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義大利怎麼乘坐火車
上車之前都需要在黃色的打卡機上打票(記錄登車時間),否則即便買票也視做逃票。義大利的票務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比較禮貌,見到上車忘記打票的外國人往往會網開一面,不過大家千萬不要心存僥幸。在義大利的火車站都會有自動售票機,一般可以6種歐洲主流語言。有些現金和信用卡都可支付,有些則只能用信用卡支付,如若不想排隊買票的話比較方便。在一些大的火車站內還會有一切其他機構的服務點(比如飯店、旅行社),他們也會代銷火車票,但是請事先確認好每次服務是否要加收服務費。另外在義大利坐夜車相對比較危險,特別是單獨出行的女孩,一定要避免在夜間搭乘火車。傳統意義上講火車站附近一般被認為是危險區域,所以在火車站周邊一定要注意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
總體來說義大利的火車分為三類,Regionale(慢車下面簡稱R),InterCity(城際快速簡稱IC),EuroStar(歐洲之星)。
三個類別裡面R是最慢的,車廂狀況也是最糟糕的,不過收費是最便宜的。火車在每一站都會停靠,不報站,而且經常晚點。晚點後還要向更高級別的IC和歐洲之星讓線路,所以R真的是很慢的,不過這也算是熟悉鄉土風情的一個好辦法。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雖然R的車廂情況很破,但是有時還是會分1、2等車廂的。千萬不要因為做錯了車廂而讓票務人員找茬。
IC是在各個方面都居中的一類火車,速度不是最快的,車內環境也不是最好的,但所有條件都優於R(慢車)。乘坐IC要按票據上的作為落座,否則其他乘客會向你抗議。停靠的車站類似於國內的普快,只在一些較大的城市停留。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報站。
歐洲之星想必大家都有耳聞,車內條件比國內的和諧號稍遜一籌,不過速度到不見得慢多少。歐洲之星與IC一樣,都要根據票據上的座位號落座,停靠的車站也與IC相似只在大城市駐留,每一站都會報站。另外歐洲之星在義大利具備最高的行駛級別,所以晚點的幾率在三類火車中也是最低的。
⑵ 誰知道十八世紀西方的火車資料
火車(train)
火車是交通工具 早期稱為蒸汽機車 也叫列車 主要成分是鋼鐵 有獨立的軌道行使 人們常用「咣礑咣礑門~~」來形容它的行使及汽笛的聲音!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一次可以拉好多的乘客和貨物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動力的
燃煤蒸汽機車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必須在鐵路沿線設置加媒、水的設施,還要在運營中耗用大量時間為機車添加煤和水。這些都很不經濟。在19世紀末,許多科學家轉向研究電力和燃煤蒸汽機車。
電力機車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製了第一台電力機車,重約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貿易展覽會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門子與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第一台實用電力機車投入使用。其時速達到200公里。
燃油機車1894年,德國研製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內燃機車。並將它應用於鐵路運輸,開創了內燃機車的新紀元。但這種機車燒汽油,耗費太高,不易推廣。
1924年,德、美、法等國成功研製了柴油內燃機車,並在世界上得到廣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製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輪機車,以柴油為燃料。且結構簡單、震動小、運行性能好,因而,在工業國家普遍採用。
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國都大力發展高速列車,例如法國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車,時速到達260公里;日本東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車時這也達到200公里以上。
人們對這樣的高速列車仍不滿足。法國、日本等國率先開發了磁懸浮列車。我國也正在上海修建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列車線。這種列車懸浮於軌道之上,時速可達400-500公里。
火車史話 火車的發明
火車和所有其他發明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問世的。
18世紀初,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急需一種比馬車裝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車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這種機器比馬的力氣可大多了,它一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有些人就想將「大力士」蒸汽機裝在車上,代替人力或者畜力來使車輛前進。說來有趣,這種大膽設想首先在軍事上得到實現。當時,歐洲各國的軍隊為了滿足作戰需要,紛紛採用口徑和射程越來越大的大炮。由於炮的重量不斷增加,用人推馬拉的辦法很難保證大炮能及時跟隨部隊作戰。法國一位名叫居尼奧的炮兵軍官,針對這一問題就研製成用蒸汽機推動的「蒸汽汽車」來牽拉,從而開辟了以機器為動力的現代車輛蓬勃發展的道路,也為火車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這種將蒸汽機裝在車子上的機械車是怎樣推動車輛行駛的呢?我們從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機有一個大鍋爐,裝在車架的前端。在鍋爐下面燒著煤火,用來將鍋爐裡面的水加熱成蒸汽。由鍋爐上的一根管子將蒸汽引入車子前輪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氣很大,便推著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動,而活塞通過連桿和曲軸與前輪連在一起,於是隨著曲軸的轉動,車輪就跟著轉起來,從而使車子前進了。
