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為什麼歐洲畫家都集中在義大利

為什麼歐洲畫家都集中在義大利

發布時間:2023-01-05 15:18:07

㈠ 為何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油畫作品畫風可以風靡全歐洲

因為這個畫家的每一個作品都非常有深度,而且畫畫技巧也比較獨特,每一部畫作的寓意都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歡他的畫。

㈡ 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為何能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義大利之所以能在藝術和時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是因為義大利的歷史優勢。眾所周知,義大利是一座文化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正是這樣一座古城,它隨時隨地散發出的,都是從古老氣息中透露出的時尚。

首先,義大利是整個歐洲民族以及歐洲文化的搖籃,既然是文化的搖籃,自然各種文化都是從這里發源。義大利作為歐洲文化的發源地,不管是何種文化,都具有先進性、時代性。

有人常溫,義大利的魅力體現在何處?其實,義大利的魅力是復雜的、它散發出的魅力不僅僅是古老的文明,還有當代風情萬種的時尚設計。所以,義大利被多次評選為——最適合藝術生留學的國家之一。

義大利的學府,正如同義大利本身的古老歷史一樣,但是這些古老的學府並不以老自居,而是源源不斷地散發出新的活力。了解了義大利,我們不得不感嘆歷史文明的重要性。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它所散發出的氣息是厚重的、它的精神內涵是有層次的!

㈢ 歐洲散記 | 藝術的搖籃義大利(15)

(義大利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藝術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涌現出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些世界級大師。他們創作的《神曲》、《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最後的審判》、《雅典學院》、《西斯廷聖母》等,哪個不是不朽之作?)

義大利留下的角鬥士廝殺的場面只不過是一個局部,義大利留下的更多是藝術。猶如一隻長統靴的美麗半島的義大利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大約在4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這片土地是整個歐洲大陸最早出現人類的地方,因此被人們稱作是「歐洲文明的搖籃」。

義大利是一部充滿藝術的歷史。

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在政治、軍事及文學藝術上的相互影響,促使了源遠流長的古羅馬文學藝術的產生。這不僅奠定了義大利在歐洲文藝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發源地的主要原因。但丁則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他的出現是義大利的驕傲和自豪。

在世界文學史上,誰也不能忽略但丁的重要位置。但丁的《神曲》的誕生,標志著義大利文學藝術史上新階段的開始,代表一切浩浩盪盪歐洲文化運動的新起點。

但丁的重要作品幾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寫成的,《神曲》是一部以詩人自己想像中的經歷寫成。全書共分《地獄》《煉獄》《天堂》3部分。這部長詩採用的是中古時期所特有的夢幻文學形式,通過但丁的自敘,描述了他在1300年復活節前的那個星期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裡迷了路。黎明時分,他來到一座灑滿陽光的小山腳下,正要登山,卻被3隻張牙舞爪的野獸(豹、獅、狼,象徵淫慾、強暴、貪婪),攔住了去路,形勢十分危急。這時,古羅馬時代的偉大詩人浮吉爾出現了,他受但丁青年時期所愛戀的對象俾德麗採的囑托,前來搭救但丁,然後又作為他的向導帶他游歷地獄、煉獄、天堂的整個過程。

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文學,人們還會想到歐洲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這就是薄伽丘的《十日談》,這部反映14世紀義大利社會生活的文學著作被稱作是歐洲短篇小說的奠基石。

《十日談》寫於1349年,5年後完成。作品敘說1348年佛羅倫薩鼠疫流行,罹病喪生者不計其數,全城慘霧密布,十室九空,一片凄苦恐慌。曾相識的7女3男,商定離城避難。他們來到佛羅倫薩城外穆尼昂河畔的一座別墅遊玩,為消磨時光,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

十天里他們一共講了100個故事,塑造了大量人物,有王公貴族,騎士僧侶,也有販夫走卒,市井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角色,各個都具有鮮明性格。每個故事長短不一,內容包羅萬象。

人們說義大利是歐洲藝術的搖籃,這是因為在影響整個西方文明的文藝復興運動中,義大利不僅涌現出偉大的詩人、偉大的文學家,還涌現偉大的畫家和雕塑家──「文藝復興三傑」。他們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達·芬奇於1483年至1486年創作的祭壇畫《岩間聖母》、1495年至1498年創作的壁畫《最後的晚餐》、1503年至1507年創作的肖像畫《蒙娜麗莎》被認為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3幅繪畫作品。而《最後的晚餐》與米開朗基羅的《末日的審判》、拉斐爾的《雅典學院》被稱作是文藝復興時期的3件巔峰之作。

