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蟋蟀的特點和生活特徵是什麼
義大利蟋蟀特點是形體修長,體格纖弱,體色蒼白;在夜間活動;棲駐在各種小灌木、高高的草株,懸空生活,極少到地面上來。義大利蟋蟀的「演技高超」,體現在發聲上,聲音輕柔緩慢,曲調帶顫音,富於表現力,沒有驚擾時,叫聲始終如一,絕無變化,只要有動靜,叫聲就忽遠忽近,忽左忽右。
義大利蟋蟀:
《義大利蟋蟀》這篇文章是法國著名散文家,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里的一篇文章。裡面詳細地講述了樹蟋蟀,也就是義大利蟋蟀的演唱地點和發聲系統。《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生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字。
義大利蟋蟀不像家蟋蟀那樣在村子裡的壁爐板下演唱。而是在夏夜的田野里響著美妙的歌聲。 義大利蟋蟀的兩片鞘馳都是由一片寬大的半透明的干膜構成的能夠整個的震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昆蟲記
2. 一句話概括《蟋蟀的住宅》的主要內容
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經過,贊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3. 蟋蟀的住宅在哪裡
一般在農村的田地里最多,尤其是在秋天玉米地中會非常多,蟋蟀一般築穴在泥土中,穴口半徑有半公分左右。
4. 《昆蟲記》蟋蟀的特點和生活特徵是什麼
《昆蟲記》蟋蟀的特點和生活特徵如下:
蟋蟀的特點: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蟋蟀安好家後,會在洞內產卵。他把卵產在自己家的土裡,深約20厘米,排列成群,總數大約有500~600個。
蟋蟀的生活習性: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在一起。
蟋蟀的外形描寫:
全身呈褐色,有很長的觸角。後足大,善於跳躍。雄蟲體長20~25毫米,有2根尾須,俗稱「二尾子」。雌蟲有4根尾須,兩長兩短,中間還有一個產卵管。蟋蟀頭頂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黃色縱紋。
雄蟲前肢長達腹端,大多數個體無後翅,也有少數雄蟲有後翅,並能飛翔。雄蟲發音鏡略呈長方形,鳴聲洪亮。音節勻稱,略有施音。發音時,兩個前翅豎立起來,因摩擦而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能連續鳴叫不已。
5. 義大利蟋蟀的腹語大師指什麼
指的是蟋蟀發聲的技巧,被稱作腹語大師。
義大利蟋蟀(Cecanthus pellucens Scop)身子細小怯弱,體色蒼白,有的幾乎雪白。它住在各種灌木和長草上,營空中生活,降到地面來的時候很少。它的歌聲「古利矣矣、古利矣矣」,緩慢而柔和,更略略帶一些顫音,聽到這種歌聲,便可推知其振動膜很薄而闊。從七月直到十月,每天從太陽下山時,它都要繼續不絕地叫到半夜過。
蟋蟀的口器,是由廣闊得幾乎蓋住了全部口的上唇,和從中央開裂,分成左右兩部的下唇,尖端銳利而堅牢的一對大腮,和躲在大腮下面,同針一般細小的小腮,以及司觸覺的下唇須和小腮須而成,所以屬於咀嚼式,有頗強的咬嚼力,適於草食。
蟋蟀的胸部,也和別的昆蟲一樣,是由三個環節而成。前胸生一對前腳,中胸和後胸各生一對腳和一對翅,可是前胸特別大些,恰像我們卷了圍巾一般。那麼蟋蟀的前胸為什麼要長成這等模樣呢?大概當它一跳落下來時,即使頭部碰著了什麼,也可因這圍巾狀的,緩和打擊,免得頸部受傷。
6.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的食物
義大利蟋蟀以蔬菜葉、植物根莖、花瓣、雜草和農作物為食物。水果和蔬菜葉可以在人工飼養環境中飼養。水分和糖分高的食物會導致腹瀉,不能用作蟋蟀的食物。
此外,還可以用玉米面、豆粕、蒸粗麥粉等按固定比例混合蟋蟀飼料。
義大利蟋蟀生活習性
蟋蟀穴居,棲息於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在一起。
蟋蟀的外貌,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觸角細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跳躍。產卵器外露,針狀或矛狀。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
7. 蟋蟀的住宅資料
蟋蟀的住宅資料
我可以自己打上來的哦,好累~~~~~~~~~
