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裝備精良,可是為什麼誰都打不過
第一,義大利雖然自詡羅馬人的後裔,但他們早已經喪失了羅馬人的戰斗民族屬性,沒有了羅馬人的那種勇敢和好鬥。最初的羅馬人很窮,所以很野蠻,戰鬥力很強,但建立羅馬帝國後就不一樣了。羅馬帝國是當時歐洲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文明比周邊國家和民族高幾個級別,在安逸的生活中,羅馬人被腐蝕了,從讓對手聞風喪膽的羅馬軍團變成了熱衷於享受生活的藝術家。事實上,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義大利人就變了,他們變得溫和、不愛斗,不喜歡打仗,喜歡安逸生活和貪圖小便宜。一直以來,義大利人種點糧食、搞點小生意,生活還是很不錯的。即使二戰時期,義大利人的生活仍然比較安逸。墨索里尼時代,是義大利在20世紀少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雖然談不上富裕,但還算過得去,所以義大利人根本不願意打仗。他們只是被墨索里尼等少量野心家和法西斯分子攜裹而已。1940年,墨索里尼打算入侵希臘,但遭到了將領們的集體反對,因為將領們不想打仗,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當時義大利臨時拼湊的百萬大軍竟然有一半已經臨時復員回家收秋去了。如此可愛的義大利,打起仗來自然一團糟。雖然擁有各種稀有皮膚,但卻被各種虐,打誰都打不過。其實義大利人也不容易,讓一群搞藝術、做小生意的良民去打仗真是難為他們了。據說,二戰中義大利軍隊大部分士兵都精通音樂和烹飪。如果說二戰中誰最能打,肯定是德國人,但要說哪國的藝術修養最高,絕對是義大利人。
第二,義大利看似張牙舞爪,但其實是個偽列強,因為從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開始就存在各種問題,註定成為不了德國那種具有凝聚力、戰鬥力和活力的國家。統一前的義大利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和國民主體。19世紀中期,撒丁王國這個二流國家,沒有像德國那樣靠著戰爭和實力統一義大利,而是靠著借力和交易完成的統一。統一後的義大利仍然沒有擺脫撒丁王國這個還保留著封建制殘余國家的影子,領導階層是撒丁王國的舊貴族和精英,議會等制度也是照搬原來腐朽舊制度。尤其是軍隊方面,由於在統一戰爭中,沒有經過戰爭洗禮,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唯一有點戰鬥力的紅衫軍還因為懼怕加里波第要武統義大利被解散了。30年代,希特勒訪問義大利,檢閱軍隊後稱義大利軍隊仍然是一支封建王朝的軍隊。義大利軍隊不僅缺乏戰斗意志,而且貪污腐化嚴重,完全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工業水平不相稱。義大利軍隊就像近代的清軍,雖然裝備了洋槍洋炮,但戰鬥力低的嚇人。
第三,義大利雖然號稱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但實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一方面,雖然義大利工業技術水平很高,科技也很發達,但國內資源匱乏,幾乎所有的資源都依賴進口。由於義大利財力和資源不足,直到二戰爆發前,義大利仍然沒有做好准備,義大利儲備的鋼材僅夠用14天,煤炭50天,鐵礦石180天,石油也只夠1年,由於盟軍的封鎖,義大利很快就用完了儲備,只能等著德國人接濟。可以說,義大利打二戰其實是非常勉強。二戰中,由於原材料供應和產能不足,義大利的飛機和軍艦經常在家趴著,前線的武器和物資也運不過去。義大利被稱為列強中最薄弱的一環是有一定道理的。
來源:網頁鏈接
② 義大利為什麼會輸
1破舊的球場和不願去球場的觀眾
隨著巴黎聖日耳曼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法甲聯賽,意甲歐洲老四的地位似乎也岌岌可危。這並不是說笑,巴黎連續兩年打進歐冠八強,摩納哥也有在歐洲賽事中拿出不錯表現的能力。更何況法國還將舉辦2016年歐洲杯,這是個重大的利好:為了舉辦大賽,勢必將興建一批新球場,這對於法國足球的未來發展是相當有利的。而義大利足球的一個問題就是球場。
