉斯卡蒂。
24.佛羅倫薩(Florence)
義大利中北部一城市。公元前200年,其伊特拉斯坎語是法埃蘇拉(Faesula)或費奧塞累(Fiosele),公元前82年,古羅馬名為Colonia Florentia(鮮花盛開的殖民地),該命名可能是取其字面意義(即此地有許多花草,也有可能有欣欣向榮的寓意。),本維紐托.塞利尼認為此名原為Fluentia(流動),因為它位於阿爾諾河河畔。
25.福賈(Foggia)
義大利西南部一城,在巴里西北。城名可能起源於拉丁語的foveare(坑、地窖)(位於德萊福塞平原,此有「有窪坑的平原」之意),也有可能源於義大利方言的fosse(水塘,蓄水池),供羊群飲水用。
26.加爾達湖(Lake Garda)
位於義大利北部米蘭以東。因湖邊城市加爾達而得名。該城意為「瞭望塔、防守哨」,古羅馬城名是貝納庫斯(Benacus),很可能源自拉丁語的bi(n) aqua,意為「兩水之間的地方」,即指「該城座落於此湖分成兩個小灣之處」。
27.卡拉布里亞(Calabria)
義大利南端的一個地區,此名稱可能源於高盧語詞的kal(白色的),但很難確定所指的是什麼。也許源於印歐語詞根kal(溪),因為該地區是山區。
28.卡拉拉(Carrara)
義大利西北部托斯卡納地區一城市,瀕臨利古里亞海。其名很可能源於拉丁語的quadraria(採石場,該城以產大理石聞名),也可能源於印歐語的corra(岩石)。
29.卡普里(Capri)
義大利坎帕尼亞地區沿海一島,離那不勒斯不遠。此名源於拉丁語的capra(山羊)一詞的可能性不大,這只是闡明該地名由來的一種嘗試,有可能源於希臘語的kabros(野豬)一詞(該島曾為希臘殖民地),也可能源於伊特拉斯坎語的capra(墓地)。
30.卡塔尼亞(Catania)
義大利南方西西里島東部的一個大區和首府的名稱。城名可能與腓尼基語的katon一詞有關(小的),這是與該島上的錫拉庫薩相對而言的。然而考古學家認為,該地最早的居民中有西克洛人(西西里島就是因為西克洛人而得名的),因此該地區的名稱起源於西克洛語的可能性更大,只是不知其含義。
31.科蒂納丹佩佐(Cortina d『Ampezzo)
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坡上的游覽勝地。此名系由義大利語的cortina和方言ampezzo組合而來。cortina意為「院子、小地產」,而ampezzo是來自義大利語的in pezzo(在田野里),全名意為「田野中的小地產」。
32.科莫(Como)
義大利北部一湖泊和城市的名稱,它源於凱爾特語的camb或comb(山谷),相當於英語的coomb和威爾士語的cwm。
33.科斯塔斯梅拉達(Costa Smeralda)
撒丁島的東北海岸。義大利語名意為蔥綠的海岸。
34.克雷莫納(Cremona)
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區波河河畔一城鎮,位於米蘭東南,取名於凱爾特人一部落名切諾馬尼(Cenomani),而該部落又來自凱爾特語cen(山脊、山頂)。
35.拉文納(Ravenna)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位於博洛尼亞東南。該地名公元前就已存在了。它很可能源於伊特拉斯坎語,但含義不明,其後綴-enna為小亞細亞許多地名所共有,它表明許多地中海國家屬於同一語族。
36.萊戈恩(Leghorn)
義大利西北部的港口城市,位於比薩西南。英語名Leghorn是從現義大利語名Livorno(里窩那)訛傳而來。該義大利語名來自居住在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地區的古代民族利伯尼人之名Lubuni,而-orn音節可能是伊里利亞人加的,該城曾名赫拉克勒斯港,赫拉克勒斯為地中海沿岸居民崇拜的希臘神。
37.雷焦迪卡拉布里亞(Reggio de Calabria)
義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亞去城市,瀕臨墨西拿海峽,城名由拉丁語的regium(王室城堡)與所在地區名稱Calabria(卡拉布里亞)組合而來。此城建於公元前700年前後,是用作古希臘人僑居地的。
38.里雅爾托(Rialto)
義大利威尼斯城的商業區,包括一個島及四周的地區,此地名源於義大利語的ripa alta(高高的堤岸),此城大運河上的里雅爾托橋就是因島而得名的。
39.利多(Lido)
義大利游覽勝地,位於威尼斯正東南,是義大利語地名(海岸),其語根是拉丁語詞litus。
40.利古里亞(Liguria)
義大利西北部一大區,因公元前居住在此地(利古里亞海北部沿岸)的利古里亞人(Ligures)而得名。
41.倫巴第(Lombardy)
義大利北部一大區,毗鄰瑞士,因公元519年時居住於此的日耳曼人倫巴第族(Langobards)而得名。該民族名可能意為「長鬍子」或「長斧子」。
42.馬爾凱(The Marches)
義大利中東部一地區,瀕臨亞德里亞海。其名源於義大利語詞marche(邊陲),即該去首府安科納的邊陲。
43.馬爾薩拉(Marsala)
