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是怎樣搶佔了中部的利比亞的
原來,在德國征服西歐的同時,義大利法西斯也加緊了對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侵略擴張。地中海為歐、亞、非三大洲所環抱,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西經直布羅陀海峽通往大西洋,東北以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東南經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往印度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中世紀以來,誰能全部或大部控制住地中海,誰就可以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其中,屬於地中海文明一部分的北非地區,由於地處大西洋、地中海和紅海之間,更是兵家歷來爭奪的戰略要地。特別是1869年蘇伊士運河鑿通以後,列強在北非的爭奪愈加激烈。至本世紀初,法國佔領了北非西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英國控制了北非東部的埃及和蘇丹,義大利搶佔了中部的利比亞。
義大利的墨索里為什麼不得不求助希特勒?
希特勒德國征服法國後,貝當政府雖保留了在北非名義上的利益,但實力已大不如前了。英國正面臨德國入侵的威脅,更難以顧及北非。所以,法國戰爭結束不久,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便派遣50萬大軍於1940年9月入侵埃及。希特勒原本並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動干戈,特別是自1940年夏末起,在眼看入侵英國無望的情況下,他已將登陸准備作為恫嚇英國的手段和著手實施入侵蘇聯的掩護,妄想在打敗蘇聯奪得「生存空間」後再圖謀其它。不過,希特勒雖然不贊同墨索里尼的行動,但在意軍入侵北非時曾主動提出派一個裝甲師以示支援,然而卻被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墨索里尼婉言謝絕了。
外強中乾的義大利軍隊實在是不堪一擊。墨索里尼原以為他的50萬大軍會很快旗開得勝,將英軍徹底趕出北非,從而再現昔日古羅馬帝國的輝煌。豈料,開戰不久英軍便頂住了意軍的進攻,並於1940年底轉守為攻。至翌年2月初,英軍相繼收復和佔領了地中海及紅海沿岸的巴爾迪亞、托卜魯克、班加西等地,殲滅了意軍9個師,僅俘虜就抓到了13萬餘人。
墨索里尼這時只好求助於希特勒。希特勒認為:雖然對德國來說,丟掉北非並不影響他將要發動的侵蘇戰爭,但這會對義大利人產生強烈的精神震撼,使他們因擔心英國以北非為基地來對自己的國土進行轟炸而退出「軸心國」聯盟,那樣就將大大損害德國的戰略利益。於是,希特勒決定組織一個以兩個德國裝甲師為主力的「非洲軍」前往北非,並挑選隆美爾為軍指揮官,全面負責這次遠征。
希特勒挑選隆美爾為「非洲軍」最高長官,給他搭就了一個充分顯示自己才乾的舞台。
⑵ 1 利比亞事件發生的起因 2 為何涉及到國外那麼多的人的參與
由於利比亞國內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爭斗而引發的國內戰爭發展為西方基督教國家與北非穆斯林國家的國際戰爭。在聯合國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的「掩護」之下,以法、英、美為首的多國聯軍2011年3月19日開始了針對利比亞的「奧德賽黎明」軍事行動。
在這之前呢,2011年3月19日,美國、歐洲和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是否從周六開始針對利比亞卡扎菲的戰爭,就是討論是不是要揍他,結果是歐盟及美國等與會各方已經決定,如果卡扎菲不馬上停火將立即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薩科奇表示決心相當堅定,並強調法國已經做好一切軍事准備。目前法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國戰機已成功飛越利比亞班加西上空,並成功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對班加西的進攻。義大利政府表示全力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對利比亞的決議,並將為軍事行動提供空軍基地。丹麥、美國的戰機已經飛抵義大利的空軍基地。
首先法國是一馬當先,為了維護自己在西地中海的地位,大會結束不到兩個鍾頭他就開始發動四次空襲。
至於你說的北約,其實是北約美國手中接管了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全部指揮權。其實是美國人在打,然後呢,有交給北約打,而美國是因為得到聯合國巴黎峰會的允許,就是「立即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
在這種情況下,連站在卡扎菲一邊的俄羅斯也沒辦法了,趕緊和他劃清界限。其實不止這個利比亞戰爭,像之前的美國參與的戰爭如伊拉克等,都是經過聯合國允許的。
But,聯合國我想除了秘書長外都是「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