目前的意甲球隊當中,只有尤文圖斯和薩索洛擁有自己的球場,而處於新球場建設進程中的也只有羅馬和烏迪內斯。許多意甲球隊的主場破敗不堪,設施陳舊。在興辦1990年世界盃的過程當中,義大利政府斥資10億歐元用於更新和新建球場,這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算。巴里的聖尼古拉球場、熱那亞的費拉里斯球場、那不勒斯的聖保羅球場等等都在這些計劃之中。不過由於義大利奧委會也參與了這次球場建設的進程,他們為了確保這些球場在世界盃之後能夠繼續用於其他的活動,強調在球場周圍要修建跑道,比如尤文圖斯舊的阿爾卑球場。
不走運的是,義大利足球的這次大規模投資發生在球場設計變革的前夜,而這一變革的主題之一就是建設專門的足球場,並且將餐館、商店、高級包廂等一批能夠增加球隊收入的設施和球場建設融為一體。由於目前義大利許多球場的所有權屬於地方政府,根據目前義大利的法規,如果要新建球場需要徵得地方政府的同意,然後在獲得許可之後8年開始進行。許多市政府還在償還球場建設的債務,這也使得意甲俱樂部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難有足夠的底氣修建新球場。
除了球場本身的問題之外,發生在球場的各種問題也嚴重影響了意甲的上座率。屢禁不止的球迷沖突和球場暴力,加上種族歧視、地域歧視等嚴重問題,使得願意來到球場看球的義大利人越來越少。意甲每年的觀眾數目要減少5%,球隊的比賽日收入也顯著減少。舉例來說,斯坦福橋的容量只有聖西羅球場的一半,但切爾西的比賽日收入卻是米蘭的三倍。要與歐洲豪門掰手腕,不提高自身的收入是不行的,而意甲球隊在比賽日收入上就差了一大塊。提起球場,人們會想起英超聯賽里球迷和球員的近距離互動,想起氣勢恢宏的諾坎普和威斯特法倫。意甲呢?大量的空座,還是各種球迷鬧事的新聞呢?
2從沒錢到更沒錢
義大利和整個歐洲的經濟不景氣,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意甲的經濟狀況還在不斷惡化當中,整個聯賽的總債務已經上漲到了26億歐元。缺乏頂級球員,另一方面只能高價出售打出身價的球星,已經成為了意甲聯賽的常態。總共只有7家義大利俱樂部處於盈利狀態,並且跟歐洲其他俱樂部相比盈利額並不高。為了減輕債務,大部分義大利球隊不得不大幅降低球隊薪金總額,主要的手段就是裁撤高薪球員和出售成名球星。前者的代表是米蘭城的兩支球隊:AC米蘭為了趕走年薪400萬歐元的梅克斯,寧肯將他摁在板凳席上而一直使用博內拉;國際米蘭則不斷對當年的三冠王功臣下手,斯內德、埃托奧、塞薩爾和大批阿根廷老將因此離隊。後者的代表則主要是那不勒斯和烏迪內斯,桑切斯、拉韋齊、卡瓦尼等球星都高價被國外球隊收購。
沒錢是意甲的現狀,而糟糕的商業開發則很可能讓意甲從沒錢滑向更沒錢的深淵。最近兩年在美國進行的國際冠軍挑戰賽火爆,北美市場也是許多豪門夏季商業開發的重點項目,尤文圖斯去年就因為要去參加這項賽事,使得義大利超級杯無法在鳥巢進行。同樣是參賽,但意甲球隊和西甲、英超球隊相比實際的商業開發效果卻很差。舉個例子,今年曼聯與皇馬的比賽當中,容量超過十萬人的球場座無虛席,而去年國際米蘭和尤文圖斯的比賽關注度則不高。當然了,去年在兩隊之間進行的是爭奪第七名的比賽。本身吸引力已經落在其他豪門之後,商業開發的比賽又不能打出好比賽吸引球迷,難怪這場比賽在美國觀者寥寥了。
還有一個方面是球衣贊助。當年利比亞石油(Tamoil)給尤文圖斯的球衣贊助合同堪稱歐洲最頂級的水平,現在即便尤文圖斯已經和阿迪達斯簽署了新的球衣贊助合同,從2015-16賽季開始將每年獲得2900萬歐元,但這一水平也只能排在歐洲第七位,比巴薩和皇馬都少了將近1000萬歐元(見下表),跟曼聯9400萬歐元的天價贊助合同更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AC米蘭2700萬歐元的贊助金額還算可觀,而國際米蘭的1800萬歐元就顯得偏少了。這也真實地反映了意甲豪門現在的吸引力,畢竟像阿迪達斯這樣的公司在確定贊助費時肯定是綜合了諸多因素的,雖然給曼聯那麼高的價位未必很合理,但至少人家願意砸那麼多錢,也足以體現尤文米蘭和曼聯皇馬在吸引力上的差距。
3青訓不好,還是機會不夠?