義大利西西里島西部的一個港口城市。該名稱源於阿拉伯語的Mars-el-Allah(安拉的港口)。公元9世紀時,阿拉伯人在希臘的利利貝昂城(意為「俯瞰利比亞的海角」)的廢墟上建立了此城。
44.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
位於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其北端在瑞士境內,其名為義大利語(較大的湖),此湖較附近的科莫湖和盧加諾湖為大。
44.曼圖亞(Mantua)
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其位於維羅那城西南,建於325年,城名很可能來自伊特拉斯坎神名曼圖斯(Mantus)。
46.米蘭(Milan)
義大利第二大城市,位於該國西北部。公元前222年拼作梅迪奧蘭(Mediolanum),它由高盧語的medio(中間的)和lan(草地,平原)組合而成。此城位於奧洛納河平原的中心位置。
47.墨西拿(Messina)
義大利西西里島東部的港口城市及義大利陸地與西西里島間的海峽的名稱。公元前735年該城為希臘移民所建,取名贊克爾(Zankle),意即「鐮刀形的」,這大概是指陸岬的形狀。公元4世紀,以希臘城鎮墨薩那(Messana)改稱現名。此地許多移民是墨薩那來的,海峽則因墨西拿城而得名。
48.那不勒斯(Naples)
義大利的第三大城市,為蒂勒尼安海岸的一港口城市,位於羅馬東南,其希臘語名為Neapolis(新城),「新」是和古城庫邁相對而言的。
49.帕多瓦(Paa)
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城市,位於威尼斯以西。該名可能源於拉丁語pas(松樹),也可能源於阿達河(Adda,河名大概派生於padvos快的)。
50.帕爾馬(Parma)
義大利中北部的一個城市。該名來自伊特拉斯坎語(前羅馬語)。可能與閃族的阿拉伯語詞barma(圓、圈)有關,指河流的彎曲部分,盡管後來古羅馬人改名為「金城」,但「帕爾馬」還是沿用下來。
51.皮埃蒙特(Piedmont)
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地區,與瑞士和法國接壤,該名源自古義大利語的pie di monte(山腳,即阿爾卑斯山腳)。
52.撒丁島(Sardinia)
地中海第二大島,位於科西嘉島之南。很可能因公元前14世紀居住在埃及北部的伊比利亞人中的撒迪人(Sardi)而得名。也可能與迦太基語詞中的sarado有關,意為「腳」,指島的形狀。該島的其他古稱也有類似含義,諸如「伊克努薩」(Ichnusa,腳印),散答利奧提斯(Sandaliotis,鞋一樣的)。
53.聖雷莫(San Remo)
義大利西北部熱內亞西南的一港口和療養地的名稱。此名原是聖羅穆洛(San Romulo),為義大利語。聖羅穆洛是公元6世紀時創建該城的一個主教的名字。15世紀時演變成現名,很可能是與法國地名聖雷米(San Remi)弄混了,也可能是聖羅穆的拉丁語形式Sancti Romuli in Eremo的縮寫,而該拉丁語意為「聖羅穆濟修道士的(教堂)」。
54.塔蘭托(Taranto)
義大利東南部阿普利亞一港口城市。公元前8世紀為希臘移民所建。其名可能源於伊利里亞語詞darandos(橡樹)。
55.台伯河(River Tiber)
位於義大利,發源於亞平寧山脈,向南流,經羅馬注入第勒尼安海。河名來源於古羅馬名台伯里斯(Tiberis),Tiberis又可能源於凱爾特語詞br(水)。
56.托斯卡納(Tuscany)
義大利中部一地區,瀕臨利古里亞海和蒂勒尼安海。該地名起源於自公元前1千年在該地區居住的伊特拉斯坎人中餓托斯卡人(Tuscan),該民族名稱的由來至今還不清楚。
57.威尼斯(Venice)
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瀕臨亞德里亞海。公元5世紀,這一地區居住著伊利里亞人的威尼蒂部落(Venetti)。部落名很可能派生於印歐語的venis(朋友)(指我們自己的人)。古羅馬人以此部落稱呼該地區,後來又用作城名。該城是451年時由許許多多島上的漁村「集聚」而成的。
58.維羅那(Verona)
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城市,位於威尼斯以北。古時稱維爾諾馬格斯(Vernomagos),系由凱爾特語的vernos(赤楊樹)和magos(田野)組合而成。
5
59.維蘇威(Vesuvius)
義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區的火山,位於那不勒斯東南。此名源於阿斯汗語詞fesf(冒煙)。
60.翁布里亞(Umbria)
義大利中部一地區,位於亞平寧山脈,因公元前該地區古羅馬民族翁布里亞人(Umbrian)而得名,該名稱源於印歐語,意為「水上人」。
61.西西里島(Sicily)
義大利南端的一個島,位於地中海,該名稱源於公元前1世紀曾居住在此島上的一個名叫西丘里的部落(Siculi或Sekeloi),該部落名很可能是「收割者」的意思。
