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二戰戰勝國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
協約國(戰勝國):美國▪比利時▪大英帝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紐芬蘭▪紐西蘭▪南非共和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王國▪葡萄牙▪中國
同盟國(戰敗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戰勝國):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波蘭、加拿大、紐西蘭、英屬印度、南非聯邦、丹麥、挪威、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希臘、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古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菲律賓聯邦、墨西哥、巴西、衣索比亞、伊拉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伊朗、賴比瑞亞、秘魯、羅馬尼亞、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委內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智利(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在退出軸心國陣營之後也加入了同盟國
協約國(戰敗國):
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義大利、匈牙利、芬蘭、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
協約國的仆從政府(隨協約國戰敗):芬蘭、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維希法國、泰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中國南京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塞爾維亞救國政府、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2. 一戰和二戰,為什麼義大利都是戰勝國
首先准確來說,一戰二戰義大利都不算戰勝國也不算戰敗國。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一戰二戰義大利都參戰了,且前期都是同盟國陣營,打到一半不是退出就是投降,典型的“牆頭草”。
先來看看一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主要發生在歐洲大陸,最後波及到全世界。戰爭的主要參戰國是以德、意、奧(奧匈帝國)為主的同盟國陣營,和以英、法、俄為主的協約國陣營。但是等到戰爭爆發後,義大利先是保持中立,然後倒戈到協約國陣營,最後混成了“戰勝國”。那義大利為什麼臨陣倒戈呢?
新的義大利政府在1943年9月3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靠了同盟國一方。投靠了同盟國就意味著對德宣戰,而戰爭結束後,義大利反而從納粹的幫凶,一躍成為二戰的“准戰勝國”,不但沒有像德國那樣分裂,而且沒有損失任何領土,只是受到了部分的管制。
綜上所述,義大利可謂是“精明遠見”,看到哪一方好處大,就倒戈向哪一方。義大利本是兩次世界大戰挑起戰火的核心成員之一,最後關鍵時刻總是反敗為勝。可謂是真正的“牆頭草”,選擇這樣的盟友,失敗是註定的。但是一戰二戰結束後,義大利都沒有撈到實際好處,二戰後更是被聯軍部分管制。所以說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既不是戰敗國,也不算戰勝國。
3.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算不算戰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不算戰勝國,義大利是軸心國旗集團。
20世紀30年代後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稱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943年10月13日;1943年9月8日巴多格利奧政府宣布義大利投降,9月13日,墨索里尼政府在義大利北部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10月13日,巴多格利奧政府正式退出軸心國,並加入同盟國。
4. 二戰的時候義大利是戰勝國嗎
是戰勝國
實際上當小鬍子在東線遇到問題後,義大利人就重拾一戰時兩頭下注的傳統,通過秘密渠道和英國溝通。
在英美登陸亞平寧半島後,義大利軍方和政府高層和丘吉爾接觸,提出放棄抵抗,轉向德國宣戰,但作為交換,英國必須赦免除墨索里尼及其親信之外的其他官員和將領,不得追究他們的責任
丘吉爾出於減小傷亡的考慮,答應了
此後,義大利逮捕了墨索里尼,宣布對德宣戰
因此,他也算是戰勝國之一,但屬於權利受限制的戰勝國,和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一樣
5.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是戰勝國嗎
在一開始,義大利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故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三國同盟,加入協約國。意軍雖然實力較弱,交戰初期即損失近30萬人,但卻成功拖住了奧匈帝國40個師的兵力,緩減了俄法的壓力。
6. 一戰中有哪些戰勝國哪些戰敗國
戰勝國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戰敗國有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最終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屬協約國陣營的國家就成了戰勝國,屬同盟國正營的國家就成了戰敗國。
(6)義大利戰勝國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1、一戰協約國組成:
最初的協約國是由法國和俄羅斯組成的。英國本來實行的是"光榮孤立"政策,沒有加入的意思,但隨著英國的霸主地位被動搖,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建立,英國加入了這個法俄協約,形成了一戰中協約國的雛形。
協約國集團在1904~1907年間的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基礎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別簽訂協定,在相互承認各自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建立軍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相對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協約國方面參戰的有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於1914年、義大利於1915年、美國於1917年參戰。中國北洋軍閥政府也在1917年站在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並派20000名勞工奔赴歐洲戰場。
2、一戰同盟國組成:
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義大利等數個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協約國。三國同盟遂告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加入協約國,同盟國最終失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的共有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時稱奧斯曼帝國)4個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世界大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協約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同盟國
7. 為什麼義大利是二戰戰勝國
二戰中義大利率先加入軸心國,1935年,它入侵並佔領了衣索比亞。
1943年7月9日,英、美、加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的登陸戰,成功進入義大利,義大利潰敗並投降,是軸心國集團里最先投降的一個。
從戰爭結果看,義大利是妥妥的戰敗國。
因此在巴黎和會上受到如下制裁:
義大利禁止法西斯組織活動;武裝力量不得超過30萬人;義大利放棄阜姆市(割歸南斯拉夫),的里雅斯特港成為自由區,置於聯合國安理會的監督之下(但1954年西方國家單方面決定由義大利合並該自由區的城區,郊區部分歸入南斯拉夫);放棄非洲殖民地;賠款額定為36000萬美元。
但是義大利的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在墨索里尼失敗的瞬間將其監禁在阿布魯奇山大薩索峰頂。之後成立了新的義大利政府。新的義大利政府向同盟國表示,它要加入同盟國,對抗德國,並且向德國宣戰。
因此從同盟國成員的角度看,義大利最終是戰勝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時,義大利是參加了戰斗的戰勝國之一。
8. 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勝國,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協約國打同盟國,其中協約國是英國、法國和俄國,同盟國則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最終以同盟國失敗告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軸心國,軸心國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主,最終是反法西斯同盟獲勝,軸心國徹底失敗。然而說出來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戰中加入同盟國、二戰中加入軸心國的義大利卻在一戰和二戰中都是戰勝國。
一戰中的義大利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簽訂了條約,條約規定三國將聯合締造一個同盟,在國際大事上共同進退、互相支援,這就是一戰時同盟國的起源。到了20世紀初,因為同盟國勢大,英國、法國、俄國決定組建協約國以對抗三國同盟。
但義大利雖然打仗不靠譜,看風向卻很有一手,在二戰才打了一半的時候,義大利感覺軸心國要輸了,於是果斷投降,並反過來對軸心國宣戰。英國首相丘吉爾接受了義大利的投誠,於是,義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成了二戰戰勝國。
結語其實,雖然一戰和二戰期間,義大利都中途反水,搖身一變成了戰勝國,但這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沒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戰勝國的待遇。特別是二戰,義大利該賠款還是賠款,該割地還是割地,只不過看在早早投降並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戰的份兒上,義大利保留了相當大的主權,這一點比德國和日本的下場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