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國的汽車都有什麼優缺點
美國車:美國人講究豪華舒適、所以他們的車非常寬敞、空間大,坐著確實舒服,不過美國車最為人詬病就是其高油耗問題,因為美國人以前享受低油價慣了,不考慮節油的問題,所以他們造出的車無不是油老虎,這種忽視節油的設計理念是導致通用公司破產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美國人似乎變得越來越懶,連汽車設計也總是搞拿來主義,比如在中國極為暢銷的別克凱越就是當初韓國大宇公司一款產品,雪佛萊在中國銷售的全系車型幾乎都是韓國人設計的,就連目前火得一塌糊塗的雪佛萊新貴科魯茲也是韓國人的傑作。
德國車:德國人做事嚴謹而保守,不事奢華,這種特點充分體現在他們的汽車設計上,德國車重視安全性能,結結實實,經久耐用,然而缺點就是外觀過於保守,缺乏新意,看看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出的那些汽車無論檔次高低,幾乎都是那一個面孔,從不改變。德國發動機性能可靠,十分耐用,但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卻基本見不到先進的技術,號稱同級別技術最先進的速騰居然用的還是那款幾十年前的古董級發動機。
法國車:法國人天性浪漫,富於想像,他們設計出的汽車也總是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從渾圓一體像個麵包車的畢加索到取消儀表盤變成「太空艙」的凱旋、世嘉,都體現了這種極具個性的風格,然而,在中國市場上,法國車卻一直屬於小眾車,銷量總是上不去,原因就是保守的中國人對於法國車這種過於超前的風格難以接受。法國是賽車運動的發源地,其汽車設計確有獨到之處,法國車的發動機和底盤技術都是非常過硬的。不過法國人有點不拘小節,所以他們的車往往會出一些小毛病。
日本車:日本是個能源缺乏的國家,所以日本人做汽車千方百計想省油,節油無非兩方面,一是提高發動機工作效率,於是日本車發動機採用VVT技術(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的比較多;二是減輕車重,於是日本車的外殼鋼板都變得很薄,該加的防護鋼梁變成了塑料,這樣一來日本車倒確實贏得了「省油」的名聲,可是省油的代價就是日本車的安全性大大下降,變得像雞蛋殼一樣不禁撞。日本人很善於作表面功夫,日本車外觀都很漂亮,內飾雖然不用什麼太好的材料但卻做得很精緻,舒適性配置也比歐洲車要全,總之你看得到的地方都做得很討人喜歡,但是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就會偷工減料,以此來控製成本------小鬼子太精了,他們摸透了中國人好面子的心理。
韓國車:韓國人在汽車製造方面是個後起的國家,他們不掌握任何核心技術,就會四處模仿,不過只學到了皮毛,韓國車總體看來傾向於日本風格,重視外觀,但卻做不到日系車那麼精緻;鋼板和日本車一樣薄,可是卻沒有日本車那麼省油,油耗高的直追美國車。看不到的地方偷工減料比日本車還嚴重。總之,高麗棒子的車就是一個二儀子。
一次有國內哥們問老公,在美國見識的汽車多,能否評價一下各國造的汽車的性能和特點有啥不同。老公回答說,專業性能咱不敢評說,就打比方來講吧,若比較通用型的各國汽車,大概齊是這樣的:
美國車:就像坐在自己家裡,寬大、舒適、自在、結實安全,注重人性化、有親切感。不過家庭設備不一定是一流的,自動化程度不見得太高,因為得顧及成本/效率比,利用率高又實用的才肯裝備。
日本車:像現代化辦公室,設備應有盡有,方便、實用、可靠,保證高效率、易維護。還要考慮節省能源,成本多花在設備性能而不是基礎建設上,因而不夠結實耐用。空間也不一定寬敞,坐久了就像上班,會覺著不大舒服。
