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美學家有誰
1. 李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以他的作品「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和「蒙娜麗莎「(「Mona Lisa」 )而聞名。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這位傑出人物還是一位數學家,科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建築師等等。
2. 皮耶羅·曼佐尼(Piero Manzoni 1933~1963)被大多數美學家認為是「天才」,他以其諷刺前衛藝術而聞名。他的作品經常與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的作品相比,因為他的作品主要用石膏,高嶺土,織物和麵包等材料覆蓋。曼佐尼最出名的作品是《藝術家之糞》(Artist's Shit),又被譯作《藝術家的糞便》。
3.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專注於靜物畫的喬治·莫蘭迪彌合了義大利古典主義和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 他的繪畫描繪了簡單的家居用品和熟悉的風景,用柔和的色調和溫暖的燈光描繪。
4. 蒂娜·莫多蒂(Tina Modotti 1896~1942)是一位先驅攝影師,無聲電影女演員和政治活動家。她的照片融合了正式的嚴謹和社會意識,導致攝影變成了具有象徵意義的詩歌。
5. 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是一位義大利藝術家,畫家和雕塑家,是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莫迪利亞尼以他的延長了臉部和身材的現代肖像和裸體而聞名,最大的特色是大膽創作裸女畫,他設法通過對特徵的描述來撼動觀眾,也曾受到當代保守風氣的批判,但時至後世他也最終得到了人們的接受和認可。
②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三傑是誰
QloveQ 朋友,你好。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三傑分別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以下是相關資料。
公元十四世紀,處於萌芽狀態的歐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義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現了,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他們和人民大眾在一起,展開了政治,文化上的反封建的斗爭,歐洲歷史上就出現了稱之為文藝復興的文化運動。
復興即「再生」的意思,文藝復興目的稱號在於恢復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藝術。但其實質是資產階級要建立新的上層建築,為了借用前人文藝這個武器來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在美術上,當時的「復興」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人性的復興,此前的美術家無法表現自己的藝術追求,只能千篇一律地表現神——基督和他的門徒。世間的人是匍匐於神腳下的芸芸眾生,在美術中得不到應有的位置。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意識到人的尊嚴,敢於面向活躍的現實社會,敢於描繪生活中的人和事,使美術的內容有了巨大的變化。二是古典藝術的復興。義大利的故地是古代羅馬,它遍地有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遺跡。經千年沉睡之後,許多遺跡被發現。在藝術家面前煥發出嶄新的光輝。於是,美術造型有了楷模,要重歸,「復興」古典藝術的風格。
「文藝復興」是古希臘之後人類從未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在這一變革中,出現了不少偉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傑」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的出現,集中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徵。
萊奧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為文藝復興時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達芬奇出生在佛羅倫薩附近的一個小鎮——芬奇鎮。他是一位 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
達·芬奇的啟蒙教師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畫家委羅基奧學藝,委羅基奧是一位用數學、透視學和解剖學等應用科學的方法從事藝術探索和實踐的藝術家,對於達·芬奇的影響不僅在嚴格的繪畫寫實方面,主要還在於培養了他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這是決定他日後成為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奇才和多種科技研究家的關鍵。達·芬奇的興趣極為廣泛,除了繪畫,他研究 科學與哲學問題。他曾一個人親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屍體,具有豐富的解剖知識。
《蒙娜麗莎》描繪了一位端莊秀美的西方婦女肖像,她面龐秀麗,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態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帶有神秘的微笑,呈現出一種高貴而不可侵犯的尊嚴,看的人彷彿也隨之自尊、自重起來,這是對人的一種贊頌。《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紀宗教統治的時代,是對人類壓抑的時代,其作品都是以神為題材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反傳統,畫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為表現內容,此可以領悟到其思想意義的內涵,這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打碎教會精神枷鎖的革命。
