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羅馬遺址怎麼形成的
上古時期
根據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約為公元前1300-1190年),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人向義大利南部移民,並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前7世紀末至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於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的過渡。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義大利人的祖先。
托里斯·奧斯蒂呂斯王時期
在托里斯·奧斯蒂呂斯王的時代,羅馬和毗連的城鎮阿爾巴(Alba)經常打仗,使得老百姓飽受困苦。托里斯·奧斯蒂呂斯和阿爾巴的國王Mettius Fuffetius下決心要停止斗爭,但是為了決定哪個城市的國王得到最高地位,Mettius Fuffetius提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幾個士兵搏鬥,哪個城市的士兵獲得勝利,那個城市的國王將成為最高君主。
恰好,羅馬和阿爾巴兩個地方各有一對三胞胎,而且羅馬的三胞胎(他們被名為「Horatii」)和阿爾巴的三胞胎
印象羅馬(9張)
(「Curiatii」)同時出生。因此,托里斯和Mettius選了這兩對三胞胎作為各自城市的代表。
比賽開始不久,兩個Horatii已經死了,倖存的那個Horatius幸虧沒有受傷,而Curiatii兄弟一個也沒有死但各個受不同程度的傷。倖存的Horatius裝作逃亡,Curiatii兄弟中了他的計追趕他,但因為他們受不同的傷,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他們無法同時趕上Horatius。因此Horatius不必一對三和他們斗,他分開和每一個打仗,把他們逐一殺掉。
這樣,羅馬獲得了勝利,托里斯·奧斯蒂呂斯也成為阿爾巴的君主。
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時期
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統治時期,此間,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推行改革,改革內容包括:
將能服兵役的公民按財產劃分為5個等級,每個等級提供數目不等的軍事百人隊,共計193個百人隊。創立百人隊大會,取代了庫里亞大會的宣戰、選舉、審判權力。193個百人隊,每隊有一票表決權。把氏族部落按地區劃分為4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羅馬由氏族制向國家的過渡。
盧修斯·塔克文時期
傲慢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女婿,但卻率士兵沖入王宮殺死了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自己當上了王,也是最後一位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當政後,暴虐無道,公元前510年被羅馬平民驅逐出羅馬,為首的人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兒子。
羅馬人民決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選出兩名最初稱行政長官(Praetores),後改名執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執政官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和盧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王政時期
傳說公元前754年-753年,古代羅馬人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先後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後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後來又出現貴族與平民之分。
在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准。
古羅馬城建立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
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芙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
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共和時期
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初,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告一段落,義大利半島基本統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西班牙、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征服了敘利亞等東方土地。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由於大庄園制的形成,奴隸勞動的廣泛使用,義大利的農業、工商業和高利貸業興盛,奴隸制經濟得到巨大發展;破產農民大批淪為遊民,使羅馬社會矛盾激化。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交織進行。如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間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
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Gaius Marius)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
前60年,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和龐培·馬格努斯秘密締結條約,共同對抗元老院,史稱前三頭同盟。
