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薩斜塔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
比薩斜塔在義大利的托斯卡納省比薩城。比薩斜塔是義大利的一個地標,建設於1173年的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一個獨立式鍾樓,在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比薩斜塔從塔頂到地基的高度是五十八點三十六米,塔頂到地面的高度是五十五米,鍾樓牆體到地面上的寬度是四點零九米,總的重量大約是一萬四千四百五十三噸左右,重心是在地基的上方,大概是在二十二點六米處。
比薩斜塔所在的奇跡廣場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群,分別是洗禮堂、牧原、鍾樓以及大教堂,它們的外牆是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各自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又形成了統一的羅馬式建築風格。
1.義大利托斯卡納省。
2.比薩斜塔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3.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洗禮堂、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4.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鍾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09米,在塔頂寬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6米處。
5.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
6.傾斜角度99度,偏離地基外沿5米,頂層突出5米。
7.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
C. 為什麼叫比薩斜塔
因為它建在比薩的一座斜塔而且多年未倒,人們大都因為它的斜而不倒慕名而來。更因為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斜塔上成功驗證了自由落體定律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固,從此比薩斜塔也跟著一舉成名。
比薩斜塔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遺產描述
比薩是義大利中部名城,位於阿爾諾河三角洲。比薩因比薩斜塔而聞名世界。比薩興建於公元前1世紀,原為厄特路麗亞人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紀被羅馬人佔領。中世紀時,比薩成為義大利中部重要的海上共和國。
1406年被佛羅倫斯擊敗後並入該城邦。1806年成為義大利王國比薩省的省會。比薩大教堂廣場位於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是義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聖瑪利亞大教堂、洗禮堂、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D. 斜塔在義大利哪個地方
斜塔在義大利托斯卡納省。義大利斜塔就是比薩斜塔,比薩斜塔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比薩斜塔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當初在修建時因地基不均勻與土層松軟而傾斜。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也是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
研究者認為塔身上的石磚是使比薩塔斜而不倒的重要原因,但斜塔每年仍以微小的幅度繼續傾斜。曾有專家建議扶正斜塔,但比薩本地人對這種想法深惡痛絕,他們堅信比薩塔永遠不會倒下。
比薩斜塔在公元1174年動工,1350年完工,是8層圓柱形建築。塔高54.5米,全部採用大理石,重達1.42萬噸。造型古樸而秀巧,是羅馬式建築範本。頂層為鍾樓,塔內有螺旋狀樓梯294級,盤旋而上塔頂,可以眺望比薩城全景。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優秀的古代文化遺產,雖然俗話說:「比薩斜塔像比薩人一樣結實健壯,永遠不會倒下。」事實卻是,從1918年開始測量以來,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傾斜約1毫米,至今其頂部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已近5米。
E. 斜塔是哪個國家的標志性建築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的標志性建築。
比薩斜塔,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1987年4月,國際古跡遺產理事會提名將比薩斜塔確立為世界遺產。
比薩斜塔始建於1174年,歷經176年的坎坷過程才終得以修成。最初的設計本是座普通的垂直鍾樓,但因其建造在古河流泥沙沖積的平原上,地質松軟,且地基處理過淺,塔身又建由巨石,重量太大,因此終成斜塔。
建築特色
鍾樓的圓形設計被認為是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築形成反射而相對應,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圓形後殿的曲線設計。更重要的是,鍾樓與廣場上對圓形結構的強調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偉的、同樣是圓形的洗禮堂奠基以後,整個廣場更像是有意設計成耶路撒冷復活教堂的現代版本。
鍾樓的裝飾格調繼承了大教堂和洗禮堂的經典之作,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拱廊中的雕刻大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上方的牆面對陽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給人以鍾樓內的圓柱相當沉重的假象。
大教堂、洗禮堂和鍾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F. 斜塔叫什麼
斜塔名叫比薩斜塔,坐落於義大利的比薩城。斜塔是比薩城內一組古建築群中的鍾樓,於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塔身全部用大理石材料砌成,共八層,高約54米。底層有大石柱15根,上面的各層為30根,頂層12根,鍾就掛在頂層。塔內有樓梯300階,遊客可登上各層眺望比薩城的全景。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鍾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8年首次發現傾斜。
G. 斜塔是哪個國家的標志性建築
斜塔是義大利的標志性建築。
比薩斜塔坐落在義大利西部古城比薩的教堂廣場上,是比薩主教堂綜合建築中的鍾塔。亦是建築群中最著名的建築。比薩斜塔建於1174 年,1350年竣工,全部用大理石砌成。
該塔開始建造時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層時,由於地基打得不深,上層強度低,塔身開始傾斜,工程遂中止。94年後,又重新繼續施工,並加強了一系列防傾斜措施。但全塔建成後,塔頂中心點還是偏離垂直中心線。
目前,塔頂中心點已偏離垂直中心線4米。比薩斜塔高 54 米多,分8層,底層有石柱15根,上面6層各30根,頂層為鍾塔,有石柱12根,塔內有樓梯300階。比薩斜塔為羅馬式建築風格,經過600多年的風雨,該塔巍然屹立,使該塔聞名於世。
拯救成果:
義大利政府於1990年起關閉斜塔,斥資2500萬英鎊開始修復工程,包括加固地基和抽走地下水,並以鋼纜支撐塔身。該修復工程於2001年完成,斜塔當時已立刻變直近38厘米。
香港《文匯報》2013年10月30日報道,義大利比薩斜塔終於止住傾斜趨勢,最新調查發現,該塔的傾斜幅度在2001年至2013年間,減少2.5厘米。
H. 比薩斜塔(義大利)
幾個世紀以來,鍾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遊客、藝術家和學者,使得比薩斜塔世界聞名。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的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薩斜塔的垂直剖面圖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
I.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在哪個城市
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