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希臘城邦殖民
公元前八至六世紀,希臘人在城邦形成的同時,進行了廣泛的海外殖民運動。殖民的范圍擴展到地中海大部分地區和整個黑海沿岸,因此在歷史上稱為「大殖民」。大殖民是由當時希臘社會的經濟、政治條件造成的。此時殖民者大量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城季內部政治斗爭激烈,斗爭中失敗的集團在本城邦難以立足便紛紛外遷。
2、當時工商業比較發達。工商業奴隸主十分活躍,他們為了尋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隸的來源而另闢新路,到外地建立商業據點。他們的商業據點逐漸形成城邦。
3、社會貧富分化嚴重,在貧富分化過程中人債矢地的農民,為了謀生,只得紛紛外流。
4、「過剩人口對生產力的壓力」。在狹小的城邦范圍內,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滿足不了更多人口的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強迫移民」。如公元前七世紀後期,提洛島大旱,七年無雨,居民被迫抽簽從兩兄弟中選出一人,到利亞的庫列涅去殖民。
殖民者到達目的地後,立即趕走或奴役土著居民,分配土地,推行奴隸制生產方式,建立起新的城邦。這類城邦一般實行母邦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上不依附母邦,而是獨立的。
希臘人的殖民范圍很廣,西至西西里島、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南部,南臨非洲北岸,不過所佔地區很少,因為這里有上埃及和迦太基(腓尼的殖民地)。東及東北達小亞細亞和黑海沿岸。
殖民運動產生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1、給殖民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移民運動的性質是屬於一種政治、經濟擴張,移民城邦與原有母邦的關系是侵略、雙役和剝削的關系。希臘
殖民者侵佔土著居民的土地,擄掠奴隸、掠奪資料,進行商業剝削和海盜搶劫,給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災難。
2、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壯大了工商業奴隸主階層。工商業奴隸主與平民結成同盟,這是希臘城季政治發展上的一大特點,尤其是以雅典為代表的工商業發展的城邦,工商業奴隸主與平民聯合起來反抗氏族貴族獨占政權,通過反抗貴族斗爭最後取得勝利,並最後以奴隸制民主政治代替了貴族政治。只有斯巴達,政權長期保持著貴族貴族政治的形式。所以,工商業的發展,工商業奴隸主階層的壯大並且與平民的聯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平民反對貴族斗爭的開展。
3、加強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聯系,客觀上促進了各城邦及希臘人與殖民地人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希臘接觸並吸收埃及、巴比倫和腓尼基的文化提供了方便。
② 我們所聽到的大希臘地區有哪些
大希臘地區是指義大利南部的沿海地區,從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五世紀,這些地區被各種古希臘的城邦殖民,最初的大希臘地區,從殖民地一直延伸到斯巴達的塔羅圖姆殖民地,塔羅土母殖民地成立於公元前706年,而最後一個建立的希臘殖民地在公元前433年的赫拉克利亞。
在公元前五世紀後期,由於殖民者與土著居民的沖突日益加劇,尤其是位於亞平寧山脈的奧斯坎部落,他們越來越多的擠進了肥沃的平原,佔領了極地,他們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希臘,而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他們與羅馬的接觸越來越多,最後,直到公元前89年,所有倖存的大希臘城市都完全處於了羅馬的控制之下。
③ 希臘和腓尼基殖民簡介
古希臘人和腓尼基人都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歐洲大片地區進行了廣泛的殖民。通過這樣做,他們傳播了他們的文化,這對當地部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對於希臘人來說,這被稱為「希臘化」。 希臘人的殖民努力主要集中在義大利和黑海。特別是西西里島是希臘的主要殖民地,以熙熙攘攘的貿易港口錫拉庫斯為中心。在塞普勒斯和黎凡特北部也感受到了希臘的影響。由於這些地區也是
腓尼基殖民,文化並不總是和平混合,這引發了他們之間的沖突。可能最不為人知的事實是,希臘在北至克里米亞(今烏克蘭)建立了殖民地,並且對高加索地區的探險並不陌生(想到傑森和阿爾戈英雄,偷走了科爾奇斯的金羊毛) .
腓尼基人的殖民更集中在地中海西部。可能最突出和最重要的腓尼基殖民地是迦太基。從那裡,腓尼基人在整個北非海岸和現代西班牙建立了殖民地。雖然希臘殖民非常關心傳播希臘語文化,腓尼基人是商人,更關心賺錢。雖然許多腓尼基殖民地消失,衰落後接管了其他文化腓尼基,迦太基撂倒腓尼基帝國...並一躍成為西部地中海,這將最終帶來恐成的市民一個更強大的動力羅馬。
④ 義大利北部地區是古希臘重要的殖民地,也是古希臘文化的中心之一,對不對
錯錯錯錯,是不對的。
⑤ 古希臘城邦殖民的殖民者的殖民及范圍
殖民者到達目的地後,立即趕走或奴役土著居民,分配土地,推行奴隸制生產方式,建立起新的城邦。這類城邦一般實行母邦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上不依附母邦,而是獨立的。
希臘人的殖民范圍很廣,西至西西里島、高盧、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南部,南臨非洲北岸,不過所佔地區很少,因為這里有上埃及和迦太基(腓尼的殖民地)。東及東北達小亞細亞、色雷斯及黑海沿岸。
⑥ 古希臘是通過什麼方式進行殖民的古希臘是用什麼方式
一、主要方式:「 和平平等」
古希臘的城邦大致在公元前八世紀出現,彼時希臘本土人口增加,因其山多地少地薄的特質因而耕地面積不足,所以為了解決城邦的生計問題,只好向海外殖民以獲取生產資料.
