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普契尼的創作作品有哪些
普契尼(1858~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最傑出、最受推崇的歌劇作曲家。普契尼的戲劇鑒賞力和創作技法無與倫比,與他同時期的歌劇作曲家難以與其媲美。他出生於盧卡的音樂世家,到他時已為第五代了。5歲時即喪父。由母與姊撫養大。16歲曾獲管風琴比賽一等獎。後靠在教堂演奏管風琴和在舞會上彈奏鋼琴為生。
1880年(22歲)獲國家年金,遂入米蘭音樂院學習,師從巴齊尼和蓬基耶利。在校期間即已顯示出歌劇作曲方面的才能。他受到19世紀末真實主義思潮的強烈影響,形成其現實感極強的創作風格。他那近似於自發的旋律天才,以及在歌劇中戲劇性要素的充分發揮,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他的歌劇取材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往以悲劇結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詠嘆調音樂風格,並著意提高管弦樂隊的作用。開始他寫了幾部歌劇並不成功,他終於明白了成功的歌劇取決於有一個好的歌劇腳本,於是他親自選取法國文學家普列弗的小說《瑪儂·列斯科》並與人一起編劇。結果這部歌劇使他一舉成名,1896年創作歌劇《綉花女》使他得以立足於世界樂壇。其後,又創作了《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均為世界歌劇的上乘之作。四幕歌劇《綉花女》(又譯《波希米亞人》、《藝術家的生涯》)根據米爾熱的小說《藝術家的情景》編劇,作於1892~1895年,189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揮下首演於都靈,獲得成功。反映了在巴黎拉丁區閣子間居住的窮藝術家的生活。他們在西歐人心目中是一些不拘舊習、無拘無束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被稱作「波希米亞人」。該劇著名唱段有咪咪的詠嘆調《人們叫我咪咪》、魯道夫的詠嘆調《冰涼的小手》等。
普契尼
B. 普契尼是哪國人簡介除了蝴蝶夫人 還有哪些好作品
吉亞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著名的有《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
C. 《蝴蝶夫人》的作曲者是誰
普契尼 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年12月22日——1924) 義大利歌劇作家。出生於義大利中部偏北一點的洛卡。他兒時並不太喜歡音樂,也不好好學。常常逃避他父親教他彈鋼琴,到處躲藏。父親是位作曲家並寫有歌劇,還是洛卡音樂學校校長,父親為他請來自己的學生,本地優秀的教師給他上課,他仍沒有長進。入學後,學習成績很不好,數學最差,而且討厭唱歌。但其母堅信他的血管里必然流著距今170年代代出音樂家的家族傳統的血液,母親時時刻刻鼓勵他,後來他常在教會擔任獨唱或彈風琴,成績不錯,他還即興演奏過很優美動聽的歌劇音樂19歲時曾幾次參加音樂比賽都沒成功。不久,他寫了一首宗教音樂——《經文歌》,博得好評,後又寫了彌撒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同時增強了他的信心。他因沒錢而竟步行十五英里去聽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他深受感動,激動得說不出來,於是他下決心成為一名歌劇作曲家。1893年,他35歲時發表了成名作《曼依·列斯科》。還作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10餘部。他在創作歌劇《圖蘭多》中曾以中國民歌《茉莉花》為素材。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舞台效果,所以人稱舞台音樂的天才,舞台腳燈的魔術師」。
D. 貝利尼普契尼是什麼時期的
貝利尼是19世紀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是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知名度更高,代表作是《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和《蝴蝶夫人》。
E. 普契尼在歌劇發展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縱觀普契尼的一生,他在對戲劇的人物性格塑造、音樂配器、情感表達,戲劇性沖突和技巧方面都表現出其他人所少有的才能。他的12部歌劇和其他一些合唱作品,為他奠定了在歌劇發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他——普契尼,是20世紀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是威爾第之後的義大利歌劇界的又一高峰。
F.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簡介
賈科莫·普契尼(PucciniGiacomao,1858—1924年),是繼威爾第之後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是“真實主義”歌劇樂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普契尼簡介
在18世紀的歌劇界,有很多有名的歌劇作曲家,而其中有一位之所以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幾乎和每一位女主角都“有仇”,他就是普契尼。在普契尼的作品中,幾乎所有的女主角都以死亡而告終,命運十分悲慘。從普契尼簡介中可以了解到,這位出生於浪漫之都義大利的歌劇作曲家在當時有著很高的聲譽,出身音樂世家的他,從小便接觸到了各種音樂知識。在求學的道路上,一步步被歌劇吸引,從而走上歌劇創作之路。
普契尼的作品多是以現實主義創作出來的,伴有濃重的鄉村風格,為當時的人們所喜愛。他一生寫了12部歌劇,幾乎每一部在上演時都是座無虛席。雖然有一段時間,他的作品很少,因為車禍差點喪命,但是在晚年時期,他還是創作出來至今仍為觀眾所喜愛的《杜蘭朵公主》。這部作品直至他去世時都沒有完成,是由後輩續寫完成的。
眾所周知,在普契尼的一生中,鮮少與 政治 打交道,雖然他的私生活曾傳出過緋聞,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聲譽。他對於義大利歌劇的貢獻是劃時代的,在他之前有戚爾第,在他之後,卻再無他人。普契尼成了歌劇領域偉人的終結者,他那將戲劇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程度,無人能及。為了紀念他,現在義大利每年都會有為期一個月的普契尼音樂節,由此可見他對音樂劇的影響有多深遠。
普契尼歌劇
在中國一直廣為流傳的是戲劇,這種演員將 故事 在舞台上演繹出來的表演形式,同樣存在於國外。歐洲的歌劇起源於義大利,歌劇是將音樂和故事結合的一種表演形式,這種表演是演員用歌聲來演繹的,再加上精美的舞檯布置,和深情的演繹,一種被大眾接受並喜愛的表演形式便流傳開來直至今日了。提及義大利的歌劇,普契尼歌劇是不能不說的,這位義大利著名的歌劇作曲家,代表了義大利一個時代的歌劇。