義大利足球青黃不接的問題近年來頻頻被提起,但至少從U-21歐青賽成績的層面來看,藍衣軍團的問題並沒有這么嚴重:2013年的以色列歐青賽,義大利隊獲得亞軍,只是在決賽中2-4輸給了陣容豪華的西班牙隊;新一屆的義大利U-21隊剛剛以總比分4-2淘汰斯洛伐克隊,進軍2015年歐青賽決賽階段,要知道這一次連西班牙隊也沒能進軍正賽。
2013年的那支隊伍當中,維拉蒂、因莫比萊已經成為國家隊的常客,因西涅、弗洛倫齊也開始爭奪國家隊的主力位置,但這批球員在國家隊獲得的機會,卻比半決賽的手下敗將荷蘭隊的球員們少了很多。荷蘭隊中參加了那場比賽的球員有許多成為了世界盃上的主力,比如德弗賴、因迪和布林德,包括因傷錯過世界盃,但實際上當時已經是鐵打主力的斯特魯特曼;還有一些也成為國家隊的重要力量,例如費爾、德派、克拉西和韋納爾迪姆。相比這個幅度,義大利隊的新老交替步伐明顯慢了很多。這一點很難用球員水平不夠來解釋,畢竟范加爾在大膽提拔這批90後球員的時候也承受了很大壓力。但他們在世界盃上的表現還是證明了范帥的眼光,而且很多人在世界盃之後都加盟水平更高的俱樂部,實現了職業生涯的提升。至於現在荷蘭隊的年輕人們在歐洲杯預選賽表現不佳,不如說這是年輕球員慣有的不穩定所致。
雖然荷蘭的年輕球員們大放異彩,不過義大利隊並不存在他們那種要把防線換個干凈的需求,中前場的人員構成也比較穩定,年輕球員上位較慢也不奇怪。其實國家隊的機會只是一個方面,更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意甲聯賽本身。2013年獲得歐青賽亞軍的那批球員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大批球員出走國外聯賽。卡爾迪羅拉、多納蒂和因莫比萊在德國,福斯托-羅西在西班牙,維拉蒂在法國,博里尼在英格蘭。這顯然折射出了意甲聯賽對自己的本土新人使用不夠的問題:羅馬寧願簽約阿什利-科爾也不考慮穆魯;尤文圖斯則寧願使用帕多因,讓福斯托-羅西這樣的球員轉會國外。可能這一代的義大利球員是不如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球員有天賦,但他們連自己這一批實力尚可的球員都沒有好好培養。難怪在扎扎有出色表現之後,因莫比萊提醒他抓住機會轉會國外,也難怪另一位近兩個賽季有出色表現的加比亞迪尼也動了出國踢球的心思。
大俱樂部不信任自己的青訓產品,這在義大利早就不是新聞了。但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無法吸引到大牌加盟的情況下,還不好好使用自己的青年才俊,就是自己的問題了。當米蘭雙雄開始大幅削減投資,裁撤高薪球員的時候,球迷們期待著他們走年輕化路線,著眼於未來。結果呢?AC米蘭通過加利亞尼的妙手確實簽來了不少實力不俗的球員,但年輕中場克里斯坦特卻遠走本菲卡;國際米蘭的兩位新人伊卡爾迪和科瓦契奇都引人注目,但很可惜他們都不是義大利人。尤文圖斯和羅馬的情況當然也沒好到哪兒去,在兩隊的陣中都難覓義大利潛力新人的蹤影。佛羅倫薩呢?要不是前場傷得快沒人用了,在義大利國青隊發揮出色的貝爾納代斯基能獲得機會么?