最早是在敘利亞建立商站,後來又陸續在義大利建立第一批殖民城邦,之後殖民活動擴展到西班牙法國沿岸以及小亞細亞地區.
被移民城市稱為子邦,子邦與母邦地位平等互相貿易往來,互相促進發展.
二、與古羅馬區別
古羅馬興起於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其控制范圍只有義大利中部的一小塊地區.隨後通過武力征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其後仍然是通過武力征服了 希臘、北非等地區.
古羅馬征服了地中海地區後,被征服地區的地位往往低於羅馬本地,被征服地區居民每什麼公民權且服稅沉重.
所以希臘殖民方式是 只為求得生存(耕地、貿易)帶移民性質的和平殖民,且子邦母居民邦地位平等.而羅馬則是體現在殘暴貪婪的武力征服,被征服地與羅馬居民地位不平等.
⑦ 古希臘和古羅馬詳細歷史
欲了解羅馬歷史,可以去看:
荷馬史詩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欲了解羅馬歷史,可以去看:
蒙森的羅馬史
R. H. Barrow:羅馬人
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凱撒: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蘇維托尼烏斯:羅馬十二帝王傳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Richard Jenkyns:羅馬的遺產
古羅馬歷史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義大利半島處於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織的時期。
「古義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
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銅器時代,他們穿越北部和東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到達義大利,並殘暴地迫使許多當地土著部落遷徙他鄉。
他們起初過著游牧生活,但已經具有製作銅器、使用馬匹和帶輪子的大車的技能。
抵達義大利之後,他們形成了以農耕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成為隨後幾個世紀其子孫後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羅馬文明的衰落。
「古義大利人」是由幾個民族構成的,包括薩賓人、翁布里亞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半島上出現了兩個新民族: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
古人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東方的安納托利亞,今天的一些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
從起源看,他們似乎不是古義大利人,正如他們的語言也並非印歐語系一樣,他們的文明混合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因素。
著名的維朗諾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最初發展階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新領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進步。
這片新領土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及亞平寧山區和第勒尼安海之間的沿海平原地區。
埃特魯斯坎人居住在獨立的、強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間通常結成聯盟。
這些城邦最初由一個君主統治,後來變成通過議會和選舉出的官員施行統治的寡頭政治。
埃特魯斯坎人本來是農耕部族,擁有組織嚴密的軍隊,他們用這些軍隊來統治周邊民族,同時他們也喜歡經營商業和從事手工業。
托斯卡納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區應該是埃特魯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
一小部分拉丁人在這片領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裡最終建立了羅馬城。
因此,在埃特魯斯坎文明鼎盛時期還只是村民的羅馬人,與埃特魯斯坎人的語言、思想和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系:埃特魯斯坎人對羅馬文化向文明的轉化產生了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間的邁錫尼文明時期,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帶縱橫航行,隨後停滯不前的時期才使得他們的航行告一段落。
迫於在西方貿易線路上與腓尼基人的競爭,他們建立了新的貿易基地,接著在公元前8世紀使殖民地得到全面發展。
他們最初在義大利的匹茲庫薩 (在那不勒斯灣的伊斯基爾島)建立殖民地,之後又把勢力稍微地向北推進到西西里島的庫米大陸以及義大利南部沿海地區。
隨著與希臘人的接觸,埃特魯斯坎人很快變得更加成熟起來,他們根據希臘文字創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繪畫風格,發展了以希臘擬人神為基礎的宗教信仰,並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來的儀式。
所有這些後來都被羅馬人繼承了下來。
古希臘歷史
古希臘的地理范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
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麥錫尼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麥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
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
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
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
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
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知識分子(以僧侶和貴族為主)為了擺脫基督教日益腐朽的世俗化統治與思想禁錮,開始重新學習逐漸被遺忘的古希臘著作,例如《荷馬史詩》、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和一些先古基督教會文章。
古希臘的精神遺產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復興和繼承。
可是到了18~19世紀,隨著啟蒙運動的興起,學者們不再把《聖經》上寫的當作真事,而且把古希臘的知識歸於同類,把前776年第一次奧運會之前的事情統統算為神話,而非歷史。
1870年Heinrich Schliemann在希臘Troy出土文物,這一考古發現讓西方人重新認識到古希臘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而的確經歷過燦爛的文明。
從此學者開始仔細研究古希臘流傳下的著作,區分神話,傳說和歷史。
古典希臘哲學,或稱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
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
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 *** 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
⑧ 義大利與希臘什麼關系
一開始是各自為政,沒有關系的,希臘城邦在公元前8世紀建成,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主要是形成兩大城邦,雅典和斯巴達,鼎盛於公元前5世紀的伯利克里統治時期,公元前6世紀和波斯三次希波戰爭,大退了波斯人,而北部的馬其頓卻在腓力二世父子的統治下漸漸強大,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征服了希臘,割據了希臘北部地區,亞歷山大死後,亞歷山大帝國權利紛爭,希臘再次獨立,而海那邊的羅馬人漸漸強大起來,終於希臘再次被征服,395年羅馬帝國的一位國王把帝國分裂了出來交給兩個兒子統治,而希臘歸東羅馬統治,西羅馬於公元476年被日爾曼人征服,建立起法蘭克王國,後來的就在這片地區上建立起德意志,法蘭西的統治,而義大利地區則仍用國號法蘭克,後來還是改成義大利,而希臘所在的巴爾干半島地區在土耳其打破拜占廷帝國後又獨立了出來,也就是說希臘和羅馬的關系是糾葛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