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好聽的義大利歌劇演唱家
帕瓦羅蒂 <<今夜無人入睡>>
卡雷拉斯
多明戈
三大男高音
還有卡羅·貝爾岡齊
世界三大女高音
蕾妮·弗萊明(Renée Fleming),塞西莉亞·芭托莉(Cecilia Bartoli),曹秀美(Sumi Jo)。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的《你們可知道》《請你不要再去做情郎》
莫扎特《唐璜》的《請你到窗前來吧》
《賈尼斯基基》好像是普契尼的 裡面的《我親愛的爸爸》比較著名
羅西尼的兩幕歌劇《湖上夫人》--由托陀拉根據英國作家斯各特的同名敘事詩撰腳本。故事講述的是16世紀年輕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的浪漫故事。該劇的音樂非常優美抒情,富於表現力,難度頗高,主角女高音及兩位男高音都有高難度的唱段,令許多歌唱演員望而卻步,不敢問津。
根據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改編的羅西尼的歌劇《灰姑娘》-- 將著名的水晶鞋換成了金手鐲,也沒了午夜十二點的鍾聲和番瓜禮車……等。此劇以繁復艱難的花腔女聲演唱而聞名,是羅西尼第十部也是最重要的著名喜歌劇之一。
威爾第的三幕歌劇《阿提拉》,根據魏爾納的戲劇《匈奴王阿提拉》改編而成的。此劇的主角阿提拉是中世紀初蹂躪歐洲的匈奴國王,該劇的主旨在於表達義大利反抗外國侵略勢力的決心和義大利人民必勝的信念。
威爾第的三幕悲歌劇《福斯卡里父子》,此劇由皮亞維根據拜倫的劇作撰寫的腳本。歌劇講述了威尼斯市議員雪達諾向福斯卡里家族報復的故事。
二幕喜歌劇《唐.璜》,莫扎特作曲。作者自稱「快樂的正劇」,綜合了歌劇中悲劇與喜劇的因素。
莫扎特的二幕喜歌劇《女人心》。它是莫扎特作品中形式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在今天它被認為是最富於人情味的最優秀的喜劇之一,是關於人性和人類感受,忠貞與不忠貞的微言大義。
穆索爾斯基的《鮑里斯.戈杜諾夫》。取材於普希金劇本而創作的同名歌劇。劇情發生在十七世紀的莫斯科、立陶宛和波蘭。劇情包括了愛情片段,插科打諢與花園舞會,枝葉豐茂,繽紛可觀。
B. 莫扎特喜歌劇作品都有哪些
歌劇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創作領域,一生所作的20餘部歌劇包涵了各種體裁類型。德語歌唱劇《後宮誘逃》、義大利正歌劇《伊多梅紐》、《蒂托的仁慈》,義大利喜歌劇中最優秀的是《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德語歌唱劇《魔笛》為德國民族歌劇樹立了不朽的豐碑。他在劇中採用德語對白,蘊含著德國文化傳統的哲理性。他的歌劇善於用不同的音樂塑造不同的人物,他把重唱形式作為戲劇性沖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強了序曲的預示和渲染戲劇氛圍和劇情的作用。 瓦格納—— 浪漫主義時期德國歌劇改革家,歌劇作曲家。他把自己對於歌劇改革的見解寫成論著,主要有《藝術與革命》、《歌劇與戲劇》等。並完成了體現其改革理想的歌劇四部作《尼伯龍根的指環》,創作了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瓦格納在歌劇史上延續了格魯克的歌劇改革。早期創作的《黎恩濟》有明顯的大歌劇風格;音樂亦受到邁耶貝爾等大歌劇作曲家的影響。中期的三部歌劇是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傑作。他們都有著「拯救」情節:《漂泊的荷蘭人》、《湯豪塞》、《羅恩格林》。晚期他在蘇黎世發表了關於樂劇的理論:未來的藝術必須以古希臘悲劇為榜樣,成為理想的整體藝術,這種新型的歌劇可稱之為「樂劇」。他提出歌劇應選擇神話為題材,認為以往的「分曲」結構破壞了戲劇的連貫性,應取消宣敘調、詠嘆調、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無終旋律」。他的歌劇的聲樂部分常用「念唱旋律」,隨著劇情發展的需要自然地進入和消失。瓦格納在歌劇中有意識地運用主導動機,成為求得音樂統一的有效手段。此外,他的音樂具有很強的交響性。他的作品中最能體現他樂劇理論的就是《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而其集大成之作是根據古代北歐神話「尼伯龍根之歌」寫成的四部作《尼伯龍根的指環》。 羅西尼—— 浪漫主義義大利歌劇作曲家。1810年起,作有正歌劇《奧塞羅》、《威廉退爾》,喜歌劇《灰姑娘》、《塞維利亞的理發師》。19年間寫了38部歌劇。羅西尼具有天生的喜歌劇感覺和舞台意識。