小球隊的情況稍微好點,不過也有像烏迪內斯這樣的球隊,他們從南美和非洲低價淘來各種小妖之後加工,在打出名堂之後高價賣給大球會。球隊的戰績確實不錯,對新人的調教也很成功,但看看他們近些年來高價轉出的球員,桑切斯、因勒、阿薩莫阿、伊斯拉、貝納蒂亞、羅伯托-佩雷拉,哪個是義大利人?這種經營模式雖然讓俱樂部收益頗豐,但也是對義大利青年球員發展不利的。除了烏迪內斯,另一個「不學好」的就是卡塔尼亞了,他們甚至能夠排出11個阿根廷人組成的陣容。還要提一下意甲著名的「老妖前鋒」傳統,即意甲的中小球隊一般都有一個意甲經驗豐富的老油條作為鎮隊之寶,米科利、迪瓦約、迪納塔萊包括C-盧卡雷利等球員都是典型例子,最新的則是上賽季打進20球的托尼。這原本也被認為是阻礙年輕球員發展的一個因素,不過本賽季大部分意甲小球隊還是使用了不少年輕球員的。
③ 義大利為什麼被淘汰
衛冕冠軍義大利慘遭淘汰,義大利慘遭淘汰成就了斯洛伐克的黑馬本色,斯洛伐克3-1戰勝義大利,也把自己推入了16強。衛冕冠軍義大利慘遭淘汰,專家稱是義大利的足球風格有問題。
世界足球的中心在歐美。在歐美一流強隊中,義大利隊向來是受質疑最多的球隊。彷彿義大利人每一次的勝利,都勝之不武,每一座冠軍的獎杯,金子的成色不足,甚至有人會覺得義大利人每一座冠軍的獎杯上,總有一些揮之不去的污點。他們奪冠,總會招致許多無謂的爭議。
為什麼強大的義大利隊會陷入這樣一種尷尬境地?這與義大利足球的風格不無關系。
足球是戰爭,要麼進攻,要麼防守;足球是藝術,要麼是技術,要麼是力量。美洲足球曾經是技術的代表,歐洲足球相對傾向於力量。而當今,歐美足球相互融合,歐洲足球吸取了美洲球隊精湛的技術,而美洲足球也融合了歐洲足球的元素,兩者已很難有明顯的區分。如果說今天講足球還有什麼區分,那麼,巴西、阿根廷、英格蘭、荷蘭等國家的足球傾向於進攻型風格,而義大利至今仍固守著典型的防守風格。進攻,固然酣暢淋漓,使人痛快,而防守,卻讓人感覺風雨飄搖,顯得被動或羸弱。作為觀者,抱著坐山觀虎鬥的心態,雙方的爭斗越激烈越火爆,內心就越會獲得一種滿足感。英格蘭、阿根廷、巴西、荷蘭等隊伍,他們擁有世界上最銳利的前鋒,進攻的熱浪洶涌澎湃,總會使愛他們的球迷寄予厚望。
足球確實因他們而精彩。
但足球是戰爭也是藝術,只進攻不防守,或是重進攻輕防守,其結果是致命的;當然,只防守不進攻也是無出路的。義大利人對足球的理解是深邃的,他們充分突現了他們的長處,那就是:防守反擊。
防守反擊在任何時代都不落伍,94年的巴西如果沒有堅強的防守,絕難進決賽;04年的希臘也正是憑借頑強的意式防守才最終折桂。球迷應該知道,早期的義大利其實是以技術和進攻見長的,尤其1934和1938連奪兩屆世界盃,風頭一時無兩。只是因為隨後的二戰失利和都靈空難使得義大利足球一蹶不振,缺少了一代精英的義大利人,無奈之下,只能採取更加實惠的防守反擊的戰術。就是這樣,他們也睿智的發明了鎖鏈式防守和清道夫。這應該看作義大利人對世界足球的一大貢獻。而他們的俱樂部和國家隊都受益匪淺。國際米蘭憑藉此拿到了歐洲冠軍杯,藍衣軍團也出現了像詹蒂萊和巴雷西這樣的鋼鐵後衛。
義大利的防守無疑是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在決賽中,沒有哪一支銳利的球隊能在90分鍾里撕開這道堅固的盾牌。巴西的前鋒是世界上最好的前鋒,但這些犀利矛對此也只能感嘆奈何。義大利在防守時,中場,後衛,守門員築起了立體的三道城牆,此刻,他們個個是最有效率的破壞機器,最有威力的「火災」滅火器。這才是義大利,他們用自己的風格告訴人們,足球,並不是只靠最出色的前鋒,靠幾個看相體面的殺手,而需要依賴整體的配合。這,讓那些熱愛攻勢足球的球迷恨得牙根發癢,然而又無可奈何。
這才是足球,只有最好的防守,進攻才獲得真正的價值。這也是足球的魅力之所在,一味進攻,進球多,丟球多,也算不上英雄。所有的球隊都知道這一點,他們都曾經從義大利人那裡吸取經驗,但沒有一支隊伍能夠像義大利那樣把防守發揮到極致。
義大利人能夠等待,他們對天機有著敏銳的嗅覺,一旦發現戰機,閃電出擊,在極短的時間里可以完成絕殺,建立功業。而當他們出擊,個個都有可能是出色的前鋒,令對手不寒而慄。
義大利注重防守,一流的守門員,一流的後防,中場創造力不足,都是循規蹈矩,喜歡用中鋒,進攻套路固定,迅速通過中場,找前鋒。總之打法不好看 。這也是他們這次失敗的原因。
④ 2012年歐洲杯 決賽 義大利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的原因一是西班牙體系、打法都已經十分成熟,陣容強大,當時的西班牙是最巔峰的時期;其次是義大利整體水平不如西班牙,硬實力是比不過西班牙,這和近些年來的意甲的衰落有很大的關系,義大利足球水平在倒退,進決賽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績了,到決賽面對強大的西班牙,技術和戰術都無法取得優勢,最終失去冠軍。