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是人們熟悉的較為著名的昆蟲。它生活在草地上,它的歌聲和住所都頗有特點。寓言大師拉*封登曾用詩描述、贊頌過它。另一位寓言家還曾以蟋蟀的口吻說:「我多麼喜歡我深深隱居的地方!要過幸福生活,就在這兒隱藏!」
我曾親眼看到蟋蟀在洞口卷動著觸須,腹部對著陰涼處,背朝太陽……蟋蟀的洞穴一般都挖在朝陽的斜坡上的草叢中。這樣做的好處是洞穴外面的雨水可以迅速從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進洞穴里去。洞穴的通道約一個手指頭寬,整個深度至多有九寸。它的走向有時曲折有時筆直,盡量與地勢的變化相適應。蟋蟀的洞穴口留有一簇草,這一是為洞穴擋雨,再者是為隱蔽洞口,以保護整個洞穴。每當四周靜謐時,它們會在洞口的草叢中嬉戲。
蟋蟀的洞穴裡面並不豪華,但也不粗糙。洞穴通道盡頭才是卧室,向比較而言,這里最為寬敞,光滑。整個洞穴顯得十分簡朴、干凈、衛生。蟋蟀十分珍惜它辛辛苦苦修建起來的住所。無論是春天還是冬天它都不搬家。在昆蟲中擁有一個固定的住所,並獨自享受祥和安寧的生活的唯有蟋蟀。蟋蟀一般選擇環境衛生,方向朝陽的地方,作為它的住所。
蟋蟀敏感又機靈,哪怕是人很輕很輕的腳步聲它都會聽見並立即逃進它的住所——洞穴里去。不過也有辦法把它從洞穴里引誘出來。你可以把一根稻草放進洞里搖擺幾下,好奇的它便會現在洞穴利用它靈敏的觸須試探情況,然後再爬出來,這是就可以抓住它。但如果第一次用稻草作誘餌抓它失敗了,以後就在難以用這種方法抓到它了。這時可用一杯水將它沖出來。總之,蟋蟀的住所遠勝於所有其它動物,只有人類,在建造住宅的藝術上比它高明。
介紹了蟋蟀的洞穴情況後,現在我們來看看蟋蟀是如何產卵的。如果你想看蟋蟀產卵,只需要有點兒耐心就足夠了,而不需要花多少錢做准備工作。布封將這種耐心成為天才。我覺得這多少有點誇張,將它稱之為觀察家最寶貴的品質要更好一些。我們在四月或最遲在五月,把鄉野蟋蟀一對一對的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盆裡。給它們的食物是萵苣葉。為了保持食物新鮮,各一段時間換一次。為了防止蟋蟀逃走,在花盆上蓋一塊玻璃板。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我們可以獲得許多非常有意義的資料。如果需要,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里的情況,將在後面給大家介紹。現在我們來觀察產卵過程,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然就會錯過親眼目睹蟋蟀產卵的良機。
到了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地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忽然看見一隻母蟋蟀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將產卵管垂直插在土裡。對於我的不禮貌的偷看行為,它一點都不理睬,只是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後它拔出自己的產卵器,很隨意的扒拉了幾下,摸去了孔洞的痕跡。它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又轉移到另一個地點,重新開始往土裡插產卵器。它這里插一下,那裡插一下,所有可以用來產卵的地方都點播到了,過了四小時,產卵似乎結束了,但為了做到更加保險,我又耐心的等待了兩天。兩天過後,我開始搜索土層尋找卵粒。卵粒呈草黃色,長約三毫米,外形為圓柱體。卵一個個垂直豎插在土裡,彼此之間不接觸,但距離很近。為了弄清母蟋蟀每次的產卵數,我用放大鏡對著這堆土仔細觀察了很長時間,根據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十五六百粒,這樣的大家庭在很短的時間內肯定會進行大規模的裁員。
沒粒蟋蟀卵本身就是一種精妙的小機械繫統。幼蟲完成孵化時的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筒子,頂部有一個非常整齊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有一頂圓帽子,成為一個蓋子。這個蓋子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用剪刀來破壞,而是沿著一道特意准備的質地及其脆弱的線條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我們應該好好了解一下。
產卵後兩個星期左右,在卵殼前端出現了兩個黑里透紅的大圓點,這就是眼睛的雛形。在這兩個原點稍稍向前處,即圓柱體的頂端,此刻顯現出一條纖細的微形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當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裡面那小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此時,就要加倍注意,增加觀察時間和次數,尤其是在上午。