以《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最為優秀,劇目節奏活躍,高潮處常用重唱作結。他在遵循義大利歌劇傳統的同時,作了些細微而有效的創造,他為宣敘調配上弦樂伴奏以增強表現力,講歌劇的炫技部分明確地記在譜上,羅西尼的歌劇序曲顯示了他卓越的管弦樂技巧,常作為獨立的樂曲在音樂會上演奏。 威爾第—— 浪漫主義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一生的創作代表了義大利19世紀下半葉歌劇發展的歷史。26部歌劇中,兩部喜歌劇,其餘為正歌劇。他不進行改革,而是通過創造來發展義大利歌劇。早期創作代表作有《倫巴第人》、《歐那尼》、《麥克白》。威爾第所採用的歌劇素材,寄寓了人民要求拜託奧地利統治的願望。他的歌劇包涵4幕,採用分曲歌劇的形式。中期代表作有《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題材轉向現實生活,對於人物性格內心描繪更加細致,大歌劇《阿伊達》是他頂峰之作,華麗壯觀,氣勢宏偉,創作以」場「為主,插進」分曲「結構。晚期代表作有《奧塞羅》、《法爾斯塔夫》,前者每幕音樂連續發展,劇中人聲與管弦樂達到前所未有的融合,後者是義大利喜歌劇的頂峰,也為這一體裁劃上了句號。
C. 世界三大歌劇是哪三部
世界三大歌劇是:
1、《弄臣》
《弄臣》是由朱塞佩·威爾第作曲的著名三幕歌劇,與《茶花女》、《游唱詩人》並稱為威爾第中期的三大傑作。其義大利劇本由范切斯科·瑪利亞·皮亞威改編自維克多·雨果的法語戲劇《國王的弄臣》。
該劇於1851年首映。這部作品將音樂與歌劇完美融合,關鍵詞為愛情、背叛、慾望與復仇。它被稱為威爾第創作中期的大師級代表作之一。
2、《茶花女》
《茶花女》是由朱塞佩·威爾第作曲的三幕歌劇,其義大利劇本由范切斯科·瑪利亞·皮亞威以戲劇手法改編自小仲馬於1852年出版的小說《茶花女》。
該劇原名為薇奧莉塔,也是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用來凸顯此劇是以巴黎交際花阿爾豐西那·普萊茜的一生為原型的。該劇於1853年在威尼斯首映,是現存的最打動人心的歌劇之一。
3、《唐·帕斯誇萊》
《唐·帕斯誇萊》是由葛塔諾·多尼采蒂作曲的三幕義大利喜歌劇,其義大利語劇本由喬萬尼·魯菲尼改編自安吉洛·阿內里的義大利歌劇劇本《馬克·安東尼奧先生》。
世界著名歌劇還有:
1、《塞維利亞的理發師》
《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是由焦阿基諾·羅西尼作曲的二幕義大利喜歌劇,其義大利語劇本由切薩雷·斯特比尼改編自皮埃爾-奧古斯坦·德·博馬舍1775年的同名喜劇。
該劇於1816年2月20日在羅馬阿根廷劇院首演(當時名為《阿瑪維瓦》),於1825年11月9日在紐約公園劇院首演,是第一批在美國上演的義大利歌劇之一。
2、《軍中女郎》
《軍中女郎》是由葛塔諾·多尼采蒂作曲的二幕法國喜歌劇,其法語劇本由讓·弗朗索瓦·貝雅德和弗努瓦·德·聖喬治改編自哥爾米克的一部劇作。該劇於1840年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3、《丑角》(別名《小丑》)
《丑角》是由魯傑羅·萊翁卡瓦洛作曲並以義大利語編劇的序幕及二幕戲劇。該劇講述了發生在丑角劇團中善妒的丈夫與其妻子的故事。
該劇於1892年在米蘭達爾·維爾梅劇院首演,是最具代表性的真實主義歌劇。常與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作為雙劇目上演。
D. 喜歌劇名詞解釋是什麼
喜歌劇名詞解釋是:
義大利喜歌劇17、18世紀之交產生於那不勒斯,由插在正歌劇幕與幕之間演出的幕間劇發展而成。大都取材於現實生活,有時也採用民間童話故事。劇情詼諧、幽默,表演誇張。演員人數不多。初期有些作品的劇中人物是固定類型的角色。歌詞採用宣敘調、詠嘆調以及重唱形式演唱。
法國喜歌劇成型於18世紀初, 由民間流行的鬧劇、諷刺劇,結合說白與通俗歌曲而成。一般劇情詼諧、旋律流暢,運用二重唱,以終曲結束全劇。
代表作品
劇作家斯卡拉蒂的《光榮的勝利》(1718)是第一部喜歌劇。主要劇作家有佩戈萊西、匹契尼、帕伊西埃洛等。18世紀後期義大利喜歌劇的影響擴大到北歐各國,漸多感傷傾向的作品,往往抒情因素與詼諧成分相糅合。
盧梭的《鄉村占卜師》對法國喜歌劇的形成起了推進作用。主要劇作家有菲里多爾、孟西里尼、格雷特里等。
E. 義大利歌劇代表作人物