62.錫拉庫薩(Syracuse)
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東南沿岸的一個城市,錫拉庫薩原為該島第一個希臘殖民地,其名稱出現於希臘語出現之前,確切意思不明,也許源自腓尼基語的serach(發臭的),因為該城建於沼澤地帶。美國紐約州的錫拉庫薩城是1825年以此城命名的。
63.亞平寧山脈(Apennines)
縱貫義大利中部的山脈,其名源於凱爾特語詞pen(山峰),與英國佩奈恩山脈的名稱Pennines源於同一詞根。
C. 世界上的七大未解之謎分別是哪幾個
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謎,分別是:韓國客機墜機之謎、肯尼迪之死、尼斯湖水怪之謎、埃及古墓之謎、UFO之謎、人體自燃之謎、奇跡之謎、鬼魂之謎、裹屍布之謎、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1、韓國客機墜機之謎
一架從漢城飛往關島的韓國大韓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機於當地時間1997年8月6日凌晨在關島國際機場附近墜毀,200多人遇難。
當時天降暴雨,氣候惡劣,飛機在飛臨關島國際機場約5公里處時,突然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並與地面指揮塔失去了聯系。據目擊者說,飛機帶著火團墜入機場附近的密林中,並聽到了爆炸聲。
經過17個小時的緊張工作,美國營救人員從在關島墜毀的韓國客機殘骸中和出事地點找到約70具遇難者屍體;大韓航空公司說,機上254人中有29人生還,其中4名為乘務人員。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局派出專門調查小組前往現場調查事故原因。失事客機上的兩個「黑匣子」也已找到並被送往華盛頓進行分析。
韓國和美國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對大韓航空公司飛機失事的原因各執一詞。
韓方強調說,關島機場的導航裝置當時處於故障狀態,機場指揮塔的值班人員也不是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職員,此外當時天氣異常,最終導致飛機失事。
而美方認為,導航裝置的故障不應該 影響飛機的正常降落,並質問韓方為何用已經飛行了13年的波音 747包機替換在這條航線上正常飛行的空中客車班機。而波音飛機製造公司說,它的產品只有百萬分之一點七八的事故率。
1997年8月10日,美國聯邦調查人員說,調查發現,韓國大型客機墜毀時,關島國際機場的雷達系統的電腦軟體正出現故障,未能在飛機接近地面時及時發出警報。
一般情況下,當飛機飛行接近地面時,機場雷達系統會發出警報,地面指揮人員會及時提醒飛行員。但調查發現,由於軟體問題,雷達未發現韓國飛機接近地面的情況,因此飛行員在飛機墜毀前未接到地面指揮塔的警告。
負責調查墜機事故的美國全國運輸安全委員會官員則認為,這種雷達系統出現問題不能說是導致飛機墜毀的原因,只能說缺少一方面的預防措施。飛機墜毀可能有諸多因素。
此外,關島機場引導飛機著陸的導航系統在飛機出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已經停止使用;當飛機接近關島機場時關島正降暴雨,這些都是調查人員研究飛機事故的可能因素。
2、肯尼迪之死
自1865年林肯總統被人暗殺以來,美國總統不斷遭人暗算,他們頭上的權力光環幾乎成了一些「狂人」眼中的靶標。然而,肯尼迪槍擊案的背景卻顯得格外撲朔迷離。
美國公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竟在聯邦特工的眼皮底下,當著攝影記者的面被人一槍「滅口」,而開槍殺人的傑克·魯比不久之後又神秘死去。
圍繞這一案件,美國輿論提出了各種假設。有人認為,這是一起美國中央情報局(簡稱:美國中情局)和軍界中「鷹派」共同策劃的政變陰謀;另一些人認為暗殺行動是「黑手黨」所為。
更有甚者,還有人將肯尼迪的死與瑪麗蓮·夢露的自殺攪到了一起。為了查明案件真相,美國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負責調查這一案件的始末。
但是,調查委員會經過數年調查卻最後認定,槍擊肯尼迪是奧斯瓦爾德的個人行為,沒有任何更深的政治背景。
結論一經公布,輿論嘩然。一些民間機構發誓一定要把案件查個水落石出,但時至今日這一案件仍然是「公說婆也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當事人已經先後去世,而剩下的也已近垂暮之年,看來他們要把謎底帶入墳墓。
達拉斯街頭的槍聲,也許將成為美國政治史上一個永遠的謎。
事件經過:1963年11月22日上午,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夫婦抵達得克薩斯州府達拉斯市,並同乘一輛敞篷轎車前往市區。興致頗高的肯尼迪夫婦(坐後排)向路邊的歡迎人群微笑致意。對於死神的降臨,他們渾然不知。