最具代表的普契尼歌劇當屬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圖蘭朵公主這三部了。蝴蝶夫人在初期演出並不受歡迎,普契尼隨後將其修改,修改後的作品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成為普契尼最 成功 的作品之一。這部充滿悲情色彩的作品和普契尼的很多作品一樣,都將女主人公的命運寫的悲慘不已,觀眾在觀看的時候,經常是陷入悲愴的劇情中難以自拔。
而最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普契尼歌劇,就是圖蘭朵公主了,這部作品演繹了東方公主的愛恨情仇,讓中國的觀眾更容易接受。但是這部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愛情觀,卻沒有完全征服中國的觀眾,畢竟圖蘭朵公主的創作者,是個不太了解中國 文化 的人。圖蘭朵公主是普契尼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沒有完成的遺作,後續的部分是由他人完成的。但這並沒有影響這部作品的質量,直到今日,這部作品還在上演,甚至曾在鳥巢上演,可見中國人對這部作品的喜愛。
普契尼代表作
普契尼的第3部歌劇《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於1893年公演,獲得巨大的成功。它連結了普契尼與劇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喬賽普·賈科薩(Giuseppe Giacosa)的關系。他們在接下來的3部歌劇共同合作,後來成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這3部歌劇分別是:
《波希米亞人》:被認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 歷史 上最傳奇性的歌劇之一。
《托斯卡》:實際的描繪出真實生活的不同面向(包括暴力在內),可以說是普契尼第一部帶有寫實主義色彩的作品。因為它許多重要的特徵,所以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
《蝴蝶夫人》:一開始被敵視(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對手),不過隨著幾次上演後,現在被認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不幸少產時期
普契尼在1904年後的創作是越來越稀少,因為對於飆車的懷抱著熱情,使得他幾乎在1903年的一次車禍中身亡。賈科薩於1906年去世,然後在1909年爆發一件丑聞,因為妻子艾維拉對於他們的女傭曼佛迪(Doria Manfredi)與普契尼發生關系的不實指控,後來導致該女傭自殺。而艾維拉則遭到曼佛迪的家人控告成功,於是普契尼必須支付賠償金。普契尼的出版商雷哥爾第在1912年過世之後,也結束了普契尼劇作家生涯中的多產時期。
不過普契尼還是在1910年完成《西部女郎》,然後在1917年完成了《燕子》(La rondine),這是一部普契尼重新作曲的輕歌劇,但是他發現這與他的風格及才華是格格不入。
三合一作品
《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在1918年於紐約首次公演,這部作品由3個部分所組成。第一個部分是《大衣》(Il Tabarro),屬於恐怖的大吉尼奧爾(Grand Guignol)的風格;第二個部分是《修女安潔麗卡》(Suor Angelica),為感人的悲劇;第三個部分則是喜劇《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賈尼·斯基基》是3個部分最受歡迎的,包括著名的詠嘆調:《親愛的爸爸》。
猜你喜歡:
1. 什麼是歌劇
2. 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簡介
3. 歌劇蝴蝶夫人賞析
4. 宣敘調的簡介
5.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簡介
G. 普契尼的介紹
賈科莫·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萊斯科》,著名的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西部女郎》等。
H. 賈科莫·普契尼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
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他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1880年他入米蘭音樂學院學習,1883年畢業。1884年他創作出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致力於歌劇創作。他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瑪儂·萊斯科》、《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來自西部的女郎》等。
I. 普契尼是哪國的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從亡父的學生安傑羅尼和故鄉魯加的其他音樂家學習。10歲開始當唱詩班歌童,14歲任教堂管風琴手。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1883年畢業。1884年創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致力於歌劇創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著名的有《、瑪儂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齊的一篇有關中國故事的歌劇《圖蘭朵》沒有完成,其中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其創作有真實主義傾向,多取材於下層市民生活,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他們的同情,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音樂語言豐富、旋律優美明媚,具有及強的歌唱性。配器與和聲技術高超。劇情遵循「有趣、驚人、動人」的原則,善於駕馭舞台戲劇效果。
J. 普契尼的簡介
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著名的有《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1858年12月22日生於盧卡,1924年11月29 日卒於布魯塞爾。父親米凱萊從事作曲、演奏、教學活動,在普契尼6歲時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時並沒有顯示出特殊的音樂才能或興趣,由於親人的希望和母親的鼓勵,進入盧卡音樂學院,從作曲家C.安傑洛尼學習後,才逐漸顯露出音樂才華。16歲參加管風琴比賽獲得第1名,19歲任聖馬丁教堂合唱隊長和管風琴師。他生活貧困,當鄰近城市上演G.威爾迪的《阿依達》時,他徒步往返去聽歌劇。這部歌劇使他十分震動,並立志要成為一名歌劇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