卓阿基諾·羅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 卓阿基諾·羅西尼生於義大利貝薩洛。他十歲師從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跟馬太學對位。 羅西尼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他所作的《塞維爾的理發師》,集義大利喜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 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並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羅西尼寫了擱筆之作《威廉·退爾》,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並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 在羅西尼所創作的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除《塞維爾的理發師》和《威廉·退爾》外,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以及正歌劇 《奧賽羅》、《摩西》等。
居塞比·威爾第
簡介:居塞比·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曾投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後隨 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因歌劇《納布科》的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 《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有 「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 慾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吉亞卡摩·普契尼
吉亞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義大利歌劇作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追求題材真實,感情鮮明,戲劇效果驚人而優於浪漫主義作品,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普契尼的音樂中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礙劇情的展開,除直接採用各國民歌外,還善於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 作品還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餘部。在歌劇《圖蘭多特》中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 作品鏈接:歌劇《蝴蝶夫人》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歌劇《托斯卡》 歌劇《圖蘭多特》 歌劇《賈尼·斯基基》
F. 莫扎特寫過哪些歌劇﹖
1、莫扎特的《狄托的仁慈》,2幕26曲,K621,正歌劇,作於1791年,該年首演於布拉格國立劇院。此劇為慶賀羅馬皇帝萊奧波特二世登上波希米亞王位而作,由馬佐拉(Mazzola)據維也納宮廷詩人梅達斯塔喬作品而撰腳本。
2、《魔笛》二幕或四幕歌唱劇,是莫扎特四部最傑出歌劇中的一部,這部歌劇取材於詩人維蘭德的童話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為"璐璐的魔笛"的童話,1780年後由席卡內德改編成歌劇腳本。
3、《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4、《彭特國王米特拉達梯》,K87/74a,作於1770年(時莫扎特14歲)。據J. 拉席努的戲劇,由基納桑蒂撰腳本。
5、《女人心》是莫扎特後期創作的義大利喜歌劇典範之一。1790年1月6日首演於維也納布爾格劇院。它是莫扎特作品中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在今天它也被認為是最富於人情味的最優秀的喜劇之一。
G. 喜歌劇的義大利喜歌劇
義大利喜歌劇是一種吟誦調中插入對話的義大利笑歌劇。笑歌劇是從正歌劇的「幕間插劇」 (間奏曲)演進而來的。幕間插劇原是一幕短短的笑料,配上音樂。16世紀末期和17世紀早期,在義大利非常流行。笑歌劇主要採用日常生活中富有人情味或滑稽性的故事為腳本音樂中多為較簡單而通俗的旋律和調子。曲式自由,只需少數人物在簡單的布景里唱做。在表演技巧上運用散文式的歌詞,節奏隨語言而動,特別是繞口令式的宣敘調十分生動詼諧。終場時全體角色陸續登場,以重唱、小合唱造成高潮以贏得觀眾的贊美!