中午1點30分,總統車隊在經過市中心一處路口時槍擊發生,總統保鏢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肯尼迪就已經一頭歪在了夫人身上,而州長康納利也身負重傷。
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公布後,約翰遜立刻護送肯尼迪靈柩返回華盛頓。下午3點38分,約翰遜在回航華盛頓的「空軍一號」總統專機上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驚魂未定的肯尼迪夫人站在他身旁。
1963年11月23日清晨,肯尼迪遺體從貝塞斯達海軍醫院移送白宮。11月25日,美國政府為肯尼迪舉行葬禮。
肯尼迪遇刺後數小時,達拉斯警方在一家電影院里抓獲了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1963年11月24日,達拉斯夜總會老闆傑克·魯比在奧斯瓦爾德轉監過程中,當著數十名聯邦特工和警察的面,拔槍打死了奧斯瓦爾德,而魯比本人最後也死於監獄之中。
3、尼斯湖水怪之謎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謎之一。
尼斯湖位於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谷中,湖長39公里,寬2.4公里。面積並不大,卻深。平均深度達200米,最深處有293米。該湖終年不凍,兩岸陡峭,樹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與北海相通。
關於水怪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公元565年,愛爾蘭傳教士聖哥倫伯和他的僕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僕人襲來,多虧教士及時相救,僕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後,十多個世紀里,有關水怪出現的消息多達一萬多宗。但當時人們對此並不相信,認為不過是古代的傳說或無稽之談。
直到1934年4月,倫敦醫生威爾遜途經尼斯湖,正好發現水怪在湖中游動。威爾遜連忙用相機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雖不十分清晰,但還是明確的顯出了水怪的特徵:長長的脖子和扁小的頭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種的水生動物,而很像早七千多萬年前滅絕的巨大爬行動物蛇頸龍。
蛇頸龍,是生活在一億多年前到七千多萬年前的一種巨大的水生爬行動物,也是恐龍的遠親。它有一個細長的脖子、橢圓形的身體和長長的尾巴,嘴裡長著利齒,以魚類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
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頸龍的話,那它無疑是極為珍貴的殘存下來的史前動物,這一發現也將在動物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因此這張照片刊出後,很快就引起了舉世轟動,伴隨著二十世紀的「恐龍熱」,人們開始把水怪與蛇頸龍可能仍然生存著聯系起來,對此給予極大關注。
1960年4月23日,英國航空工程師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雖較粗糙,但放映時仍可明顯地看到一個黑色長頸的巨形生物游過尼斯湖。
有些原來對此持否定態度的科學家,看了影片後改變了看法。皇家空軍聯合空中偵察情報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結論是「那東西大概是生物。」
進入七十年代,科學家們開始藉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大舉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國波士頓應用一些利用水下攝影機和聲納儀,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顯示有一個兩米長的菱形鰭狀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體上。同時,聲納儀也尋得了巨大物體在湖中移動的情況。
1975年6月,該院再派考察隊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兩幅特別令人感興趣:一幅顯示有一個長著長脖子的巨大身軀,還可以顯示該物體的兩個粗短的鰭狀肢。
從照片上估計,該生物長6.5米,其中頭額長2.7米,確實像一隻蛇頸龍。 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頭部,經過電腦放大,可以看到水怪頭上短短的觸角和張大的嘴。誚用結論是「尼斯湖中確有一種大型的未知水生動物。」
