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中,義大利究竟是德國的包袱還是幫手為什麼
總體上來說,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是個不折不扣的包袱!
從戰略上講,墨索里尼的大局觀遠不如希特勒,而其對擴充領土的野心則一點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夠和平獲得的東西也要耀武揚威幹上一仗以顯示羅馬帝國之威嚴(舉例:1940年6月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對法行動方略。在二人舉行會晤時,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亞、吉布地和法國南部劃歸義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得來的勝利有失自己的尊嚴。於是在停戰協定簽訂前,突然向法軍駐守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動閃電戰。結果意軍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
齊亞諾曾經說:「墨索里尼並不是想要這要那。他想要的是戰爭,通過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兩倍他也不會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軍事成功遠比完全通過和平途徑去獲取領土更加吸引人」)。於是從1935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941年入侵希臘,其軍隊羸弱的戰鬥力在面對弱小的對手時往往損失慘重。尤其是在得知德軍佔領羅馬尼亞後,貿然出兵希臘,結果希臘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支援下接連擊潰義大利軍隊。為迅速穩定南部戰線,德軍不得不推遲巴巴羅薩計劃二個月而先出兵佔領巴爾干半島,以致於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個慘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國戰場和非洲戰場上個別戰役(頓河防禦、阿拉曼攻防戰)的表現上來說,義大利還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隊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圍或者戰場形勢不利,則最先投降的就是義大利軍隊。
後期因為國內政局不穩,義大利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開小差時有發生。德軍還必須分兵監視這些不穩定的義大利人。在義大利投降後,德軍又抽調21個師組成C集團軍群防守被稱為希特勒的軟肋的亞平寧半島。
從戰爭潛力上來說,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產煤37.6億噸,德國產煤34.5億噸,日本產煤46億噸,義大利產煤8千萬噸;美國產油14.6億噸,德國產油4.6億噸,日本產油2億噸,義大利產油6百萬噸;美國產剛2880萬噸,德國產鋼2265萬噸,日本產鋼647萬噸,義大利產鋼237萬噸。以致於德國在開戰後每個月還要倒貼義大利十萬噸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為止。
從軍事准備上來說,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而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海軍倒是擁有各類艦艇 257艘。其中3.5萬噸級戰列艦 4艘,萬噸級巡洋艦 7艘,輕型巡洋艦 15艘,驅逐艦 59艘,快艇 67艘。這支海軍足夠和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抗衡,並且在保障北非補給線方面也立過不少戰功,可惜因為缺油,以及在塔蘭托被英國人端了老窩,中後期就只能充當固定炮台了。至於空軍,1939年12月官方數據擁有戰機2300架。但義大利空軍參謀長普里科洛稱:847架因過於陳舊將要被拆卸,約500架因技術性能落後還存放在機庫里。
綜上所述,我們其實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戰開戰前夜,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動下覺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事實上根本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准備,其軍事實力至多隻能支撐一場為期幾個月的局部戰爭而已。所以在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除了個別閃光點以外,基本都是碌碌無為的魚腩部隊。用一句丘吉爾的話做總結「幸虧義大利人是德國人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2.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會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友呢
