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醫生,現在有什麼好抗腫瘤葯的
抗腫瘤的葯越來越多,市面上常見的抗腫瘤葯有哪些呢?下面介紹常見的抗腫瘤葯。
1.紫杉醇(Paclitaxel)
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開發的一個全新植物抗癌葯,1993年10月首次在美國上市,國內首次上市的時間為1995年。該產品主要以抑制腫瘤細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腫瘤體積逐漸縮小,而非直接殺死白細胞。
2.多西他賽(Docetaxel)
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研製開發並生產的一種新型抗腫瘤葯物,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細胞瘤。1995年4月首次在墨西哥上市,隨後在英、美、法、意、德、日等地上市,1996年進入我國,自2002年起先後有多家國內企業開始生產仿製品。
3.吉西他濱(Gemcitabine)
由禮萊公司開發,1995年在瑞典、荷蘭、芬蘭和南非等地首次上市,1999年12月批准在國內應用。此葯是二氟核苷類抗代謝抗癌新葯,為去氧胞苷的水溶性類似物,最初開發時用於抗病毒。目前,該葯已批准用於治療胰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用於治療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正在進行。
此產品毒性較低,其作用機制比較新穎(掩蓋性DNA鏈中斷而阻止DNA合成),是一個有前途的聯合化療葯物。
4.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由Roche公司開發的口服氟代嘧啶類抗腫瘤葯物,1998年先後在瑞士、美國上市,於1999年11月開始在中國進行注冊臨床試驗,由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5個國家抗腫瘤葯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進行臨床試驗,主要用於治療結腸直腸癌。
5.奧沙利鉑(Oxaliplatin)
由瑞士Debiopharm公司研究開發,法國Sanofi公司生產銷售,1999年10月在法國率先上市,隨後在歐洲、南美等地上市。我國於1999年批准進口奧沙利鉑注射劑。此品對大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多種動物和人類腫瘤細胞株均有顯著的抑製作用。
6.異長春花鹼(Vinorebine)
又名長春瑞濱、去甲長春鹼,由法國PierreFabre公司開發,1989年法國上市,1992年在國內上市。此品是一種半合成的第四代長春花屬生物鹼,上市劑型為靜脈注射劑,規格為10毫克誜10毫升,是廣譜抗腫瘤葯。
7.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由Roche公司開發,1998年在英國上市,2001年全球的銷售量已達到17億瑞士法郎。該產品是一個重組的嵌合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用於難治性的單分化或濾泡型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標志著單克隆抗體進入臨床治療階段,開創了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新途徑。
8.羥基喜樹鹼(Hydroxycam pothecin)
由中科院葯用植物所開發,1996年在國內首次上市,上世紀70年代在國內開始生產。此葯對多種惡性腫瘤有效,目前除應用於消化道腫瘤、肺癌、生殖系統腫瘤外,在白血病等其他腫瘤的治療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
9.吡柔比星(Pirarubicin)
由日本MeijiSeikaKaisha(明治制果)制葯株式會社開發,1988在日本上市,1993年在國內上市。本產品抗腫瘤活性與多柔比星相當或略高,對肺轉移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臨床效果應用表明,此葯對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等有較好療效;局部動脈灌注及膀胱內給葯較全身給葯療效高。
10.表柔比星(Epirubicin)
由義大利FarmitaliaCarloErba公司開發,1984年12月首次在義大利上市,在國內上市時間為1998年。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阿黴素)的換代產品,二者的區別在於阿黴素氨基糖部分中C4羥基的反式構型,此葯的骨髓毒性和心臟毒性均比多柔比星低。由於本品的肝清除量較高,肝動脈給葯後,其血漿清除率也比靜脈給葯高,所以多用於局部化療如肝動脈插管給葯或腹腔內化療。
『貳』 故事: 義大利某城市有個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該市有個葯劑師
當如海因茨一般的即將喪失生命中至愛之人的痛苦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還能否在絕境時堅守法律的底線?當昔日的溫暖被殘酷的現實撕裂,人心的訴求被利益之下的冷漠無情駁回,我們又會做出何種選擇?
海因茨選擇了偷竊,盡管他偷竊的是百般追求而不得的能讓妻子活命的葯,但畢竟這種行為已然觸犯法律。我們不能否認海因茨應該承擔法律公正的裁決,但我們不得不思索,到底是什麼把一個一心一意只為讓妻子活命的人逼到了兩難的絕境,最終墜入了犯罪的深淵?