好運氣對那些有耐心的人,總是十分偏愛的。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終於得到了滿意的回報。經過一番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形墊圈已編成一道阻力很低的線,此時,卵中的小生命用額頭一頂,卵蓋便沿著自己的周邊被頂起來,隨後落在一旁。蟋蟀從卵殼里出來,好像從玩偶合里彈出了個小怪物。
蟋蟀出生時穿著一件外套。但它在卵殼口就把這外衣脫掉了。這時它渾身灰白色。經過和蓋在身上的泥土搏鬥,掃開障礙物後,它鑽出了地面。但此時它還十分瘦弱,個子和跳蚤一般大小。這對它的生存來說是個挑戰,幸好它非常敏捷。
我怕照顧不好這些小傢伙,便將它們放到了我的園子里,沒想到我花園里的這些蟋蟀全被螞蟻等可惡的昆蟲消滅了。我只好到園子外面去繼續觀察了解蟋蟀。
在八月的一天,我在一塊草地上看到小蟋蟀已長得較大,且已有初生下來時的白色變成了黑色。這時它居無定所。中秋時節也在流浪,同時還遭受著黃翅飛蝗泥峰的追捕。直到是月末,寒氣降臨,蟋蟀才開始俺家——挖洞穴。洞穴挖好後它還會不間斷的挖掘維護,以使洞穴更寬敞舒適。
蟋蟀的歌唱
在前面我向大家介紹了蟋蟀的住所及其產卵情況,這里我們來說說蟋蟀的歌唱和交尾。和其它昆蟲一樣,蟋蟀也會唱歌,蟋蟀歌唱的樂器很簡單,有齒條、琴弓和振動膜。
與其它昆蟲不相同的是蟋蟀是右撇子,它的右鞘翅幾乎把左鞘翅全部遮住。不過它的兩個鞘翅的結構完全一樣。兩個鞘翅都有一片寬大的透明干膜組成,跟白色的洋蔥皮一樣薄,且能振動,是蟋蟀發生的部位。鞘翅的中間有兩條翅脈。兩條翅脈間有凹陷,在這凹下的間隙中有五六條黑色皺紋。這些皺紋構成摩擦動脈,為振動發生創造了條件。兩條翅脈中,有一條切成鋸齒狀的就是琴弓。它共約有150個鋸齒,都呈三稜柱狀。更妙的是它知道抑揚頓挫,根據需要調整它聲音的強度。
在樂器顛倒的情況下蟋蟀也會唱歌嗎?我試驗的結果證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仍不就此罷休。我去找蟋蟀的幼蟲,留意它蛻皮變形的時刻。這時只見它的翼和鞘翅像個極小的皺薄片。五月初的一天我終於看見它蛻皮了,它把它破舊的粗衣服扔掉了。除了鞘翅和翼純白色之外,它的其他部分是栗紅色。蟋蟀剛剛從外套里出來時它的翅和鞘翅都是又小又皺,殘缺不全的樣子。不過隨後鞘翅膀會慢慢長大。後來我發現兩個鞘翅的邊沿碰到一起,且右邊的就要蓋在鞘翅上了。這時我便用一根草輕輕的改變鞘翅重疊的次序,把左鞘翅個在右鞘翅邊上,且成功了,盡管它有時不好好配合。到了當天下午3點左右,蟋蟀從淡紅色變成了黑色,就這樣這只蟋蟀的鞘翅在我的干預下長大成熟了。不久它就開始用它的家族成員從沒有使用過的這個琴弓演奏了。且它的音調和節奏都正常。
講了蟋蟀的樂器後,我們在聽聽它的音樂吧!蟋蟀總愛在暖和的陽光下,在它家門口唱歌。這時它的鞘翅發出「克利克利」的柔和的顫聲,圓渾、響亮,富有節奏感。整個春天它就是這樣唱著,從不間斷。我從沒有聽到別的昆蟲有它這樣的優美晴朗的歌聲。在我的園子里夜間歌唱的蟋蟀也非常多,每一簇山薔薇花中,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它們合唱。
不僅如此,蟋蟀會用調整歌聲強弱高低的方法迷惑人,讓你產生幻覺,辨不清它所在的位置。
人們若想把蟋蟀關在自家籠子里觀賞,這是可以的,因為我就有一隻蟋蟀,現在它已習慣了籠子里的生活。它同樣會唱歌。而且它的生存壽命比在野外草地上的夥伴長一倍。原因是它過著非常平靜的生活,沒有因消耗過度的快樂而虧損了身子。
我們家門前的黃楊樹下,常有蟋蟀家族中最小的波爾多蟋蟀鳴唱。在田野里,蟋蟀的交響樂成員更多。春天的白天是田野蟋蟀,夏天的夜晚則是樹蟋蟀(又叫義大利蟋蟀)的天下。這種義大利蟋蟀細長,白色。它生活在小灌木上,或長得高高的草上,極少到地上來。從七月到十月都可聽到它的歌聲,它們唱的歌曲是緩慢而柔和的「克里一依一依」,歌聲十分動聽。
雌雄蟋蟀不住在一起,它們都喜歡住在各自的家裡。雖然即使兩者的住處相隔較遠,不出聲的雌蟋蟀也能聽到雄蟋蟀發出的聲響並找到它。根據我的觀察判斷,雄蟋蟀也會有辦法找到不出聲的雌蟋蟀。盡管有時它們長途旅行路上會有危險,甚至會死於非命,它也不害怕,不退縮。
然而即使是在蟋蟀之間也並非是一派祥和,沒有斗爭。它們仍有爭吵的時候,特別是兩個雄蟋蟀在一塊時也常會為了愛情爭鬥起來,它們的頭上都帶著很牢固的頭盔。它們互咬對方的頭頂或扭打在一起,直到分出勝負。敗者溜走了,勝者則趾高氣揚,唱著個兒來到雌蟋蟀的身旁。這時它也不忘伸出觸須用唾液為自己美容。它急不可待的跺腳或踢腳。它的鞘翅雖然在抖動,但卻沒有發出鳴響,它激動地唱不出聲來。盡管如此,雌蟋蟀並沒有立即接受對方,而是跑開躲到草叢中,但又不丟掉對方,不過是考驗對方而已。這與我們人間的戀人間的打情罵俏浪漫的追逐嬉戲有什麼區別?
