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發展什麼農業

義大利發展什麼農業

發布時間:2022-12-22 11:32:45

Ⅰ 義大利的產業是什麼,主產

1,社會文化: 義大利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在這片土地上曾撫育了斯巴達克斯、但丁、達芬奇、伽利略、馬可波羅等偉大的人物,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有教皇所在地梵蒂岡。它與德國、法國和英國屬於西歐四大強國和世界資本主義七大強國之一,但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從1986年開始,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 義大利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大工業國家和貿易國家之一,主要有鋼鐵、機械、化工和電力四大基礎產業,近年來原油加工能力發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義大利的汽車、化工、服裝、皮鞋業發達,出產的家用電器、大理石花崗岩、精密儀器、各類機械設備廣受歡迎。以首都羅馬和佛羅倫薩為中心的中部地區是義大利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是紡織、精密儀表和光學儀器製造業的中心。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構成的著名的工業三角區,是義大利工業、商業和金融業的中心。都靈是著名的汽車城,世界馳名汽車品牌「菲亞特」總部的所在地。而熱那亞是義大利第一大商港,著名的旅遊城市威尼斯就坐落在這個地區。 一直以來,義大利都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目前已有800多家企業和公司在中國投資建廠。隨著國際間貿易的發展和中國向WTO的邁進,越來越多的義大利公司致力於開拓中國的巨大市場。 義大利是世界經濟六強中福利最好的國家。根據義大利的醫療制度,全體義大利公民終生享受公費醫療。義大利人的住房舒適,人均住房面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由於政府重視環保工作,綠化和公共環境衛生也非常令人滿意。此外,義大利還特有每年8月份全國帶薪放假的福利制度。每到8月,除交通、郵電、軍隊等部分行業的部分人員外,全國其餘的企業和機關全部停止工作,人們紛紛到海濱或山間別墅去休假,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且當月工資照發,堪稱歐美福利之最。 義大利還是一個文化之都,經過二千五百年歲月的洗禮,及特殊歷史背景的熏陶,義大利的雕塑繪畫、文學藝術、建築技術、刑事法典、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很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的《神曲》,喬萬尼·薄假丘的《十日談》、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作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義大利的藝術很有特色,比如歌劇、繪畫和造型藝術、時裝設計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義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義大利俱樂部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非常藝術化,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這里,充滿了熱情與浪漫,它所擁有的風光無限的海岸線、世界聞名的音樂、激動人心的足球、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 義大利是著名的旅遊國家。它有獨特的城市風貌,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也有可資炫耀的歷史和文化,一直以來就是全世界最熱的旅遊地之一。羅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里眾多世界級的古跡、文物和遺址,例如斗獸場、廢墟、萬神殿、聖彼德大教堂、許願泉、西班牙廣場的三位一體教堂、梵蒂岡博物館,甚至近代的威尼斯廣場的義大利統一紀念堂和街頭巷尾數不清的噴泉、石雕。號稱世界八大古跡之一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比薩斜塔、龐貝古城,多曼達特地區和體現人類祖先活動的岩畫--瓦爾卡莫尼岩畫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觀光勝地。奧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劇院、聖瑪麗亞修道院、普雷拉畫廊、科率湖、西尼里亞宮、佛羅倫薩教堂、喬托神樓、八角形的洗禮堂、比蒂宮、烏菲爾博物館和「舊橋」,都會使你留連忘返。 義大利的城市各有特色:羅馬的文明與文化,佛羅倫薩的繪畫,威尼斯商業旅遊業,米蘭的工商業及展覽業,都靈的菲亞特汽車製造業都令世人嚮往和贊嘆。 2, 經濟方面: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義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義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俱、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入達,旅館多為中小型。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 3, 外交方面: 意對外政策的基本點是立足西歐,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主張歐洲應有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依靠北約,重視同美國的傳統關系;強調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加強地區性合作;認為聯合國應在世界新格局中發揮主導作用。 4, 衰退說法: 確實存在,但不僅僅是義大利,而是整個歐洲.實際上共同體和歐元的出現從另外一面看就是歐洲應對整體衰落的策略。 最要命的是義大利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沒有誕生過真正的政治領袖。尤其忽略全球視角並由此產生惡果,從他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出。而且黑手黨經濟對義大利金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 如果說義大利還有崛起的機會的話,途徑只有一個:就是從著眼於全球化政治軍事,而不是歐洲化,擺脫美國的影子,以此擺脫被邊緣化的命運。

