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大利戰爭的戰爭簡介
義大利戰爭是15世紀末期至16世紀中葉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與法國為爭奪義大利進行的一系列戰爭的總稱,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與法國瓦盧瓦王室為爭奪歐洲霸權而爆發的一次大規模戰爭。
義大利戰爭起先為法國、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在其它國家干預之下)為爭奪義大利而進行的封建戰爭,後來演變為法西兩國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戰爭主要在義大利領土上進行。義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和境內各國間的糾紛使外國列強的侵略計劃易於得逞。
戰爭始於1494年,在1559年結束,除對戰雙方外,義大利主要城邦都被捲入。戰爭主要在義大利本土進行,也偶有戰役發生在法國和德意志境內。
❷ 二戰時義大利主要侵略哪個國家
二戰時義大利軍隊最先入侵的是非洲的衣索比亞,隨後入侵了希臘,但是被擊敗。
希特勒原本希望意軍能夠在和法國交界的地區進攻法國,但是墨索里尼並沒有這么做,只是派兵駐守在法國和義大利邊界虛張聲勢。
二戰全面爆發後義大利軍隊參與了在北非的從摩洛哥到突尼西亞和埃及的戰役,隨著軸心國軍隊全面從非洲撤退,義大利軍隊的作戰范圍就僅限於本土了。
(2)義大利內戰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二戰時期義大利對外侵略過程
1923年,義大利士兵佔領了希臘科孚島的一部分,最終接管希臘。在1936年在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權做出了最重要的戰前軍事干預。
義大利支持佛朗哥領導的運動。義大利派出飛機,武器,總兵力超過60000人援助西班牙民族主義者。1939年4月7日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速戰速決後佔領阿爾巴尼亞。
當德國於1933年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納粹黨)取得權力,墨索里尼說:「這次勝利,希特勒就是我們的勝利」。雖然納粹不贊成墨索里尼和法西斯義大利,但希特勒早就崇拜墨索里尼的口才和能力。
繼佔領衣索比亞,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企圖改善各自國家的關系,但在私人,個人和政治緊張局勢仍然存在。這兩個意識形態有顯著的相似之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1934年6月第一次見面,商討奧地利的獨立危機問題。私下,墨索里尼說希特勒只是「一個愚蠢的小猴子」。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始入侵波蘭,墨索里尼於9月24日公開宣布,義大利有權選擇進入戰爭或保持中立,這將導致國家失去其國家的尊嚴。墨索里尼告訴他的女婿,他嫉妒希特勒的成就,並希望希特勒的實力將會減慢盟軍反攻。
在制定戰爭計劃,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決定吞並大部分非洲和中東,以納入其殖民地,但軍隊司令曾警告說,義大利缺少坦克,裝甲車和飛機提供以進行長期戰爭,並警告墨索里尼「這是自殺」。
墨索里尼採取了建議,在一定程度上,等待著德國入侵法國,然後才決定參與戰爭。由於德國以閃電戰打敗法國,義大利對法國宣戰。
1940年,英國皇家海軍突然向義大利發動空襲,結果削弱了義大利的主要戰艦。但對義大利沒有造成嚴重損害。
1941年12月,義大利潛水員放置了炸彈成功擊沉兩列英國戰艦。1942年,義大利海軍嚴重打擊英國護航編隊的行動,令英國海軍多列船隻沉沒。隨著時間的過去,盟軍海軍開始反攻,並把義大利的優勢奪去。
到了1943年,已經失去義大利政府及民眾支持的墨索里尼,對於世界來說,墨索里尼被看作他的國家沒有能力和缺乏訓練的軍隊在戰斗中失敗。尷尬的墨索里尼被國王奪去權力。法西斯成員投票以廢除墨索里尼作為黨的領袖。
幾天後,即1943年7月26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正式取消墨索里尼總理職位,墨索里尼被立即逮捕。義大利簽署了停戰協議,然後與同盟國共同對抗納粹德國的戰爭。
希特勒在得知墨索里尼被罷免後,立即派遣隆美爾率領德軍進入義大利北部,與已經在義大利的阿爾貝特·凱塞林部隊對義大利軍隊強行繳械。9月3日,義大利王國向盟軍秘密投降,當日,英國將領蒙哥馬利率軍渡過墨西拿海峽,在義大利本土登陸。