終於打完了,累死我了~~~~~~~``
多給點分啊~~~
8. 法布爾的昆蟲記!
綠色蟈蟈兒
[法]法布爾
現在是七月中旬,從氣象學來說,盛夏剛剛開始;但事實上,炎熱的天氣比日歷來得更快,幾個星期來,天已經熱得不行了。
村裡今晚在慶祝國慶,孩子們圍著歡樂的篝火跳跳蹦蹦,火光映射到教堂鍾樓上時。當鼓聲隨著煙花"刷、刷"地上升而庄嚴響起時,我獨自一人,趁著晚上九點天氣比較涼爽,在黑暗的角落,傾聽著田野聯歡會的音樂;這收獲季節的聯歡會,比此時在村莊廣場上用火葯、
篝火、紙燈籠,尤其是劣質燒酒來慶祝的節日更要庄嚴,真是既美麗又簡朴,既恬靜又強而有力。
夜已深,蟬已不再鳴叫。它白天沉醉於陽光和炎熱之中,盡情地唱了一天,夜晚來臨,也該休息了,但是,它的休息常常被打擾。在梧桐樹濃密的樹枝里,突然發出了哀鳴似、短促而尖銳的叫聲,這是蟬在安靜的休息中,被夜間狂熱的獰獵者綠色蟈蟈兒抓住,發出的絕望哀號。蟈蟈兒向它撲去,攔腰抓住,開膛破肚,挖出肚腸。繼音樂舞蹈而來的是殺戮。
我從沒有見過,我也永遠不會看到歡度國慶的最高形式隆香閱兵典禮,可我對此並不感到十分遺憾。這些在報紙上都可以看到的,報紙會提供閱兵場地的圖片。
我會看到廣場上一片凌亂,到處插著紅十字旗,上面寫著「軍人救護車」、「平民救護車」;廣場上將會有斷骨需要接起,有中暑的需要醫治,有死亡需要悼念。這些都是預料之中的,是列入計劃的。
甚至在我們平常如此寧靜的村莊里,我敢打賭,如果不發生斗毆打架這節慶日子的佐料,節日是不會結束的。似乎為了更好地領略快樂,就必須加上痛苦這個色素。
我則遠離喧囂去傾聽,去沉思。當被開膛破肚的蟬掙扎的時候,梧桐樹枝上的聯歡會還在進行著。但是,合唱隊已經換了人,現在輪到夜晚的藝術家上場了。聽覺靈敏的人能聽到,在弱肉強食之地的綠葉叢中,蟈蟈兒在竊竊私語。蟈蟈兒的鳴叫很像滑輪的響聲,非常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約作響。在這喑啞而連續不斷的低音聲中,不時發出一聲非常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這便是蟈蟈兒的歌聲,歌聲之間是靜默的間歇,此外則是伴唱。
盡管合唱的低音得到了加強,這個音樂會不管怎麼說還是不出色,十分普通。雖然我耳邊就有十來個蟈蟈兒在演唱,可它們的聲音不強,我耳朵的老鼓膜並不都能捕捉到這微弱的聲音。然而當四野蛙聲和其他蟲鳴暫時沉寂時,我所能聽到的一點點歌聲則是非常柔和,與夜色蒼茫中的靜謐氣氛十分協調。綠色的螽斯,我的心肝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那麼你就是比嘶啞的蟬更勝一籌的歌手。然而,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字和聲譽啊!