此後不久,這種冒著黑煙、喘著粗氣的車子先後在英國和德國出現了,如英國1804年製成的蒸汽機車。不過,它的模樣和先前不大一樣了:有的將鍋爐移到車子的中間,並罩上罩子,兩頭還裝上幾排座位;有的把鍋爐移到車後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裝了一個車廂,等等。蒸汽車有點近代車的氣派了。
與大多數新事物出現所受的遭遇一樣,在當時馬車佔主要地位的歐洲各國,蒸汽車處處受到非難和排擠。
就說英國吧,那時各城市的郵政廳都使用大量的馬車來運送郵件。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郵政廳便和大大小小的馬車主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新出世的蒸汽車,並要求政府對蒸汽車加以種種限制。後來,英國政府也站在馬車主一邊來反對蒸汽車,並規定了許多條條框框。例如,對蒸汽車下了這樣的命令:蒸汽車在行駛時,必須有手持小紅旗的人在車前55米處跑步前進,以招呼行人避讓;在有馬的地方,不許蒸汽車的鍋爐放氣;不許蒸汽車在街上鳴汽笛;蒸汽車在農村路上行駛,車的時速不得超過6千米,在城市不得超過3千米……這簡直比老牛車還慢呢!現在看起來確實令人發笑。
後來,盡管人們對蒸汽車進行了改進,但是由於它有著先天不足的弱點,例如車上裝的那又大又重的蒸汽機,既要經常停下來添煤加水,操作很不方便,又大量排出濃煙和蒸汽,而且還佔了車上很大地方,裝運不了多少貨物,所以人們逐漸對它失望起來。
就在人們為蒸汽車的前途擔心的時候,有人就想到了16世紀中期在礦山上用木頭做軌道,以人力和畜力拉動的車子,提出也給蒸汽車鋪上軌道 (木頭軌道顯然不行,需要用鐵軌),讓它拖帶幾節車廂在鐵軌上行駛的設想。這可是個好主意,不僅使車廂里可裝很多的貨物和人員,而且可發揮蒸汽機力氣大的特長,使車子跑得快。
1825年9月27日,從英國斯多克頓到達林頓的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了。由蒸汽汽車改製成的蒸汽機車 (我們平常所說的火車頭)開始大顯身手了,蒸汽機從此派上了大用場。這同時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車正式問世。
那天上午,由斯蒂芬遜製造並駕駛的「運動號」蒸汽機車拖帶著33節車廂,從斯多克頓出發了。車廂里裝載煤和乘客,而看熱鬧的人站滿了鐵道的兩旁。人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追追跑跑,簇擁著這長蛇般的龐大怪物在緩緩行駛。
1828年,期蒂芬遜和他的兒子共同製造了「火箭號」蒸汽機車,並參加了一次比賽。當時有3台機車參加比賽,其中一台在比賽開始不久,鍋爐接縫的地方便破裂了;另一台走了40多千米因汽缸破損而停駛;只有「火箭號」機車以每小時22千米的平均速度,牽引著10多噸的貨物,跑完了112.6千米的路程,順利地到達終點,獲得了冠軍。此後,火車便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世界各國相繼發展起來。
火車剛出世不久,跑得比較慢,本來就對火車冷眼相待的一些馬車主,更加傲氣起來,經常要跟火車比個高低,以顯示他的馬車跑得快。然而,馬車有時的確會揚揚得意地跑在火車的前頭,這就進一步促使人們對火車進行不斷改進。
早期的蒸汽機車,外形各種各樣:有的像個壓路機,有的與四輪馬車相似 (如英國「一號蒸汽機車」),有的和原始的汽車類同……這些機車的運載能力都還不大,跑得比馬車快不了多少。由於它們都是用煤炭或木材做燃料,行駛時鍋爐里的火焰熊熊,煙氣沖天,所以人們習慣上把它稱做「火車」。它雖然「吃」的是「粗糧」——煤,但力氣很大,而且煤的成本又較低,來源豐富,因而蒸汽機一直延用了很長時間。
作為工業生產發展產物的蒸汽機車,自然就要受到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重視。它們紛紛修鐵路,造火車,很快便使蒸汽機車風靡全世界。到19世紀中葉,這股築路造車風掀起了熱潮,英、美、日、德等國除了自己製造蒸汽機車外,感到修築鐵路有利可圖,便向世界各地宣傳推銷,承攬修路造車工程,從而使火車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
火車與鐵路
火車和鐵路在今天是一對分不開的「兄弟」。
火車頭,即蒸汽機車是英國發明家斯蒂芬遜於1825年發明的。有了火車頭,才有火車。可是你知道嗎,說起鐵路的發明,比火車還要早半個多世紀哩!
早在16世紀中葉,英國的鋼鐵工業興起,到處都搞采礦。可是,當時礦山的運輸還很落後。鐵礦石全靠馬拉、人背,勞動效率很低。有個公司的老闆,為了多運鐵礦石,想了一個法子:從山上向坡下平放兩股圓木,讓中間的距離相同,一根接一根地擺到山下。當裝滿礦石的斗車,順著兩股圓木下滑的時候,山上的人大聲喊叫著:「注意,車下來啦。」山下的人也大聲回答道:「車到啦,好!」
這就是初期的木頭軌道。
木頭軌道製作簡單,由上向下運送重物也很省力,一時受到歡迎。不過,如果在平地上使用木頭軌道效果不大,省力不多。而且,這種木頭軌道不耐用,磨損大。
到了1767年,有人試著拿生鐵來做軌道,以取代木頭軌道。人們便稱呼為鐵路了。鐵軌比木頭軌道的體積小許多,它直接放在地面上,斗車的輪子也是鐵制的,推起來當當直響,運煤、送貨也省勁。但是,斗車內裝的東西不能過重。有一回,一輛車子裝貨多了,把鐵軌壓到了地面里,結果車翻貨出,差點壓傷了人。
怎麼辦?看來,必須解決地面的承受力問題,同時還要考慮鐵軌的長度問題。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後來的鐵路。
火車很重,有人說如果把這個重量分散到枕木上,再由枕木分散到「道床」上,道床所受的力再均勻地分散到路基上,這個力量就變得小了許多。經過這樣的傳遞過程,接觸面積逐漸增大,單位面積的壓力就相應降低,路基就不會被壓壞了。
這個設計的思路是很科學的,可以說,今天的鐵路仍然是根據這個道理建成的。可是具體地說,道床應該用什麼材料?造成什麼樣子?枕木多大最好?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19世紀初,英國鐵路公司徵求新的軌道設計方案,並設置數萬英磅重獎。一時間,英國、法國、比利時的應征者,蜂擁而來。圖紙、模型堆積似小山。經過專家們評選,形成最優方案;把鐵軌釘在枕本上,枕木鋪在用小石子堆成的道床上。這樣一來,道床上的小石子可以調整鐵軌頂面的高低不平,防止枕木移動,利於排水,保護路基。
1830年,這一年有兩項重要的發明:斯蒂芬遜新設計成功的蒸汽機車和火車行走的鐵路——首次結合成功了。事實說明:從英國倫敦到愛丁堡的旅行時間,由原來的10~12天,縮短到只需要2天多(50小時)。人類可以創造比馬跑得更快的旅行速度!
火車頭牽引的車廂越多,載重越大。原來製作的生鐵軌承受力量不足。有人軋制熟鐵軌來代替。這種新鐵軌比較舊的好,它不發脆,在重壓下不致斷裂。因此,鐵軌的製作又有新的改進,雖然形狀未改,可強度大為提高。
火車行駛的路很長,鐵軌不可能無限長。一般是12~25米。最早的鐵軌是一根緊接一根,沒有一點空隙。誰知夏天酷熱,鐵軌受熱膨脹,把筆直的鐵路「頂」得彎成個凸肚子,火車怎麼行駛?冬天寒冷,鐵軌又收縮,發生斷裂了。這樣的事故教育了鐵路建築者,他們想:如果在鐵軌的接頭之間留點「縫隙」,還怕它熱脹冷縮嗎!