9月8日,義大利和盟軍停戰。9月10日,隆美爾攻佔義大利首都羅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義大利全境。9月13日,希特勒派遣奧托·斯科爾茲內率領傘兵突擊隊奇襲墨索里尼的關押地,用滑翔機將其救出。
9月23日,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小城薩羅宣布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自任領袖兼外長,同南部的義大利王國政府分庭抗禮。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就被迫同德國簽訂協議,割讓南蒂羅爾和的里雅斯特,並同意德國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佔領威尼斯。
1944年1月11日,墨索里尼在維羅納槍決了齊亞諾以及其他曾投票反對他的法西斯黨領導,這使得他進一步喪失支持,在此之後,他幾乎完全依靠德軍。
6月4日,盟軍佔領羅馬,此後,由於准備登陸諾曼底,盟軍在義大利暫時停止了大規模的進攻,使得墨索里尼的政府得以苟延殘喘。瘋狂的統治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游擊隊紛紛建立。
❸ 外國戰爭故事:義大利戰爭
義大利戰爭是中世紀歐洲強國法國和西班牙為爭奪對亞平寧半島的霸權而在義大利領土上進行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爭。
1494年1 月,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一世去世,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宣稱:自己作為安茹王朝(屬法蘭西王朝的旁系)的繼承人有權佔有斐迪南一世的領地。8月,查理八世率兵 3.7萬人(其中包括瑞土雇傭兵),野炮136門,越過阿爾卑斯山脈向那不勒斯開進,標志著義大利戰爭的開始。從1494年到1559年,義大利戰爭分為 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494~1504年。這一時期的核心是法國爭奪那不勒斯王國。在義大利親法貴族的配合下,查理八世的軍隊穿越 羅馬全境,經過米蘭公國和教皇國直逼那不勒斯。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羅馬教皇任命他為那不勒斯國王的授職書後,便於2月23日開進那不勒斯城,阿 拉岡王朝國王弗蘭第諾驚慌出逃。查理八世自稱是「法蘭西、那不勒斯和君土坦丁堡的國王」。
義大利各國首腦害怕法國勢力的加強和發生全 民起義,於是在1495年3月建立「神聖同盟」(也稱「威尼斯同盟」)以圖驅逐法軍。參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蘭公爵和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神聖羅馬帝 國」(德意志)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同盟。查理八世急忙從那不勒斯北上,1495年7月6日在福爾諾沃遭「神聖同盟」軍隊包 圍。法軍戰敗。1496年12月,法國撤出那不勒斯,但軍隊主力得以保存。查理八世的繼承者路易十二不甘心法國退出義大利,於1499年遠征米蘭公國。在 1499~1500年幾次交戰中,法國先後獲勝,相繼佔領米蘭和倫巴第。1500年,法、西兩國勾結佔領了那不勒斯,推翻了阿拉岡王朝,法、西兩國軍隊共 同佔領那不勒斯。但1503年春,法、西兩國因分贓不均爆發戰爭。1503年12月29日的加里利亞諾河畔一戰,西軍獲勝,法軍被迫放棄那不勒斯王國,使 其淪為西班牙領地。
第二時期:1509~1515年。這一時期從「康布雷同盟」對威尼斯共和國發動戰爭開始。1508年12月,由於 威尼斯共和國借驅逐法國之機大肆擴張領土,所有反威尼斯的'勢力聯合起來建立了「康布雷同盟」(成員包括西班牙、法國、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共同 對威尼斯作戰。佛羅倫薩、費拉拉、曼圖亞及其他義大利國家也先後加入該同盟。1509年4月,羅馬教皇禁止威尼斯做禮拜和舉行宗教儀式。同年春,法國出兵 威尼斯,佔領它在倫巴第的領地,5月14日在阿尼亞代洛一戰,擊敗威尼斯軍隊,取得重大勝利。1511年10月,威尼斯、羅馬教皇、西班牙、英國和瑞士組 成「神聖同盟」,共同對法作戰。1512年,法軍以2.5萬人、火炮50門的兵力在拉韋納擊潰由1.6萬人、24門火炮組成的西班牙軍隊。但是,「神聖羅 馬帝國」皇帝從法軍召回德國雇傭兵、瑞士雇傭兵投向威尼斯,法軍被迫退卻,並於1512年底放棄倫巴第。