1972年和1975年的發現曾轟動一時,使人感到揭開水怪之謎或者說捕獲活的蛇頸龍已迫在眉睫了。此後英、美聯合組織了大型考察隊,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長蛇陣,在尼斯湖上拉網式地駛過,企圖將水怪一舉捕獲。但遺憾的是,除了又錄下一些聲納資料之外,一無所獲。
由於追捕水怪的失敗,持否定的觀點又流行起來。一位退休的電子工程師在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撰文稱:尼斯湖水怪並不是動物,而是古代的松樹。
他說,一萬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長著許多松樹。冰期結束時「湖水上漲,許多松樹沉入湖底。由於水的壓力,使樹干內的樹脂排到表面,而由此產生的氣體排不出來。
於是這些松樹有時就會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釋放出一些氣體後又會沉入水底。這在遠處的人看來,就像是水怪的頭頸和身體。」
但這種觀點無法使那些聲稱親眼目睹了水怪的人們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後期,又有人幾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麼,為什麼人們至今還不能捕獲水怪呢?
這要從尼斯特殊的地質構造談起。原來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這使湖水非常混濁,水中能見度不足三、四尺。而且湖底地形復雜,到處是曲折如迷宮般的深谷溝壑。
即使是體形巨大的水生動物也很容易靜靜地藏其間,避過電子儀器的偵察。湖中魚類繁多,水怪不必外出覓食,而該湖又與海相通,水怪出入方便,因此,想要捕獲水怪,談何容易。
但只要沒有真正找到水怪,這個謎就沒有揭開。直到現在,人們對於水怪是否存在的不休,誰也不能妄下結論。
對此,英國作家齊斯特說道:「許多嫌疑犯的犯罪證據,比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證據還少,也就絞死了。」這倒不失為古今對水怪之謎的一個幽默而又巧妙的評價。
4、埃及古墓之謎
英國一位名叫約翰·泰勒的人,是天文學和數學的業余愛好者,更是金字塔的發燒友,對金字塔有很多驚人的發現。他曾根據文獻資料中提供的數據對金字塔進行了研究。
經過計算,他發現胡夫大金字塔包含著許多數學上的原理。首先,他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從而發現每壁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其高度的平方。
另外,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於周長的比,因而用底邊的2倍來除塔高,即可求得圓周率。泰勒認為這個比例絕不是偶然的。
他證明了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形的,還知道地球半徑與周長的比例。泰勒的觀念受到了英國數學家查爾斯皮奇斯密斯教授的支持。
1864年,史密斯在實地考察胡夫金字塔後。聲稱他發現了更多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奧秘。如,塔高乘10的9次方就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塔基的周長按照某種單位計算的數據恰為一年的天數,等等。
也就是說,大金字塔不僅包含著長度的單位。還包含著計算時間的單位。史密斯的這次實地考察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贊揚,他被授予了學會的金質獎章。
後來,另一位英國人費倫德齊·彼特里帶著他父親用20年心血精心改進的測量儀器又對著大金字塔進行了測繪。在測繪中,他驚奇地發現,大金字塔在線條、角度等方面的誤差幾乎等於零,在350英尺的長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調查後寫的書中否定了史密斯關於塔基周長等於一年的天數這種說法。彼特里的書在科學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金字塔到底凝結著古埃及人多少知識和智慧,仍是個未解之謎。
5、UFO之謎
國防情報處是美國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個秘密情報機構,它負責協調全美陸海空三軍的情報活動。國防情報處不僅僅為五角大樓,而且也為中央情報局工作。
70年代末,美國的不明飛行物研究組織——「公民反對掩蓋不明飛行物真相」曾給國防情報處依照「消息自由法」遞交了查閱檔案的申請。