舊的矛盾解決了,又出現新的矛盾:鐵軌的縫隙接頭越多,火車運行中的震動越多,發出的雜訊也越大。而且鐵軌的裂損有60%是產生在接頭處。人們開動腦子設法改進縫隙,於是無縫鋼軌誕生了。
鐵路,不知道花去了多少人的心血,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總結了多少次經驗和教訓,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千萬不要小看它。
地下長龍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了地下鐵路 (人們簡稱地鐵)。我國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建設了地鐵,還有一些城市正准備承建。這說明,建造地鐵是城市現代交通發展的趨向之一。
地鐵列車不僅緩和了城市交通日益擁擠的情況,而且乘坐舒適,載客量大,運行准時,不受其他車輛干擾,可以高速行駛等,因而受到了廣大乘客的青睞。雖然乘坐地鐵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知道地鐵是怎樣問世的卻不多。
地鐵的發祥地是英國。
1830年以後,鐵路在歐洲和美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那時使用的機車是燒煤炭的蒸汽機車。這種機車行駛時,濃煙滾滾,灰渣飛舞,污染了城市環境。另一方面,由於大城市裡各種交通工具相互混雜,道路擁擠,火車也無法高速行駛。
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有兩種,一是建高架鐵路;二是建設地鐵。但是,建設高架鐵路投資大,而且還要佔據地面相當大的空間。因此,人們還是對建造地鐵感興趣。
英國在世界上首先建設了地鐵。那是在 1860年正式開工建造地下鐵路的。但是,英國最早的地鐵實際上應屬於1822年建成的1.8千米地下隧道。
1822年,英國人斯蒂芬遜決定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敷設鐵路,供「火箭號」機車行駛。但是,鐵路沿線居民和害怕被火車搶走生意的馬車主強烈反對修建這條鐵路。因此,鐵路不得不改變線路,繞遠在沼澤地上通過。尤其是在利物浦市,反對修建鐵路的人更多。由於不能在市內修建,不得不開挖1.8千米的地下隧道供火車行駛。
這一段供火車通過的地下隧道,雖然算不上真正的地鐵,但是在地鐵的發展史上還是佔有一定位置的。正是由於這件事,才使發明地鐵的英國人認識到,火車在地下行駛完全是行得通的,它為火車開辟了新的通路。
那時,英國也為地鐵施工創造了條件。當時有個叫布魯納的英國人,在倫敦的泰晤士河下面開挖了隧道,採用的是一種「盾構法」施工的,即通過在地下深處安裝圓管不斷掘進的辦法。這條隧道是1825年竣工的。1860年倫敦地下鐵路開工時,人們也准備用盾構法修建地下鐵路。
1863年,英國的地鐵工程首先完成了從倫敦的福靈斯頓站到畢曉普站的6千米區段。那時,還沒有發明電力機車,所以地鐵也用的是燒煤的蒸汽機車。
這種蒸汽機車在行駛時,搞得地鐵隧道里煙霧彌漫,不僅熏黑了車站和車廂,乘客們也滿身煙塵。盡管如此,倫敦市民還是願意乘地鐵。他們認為,地鐵方便,速度快。因此,倫敦的地鐵利用率很高,並促使地鐵線路不斷擴展。到1883年,倫敦已建成了32千米的環形線地鐵。
到了1890年,德國和美國先後製成了性能優良的電力機車。隨後,電力機車很快用於地鐵。法國巴黎由於也為城市交通問題所困擾,便立即投入修建使用電力機車的地鐵。當時,為了迎接1900年萬國博覽會在巴黎舉辦,便加速施工。結果,在博覽會舉辦時,巴黎地鐵如期通車。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電力機車的地鐵。與巴黎幾乎同時,德國也在柏林開挖地鐵,並於 1900年竣工。
美國在製成電力機車後,於1898年開始在波士頓修建地鐵,並於1904年通車,從而代替了喧鬧的高架鐵道和不合時宜的鐵道馬車。
紐約和巴黎在地鐵施工中,由於地下都是堅硬的岩石的地質構造,所以不能使用英國的盾構施工法,而採用先在岩石上開小洞,再進行擴大的施工辦法。而德國柏林卻是松軟的砂土地質構造,因此先開挖路面,再採用沉箱法施工。
到了20世紀初期,世界上已有19個城市開通了地下鐵路。此後,有許多國家都在籌建地鐵。例如,前蘇聯的地鐵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有利之處是,可吸收各國經驗,研究各種不同的地鐵施工技術,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施工。於1932年開工修建的莫斯科地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當防空洞使用,仍在繼續施工,完成了6千米。如今的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豪華地鐵之一。
世界上最早建成地鐵的英國倫敦,現已有地鐵400多千米,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紐約,有380多千米。第三是巴黎,有近200千米。
鐵路機車
鐵路運輸是19世紀20年代發展起來的,它的前驅是英國17世紀的木軌和18世紀的鐵軌上的手推和馬拉車輛運輸。1802年英國人特里維西克製成3.5個大氣壓的「高壓蒸汽機」及第一台實驗性蒸汽機車,在默瑟爾和加爾第夫之間的鐵路上行駛了14.5公里。1815年他又製成了7個大氣壓和熱效率超過7%的蒸汽機車,功率在100馬力之上,為後來斯蒂芬遜完成火車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1814年拿破崙侵英戰爭爆發,馬車不能適應戰時運煤的需要,斯蒂芬遜研製成從煙囪排蒸汽以使鍋爐鼓風燃燒的機車。載 30噸煤每小時行駛6.4公里。到1825年9月,他終於製成可供使用的蒸汽機車,每小時可行駛24公里,載重90噸,從而完成了火車的發明。
1826年至1830年9月,斯蒂芬遜和他的兒子一起製成第一台載客運輸火車「火箭式」,在競賽中獲勝,從此開始了蒸汽機車鐵路運輸的時代。1872年英國開始普及有座位的車廂,正式出現運客火車。
鐵路運輸的發展將軌距的標准提到日程上來,至今國際通行的標准軌距就是19世紀30年代英國人布魯內爾提出來的,英國直到1892年才予以統一。1870年世界鐵路總長為21萬公里,到1900年已達79萬公里。
20世紀初,由於用三級膨脹式蒸汽機和帶過熱器的機車,燃料消耗率進一步降低。機車和列車的結構有了較大改進。1936年至1938年間,英國的格萊斯雷先後設計出非流線形的「太平洋」號和流線形的「大西洋」號機車,時速分別達到182.5公里和203.5公里。1938年法國製成時速為202公里的高速蒸汽機車。
