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義大利音樂的特點
義大利美聲唱法的特點 一、音域寬廣義大利美聲唱法的一般歌手都能唱到兩個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兩個半八度,甚至能達到三個八度。在這寬廣的音域里歌唱家及歌手可以自由運用發揮技巧和抒發情感,這對我們贊美上帝的歌唱是非常有利的。有時在我們被聖靈充滿,從心靈深處向上帝發出真誠的敬拜和忠心的贊美,而不至於因聲音音域的限制達不到敬拜的最高潮。有時可運用高泛音好象在雲霧中飄然起舞,有時運用低音又好象陣陣低沉的雷聲。二、音色優美 音質統一義大利美聲學派的音色優美,音質統一的奧秘是科學的運用聲帶的振動頻率。用意識和母音變化及咽部管狀的調節,有利的控制聲帶頻率的振動機能,並充分發揮聲帶優美的音色及音質上下統一,這對聖樂發聲有很大的用處。尤其是在合唱中的優美音色、純凈的音質和諧和的和聲;再加上女高音、男高音、高泛音的音色,使人沉醉在天國的敬拜之中。三、氣息通暢 聲音連貫義大利美聲學派的歌唱氣息是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無論是唱歌還是唱戲運用氣息中一種最科學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有彈性能控制,伸縮性強,氣息儲存量大;如果和聲帶配合的巧妙不但音量可大可小,可高可低;並有很好的聲音連貫性和彈跳性。這對聖樂發聲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聖樂大部分歌曲都是比較柔和纏綿和連貫,所以需要有很強的氣息控制。還有一些聖樂曲需要用弱聲或半聲的歌唱,這對氣息的要求難度就更大了,也只有這種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才能使聲音連貫、氣息通暢、活潑跳躍,是聖樂歌唱最佳的呼吸法。四、充分運用人體的共鳴腔體義大利美聲學派科學的運用人體的共鳴腔體,充分的使用人體的胸腔共鳴、喉咽腔共鳴、口咽腔共鳴、鼻咽腔共鳴、口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個聲部的運用中各有偏重,好的歌唱家可在發聲中自由的調節和運用各個共鳴區,並用最小的基音和氣息獲得較大的共鳴效果;所以,義大利美聲學派的歌唱家都不用擴音器,並且音量大穿透力強。義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魯索曾在十萬人廣場歌唱不用麥克風而每個人都能聽到,而且,聲音純真情感真實。這一點對聖樂發聲多麼重要,避免了擴音器許多噪音和失真的干擾。我們對上帝的歌唱贊美正需要一種真誠.純潔.朴實的聲音,並能大能小音量能自由控制的聲音。在中世紀以前教堂里有許多合唱曲是無伴奏.無擴音器的合唱,當然,現代聖樂的發展如何使歌唱的聲音更接近天國的敬拜為最佳。五、獨特的咬字義大利美聲學派的咬字是在牙關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變化是在聲帶上,形成在咽腔里。這是一個獨特的咬字法,與我國的戲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咬字法比較圓潤,有利於幫助氣息聲帶的配合,聲音穿透力強,口型自如美觀。這是聖樂發聲特別需要的,聖樂歌曲基本上沒有稜角,就是唱一些比較快的比較有力的歌曲也是圓潤的;並具有較強的聲音穿透力和自然美觀的口型,對我們敬拜上帝是合宜的。字正腔圓,每個字清晰而溫柔是打動人心的一種最好的咬字方法。六、聲音有韌性、有伸縮性義大利美聲唱法由於要求在歌唱時,無論強弱音都要唱在氣息的流動上和聲帶上;所以,音量轉弱時不是空虛無力,氣流保持集中,橫隔膜肌肉群強有力的控制,聲帶變薄變小,而更明顯聽到一個具有很強穿透力聲音的心。然而,音量加大橫膈膜相對的放鬆一點,充分運用共鳴腔體但這個心沒有改變。不管是聲帶的韌性還是橫膈膜肌肉群的有效控制,都促使聲音能強能弱,能高能低具有良好的韌性和伸縮性。這對聖樂發聲同樣重要,因為我們需要長時間的敬拜贊美聲音而不嘶啞,並在集中的弱音和輕聲來歌頌上帝時,更能體會到用心靈和誠實的敬拜贊美真正的內涵。一個有韌性有伸縮性好的聲音,加上聖靈的膏抹,在上帝耳旁真是甜蜜的聲音。七、橫試、豎試唱法自如運用義大利美聲唱法最早都是運用豎試唱法,口型是橢圓形的,是為了充分運用咽腔基音發音管,使聲音有一些掩蓋,尤其是男高音到#F2有一個關閉是為了更好的唱好高音。在中世紀著名男高音卡魯索開始運用橫試唱法並豎試橫試結合使用,比較成功。