不過,你永遠也比不上你的鄰居,可親的搖鈴鐺的鏟除。它在梧桐樹下發出玎玲的聲響;你則在樹上鳴唱。它在荒石園里的兩棲類居民中,體型最小,但最擅長遠征。
在暮色沉沉的傍晚,當我在荒石園中漫步、思考的時候,不知多少次遇到了它!在我的腳前有什麼東西在逃跑,翻著筋斗滾動,是被風吹動的落葉嗎?不是,是小鈴蟾,我剛才打擾了它的旅行。它匆匆藏在一塊石頭、一塊土塊、一束草下面,讓自己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旋即又發出清脆的鈴聲。
在這個全國歡慶的夜晚,在我身邊有將近十來只鈴蟾,一個唱得比一個歡。大部分鈴蟾蜷縮在花盆中間,花盆一行行排得緊緊的,在我的家門前形成了一個前庭。每一隻都在唱,歌曲老套,•有的聲音低沉,有的尖銳,但都很短促、清晰,深深傳入耳朵,音質非常清純。
節奏緩慢,抑揚頓挫,它們好像在吟唱老歌。這個叫一聲「克呂克」,那個喉嚨細一些,回唱「克力克」,第三個是這一群中的男高音,叫上一聲 「克洛克」。就這樣,像節假日村裡教堂鍾樓的排鍾那樣,一直重復著:「克呂克—克力克—克洛克」,「克呂克—克力克—克洛克」。
兩棲類動物的合唱團使我想起了某種琴,那時我六歲,耳朵對奇妙的聲音開始有靈敏的感覺,心裡一直渴望能擁有它。這種琴不過是一系列玻璃片,長短不一,固定在兩條拉緊的布帶上。一根鐵絲尖插個軟木塞便是敲擊棒。你不妨想像一個沒有經驗的人,隨意地敲打鍵盤,毛手毛腳,什麼八音度,什麼不協和和弦,什麼反和弦,全都亂七八糟的,那麼,你對於蟾蜍的歌曲就有一個清楚的概念了。
作為歌曲,這首鈴蟾歌沒頭沒昆;可是,作為清純的聲音,真是悅耳。自然界的一切音樂會都是如此。我們的耳朵在這音樂會中聽到最動聽的聲音,然後耳朵變得更挑剔,除了現實的聲音外,還要追求秩序感,秩序是產生美的首要條件。
然而,這種此起彼伏發出的柔和聲響,是求愛的清唱,是情郎向女友唱出的召喚歌。我一般都可以猜測出音樂會的結果,但是無法預見婚禮奇怪的最後一幕。婚禮結束後,慈祥的鈴蟾父親,樣子變得讓人認不出來,它終於要離開它的隱居地了。
它把它的子女包在後腿四周,帶著一串有梨籽大小的卵搬家。鼓囊囊的包袱纏著它的脛節,裹著它的腿節,像褡褳似的壓在背上,它完全都變了模樣。
它背著這么重的負擔,跳不起來,拖著身子,要到哪裡去呢?溫情體貼的父親,要到做母親的不願去的地方,到附近的泥沼去,那裡溫暖的水是蝌蚪孵化和生命不可或缺的。熱愛陰暗和乾燥的它,如今卻迎著潮濕和充沛的陽光走去;在旅行途中,卵濕乎乎地裹在它的腿上慢慢成熟。它一小段一小段地向前走,肺都累得充血了。泥沼也許還遠著呢,沒關系,頑強的旅行者一定會找到的。
終於,它走到了,盡管厭惡洗澡,它卻立即投人水中,而那串卵由於腿的相互摩擦便脫落了下來。現在,卵處在適合發育的環境之中了,其餘的事將會自然完成。父親的潛水任務完成了,便急忙回家,回到乾燥的地方去。它一轉身,黑色的小蝌蚪就孵化出來了,在水裡活蹦亂跳;它們只等著跟水一接觸,就掙破卵殼。
在這些七月薄暮的歌手中,如果說有不同的樂聲,那麼只有一種可以跟鈴蟾和諧的鈴聲比試高低,這就是長耳號,別稱「小公爵」的夜間猛禽。這個小傢伙眼睛金黃,模樣優雅。它的額頭上有兩條羽毛觸角,因而被當地人稱為「帶角貓頭鷹」。它的歌聲單調得令人心煩,可是很響亮,在夜裡萬額俱寂的時候,光是這歌聲就可以響徹夜空了。這種鳥幾個小時對著月亮唱它的康塔塔時,老是發出「去歐—去歐」的聲音,節拍一直不變。
此時此刻,人們興高采烈地大叫大喊,一隻鳥從廣場的梧桐樹上被嚇跑了,它來請求我接待它。我聽到它在柏樹梢歌唱,用自己均勻劃一的樂章,打斷蟈蟈兒和鈴蟾雜亂無章的合唱,它的歌聲壓倒了所有的抒情曲。
從別處傳出好似貓叫的聲音,不時跟這柔和的樂聲形成對照。這是帕拉斯的沉思的鳥即普通貓頭鷹求偶的喊聲。它整個白天蜷縮在橄欖樹洞里,當夜幕降臨時就吟唱起來。它像盪鞦韆似的一上一下飛翔,從附近地方來到荒石園的老松樹上,把它貓叫般的不協音加入到田野音樂會里,不過由於距離的關系,叫聲弱了一些。
在這一片吵吵嚷嚷中,綠色蟈蟈兒的聲音太細聽得不清;只有四周稍微安靜點時,我才能夠聽到一陣陣細微的聲音。它的發音器官只是一個的帶刮板的小揚琴;而那些得天獨厚者則有風箱,可以用肺發出震動的氣流。其實,兩者不具有可比性,我還是回到昆蟲上來吧。
有一種昆蟲,雖然身材小卻裝備著羊皮鼓,在夜晚歌唱抒情曲遠遠超過了蟈蟈兒。這就是蒼白細瘦的義大利蟋蟀。它是那麼纖弱,人們都不敢去抓它,惟恐把它捏碎了。當螢火蟲為了增添聯歡會的氣氛,點燃籃色的小燈籠時,這種義大利蟋蟀便從四面八方來到迷迭香上參加合唱。
這個纖弱的樂器演奏者有細薄的大翅膀,像雲母片一樣閃閃發光。靠著乾巴巴的翅膀,它的聲音大得可以蓋住蟾蜍單調憂郁的歌,頗似普通黑蟋蟀的鳴唱,不過它的琴聲更加響亮,更有顫音。然而,真正的蟋蟀是春天的合唱隊員,在炎熱的季節已經不見了。不知情的人難免會把它們混淆起來。隨著它那幽雅的小提琴聲而來的,是--種更加幽雅而值得專門研究的琴聲。在適當時候我將再回過頭來敘述。
如果只局限於出類拔萃者,那麼這幾位就是這個音樂晚會的主要合唱隊員:長耳號獨唱憂傷的愛情歌曲,鈴蟾是奏鳴曲的敲鍾音,撥小提琴E弦的是義大利蟋蟀,綠色蟈蟈兒則似乎敲著小小的三角鐵。
