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期間軸心國的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者有什麼關系
1936年11月,德日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也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三國間的 柏林-東京-羅馬 軸心正式形成。這看似是一個以反對共產國際名義簽訂的協定,但實際上是法西斯主義瓜分世界的協議。
1939年5月,幕索里尼與希特勒簽訂「鋼鐵條約」,軍事聯盟,一方參戰另一方也支援參戰,不過德國開戰時義大利還沒准備好,幕索里尼宣布暫不參戰。
1940義大利參戰。十月義大利進攻希臘,41年和德國佔領南斯拉夫,主要是在北非和英軍爭奪,多靠著德軍支援,1943年5月德意聯軍被逐出北非戰場。幕索里尼1943被義大利國王捕時,希特勒曾派特種傘兵前去營救。
(1)二戰日本德國義大利漫畫象徵什麼擴展閱讀:
德意日三國的法西斯勢力都已上台,並且對外入侵亦不可避免。但是世界最占優勢的勢力並不是他們三國。
法國則由於一戰損失對德國極其敵視。美國雖然採用孤立主義政策,但是與前宗主國英國關系密切,儼然是鬆散同盟。德國不可能單獨挑戰世界,所以就需要盟友。
而處於和平中的國家與別國結盟必然會被關注,猜測你的意圖,這種結盟會過早引起英法美的警覺。於是障眼法出現了:
由於蘇聯共產主義政權的建立和共產國際意識形態輸出的影響,所以德意日的結盟就以反對共產國際為名義,進行軍事、情報、等各方面的交流。
這樣英法美也不會反對這種結盟,反而希望德意日能當炮灰先去跟蘇聯開打。可事實上德國不但沒跟蘇聯打,還秘密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的密約。
徹底地欺騙了英法美,贏得了時間,並麻痹了對手,直接導致法國的備戰策略出現失誤並亡國。
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為什麼稱為軸心國
軸心國(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定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⑶ 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 的象徵性動物是什麼
原版本
原版本的《時局圖》推斷約為1890年至1898年期間作品,漫畫中並沒有五名中國人圖像,純以各種動物表示各國,並附以注釋解說:北方的熊,盤據東三省和蒙古,是指俄國;英國被喻為犬,佔有長江流域;盤據中南半島的蛤(即蛤蟆),往廣東、廣西、雲南張手,譬喻法國;腸譬喻德國,佔山東;太陽譬喻日本,太陽的光線伸延到台灣;最後一個是鶧(即鷹),盤據菲律賓,對中國領土虎視耽耽,譬喻美國想和列強分一杯羹。
新版本
新版本的《時局圖》以彩色繪制,經後人加工改繪,當中並沒有註明年月,沒有任何文獻記載為何人所改,只能證明是1900年以後至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之前期間的作品,為現今廣為流傳的版本。朱士嘉於1940年在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發現此版本,並攝製成復製品帶回國,迅即被大量教材和著作輾轉援用。但是此版本的《時局圖》來源不清和注釋不明,引起不少分歧[10]。
此版本中,出現五名中國人圖像:一人手舉銅錢,譬喻他是搜刮民財的貪官;一人右手高舉酒杯,左手擁抱女子,譬喻只顧尋歡作樂,耽於酒色,不顧民族安危的中國人;一人橫躺地上,沒精打采,譬喻吸食鴉片的吸毒者;一人在馬旁舉重練武,另一人在讀書,書上寫有「之乎者也」,兩人皆陷入吸毒者羅網之中,譬喻文狀元和武狀元(意指清政府用科舉考試等陞官之途愚弄的人民)[1]。
另外代表各國的動物亦略有不同,原先代表英國的犬,被老虎所代替,老虎虎伏長江流域,近珠江口香港的位置上有爪痕(英國於《南京條約》割據香港島);德國的腸(一說是蛇)不見了,有說是以老虎尾巴代替(存在爭議),而代表日本的太陽,其光線不只延向台灣島上,更延伸至遼東半島、福建及中國內陸
「德國問題」
如前所述,新版本中的動物被替代,而德國的代表物則表達含糊,有多種說法,分別是肉腸、蛇、老虎發大的尾巴和德國國旗[5]。
在馮自由《革命逸史》中表示「腸代德國」,盡管德國多出產肉腸,但有人認為是粵語「長蟲」的音誤,而「長蟲」則是蛇的俗稱,故有些人認為蛇才是德國的代表物。另一方面,亦有人認為新版本的德國國旗才是正確的代表物,代表德國強租膠州灣,而老虎發大的尾巴繞住山東,代表英國強租威海衛[5]。然而,由於觀點太多,至今仍未有定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