法蘭西斯一世繼位後於 1515年9月又奪走米蘭公國。1516年8月,法、西兩國簽訂《努瓦永和約》,把米蘭和那不勒斯分別劃歸法國和西班牙。教皇也於1516年底同法蘭西斯 一世簽訂教務專約,承認法對米蘭、帕爾馬、皮亞琴察的佔領。1517年,法、西和「神聖羅馬帝國」締結《康布雷條約》,肯定了法國在義大利的既得利益和優 勢地位。然而,戰爭不會就此結束。
第三時期:1521~1559年。這一時期以1519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即查理五世)後,法、西瓜分義大利的戰爭為標志。1521年戰爭爆發,1522年法軍在比科卡戰中失利,德國僱傭軍打敗了擔任法軍突擊力量的瑞士雇 佣軍。1525年2月的帕維亞一戰,法軍慘敗,法皇被俘。1527年,戰爭再度爆發,雙方各有勝負。1529年,法國在不利形勢面前被迫與查理五世簽訂和 約並放棄對義大利的主權要求。7年過後,法蘭西斯一世再次挑起戰爭,佔領了皮埃蒙特和薩伏依。1538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簽訂為期10年的停戰協 定。法國使者在米蘭被殺一事引起了1542~1544年的戰爭,法國同丹麥、瑞典、奧斯曼帝國結盟,查理五世與英國結盟。法軍先後佔領威尼斯和馬里尼亞 諾,但查理五世卻攻入法國境內。雙方於1544年簽訂《克雷普和約》。1551年再度爆發義大利戰爭。交戰雙方互有勝負,誰也不佔明顯優勢。1559年4 月,法、西締結《卡托——康布雷西和約》,正式結束了法國對義大利的爭奪,西班牙在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和撒丁的統治得以鞏固,義大利的分裂局 面依然繼續。
❹ 義大利戰爭的第二時期是哪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第二時期是堪布來同盟向威尼斯共和國發動了戰爭。佛羅倫薩、斐拉拉、曼圖亞以及其他義大利國家也加入了堪布來同盟。
1509年4月,羅馬教皇對威尼斯下達命令,禁止做禮拜和舉行宗教儀式。
1509年春,法國開始對威尼斯作戰,佔領了它的倫巴第領地,1509年5月14日,在安亞傑洛附近法國又取得了對威尼斯人的重大勝利。法國勢力在義大利西北部的加強導致了力量的重新組合。
1511年10月,威尼斯、羅馬教皇、西班牙、英國和瑞士各州訂立同盟,目的是要把法國侵略者逐出義大利。路易十二世得知這一情況後,命令在義大利的法軍統帥富瓦轉入進攻。
❺ 義大利戰爭的戰爭簡史
義大利戰爭分為3個時期 這一時期的特點基本上是法國爭奪那不勒斯王國。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一世死後(1494年1月),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為安茹王朝(屬於法蘭西王朝的旁系)的繼承人有權佔有斐迪南一世的領地。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兵(3.7萬人,其中包括瑞士雇傭兵;野炮136門)越過阿爾卑斯山脈,向那不勒斯開進。皮埃蒙特軍隊(2.3萬人)在阿斯蒂地域與查理八世軍隊匯合。陸軍作戰得到法國艦隊保障。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國對查理八世未作認真抵抗,使其得以穿過羅馬全境(1494年12月31日)。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羅馬教皇任命他為那不勒斯國王的授職書(委任和批准神職人員的職位和教職的詔書)後,於2月23日進占那不勒斯。法軍的掠奪和暴行和徵收新的捐稅激起了義大利人民的憤慨。義大利各國首腦害怕法國勢力的加強和發生全面起義,於1495年3月建立了「神聖同盟」(或稱「威尼斯同盟」),以驅逐法軍。參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蘭和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了同盟。1495年7月6日,法軍在福爾諾沃(帕爾馬附近)與「神聖同盟」軍交戰,遭到失敗。法軍直到1495年10月才得以突向北方。1496年12月,法國撤出那不勒斯王國。