雖然義大利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勝利國家的重要成員之一,但它最終基本上沒有受益。與當時許多參與該條約的弱國一樣,它被大國忽視。對於自視為大國的義大利人來說,這種恥辱是無法忍受的。為此,義大利在戰後非常激動,譴責英國和法國蔑視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權主義。就在這時,墨索里尼抓住機會煽動義大利人民,擴大法西斯政黨的規模。法西斯黨在短短兩年內成為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政黨。因此,1922年,他被義大利國王任命為新總理。它使義大利成為第一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之後,它影響了德國。這也是二戰時期德國要和義大利結盟的原因。
此外,由於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突出矛盾,以及後來在爭奪巴爾干半島的過程中與俄羅斯發生了強烈沖突,義大利與德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戰略聯盟。雖然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並不突出。
3. 二戰中,為了幫助義大利改善在地中海的態勢,德軍採取了什麼行動
為了幫助義大利改善在地中海的態勢,1940年底至1941年初,希特勒派德空軍第10軍約500架飛機進駐義大利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其任務是「攻擊英國海軍力量,襲擊英國在地中海西部和地中海東部之間的交通線,」保衛軸心國至北非海上運輸線,阻止英國運輸船隊通過地中海,並空襲馬爾他島。
1941年1月10日,德軍40架「斯圖卡」式轟炸機從西西里島起飛投入戰斗,重創英「光輝」號航空母艦,英艦駛往馬爾他。這是德國飛機首次在地中海地區與英艦隊作戰。第二天,英國「格洛斯特」號和「南安普敦」號巡洋艦在返回埃及途中被敵機炸傷,其中「南安普敦」號受損嚴重,英艦被迫自行將其擊沉。
1月16日,德空軍80架俯沖轟炸機從西西里島起飛攻擊馬爾他,英「光輝」號航空母艦再次被擊傷,島上碼頭設施和建築物遭破壞,居民被炸死100人。德軍損失飛機10架。由於德空軍參戰,地中海形勢發生逆轉,英國在地中海的交通線開始處於嚴峻時期。
1941年9~11月,德國21艘潛艇先後進入地中海作戰,英地中海艦隊處於不利地位。9月24日,英國一支由9艘運輸船組成的補給船隊由直布羅陀駛往馬爾他島,執行「戟」行動。26日,義大利空中偵察發現英船隊在巴利阿里群島,亞基諾海軍上將率義大利艦隊出海截擊,擊傷英國「納爾遜」號戰列艦,擊沉「帝國之星」號運輸船。11月13日,德國U-81號潛艇在直布羅陀以東25海裏海域擊沉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另1艘德國潛艇擊傷英國「馬來亞」號戰列艦。11月25日,德國U-331號潛艇在薩盧姆沿海襲擊英國艦隊,擊沉「巴勒姆」號戰列艦,英海軍陣亡868人。
1941年12月,德國空軍第2軍進駐義大利。12月19日,義大利「希雷」號潛艇夜間駛進亞歷山大港,炸沉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戰列艦。同時,德國U—81號潛艇擊沉英國「馬來亞」號戰列艦。至此,英國地中海艦隊已無參戰的大型軍艦了。軸心國在地中海海運情況有很大好轉,大型運輸船隊能安全駛抵的黎波里。
在此期間,英國海軍為爭奪地中海海上交通線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未能挽回不利局面。英國與意德爭奪海上交通線的斗爭,主要是在馬爾他島和克里特島附近進行的。這場斗爭與北非、希臘等陸上戰場的斗爭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在1942年6月底以前,英國海空軍受到重大損失,處於不利地位,克里特島被奪占,馬爾他島也岌岌可危,使英軍海上運輸補給受到嚴重影響,而德意對非洲的海上補給卻比較順利。
4.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和義大利加盟希特勒又為什麼援助義大利軍隊
因為德國和義大利都想瓜分這個世界,所以要聯合在一起。「義大利的大炮槍支連衣索比亞的土著人都打不過 ?」我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理論上就是不可能的。而希特勒派軍隊救援義大利是為了兌現好友墨索里尼的要求。
5. 為何二戰義大利經常拖後腿,德國卻一直對其不離不棄
歷史 上的義大利在羅馬帝國時達到了自己的輝煌,雖然在日耳曼人入侵和中世紀以後逐漸沒落,但是憑借祖上的庇蔭以及在地中海中獨特的戰略位置。義大利還是在近代搭上了列強的末班車,不過作為歐美列強中最弱的一環,義大利並沒有多少實力,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猛刷存在感。
義大利在一戰之前一直是德國的堅實盟友,但因為在阿爾卑斯和德國小兄弟奧匈帝國鬧翻以及懼怕法國,讓他們在戰前突然加入協約國聯盟,著實蛇鼠兩端。而在二戰中在墨首相的帶領下他們倒是真的加入了軸心國的陣容中。
但所謂 「狗中哈士奇,國中義大利」 ,二戰中的義大利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先是在東非讓土著武裝胖揍,在其後的入侵巴爾乾和北非的作戰中又讓英軍狙擊,而且不僅打仗不好使,在日常的作戰中還經常犯一些中二錯誤,什麼 「沒有撬棍不開炮,防空兵炮打元帥……」 之類雲雲,著實坐實了「軸心國」卧底這個稱號。
不過就是這位一直拖著自己後腿的小兄弟,德國卻還是不遺餘力地對他進行援助,不僅讓隆美爾帶領非洲軍團協助其控制北非,更是直接派軍駐扎在義大利防止盟軍登陸其本土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德國這么熱衷於幫助自己的小老弟義大利呢?