Ⅱ 毫無資源優勢,為何義大利農業卻能聞名世界

現在的義大利算是歐洲乃至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了,雖然義大利以前的工業很發達,但是經過二戰過後,工業開始萎縮,反而農業開始重新發展了起來。雖然從地理環境上看,義大利沒有什麼優勢,但是義大利一直都是世界農業大國,這其實是和它沒有競爭對手是有關的

而且義大利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原產地保護認證優質食品,有上百種,並且義大利有23樣農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完全沒有競爭對手。比如義大利面、番茄及其他蔬菜,香醋、油、四季豆以及櫻桃等,這些產品幫助義大利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絕對份額和優勢。

Ⅲ 義大利發展種植業的氣候條件

利端:夏季的光照比較充足,同時氣溫比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因此種植出來的農作物比較優良。弊端:夏季降水量不足,因此水分(灌溉水源)是義大利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條件。義大利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優勢條件:河流眾多,且北部地區的河流的流量和落差比較大(水能豐富);地處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較活躍,因此地熱能較豐富。

Ⅳ 義大利主要農作物都有啥

義大利地形為多山地貌,缺乏肥沃土地,可耕面積較少,所以農業作物品種不多,主要產物小麥、大麥、葡萄、橄欖,還有甜菜、西紅柿等。

Ⅳ 義大利農業多種經營的有利條件

義大利農業多種經營的有利條件,義大利位於亞平寧半島上,半島上多山地,沿海地區有平原,可以發展種植業,也可以發展漁業,山地多的內陸地區可以發展畜牧業,林業,所以義大利可以發展多種農業經營。

Ⅵ 義大利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美國有多種農業地域類型,比如商品穀物、大牧場放牧、混合農業、乳畜業,但是最為典型的還數商品穀物農業。
義大利比較典型的農業當數地中海農業。
地中海農業主要是小麥和大麥,其次是燕麥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欖,以及無花果是該地區廣為種植的經濟作物。飼養的牲畜有綿羊、山羊和豬。所以耐旱的農作物、木本經濟作物與飼養牲畜相結合是地中海地區農業的特徵。

義大利什麼地方農業最發達義大利什麼地方工業最發達

義大利的地中海式農業(分布在沿海地區)還有游牧業(分布在亞平寧山脈) 工業是:都靈,熱那亞,塔蘭托 都是一些鋼鐵 汽車 電子工業

Ⅷ 為什麼義大利地中海氣候可以種植水稻

水稻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但是也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
2000年歐盟國家水稻總種植面積41萬公頃,主要是義大利(22.1萬)、西班牙(11.1萬)、葡萄牙(3.1萬)、希臘(2.7萬)、法國(1.9萬)。
歐洲地區水稻較少的主要原因是抗病性差,雜草多,競爭差。
地中海氣候夏季是少雨的,不利於水稻生長。地中海氣候夏季是高溫少雨的,所以只適宜發展灌溉農業。而水稻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即使有也是少量的。

Ⅸ 歐洲以種植什麼農業為主

該地區工業發達,經濟發展水平高,農業多以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畜海產養殖和具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業為主。該地區除了法國和德國,其他國家由於土地狹小經濟回報工業城市用地等原因,大宗低經濟效益的糧食種植雖然單產高(如大米,小麥,玉米)但產量都很難滿足需要,多依賴進口。 具體細分歐洲西部又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德國奧地利的農業主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農產品加工產值不甚重要。種植業主要有黑麥,燕麥,土豆,甜菜,同時畜牧業,乳畜業也比較發達。 法國農業則呈現多樣性,由於法國領土相對廣袤且日照以及土壤肥沃,法國既是世界主要的基礎糧食出口國,又是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國,法國主要大宗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是葡萄,橄欖。 義大利為首的南部地中海沿岸國家農業則全力發展高經濟作物,以義大利為例,橄欖和橄欖油的提煉,葡萄和葡萄酒在世界出口的高附加值農業產品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義大利和西班牙兩國的橄欖油和葡萄酒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在4分之一以上。與此同時水果蔬菜也是這地區農業重要組成部分。 大西洋沿岸周邊國家以英國荷蘭為例,由於氣候以及歷史傳統,畜牧業和乳畜業占據了主導地位,荷蘭丹麥農業由於土地狹小採取了專業農業方法,專攻乳畜業,乳酪加工是這個地區農業產值的關鍵。英國則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則不佔主要地位依賴進口,農業加工主要為肉類加工,同時該地區是世界主要海洋漁場之一,周邊國家漁業捕撈以及加工也在農業結構中有著重要地位。