《最後的晚餐》是他接受米蘭聖馬利亞·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訂件時作的。這是一個傳統的聖經題材。兩個世紀來,許多著名畫家在這一題材上嘗試過,但都存在某種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沖突,故事的戲劇性展開不生動。而達·芬奇這幅畫,已揚棄了過去所有這一題材的表現缺點,從人物的活動、性格、情感和心理反應等特徵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過耶穌與猶大的沖突反映出人類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對立。實際上它所展現的,正是當時義大利社會上凡是正直的人們,都能看到的光明與黑暗的斗爭的縮影。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推開雙手,把頭垂向一邊,作無可奈何的淡漠表情,這就加強了兩邊四組人物的變化節奏感,使場面顯得更富有戲劇效果。而這十二個人,由於各自的年齡、性格和身份不同,他們的驚訝與疑慮表情也得到各自貼切的表現。人物之間互相呼應,彼此聯系,他們的感情不是孤立的,這是大畫家達·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寫因素。古代所謂「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至達·芬奇的這幅畫上才獲得了空前有效的體現,其藝術成就也即在此。作為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藝術家,達·芬奇的民主主義立場在義大利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是堅定的。事實上也證明,他的這幅《最後的晚餐》一直在鼓舞著世界人民為反對邪惡的勢力而斗爭。
文藝復興時期第二位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不僅是偉大的雕塑家、畫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築家、軍事工程師和詩人。
米開朗基羅生於1475年3月6日靠近於佛羅倫薩從小父親把他送到佛羅倫薩附近鄉間的石匠家寄養,在擊石聲中度過了童年,因此米開朗基羅開玩笑說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於這位石匠的恩賜。後來米開朗基羅的生父因為喪妻,移居至佛羅倫薩,將米開朗基羅送進學校學習拉丁文和優美的義大利文。米氏學會了詩詞的創作,不過他在童年時期一向不愛念書,上課的時候常常偷拿速寫本畫畫,讓米氏的父親非常頭痛。所以在米氏13歲時,將他轉送至一位畫家處學畫。一年之後,跟隨一位雕刻家學習雕刻,這位雕刻家為佛羅倫薩貴族美第奇家族管理美術作品與石雕。在這里,米氏遍覽了古代藝術珍寶,也有機會接觸到詩人和學者,由於環境的感染,他開始研讀但丁的雄偉詩篇,而柏拉圖的博大思想對他的影響尤其深遠。這使得米氏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雕刻家、建築師,也是一位詩人。
《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整個藝術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他已被公認為是藝術大師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現健美人體的。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一種人文主義思想的表現特點。人們剛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下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贊美人體的美,是對古代希臘藝術的一種「復興」,其實,它的更深刻意義在於反對宗教的虛偽,重視人及其現實的力量,這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的一種反映。而米開朗基羅由於深刻感受到義大利政治的動盪,他的苦悶與精神意志往往只能在自己的雕像中得到最深刻的發揮。人體是最能表現內在力量的形式。他要賦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必須向它灌注一種屬於人的肉體的力量,使它具有精神的象徵性。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之所以叱吒風雲於16世紀,是因為他在這個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運動中,把人與戰士兩個概念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偉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質也在於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英雄豐碑。1505年,米開朗基羅被教皇請到羅馬工作。朱理二世讓米開朗基羅來設計「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後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頗多。藝術家把多年的抑鬱、憤懣和屈辱,全部寄託在這座陵墓的各個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隸》與《被縛的奴隸》這兩尊作於1516年的奴隸像。《垂死的奴隸》雙目緊閉,左手枕在仰起的腦後,右肘彎曲在胸前。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來與暴力與死亡搏鬥。那個《被縛的奴隸》的運動節奏就更強烈了。他的壯實的軀體呈螺旋形擰起。他力圖掙脫身上的繩索,這種動勢的轉折,體現了巨大的內在激情。似乎這個奴隸將要迸發一股無比強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顯露出堅強不屈的意志。有人稱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隸」。在這里,人的尊嚴得到了高度體現。藝術家以卓越的技巧使這兩塊冰冷的石頭產生出生命的活力。這種優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開朗基羅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羅馬西斯庭小教堂內的天頂畫,是米開朗基羅的繪畫藝術豐碑,。西斯庭天頂畫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繪畫總面積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幾百個。