近代的德國和義大利很像,和英法這種老牌殖民帝國相比,德意都是在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快速崛起,雙方在列強的鄙視鏈中都是後來擠進來的暴發戶,在列強中一直被人孤立,英國人要的是一個分裂的普魯士而非強盛的德國,法國就更不用說了,普法一直是死敵。因而同病相憐的兩個國家就合作在一起了。事實上如果不是義大利因為和奧匈爭奪阿爾卑斯,義大利還真的有可能在一戰加入德國。
而在一戰結束後義大利雖然是戰勝國,但是一戰期間高昂的軍費讓其國力甚至不如一戰前,國內的矛盾讓墨首相快速上台,而墨首相激進的言論給了隔壁同樣戰敗的德國注入了新的思想,甚至成為德國一戰後重新崛起的指路人和明燈。
德國人在20-30年代甚至組團去義大利學習,30年代的德國就有很濃厚的義大利影子,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英法壟斷了海外市場,從德國和義大利生產的商品可以相互傾銷,在30年代以後,德國一直是義大利最大的進口國,兩國的關系密不可分。
又回到之前說的話,在二戰之前德國在歐洲實際上是被孤立的存在,英法忌憚他,不斷消減其國防實力,在經濟上也對其進行制裁,放眼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敢和德國走得很近,只有義大利在墨首相上台後,無條件倒向德國,甚至在30年代末期還和日本一起組成「軸心國聯盟」,一起推薦德國為老大,這讓德國打心裡將當義大利是自己人。
故而,這樣一位德國崛起的「明燈」,又在歐洲同病相憐的小老弟,德國無論是處於國際形象還是 歷史 根源上,都是要幫助這個盟友。
軍隊戰力強: 和一戰後被狠狠打壓的德國不同,義大利作為戰勝國的好處還是很多的,首先他們擁有歐洲前四的陸軍,和世界第五的海軍,其戰爭潛力雖然不如其他幾個大國,但也能作為一個有力的幫手協助德國進行作戰。而且別看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拉胯,但是作為防守方式有很強大的作戰能力,40-41年義大利非洲軍團在隆美爾的帶領下也打了幾場漂亮的翻身仗,壓的英國人在埃及不敢冒頭。
而且在軍隊的協調作戰上都是德國人占據主導,有的義大利軍隊還是頗具戰鬥力,比如義大利的公羊裝甲師在不滿員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跟英國的精銳裝甲22師打的有來有回。
地理位置優越: 義大利的整體實力雖然不如英美,但其戰略位置確實很重要,義大利從地圖上就像是嵌入地中海的一枚釘子,德國和義大利結盟,他們可以通過義大利為基地,向北非進軍,從義大利南部出發可以就近登陸突尼西亞-埃及。從而拿下自己夢寐以求的中東油田等地。同樣在地中海的義大利的海軍可作為德國海軍補給基地和即戰力,威脅北非的英軍航線,隔離英國本土與非洲和中東的聯系。
除了進攻方面,義大利還是德國的後花園,義大利(特別是北部)對於德軍來說至關重要,事實上德國人在控制義大利後,很好的在這里狙擊盟軍,特別是名將凱瑟琳依靠古斯塔夫防線等地的防禦層層狙擊了盟軍的進攻讓盟軍在義大利南部取得部分勝利,但是在北部的義大利山地盟軍依然舉步維艱,想依靠義大利直接進攻法國南部和德國後方的戰略企圖卻被阿爾卑斯山很有效的擋住。
因為在義大利軍事行動的失敗,讓盟軍不得不在法國西部等地開辟第二戰場。
二戰中德軍不惜冒著分兵的危險幫助義大利,除了是兩國之間 歷史 上的友好同盟以及墨首相這個「明燈」人物之外。更是看中義大利一旦倒戈偏向盟軍的話,德國的整體戰略部署會處於被動地位,因此雖然知道義大利人的戰鬥力不行,但德軍還是義無反顧的增援義大利,甚至在戰爭後期義大利突然反水的時候快速佔領義大利北部,阻止盟軍的進攻,可見德國是很看中義大利這個地方。
當然德國人幫助義大利也有自己的惡趣味,當時的義大利和日本都是「國聯」的創始國,和這些國家的結盟可以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而且沒有什麼是比有兩個國聯創始國當小弟是最能顯擺的事情,而且和這兩個國家結盟可以讓德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曝光度更高,不怕被英法孤立。
6. 為啥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要找義大利當盟友
地理位置上,英國法國成為一體,德國和義大利聯盟也是為了防止被包圍。義大利是地中海國家,處在巴爾干半島。邊上緊接著法國和德國。如果非要打仗,這對義大利來說是一個兩頭為難的事情。特別是當英國和法國結盟時,德國就處在一個包圍圈當中,很不有利,因為前面是法國與英國,後面是蘇因為國力弱小也不願意參與大國之間的糾紛。所以德國沒辦法聯合這些弱小國家,而在德國,右邊是強大的蘇聯,下邊都是蘇聯的盟國。德國想要聯合這些國家,也基本上不可能,只有距離自己較近的義大利可以實現德國聯盟的目的。
7.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牽製法國
希特勒意識到,德國要想稱霸歐洲,就必須打敗法國。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也是德國的宿敵,是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
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割讓兩個省。一戰,法國為自己報仇,羞辱德國。德國和法國有很深的血仇。
雖然義大利軍隊沒有戰鬥力,國力也沒有那麼強大,但只要義大利是盟友,法國就不敢輕舉妄動,德國進攻法國也可以無所畏懼。
壯大聲勢
德國雖然強大,但靠自己嚇不倒其他國家,所以德國需要吸引人加入,壯大聲勢。三流國家沒有分量。義大利雖然沒落了,但曾經是歐洲一流的強國,至少在當時是二流強國。
所以如果和義大利結盟,就多了一個夥伴,壯大自己的聲勢,讓英法恐懼。
事實證明,義大利與德國站在一起,使得英法前期不敢放心抵抗,採取“綏靖政策”縱容納粹侵略。
德國與義大利的結盟也增強了羅馬尼亞這個持觀望態度的小國與德國攜手並進的信心。
臭味相投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對共產主義極度敵視,希望在自己的國家搞獨裁。而且墨索里尼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立國家法西斯黨,成為領袖。1922年,墨索里尼如願以償,竊取了義大利最高權力,成為總理。
希特勒也在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為德國工人黨領袖,但希特勒直到1933年才上台。從這個意義上說,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楷模,當時的墨索里尼在希特勒心目中就像上帝一樣。
希特勒視墨索里尼為偶像,事事聽從他的建議。希特勒無比崇拜墨索里尼。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惡心的話:
“我願意和他同甘共苦.如果他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危險,他可以肯定,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全世界聯合起來反對他,我都會堅決的和他在一起。”
這么投緣,能不串通,互相勾結嗎?