Ⅹ 義大利農業結構

從70年代初開始,義大利將農業開發、培訓、技術服務等職能都下放給了大區和農民協會,早期建立的省農業監察員也歸並到大區里。同時義大利的農民協會也開始在技術推廣方面站到了前台,與大區和研究單位一起為農戶和農場進行科技信息推廣和技術服務。

隨著義大利加入歐盟總體農業政策體系,其農業技術開發側重於質量農業、特色農業和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區域發展等方面,特別是結合義大利的山地和丘陵的地理特點從開發葡萄到葡萄酒、從橄欖到橄欖油、從養牛和牛奶到乳酪等系列農產品深加工的開發。

1.政府支持農戶、農場主、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等採用農業新技術的方式、模式和成效

(1)充分利用歐盟資金,調整農業結構

義大利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與歐盟協調發展,並藉助於歐盟提高自己的地位。如1951年通過歐盟的談判,世界關稅恢復了對小麥和食糖的貿易保護主義,對義大利的農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歐共體的統一政策,使其在歐盟國家中佔比例最大的小農場受益非淺,在很大程度上穩定和促進了義大利的農業發展。1982年義大利共有農場3269192家,小於5公頃的農場占總數的76%,到了1985年1.0公頃以下的農場減少了3.1萬家。到1997年義大利的農場總數為2315200家。與15年前相比較少了近100萬家。但1997年,義大利小於10公頃的農場數為203萬家,遠遠大於德國的25萬家、法國的24萬家和英國的6萬多家。

從2000年開始,歐盟開始實施「Leader+」計劃,其目的是增強歐盟國家農業競爭力和生產高質量農產品,計劃的重點之一就是鼓勵農戶使用新技術以增強農業競爭力。2000-2006年該計劃投入50.465億歐元,用於農業結構調整補償,其中9540萬歐元用於幫助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向農戶、農場主提供農業新技術的支持與服務。

2005年6月歐盟出台的關於歐盟農業指導和保證基金(EAGGF)計劃中,明確提出「促進農產品生產」的目標,為增強農業競爭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歐盟還設立「農產品促進基金」,讓農戶、農場主直接向歐盟申請項目,歐盟資助農戶所需資金的50%,另外的50%來自於本國匹配和個人自籌。2005年歐盟批准了首批面向歐盟內部市場的「農產品促進基金」項目26個,資助總額達到2612.05萬歐元,義大利共有5個農產品食品項目獲得批准,歐盟資助額達到422.66萬歐元。在面向歐盟以外市場的「農產品促進基金」項目中,歐盟批准資助了15個項目,資助總額達到1246.53萬歐元,其中義大利的5個農產品項目獲得批准,歐盟資助額達到461.43萬歐元。

在推廣農戶、農場主採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GFP(Good Farming Practice)技術改造和認證方面,歐盟為成員國農戶、農場主提供所需技術改造總費用85%的資金。

在推廣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歐盟出台了「生物多樣性計劃」,該計劃資助成員國的廣大農戶、農場主採用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化管理方式和加強農業生態建設。另外,歐盟還積極提供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並鼓勵成員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申請項目支持。

(2)通過發展特色農業,鼓勵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根據歐盟農業發展鼓勵產品面向標准化、地方特色化發展的方針,義大利一方面積極發展種植、養殖和產品加工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和品牌,如飼料、水果種植、奶業、農產品加工等。以奶水牛的發展為例,由於受歐共體的配額限制,不能更多發展普通奶牛,義大利抓住歐盟其他國家尚未發展奶水牛的機遇,大力發展奶水牛的養殖和特色產品的開發。目前義大利用奶水牛奶生產的乳酪Mozzarella名聲響譽全世界。同時由於「地中海飲食結構」(基本上包括橄欖、乳酪、火腿、葡萄酒)是整個歐洲,甚至世界都推崇的飲食結構,以低脂、低卡路里、高營養的健康和天然食品為主要特徵,因而義大利在這些特色產品上下大功夫,農戶和農場主也都願意接觸這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在提高加工水平的基礎上,創出了許多世界級的品牌。義大利在歐洲的名特產數量上僅次法國,居第二位。