由於蒸汽機車燃料消耗率高,體大笨重,污染嚴重,以後逐漸被柴油機車和電力機車所取代。1926年至1929年間,德國製成直接用齒輪傳動的和壓縮空氣傳動的柴油機車。1932年在德國的柏林至漢堡和英國的東北鐵路上分別出現時速為125和101.5公里的柴油機車。但由於柴油成本高和機車速度尚低於蒸汽機車,在歐洲未能推廣。美國則因柴油比較便宜,並在 1935年出現了標准化的組合式柴油機,大大促進了柴油機車的發展,1945年已有4000台。
60年代初各發達國家開始成批生產4000~6000馬力的柴油機車。到70年代前期,柴油機車功率已成系列,數量滿足要求,很多國家停止使用蒸汽機車。1981年,英國製成時速高達270公里的高速柴油機車。
繼柴油機車之後,電力機車又逐步發展起來。1879年柏林博覽會展出第一台可供實用的電力機車,並在德國使用。電動機的轉速可隨負載在一定范圍內變化,運行安全,設備簡單,無污染,操縱和制動方便,而且還可以從發電站接受強大的電源,在短時間內產生必需的起動功率,便於高速行駛。
1955年,法國製成高速電力機車,時速達332公里,1981年又增加到380公里。電力機車的最大困難是架空線路和變電設備成本過高問題,美國用單相交流電進行遠距離輸電,其成本比直流線路低三分之二,因而被廣泛採用,迎來電力機車大發展的新時期。
「長辮子」火車
1879年出世的世界第一台電力機車,是利用兩條鐵軌之間的第三條軌將電力引進機車里的。這種供電方式適合於電壓和功率都比較低的情況。
隨著電力機車的發展,要使它跑得快,運載量大,就得提高電力機車供電系統的電壓和功率,因而需要使用高壓輸電線和變電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使用設在地面上的第三條軌供電的方式了,因為這既不安全,又給使用帶來不便。
1881年,德國試驗成功一種適合以高壓輸電線供電的電力機車新的供電系統,叫做「架空接觸導線」供電系統,也就是將電力機車的供電線路由地面轉向空中。實際上,這種供電系統和現在城市中的有軌電車相似,在車頂上裝著一條「長辮子」。它與以前使用蓄電池的電動機車的主要不同在於,它自身不帶電源,由電廠供電,所以機車的結構比較簡單,但需要一套供電設備。
這種裝有「長辮子」的火車,依靠裝在車頂上的受電弓子把電力從架在空中的電線上引到機車里。高壓輸電線送來的電是高達110千伏的三相交流電,必須經過牽引變電所變成25千伏的單相交流電,方能供機車使用。因此,在電力機車行駛的鐵道沿線上,每隔50公里左右設一個牽引變電所。變電所的電又被送到鄰近的沿線接觸網上,通過機車上的受電弓將交流電引到機車的整流器上,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使直流電動機旋轉,再經過一套傳動裝置,帶動車輪轉動,機車就會跑動起來。
電力機車雖然問世較早,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被大量普遍地使用起來,已成為鐵路機車家族中的佼佼者。
人們將電力機車稱為神通廣大的「火車頭」,就是因為它比蒸汽機車有著以下獨特的優點:
一是它的馬力大,拉得多、跑得快、爬坡的勁頭足。例如,我國在 50年代末期修築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 (雞)成(都)鐵路,就充分發揮了電力機車的優越性。從寶雞到成都,第一道關口就是要翻越氣勢雄偉的秦嶺。過去用3台蒸汽機車拉一列950噸貨車上秦嶺時,像老牛拉車每小時才行走18公里。蒸汽機車下坡時是靠閘瓦制動的,而閘瓦因摩擦就會變熱,如果不及時冷卻就難以將機車制動住。為了保證行車的安全,蒸汽機車的下坡速度比爬還慢,有時甚至走走停停,以便使受熱的閘瓦有足夠的時間冷卻。後來用3台電力機車取代同樣數量的蒸汽機車,就能拉著2400噸的貨物,以時速50公里快速上坡,比蒸汽機車在運貨量和速度上都提高了近兩倍。電力機車下坡時,採用電阻制動,使列車能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下坡,既快速又安全。
二是電力機車用的是「干凈」的電能,它不冒黑煙、揚灰渣,因而不會污染環境。即便是通過幾公里長的隧道,旅客也不必擔心濃煙和廢氣熏人,也不會被討厭的煤灰渣迷住眼睛或弄臟衣服。機車駕駛人員也能在寬敞明亮的司機室進行操作。
三是電力機車操作簡便,出車前的准備時間短,不像蒸汽機車那樣,既要裝煤,又要加水,也不像內燃機車需要加油。無論是在缺水的沙漠地帶,或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區,只要有電力供應,電力機車就能牽引列車晝夜行駛。
四是電力機車使用的是電能,既可由煤炭、石油來發電,也可由水力、核能、天然氣、地熱、太陽能等發電,能量來源比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豐富,而且效率高。蒸汽機車的熱效率只有 7%;內燃機車的熱效率較高,也僅為28%;而採用火力發電的電力機車,其效率可達30%,若以水力發電時,熱效率高達60%~70%。
本世紀50年代,由於石油得到大量開采,價格低廉,所以世界各國郡在研製和使用內燃機車,而把電子機車放在次要地位。但是,在石油生產國提高石油價格,發生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之後,人們又把注意力轉向了電力機車,從而促進了電力機車的迅速發展。
當時歐洲各國的電力機車的發展較快,如瑞士、荷蘭等國研製的電力機車和供城市交通使用的有軌電車。日本製成了一種交直流兩用電力機車,使用更為方便。
我國對電力機車使用很重視,除了建成寶成路電氣化線路外,又修建了多條電氣化線路,大大提高了機車的運載量。與此同時,我國還研製成了「韶山」型電力機車,也投入使用。
電力機車除了在鐵路和城市地面交通(即有軌電車)使用外,還多用於城市中地鐵,如義大利米蘭市地鐵、我國北京地鐵用的電力機車等。現在的北京地鐵電力機車上的「長辮子」已經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它是將「長辮子」從車頂上移到鐵軌旁邊的路基上。這樣,架設和檢修都很方便,但路軌附近有觸電的危險,所以嚴禁乘客跳下站台,以保證人身安全。
目前,有的國家已製成了具有萬匹馬力的電力機車,使火車的速度超過了每小時200公里。還有的在研製14000馬力的大功率電力機車,將會使火車的速度得到進一步提高。看來,電力機車將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內燃機車
據報載,從1992年6月1日起,北京鐵路分局結束了使用蒸汽機車牽引客車的歷史,改用內燃機車,以提高列車的速度和正點率。
為什麼要將蒸汽機車送到「歷史陳列館」而啟用內燃機車呢?這是因為內燃機車在許多方面比蒸汽機車優越。優勝劣汰,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規律。下面就讓我們尋蹤追跡,看看它們的發展過程和內燃機不凡的本領。
人們在使用蒸汽機車的過程中發現,這種機車的一個致命弱點是它的鍋爐既大又重,嚴重影響了它的發展前途。在鍋爐里,用煤將水加熱成蒸汽,再通入汽缸里,從而推動機車前進。有人設想,如果將這種笨重的鍋爐去掉,使燃料直接在汽缸內燃燒,用所產生的氣體來推動車輪旋轉,就可以克服蒸汽機車的主要缺點。於是,一些科學家便開始進行研究試驗。