義大利喜歌劇在該國習慣稱為「詼諧歌劇」,最早的嘗試是17世紀上半葉馬佐基等創作的《鷹》。60年代初,在佛羅倫薩成立了以演出喜歌劇為主的著名的「花園劇院」,由此喜歌劇開始脫胎於正歌劇幕間的喜劇性表演,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劇種。
義大利喜歌劇與法國喜歌劇不同之處便是義大利喜歌劇的自身特色。它和法國喜歌劇的重要的區別在於,義大利喜歌劇的音樂是連續的,絕沒有法國喜歌劇中的「說白」。這一差別後來演變為一場激烈的喜歌劇論戰。事實上,義大利喜歌劇的實際表現比法國喜歌劇更成熟,也更具藝術魅力。
義大利喜歌劇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喬瓦尼·巴萊斯塔·佩爾戈萊西(1710-1736年)。1733年8月28日,在那不勒斯上演他的正歌劇《傲慢的囚徒》時加上了一個幕間劇《女傭作主婦》,將機智聰明的女僕賽爾皮娜刻畫得十分詼諧生動。此劇標志著義大利喜歌劇的誕生。《女傭作主婦》全劇只有男、女歌唱演員和不說話的角色共3人,用一個小型弦樂隊伴奏;旋律輕松活潑,具有主調和聲的特點,音樂動機十分豐富,幾乎有多少情緒就有多少樂思,有的歌曲甚至就像順口溜;劇情節生動,結構緊湊,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品。
在義大利,繼佩爾戈萊西而起的作曲家還有尼古拉·皮吉尼(l728-1800年),他出身於音樂家庭,畢業於那不勒斯聖奧諾夫廖音樂學院。他創作的喜歌劇《惡作劇的女人》(1754年)為他奠定了歌劇作曲家的地位。1760年,皮吉尼的代表作《好女兒》在那不勒斯上演,引起轟動。這部喜歌劇在喜劇性的生活場景中,強調了音樂形象的抒情性,其中女主角契金娜的詠嘆調十分優秀,是皮吉尼抒情喜歌劇中最受歡迎的聲樂作品。1776年,他應法國瑪麗·安東內特王後的邀請,前往巴黎擔任她的聲樂教師。皮吉尼是一位高產作家,一生曾創作了140多部喜歌劇和歌劇。
安東尼奧·馬里亞·加斯帕羅·薩基尼(1730-1786年),是義大利第一位受格魯克影響的歌劇作曲家。他早期的喜歌劇《為愛情裝瘋》(1765年)、《愛情島》(1766年)等,使他揚名歐洲。1781年,薩基尼結束了在義大利、德國和英國的歌劇創作活動來到法國,創作了他最著名的《俄狄浦斯在科隆》(1786年)。他一生共創作了40多部歌劇和喜歌劇。
喬瓦尼·帕伊謝洛(1740-1816年),是18世紀末義大利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清唱劇、彌撒曲等宗教音樂。1763年起,由創作幕間劇而轉向喜歌劇的創作。1764年,帕伊謝洛的第一部喜歌劇《女學生》上演,此後他在義大利各地連續上演了大量的喜歌劇。他最著名的歌劇作品是根據博馬舍小說改編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1784年)。
多梅尼科·奇馬羅薩(1749-1801年),他也是18世紀義大利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之一。奇馬羅薩在義大利期間,以歌劇《伯爵的詭秘》(1772年)而名震歐洲。1789年應邀擔任俄國女皇捷卡葉琳娜二世的宮廷作曲家。1791年到維也納出任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宮廷樂長,此間,他創作了著名的喜歌劇《秘婚記》(1792年)。奇馬羅薩共寫有近70部歌劇,以喜歌劇最出色。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作曲家羅西尼、唐尼采蒂的代表作《愛之甘醇》及《唐·帕斯誇萊》、沃夫費拉里的《蘇桑娜的秘密》、梅諾第的《阿梅利亞赴舞會》等,都是喜歌劇的佳作,也把喜歌劇帶進了20世紀。
H. 莫扎特喜歌劇作品都有哪些
1、《費加羅的婚禮》
《費加羅的婚禮》是音樂天才莫扎特最傑出的歌劇作品之一,描寫了普通公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與貴族進行斗爭的故事。
《費加羅的婚禮》是18世紀歐洲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部歌劇也是歷史上第一部把平民作為第一主角的歌劇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部作品是莫扎特22部歌劇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在英國權威歌劇網站Operabase中顯示,至今《費加羅的婚禮》仍名列「全世界上演頻率最多的歌劇」前十名。
國家大劇院此前製作了多部歌劇包括《漂泊的荷蘭人》、《托斯卡》、《奧賽羅》等,此次對羅西尼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重新編譯,邀請了對莫扎特作品有著豐富經驗的歌劇導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羅及其團隊的加入,
希望大劇院版《費加羅的婚禮》更加突出「愛」,通過劇中情節戲謔、爭風吃醋、哀怨、懷疑、挖苦 諷刺、醒悟都將緊密圍繞「愛」這一主題展開,為這部四幕劇營造一種純粹的喜劇風格。同時,舞美方面有別於以往,
設計師朱利亞諾·斯皮內利一反歌劇演出常規,增加了一套「當眾換景」的舞台呈現方式,觀眾可以看到所有故事都在一個大空間內進行,空間感、時間感將變得更緊湊。
2、《唐璜》