前53年,克拉蘇在遠征帕提亞的卡萊戰役中全軍覆沒,本人也陣亡,三巨頭只剩兩人。此期間,凱撒在高盧征戰,收獲頗豐,名譽和地位都急劇上升,引起龐培的嫉妒和警覺。龐培遂聯合元老院,共同對抗凱撒。
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法薩盧斯戰役中擊敗龐培,龐培逃往埃及後被殺。凱撒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後三頭同盟。
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帝國時期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
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公元1世紀中葉基督教興起,公元2世紀、3世紀迅速傳播。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統治亦日益減弱。410年,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義大利。455年,汪達爾人襲擊義大利,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② 義大利的歷史很牛逼嗎義大利有什麼資本歧視東亞人為什麼義大利的文化遺產那麼多
首先義大利是羅馬共和國/帝國發源地,繼承和發展了希臘文化,建築多為石制,地處歐洲邊緣,戰亂較少,保存下很多遺跡。
其次,義大利文藝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最後,義大利從羅馬帝國後期一直是天主教的中心,教堂眾多。
截至2018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義大利世界遺產共有54項(包括自然遺產5項,文化遺產49項),含跨國項目6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2項),在數量上列居世界第一。中國則有世界遺產53處,考慮到中國1985年才開始申報世界遺產,應很快能超過義大利。
③ 義大利名勝古跡
義大利名勝古跡有: 1.嘆息橋、2.威尼斯、3.佛羅倫薩、4.萬神殿、5.竟技場等。
一、嘆息橋
嘆息橋是位於總督府側面的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橋,是威尼斯很出名的橋梁之一。這是座密封式拱橋建築,由內向外望只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橋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兩處,死囚在行刑前通過此橋,在此感嘆即將結束的人生,因而得名「嘆息橋」。
現在的嘆息橋,因電影《情定日落橋》而一掃其陰霾不祥的氣息,你也可以管它叫「日落橋」。它就是影片中那座讓亡命天涯的男女主人公於日落時分互許終身的橋。
④ 介紹義大利巴洛克古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巴洛克(Baroque)一詞本義是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但現在,人們已經公認,巴洛克是歐洲一種偉大的藝術風格。
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只是到了後來,才對巴洛克藝術有了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洛文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它無疑與反宗教改革有關,羅馬是當時教會勢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羅馬興起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巴格克藝術雖不是宗教發明的,但它是為教會服務,被宗教利用的,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講巴洛克藝術有如下的一些特點:首先是它有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像力三是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四是它很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五是它的綜合性,巴洛克藝術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例如在建築上重視建築與雕刻、繪畫的綜合,此外,巴洛克藝術也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像;六是它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佔有主導的地位;七是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如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紋。當然,一些積極的巴洛克藝術大師不在此例,如魯本斯、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聯系。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⑤ 第一個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列表的國家為什麼是義大利呢
義大利,在網上有一堆極品搞笑段子,尤其以「坑貨」更為知名。實際上,義大利在近現代史上狀態低迷,自身實力不夠強大是一方面,運氣不佳乃是另一方面,附近不僅有像德國和法國這種強國,英國和俄羅斯還需要時不時地來攪亂,可以讓義大利發光發熱的機會確實比較有限。
全部萬神殿的外牆由白雲石壘砌,各層都是有80個拱形門(vormitori),能使觀眾們快速進場並就座。二三樓的凹處以前裝滿了大理石雕像。獸場的二層配有歷史博物館,展覽了萬神殿保存下來的那一部分塑像和副本,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看到萬神殿的恢復實體模型,想進一步了解萬神殿的人類的歷史可千萬不要錯過這兒。
⑥ 義大利羅馬城遺址是何時何故造成的,距今多久
義大利羅馬古城遺址建造於公元前900年,距今2900多年。