北京時間2012年7月2日凌晨,西班牙隊以4比0的比分戰勝少一人作戰(60分鍾後)的義大利隊,獲得歐洲杯冠軍。西班牙隊也成為歐洲杯歷史上首個衛冕成功的球隊。西班牙追平德國3次奪冠的紀錄,也成為首支蟬聯歐洲杯的球隊和首支連奪3屆大賽冠軍(兩屆歐洲杯冠軍、一屆世界盃冠軍)的球隊。
⑤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從頭輸到尾
義大利二戰中,軍隊士氣低落,裝備與歐洲強國差距相當的大,北非戰場上慘敗,不得不求助德國,而且也是最早投降的法西斯國家。在整個二戰中,意軍表現的相當糟糕也是同樣的事實。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意軍的裝備十分低劣,對於那個時期來說,意軍陸軍的重武器尤其差勁,包括坦克火炮等等,其實在意軍中,不乏勇敢的士兵和軍官,但是低劣的武器使他們的勇敢都變得毫無意義了。即使在海空軍中,也有同樣的問題。
此外意軍很大的問題就是訓練不足,由於墨索里尼的大規模擴軍計劃,很多部隊接受的訓練都很差,而且為了造出更多師的番號,「領袖」還把一個師編制中的三個步兵團改為兩個(這樣可以多組成一些新師),後來當發現問題的時候,就用黑衫軍來彌補,而這些部隊的作戰能力大都更差一些。
還有就是義大利高級軍官的問題,在大戰中,除了少數意軍高級軍官外,大多數意軍軍官都是平庸之輩,義大利人對於這場戰爭始終並不是那麼熱心的,至少相當數量的普通人是如此。
義大利人沒有很強的戰爭意識,大部分士兵根本不想參加戰爭,相反德國和日本的士兵作戰勇猛,相比之下的義大利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其實很大原因是國內輿論宣傳不足,導致國內幾乎沒有戰爭意識。一隻根本不想打仗的部隊,就算裝備再好,一樣會失敗。
⑥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為什麼屢戰屢敗
我記得二戰前期的德國軍事會議上一位德國軍官這樣評價義大利【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就相當於德國增加5個師的戰鬥力。如果義大利加入英美,就相當於德國增加10個師的戰鬥力。如果與義大利結盟,就相當於德國損失80個師的戰鬥力去保護他】可見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差到何種程度。二戰時期,30萬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上被2萬多彈葯不足的英軍打得丟盔棄甲。在希臘戰場上原本在海陸空軍力上是希臘好幾十倍的義大利軍奇跡般的被幾萬希臘軍隊打得全軍潰敗,還被希臘佔去一些領地,要不是德國派來的幾個師的援兵,恐怕義大利還真的會被希臘滅了。
⑦ 二戰義大利失敗的主要原因
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在主要參戰國中是算地下的 低水平的工業提供了質量性能都欠佳的裝備 地面的坦克 火炮 運輸卡車等技術裝備和自己的德國盟友差距很遠 只比日本稍微強些 飛行器雖然30年底義大利航空工業曾經輝煌過 但是在2戰中義大利裝備的軍用飛機要麼性能尚可但產量底下 要麼是陳舊落後但是是空軍主力機型 義大利海軍建設是三軍中最現代化的,但是義大利本土沒有油田,燃料需要從外國進口,大戰末期因為沒有燃料,義大利艦隊已經不出海進行大規模作戰了。 雖然義大利輕武器水平尚可,但是在2戰中輕武器無法決定戰爭的進程。 因為缺乏資源,自身工業水平也很低下,義大利部隊甚至無法給去蘇聯的遠征軍配齊供應品。 這樣的軍備水平自然無法指望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哪怕是紙面上的戰鬥力。
意軍指揮也極其糟糕,墨索里尼上台後依靠的將領要麼年老古董,毫無現代化戰爭知識,要麼急躁冒進,空有勇氣卻沒才幹。 墨索里尼在執政期間也一直沒有切實掌握國家政權,空有野心但是沒有能力。
從各方面看,這樣的國家,在全面戰爭中想打敗任何一個過得去的對手,都是天方夜譚。
⑧ 義大利被淘汰的原因,為什麼呢
最佳答案2008年瑞士奧地利歐錦賽 當時義大利主教練是多納多尼
里皮在幫助義大利獲得德國世界盃冠軍之後就暫時一度的功成身退了
而那時開始義大利國家隊就開始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世界盃冠軍隊主要成員狀態下滑巨大(比如卡納瓦羅 贊布羅塔 格羅索 皮爾洛 加圖索 馬特拉齊等) 而新國腳實力也有限(誇利亞雷拉 博列洛 多塞納等等)
小組賽就磕磕絆絆 第一場就輸荷蘭0比3
第二場1比1險平羅馬尼亞
在荷蘭的不放水幫助下最後一場2比0戰勝法國才進入8強
1/4淘汰賽120分鍾0比0西班牙 點球大戰迪納塔萊 德羅西射失點球被淘汰
義大利歐錦賽結束後多納多尼也就結束了義大利國家隊主教練的身份
⑨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會戰敗