今天,我們慶祝在政治上以攻陷巴士底獄之日為標志的新時代,與其說是充滿著信念,不如說是吵吵嚷嚷;昆蟲們才不關心人類的事呢,它們在慶祝太陽的節日。它們歌唱生活的歡愉,為盛夏的如火驕陽而歡呼。
人類,以及人類如此變化無常的高興事,與它們有什麼關系!為了誰,為了什麼,出於什麼想法,我們的爆竹將要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誰要是說得出個所以然來那可就相當高明了。習俗在變化,並給我們帶來料想不到的事情。躊躇滿志的煙火為了昨日受憎惡而今天成為偶像的人,在空中盛開出一簇簇火花,而明天它又要為另一個人而升上天空了。
過了一個世紀或者兩個世紀之後,除了博學之士外,人們還會談到攻陷巴士底獄的問題嗎?這很值得懷疑。我們將會有別的歡樂,也會有別的煩惱。
讓我們進一步展望未來,一切似乎都說明,由於日益進步,總有一大,人類將會滅亡,會被過度的所謂文明所消滅。人過於熱切希望無所不能,結果卻無望享有動物恬靜平和的長壽;小鈴蟾在蟈蟈兒、長耳號,以及其他昆蟲的陪伴下,一直唱著它的老調子,而人卻會滅亡。它們在我們之前就在地球上唱著歌,它們在我們死後還將唱著歌:
歌唱太陽的萬年不變,歌唱太陽 的燦爛光芒。
別在聯歡節上流連,我還是做個渴望從昆蟲的私生活中進行學習的博物學家吧。在我家附近,綠色蟈蟈兒似乎並不多見。去年我打算研究這種螽斯類昆蟲,可是我的捕獵卻一無所獲,我不得不求助於一個護林人的熱情幫助,他給我送來了一對拉嘉德高原上的綠色蟈蟈兒。那個高原很寒冷,山毛櫸都開始往萬杜山攀長上了。
命運像開玩笑似地向堅持不懈者微笑。去年根本找不到的,今年我無須走出狹小的荒石園,幾乎要多少就能找到多少。我聽到它們在草叢到處鳴叫,快利用這意外的收獲吧,也許時機不會再來。
六月初始,我便抓了不少雌雄蟈蟈兒關在金屬網罩里,瓦缽上鋪著一層細沙。蟈蟈兒非常漂亮,渾身嫩綠,體側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算得上是最漂亮的螽斯。我對捕捉來的這些蟲兒很滿意。它們會告訴我什麼呢?耐心地等待吧,目前我必須飼養它們。
關於食物,我遇到了喂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根據在草地上嚼食的直翅目昆蟲的一般飲食習性,我給這些囚犯生菜葉,它們吃是吃,不過吃得很少,並不喜歡。很快我就明白了,跟我打交通的是一些並不虔誠的素食者,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麼呢?我很偶然地得知了。
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麼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過去。看見一隻蟈蟈兒正在咀嚼身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蟬喊叫掙扎也沒用,蟈蟈兒咬住不放,把頭伸進蟬的肚子深處,一小口一小口地把肚腸拉出來。
我明白了,這場戰斗發生在樹上,發生在大清早蟬還在散步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以後我又多次看到同樣的屠殺。
我甚至看到蟈蟈兒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兒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的強壯有力的龐然大物。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兒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很少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而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捕獵的關鍵是要把蟬牢牢抓住,而這在夜間蟬半睡不醒的時候相當容易,任何一隻蟬,只要被夜間巡邏的凶惡的蟈蟈兒遇到,都要悲慘地死去。這就是為什麼在夜深人靜,音鈸早就不響時,有時突然在樹上響起悲鳴聲的緣故。穿著淡綠色服裝的強盜,剛剛把甜睡中的蟬逮住了。
網罩里的寄宿者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兩三個星期間,網罩里到處都是肉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部都被吃掉了。肚子可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兒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它們都很喜歡吃。綠色蟈蟈兒就像英國人一樣,酷愛吃用醬做佐料的帶血牛排,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但是,並非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在北方,綠色蟈蟈兒很多,但那裡找不到它們在這里喜歡吃的菜,因此它們一定還吃別的東西。