2014年4月13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古羅馬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但是它的年紀剛剛又長了幾年.
對古羅馬廣場進行發掘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堵牆的遺跡,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900年。這說明「永恆之城」(即古羅馬城———本報注)的興建時間比人們預想的早了100多年。
羅馬古城是古羅馬的都城,位於今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得名於傳說中的建城者羅慕洛。文藝復興以後備受西方學術界重視,研究、整理、發掘工作一直持續。雖然大部分遺址已埋在現羅馬街區下,但遺址中心的羅馬廣場及其周圍一帶已辟為國家公園,可供遊人觀賞。
羅馬古城包括帕拉蒂諾、卡皮托利、埃斯奎利諾等七個山丘,史稱七丘之城。南北長約6200米,東西寬約3500米,城牆跨河依山曲折起伏,整體呈不規則狀,像一隻蹲伏的雄獅。
羅馬城位於地中海中部亞平寧半島的拉丁平原上。
拉丁平原上有條台伯河,羅馬城就在台伯河左岸的小山上,距海岸約百餘千米,在早期鐵器時代已形成農業村落。後有拉丁人的一支來此建立據點,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遂建立城市。
從公元前5世紀~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小城邦而統一義大利全境。後又征服地中海西部和東部廣大地區,擁有今西班牙、法國、希臘、敘利亞、埃及和北非各地,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
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才告結束。在此近千年間,羅馬城一直是地中海地區的大城市,最繁盛時人口逾百萬,為古代世界最大的都城。
⑦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主要有那些
大教堂(Duomo)
巡禮米蘭最好的出發點便是其精神中樞大教堂(Duomo,1386-1813),這就是馬克吐溫所稱[用大理石寫詩]之處。這座哥德式主教堂是歐洲第三大教堂。
嘆息橋(PontedeiSospiri)
連結著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PontedeiSospiri),聽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而電影"情定日落橋"就在這取景的。
威尼斯(Venice)
威尼斯即使早已過了海上霸權的年代,威尼斯所展現出來的氣勢仍舊是獨豎一格,頹廢與華麗的美感並存,迷離的情調勾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而這片島峽,就彷佛與世隔絕一般,獨自過著屬於威尼斯的慵懶歲月。
花之聖母教堂?大教堂
這里曾經是佛羅倫薩共和國宗教的中心。是一座由白色、粉色、綠色的大理石按幾何圖案裝飾起來的美麗的大教堂。它建在4世紀的聖?雷帕拉塔教堂基礎之上,從1296年開始花了175年時間建成,約能容納3萬人。大圓屋頂是由布鮮內萊斯基設計的。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許多偉大藝術家的精神故鄉。這座義大利歷史名城,曾經創造出人類歷史上最璀璨的文明。但丁、波提切利、"文藝復興三傑"都曾在這里留下不朽大作。作為歷史的見證,城內有大量的博物館、畫廊、宮殿以及眾多的教堂。這里,才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尋根"之所。
米蘭(Milano)
從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峰到波河谷(PoValley)里的平原,倫巴底(Lombardy)有其顯著的多樣性。
佛羅倫薩市政府廣場(Piazza di Signoria)
市政府廣場(PiazzadiSignoria)也可稱為領主廣場,算得上是佛羅倫薩最漂亮的一個廣場了。
永恆之城--羅馬
首都羅馬,是義大利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寶庫之一。羅馬是一座歷盡滄桑的古城,名勝古跡眾多。萬神殿、愷撒廟、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以及古羅馬賀形競技場是其中的佼佼者。
萬神殿
萬神殿(Panthon)這座圓頂的萬神之廟,其高度和直徑皆為43.3公尺;外面的門廊有八根高大的花崗岩圓柱。雖然這間萬神殿當初是為了不得罪任何本神而建的,不過它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已超過它的原始意圖了。
竟技場(Piazza del Colosseo)
這座圓形的竟技場(PiazzadelColosseo)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圓形劇場。這座竟技場是建於西元72年,它的創建者威思巴西安原是一位職業軍人,在西元69年時登
基為皇帝,並建立了弗拉維亞(Flavian)王朝。
古羅馬集市廢墟
古羅馬集市(ForoRomano)如同一座露天的大型博物館一般,許多人甚至相信這片廣大的地方仍有尚未挖掘出的古跡廢墟呢。
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國界以梵蒂岡城牆為標志。梵蒂岡城國是一個特殊形態的國家。教皇是世界天主教會的"精神領袖",同時也是該國的元首,統掌梵蒂岡的立法、行政、司法之權。
聖彼德大教堂(S.Pierro)
聖彼德大教堂(S.Pierro)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的,這同時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比薩的大教堂、洗禮堂和鍾樓塔
比薩的大教堂、洗禮堂和鍾樓塔等建築,看上去像國際象棋比賽中的棋子一樣豎立在廣場上。它們組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群之一。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是最奇特的城市之一。它位於一個瀉湖的中央,一邊是義大利本土,另一邊是狹長的岬角。城市建在水道縱橫交錯的一系列島嶼之上。
帕埃斯圖姆古城的尼普頓神廟
義大利帕埃斯圖姆古城遺址分布在一介很大的地區。該城是建於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殖民地。後來,羅馬在公元前273年移居該城,但在公元9世紀這個城市又被廢棄了.