這些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代表了義大利人的勤奮、智慧和天才,他們偉大的創造,使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從文學到繪畫、雕塑、建築,可以說義大利的整個文藝復興時期都是輝煌奪目的。這些天才的創造成果,幾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矚目,也成為人們所珍視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它不再屬於義大利,不再屬於歐洲,而是屬於全人類。

㈣ 為什麼說,丁托列托和韋羅內塞不畫了,義大利就不再是歐洲的藝術中心

丁托列托和韋羅內塞,他們不畫了,義大利就不再是歐洲的藝術中心。

丁托列托和韋羅內塞不僅是偉大的威尼斯畫派畫家中的最後兩位,也是義大利黃金時代畫家中的最後兩位。一旦他們不畫了,義大利就不再是歐洲的藝術中心。到目前為止,雖然這條藝術之河及其支流脈絡清晰,但現在很難繼續追溯。一個叫多米尼克斯·希奧托科普羅斯的克里特人先是在威尼斯和羅馬接受繪畫訓練,後來不知何故去了西班牙,在那裡他創作的畫散發出奇異的感染力,以至於時至今日他依然是所有畫家中最標新立異的人物之一。

一個叫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佛蘭德斯人,到了義大利,以極大的熱情研究米開朗琪羅和提香的作品,後來回到安特衛普成立了自己的畫室,創作了一系列充滿驚人生命力的畫作。17世紀繪畫的種子就這樣在西班牙和佛蘭德斯生根發芽了。

他的畫喧鬧而不浮誇,明快而不枯燥。他以一種描繪田園牧歌的方式來堅守信念。令他感到興奮的總是那些偶然見到的場景,比如農民在田間汗流浹背、在鄉村街道上歡舞、在餐桌邊大快朵頤,以及在封凍的池塘上溜冰。雖然他也曾到過義大利,但在回國之後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對農民生活的描繪不帶絲毫義大利風格。

我所能想到的另一個能將人類活動中的奇特之處賦予一種令人愉悅的印象(或傳達出令人愉悅的信息)的畫家是英國現代畫家斯坦利·斯賓塞。對於這兩位藝術家來說,哥特式的熱情似乎已經脫離了宗教,更貼近生活,尤其是鄉村生活。

與此同時,德意志地區的哥特式風格與文藝復興浪潮之間發生了沖突,從而產生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氛圍。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西北部的每一個地區都以自己的方式抵制或接受文藝復興。除了義大利,其他每一個國家的哥特精神都很難消亡,而等到文藝復興真正到來之時,就已經完全成熟了。整個尼德蘭畫派為我們呈現了哥特式藝術最後的傑作,其中老彼得·勃魯蓋爾是最後的高潮。在勃魯蓋爾逝世八年之後,魯本斯出生,他為佛蘭德斯地區帶來一股全新的藝術潮流,即如日中天的巴洛克風格。沒人能填補勃魯蓋爾和魯本斯之間空白。

在德意志地區,並未出現這樣的空白,部分由於德意志地區哥特式風格的最後傑作比勃魯蓋爾的作品更為精緻復雜,部分由於除義大利以外,唯一一位真正從更深層次吸收文藝復興精神的是一位德意志藝術家,丟勒(1471-1528年)有著和達·芬奇一樣的智慧頭腦和科學精神,他把義大利學者的一些成果嫁接到了德意志地區的寫實主義之上。

他那著名的銅版畫《憂郁I》將新科學與舊迷信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就氣質而言,丟勒更像一位制圖員,而非畫家。他曾在紐倫堡的木版畫家米歇爾·沃爾格穆特和銅版畫家馬丁·施恩告爾的工作室里度過了學徒生涯。與其他藝術家相比,他將金屬版畫和木版畫藝術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並將其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加以擴大。

在欣賞他的名作《末日啟示錄》系列木版畫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希望表現的一切,都包含在了那宏大的布局和那極具活力的線條里。雖然同佛蘭德斯地區的藝術家一樣,他也沒有義大利式的優雅,但是與他們不同的是,他曾經努力追求獲得一些義大利式的高貴。他去過威尼斯,親眼見過年邁的喬瓦尼·貝里尼的創作,羨慕他那表現大自然的光輝與靜謐的能力,但他與生俱來的豪放和誠實不允許他照搬那些自己無法真正吸收的東西。如果認為丟勒因能力不足無法成為一位古典主義藝術家而感到惋惜的話,那是相當荒謬的。