1866年,德國人奧托首先製成了一種燃燒煤氣的新型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和蒸汽機在汽缸外面的鍋爐里燃燒燃料不同,它是在汽缸內點燃煤氣的,然後利用氣體的壓力推動活塞,從而使曲軸旋轉。因此,就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字,叫做「內燃機」。內燃機的出現,為火車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生機。
後來到了1894年,德國就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內燃機車。這種沒有大鍋爐的新機車,既不燒煤,也不燒煤氣,而是用柴油作燃料。它所用的柴油機是德國人魯道夫·狄塞爾發明的。從此,內燃機車就成了火車家族中的一位重要成員,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內燃機車雖然出世較晚,但它後來居上,比火車家族中的大哥哥蒸汽機車的本領高強,受到人們的重視。它的突出優點是:
1.速度快。內燃機車起動迅速,加速又快。通常,蒸汽機車的最大時速為110公里,而內燃機車的最大時速可達180公里,使鐵路通過能力提高25%以上。
2.馬力大。蒸汽機車的功率一般為3000馬力左右,而內燃機車可以達到4000~5000馬力,因而運載量就多。
3.能較好地利用燃料的熱能。蒸汽機車的熱效率一般僅為7%左右,而內燃機車可達到28%左右,提高了3倍,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燃料。
4.適合缺水地區使用。蒸汽機車是個用水「大王」,一列火車平均每行駛10公里,就得消耗水3~4噸。通過乾旱的缺水地區,火車就需要自帶用水。據統計,在缺水地區運行一列火車,如果有10節車廂,其中有3節車廂是用來裝水的。而內燃機車用來冷卻的水僅需要幾百公斤,供循環使用,內燃機車上一次水,可連續行駛1000公里,因而它被人們譽為「鐵駱駝」。
5.司機駕駛操作方便。內燃機的司機不需要像蒸汽機車那樣加煤加水,而且駕駛室內明亮寬敞,司機操作時視野開闊,既方便又安全。
有的人可能認為內燃機車和汽車都是使用的內燃機,兩者的結構原理應是相同的。其實,它們是不完全一樣的。汽車是利用內燃機產生的動力直接推動車輪轉動,而內燃機車則是先通過內燃機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再用電能使電動機旋轉,從而驅動機車前進。所以,通常也將內燃機車稱做「電傳動內燃機車」。
內燃機車出世後,以其明顯的優勢很快就壓倒了蒸汽機車。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內燃機車所用的燃料——石油價格較低,能大量供應,因而有力地促進了內燃機車的發展。一些國家如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國都用繼
⑶ 歐洲的火車卧鋪是這個樣子的!它們保留著旅行該有的樣子
近年來,高速鐵路以及飛機等交通工具讓出行愈發便捷,乘坐「慢悠悠」的卧鋪火車已經不再是最流行的出行方式。但對於一些旅行者來說,乘坐卧鋪火車的過程中仍充滿了無可比擬的新鮮感,縈繞著不可替代的浪漫氛圍。隨著火車駛出站台,遊客們也緩緩進入夢鄉,等太陽升起,再於另一番景緻中醒來,一時間竟分不清是在現實里,還是仍活在夢中。
加勒多尼卧鋪列車
倫敦至威廉堡
從倫敦的尤斯頓火車站出發,加勒多尼卧鋪列車將帶領乘客們開啟一場長達13個小時的「穿越」之旅。拉開窗簾,車水馬龍的鬧市、連綿起伏的山峰、一望無際的雪原以及景色壯麗的高地將化身為旅途中的小驚喜,依次呈現在乘客們的眼前。
圖源:Caledonian Sleeper
2019年6月,加勒多尼卧鋪列車還將為乘客們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卧鋪車廂會改頭換面,帶有格紋的牆飾以及用白色、橘紅色噴塗而成的牆體,讓整個車廂更顯溫馨。在列車的484個可用房間中,還首次出現了雙人套房,這是世界上第一列提供雙人套房的卧鋪火車。除了柔軟的床鋪之外,房間內單獨配備了衛生間和淋浴室。此外,列車中還引入了新的工程技術來降低動力系統等產生的噪音,讓遊客們睡得更加舒心,以更清爽的狀態迎接第二日的旅途。
圖源:Caledonian Sleeper
Trenhotel Lusitania
馬德里至里斯本
從繁華的都市馬德里打個「廉價飛的」前往裡斯本,整趟飛行旅程通常只需要花費一個小時,然而若是計算一下辦理登機手續,以及從機場前往市中心所花費的時間,對於部分旅客而言,這趟行程仍稱不上是最佳的選擇,而每晚9點30分發車的Trenhotel Lusitania則可以帶領乘客們穿越地中海沿岸,直達里斯本的聖阿波隆尼亞車站,並為乘客們節省一整晚的住宿費用。
相比於傳統火車而言,Trenhotel Lusitania的車廂較短,列車的車頂也相對低矮。盡管整列列車建於上世紀80年代,但列車內部的裝飾搭配則透出了現代范十足。鋪滿整列車廂的寶藍色地毯與藍白相間的窗簾相互呼應,潔凈的不銹鋼洗手池搭配上旁邊的乳白色列車內壁,顯得簡潔又大方。整個列車之上沒有設置餐車,但打造了一個小型咖啡廳,長長的櫃台上擺滿了各類零食,乘客們可以在吧台旁稍坐,點上一份售價約為113元、帶有前菜和飲料的套餐,在不斷變換的美景中,給予味蕾和精神一份雙重享受。
Thello卧鋪火車
巴黎至羅馬
與Trenhotel Lusitania不同,Thello是歐洲卧鋪火車中為數不多的、仍保留餐車的列車,其中的菜品融合了義大利和法國 美食 的地方特色。下午茶之時,乘客們可以先點上一小份法式三明治,讓濃郁的芝士氣息和火腿的咸香在口腔中逐漸飄散。等窗外的鄉間風光逐漸沉入夜色之時,再細細品味一份熱騰騰的千層面或是小酌一杯純正的波爾多葡萄酒,在到達目的地之前,讓地方 美食 率先與味蕾打個招呼。
圖源:thello.com
除了單人包廂之外,這間列車之上還特別打造了3人包廂和男女分住的包廂,不論是獨自出行、與朋友結伴出遊還是家庭游遊客,都能在這列火車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車廂。部分包廂內部還設置了剃須刀插座和獨立的洗漱池,並配備了免費的洗漱用具以及一次性拖鞋,讓環游法意兩國的背包客們能夠獲得更加舒適的旅途體驗。
俄羅斯鐵路列車
莫斯科至尼斯
2010年9月,俄羅斯鐵路新增了一條火車線路,列車從莫斯科出發,穿越白俄羅斯、波蘭、捷克共和國、奧地利、義大利和摩納哥,到達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全程3482公里,是歐洲最長的鐵路線路之一。由於列車經過白俄羅斯,乘客們除了需要獲得申根以及俄羅斯簽證外,還需要額外申請白俄羅斯的過境簽證。
圖源:russianrail.com