當今,最傑出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繼承並發展了豎試橫試唱法;他不但能巧妙的運用橫試唱法使聲音明亮,也能自如的運用豎試唱法使聲音圓潤。更為突出的他能豎試橫試唱法根據歌曲的需要自由的運用;可見這位聲樂大師真是得到上帝所賜的這一豐富的恩典。橫試唱法一般都適用於獨唱,豎試唱法多適用於合唱。至於聖樂更須要得到上帝這一寶貴恩賜,既能用明亮華麗的聲音,贊美歌唱這位偉大、全能、公義、聖潔的上帝;又能用圓潤抒情的聲音,敬拜歌頌這位慈愛、憐憫、豐富、信實的上帝。八、哭腔的奧秘義大利美聲唱法運用在歌劇中尤其是詠嘆調,大都使用哭腔技巧。這種技巧的是:1.排除聲音的緊張和生硬,2.會厭豎立喉結下降有利於管子的形成,3.氣息和聲帶配合自如,4.每個聲音都經過情感的潤色,5.與激起技巧巧妙的配合。這種哭腔技巧運用在聖樂上非常接近我們用靈來歌唱,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在禱告中帶著哭腔尤為感動,在聖樂中用靈歌唱在加上哭腔技巧,就更完美了。
㈡ 聲樂的唱法分為哪幾種
目前在聲樂演唱方法上一般常用三種演唱方法: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一、美聲唱法(Bel canto )
義大利文中稱美聲唱法為Bel canto。我國在開始引進這種唱法時,把Bel canto翻譯為 「美聲唱法」,並把學習這種唱法的人統稱為「美聲學派」。其實Bel canto這個詞義大利語的真正含義是「完美的歌唱」。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美聲唱法」與「完美的歌唱 」之間,在含義上是不盡一致的。「完美的歌唱」不僅僅包括聲音,它還應該包括歌唱的內容及歌唱者的風度、儀表、氣質等等。而「美聲唱法」很容易的被顧名思義地理解為具有「美好聲音」的唱法。把「完美的歌唱」理解為「美好的聲音」,用田玉斌老師的話說,這種不全面、不準確的理解,使我國的聲樂在發展中走了一些彎路。在很大程度上把美聲唱法理解為只重視聲音,聲音高於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學習。因此致使不少學習美聲唱法的人,在學習和實際歌唱中,要麼重聲不重字,要麼重聲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但不重字和情,就連聲音也是裝腔作勢,唱起歌來很不感人。
基於以上原因,在聲樂界有人曾主張將「美聲唱法」改為「美歌唱法」。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准確地認識美聲唱法的,含義,以避免在理解上乃到在實踐佧莂出現偏差。其實, 「歌」與「聲」是不能劃等號的。「聲」是「歌」的「載體」,但決不反映「歌」的內容。在對「美聲唱法」的稱謂上已經約定俗成的情況下,再去在名稱上大做文章,是無實際意義的。我們可以延用「美聲唱法」這一習慣稱謂,但關鍵是如何使美聲唱法與我國的歌唱語言相結合,使歌唱者既能唱好外文歌曲,也能唱好中文歌曲。
運用好美聲唱法,還應該知道美聲唱法包括哪些實際內容和原則。基諾.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的有關美聲唱法的一系列主張和論述,經小美在線老師概括整理為以下六個方面內容:
(1)美聲唱法有聲部之分;
(2)美聲唱法要求聲區統一;
(3)美聲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
(4)美聲唱法要求聲音連貫;
(5)美聲唱法要求具備良好的音樂修養;
(6)美聲唱法要求聲情並茂。
以上六點是美聲唱法的重要內容,也可以說是六個重要原則。之所以稱之為原則,是因為學習美聲唱法的人必須嚴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則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聲唱法。
二、民族唱法(folk style singing )
廣義地講可以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帶有這三類風格的創作歌曲的唱法。