羅馬的萬神廟
哈德良皇帝於公元120年—公元124年在義大利羅馬興建了萬神廟,作為奉祀諸神的神殿。
比薩大教堂
它是羅馬-比薩藝術的最高傑作,從1068年開始花了50年始建成。教堂的正面有4層圓柱裝飾,正面和入口處大門上的羅馬風格的雕像非常精美,被稱為是義大利羅馬風格雕塑的代表作。
多姆圓頂大教堂
位於市中心,是米蘭的代表性建築,始建於1386年,是歌德式建築的典範,教堂呈十字架形,有135座歌德式大理石尖塔,宛如一個尖塔林,蔚為奇觀;中央的八角塔上有一個4公尺高的聖母瑪利亞銅像,塔尖上有與真人大小的雕像。教堂每座大門都雕刻著與教堂有關的歷史,以及各種神.
布雷拉美術館
是米蘭代表性的繪畫館,特別是以15-18世紀的倫巴第派和威尼斯派的作品為主。
伊曼紐爾二世走廊
連拱廊於1877年完成,其天花板附件的繪畫,人行道上瑪賽克的圖案均很精緻。
斯芬斯古堡
位於市西北,建於15世紀,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據
⑧ 義大利十大歷史古跡景點
導語:羅馬集藝術、文化、食物和歷史於一身,走在羅馬的大街上就像是走在一個開放的博物館一樣,現代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義大利十大歷史古跡,千萬不要錯過哦。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義大利十大歷史古跡景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羅馬競技場
所有的人都知道羅馬競技場是羅馬的標志性歷史遺跡,但是它的真正名字是福雷維安圓形劇場,是由羅馬皇帝維斯帕先於公元72年建造的,但卻是由其兒子提圖斯8年後完成的。這是羅馬時代的體育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足球場。角鬥士們會在這里進行殘酷的決斗。
2、許願池
許願池也許是羅馬最著名的噴泉,在「甜蜜的生活」中出名。這是由建築師Salvi於1735年設計的,其中的很多雕像都是再現泉水的發現過程。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到這里扔個硬幣,希望再次來到羅馬。
3、帝國廣場
走在帝國廣場真的就像是走在古代的羅馬,這里有凱撒廣場、奧古斯都廣場、和平廣場、涅爾瓦廣場和圖拉真廣場。這也許是世界上考古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想像一下,凱撒和圖拉真就在你此刻腳下的土地走過,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呢?
4、羅馬廣場
羅馬廣場是古羅馬社會生活的展示地,這里曾經有集市、法庭和最重要的宗教建築,如著名的建於公元70年的提圖斯拱門、瑪克辛提烏斯教堂、凱旋門等。
5、納沃納廣場
納沃納廣場曾經是圖密善的運動場,這個橢圓形的古代體育場是羅馬最漂亮最著名的`廣場。這里還有三個噴泉:貝尼尼的四條河噴泉、摩爾噴泉和Giacomo della Porta設計的Calderoni噴泉。當地藝術家和遊客來到這里喝茶,喝酒,享受閑適的晚上。
6、威尼斯廣場
威尼斯廣場位於國會大廈附近,是一個完全有大理石製成的大廈,用青銅雕塑和無數的淺浮雕來裝飾。有的人認為這個建築與周圍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但是無論如何,這里代表了羅馬的近代史。
7、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是羅馬很多生活方面的交匯點,現在這里是羅馬當局的所在地。這是個獨特的梯形的廣場,有馬可·奧里利烏斯和其他的雕像。還有噴泉裝點著這個華麗的地方。米開朗琪羅參與了廣場的部分設計。
8、聖彼得大教堂
舉世聞名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最高權力的代表,從它的壯觀和華麗就可以看出這個大教堂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很多傑出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如米開朗琪羅、貝尼尼和封丹納等都參與了教堂的建造。
9、西班牙廣場
「羅馬假日」後,西班牙廣場開始變得舉世聞名。人們都不會忘記青春靚麗的奧黛麗—赫本在廣場台階上吃冰淇淋的情節。還有很多頂級時裝設計師的服裝展也會在這里舉行。
10、萬神殿
萬神殿大約建於公元80年,是一個保存良好的巨大的歷史遺跡。大廈有一個巨大的圓頂,讓這座大廈顯得威風凜凜,總是被眾多攝影師作為拍攝的對象。外面的光線進入寺廟創造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氛圍,而獨特的開放的屋頂在下雨時顯得尤為壯觀,在大廈內部也有很多名人的墳墓,如拉斐爾。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義大利十大歷史古跡景點,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
拓展:
國家義大利必去的景點
義大利除了古羅馬時期的輝煌歷史、文藝復興時期的燦爛傑作,相信這里的景點也是非常之多的,下面就為您介紹義大利必去的景點。
圓形競技場(Piazza del Colosseo)
它又叫做羅馬斗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圓形競技場。位於羅馬城中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奧勒利安城牆內。古城結構保存良好,為世界典範。羅馬斗獸場是世界八大名勝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徵。斗獸場的外觀像一座龐大的碉堡,佔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直徑188米,牆高57米,相當於一座19層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10。7萬觀眾。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它是1563年米開朗基羅利用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溫水大廳廢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紀1863年至1867年由凡維特爾(Luigi Vanvitelli)改變為現存的模樣,入口彷萬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當時建築上的極限。