8. 為何二戰德國要跟義大利結盟
義大利這個國家是也是非常的奇葩,在一戰的時候自己便是同盟國之一掀起戰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打著打著義大利便成為協約國陣營的一員,這非常的讓人無語。哪怕是在二戰當中,重重情況又一次的發生,網上說的義大利是真的坑,確實是有點依據的。那麼為什麼德國在一戰當中被義大利坑的慘不忍睹,而在二戰當中又再一次的夥同義大利結盟呢?
在加上當時的英法國家不願意和德國一起搞事情,然而美國呢更是在玩自己的中立政策,蘇聯又是想要從中謀取更大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能拉攏的國家也就只有意日。雖然義大利這個個國家是比較坑,當時它的明面上的實力還可以說的過去,在加上法西斯這個理念還是義大利提出來的,於是這三個國家便聯合在一起,真被再次掀起世界大戰。不過誰知道義大利還是一如即往的坑呢,不僅自己打不過別人,還需要調動德軍前去保護他們。
9. 同盟國在攻擊義大利大門時,為何與他們對戰的卻是德國人
義大利是二戰時期的軸心國之一,但是對於義大利來說,其戰鬥力和戰績都是非常糟糕的。之所以同盟國在進攻義大利大門的時候,出現了大量的德國人和其進行對戰,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當時的德國人已經排出了非洲軍團,開始對義大利進行了大量的支援。其次就是義大利之前由於失敗已經爆發過一次倒戈的鬧劇。最後就是義大利雖然戰鬥力不行,但是畢竟是德國人的盟友。
最後就是義大利雖然戰鬥力不行,但是畢竟是德國人的盟友。雖然義大利的戰鬥力不怎麼樣,但是畢竟是德國軍隊謂數不多的盟友之一,畢竟義大利的工業還是比較強大的。所以德國也不希望失去義大利這個盟友,而且當時的德國盟友也沒有太多,日本雖然海軍強大,但是陸軍並不強大。而且遠在亞洲地區。同時日本已經被美國開始碾壓的局勢了,無暇顧及德國。所以德國能夠穩定依賴的只有義大利。
10.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呢
義大利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家,它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
德國找義大利做盟友,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德國就相當於是挾“西方文明”而令“西方國家”
盡管在現代社會,義大利已經比較落後了,但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發祥地,因此誰占據了這里,就相當於是獲得了一個西方文明發祥地的這樣的一個文明聖地。
還有就是義大利也有恢復古羅馬的雄心壯志,這和德國欲恢復雅利安人的千年帝國。有著非常類似的精神方面的一致性。
還有在經濟利益上,義大利和德國都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有挑戰現成的國際秩序的這樣的一種強烈的願望。
而英國和法國是擁有很多殖民地的國家,它們需要長期維持既得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利益。國家的一切聯合,都是為了獲得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經濟利益。
那麼,德國也別無選擇。歐洲就是那麼幾個大國,它不聯合義大利還能聯合誰呢?
還有義大利也因為與法國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後來又與俄國在爭奪巴爾干半島地區發生過強烈沖突,所以義大利就與德國越來越近,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一種戰略上的聯盟。
盡管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都不是很突出。
但它也不是“最愛投降的國家”,義大利本身對世界戰局沒有決定性的作用,而且義大利也是被逼無奈才投降的,打不過盟軍,怎能不投降呢?
在德國看來義大利就是一個可以為己所用的國家。它並不要求他的盟友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否則就會影響到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畢竟是“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