為了證實,我給它們吃絨毛害鰓金龜,夏天的這種蟲子等於春天的鰓金龜。對於鞘翅目昆蟲,它們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鞘翅、頭和足。我給它們吃漂亮而多肉的松樹鰓金龜,他們也一樣喜歡,我第二天看到這肥美的食物被這群肢解牲畜的好手,吃得肚子朝天了。
這些例子提供了許多資料,蟈蟈兒非常喜愛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於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修女螳螂那樣只吃肉。蟬的屠大在吃肉飲血之後,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它甚至還吃一點草。
蟈蟈兒也存在同類相食的現象。誠然,在網罩里,我從沒見過像修女螳螂那樣捕殺姐妹,吞食丈夫的殘暴行徑,但是如果某個蟈蟈兒死了,活著的一定不會放過品嘗其肌體的機會,就像吃普通的獵物一樣。它們並不是西為食物缺乏才吃死去的同伴。另外,所有攜刀者都程度不同地表現出這種愛好,吃受傷的同伴以自肥。
撇開這點不談,在網罩里,蟈蟈兒彼此之間十分和平地共處,它們之間從沒有發生嚴重的爭吵,頂多面對食物有點兒敵對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隻蟈蟈兒立即趴在上面,出於妒忌,不管誰來咬這美味的食品,它都要踢腿把對方趕走。自私心是無所不在的。吃飽了,它便讓位給另一隻蟈蟈兒,而另一隻也立刻變得不寬容。這樣一個接著一個,所有的蟈蟈兒都能品嘗到一口美味。嗉囊裝滿後,它用喙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足擦擦臉和眼睛,然後抓著網紗或者躺在沙上,以沉思的姿勢,怡然自得地消化食物。它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尤其是天氣炎熱時。
到了傍晚,太陽下山後,它們開始興奮起來了。九點左右興奮達到高潮。它們突然縱身一跳,爬上網頂,又匆匆忙忙下來,然後又爬上。它們鬧哄哄地來回走動,在圓形的網罩里跑啊跳啊,遇到好美味的東西就吃,但並不停下來。
雄蟈蟈兒有的在這里,有的在那裡,在一旁鳴叫,用觸須挑逗從旁邊走過的雌蟈蟈兒。未來的母親半舉著尖刀,神態端莊地溜達。對於這些激動而狂熱的雄蟈蟈兒來說,當前的大事就是交配。內行人一眼就能明察。
對於我來說,這也是主要的觀察事項。我在網罩里飼養蟈蟈兒,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白額螽斯所揭示的奇怪的婚配習性,具有多大程度的普遍性。我的期望得到了滿足,但並不充分,因為時間太晚了,我無法看到婚禮的最終行為。交尾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大清早進行的。
我只看到一點點情況,蟈蟈兒的婚禮前奏延續的時間非常長。熱戀者臉對著臉,幾乎是頭碰著頭,柔軟的觸角長時間互相觸摸,探詢,簡直就像兩個對手把花式劍交叉來交叉去,而沒有干起來。雄性不時地叫兒聲,彈幾下琴弓,然後不吱聲了,也許是太激動而繼續不下去。鍾敲十一點了,可這愛情的表白還沒有結束。真可惜,我困得不行,只好放棄了觀看交配。
第二天上午,雌蟈蟈兒的產卵管下面垂著一個奇怪的玩意,這個玩意白額螽斯曾經使我非常驚奇。這是個乳白色精子囊,有豌豆那麼大,依稀分成一些蛋形的囊。當雌蟈蟈兒走動時,這玩意兒擦著地上,沾上了幾粒沙子。
這兒我又看到了螽斯母親那種非常令人惡心的最後盛宴。經過兩小時後,當精子囊裡面空了的時候,蟈蟈兒把它一塊塊地吃下去;它長時間咀嚼又咀嚼黏糊糊的精子囊,最後全吞了下去。還沒有半天的時間,乳白色的囊泡消失了,被津津有味地品嘗,吃得一點也不剩。
這簡直可以說是來自外星的不可思議之事,與地球上的習俗差得太遠;可是這現象繼白額螽斯之後,又在蟈蟈兒身上出現了,並沒有什麼變化。螽斯是陸地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它們的世界是多麼奇怪的世界啊!想必在這整類昆蟲中都有這種怪異的行為,我去咨詢一下另一種佩帶尖刀的昆蟲吧。
七月和八月,找選擇距螽,用幾葉梨子和一些生菜葉來飼養它們。
雄距螽略微靠邊在一旁鳴叫。它的琴弓充滿激情地、有節奏地彈奏,整個身子顫動不已。然後,它不吱聲了。呼喚者和被呼喚者邁著慢步,樣子有些拘謹,逐漸靠攏在一起。它們面對面,一言不發,一動不動,觸角軟軟地搖擺,前腿不自然地抬起,不時地好像彼此握手似的。兩只蟲子這樣平靜地竊竊私語持續了幾個小時。它們談了些什麼?它們立了什麼樣的海普山盟?它們互拋媚眼意味著什麼?