在拱頂上按照它的長矩形(全長40米,寬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個畫面,分別描繪《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與動植物》、《創造水和大地》、《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樂園》、《挪亞祭獻》、《洪水》、《挪亞醉酒》等九個主題。象這樣大規模的壁畫,如此壯觀的天頂畫,畫得又那樣精確、和諧,多彩多姿,並且是出自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一人手筆,這在16世紀以前是不能想像的,它所存在的精神價值在整個藝術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當拉斐爾看了這幅巨大的天頂畫之後,不禁感慨地說:「米開朗基羅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
米開朗基羅創作之始,因為天縱才氣,常常遭人眼紅;在他年輕時,因遭人嫉妒而被打壞了鼻子,使得他終身對自己的容貌自卑。26歲時在佛羅倫薩完成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30歲時因為盛名遠播,傳到了羅馬教廷的教皇耳中,教皇立刻邀請米氏前來羅馬建造陵墓。米氏也深知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開始為教廷工作。這一做就做了整個下半輩子;在當時一切教廷至上的時代,這是無上光榮的工作。他在羅馬陸續完成許多世界聞名的傑作,諸如現今珍藏於梵蒂岡博物館的聖西斯廷大教堂的濕壁畫、勞孔像、慈母哀子像、摩西像、聖彼得大教堂,以及卡波多立廣場等等,都是遊客前往羅馬時的必游之地。
米開朗基羅的創造力與活力驚人,直到去世之際仍堅守創作崗位,享年89歲。米開朗基羅終其一生給人的印象,可以用「悲壯」兩個字來形容。雖與達·芬奇和拉斐爾身處於同一個時代,但境遇卻大不相同。米開朗基羅的悲壯是屬於天才的,含有戲劇性的英雄式悲壯。構成米開朗基羅的悲壯生涯,雖有其時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因天才而產生的自負。米氏個性高傲倔強,不阿諛奉承,深具藝術家氣質。
拉斐爾:(1483-1520)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由於高超的藝術造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爾,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
拉斐爾父親是宮廷的二級 畫師.他從小隨父學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進畫家畫室當助手.學習了十五世 紀佛羅倫薩藝術家的作品,走上了獨創的道路.從二十二歲到二十五歲創作了大量 聖母像,從此聲名大揚.他沒有達.芬奇那樣經驗豐富博學深思,也沒有米開朗基羅 的雄強偉健的英雄氣概.可是他雖然只活了三十七歲,卻成為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 畫家.他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聰 明特別表現在善於汲取他人之長,而後加以綜合的創造.他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聖母>>和<<教皇利奧十世>>等,還作了一些建築設計,並為西斯廷小 教堂設計畫稿.他的才能又表現在他創造出最合乎當時人們的口味的形象.風格被 特稱為一種"秀美"的風格,不僅使當時人傾倒,並且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成為後世 古典主義者認為不可企及的典範.
拉斐爾的一生雖然像莫扎特那樣短促(兩人的生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可是有關他的傳說及提供的範例卻是非常之多。這些傳說和範例一方面肯定了這位畫家無可爭辨的才華,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阻礙了對這位畫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爾其人,提起拉斐爾的藝術風格,總離不開「超凡入聖」、「盡善盡美」這些始於瓦薩里的形容詞,這使廣大公眾對拉斐爾(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作品無法深刻領會並與之溝通,無法立即把拉斐爾的作品與那些總想用「天才」、「天才表現」等詞句來標榜的蹩腳作品分開,從而在他的作品中體味生命的苦悶、浪漫的熱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爾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作品確實可被稱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人們往往忘記或忽略的是這樣一種情況:拉斐爾是在歷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種只持續了很短時間的思想風潮上攀登了頂峰,這個奇跡的創造者是一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以偏巧不得於兩位最偉大的巨匠——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相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後差不了多少年。拉斐爾找到了「第三條路」,就是對他那個年代所有藝術成就的綜合與超越。這正是拉斐爾的光榮及歷史作用,那是他憑借藝術與思想、努力與理性,通過堅持不懈的檢試、體驗與思考而獲得的。他的成功歸因於他那非凡的才能:把來自藝術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時代(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任何一種激勵和啟示加以提煉和消化。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諧。這種能力確實異乎尋常。
③ 構圖上被稱為鑰匙孔美學的是哪位藝術家
【多選題】以下作品中,屬於現代藝術的有?
羅丹的《歐米哀爾》
安格爾的《泉》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埃菲爾鐵塔
答案:羅丹的《歐米哀爾》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埃菲爾鐵塔
【單選題】構圖上被稱之為「鑰匙孔美學」的是哪位藝術家?