各大區根據歐盟和農業部的指示,都建立各自以五年為一期的鄉村開發計劃(PSR),內容包括生物農業、可持續生產、種養殖環境的現代化(養殖廠、農業食品加工廠、農業旅遊)等。旨在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農業。

如倫巴第大區2003年就投入了3920萬歐元用於支持在農業食品加工和銷售方面的技術創新活動;拉齊奧大區2000-2006年鄉村發展計劃中,把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村環境保護,作為計劃的主要目標。計劃中提出的農業發展的投資達10多億歐元,其中公共投入約6億歐元,主要用於與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水資源管理、環境保護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對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皮埃蒙特大區2000—2006年鄉村發展計劃,把農業的現代化作為主要目標,政府投入2.9億歐元,用於計劃中提出的各項措施;威內託大區的鄉村發展計劃投入共達到5.95億歐元,支持農業企業提高競爭力、改善地區環境質量以及利用生物技術發展新型農業等方面。

(3)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鼓勵農業技術推廣

國家農工業信貸銀行是為農業發展提供優惠貸款的政策性銀行。它的貸款可以直接面向農民,其中它有很多種類的貸款與促進農業領域的技術進步有關,如更新貸款,主要針對農業企業的設備更新,還有專門支持購買新裝備的貸款,有支持農村環境保護、促進農業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貸款。農業信貸銀行為推廣農業新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慮到技術推廣的人才作用,義大利政府對年齡在40歲以下,從事農業5年以上的青年農民以及符合該條件的農民佔2/3以上的農業企業,根據其收入情況,按照所從事的農業活動給予專項資助。1999年國家用於該項資助的專款約1450萬歐元,2000年開始,每年為約2000萬歐元。該項措施為吸收青年人返回農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農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推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為鼓勵農民淘汰落後的農業機械或固定設施,對於農民更新使用10年以上的農機或固定設施,國家給予原價款10%的補助。

(4)用互聯網手段,提高農業服務效率

義大利政府結合歐盟從2000年開始實施「Leader+」計劃,將該計劃提供6870萬歐元用於鼓勵成員國組建農業信息網路的政策,建立了全國農業信息服務門戶網站,面向農戶、農場及農業提供從政策、法規、技術、氣象等全方位的服務。在推廣有機農業方面,歐盟積極引導農場主使用有機農業互聯網資料庫(如有機種子資料庫),以便政府和農戶及時了解有機農業進展,使農戶和農場主的有機農業生產所需的供需保持順暢,並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

(5)充分發揮農民協會的作用

全國種植業聯合會是義大利最大的農民協會組織,在全國有18個大區分會,98個省級分會,765個地區辦公室,9812個基層組織,有56.8萬名會員(農戶、農場主或農業企業)。其宗旨是通過促進農業的綜合開發,達到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向會員推廣農業新技術是其主要的業務之一。通過其基層組織與各級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及其它相關組織保持緊密的聯系,及時向農民提供法律法規、先進技術等方面的信息,並通過購買先進適用技術等手段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同時,還通過其下屬的兩個公司,進行咨詢與培訓方面的活動。

AGER公司:成立於1986年,主要從事農業、食品、環境及地方發展方面的研究與咨詢。主要職能:促進、協調、組織農業方面的社會經濟、統計、技術研究活動;通過培訓、技術推廣及試驗等方式促進農業研究成果的轉化;為農業企業提供研究開發和創新方面的服務。該機構還促進農戶及農業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系,以更好地在政策層面為農業服務。