唐璜》出自於莫扎特創作的兩幕歌劇,初演於1787年。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紀西班牙的一個專愛尋花問柳的膽大妄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顏無恥,但又勇敢、機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騙了許多村女和小姐們,但他終於被鬼魂拉進了地獄。
劇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紀西班牙的一個專愛尋花問柳的膽大妄為的典型人物,他既有反面人物特點,也有正面的人物性格,既厚顏無恥,但又勇敢、機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騙了許多村女和小姐們,但他終於被鬼魂拉進了地獄;他本質上是反面人物,
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點。所有劇情都是圍繞唐·璜和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而被唐·璜殺死的司令官這個中心而發展的。 歌劇 《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著重於人物的心理刻劃,為十九世紀大為發展的音樂心理戲劇開創了先例。
歌劇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經有了具體的反映。這首序曲用奏鳴曲的形式寫成,其中的主題主要描寫 唐·璜 那種玩世不恭的性格,充滿生命力和火熱的情緒,是樂觀和愉快的形象。 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劇直接聯系在一起,這也是本劇的一大特色。
3、《女人心》
《女人心》是莫扎特後期創作的義大利喜歌劇(Opera Buffa)典範之一。1790年1月6日首演於維也納布爾格劇院。它是莫扎特作品中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在今天它也被認為是最富於人情味的最優秀的喜劇之一。
洛倫佐·達·龐蒂是個義大利籍的猶太人,一個冒險家和詩人,是當時別具一格的人物之一,莫扎特認為他是和自己的戲劇性氣質很相近的腳本作家。兩人合作了三部作品:《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女人心》。
這幾部歌劇是古典主義喜歌劇之冠,而《魔笛》則是浸透了共濟會象徵主義的巨型幻想作品。《後宮誘逃》和《魔笛》使德國歌劇達到了頂峰。這幾部傑作中有大量的反諷,超越了產生它們的如花似錦的世界。它們達到了達·龐蒂所宣稱的他和莫扎特的意圖:「忠實地用全部色彩描繪各種激情。」
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直譯應該是「女人都是如此」。原來歌劇的副標題是「戀人的學校」(La scuola degli amanti),但莫扎特不太喜歡這個副題,盡管劇作者Da Ponte更傾向於它,認為那更能說明劇作的意圖。
4、《蒂托的仁慈》
二幕正歌劇,梅塔斯塔西奧腳本,後經馬佐拉修訂,莫扎特譜曲。此劇在作曲順序上是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 1791年9月6曰雷奧波二世加冕時在布拉格首演。是受此加冕典禮的委託而作,布景為古羅馬。
台上除了有飾演宮廷元老、使節、衛兵、官員及民眾的合唱團員外,主要有六個角色,但戲份大部份集中在男主角薩克圖斯及女主角維泰莉亞身上,而其中薩克圖斯的妹妹和她的戀人都由女中音反串。
莫扎特在本劇里為展現其音樂戲劇家的創作技巧,處處可見其神來之筆。例如第一幕的三重唱《我來了!等一等!》維泰莉亞在唆使薩克圖斯去焚宮及殺君之後,才獲悉蒂托王要娶她為妻,莫扎特以快板旋律戲劇性地描繪維泰莉亞的驚慌失措,安尼歐和普布里歐誤以為她在驚奇喜悅的不同情緒反應。
又如第一幕的尾曲,當皇宮燃燒起火時,謀殺者薩克圖斯的反悔自責和維泰莉亞的冷靜沉著,剛好和其它角色的束手無策及舞台後合唱團的喊叫聲形成對比,與諧歌劇的激動步調不同,本曲最後壯麗結構的重唱以庄嚴的緩慢速度,悲劇般地向前推到第一幕終了。
5、《後宮誘逃》
《後宮誘逃》是由斯泰法尼編劇、莫扎特譜曲的喜劇,1782年7月16日在維也納布爾格劇院首次公演。其取材於十六世紀的傳說,故事發生在土耳其。
故事發生在1600年左右的東方,西班牙貴族貝爾蒙特准備從土耳其國王帕夏的後宮救出愛人康斯坦絲。同樣淪為俘虜的前僕人布隆德以及布隆德的男友彼德利奧從旁協助。後宮守衛奧斯明識破他們的逃亡計劃,要求將他們處死,但國王帕夏反而釋放他們給了他們自由。
I. 歐洲歌劇的代表作有那些
《浮士德》、《鄉村騎士》、《卡門》、《圖蘭朵》、《阿依達》。
1、《浮士德》。
是由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歌劇,由歌德詩劇《浮士德》第一部份改編而成。首演於1859年03月19日的法國巴黎抒情歌劇院。
2、《鄉村騎士》。
是以義大利西西里島普通農民的現實生活為素材,敘述了農民圖里杜婚後仍與從前的女友羅拉來往,令他妻子桑圖扎非常憤怒。桑圖扎將此事告訴羅拉的丈夫,兩個男人決斗,圖里杜被殺的故事。
3、《卡門》。
歌劇《卡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它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該劇在比才死後才獲得成功。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歌劇的名聲。