他們希望能從國防情報處那裡得到它所擁有的有關不明飛行物事件的檔案。起初,如同其他的美國政府機構一樣,國防情報處對它與不明飛行物研究的任何關系都矢口否認。
然而最後,它還是不得不公開了3份引人注目的不明飛行物檔案。
那3份被國防情報處首先公開了的秘密檔案內容,是美國典型的史苔芬·施皮伯格電影的藍本。3個檔案其中之一所涉及的,是1976年9月19日伊朗空軍發現不明飛行物的情況的匯報。
1)1976年9月19日晚上12點半左右,伊朗國家空軍總指揮部接到首都德黑蘭附近米舍蘭地區居民的4次電話。那幾位居民在電話中說,他們在當地的天空中發現了非常奇怪的飛行物。
有的人說那些不明飛行物的形狀類似於鳥。有的人卻把它們描述為閃著強光的直升機。他(指伊朗國家空軍基地起草報告的人)給那些居民解釋,所謂的奇異飛行物有可能是星星。
在與位於梅拉巴德的空軍機場通過電話之後,他於是決定,立刻親自去看看那些東西。
2)1976年9月19日凌晨1點30分左右,這架F?截擊機位於德黑蘭以北大約40海里的空中。由於這個不明飛行物所閃出的光非常強烈,所以,在70海里以外,它便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當這架飛機向這個不明飛行物靠近到20海里時,該飛機上的報話系統和監控設備突然失靈。這時,飛行員不得不返回沙羅奇基地。
當飛行員剛剛把飛機的頭掉過,飛機艙內的監控設備和信號系統的功能不但一下子恢復了,而且剛才那種發動機突然熄火的危險都消失了。
1點40分,第二架戰斗機升空。當這架飛機位於德黑蘭以北27海里、高度為150海里的空中時,飛機的雷達屏上開始出現了這架不明飛行物的蹤跡。
3)這一不明飛行物的體積,大約同一架波音707(加油機)的規模相等。由於這架不明飛行物發出的光線非常強烈,因此,難以對它的體積做出准確判斷。
這架不明飛行物在朝地面作垂直飛行時發出藍、綠、紅、橙次第變化著的強烈光柱。由於這些光柱的波頻看上去非常高,所以它們都能被人在同一時刻觀察得到。
當這兩架截擊機把這一不明飛行物追蹤到德黑蘭以南的空中時,它的體內突然一下子飛出另外一個光閃閃的飛行體。這個剛飛出來的飛行體大約有天空中圓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大小。
接著,這個剛剛分離出母體的小的不明飛行物以極高的速度朝兩架F?截擊機沖了過來。其中的一位飛行員企圖對它發射9-型空中截擊火箭,但是這時機艙內火箭發射的控制系統失靈,報話機也沒有信號了。
就在這時,這位飛行員迅速仰身把飛機拉了一個高弧,試圖甩掉那個不明飛行物。他緊接著再作了一個俯沖。
然而原先的那個不明飛行物卻跟了上來,與它在一段時間里保持著三四海里的距離。
就在這位飛行員仰升俯沖企圖擺脫跟蹤時,那個從母體不明飛行物中分離出來的第二架小的不明飛行物,它一直處在該架飛機在空中劃出的弧圈之內。過了一會兒,那架小的不明飛行物朝母體飛去,並且合二為一了。
4)就在那個小的不明飛行物與母體合並沒有多久,突然從原先的母體不明飛行物的另外一邊又飛來了另一個不明飛行物,而且它垂直地朝地面飛了下去。
5)第二天天剛亮,一架直升機便載著那兩位截擊機飛行員,把他們帶到昨天夜裡那架小的不明飛行物極可能降落的所在地。
在那裡,除了發現一段被懷疑有可能是那個不明飛行物著陸點的枯水河床外,他們再沒有發現其他與之有關的東西。當這一行人來到該地帶的西邊時,他們偶然得到了很有價值的情況。
那裡居住著一戶人家。這個家裡的人說,他們昨天半夜時聽到了外面很大的響聲,並且伴隨著這種響聲,房子的外面還發出閃電一般的強光。
於是,人們便開始對這一地帶和那兩架飛機進行測試,看它們是否有核輻射現象。以後如有結果出來,我們(這里指國防情報處)將迅速呈報。
這份檔案在它的開頭所列出的一大串美國政府和軍事機構的名單,不難使人看出,發生在伊朗的這起不明飛行物事件,曾經引起了美國政府最高領導層的高度關注。
6、人體自燃之謎
所謂人體自燃現象,是指一個人的身體未與外界火種接觸而自行地著火燃燒。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最早見於十七世紀的醫療報告。至20世紀,共有200多起事件發生。
十九世紀初,有些人認為這種災難只是降臨到那些過度酗酒 肥胖和獨居的婦女身上。可是後來的眾多事例證明,受害人性別男女大致數目相等,年齡從嬰孩到114歲各種年齡段都有,而且有好多例是在毫無火源的地方自行無故燃燒的。
早期最有充分證據證明人體自燃事件之一,由巴托林在1673年做了記錄。那次是巴黎一個貧苦婦女,一天晚上回家上床睡覺後,夜裡自燃而死。
次日早晨人們發現,她只有頭部和手指遺留下來,身體其他部位燃燒為灰燼。根據這次自燃事件由法國人雷爾在1800年發表了第一篇關於人體自燃的論文。
以後不長的時間內,法國、英國、義大利都有過人體自燃現象引起轟動的實例。比較有影響的是1976年12月27日,由《阿爾利亞先驅報》報道的拉歌斯市一戶七口之家,有六個成員燒死,成為當時最難解釋的謎。
報道說:「現場調查顯示該木房一切物件完好無損,連被褥也整齊地放在床上,但從被焚死者的嚴重程度來看,房中一切應盪然無存」。
盡管好多警察、消防隊、縱火案件專家、病理學家都提出不少證據,但還沒有一個合理的生理學論據來證明人體何以自燃甚至化為灰燼。