INIPA公司: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種植業聯合會下屬的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研究和培訓的非盈利機構。主要職能是在農業領域提供下述服務:管理培訓、繼續教育、高級培訓及師資培訓;勞動力市場指導服務;企業管理服務、新企業創業服務;農業新工藝及農具的研究與實驗、農業企業的管理創新、企業組織、市場、產品質量、生物技術、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研究與實驗;跨部門網路系統的研究;人力資源培訓政策的分析和規劃;中小企業網路建設培訓。該機構的服務重點放在農業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包括廣大農戶和農場主,以及推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設「電子鄉村」也是該機構近年的一項重點工作。

義大利第一大農民協會組織是農業家聯合會,它也是義大利最古老的農業組織,擁有19個大區分會,98個省分會,及眾多的基層組織。農業家聯合會對其會員提供的服務主要有:法律咨詢、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農業企業管理培訓、人員管理培訓及財務培訓等。

農業家聯合會下屬的研究培訓中心,其主要業務是為農業領域提供人員培訓、職業認證、專業進修;農業技術開發、工藝革新,農業新技術的推廣等。在各大區設有分支機構,並與農林政策部、勞動部、各大區政府以及其它組織保持緊密聯系,有時也結合其社會服務如農民救濟等,為農民尋找先進適用技術,幫助農民擺脫困境,因此,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廣農業技術的作用。

此外,農業家聯合會還通過其出版發行月刊《新農業》,向廣大農戶和農業企業提供農業新技術方面的信息以及刊登農戶或企業的技術需求,起到農業技術推廣的橋梁作用。

(6)鼓勵農業合作社形式,促進農業技術的傳播

義大利的合作社在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成立時由憲法第45款中明文確定下來。義大利合作社聯盟目前在州各大區中都沒有分會,有80個省分會和5個省際間分會。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合作社聯盟共有18455家合作社,271多萬名會員,37萬名職員,2002年營業額超過385億歐元。

義大利農業合作社的形式在農業組織結構中相當重要,國家對合作社盈餘用於再生產和購置財產部分免徵稅。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和大生產的需要、提高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以及購置大型生產資料,生產合作社可以組合成更大更高一級的聯合體。

在義大利農業領域,除了個體私營農場以及由他們組合而成的合作社和聯合體以外,還存在專門為農業服務的私營股份公司,國家對這部分企業在貸款、稅收政策上給予同其它農業企業同樣的優惠待遇,其運作完全和商業、工業企業相同。

2.政府支持與農業相關企業開發應用農業新技術的政策措施

義大利多年來習慣的做法是支持國家公立研究機構進行種子、化肥等相關技術的開發,然後再把技術轉讓給種子、化肥等公司。也有一些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自行開發相關技術,自行推廣,特別是在化肥產品的開發上,現在義大利市場已基本被跨國公司所佔領,在種子上義大利還保持自繁殖的種子,而雜交種子也基本上由跨國公司所壟斷。

80年代初建立的國家研究計劃明確規定研究必須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高國家競爭力。計劃要求研究項目必須有企業的參與。同時義大利在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方面有一系列的鼓勵措施。

3.政府支持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等公益型機構開展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的做法

義大利政府重視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等公益型機構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的工作。義大利在農業方面的公共科研機構主要有國家研究委員會(CNR)下屬的33個與農業有關的研究所,大學中共有23個農學院,國家新技術能源環境委員會(ENEA)的農業中心,農業部下屬的農業研究委員會(CRA,由原農業部下屬的28個農業研究所和實驗站組成,目前尚在組建當中)、國家農業經濟研究所(INEA)、國家食品與營養研究所(INRAN)、國家種子選育局(EBSE)和南方農村發展培訓中心等。

(1)重組農業研究機構,集中資源進行研究開發

CNR是義大利最大的國立研究機構,曾有300多個研究所,其中從事農業和生物技術的就有55個。自90年代開始改革後,到2001年,其研究所的數量從1997年的332個,縮編到108個,其中55個農業和生物技術的研究所縮編成目前的33個研究所。

CRA是義大利政府為集中農林政策部下屬的28個研究所和實驗站而新成立的機構,其主要活動包括:促進農業領域的研究與創新;可持續發展和農業水資源的利用、保護;農產品加工工藝研究;利用生物技術推進農業發展;為農林政策部、各大區和自治省在農業方面提供咨詢;與各大區配合,推動農業研究成果轉化;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等。