歐洲車:典型代表如賓士寶馬富豪之類,就跟參加爬梯或者度假似的,豪華、氣派、排場、考究,充分享受。可是爬梯度假只能是一陣子之舉,費用代價也高,若天天永遠如此就有點消受不起,令人忘了本身斤兩,有可能腐蝕革命鬥志。
韓國車:有點像上餐館,雖然也方便周到,布置裝潢得挺養眼,但總覺著表面化,臨時感,不像可以長久為伴之地。也有點像韓國的整容美人,有些假和做作的感覺。
比較起來,還是美國車和日本車的綜合素質更接近廣大車民需求,因此普及率較高,就像家庭和工作場所是社會必不可少的。老公一番話,那邊的哥們茅塞頓開,說是以前聽了讀了好些介紹汽車的東西依然雲遮霧罩,這回總算明白各國車的差別了。不過老公自知這番歪理也只能忽悠國內同胞而已,跟海外朋友聊汽車可就不敢瞎說了。
老婆倒覺得老公這套比喻挺形象的,可還是從「胸懷全球」的男人眼光出發。她評價汽車則另有一番理論,不是按國家,也不是按廠牌,更不是按檔次貴賤,而是按車的外形分類。女人么,看人先看外表模樣,然後才看內在品性,看車也如此。老婆是這樣描繪各種外形的汽車的:
箱型車(Wagon):外貌忠厚樸素,形體較大也結實,像工薪階層,適合家庭和中老年人。當年在美國買的第一輛就是這樣子的,因為是二手車沒啥挑選,可開上後發現特實用,能裝東西能載人,搬家拉貨接朋友立下汗馬功勞。不過如今這樣式過時,連車廠都不造了,卻依然對其情有獨鍾,更帶點懷舊意味。
普通轎車(Sedan):像上班族,外表比較傳統,一本正經缺少變化。無論穿便裝還是精心打扮豪華包裝,也顯不出多少創新。最適合當上下班駕駛的職業坐騎。
城鎮車(Town Car):四平八穩的舊式貴族,老人家或者有派頭者使用才相稱。還有那豪華的加長的禮車也有類似味道,要出啥場面了拉出來,似乎能沾染點高貴氣。
麵包車(Van):也叫「迷你丸」。好比淑女,穩重踏實溫文爾雅,賢妻良母的料。尤其適合有孩子的家庭,載客多,車廂高,跑遠途坐著舒適,也具有安全感。有人嫌這類車婆婆媽媽,那也是挺有風度的阿婆阿媽,個頭雖然富態,外形卻還養眼。開這類車的女人男人多半是好妻子好丈夫好爹娘。
吉普和SUV:如粗壯男子漢,四輪驅動勁頭大,但莽撞穩定性不見得好。雖然善於登高爬坡,卻不管乘客是否舒服。至於外形么,也並非只要陽剛就順眼,有的可能像健美男兒,有的興許像民工苦力。尤其女士開這類車,若人車類型不匹配的話,看著有點兒別扭。
運動車(Sport Car):也就是跑車。顧名思義,運動員型的,適合較年輕或有運動素質的主兒。弱不禁風或過於儒雅遲鈍者就不大般配了。
敞篷車(Convertible):不大平民化,招搖,如娛樂圈的公眾人物,車里的一干隱私都昭然若揭。若能上檔次可如名流明星,要是品味差點興許像風騷女郎了。
皮卡(Pick-up):不用說,勞動人民型的,工作狂,多載貨少拉人,重視幹活超過親情。不過藍領也有很具檔次挺有情調的啊。
悍馬(Hammer)之類軍車型:當然像軍人了,難免帶著好戰氣息。油老虎胃口太大,尤其在油價飛漲的年代。養軍人好像應該是國家而不是人家的事兒吧?拿這類車當私家車難免給人崇武擁戰印象。
摩托車:就像沒成年的挺愛攪,給人橫沖直撞又缺乏安全的感覺。喜愛摩托者也容易給人不大成熟的印象,哪怕鬍子一把依然嬉皮。
男人女人的汽車理論各不相同,因為各自對汽車的需求不同。很多男人愛車,是把汽車當情人。因此對其國籍出身背景資歷個性等要有全面了解,得找情有所鍾的娶回家或包養起來,與汽車交往時要投入情感互動,對車子的脾氣性能也必須鑽研得熟透。
女人通常把汽車之類的只不過當工具,或者當作衣服鞋子,無需那麼多感情投入。女人們的個性喜好也各異,有的女人光看牌子不管實際品質,有的注重外表酷麗模樣帥,還有的追求標新立異前衛另類,也有的則講求舒適實用或者保養方便。老婆屬於後一類傳統派女人,不喜歡太扎眼花哨貴而不實的車,也不很在乎牌號型款,但必須性能可靠安全實用。就像給自己買皮鞋,那些後跟巨高造型摩登的穿在腳上可不舒服,登腳上出風頭的後果是自己受罪,買鞋要買既合腳舒服又美觀大方適合自己身份氣質的。開車也是如此。而且啥類型的人常會喜歡啥類型的車,別人從你的車也能大致看出你的個性