按照常規來講,人體的器官組織和骨骼只有在攝氏900-1000度的高壓火葬場才有可能燒成灰燼,而自行燃燒的確不可思議。
此外有人提出其他自燃因素,如流星、閃電、體內原子爆炸、激光束、地磁能量等,但這些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形成自燃,則沒有解釋。總之,人體自燃現象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7、奇跡之謎
麥田怪圈(Crop Circle),是指在麥田或其它田地上,通過某種未知力量(大多數怪圈是人類所為)把農作物壓平而產生出來的幾何圖案。這個神秘現象有時被人們稱之為「Crop Formation」 。
怪圈中的作物「平順倒塌」方式以及植物莖節點的燒焦痕跡並不是人力壓平所能做到,也有麻省理工學院學生試圖用自製設備反向復制此一現象但依然未能達成,至今仍然沒有解釋該現象是何種設備或做法能夠達到。
麥田怪圈的出現給了對支持外星人存在論的人們多種看法。2002年電影《天兆(Signs)》[2]就是將外星人與麥田怪圈聯系起來的題材。
8、鬼魂之謎
2004年5月,一群城市探險愛好者潛入英國南普利茅斯的一個廢棄海軍船塢,船艙里一個古老的燈罩,一個骯臟的床墊,一台傾倒的電視機,甚至幾塊倒塌的木質橫梁都是他們探險的成果。突然有人發現了意外收獲:他聽到船艙深處傳來女人的哭泣聲。
9、裹屍布之謎
在義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靈,從公元16世紀起就有一件鎮市之寶保存在約翰大教堂附屬的小禮拜堂里,世代承受著基督教信徒的頂禮膜拜,這件被譽為基督教的聖物,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都靈裹屍布」,又稱作「耶穌裹屍布」。
公元一世紀初年,耶穌降生於伯利恆,其母是聖母瑪利亞。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30歲時,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漸漸成為當地人的精神和道德領袖。
耶穌與門徒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猶太教徒的仇視,由於叛徒的出賣,耶穌被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逮捕,經判決釘死於十字架上。
據《聖經·新約》記載: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後,門徒四散逃亡,屍體無人收殮。幸好「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義士,為人善良公義……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就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里。」想不到第三天,耶穌神奇地復活了,墓穴洞開,不見了蹤影。
他的門徒彼得聽聞此事,連忙「跑到墳墓前,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裡希奇所成的事。」 ——這便是西方復活節的由來。
對於這塊細麻布的下落,《聖經》經文沒有再作交待,直到1353年,裹屍布到了法國巴黎沙爾尼伯爵手中,並曾於1357年在其領地的利雷教堂公開展出。
1432年,裹屍布又到了薩夫瓦公爵的手中,未久公爵府中不慎起火,殃及裹屍布,所幸此布只是稍微受損。
之後,裹屍布被轉移到義大利都靈大教堂公爵住的地方。1983年,這塊布被鄭重地保存在一個銀盒中,供奉在都靈天主教堂的祭台上。
耶穌裹屍布長4.35米,寬1.09米,上面有一個遭鞭笞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血跡影像。影像身高1.8米,長發垂肩,雙手交叉放置於腹部,在頭部、手部、肋部與腳部有清晰的紅色血漬狀色塊,正與《聖經》上所記載的耶穌被釘死時的狀態相同。
裹屍布真的是耶穌基督受難的遺物嗎?幾百年來,歷史學家、宗教學家、科學家圍繞著它的真偽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迫於各方面的壓力,以及人類好奇的天性,1986年9月29日,在義大利都靈召開了一次由教皇科學院院長主持的專題技術討論會,出度會議的有都靈大主教的代表、教皇科學院以及來自法國、瑞士、英國等有科學家共22人。
會議達成協議,同意剪取郵票大小的樣品,由世界先進的超高靈敏度的加速器質譜計(AMS)進行測定。
1988年4月21日,不列顛博物館的考古權威和大主教一起來到都靈大教堂,把傳說中耶穌當年受難時的裹屍布剪下長7厘米、寬1厘米的布條,分成三小塊,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寄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AMS測年實驗室檢測。