這里所指的民族唱法則是作為狹義地來理解,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風格較強的聲樂作品時所用的技術方法及一些規律。它們既是從戲曲、曲藝、民歌這些民族傳統唱法中提煉和繼承下來的,同時又借鑒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優秀的結果。研究民族唱法尤其不能離開民族語言,因為歌唱語言是生活語言的藝術加工。我國民族傳統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頭,韻是肉」、「字領腔行」,甚至帶有藝術誇張地說:「千斤白,四兩唱」,可見對語言因素的強調與重視。因此語言規律的差別以及對咬字、吐字、語言在演唱上的不同處理與強調程度,是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原則區別。語言既是咬字吐字的依據,也是發聲、用氣、共鳴等技術手段的依據,又是音樂曲調的依據。而語調、語氣、語勢則是形成風格的主要因素。
三、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始於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得到廣泛的流傳。開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後來稱通俗唱法。
其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
通俗唱法聲音的主要特點是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
通俗唱法以青年為中心,可以說是:寫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聽。
㈢ 美聲唱法起源於哪個國家
義大利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義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以音色優美,富於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凈為其特點。這種演唱風格對全世界有很大影響。
㈣ 美聲唱法來源於哪個國家
美聲唱法起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的義大利。
文藝復興是十四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在歐洲一些國家先後發生的文化和思想革命運動,它要求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反對教會的禁慾主義和來世思想,歌頌愛情,肯定現世生活。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新興資產階級特別需要新的音樂來豐富它的精神生活,在帕萊斯特理那(Ciovanni Pietiuig Palestrina,1525—1594)和拉索(Qiando di Lasso,1532—1594)已將多聲部復調合唱發展到高峰頂點的情況下,許多義大利作曲家想尋求新的創作天地,以發揮他們的才智。他們認為在一首歌曲中同時存在多條獨立旋律的進行,不同聲部同時唱出不同歌詞對表達詞義和情感都是一種干擾,於是提出了「向對位法宣戰」,恢復古希臘單聲歌曲的主張,以利於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於是卡奇尼(Giulio Caccini,1546—1618)出版了題名為「新樂曲」的獨唱歌曲集,附上通奏低音伴奏。為恢復早已被遺忘的古希臘悲劇,藝術家們探索試驗、在實踐中卻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歌劇。作曲家佩里(Jacopo Peri,1561—1633)和詩人里努奇尼創造了歌劇《達芙尼》,1597年在宮廷里作非正式演出(樂譜現已失傳),1600年他們又寫出了《優麗狄茜》(Euridice),並作公開演出,於是1600年便成為歌劇誕生之年。
為了使宣敘調的演唱能取得像古希臘人在廣場上朗誦悲劇台詞那樣響亮的效果,就得有充分的呼吸支持,清楚的咬字和洪亮又能傳遠的聲音,為了改進演唱的方法,就產生了「美聲」(bel canto)唱法,可以這樣說:美聲「是早期歌劇的產物」。
㈤ 尤其是美聲唱法,義大利歌劇的種類 比如約德爾唱法、詠嘆調之類的 具體一點兒,舉例幾首其中著名曲目
你好
約德爾唱法起源於阿爾卑斯山,這種唱法比較著名的就是《音樂之聲》裡面的《孤獨的牧羊人》了