他所取得的成就,一部分由於他那達·芬奇式的頭腦,另一部分由於他對義大利繪畫由衷的推崇。他極大地擴展了德意志地區藝術為歐洲主流藝術所做出的貢獻。不同於他的眾多前輩和同時代畫家那樣徒有義大利風格的皮毛,丟勒將德意志的力量和氣質同地中海的宏闊與高貴真正融合到了一起。他的名作《騎士、死神與魔鬼》版畫就體現了這兩個世界的交匯。

畫中騎在戰馬上的騎士不僅僅是對韋羅基奧《科萊奧尼騎馬像》雕塑的模仿,還是一種以版畫為媒介做出的絕妙再現。而畫中騎士的旁邊,那坐在奄奄一息的馬上拿著一個沙漏的骷髏卻是只有歐洲北部的藝術家才能想像出來的。這幅畫令人難忘的原因不在於它結合了高尚與恐怖的主題,而是因為二者的融合體現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統一。

㈤ 歐洲繪畫分哪些派系

不同時期歐洲繪畫派系不同,下面按不同時期分別介紹:
古希臘羅馬
人類最早的的繪畫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期的藝術持續約有一萬年之久,幾乎所有的圖畫都集中在舊石器時代最後5000年裡,即距今1.7萬年到1.2萬年的嗎格德林文化時期,這些被繪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圖畫,氣勢恢弘,栩栩如生,堪稱自然主義傑作。法國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壁畫,是其傑出代表。
中世紀
中世紀(476—15世紀)的漫長時期,處於古典文明的結束與復興之間。很多人認為中世紀藝術怪誕、迷惑,甚至貶為丑惡,也有人認為此間藝術豐富,反映出了東方文化,希臘羅馬文化及蠻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紀基督教佔主要地位,於是圖畫也為之服務。包括五個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繪畫(2-5世紀);二.拜占庭繪畫(5-15世紀);三.蠻族及加洛林文藝復興;四.羅馬式(10-12世紀);五.哥特式(12-15世紀)。
文藝復興
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地,14-15世紀早期畫家喬托、馬薩喬等把人文思想與對自然的逼真描繪結合,雖還具呆板僵硬痕跡,卻顯出了與中世紀不同的現實主義風格。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畫家們再真實與幽雅方面達到了同意,有了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菲爾「盛期三傑」。提香、喬爾達內等威尼斯畫派畫家注重光與影的表現,追求享樂主義的情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20-1590年的手法主義畫家不關心作品內容的表達,而對形式因素予以極大的熱情,熱衷於表現扭曲的體態、奇特的透視和絢麗的色彩,反映出與文藝復興的古典審美精神相異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蘭、德國、法國的文藝復興繪畫也把義大利風格與本土傳統融合,創出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17—18世紀
17世紀的西方繪畫又開創了一個生氣勃勃的新局面。以義大利、德蘭德斯、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為代表。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型:一.巴洛克:強烈的動勢、戲劇性、光影對比及空間幻覺等特點;二.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形式和類型的表現,忽視藝術家的靈性、感性與情趣的表達;三.寫實主義:拒絕遵循古典藝術的規范以及「理想美」,也不願意對自然進行美化,即忠實地描繪自然。18世紀的西方繪畫,洛可可風格興盛一時。與此同時,寫實主義也得到發展。洛可可特點:華麗、纖巧、追求雅緻、珍奇、輕艷、細膩的感官愉悅。
19世紀
此時法國繪畫再歐洲起著主導性作用。法國繪畫的發展大致分為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等階段。
20世紀
此時出現了眾多現代主義的思潮,在藝術理論與觀念上與傳統繪畫分道揚鑣。現代主義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強調藝術的純粹性及繪畫語言自身的價值,他們排斥功利性,對描述性和再現性的因素也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組織畫面結構,表達內在情感,營造神秘夢境。其主要流派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巴黎畫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維也納分離派、風格主義、達達主義、形而上畫派、超現實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譜藝術、光效應、新超現實主義、超級寫實主義。
參考鏈接:
西方繪畫_網路
http://ke..com/view/1490952.htm

㈥ 世界 歷史上 名畫家 大部分是哪裡人 法國歐洲 哪裡藝術味更濃(國家)

分時期,文藝復興到現代主義時期,主要的畫家集中在尼德蘭(魯本斯,倫勃朗等),義大利(三傑);從現代主義畫派誕生開始,藝術中心移到了法國(太多,莫奈,馬奈,塞尚,高更等等),這期間俄羅斯,西班牙(巴勃羅和米羅和達利兩個人)也是藝術人才輩出;戰後藝術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記住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哪裡經濟好哪裡藝術強。要說藝術氛圍最好的,法國,許多國外年輕畫家都是先到法國取經,然後確定自己的創作理念。

