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衛,米開郎基羅是誰
大衛是米開朗基羅的一個雕塑作品,也是古以色列國第二代國王。
大衛(希伯來語:דָּוִד,約前1050年-約前970年),大衛是猶大支派耶西的第八個兒子[1],生於伯利恆,為牧羊人。戰勝腓力斯丁人歌利亞,受掃羅王賞識。後來躲避掃羅王追殺四處流浪,掃羅戰死後作猶大王。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統一的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大衛死後,由所羅門繼承王位。大衛建立了統一而強盛的以色列國,對猶太民族和世界都產生了影響。
他的主要功績:
攻取耶路撒冷
宗教改革
3.無與倫比的軍事成就
4.治權中央化
他的藝術形象:
米開朗基羅以大衛戰勝歌利亞為藍本,1504年在佛羅倫薩做成了大衛雕像。
米開朗基羅獨具匠心,塑造了一個怒目而視,准備戰斗的全裸青年。大衛左手扶著肩上的投石機,右手下垂握著圓石塊,扭頭向左前方搜索敵人,表現了大衛即將戰斗的緊張情緒和堅強意志。雕塑家在人物結構上進行了深思熟慮的藝術誇張處理:把頭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長,手和腳的關節都較大,以加強英雄的形象效果。
《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望採納~
Ⅱ 大衛石膏像在美國哪個城市
不是在美國,現存於義大利名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大衛》雕像創作於16世紀初,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達5.46噸。《大衛》,是文藝復興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被視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創作意義:
《大衛》獲得巨大的成功,標志著米開朗基羅藝術上的成熟。
《大衛》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閑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刀下的大衛是一個充滿著旺盛生命力,有著必勝信念的健與美的英雄形象。
在米開朗基羅以前,不少雕塑家曾塑造過大衛的形象,往往是表現戰斗勝利後的大衛形象。如多那太羅的青銅雕像《大衛》,顯出喜悅和悠然自得的神情。而米開朗基羅卻是精心刻畫了大衛臨戰前的一剎那頭部微微轉向左方,雙目緊緊地凝視著敵人,左手握著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的下垂,略握拳頭,外表的平靜,使塑像更具內在的緊張和運動感,更加顯示出大衛的沉著、勇敢和必勝的信念。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獲得了盛大的成功,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當時佛羅倫薩市民心目中抵禦外敵、保衛祖國的英雄形象的化身。
它被西方美術史稱為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Ⅲ 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哪裡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一個叫卡普萊斯小鎮上,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有兄弟5人,不幸的是,在他們年幼之時,母親卻早早地離開了人世。1488年,13歲的米開朗基羅來到了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的工作室,以求繪畫來維持自己的將來生計。在那裡,他以自己獨特的毅力和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後來他又進了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由於他的超群才華備受羅倫佐的重視和愛護,羅倫佐宮廷中大量的藝術品成了他學習、研究的對象,為他將來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美迪奇的幫助和指導下,米開朗基羅放棄了繪畫而改學雕刻。
大衛雕塑曾是一塊被廢棄的巨石,被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發現後,非常高興,他左右打量了很長時間,腦子里不斷構思著的草圖,他想啊想,後來他決定根據《聖經》中的故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雕塑成一個牧羊少年的形象。故事說的是以色列人經常與非利士交戰,有一天,兩軍剛剛要開戰,忽然,非利士營中沖出一員大將。他頭戴銅盔,身披鎧甲,虎背熊腰,身高七尺,力大無比,那人就是歌利亞。見此情景,以色列營中無一敢出來迎戰。一晃40多天過去了,歌利亞天天罵陣不止,以色列人就是不敢出來迎戰。就在這危急時刻,少年大衛勇敢地走出陣營,用他的機智打敗了歌利亞,保衛了自己的家園。
大衛像雕成後,安放在韋吉奧宮正門前,作為佛羅倫薩守護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徵,受到了佛羅倫薩人的熱情歡迎。在安放儀式那天,整個城市都沸騰了,人們爭先恐後地奔向市政廳廣場,目睹這座高達5.5米的《大衛》雕像。那天,米開朗基羅也來到廣場,看到雕像的底座上被人貼了許多紙條。於是,他分開人群,爬上基座。頓時,這位堅強的年輕人被紙條上的話語感動得熱淚盈眶。只見紙條上寫著:
「你給我們帶來了自尊心……」
「作為佛羅倫薩人,我們感到自豪。」
「人類是最有力量的……」
這座雕像的成功,使米開朗基羅名聲大振。人們有理由認為,這位29歲的青年,已是當時最偉大的雕刻家了。
1504年,他創作《大衛》雕像而使他一舉成名。1505年應教皇朱理二世邀請,米開朗基羅赴羅馬為教皇在聖彼得教堂內建造陵墓,雕刻家歷經艱辛磨難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隸》等雕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成就,使他身邊的小人產生了忌妒心理,在教皇面前說了米開朗基羅的壞話,他叫教皇暫不修陵墓,強求雕刻家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無奈之下,每天仰卧在腳手架上作畫,他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在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
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雕塑《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41歲那年,大師重又回到佛羅倫薩,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又強迫米開朗基羅為其祖宗聖羅倫佐陵墓製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群雕就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
他和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兼雕刻家、畫家、建築家和詩人於一身,並拉菲爾一起被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1564年2月18日,89歲的米開朗基羅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度過了70餘年的藝術生涯。
Ⅳ 米開朗琪羅的著名雕像《大衛》位於義大利的哪座城市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的名聲大噪,因為米開朗基羅的傳世名作大衛像的原作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