詠嘆調你可以聽聽莫扎特 的《費加羅的婚禮》,其中《再不要去做情郎》<Non piu andrai>、《你們可知道什麼是愛情》、《何處尋覓那美妙的好時光》都是非常著名的詠嘆調
㈥ 美聲唱法的演唱方法是什麼
美聲唱法(義大利文:Bel canto)又稱“柔聲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來演唱,那麼大家知道它的演唱 方法 有哪些嗎?下面我給大家帶來美聲唱法演唱方法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美聲唱法的演唱方法
美聲唱法在演唱方法上又分豎唱法和橫唱法兩種。所謂“豎”唱法是因為歌唱時嘴巴上下拉開,形成長條型或橢圓狀的 O型 ; 喉嚨以上下打開為主,會厭軟骨充分“豎”起,聲音給人有“豎”或垂直的感覺。所謂“橫”唱法則是歌唱時嘴巴左右拉開,露上齒亦像在笑;喉嚨前後打開,不強調會厭充分“豎”起,而突出聲帶的張力——阻力為發音主體。由於聲帶的位置呈前後向,因而聲音則有“橫”的感覺。在歌唱實踐中是選擇“豎”唱法還是選擇“橫”唱法,主要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生理條件及歌唱 愛好 者心目中所嚮往的聲音模式而定。總而言之,不論選擇哪種唱法,只要運用得法,都可能達到歌唱表演的最佳境界。
譬如當今世界男高音之王,具有“歐洲三傑”美稱的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他們三人的唱法雖都屬於美聲唱法,但具體地說又有所不同。卡雷拉斯是典型的豎唱法,他在唱高音時嘴巴上下拉得特別長, 呈O型。帕瓦羅蒂是橫唱法的典型代表,他在唱高音時上齒始終是露出來的,而且口型是橫向拉開的。而多明戈則為折中,介乎於二者之間,但偏向豎唱法較多。又如,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採用的是橫唱法,而歌唱家劉維維則選用的是豎唱法。因此說,選擇哪種唱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才能掌握並運用好一種唱法,並使之達到一定的高度。
美聲唱法的歷史發展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初葉的義大利,以音質圓潤飽滿,音色華麗流暢而著稱。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美聲唱法因為有大批專家學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論與訓練方法在三種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統化的。由於該唱法的 發聲方法 符合人體生理機能的自然規律,依靠科學的呼吸方法和科學的發聲方法的歌唱,減少了聲帶因長期歌唱所帶來的負荷過重與磨損,從而延長了聲帶的有效使用時間。許多中外歌唱家如男高音藏玉琰、樓乾貴、梯·斯基帕(義大利)、男中音特·魯卡(義大利)等的歌唱壽命都達到七十歲以上的高齡。
美聲唱法的風格
就風格而言,美聲唱法還有“俄羅斯”和“義大利”兩大流派。在我國現有的九所音樂學院當中,除中國音樂學院較多研究中國民族聲樂唱法之外,其餘八所(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在聲樂教學的唱法研究方面,都是以美聲唱法為主。50年代期間,我國歌唱藝術界因受當時蘇聯的影響,在唱法上基本採用的是“俄羅斯”式的美聲唱法。這種唱法的特點是中低聲區向前唱,高音時則突然靠後,音色較灰暗,聲音鬆散,缺乏穿透力。進入80年代之後,通過國際聲樂界的藝術交流和往來,以及大批學者的外出學習和引進,使得傳統的模式與觀念有所更新和改變。目前所推崇的是先進的“義大利”式美聲唱法,即“面罩唱法”、“關閉唱法”和“掩蓋唱法”(三者均屬於“橫”、“豎”唱法的一種)。這種唱法的特點是音色明亮,聲音集中且易獲頭聲,音量較大而穿透力強,同時,吐字也較方便。因此,學習、掌握和運用好這種唱法,是我國歌唱藝術緊跟世界潮流及使美聲唱法在我國得到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㈦ 唱歌的幾種唱法
愛唱歌的人很多,會唱歌的也很多,但是對於各種唱法你是否真的了解,所謂“美聲”就是聲音圓潤一些、靠後一點;民歌就是甜美、明亮一些,而通俗就是任何人張口唱出來的嗎?我就為大家介紹唱歌的幾種唱法,僅供參考。
唱歌的唱法一、美聲唱法