以軸心國最終戰敗而結束,把義大利劃入的軸心國,所以他是戰敗國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義大利在二戰後期參與對德戰爭,是被盟軍脅迫和無償徵用的,義大利就是以戰敗國的地位被盟軍領導著去對德作戰。
ps:
教科書中沒寫義大利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而在某些關於二戰的書中寫是戰勝國,但是在國內最權威的現代史中說他是戰敗國。
義大利與日本一樣,被定義為後起的工業國家,一戰當中義大利政府曾經拋棄與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轉而倒向英法一邊,從而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義大利並沒有像英、法、美一樣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於還不如僅僅在青島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從戰敗的德國手裡接收了其在中國的特權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殖民地,還分了幾艘德國大洋艦隊的戰列艦,而且在之後的海軍談判中賺夠了砝碼,一躍成為與義大利、法國並立而僅次於英美的二等海權國家。而義大利卻連德國的一塊海外殖民地都沒分到!相比於戰爭對義大利帶來的創傷,這點點收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乎,義大利國內經濟開始倒退,政局變得不穩,新的思潮開始泛濫……政府無法控制局勢……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黨上台了,義大利成為了第一個獨裁集權的法西斯國家。然而,法西斯並沒有能夠救義大利,從1922年到1931年,義大利的經濟局勢仍然不斷惡化,失業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時,義大利對外的侵略擴張形勢也不容樂觀。義大利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法西斯的獨裁和窮兵黷武而有什麼大的進步。士氣低落內部腐敗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在以後的戰爭中嘗到了苦頭……
當時,德國對義大利的參戰是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的,這種心態反映的就是下面一個笑話: 如果義大利加入了盟國,那麼德國要派一個師打敗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那麼德國要派四個師監視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要加入軸心國,那麼德國要派八個師保護義大利; 結果,有人說:打敗義大利以後,德國還是要派人來監視和保護義大利,我寧願義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爾在非洲發現了一個關押義大利戰俘的英國戰俘營,就率領軍隊去解救義大利人,結果,槍聲一響,義大利人就跟著英國人跑……
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唯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導,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還有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一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了40多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還有北非戰爭前期,一個義大利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時候,義大利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2,3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的說到:「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最高軍銜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