4、《圖蘭朵》。
《Turandot(圖蘭朵)》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三幕歌劇,是普契尼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圖蘭朵》為人民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傳奇故事。
5、《阿依達》。
四幕七景歌劇是由義大利作曲家朱賽佩·威爾第所創造的。劇情是根據法國古埃及考古學家芳思華‧奧古斯特‧斐迪南‧馬里耶特的原著改編。1880年《阿伊達》於巴黎首演時,威爾第曾親自擔任指揮演出。
J. 有關義大利歌劇三傑羅西尼,威爾地,普契尼。
卓阿基諾·羅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生於義大利貝薩洛。他十歲師從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跟馬太學對位。
羅西尼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他所作的《塞維爾的理發師》,集義大利喜劇的精華,它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
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他並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羅西尼寫了擱筆之作《威廉·退爾》,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並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
在羅西尼所創作的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除《塞維爾的理發師》和《威廉·退爾》外,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以及正歌劇
《奧賽羅》、《摩西》等。
居塞比·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曾投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後隨 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因歌劇《納布科》的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 《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有 「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 慾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一、激動的一跳 1849年1月27日,威爾第(1813-1901)的歌劇《列尼亞諾戰役》初次上演於羅馬的阿根梯那劇院。當時羅馬正處於革命高潮,工人、手工業者和部分小資產者都行動起來,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建立臨時政府,召開全義大利議會。教皇已經逃到那不勒斯。
歌劇演出十三天以後,羅馬制憲會議根據義大利 民族解放運動領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議,宣布成立羅馬共和國。歌劇演出時,劇院里掛滿了國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倫巴第各城市的同盟軍抵禦德國皇帝「紅鬍子」腓特列第一(約1123—1190)侵略的事件。倫巴第的首府就是米蘭,而故事發生的地點列尼亞諾在歌劇演出的當時,是奧地利所控制的四個要塞之一。在此時此地演出這樣一部歌劇,本身就是一種愛國示威。
第一幕中的愛國合唱曲《義大利萬歲》很快便在群眾中間流傳開來,成為 當時的革命歌曲。歌劇演出時觀眾情緒的熱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員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聲喚出來謝幕,整個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這一幕中,米蘭人民焦急地等待著列尼亞諾的戰報。勝利的消息傳來,德國軍隊一敗塗地,「紅鬍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拖下馬來,阿里哥也受了重傷。被奸人挑撥的羅蘭多和他的戰友阿里哥重歸於好,阿里哥吻著國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後一場時,劇場里發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說明這部歌劇對義大利人有多麼大的煽動力。在這一場中,被誣勾引羅蘭多之妻的阿里哥,被羅蘭多關在碉堡的一間面臨波河的房子里,並剝奪了他參加戰斗的權利,作為懲罰。