❷ 日本,美國和義大利汽車造型特色,如何體現民族風格的
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再加上國內資源缺乏,所以日系本土車一般都是比較小巧,防護性能同比其他轎車有點差距。
美系車,美國的歷史文化並沒有什麼深厚的底蘊,都是借鑒歐洲的文化體系,但是美國本身經濟軍事實力雄厚,再加上美國屬於白種人,高大,為了彰顯自己的高人一等,顯示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美系車都是比較大氣的。
義大利,這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著豐富內涵的國家,也就是歐羅巴風情!藝術文化成就很高,曾一度引領世界的發展,他的藝術文化是深入了義大利骨髓的,所以,義大利出產的車,每一輛都是一件藝術品,而且義大利人本身製造車的時候也是將他作為一件藝術品來製作,所以意系車,精緻,優雅,就像一人雍容典雅是貴婦,在展現其藝術特色的同時,還在引領著世界潮流!
❸ 德國車和英國車和義大利車日本車美國車誰更勝一籌
邁巴赫與賓士是一家的
賓利、保時捷、奧迪、大眾、蘭博基尼同屬於大眾集團
寶馬、勞斯萊斯都是寶馬公司的
歐寶是通用的
路虎、捷豹現在屬於印度的塔塔汽車
法拉利、瑪莎拉蒂、 阿爾法羅密歐 、菲亞特同屬於菲亞特集團
林肯、福特都是福特公司
雪弗蘭、凱迪拉克、別克、悍馬都是通用集團,另外通用的品牌還有很多
日本車就不談了基本就是豐田、本田、日產三家,三菱、馬自達、斯巴魯只能瓜分剩餘市場。
總體來說,德國車的造車理念、機械素質、設計都領先於世界潮流,而義大利是超跑的故鄉,真正民用的與德國車差距明顯,但並不表明義大利的民用車造不好,而是不願去發展。
英國已經是沒落的汽車帝國,本土品牌基本收購的收購,倒閉的倒閉,剩餘都是高端的純手工的一些品牌。
美國車總體感覺大、粗糙、耗油,但現在已經進步明顯,油耗也比較看重,總體與歐洲車差距明顯,特別在豪華車領域根本不是賓士寶馬的對手。
日系車以小排量、家用為主,豪華品牌也非常不錯,但與歐洲車對比,缺少的是理念與血統,一代車一個樣,而賓士、寶馬的臉譜,基本不會變,無論哪代車,你都一眼認得出。
❹ 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汽車各有什麼特點
這種東西都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 沒有標准答案的
正好我也懶 貼幾個給你參考望有所幫助
美國汽車:豪放、狂野、不拘小節、馬力較強,並注意車廂寬敞,內部設 施豪華,外觀粗線條。
中國汽車:沉實而且粗線條,在用途方面與其外形配合,總之一句話:實 用。但在美觀、使用方便、乘坐舒適及安全方面來看,還有待不斷改進完善。
英國汽車:穩重、內向、有內涵。傳統車用料充足更不會有誇張的外形和 性能表現,令乘客有一種實質感覺。
法國汽車:我行我素,性格獨特,驟眼看去,使人常常誤以為是別國產品。
德國汽車:冷靜、深藏不露,很少以外表去「嘩眾取寵」,其內在表現要 那些感受過的人才能領略。
義大利汽車:豪放、性感、灑脫,多以性能表現和外形吸引顧客,設計時 排除了其它客觀條件的限制。
曰本汽車:活潑、善變、創新、注意外表。汽車成品在初期更多以模仿英 、美產品而成,甚至有突破性發明。
韓國汽車:集歐、美汽車王國技術於一體,再借鑒曰本汽車風格,既灑脫 又穩重,並具飄逸感,有一種「騎士」風范。
德國車:用料足,車扎實、厚重,安全性駕馭性好(行駛性能偏穩重);
日本車:用料一般不過做工精緻,車子偏單薄,油耗出色,人機工程出色(便利性設施、座椅等各方面讓人很順手很舒服);
法國車:外形設計相當優雅浪漫,駕馭性好(行駛性能偏活潑);
美國車:派頭十足,配置偏豪華,機械表現一般,油耗高;
英國車:古典造型,科技感不如德車,價格貴!