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德加
克洛德·莫奈
雷諾阿
答案:愛德華·德加
【單選題】請問這幅作品的名稱是什麼?
紅色的和諧
祈禱
布列塔尼的農婦
佈道後的幻覺
答案:佈道後的幻覺
【多選題】促進印象主義產生的原因有()
19世紀物理科學的發展
十九世紀實證主義思潮
前輩藝術大師對光線和色彩的實踐
浮士繪藝術
答案:19世 紀 物 理 科 學 的 發 展 十 九 世 紀 實 證 主 義 思 潮 前 輩 藝 術 大 師 對 光 線 和 色 彩 的 實 踐 浮 士 繪 藝 術
【多選題】以下藝術家,受到過點彩派藝術影響的有?
梵高
康定斯基
瓦薩雷里
草間彌生
答案:梵高 康定斯基 瓦薩雷里 草間彌生
【單選題】野獸派名稱的由來,是因為()。
繪畫題材以野獸為主
色彩誇張、強烈
答案:色 彩 誇 張 、 強 烈
【多選題】新印象主義的藝術特徵是?
表現大自然的風景為主
筆觸自由、寫意性強
運用純色點作畫
表現人物肖像為主
答案:表現大自然的風景為主 筆觸自由、寫意性強 運用純色點作畫
【多選題】新印象主義的主要藝術特徵是?
表現大自然的風景為主
筆觸自由、寫意性強
運用純色點作畫
表現人物肖像為主
答案:表現大自然的風景為主 筆觸自由、寫意性強 運用純色點作畫
【多選題】基於唯物論的「藝術模仿說」的代表人物是?
德謨克利特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康德
答案:德謨克利特 亞里士多德
【單選題】表現主義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代表作是()
馬蒂斯
畢加索
答案:馬蒂斯
【單選題】這件藝術作品屬於哪個藝術流派()。
熱抽象主義藝術
冷抽象主義藝術
表現主義藝術
野獸主義藝術
答案:冷 抽 象 主 義 藝 術
【多選題】達達主義藝術家杜尚的代表性作品有()。
「現成品」藝術《泉》
長了鬍子的蒙娜麗莎》
公牛雕塑
《城市的興起》
答案:&ldquo 現 成 品 &rdquo 藝 術 《 泉 》 長 了 胡 子 的 蒙 娜 麗 莎 》
【單選題】在巴黎畫派中,被稱為「愛情詩人」的是?
夏加爾
莫迪利亞尼
答案:夏加爾
【單選題】被譽為「二十世紀藝術怪才」的是?
薩爾瓦多·達利
畢加索
答案:薩爾瓦多·達利
【單選題】野獸派名稱的由來,是因為?
繪畫題材以野獸為主
色彩誇張、強烈
答案:色彩誇張、強烈
【單選題】請問這幅作品《金魚》是屬於哪個藝術流派?
熱抽象主義藝術
冷抽象主義藝術
表現主義藝術
野獸主義藝術
答案:冷 抽 象 主 義 藝 術
【多選題】超現實主義藝術的意義?
是現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畫派
是西方現代藝術的終結
標志著以法國巴黎為中心的現代藝術讓位給美國
西方後現代藝術的開端
答案:是現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畫派 是西方現代藝術的終結 標志著以法國巴黎為中心的現代藝術讓位給美國 西方後現代藝術的開端
【多選題】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的代表性作品有()
《向日葵》
《食土豆的人》
《佈道後的幻覺》
《烏鴉群飛的麥田》
答案:《 向 日 葵 》 《 食 土 豆 的 人 》 《 烏 鴉 群 飛 的 麥 田 》
【單選題】請問這幅《烏鴉群飛的麥田》的作者是誰?
塞尚
高更
梵高
馬蒂斯
答案:梵高
【單選題】請問這幅藝術作品的名稱是什麼?
《佈道後的幻覺》
《布列塔尼的風景》
《星月夜》
《月亮和大地》
答案:《星月夜》
【多選題】下列作品,屬於梵高的藝術是?
《食土豆的人》
《向日葵》
《佈道後的幻覺》
《星月夜》
答案:《食土豆的人》 《向日葵》 《星月夜》
【多選題】促進印象主義產生的原因有?