這種唱法是從宗教音樂的背景中誕生的,最早源自“閹人歌手”。“閹人歌手”所創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被保留下來,經整理改良並發揚光大,逐漸成為義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種特殊發聲方法和聲音形式,即美聲唱法。美聲唱法形成後,陸續向歐洲其它國家擴展。
義大利文中稱美聲唱法為Bel canto。我國在開始引進這種唱法時,把Bel canto翻譯為 “美聲唱法”,並把學習這種唱法的人統稱為“美聲學派”。其實Bel canto這個詞義大利語的真正含義是“完美的歌唱”。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美聲唱法”與“完美的歌唱 ”之間,在含義上是不盡一致的。“完美的歌唱”不僅僅包括聲音,它還應該包括歌唱的內容及歌唱者的風度、儀表、氣質等等。而“美聲唱法”很容易的被顧名思義地理解為具有“美好聲音”的唱法。把“完美的歌唱”理解為“美好的聲音”,這種不全面、不準確的理解,使我國的聲樂在發展中走了很多的彎路。在很大程度上把美聲唱法理解為只重視聲音,聲音高於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學習。
唱歌的唱法二、民族唱法(中國唱法)
起源於我國,它已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們就不算一些少數民族的聲樂文化傳統。就占人口最多的漢族來說,都有著非常驚人的十分豐富的聲樂文化傳統。這種傳統的形成,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長期的歌唱實踐,由語言特點、歌唱習慣、生活格調、樂曲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所累積起來的。它和西方的歌唱藝術相比較,我個的觀點是,民族唱法完全不輸於西方的歌唱藝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西方歌唱藝術要豐富燦爛得多。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歌唱藝術,非常的豐富多彩。在中國傳統的歌唱活動中,歌唱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民族的唱法 (指唱民歌、山歌小調)和戲曲的唱法 (指戲曲、曲藝)。不論是哪種唱法,都有著極大的個性化和地域差異化。如在戲曲中,不僅生旦、老旦、凈、丑發聲有所差異,就是同一行當每人也不盡相同。
京劇的四大名旦 [梅、程、尚、荀]就各有各的用聲方法。至於唱民歌、哼小調唱法更是各色各樣了。隨著“美聲”歌唱形式和歌唱方法傳入我國,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如今傳統的與外來的結合已較協調,彼此相互滲透融合,逐漸形成新的民族聲樂體系。這種體系是根據我國漢語語音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遵循咬字的准確清新,發聲舒暢圓潤、歌唱流利動聽、表情純朴細致真摯、風格濃郁親切等等傳統的聲樂美學原則,在幾代人的歌唱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
唱歌的唱法三、流行唱法(通俗唱法)
“流行音樂”源自英語“Popular Music”,簡稱“POP”。泛指非古典音樂。 非古典音樂包括搖滾樂、爵士樂、民謠、說唱音樂、靈歌、布魯斯以及歌舞劇,乃至各種流行音樂。這些非古典音樂即流行音樂的歌唱方法統稱流行唱法。
她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通過麥克風的擴音作用,不需要歌唱者用多大的音量,就可以將聲音擴大、傳遠。所以通常來講,流行唱法在音量上不及美聲宏亮。正由於其音量相對較小,不需要刻意的將聲音擴大,所以嗓音貼近平常的語言的音量,而與聽眾的心理距離也較近,符合一般人的審美習慣,容易被人所接受。由於音量的減小,一般的流行唱法難度相應地降低,沒學過聲樂的人或許也能唱,體現出大眾化的特點。當然,流行唱法同樣也講究發聲技巧和藝術性,專業歌手和業余歌手在音質上往往具有明顯的區別,尤其是對發聲技巧較高的搖滾唱法和其它接近美聲唱法的流行唱法,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要唱好還是很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