北歐車:安全,機械出色,配置不求豐富,兩字:簡約!
韓國車:低價高配,外形靚麗時尚;
中國車:低價高配,外形丑,不醜的都是抄襲的;
現在車子都趨向同質化,尤其是在傳統品牌的互相並購之後,所以很難說有什麼明顯的特點,譬如難道只有北歐車安全?德系也很安全!
上面的所謂特點都是我一想到該國車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僅供參考哈
德國車看動力
英國車看奢華
瑞典車看安全
美國車看空間
法國車看外觀
義大利車看速度
日本車看油耗
韓國車看價格
蘇聯(俄羅斯)車看笨重
中國車看超載
基本上就這幾個主流國家的汽車了
美系車-霸氣十足
縱觀美國名車卡迪拉克、別克、雪弗萊、福特,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既長又寬。美國轎車豪華氣派,設備齊全,寬敞舒適,行駛平穩,處處顯示出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美國人的自由與霸氣個性在車上顯露無遺,但缺點是油耗較大。
德系車-傳統結實
德系車在世界車市走俏的名牌車有寶馬、賓士、大眾、奧迪、保時捷等。德系車設計追求完美,科技含量較高,與法車和義大利的車型相比,德系車更加嚴謹,線條挺拔而有力度,給人一種堅固耐用的感覺。但價錢較昂貴,中低收入者不敢問津。
法、意車型-引導潮流
當今世界中,法國和義大利車的造型總是引導著汽車發展的潮流。法國的「雪鐵龍」風格典雅,緊湊式的楔形優雅別致,線條簡練,極富動感。義大利有世界「跑車之鄉」的美稱,法拉利、蘭博基尼和瑪莎拉蒂等名牌跑車精巧靈活,充滿活力,在全球聞名遐邇。車如其人,恰好反映出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熱情、浪漫、靈活和機敏的個性。
日系車-兼收並蓄
日系名牌車有凌志、皇冠、公爵、藍鳥、雅閣、三菱等。日系車以美觀、實用、價廉著稱於世。如果單從外觀上來看,日本轎車的最大不足是沒有個性,缺乏傳統,難以發現其民族屬性。然而正像日本民族善於接受外來文化,工作認真、勤奮一樣,日本轎車兼具了歐美轎車的很多優點。由於在外觀上刻意追求完善,因此更接近於歐洲轎車。
韓系車-簡潔善變
在韓國,雖然汽車生產起步較晚,但大宇、現代等名牌在國際市場上引人注目,備受青睞。韓國轎車和日本轎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然而,隨著車身設計的日趨成熟及高科技的廣泛應用,韓系車更富有獨創性,越來越顯示出自身輕巧、簡潔、善變的個性,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發展趨勢。
❺ 到底是美國車好還是德國車好.還是義大利的好
德國車好、義大利都是跑車、美國車相對比較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