19世紀物理科學的發展
十九世紀實證主義思潮
前輩藝術大師對光線和色彩的實踐
浮士繪藝術
答案:19世紀物理科學的發展 十九世紀實證主義思潮 前輩藝術大師對光線和色彩的實踐 浮士繪藝術
【單選題】被贊譽為現代抽象藝術之父的是?
康定斯基
蒙德里安
答案:康定斯基
【單選題】在巴黎畫派中,被稱為「愛情詩人」的是()。
夏加爾
莫迪利亞尼
莫奈
柴姆·蘇丁
答案:夏 加 爾
【單選題】請問這幅《百老匯爵士樂》的作者是誰?
康定斯基
馬列維奇
蒙德里安
保羅·克利
答案:蒙德里安
【單選題】被譽為「二十世紀藝術怪才」的是()。
薩爾瓦多·達利
畢加索
馬蒂斯
梵高
答案:薩 爾 瓦 多 · 達 利
【多選題】後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有?
塞尚
高更
梵高
畢加索
答案:塞尚 高更 梵高
【單選題】推動超現實主義藝術產生的精神動力是()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薩特的存在主義
尼採的唯意志論
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
答案:弗 洛 伊 德 的 潛 意 識 理 論
【多選題】促進印象主義產生的原因有(A、B、C、D)
19世紀物理科學的發展
十九世紀實證主義思潮
前輩藝術大師對光線和色彩的實踐
浮士繪藝術
答案:19世 紀 物 理 科 學 的 發 展 十 九 世 紀 實 證 主 義 思 潮 前 輩 藝 術 大 師 對 光 線 和 色 彩 的 實 踐 浮 士 繪 藝 術
④ 誰能提供西方五個美學家及其觀點,十個藝術家及其作品。急啊!!!
如果沒有時間段限制的話那我就隨便說了
美學家及其觀點:
柏拉圖用「靈感說」來講述他對文藝創作的看法
1.他認為文藝創作只憑靈感不憑技藝。
2.創作過程是一種「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狀態。詩神憑附於詩人心靈,賦予它以創作的靈感,詩人的心靈受到感發,便失去自主,陷入迷狂。
世界史上第一部文藝學美學專著——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亞里士多德認為,能使城邦和公民獲得幸福,無疑是藝術的最大的效用。他認為藝術有三個作用: 教育、凈化、精神享受
賀拉斯的《詩藝》
朗吉弩斯的《論崇高))
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維柯
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狄德羅的啟蒙美學
狄德羅依據唯物主義觀點,提出了「美在關系」說。認為「美」是一個存在物的名詞,它標記著存在物一種共有的性質,這個共有的性質就是「關系」。這就是「美在關系」的含義。「美在關系」就意味著美在事物的客觀性質,事物的性質是美的根源。狄德羅還認為「關系是悟性的一種作用」。根據這一點,他把「關系」基本上分為實在的關系 、察知的關系和虛構的關系。與這3類相應,美也分為3種:「實在的美」,又稱為「 在我身外的美」:「見出的美」,又稱為「與我有關的美」;虛構的美,實際是藝術家創造的藝術作品的美。
按照「美在關系」的觀點,狄德羅解釋了現實美和藝術美。他把藝術美看作「模仿的美」。他主張藝術效法自然,反對仿古,反對墨守成規。認為大自然高於藝術,自然美高於藝術美。但是,狄德羅作為啟蒙運動思想家,並不甘願作自然的追隨者,所以他又認為藝術真實既不應違背自然真實,又不等於自然真實,藝術真實必須符合藝術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虛構的關系。而在藝術美的現實和理想兩個方面,他又更重視理想。
狄德羅認為,審美鑒賞不單是審美感受力,也是審美創造力,美感是和一個人的想像、敏感和知識成正比例增長的。從審美創造來說,審美鑒賞是指「趣味」和「天才」。趣味創造作品是依據法則的知識,只能產生一些「慣性的美」。狄德羅把趣味、天才同審美感受區分開,又把趣味同天才區分開,沒有充分注意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彼此滲透的復雜關系。依「美在關系」的觀點,狄德羅還考察和研究了審美判斷的標准以及審美判斷產生分歧的原因。他的美學思想,上承亞里士多德,下啟N.G.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他的美學思想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混亂。他把美看作是在心靈中由「悟性」喚醒「關系觀念」的東西的標記。有把美和美感混為一談,甚至以美感作為美的基礎的看法。沒有劃清美與美感的界限。
康德美學思想的出發點:「人是目的」
美是不帶利害觀念,不憑借概念,無目的的,由事物的形式引起的自由的愉快,但仍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是一種不涉及任何概念內容的主觀的合目的性,或形式的合目的性。
世界美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黑格爾《美學》