(2)積極申請歐盟農業科研項目

據統計,歐盟農林產品的年出口額達500億歐元,創造就業1700萬人,對歐盟經濟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1997年歐盟意識到如果再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率,就會對環境和農村發展產生危害。因此歐盟的農業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慎重使用自然資源方面,實施「歐盟攻關行動」(KA)的「生命質量和生存資源」專題和「歐盟農業與漁業研究計劃」(FAIR)。

除上述兩大計劃外,歐盟框架計劃中農業研究也占相當的比重。歐盟第六框架計劃(2002-2006年)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是框架計劃的優先課題之一,經費額度達到6.85億歐元。在即將實施的歐盟第七框架計劃(2007-2013年)也將「生物技術、食品和農業」列為十大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經費額度達到24.72億歐元。

義大利積極鼓勵本國科研院所和大學的農業科研專家申請上述研究項目。

(3)積極制定農業科技發展計劃

農業研究一直是義大利科技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在義大利國家級的研究計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大學研究部2005年發布的《2005-2007國家研究計劃》中將「開發農業食品及新的食品質量及安全評估系統」作為國家十大戰略研究計劃之一。

2005年農林政策部制定並計劃出台《國家農業研究計劃指導方針》,確定了義大利農業研究的三大方向:

——開發新的生物技術,改善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整個過程的工藝和組織形式以保護消費者、土地特性、收入和就業;

——加強經濟、社會和組織機構的戰略研究,以加強農工業生產體系的競爭力和土地系統的保護,確定新的鄉村經濟和開發模式;

——增強科技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推廣,創新技術的轉移以及創新農業實踐的推廣。

多年來義大利政府組織了多個農業領域的國家研究計劃:

2001-2004年度生物農業國家研究計劃。

該研究計劃是義大利農林政策部投資的農業研究計劃,為期3年,從2001年開始啟動,共投入433.8萬歐元。研究內容包括生物農業的理論研究,包括施肥改進技術、優化灌溉技術等;生物播種胚質穩定技術;增進土壤生物活力、有機廢料的回收利用;加強畜牧與蔬菜種植之間相互利用;對農業殘留物的有害性降解;利用高技術提高生物體系的生產能力;提高農作物和農業食品的儲藏和加工工藝。

1998-2001年度義大利國家先進生物技術研究計劃。

義大利國家先進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由原義大利大學科研部(現為義大利教育和大學科研部)組織實施,1998年初全面正式啟動。該研究計劃中涉及農作物基因研究的總投入約450萬歐元,主要研究內容有:抗病蟲害的作物基因識別、克隆和移植;將克隆基因轉入主要農作物中,通過種植實驗,對轉基因作物的耐性和抗性進行評價;採用先進的分析方法對農作物病理進行基因分析等。

1996-1998年度義大利國家植物生物技術研究計劃。

義大利國家植物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由義大利農林部負責實施,於1996年正式啟動,目前已經結束,總投入約840萬歐元。

1993-1998年度義大利國家農業創新攻關計劃。

義大利國家農業創新攻關計劃是由義大利農林部負責實施的一項國家級研究計劃。該計劃中涉及主要農作物的生物技術研究投入約180萬歐元;研究內容包括:作物應力阻抗生理學和分子學基礎研究、作物質量控制機制研究、作物中的組織相互作用研究、細胞和亞細胞技術研究等。

1991-1996年度農業系統創新研究國家公關計劃。

農業系統創新研究國家公關計劃(RAISA)是由CNR負責管理和實施的國家級計劃。由教育大學研究部報義大利國家經濟計劃部際委員會審批,1991年1月正式啟動,1996年結束。主要內容:與生物技術有關的單個基因的分離;基因圖譜、分析和生物信息的一致性;提高農業產品質量的生物技術;細胞工程:維生素D3的生物轉化;改良樹種的轉基因;在穀物中引進有用基因並進行分析;解決與單倍體植物生產有關問題的生物技術;農業領域的DNA重組技術。

(4)建立科技園區,促進成果的推廣

義大利的科技園區建設為聯系研究單位、大學和企業共同進行創新和技術轉移提供了重要的環境。在義大利建立的30多個科技園區中,有7個與農業技術直接相關,技術推廣范圍不僅涵蓋農業,還注重農業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合,如:電子技術、信息、機械工程、建築材料等,使農戶和農場主直接獲得所需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通過園區的技術轉移中心、企業孵化器等形式讓新的農業技術與農業生產企業、製造企業之間相互聯系,以便利用最短時間生產出農業新產品。