㈦ 為什麼巴黎能成為歐洲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繪畫藝術中心

一,從義大利到法國,歐洲繪畫藝術重心的轉移

提到歐洲近代繪畫藝術,人們首先會想到義大利。因為歐洲近代歷史的開始是以14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為標志,而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繪畫藝術在文藝復興期間得到了空前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文藝復興期間,油畫繪畫的第一個藝術表現形式一一古典主義寫實油畫創立於義大利,對後世繪畫藝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產生於義大利,被譽為文藝復興繪畫「三傑」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全部來自義大利,在現今傳世的文藝復興期間創作的經典名畫作品有一半以上出自當時的義大利畫家之手。

首先,從政治方面上講:

一是,近代以來,法國歷代君主都比較推崇繪畫藝術。如16世紀法國國王佛朗索瓦一世傾心義大利藝術,一切待遇從優專門請達芬奇到法國訪問居住,傳授繪畫技藝。為表感激,達芬奇將最珍愛的《蒙娜麗莎》一畫贈送給法國國王,終使《蒙娜麗莎》成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特別是18世紀路易14世國王以後,歷代君主更加推崇繪畫藝術,盡管這種推崇帶有很強的享樂主義色彩,是為追求所謂的奢華高貴的享受,但客觀上對法國繪畫藝術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營造了寬松活躍的繪畫藝術氛圍。洛可可主義繪畫藝術正是在路易14世的大力倡導下盛行起來的。

二是,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影響。在西方國家近代繪畫史上,貴族一直是繪畫的重要支持者和最大買家。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第奇家族。法國也不例外,貴族階層一直是繪畫藝術的最大買家。法國經歷大革命後,貴族雖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仍把持著上層主流社會文化價值的判斷。這一期間舊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之間在文化藝術領域達成了很多理解和共識,使法國繪畫藝術領域形成相對「自由、寬松、活躍」的氛圍,吸引了法國以外的很多畫家前往巴黎發展。

二,從經濟方面上講:

主要是擴大城市規模,加強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

從18世紀到19世紀初,法國經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和對外擴張殖民掠奪,積攢了大量財富,使其有能力對首都巴黎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建設。到19世紀中期,拿破崙三世開始對整個巴黎城進行大規模改造。

一是,增修擴建城市道路。其中,新建和擴建道路137公里,路面平均寬度為25米,比原來路面寬出了3倍還多。同時新建和改造人行道230公里,設置街燈從原來的1.5萬盞增加到3.2萬盞;街邊樹木從原來的5萬棵增加到近10萬棵。

二是,增建和完善公園、劇院、畫廊、沙龍、藝術館、咖啡廳及酒店飯館等城市公共文化娛樂休閑餐飲設施。

改造後的巴黎如同換了一座新城,城市形象、品位、檔次、服務等大大提升,工作生活居住環境大為改善,就像當今很多人嚮往一線大城市一樣,當時世界各地的人們包括很多藝術家紛紛慕名湧向巴黎。到19世紀中葉,巴黎已擁有常住人口100多萬,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大都市。

三,從文化方面上講:

加強軟體建設。加強和擴大官方和民間的繪畫藝術交流。比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一方面挖掘聘請國外繪畫人才精英到法國發展,一方面大力推介法國的繪畫藝術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855年和1867年,巴黎曾先後舉辦兩次大型的世界博覽會,邀請世界各國政要和有關人士、藝術家前來參觀。通過世博會向全世界展示其在經濟、科技、文化和藝術方面的成果。這兩次世博會大大提升和擴大了法國和巴黎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當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參觀完博覽會之後連連誇好,稱此次巴黎之行終生難忘。

當然,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巴黎不只是歐洲繪畫藝術中心,同時也是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因水平和篇幅所限,本文僅就繪畫藝術方面發表一些淺見,歡迎大家探討。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歐洲畫家都集中在義大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3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7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實力 瀏覽:911
美國拒絕伊朗總部說明什麼 瀏覽:210
義大利簽證有什麼用 瀏覽:508
伊朗國內油價多少 瀏覽:652
伊朗疫情怎麼穩定 瀏覽:47
加拿大人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336
越南當地人買什麼禮物 瀏覽:545
印尼虎一直張著嘴怎麼辦 瀏覽:991
在韓國如何申請去越南簽證 瀏覽: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