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的
追求利益所在和脆弱的聯盟導致義大利倒戈。
歐洲大陸一直是以混亂著稱,今天跟他關系好一點,明天就跟她關系好一點。義大利所在的同盟國本來是沒有他的位置的,這位置本來是沙皇俄國坐著的,不過奧斯曼帝國和沙俄百年戰爭還未了結,德國卻不識局面,非要拉上二人組成一個「三星同盟」,結果後來沙俄插足巴爾乾地區,搞得不歡而散。
而一戰發生後,義大利基本上是處於觀望的狀態,只有這樣,義大利才可以引起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注意。果真!雙方都允諾戰後給予義大利豐厚的回報,不過奧匈帝國這邊小氣了點,不知變通,而英法方面就顯得聰明的多,反正先給義大利一支空頭支票,先打贏了再說。
所以義大利倒戈不是一點兩點的原因。
⑵ 一戰中義大利的倒戈事件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
5月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在向奧匈帝國宣戰後加入協約國。
一戰時,義大利是在戰爭爆發後快一年的1915年4月,在和協約國簽訂了《倫敦條約》後才對奧匈帝國宣戰的。而它出於對德國的懼怕,直到1916年8月28日才敢對德宣戰。
義大利戰線在一戰明顯是一個次要戰場。一方面是阿爾卑斯山脈造成的戰場惡劣,另一方面就是義大利軍隊的拙劣。在沙俄面前完全是一副魚腩表現的奧匈帝國猶如雜燴湯的軍隊,在面對義大利軍隊時,立刻變成了一把切削義大利乳酪的鋒利餐刀。奧匈帝國軍隊中對俄羅斯人飽含民族情誼的斯拉夫人在面對義大利人也一下猶如凶神附體,無往而不勝。
1916年剛參戰時,義大利全國軍隊總數為87萬,到了1918年初,義大利損失軍隊總量已經達到76萬。其中被俘就是30多萬,逃兵17萬。後來如果不是協約國方面派來英國第10軍,法國的2個師,美國的第83師。義大利無疑在1917年底就要垮台投降了。
說義大利倒戈能夠加速一戰的結束進程?我可以用一個歷史橋段來回答這句話.
當義大利背盟投入協約國的消息傳到柏林時,威廉二世召見魯登道夫,告訴了他這個消息。魯登道夫如釋重負。他說他以為傳來的是義大利加入中歐同盟對協約國作戰的噩耗呢。他說:「陛下。如果義大利加入我們。我需要你給我80個師去保護它。但是如果它敢於與我們作戰的話,我只需要你給我40個師就能徹底打敗它。」
⑶ 為什麼義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卻不是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一,從外部條件說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進行了海外殖民探索,將所有新開辟的航路控制在自己的勢力內,這就為義大利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帶來了障礙。
2,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的傳統商路,(路上、海上絲綢之路均通過地中海東部地區向西歐輸出商品),對過往商旅徵收重稅,而義大利的傳統商業范圍就是從小亞及地中海東部買進商品運到西歐賣出,從中犀利,所以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對義大利的傳統貿易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3,新航路開辟後,西歐的商業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轉移至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地理位置變得不利於發展海外貿易。
二,從內部條件說
1,義大利本國雖然商業發達,但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市都有很大的自治權,城市間為了爭奪利益而互相爭斗,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後盾,社會安定無法保障,經濟發展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2,由於沒有統一的國家,所以長期沒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內市場,商品貿易完全依賴海外,而外部又產生了上述不利變化,所以商品市場萎縮,影響了國內生產的發展。
3,義大利國內的資源貧乏,特別是發展工業所必需的礦產資源,這也不利於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封建統治者同商人階層普遍結合,許多封建主同時也是商人,所以不像英、法那樣有強烈的階級對立。
以上的各個原因阻礙了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十五世紀末的大航海時代開始後逐漸衰落,沒有了經濟基礎,政治上的革命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