4.公益型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支持農戶、農場主推廣農業技術的做法

(1)建立技術轉移機構

在義大利的主要研究機構,現在都建有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如CNR的技術轉移中心以聯合體的形式建立,並負責拉齊奧大區、阿布魯佐大區和微丁島大區的技術創新轉移工作。為避免科研人員從事與科研不相乾的事情,CNR技術轉移中心的專業人士負責將CNR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據2005年CNR公布的《2004年財政支出報告》顯示,2004年CNR因出售專利獲1億歐元的收入。羅馬大學也於1994年開始建科學園,ENEA也建有技術服務部。

上述技術轉移機構的建立為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的農業新技術推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推廣

為推廣農業技術轉移工作,科研院所和大學的技術轉移中心會舉辦多種形式推廣新技術,為農業技術的兩端:技術的提供者科研單位與技術的需要者生產企業之間建立聯系,使新技術盡快產業化。具體做法有:

•利用技術轉移中心的網站介紹農業新技術,宣傳新技術的市場前景;

•將最新的農業技術成果在歐盟技術轉移中心資料庫上發布;

•與廣大科研人員和農業廠家建立直接聯系;

•組織「技術轉移日」活動;

•參加其他技術轉移中心舉辦的宣傳推介活動;

•出版介紹農業最新技術的News Letter;

•舉辦介紹新農業研究成果的研討會、展覽會、圖片展、科普講座等。

(3)研究機構和農業協會保持密切的關系,共同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

各研究機構都與義大利農民協會保持密切接觸,使新技術、新產品和各種信息很快地傳給農戶和農場主。為了幫助農場主使用最新的技術產品,農業協會經常組織如新技術創新日等活動,研討會等多種活動,讓農場主了解最新的技術產品,鼓勵使用新技術產品,負責在幫助聯系生產廠商解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

(4)成功案例

ENEA推廣小麥品種的成功案例

70年代中期,ENEA培育出了硬小麥新品種CRESO。培育成功後,ENEA立即開始選實驗地的工作,不僅土地要適合推廣實驗用,而且農戶還要積極配合。在農民協會和地方機構的配合下,在離羅馬往東100公里的FUCINO市找到了合作夥伴,經過實驗成功後,將種子申請專利並將許可權出讓給義大利種子公司Agroservizio。現在義大利硬小麥種植面積的一半是CRESO品種。

CNR推廣環保緩釋施肥技術案例

CNR多分子技術研究所最近研製出環保緩釋的農業施肥技術,他們利用膜的緩釋技術,開發出新型施肥產品,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化肥,同時避免因施肥過多對土壤的破壞以及雨水使化肥的流失,並避免了對環境造成污染。

該項研究是多分子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向歐盟第六框架計劃申請的研究課題,經費的60%來自歐盟,40%來自義大利教育大學研究部。在經過3年的研究後,他們研究出該成果,知識產權歸CNR所有。

為了推廣該技術,CNR通過其技術轉移中心負責相關的技術轉移的一系列工作。根據他們的計劃,技術轉移方式可採用向生產企業出售專利,或與生產企業聯合成立新的合資企業、或自己注冊成立生產公司等多種轉移方式。不過他們目前傾向於向專業生產廠商賣專利。

在新產品批量生產後,與農業家聯合會取得聯系,並由農業家聯合會出面聯合組織召開新技術研討會、新產品發布會等多種活動,讓農戶和農場主盡快了解最新的技術產品,鼓勵他們使用新技術產品。同時農業家聯合會還負責幫助聯系生產廠商解決在農戶和農場主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

5.與農業相關企業支持農戶、農場主推廣農業技術的做法

企業支持農戶和農場主通過農業技術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通過自己的推廣網路,通過自己的推銷員以及和農業家聯合會合作,直接向農戶和農場主進行技術推廣,主要做法有:

•通過在自己的實驗地或場地開展示會,向農戶和農場主推廣技術;

•通過召開研討會進行技術宣傳;

•向農戶和農場主直接展示技術。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發展什麼農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