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理念就是絕對精神,就是概念,他又稱作「神」、「普遍力量」、「意蘊」,實際上就是指藝術的思想內容。理念是無限的,藝術形象是有限的,藝術就是在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中顯現出無限的普遍真理,達到普遍與特殊、一般與個別、客觀與主觀、理性與感性等的和諧統一。他指出藝術創作就是使思想內容灌注生氣,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化為作品,成為自己的對立面(作品),又從對立面中認識自己。他指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美是自然與理想的結合。「自然」是指社會現實,「理想」是指形象體現的思想。由此他提出,如果先有理想,再找自然體現理想,謂之理想主義;如果從自然中看出某種理想,從自然中產生理想,謂之現實主義。他要求將平凡的題材變成不平凡的題材。要求塑造典型性格,在「這一個」中表現普遍意義,達到個別與一般的辯證統一。他認為決定性格的有三個因素:一是「一般的世界情況」,即社會背景;二是「情境」,即具體環境;三是「激情」,即人物的理想、態度和感情。性格是在情境與激情的矛盾沖突中產生和表現的,要求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使性格具有豐富性、鮮明性、一貫性這三個特徵。對藝術家,他要求具備想像、天才和靈感,要有獨特風格和獨創性。
他的最大功績就是將辯證法全面地運用到美學中去,但他的辯證法僅限於精神辯證法,而不是自然辯證法。他說自己研究美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刺激藝術創作,而是為了科學地認識藝術是什麼」。他認為,絕對精神(即理念)在藝術中以直觀形式認識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認識自己,在哲學中以概念形式認識自己。他的《美學》分為三部分:一是美學原理,二是藝術發展史,三是藝術種類。他使美學成為一門完整的系統的歷史科學。
藝術家及其作品: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佛羅倫薩畫家喬托(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猶大之吻》等;
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 其代表作《出樂園》和《納稅錢》等;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其代表作有《蒙娜·麗薩》和《最後的晚餐》等;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naroti 1475-1564年)。 其雕刻方面的代表作有《大衛》、《摩西》等等,繪畫的代表作有《創世紀》、《末日的審判》。
後印象主義代表人物:
保羅·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畫像》《聖維克多山》;
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畫像》;《向日葵》;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帶光環的自畫像》;《黃色基督》;
立體主義代表人物:
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萊熱(Fernand Leger,1885-1955)《三個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與樂譜》;
野獸派代表: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紅色中的和諧》;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納河畔的採石場》;
德蘭(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橋》;
表現主義代表:
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吶喊》;
思索爾(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進入布魯塞爾》;
施密特一羅特盧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戴單眼鏡的自畫像》;
未來主義代表:
賈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運態》;
翁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興起》;
吉諾·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
⑤ 直覺主義的主要代表是義大利美學家是誰
義大利表現主義美學家克羅齊。義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在羅馬上大學。20世紀20年代形成自己的新黑格爾哲學體系。1903年起主編《評論》雜志。1920—1921年任教育大臣。
哲學上深受黑格爾影響,但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不夠徹底。他把精神作為現實的全部內容,認為除精神之外單純的自然是不存在的,哲學就是關於精神的科學,即純粹的精神哲學。他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美學原理》中。
在英國,歷史和哲學的結盟並不是新的思想。絕大多數了解或關心哲學的英國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過"牛津古人文學科課程"學派的影響;該學派的著名標志是把古代歷史和古代哲學的研究聯系起來。
正是這種聯系給予牛津派哲學主要的優點,即形成在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方面的優良學術傳統;然而,也許正是由於把同樣原則延伸到更晚的思想研究上的失敗,才導致這個學派對近代哲學的理解處在較低的水準上,並得不到任何近代歷史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