米蘭大教堂(Duomo del Milano)
在義大利米蘭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亦稱聖母降生教堂,多莫大教堂,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利亞雕像(據說手已經被盜)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威尼斯(Venezia)
威尼斯建於公元5世紀的世界著名城市位於義大利東北部,離大陸約4公里,坐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
聖馬可廣場(Piazza del SanMarco)
聖馬可廣場被譽為最浪漫的廣場,鴿子是這里最大的特色;嘆息橋,嘆息橋連接的兩座建築物分別是法院和監獄;一般來講,進入監獄的人都不會活著出去的,而嘆息橋就成為了他們最後唯一可以看見陽光的地方,因此,囚犯們經過這里的時候都會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久而久之,這些嘆息就嘆成了「嘆息橋」了……
總督府,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粉紅色的大理石外牆,連續的尖型拱門和四辨花型圓窗,屬於典型的哥特式風格。
聖馬可大教堂,強烈的拜占庭風格,相傳是用來供奉福音作者聖馬可的教堂;聖馬可是威尼斯的守護神,標志物是獅子,因此,獅子也是威尼斯的標志物,聖馬可大教堂兩旁的新舊行政官邸,一樓大多用做咖啡館;最著名的是弗洛里安咖啡館,據說海明威、拜倫經常在這里流連;當然,這里的咖啡也是全義大利最昂貴的。
貢多拉,相傳以前的船夫都是又年輕又帥氣的小夥子,邊劃船還邊唱著情歌;另外,貢多拉是威尼斯最貴的交通工具。
都靈(Torino)
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城區多廣場,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藏和建築古跡。有聖喬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爾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華的宮殿 。沿波河左岸多公園。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還有創立於1405年的都靈大學、多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國家約瑟夫弗迪音樂學院,以及現代科技研究實驗中心。
都靈還擁有藝術珍寶豐富的古老教堂和宮殿,都靈大教堂中的瓜里尼小教堂,這里保留著包耶穌屍體的床單(著名的都靈裹屍布)。
佛羅倫薩(Firenze)
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它位於阿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丘陵環抱。文藝復興的概念在佛羅倫薩產生。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給現代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建築和歷史珍品。米開朗基羅廣場、韋基奧古橋和附近的比薩斜塔等均是最重要的瀏覽景點。
西西里島(Sicilia)
西西里島,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島嶼,也是義大利面積最大的省份,這里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融合為一體。
⑨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 一、聖馬可廣場,二、羅馬斗獸場,三、萬神殿 ,四、花之聖母大教堂,五、比薩斜塔等。義大利是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更是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
一、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准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⑩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聖馬可廣場、羅馬斗獸場、萬神殿、花之聖母大教堂、比薩斜塔等。
1、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准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
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2、羅馬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3、萬神殿
萬神殿,又譯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4、花之聖母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薩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
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個譯名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薩」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薩歷史中心城區,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鍾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5、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