實驗表明,三家實驗室達到了極佳的一致性,各個結果的差異在120年以內。裹屍布在公元1260年到1380年之間製成的可能性為95%,而有100%的肯定性表明決不會早於公元1200年。
1988年10月13日,都靈大主教、紅衣主教巴萊斯特雷羅在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正式宣布,:這件幾個世紀以來被基督徒奉為聖品的耶穌基督屍布,並非耶穌受難時所用,而是中古時期織出的一件贗品。至此,所謂的耶穌裹屍布真相大白。
不過,此事後來又出現了反復,據說有科學家使用「微化學法」重新對裹屍布進行了取樣分析後,驚人地發現:在1998年的實驗中,三家實驗室的化驗樣品只不過是都靈裹屍布的一塊補丁,而新的鑒定認為,主體部分要比這塊補丁早得多。
這塊補丁是因為失火受損後補上去的,因當時補得非常仔細,加上年代久遠,在試驗前恰恰剪到了補丁部位。試驗表明,裹屍布的主體部分要比補丁的年代早得很多。
10、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1912年4月12日是個悲慘的日子——這一天,英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行中不幸沉沒。這次沉船事件致使1523人葬身魚腹,是人類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震驚世界。這么多年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們探索的焦點。
1985年,人們在紐芬蘭附近海域發現了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殘骸。緊接著,探索者們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甚至潛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圖揭示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
然而,潛入水中的人只能看到泰坦尼克號的外觀,卻無法探查由於冰山撞擊造成的「創傷」,因為輪船的裂縫已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來了。這個狀況一直到1996年才得以改變。
該年8月,一支由幾個國家潛水專家、造船專家及海洋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隊深入實地進行了探測。不探則已,一探驚人。
一個全新的說法打破了著名電影《泰坦尼克號》廣為人們所接受的劇情。在這部電影里,這艘近275米的豪華客輪,被迎面漂來的冰山撞開了約92米長的裂縫後,船艙進水,很快沉沒在紐芬蘭附近海域。
然而這次探測的結果表明,泰坦尼克號並不是被迎面漂來的大冰山撞開一個大裂口而沉沒的。他們的聲波探測儀找到了船的「傷口」。「傷口」並不是92米那麼長,而是有6處小「傷口」,總的損壞面積僅有3.7㎡—4㎡。
研究人員為了增強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數據在計算機上模擬了災難發生的過程,結論是肯定的:當時進水的6個艙室並不是平均進水的,有的進水量大,有的進水量小,這說明撞開的洞口有大有小。
其實,在當時該船的設計師愛德華·威爾丁已經提出了這個情況,可是這個非常重要的證言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因為當時的人們很難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一艘如此精良的巨輪只撞了6個小洞就沉沒了!
該船的「受傷」與船體鋼板也有很大關系。1992年,俄羅斯科學家約瑟夫麥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寫道:「敲擊聲很脆的船體鋼板,或許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擊下被分解成一塊塊,——實際上是從船的側面被打開的口子。」
美國科學家對船體鋼板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上面的看法,當時的鋼板有許多降低鋼板硬度的硫磺夾雜物,這是船體鋼板非常脆的原因。
因此,專家們普遍認為,冰山撞擊可能並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擊來得太突然,加上輪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鋼板較脆,是這一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
一切聽上去都是那麼有理有據,然而和所有未明真相的事件一樣,泰坦尼克號之謎也遠遠未曾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