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是西班牙的還是義大利的古斗獸場
讀圖可知,A艾菲爾鐵塔----法國;B荷蘭---風車;C西班牙----鬥牛;D義大利----古羅馬斗獸場.根據題意.
故選:A.
B. 鬥牛節是什麼國家的風民俗
1、中國、西班牙、韓國都有鬥牛節。
2、中國苗族鬥牛節。遠古之時,苗族早就是一個崇拜牛的民族了。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喜愛鬥牛,基本上每個集會節日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還有特有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一種是耕牛兼鬥牛,這種牛比較雄健、耕作時節耕田犁地,節日拉去鬥打;一種是專業鬥牛,這種牛是根據各種條件精選出來的,平常不耕作,為一個寨子或一個家族共有,由一個選定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能手飼養,節日期間拉去參賽。
在貴州有個地方叫開陽。如果要說開陽最具苗族風情的特色節日,那麼當數平寨「鬥牛節」,這一節日將苗族男人們的勇敢最大化呈現。按照傳統,「鬥牛節」分別在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舉行。鬥牛開始之前,各村推舉的中間人奔走於各牛主之間,了解牛的長度、高度、年齡、體重、角門長勢等等,然後集中決定誰與誰斗,在徵得牛主同意後,主持人即宣布鬥牛開始。按照傳統,斗勝的牛會被稱為牛王、牛神、牛聖,為全村寨帶來榮譽,而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崇拜。
3、中國侗族鬥牛節。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裡舉行。 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准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周,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斗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沖了上去,斗作一團,難解難分。場外人群吶喊助威,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4、西班牙鬥牛節。西班牙的鬥牛歷史悠久,13世紀時便有了鬥牛節。現在,西班牙共有大小鬥牛場400多個,最大的鬥牛場可容納2萬人。每年鬥牛次數達5000場以上。鬥牛所用之牛是專門喂養的,放養於農村,盡可能要它們少見人。放養時間是4—6年。鬥牛要舉行入場式。首先奏樂樂曲雄壯奔放。樂曲聲中,鬥牛士入場。他們身穿綉花緊身衣,緊腿褲,頭戴三角帽。鬥牛士一般20來名,他們的隊伍由兩名騎士率領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這之後由主持宣布鬥牛開始。
西班牙北部的小城潘普洛納(Pamplona)每年7月6至14日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因為被形容為世上活得最快活的一周的聖佛明節,此刻正在這里舉行。而其中的奔牛節,更是聖佛明節的高潮節目。每天清晨8點,一年一度的牛追人事件就會開演。節慶期間,每晚都有煙花表演,歌舞節目在小城各角落上演,每條巷子的空氣都注滿快樂,每間酒吧都水泄不通,人人的手裡拿sangria(西班牙消暑雞尾酒),尋歡作樂的瘋狂,簡直是會讓人忘記還有明天。
5、韓國鬥牛節。韓國的鬥牛習俗可以追溯到農耕時代,起初是牧童閑來無事取樂解悶,後來發展成為部落或氏族顯示勢力的一種手段。近年,清道郡還投資640億韓元建成了韓國第一座室內鬥牛競技場,可容納觀眾一萬多名。2009年鬥牛節期間,共吸引了國內外遊客53萬人次,鬥牛節成為當地發展旅遊產業、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