為了紀念法俄鐵路相連150周年,這趟列車曾在2015年經歷了大幅升級,車廂內的設置也更加現代化。除了為每節車廂配備淋浴間和空調系統外,車廂門也改換用智能門禁卡,並增設了窺視孔和安全鎖。在頭等艙的豪華卧鋪中,列車公司還特別添加了平板電視。而在這次長途旅行的過程中, 美食 愛好者們也能夠得到極大地滿足,列車將為乘客們提供不同風味的地方餐品。最初,列車上會供應口味清淡的波蘭湯菜,等火車行駛到布雷斯特,餐車會進行一次調換,開始為大家提供色澤誘人的俄羅斯 美食 。
圖源:russianrail.com
聖誕老人特快
赫爾辛基至羅瓦涅米
這列名為「聖誕老人」特快的雙層列車一路向北行駛,穿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芬蘭的赫爾辛基進入一個被冰雪覆蓋的冬季仙境,全程只需要15個小時。古典的巴洛克式建築和潺潺流淌的河流逐漸從眼前消失,闖入乘客們眼簾的是覆蓋著皚皚白雪的高山和在雪地上肆意馳騁的馴鹿,若是運氣夠好,乘客們還能透過干凈的窗戶捕捉到北極光的身影。
圖源:eurail.com
或許是與「聖誕老人」的神話有關,整節列車也充滿了童趣,銀灰色的列車之上被噴塗上了綠樹和各式各樣的小動物。車廂內的床單之上,也遍布著純白色的雪花紋飾。此外,列車上還提供卧鋪保護網,家長們只需將掛繩穿過鐵質圓環並調節好松緊,這些保護網便能在家長們熟睡後,更好地保護孩童的安全。
奧地利Nightjet卧鋪列車
穿過德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
如果卧鋪火車也能評星級,那奧地利Nightjet列車大概夠得上五星級標准。在這里,相鄰兩個包廂之間並不是完全封死的,乘客們可以轉動把手,拉開隔斷,在更加寬敞的列車空間中,盡情享受與家人、朋友一起的旅途時光。包廂內的洗漱台則採用「內藏式」理念,將折疊式茶幾移至門口處,乘客們便可以發現通往獨立衛浴間的大門,其中的淋浴花灑不僅可以用於洗澡,也可以將洗臉池旋轉至花灑之下,以此為洗臉池供水。
圖源:nightjet.com
2017年10月,奧地利鐵路公司宣布翻新卧鋪車隊並重新開通了漢堡至蘇黎世等6條鐵路線,其中的部分列車甚至允許乘客的私家車「乘坐」火車出行。此外,升級後的列車也將通過清潔能源進行驅動,這些能源將由列車公司在阿爾卑斯山的水庫電站提供。
索非亞-伊斯坦布爾特快
圖源:bdz.bg
2017年2月21日,一量載有22名乘客的火車從土耳其的哈卡立火車站出發,歷經大約十個小時,第一列索非亞-伊斯坦布爾特快終於到達了保加利亞的首都。這列特快列車以票價低廉著稱,一張單人卧鋪票只需要花費人民幣270元左右。不過,低廉的票價並未影響車廂內的舒適程度。柔軟的床位之上鋪蓋著潔凈的白色床單,床鋪的對面則是實木打造的置物架,街邊的路燈穿過長方形的小窗戶映照在車廂之中,營造出一分寧靜、典雅的氛圍。
盡管列車名為「索非亞-伊斯坦布爾特快」,列車在土耳其的終點站距離伊斯坦布爾的市中心卻仍有一段距離,乘客們需要搭乘一輛公交或者計程車,才能夠真正抵達旅途的終點站。
洛夫琴卧鋪列車
貝爾格萊德至巴爾
如果要評選最美的火車路線,洛夫琴卧鋪列車的行車路線應該能夠入選。這列老式列車從塞爾維亞首都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駛,直達波光粼粼的亞得里亞海岸邊。在476公里的火車旅程之中,列車將穿越254條隧道,跨過435座橋梁,其中還包括世界上最高的鐵路橋——馬拉里耶卡高架橋,它位於馬拉里耶卡河谷之上200米的位置。喧鬧的村莊、平靜的湖泊、以及挺拔的白樺林透過明亮的窗戶呈遞到眼前,伴著「哐啷哐啷」的火車行進聲,整個人的內心也不由得平靜了下來。
圖源:serbianrailways.com
然而,想要乘坐這趟穿越迷人風光的列車卻並不容易。由於沒有在線預訂服務,乘客們只能在列車經過的站點購買車票,即便是在天氣炎熱的盛夏,這量列車的車票也常常售罄。
馬爾默至納爾維克
SJ列車的卧鋪車廂,像是一間間小型的商務套房。棕紅色的木質鑲板搭配上深藍色的牆壁靠墊,淺橘色的燈光照耀著柔軟的羽絨被,整個空間在簡單利落中平添了一絲溫馨。這些卧鋪中的床頭處往往較床體的其他位置更高一些,其中的大部分卧鋪床頭正對窗戶,遊客們可以輕松地躺靠在卧鋪之上,看日升月落,細細體味旅途中的愜意時光。
圖源:SJ Night Train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殘疾人乘客出行,SJ列車還在多個停車站點設立了救助站。乘客可以提前撥打救助站的咨詢電話,並提供乘車時間以及輪椅或助行器的尺寸,方便工作人員們提供更加適宜和完善的服務。
威尼斯-辛普倫東方快車
倫敦至威尼斯
提及歐洲的知名卧鋪火車,怎麼能夠不提威尼斯-辛普倫東方快車呢?這輛列車不僅成為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謀殺案發生地,也吸引著包括海明威在內的「迷惘的一代」們,他們踏上列車前往當時的君士坦丁堡,探尋靈魂的棲息之所。
圖源: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
在從倫敦至威尼斯的行程之中,乘客們要換成三次列車,分別是英國列車、海峽隧道豪華復古列車以及法國卧鋪車。其中的復古列車在注入了21世紀的奢華裝飾風格的同時,保留了上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的古典魅力。透過寶藍色與暗金色裝點的車廂牆壁、雅緻的花朵形壁燈以及潔凈的柚木地板,乘客們得以略窺阿加莎筆下的東方快車的身影。
除了精緻的裝飾,列車上地道的歐洲 美食 ,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一些乘客還會在晚餐時換上西裝、禮裙,再點上一份美酒,於柔和的燈光中和氤氳的食物香氣中,感受東方快車「穿越」時光,裹挾的別樣韻味。
⑷ 乘坐歐洲的火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義大利的火車粗略來講可以分為兩種:
以Frecciarossa,italo為代表的高速火車以Regionale為代表普通火車
在義大利坐火車最大感覺就是:方便,快捷。火車線路四通八達,幾乎能覆蓋到每一個小鎮。而且乘火車不需要安檢,也沒有檢票口,只有一些隨機出現的查票員,看好時間,完全可以隨到隨走。
高速火車:
Frecciarossa
italo
這兩個可以理解為義大利的高鐵,速度最快,但只連接義大利的大城市:如米蘭、羅馬、都靈、佛羅倫薩等。車上有WIFI,配備充電插頭,不過車上是不提供熱水的,車票一般也比較貴,車票上會有固定車次和座位。剛來義大利的時候,車上是沒賣東西的服務員的,這兩年估計也跟中國學會了,開始有人推車賣東西,會賣些咖啡、飲料小零食什麼的。從去年開始,這些義大利高鐵已經有中文服務了,買車票直接選擇中文就好。
普通火車:
義大利普通火車類別很多,典型代表就是Regionale,這類火車特點就是班次多,密度大,票價便宜,但速度會慢很多,幾乎是每站必停。坐這類火車,是需要提前在機器上打票的,因為這類火車車票是不指定車次與座位的,買一張想坐哪班坐哪班,累了還可以中途下車休息下,然後坐其他班次的車再走。旅客想要趕路的話當然是要坐高速列車,欣賞風景的話這種車就是很好的選擇,不過需要避開熱門時段,要不你就可以體會到義大利站票是什麼感覺了。這種車是沒有WIFI的,不過有些車還是有充電插頭的,可以用來手機充電。
