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Martini是什麼酒
Martini是馬提尼酒。馬提尼酒產於葡萄牙,是一種馳名的酒。馬提尼酒實際是一種強化葡萄酒。即在葡萄酒釀制完成的後期,加入烈性白酒和蜜糖,將酒質改變,而成為另一種酒。變性的酒有人也將其劃入白酒類,屬於略干辣的中性酒。
馬提尼酒在西方多作為開胃酒在飯前飲用,也可摻水加冰後飲用。其消費量遠不及白蘭地和香檳酒那樣大。用馬提尼酒加蛋白質和白糖,打成泡狀的「莎巴翁」,還是一款十分著名的甜食。
② 馬提尼是什麼酒
馬提尼是一杯不能再簡單的雞尾酒:冰鎮的酒杯中只有金酒、味美思和裝飾。然而說它是最講(糾)究(結)的雞尾酒之一並不為過。人們孜孜不倦地追求 剔除酒中的「濕」度。維多利亞時代甜而口感綿軟的「老湯姆(Old Tom)」風格金酒被杜松子味更重、更辛辣的「倫敦干(London Dry)」風格取代。再者,它所採用的味美思也越變越干。最後,干金酒與干味美思的「正確」比例成了似乎無休止的話題。19世紀後半頁的1:1比例到了 1910年左右被常見的2:1的中度干比例取代;幾十年後,標准喝法是超乾的5:1……再後來,事情開始變得有點不可收拾,金酒和味美思則徘徊在7:1和 16:1(所謂的Bone Dry Martini)之間,甚至會出現令人乍舌的25:1(好像人們有興趣將比例的游戲無限延續下去)。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人對調酒師抱怨酒里的味美思放太多。
馬提尼酒的調制技巧人們也是各執一詞。007堅持要自己的馬提尼用搖壺調制(Shaken, not stirred),這在一些調酒師眼中卻是錯誤的喝法。他們認為搖酒會稀釋酒的濃度,並且降低酒液的清澈度。就在調酒師爭論不休的同時,馬提尼已經灌醉了 愛較真的科學家,引發了到底是搖酒好還是攪拌好的嚴肅研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West Ontario University)生物化學系用實驗研究和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的嚴謹力圖證明搖制的金酒馬提尼比攪拌的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
馬提尼酒的配方簡單,配料的風味顯現得更加清晰,比例的精確對於最終的口味形成就更加重要,亦使之成為考驗調酒師水準的一道酒:這就好像毛筆字,越 是簡單的字越難寫好。於是關於一杯馬提尼引發的糾結,還流傳著這么一個說法:獨行荒野的人往往會在背囊里塞進一個馬提尼調酒套裝,這樣當他們迷路或倍感寂 寞時,只要做一杯馬提尼,就必定會有人突然怒不可遏地冒出來——批評他們的做法太不正宗。
馬提尼酒被認為是「懂酒」之人的選擇。此外,金酒公司在五十年代的市場推廣與馬提尼的流行也有密切關系。影視作品中的植入和 名流擁護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喝極乾的馬提尼自然會被看作是具有男子氣概的象徵——比如海明威、丘吉爾和翰弗瑞鮑嘉(歐美名人的名單可以列一長串)一定深以為然。
馬提尼酒很難說,歐美人的口味一定受中國人的歡迎,而且馬提尼的口味標准也在隨著時代改變。干馬提尼凸顯了有些金酒本身的濃重杜松子味,而這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受用的;用伏特加做馬提尼也很常見,但對有些人可能過於平淡。其實今天的馬提尼不再一味追求干、烈,而基於馬提尼的變體比馬提尼起源說法的版本還多,以適應不同的口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