但是,時機尚未來到。它們分手了,吵架了,各奔東西了。吵嘴的時間不長。它們又聚到一起,又開始溫馨的愛情表白,但仍然沒有結果。到了第三天,我才看到序冪的結束。雄性按照蟋蟀的習性,小心翼翼地倒退著鑽到雌性身下,在後面伸直身子仰卧,緊緊抱住產卵管作為支撐,交配完成了。
排出了一個巨大精子袋,像裝著大籽粒的乳白色覆盆子,顏色和形狀令人想起一袋蝸牛卵,我在白額螽斯那裡看到過一次,不過沒有這么明顯;綠色蟈蟈兒的玩意也是這個樣子,中間有一條淺溝,把整個精子囊分成對稱的兩串,每一串有七八個小球。產卵管末端左右兩邊的兩個結節,比其餘的更為半透明,內含一個鮮艷的橘紅色的核。由一根寬寬的用透明黏膠做成的莖固定。
精子一放到位,已經瘦得干癟的雄距螽就溜之大吉,去到一塊梨子那兒,因為它被自己英勇的壯舉弄得精疲力竭,需要恢復體力。雌距螽則稍微提起那個有它身材一半大、像覆盆子似的稀奇古怪的重負,蹣跚地在金腐網紗上懶洋洋地小步溜達。
兩三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然後距螽把身子蜷成一個環,用大顎尖把乳頭狀的精子袋咬下一塊,當然沒有咬破,不會使裡面的東西流出來。它淺淺地扯下精子袋的皮,咬成許多小塊,久久咀嚼,然後吞了下去。整個下午都一直在一小塊一小塊地慢嚼細咽。第二天,那覆盆子似的袋子不見了,在夜間全都被吃掉了。
有時結束的場面沒有這么快,特別是沒有這么惡心。我記載過有一隻雌距螽一邊拖著精子袋走,一邊時不時咬嚼。地面高低不平,剛剛被刀尖犁過,覆盆子式的袋子粘著沙礫、土塊,從而大大增加了負擔的重量,可是雌距螽對此根本不在意。
有時運輸非常辛苦,囊袋粘在一塊土上拖不動。盡管它拚命想把囊袋撥出來,可是囊袋並沒有跟它在產卵管下面的支撐點分開;囊袋被牢牢地粘著了。
整個晚上雌距螽帶著憂慮的神情時而在金屬網上,時而在地上,沒有目的地流浪,但更多時候,是它停住腳步,一動不動。囊袋癟了一點,但體積並沒有明顯的縮小。母親不再像開始那樣一口一口地吃東西了,僅僅是在表面上咬下一點點。
第二天,事情並沒有什麼進展,第三天也一切依舊,只是囊袋更癟了,不過那兩個紅點幾乎仍然像當初那麼鮮艷。在粘著了48小時之後,雌距螽沒有費勁,囊袋自己脫落下來了。
袋裡裝的東西已經倒了出來,現在這干癟癟、皺巴巴、不像樣子的東西,被扔在路上,早晚會成為螞蟻的戰利品。在別的情況下,我曾見到距螽那麼愛吃這塊東西,為什麼今天卻把它拋棄呢?也許是因為婚禮晚餐的這盤菜餚粘著了太多的沙礫,吃起來很難受吧。
另一種螽斯,長著彎成像鐮刀似的土爾其彎刀,它叫鐮刀樹螽,是它部分地補償了我飼養螽斯時的。我曾多次看到它彎刀末端帶著生殖附器,不過每次的條件都不太充分,我無法做全面的觀察。這半透明的卵狀袋子,有三四毫米大小,掛在一根水晶帶上,頸部幾乎跟鼓起的部分一般長。螽斯沒有去碰這個袋子,而是聽任它失去水分,當場乾枯。
就到此為止吧,白額螽斯、阿爾卑斯距螽、蟈蟈兒、葡萄樹距螽、鐮刀樹螽斯,這幾種不同的螽斯所提供的五個例子證明,螽斯類昆蟲像蜈蚣和章魚一樣,是古代習性殘存的代表。它為我們保留了遙遠年代奇特的繁殖行為的珍貴標本。
http://www.bookhome.net/ke/other/kcj/
9. 什麼是法布爾發現蟋蟀的與眾不同之處,這也與題目什麼,讓讀者明白為什麼把蟋蟀藏身的洞穴稱為什麼
文章題目是「義大利蟋蟀」,全文是不是對這一昆蟲作了全面的描寫?如果不是,它的重點在哪裡? 明確:文章沒有對義大利蟋蟀作全面的描寫。而是重點介紹了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 文本解讀 2.在介紹義大利蟋蟀的發聲器官和發聲原理前講了什麼?請同學們具體談一談。 明確:先概括介紹義大利蟋蟀的活動季節、形體特徵、生活習性和迷惑人的發聲特點。 活動季節:夏夜,從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陽落山開始,一直持續大半夜; 形體特徵:體形修長,體格纖弱,體色蒼白,周身穿戴幾乎都是白色的; 生活習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