⑸ 義大利日間列車(Italian Day Trains ) 的頭等車廂和二等車廂之間有什麼區別
一、頭等車廂。
在歐美國家,火車上的頭等車廂,提供靈活伸展腿腳的舒適躺椅座位。還有一個酒吧-餐車可供購買食品和飲料。 火車上的商務特級服務 (Premier service) 包括膳食服務,並可以進入車站的高速列車的休息室。注意,頭等車廂不等同於火車頭。在英語里,頭等車廂叫做club car。
二、二等車廂。
二等車廂在英語里叫做coach。二等車廂座位提供靈活伸展腿部的空間。有一個酒吧-餐車可供購買食品和飲料。
⑹ 為什麼薩內蒂列車會被稱為「幽靈列車」呢
人們將時隱時現的列車稱作“幽靈列車”。關於“幽靈列車”有很多傳說,其中最出名的要數1911年在義大利的薩內蒂列車神秘失蹤後又在世界各地多次現身。
那麼這趟“幽靈列車”真的存在嗎?它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
(現代的羅馬火車站)
至於莫斯科地鐵的故事,查閱資料發現,這個故事最早竟然於2007年出自中國,蘇聯和俄羅斯官方檔案沒有任何記載,事件發生日期是1975年4月1日,那天是愚人節。
即便是如此破解,仍然還有人深信不疑,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神秘學主義者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奇聞異事進行誇大其詞的。
⑺ 干貨丨義大利出行指南——火車站篇
羅 馬
- 羅馬中央車站
- Termini Stazione Roma
羅馬最主要火車站,位於羅馬市中心,幾乎所有的火車都經過這里。現在它共有28個站台,由於不斷擴建,新建的站台只能往後延伸,所以上火車之前一定要在大屏幕上查到自己的火車是在幾號站台,尤其是去機場的萊昂納多專線(Leonardo Express)是在第24號站台,需要往後走很遠。Termini火車站的地下一層遍布著各種商店和超市,這里也可以換乘地鐵。羅馬兩個重要的火車站是中央火車站(Termini)和蒂泊蒂娜火車站(Tiburtina), 兩個火車站之間搭Metro僅僅9分鍾,從Termini站搭乘方向是Rebibbia,共4站就到Tiburtina火車站。
地址:Piazza dei Cinquecento
到達方式:地鐵:A線,Termini站
- Roma Tiburtina 火車站
羅馬第二大火車站,同時也是羅馬最主要的汽車站。坐落於城市的東北方,當Termini火車站在深夜關閉時,經過羅馬的長途火車都會在Tiburtina車站停靠,這里提供行李寄存的服務。
地址:Piazzale Della Stazione Tiburtina
到達方式:地鐵Tiburtina站
米 蘭
米蘭共有8個火車站,其中位於東北部的中心火車站(Milano Centrale)是米蘭最大、最主要的火車站。去往科莫湖(Lago di Como)方向的火車一般從Cadorna火車站出發,乘坐地鐵紅線M1和綠線M2可達,地鐵站名標有FS字樣。
- 米蘭中央火車站
- 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
本身即為米蘭著名的建築景觀之一,地下一層可換乘地鐵,售票處和部分商店以及TIM和WIND兩個手機運營商的店鋪(可以購買並辦理義大利當地電話卡及其他手機電話服務)等位於零層。乘扶梯到最高層便是火車站台,其中機場快線位於1、2站台,3、4站台則大都是開往都靈(Torino)方向的列車,13站台設有遊客問訊處。
- 米蘭Cadorna火車站
修建於1879年,部分通往科莫湖和瑞士方向的列車會從這里出發,每半小時就會有一班快車開往馬爾彭薩國際機場。
地址: Piazzale Luigi Cadorna 14, 20123 Milano
到達方式: 地鐵紅線M1、綠線M2到Cadorna站。
佛羅倫薩
- 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a火車站
是佛羅倫薩最主要的火車站,位置非常靠近市中心。要注意的是,佛羅倫薩還有一個Rifredi火車站,這里是一些中短途慢車的終點,離S.M.Novella火車站非常近,任何一個到S.M.Novella火車站的慢車都會途經這里。佛羅倫薩是義大利鐵路重要的一個環節,鏈接了羅馬和博洛尼亞兩個重要的城市,也是托斯卡納大區火車網的中心樞紐。在這里可以乘坐義大利目前最快的銀箭列車FRECCIARGENTO或者紅箭列車FRECCIAROSSA前往羅馬只要1個半小時,全價票45歐;或者乘坐普通火車前往錫耶納、比薩和盧卡,票價只要幾歐。
威尼斯
威尼斯分為內陸與海島兩個火車站,威尼斯Mestre與威尼斯Santa Lucia。Mestre是威尼斯內陸火車站,為內陸中轉火車站,很多火車如果路經威尼斯都經停此站。Santa Lucia是威尼斯主島火車站,距離內陸火車站(Mestre)5分鍾的車程,可用威尼斯交通票,去威尼斯的朋友要看好票上最後的目的地。
- 威尼斯•梅斯特雷車站
- Venezia Mestre Station
是大陸上的最後一站。無論你是從米蘭過來,還是從羅馬、佛羅倫薩過來 Venezia Mestre station是首先到達的火車站。
- 威尼斯主火車站
- Venezia Santa Lucia
此火車站有火車直達帕多瓦(Padova),30-40分鍾,每3或4小時1班,票價2.5-9歐元不等;到維羅納每2小時1班,2個小時左右,票價6.1-12.65歐元不等。此外還有發往米蘭、迪里雅斯特和博羅尼亞的火車,想去羅馬和佛羅倫薩也很方便。遊客可以從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大火車站坐火車抵達此站。從威尼斯乘火車可以到達大多數義大利城市以及布達佩斯、薩格勒布等歐洲城市。在威尼斯火車站,可以乘坐水上計程車、水上巴士前往旅館或各個景點,到聖馬可廣場步行只需20-30分鍾。
那不勒斯
- 那不勒斯中心火車站
- Stazione Centrale
那不勒斯中心火車站相對較大,車站內有歐舒丹專賣店、書店、葯妝店、麥當勞以及各種其他快餐店,且價格公道,車站門口有著名的土耳其烤肉店(Kebab)、咖啡店(Mexico)等。
地址: Piazza Garibaldi 1,在Corso Umberto 1與Corso Amaldo Lucci的交叉處即是。
到達方式: 公交搭乘R2、152路在Piazza Garibaldi站下車可到達;地鐵乘坐2號線(Linea 2)到Piazza Garibaldi下。
⑻ 佩奇的旅行|「延誤」的代名詞-義大利的火車文化(3)cultura del treno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關於義大利的鐵路公司以及購票乘車事項,下面我會為大家介紹義大利火車你很少知道的另一面(很多是個人經歷分享,謝謝大家 )