我想,促使海因茨違反法律的的推手是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下忘記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如葯劑師一般的道德淪喪之人,是在「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風氣熏染下的愈發冰冷無情的社會。透過海因茨的悲劇,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如毛姆所說的「不再愛人」的最大的悲劇,亦能感受到空有冰冷制度而人情缺失的無奈與悲哀。
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確如此,法理之外,應有人情。社會需要法律的支撐,但畢竟只有法律,沒有人情的社會,法律極有可能成為如葯劑師一般的無恥之徒追名逐利的借口與庇護,畢竟早已不是茹毛飲血的人類需要法律底線之上的精神的溫暖與道德的支撐。
是的,葯劑師沒有觸犯法律,但他見死不救的行為毫無高尚可言;路過躺在血泊之中的「小悅悅」的十七個路人沒有觸犯法律,但他們視而不見的冷漠讓整個社會心寒。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孑然一身,因此我們就無法只遵循法律的底線而忽略道義的心安,我們就無法只汲汲於自身的利益而忘記對社會的價值與奉獻,畢竟一個由眾人的冷血堆積而成的良心泯滅,道義淪亡的社會是我們不願面對的。
時任紐約市長拉古迪亞在一個為喂養三個孫子而無奈行竊的老婦被抓後,將錢放入禮帽中送給老人,多希望在海因茨入獄後能有更多人的救助讓他的妻子重獲新生,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站出來伸出手拉住那些瀕臨深淵的人,多希望人情不再金錢的麾下苟活,多希望道義不再蜷縮在生存的角落,唯有這樣的社會才能讓我們少些弱肉強食的不安,多點相親相愛的溫暖。
法理之外,應有人情。相信一個以道德與人情為支撐,以法律與公理為底線的社會才更符合你我的心願與時代的需要,才能更和諧、健康、有力的發展。
『叄』 糖酵解與腫瘤如此緊密相關,不可不知
癌症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致死率高,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癌症危害之大且難以攻克,源於其自身惡性腫瘤細胞所有的特徵,即自給自足生長信號、抗生長信號的不敏感、抵抗細胞死亡、潛力無限的復制能力、持續的血管生成、組織浸潤和轉移、避免免疫摧毀、促進腫瘤的炎症、細胞能量異常、基因組不穩定和突變共計十大特徵。其中能量異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腫瘤治療的新靶點。
正常細胞體內,葡萄糖會維持一個平衡狀態,在缺氧狀態時,葡萄糖會轉變丙酮酸進而轉變為乳酸,當氧含量正常時,丙酮酸會進入三羧酸(TCA)循環。而腫瘤細胞的一個普遍特點是即使在氧含量正常的情況下,葡萄糖攝取量和乳酸的積累量也會逐漸升高,利用糖酵解作為主要能量代謝的來源,獲得更高的糖分解能力,使得葡萄糖轉變為乳酸來產生ATP,這種現象我們稱為Warburg效應。
Warburg效應代表著腫瘤細胞對葡萄糖利用方式由氧化磷酸化到糖酵解的轉變,現在被認為是腫瘤一大特徵。這種能量代謝的改變受復雜因素的調控,包括腫瘤微環境的壓力和基因的改變等。腫瘤細胞糖酵解增強主要是由於糖酵解關鍵酶的表達或者活性增強。近年來,人們正在探求通過抑制腫瘤糖酵解通路關鍵酶的活性來靶向治療腫瘤。一些研究顯示,抑制腫瘤糖酵解途徑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甚至可以起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已糖激酶2(HK2)、磷酸果糖酶(PFK)、M2型丙酮激酶(PKM2)等糖酵解關鍵酶已經成為腫瘤標志物,它們的表達與活性可以影響腫瘤的糖酵解,進而影響腫瘤的增殖。
腫瘤高表達HK2的原因仍不是很清楚,但很多腫瘤特別依賴HK2的現象表明,當對腫瘤細胞使用HK2選擇性抑制劑時,腫瘤細胞幾乎不會通過重新表達其他亞型來逃避抑制。氯尼達明是由義大利Angelini公司開發的一種選擇性HK2抑制劑,目前用於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的治療。
PFK2的亞型PFKFB3在很多癌症中都有表達,並且PFKFB3幾乎沒有磷酸酶的活性。它的激酶活性受到控制癌症代謝的調控因子影響,如調節代謝水平的RAS和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等信號通路。有文獻報道PFKFB3的小分子抑制劑能夠抑制RAS突變的癌細胞生長。動物實驗也發現靶向抑制PFKFB3的化合物能夠降低F-2,6-BP的水平,並減緩移植瘤的生長,因此以該酶為靶點開發癌症的治療葯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PK是另一種有可能成為靶點的具有亞型選擇性的糖酵解酶,所有腫瘤細胞都表達PKM2。PKM2能夠促進有氧糖酵解,研究也發現在小鼠移植瘤生長過程中PKM2也是高選擇性表達。研究發現一些多肽配體能夠選擇性抑制PKM2,並促使生成低活性丙酮酸激酶,從而導致能量應激和培養的腫瘤細胞死亡。TT-232(CAP-232)是由Thallion Pharmaceuticals公司開發的以PKM2為靶點的抑制劑,有望用於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腫瘤細胞能量代謝較正常細胞發生了異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尤其糖代謝過程雖然已經有了大量研究,但是其中各關鍵點依然還有很多疑問亟待解決。此外,糖酵解酶的活性可能會受腫瘤微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對單一靶點的抑制可能不足以抑制腫瘤增殖,甚至可能引起耐葯性,對多個糖酵解酶靶點的聯合治療值得特別重視。
糖酵解與腫瘤如此緊密相關,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