戰士們唱著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繪波河咆哮的音樂交織在一起。憤怒絕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為祖國的榮譽而作戰的恥辱,他冒著生命危險,高呼 「義大利萬歲」,從窗口跳進了波河。當時劇院的頂層樓座里坐著一位騎兵軍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樂 所激動,不由自主地扯開軍裝,做著和舞台上的阿里哥同樣的動作,從樓座的欄桿上跳進了樂池。奇怪的是,這情不自禁的縱身一跳,既沒有使他骨斷筋折,也沒有碰傷任何人。
二、此時無聲勝有聲1851年3月11日,威爾第的歌劇《利哥萊托》(又名《弄臣》)在威尼斯的菲尼且劇院初次演出。 扮演孟圖阿公爵一角的,是義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一首優美動人、雅俗共賞的歌曲《女人哪!真會變》。威爾第惟恐這首歌曲一傳出,會在歌劇上演以前就到處傳唱開來;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這首歌曲的譜子交給米拉泰。這天晚上,《女人哪!真會變》的 公爵之歌經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脛而走,風靡一時。下一場演出時,樂隊一奏這首歌曲的引子, 觀眾就跟隨著哼了起來。威爾第對此非常惱火,他就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把總譜稍作改變,在歌聲 進入以前,樂隊突然停止了一小節。好事的觀眾照樣哼唱,樂隊卻鴉雀無聲,沒有繼續下去,結果大出洋相,自討沒趣。以後 歌劇演出時,觀眾就不再跟著樂隊哼哼不絕了。兩年以後(1853年3月6日),歌劇《茶花女》在同一劇院初次演出時,威爾第用了同樣的手法,來處理第一幕里《飲酒歌》的引子。
三、巴瑞濟對威爾第的熱情援助 威爾第的父親曾開過一個雜品小鋪,為了經營,威爾第的父親常到布塞托找一位有錢的富商——巴瑞濟進貨。巴瑞濟是一個真正的音樂愛好者,他能吹奏長笛、單簧管和圓號,而且發現了小威爾第 的音樂天才。威爾第年少時,曾在布塞托住了兩年,並且有一段時期同一個鞋匠住在一起,到星期天還要跋涉三英里回家彈風琴。當巴瑞濟得知之後,他給這個男孩安排了一個經營雜貨鋪的工作,並把他帶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男孩跟教師學習拉丁文,又跟大教堂的風琴師學音樂。威爾第如飢似渴地 讀一切他能找到的東西,在巴瑞濟優美的維也納鋼琴上練習,並且同巴瑞濟漂亮小女兒瑪格麗塔彈 二重奏。他還為自己和瑪格麗塔創作一些鋼琴曲,為教堂創作一些贊歌,為軍樂隊創作一些進行曲。
最後,巴瑞濟設法在鎮上籌集了一筆錢,作為一項獎學金,以便送威爾第到偉大的城市米蘭的 音樂學院學習。後來威爾第到米蘭去參加入學考試,但沒有成功,這一次失望對他是殘酷的。但是他留在 米蘭繼續跟私人教師學習。兩年以後,在一次測驗中,威爾第作了一首使音樂學院的二十八個學生演奏都不及格的賦格曲。然後威爾第回到布塞托,管理巴瑞濟的愛樂社。在那裡,他娶了小瑪格麗塔為妻,並且開始研究他的第一部歌劇。對於威爾第來說,巴瑞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正是巴瑞濟使威爾第成為音樂界的幸運兒, 因此威爾第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前輩的知遇之恩。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1883年畢業。1884年創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致力於歌劇創作。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瑪儂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齊的一篇有關中國故事的歌劇《圖蘭朵》沒有完成。其創作有真實主義傾向,多取材於下層市民生活,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他們的同情。音樂語言豐富、旋律優美明媚,具有及強的歌唱性。配器與和聲技術高超。劇情遵循「有趣、驚人、動人」的原則,善於駕馭舞台戲劇效果。
吉亞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義大利歌劇作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追求題材真實,感情鮮明,戲劇效果驚人而優於浪漫主義作品,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普契尼的音樂中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礙劇情的展開,除直接採用各國民歌外,還善於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
作品還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餘部。在歌劇《圖蘭多特》中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
作品鏈接:歌劇《蝴蝶夫人》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歌劇《托斯卡》
歌劇《圖蘭多特》
歌劇《賈尼·斯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