和國內乘坐火車不同的是,義大利火車到達的站台非常不固定,所以大家一定要密切注意電子屏滾動的信息和車站廣播信息,有時甚至開車前兩分鍾站台都還會有變化,當你聽到這樣的語音播報時 Il treno numero....(車號) delle ore ...(時間)diretto a ....(地點), partirà dal binario...(之前的站台)anziché dal binario.... ( 更改後的站台),或者當你看到人群聽到廣播後紛紛移動到另一個站台時,你就要跟著一起轉移了,希望大家能夠注意,要不然在寒風中瑟瑟發抖30分鍾,可能也等不來你要的那輛火車 延誤和罷工 ritardare sciopero
也許當你身處在義大利詢問當地留學生如何乘坐火車時,他們除了告訴你如何購票找到自已的站台時,還會像你們吐槽一大堆,為什麼會這樣吶,因為你在義大利 ,沒錯,義大利火車是出了名的不守時,尤其是高鐵和下雨天,延誤個10幾分鍾都是正常的,當延誤到30分鍾以後那就恭喜你了,獲得了義大利火車被強迫性,無理由性體驗票一張,而且延誤還是幾率性,無規則性的,比如你在等車時,又比如你在途中,我自己曾經有過無數次延誤的經歷,比如這次
(中午我自己乘坐的高鐵,到達博洛尼亞時已經延誤了200分鍾)
所以當大家遭遇延誤時,不要著急,不要驚慌,不要以為出了什麼事,這只是像義大利人喝咖啡一樣的正常,甚至在播報員途中報導延誤時,大家會集體鼓掌(義大利人的可愛之處),以此為恭喜自己獲得這張」體驗票「。
接下來是罷工,火車罷工在義大利時常發生,但很少有大規模全面性的,通常會在罷工前10天左右在網站和主流媒體開始預告,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遇到了,那就更恭喜你獲得了義大利鐵路深度體驗票一張,依舊是被強迫性,毫無理由性的,再倒霉一點的,就是在途中因為你的城市罷工,火車經過但不停下,遇到這種情況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只能祝福你了!
不過在遇到延誤或者罷工而趕不上下班火車時大家可以去轉車站的窗口進行換票(換成下一班)或者退票也很方便,不需要大家再掏錢。
義大利天然的地中海港口優勢以及政策優勢成為北非難民們登錄的首選之地(不過義大利還是相對安全的),加上高的失業率讓很多人干起了偷雞摸狗的勾當,所以大家在乘車時一定要小心,盡量把貴重的東西放在身邊,放在行李架( portabagagli )上時要保持在視線范圍內,要不然當你睡醒發現哈喇子流到地上時,可能你就只剩內褲了。另外義大利的火車座位是面對面的
所以大家交談時要注意聲音的大小,當然當你在乘車時看到這樣的情況時,不要驚慌,不要害羞,不要覺得尷尬,你可以瞪回去表情,不過也有一些義大利人會很友好的跟你交談,此時正是你聯系口語的好機會,哪怕說不好也不要怕,學習的過程就是這么痛苦。
雖然有各種毛病,但在義大利乘車中還是很享受,很安靜( tranquillo )的,我自己也非常喜歡乘坐火車,義大利沿途的風景也絕對不讓你失望
並且在車上你隨時可以見到義大利人在看書以及辦公,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畢竟在火車中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多,希望大家不會在義大利受火車出行的困擾!
fermata s.f 停車站
sicurezza s.f 安全
tranquillio s.m 安靜
portabagagli s.m 行李架
bagagli s.m 行李
Degli annunci in stazione e in treno 一些在車站和火車上的廣播
1.Il treno regionale delle ore 15:00 proveniente da Milano e diretto a Bologna è in arrivo al binario 3.
15:00從米蘭出發、直達博洛尼亞的大區慢速火車即將到3號站台。
2.Il treno Intercity delle ore 16:00 diretto a Venezia è in partenza dal binario 9. Ferma a Mestre.
16:00開往威尼斯的城際快速列車即將從9號站台出發,在曼斯特雷站停車。
3.Il treno Eurostar numero 1053 delle ore 16:30 diretto a Bolzano, partirà dal binario 10 anziché dal binario 11.
16:30開往博扎諾的1053號歐洲之星將從10號站台而不是11號站台出發。
4.Il treno Intercity delle ore 16:30 proveniente da Napoli e diretto a Trieste viaggia con un ritardo di 20 minuti.
16:30從那不勒斯出發、直達的里雅斯特的城際快速列車晚點20分鍾。
5.Attenzione, si pregano i signori viaggiatori di non oltrepassare la linea gialla.
注意,請旅客們不要超出黃線。
6.Avvisiamo i signori viaggiatori che il treno è in arrivo alla stazione di Centrale.
尊敬的旅客們,火車即將到達中央車站。
7.Prossima fermata Centrale.
下一站,中央車站。
8.Avvisiamo i signori viaggiatori che il treno viaggia con un ritardo di 20 minuti. Ci scusiamo per il disagio.
尊敬的旅客們,火車晚點了20分鍾。我們對此表示抱歉。
⑼ 義大利的火車有幾個類別
Regionale:每個大區里的區間車,最便宜也最慢。
InterCity:長途車
Treno notte:夜間長途車
ES City:次於歐洲之星的快車
EUROSTAR:歐洲之星,最快最貴
還有Frecciarossa, Frecciargento,Frecciabianca這三種在某幾個特定城市間的快車,貴速度也快。
⑽ 義大利火車現狀如何
義大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遊國家之一,每年都有成百上千萬的遊客來這里觀光。對於遊客來說,火車是最佳的交通工具。
火車站里有很多自動售貨機,接受信用卡或現金,還可以使用六種主要歐洲語言購票,目前還沒有東方文字,所以許多火車站里都會有吉普賽人幫遊客買票。這種機器方便之處在於所有可能的路線和價格都展現在你眼前,就算不買票也可以查看行程,如果車次前有R說明這趟車是慢車,有IC標明是快車。而且這種機器上的火車車次比網上購票更多,慢車在網上無法提前訂票。不過有的時候網路會不正常,需要等上一小會兒。付款後車票會直接列印出來,多數情況下會是一張機票大小的卡片。和許多歐洲國家不同,義大利火車上查票的人非常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