1499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繼續奉行先王政策,遠征米蘭公國。路易十二在1499—1500年的幾次交戰中獲勝,相繼佔領米蘭和倫巴第。1501—1502年,根據條約規定,那不勒斯王國由法西兩國軍隊共同佔領。但1503年春,法西兩國因一些有爭議地區的問題而爆發戰爭。1503年12月29日加里利亞諾河畔一戰,西軍獲勝,法國被迫放棄那不勒斯王國,使其淪為西班牙領地。 這一時期以1519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後,法西兩國瓜分義大利的戰爭為標志。這一時期爆發6次戰爭,被捲入戰爭的有羅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國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圖把法軍從北義大利驅逐出去,繼而實現南北領地的統一,他事先得到了英國、羅馬教皇、曼圖亞和佛羅倫薩等國的支持。威尼斯是法國國王的同盟軍。1521年戰爭爆發。1522年4月,法軍在比科卡戰中失利,德國雇傭兵首次打敗了擔任法軍突擊力量的瑞士雇傭兵。這次戰役並未決定戰爭的勝負。法蘭西斯一世率重兵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佔領了米蘭,爾後逼近帕維亞。帕維亞一戰法軍失敗,法蘭西斯一世被俘。法蘭西斯一世獲釋後,拒不承認1526年在馬德里簽訂的條約,並加入羅馬教皇在英國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義大利擺脫西班牙桎梏的同盟(科尼亞克同盟,1526年5月)。參加同盟的還有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
1527年,義大利戰爭再度爆發。雙方各有勝負,1529年法國國王戰敗,被迫於1529年8月與羅馬帝國簽訂和約並放棄對義大利的爭奪。然而法蘭西斯一世於1536年再度挑起戰爭,佔領皮埃蒙特和薩伏依。1538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在尼斯簽訂為期10年的停戰協定。但法國出使土耳其蘇丹的兩位使者在米蘭公國境內被殺,成為1542—1544年戰爭的導火索。查理五世與英國國王結成同盟。法國的盟國有丹麥、瑞典。雖然天主教國家被規定禁止與穆斯林結盟,法國仍於奧斯曼帝國達成了秘密同盟,並在1543年於尼斯發動聯合登陸戰。1544年,法軍在圍攻卡里尼亞諾要塞(都靈以南)期間,在切雷索萊附近取得了輝煌勝利。然而,由於羅馬和英國軍隊攻入法國境內,法國被迫於1544年9月在克雷普簽訂了重申1529年康布雷條約基本條款的和約。1551年再度爆發的義大利戰爭一直延續到1559年,法西兩國被迫簽訂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約(1559)。這一和約結束了法國對義大利的擴張,鞏固了西班牙在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的統治地位,並使義大利仍處於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❻ 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是指什麼
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指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發動的殖民掠奪戰爭。1870年,義大利國家剛統一就對外發動殖民戰爭。80~90年代,義大利擴張的對象是東北非。1885年,義大利軍隊在英國支持下,在馬薩瓦至欠盧爾沿岸一帶站住腳後,遂向衣索比亞北部腹地推進,迫使衣索比亞於1889年5月2日簽訂了不平等的烏西亞利條約。條約規定,衣索比亞北部領土割讓給義大利。根據補充協定,衣索比亞從義大利得到200萬里拉的賠償。義大利隨心所欲地解釋條約的第17條,於條約簽訂的同年宣布將衣索比亞置於其保護之下,並佔領了衣索比亞的北部領土。
❼ 1911年,義大利跟哪個國家開戰了
義大利早在三國同盟(德、意、奧)期間,便採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針。1911年,義大利同土耳其開戰,並侵佔了的黎波里、昔蘭尼加和多得坎尼群島。
❽ 義大利戰爭發生在哪些國家之間
義大利戰爭指法國、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等國家為爭奪義大利而進行的封建戰爭。後來,義大利戰爭轉變成了法、西兩國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
❾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
二戰中的義大利號稱三大法西斯強國之一,可是他的戰史可以說是最富有幽默感的,偶的神啊……怎麼義大利這樣的國家都能……無語咯……不過既然能號稱三強之一,義大利就應該有比其他小弟級的國家強的地方,以下來看看義大利當時的國家情況和戰略吧,看看義大利當時如何做會比較劃算一些.....
義大利與日本一樣,被定義為後起的工業國家,一戰當中義大利政府曾經拋棄與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轉而倒向英法一邊,從而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義大利並沒有像英、法、美一樣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於還不如僅僅在青島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從戰敗的德國手裡接收了其在中國的特權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殖民地,還分了幾艘德國大洋艦隊的戰列艦,而且在之後的海軍談判中賺夠了砝碼,一躍成為與義大利、法國並立而僅次於英美的二等海權國家。而義大利卻連德國的一塊海外殖民地都沒分到!相比於戰爭對義大利帶來的創傷,這點點收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乎,義大利國內經濟開始倒退,政局變得不穩,新的思潮開始泛濫……政府無法控制局勢……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黨上台了,義大利成為了第一個獨裁集權的法西斯國家。然而,法西斯並沒有能夠救義大利,從1922年到1931年,義大利的經濟局勢仍然不斷惡化,失業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時,義大利對外的侵略擴張形勢也不容樂觀。義大利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法西斯的獨裁和窮兵黷武而有什麼大的進步。士氣低落內部腐敗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在以後的戰爭中嘗到了苦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33年,納粹在德國上台,希特勒認為義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納粹德國的榜樣而對他們推崇有加,畢竟,義大利也算是個「帝國主義國家」,類似宗旨的政黨在那樣的國家裡取得政權對整個法西斯主義是種鼓勵(這里希特勒與莫索里尼還鬧了很多笑話)。1935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兩場戰爭中,義大利軍隊的表現都不怎麼樣,西班牙內戰還稍微好一些,起碼旁邊還有德國干涉軍的幫助,沒有出什麼大的丑。入侵衣索比亞就比較難看了,差那麼一點點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衣索比亞戰爭的好戲,要不是英法的綏靖政策和對義大利的壓力不夠大,很難想像義大利能打下去……總之,戰前的義大利外交內困,形勢遠不如德日兩國好(人家好歹軍事上過硬,外交冒險也還比較成功,而義大利堂堂一個歐洲大陸國家,陸軍水平連欺負非洲土著都有問題,簡直就是搞笑……)。
義大利在處理二戰戰略的時候,總是處處想與德國日本看齊,想顯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實際上,他卻是拖累整個軸心陣營的罪魁禍首之一。看看希臘、巴爾干、北非哪個地方有義大利哪個地方就要其他歐洲軸心國部隊來填補。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分散了軍力,對義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國而言,為幫助義大利在巴爾乾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誤就是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來就很寶貴的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而且導致了入侵蘇聯計劃的推遲,換句話說,就是浪費了主要進攻方向上的突擊力量,而且在時間上人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軟弱無能的義大利軍隊,本來50萬義大利軍隊入侵巴爾干半島是比較有勝算的,即使不順利,也不至於那麼快就一敗塗地。義大利屬於典型的癩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對於義大利來說,二戰中比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採取守勢,拖住和打擊英國H艦隊和地中海分艦隊,盡最大可能的切斷埃及---蘇依士運河與英國本土在地中海的聯系。而從義大利的實力上來說,做到這些也是比較現實一點的。義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兩個島又扼守著地中海的要沖,義大利空軍和海軍的作戰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戰的水平的話,英國海軍在地中海的日子會非常難過的。可惜,義大利拿著當時世界前幾位的海軍、守著如此良好的地理優勢,竟然無法對抗英國一個分艦隊……實際上,義大利空軍戰斗機的性能是很不錯的,MC.200系列的水平與ME109屬於同級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進的飛機居然沒裝無線電……這樣還能指望義大利空軍發揮什麼呢?至於陸地戰場,不屬於義大利的擅長范圍,本來應該組織一些比較精銳的部隊與其他軸心國軍隊頂在最前線,而把大量當時屬於二流的部隊收縮,用於協助德軍對付游擊隊(義大利軍隊再不濟裝備也要比游擊對強吧)。想像一下,近百萬義大利部隊作為主力,配合少量德國軍隊對付游擊隊,如果指揮得當的話,對游擊隊的活動還是會有相當的遏制的,這里只說遏制,不說消滅,因為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游擊隊都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將其活動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即可,不要幻想去消滅。
義大利對德國最大的貢獻居然出現在他倒戈向同盟國一方後……比較搞笑---義大利大量戰爭物資儲備被德軍洗劫,導致1943年德國軍工生產達到二戰時期的峰值。
義大利最大問題在於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無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麼看重所謂的面子,而是與德國分工明細,優勢互補的話,也不至於產生那麼多失敗和笑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統帥的無能更加會誤國,個人覺得,莫索里尼是上個世紀僅次於戈爾巴喬夫的第二大敗家子......好歹莫索里尼敗的是自己的家,戈爾巴喬夫卻敗掉了70年的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