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的狂歡節是哪天
義大利最著名的狂歡節是威尼斯狂歡節,是歐洲四大狂歡節之一,時間從2月初到3月初之間到來的四旬齋的前一天開始,延續大約兩周時間。
⑵ 義大利有什麼狂歡節
威尼斯假面狂歡節,橘子狂歡節,光雕狂歡節等等。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在面具後面,年齡差異被消除,老人變年輕了,年輕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來。年輕人和小人物藉助面具代表的權威把自己裝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極力將自己裝扮得很年輕,甚至越無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變成女人,女人也可以變成男人。
橘子狂歡節。義大利北部小鎮伊夫雷亞有更奇特的節目——「橘子大戰」。伊夫雷亞2007年為期3天的「橘子大戰」共消耗掉100萬只橘子。為了防止觀眾遭殃,狂歡節期間,街道周圍的店鋪屋頂都會罩上漁網,以免從天而降的「橘子雨」砸傷觀看者。根據義大利的傳統,人們相互扔橙子可以把一年的壞運氣和煩惱都扔掉。好在馬車上的人戴了專門防護的面具,否則後果難料。整個廣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同時無數「無辜」的橙子也粉身碎骨,葬身在橙子大戰中。
光雕狂歡節。用彩燈勾勒出的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的一大勝景——聖馬克大教堂,是一個高近30米,寬25米,佔地面積達550平方米的單板光雕作品。「教堂」圓形頂部宛如美麗的藍寶石,十餘根立柱支撐起教堂主體,遊人在立柱之間穿梭,進出有序。五光十色的燈光將這幅單板光雕作品所表現的景緻變活了:近處是靜靜流淌著的河水,河上架著小橋,橋上行人不斷,橋下流水潺潺,還有一對情侶在河上泛舟、充滿柔情蜜意。
⑶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的介紹
威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歐洲的狂歡節據說都起源於古代的神農節。每年的冬去春來之際,人們自動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慶新的一年的農事活動開始。而威尼斯狂歡節的起源則還有一說:公元12世紀,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國日漸強盛,1162年的初春,它戰勝附近的阿奎萊亞封建城邦國,稱霸一方。為慶祝這一勝利,威尼斯人走上街頭高歌歡舞,時到1296年,這個尊崇天主教的城邦國根據宗教節日的安排,正式把一年一度的歡慶活動時間固定下來,即從2月初到3月初之間到來的四旬齋的前一天開始,延續大約兩周時間。
⑷ 義大利 carnival是什麼時候
義大利語說法是Carnevale,每個地區狂歡節的時間不太一致,不過一般是在當地時間2月份,一般是下旬。威尼斯狂歡節的時間是2月初到3月初之間到來的四旬齋的前一天開始。
⑸ 十一月二號是義大利的什麼節日
義大利節日元旦(Capodanno)聖誕節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而元旦則是親朋好友相聚、同歡樂共迎新年的時刻。人們要在午夜前趕到城市的中心廣場上,帶著香檳酒和紙杯,在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舉杯、碰杯、互相斟酒。有的地區還有從家中扔舊物、酒瓶的習俗,以辭舊迎新。主顯節(Epifania)1月6日,這是每年紀念耶穌顯靈的節日,也是義大利的兒童節。相傳,東方三賢士見到伯利恆上升起一顆明亮的星星,於是前往尋找,在1月6日那天見到誕生不久的耶穌,並送上禮物。這就是宗教上所說的耶穌顯靈和三王朝聖。在義大利的傳說中,這天騎著掃帚的女巫貝梵納從煙囪鑽進屋裡來,把禮物裝在靴子里送給小孩,而淘氣的孩子會收到樣子像黑炭塊的糖。狂歡節(Carnevale)狂歡節一般在2月份,復活節前41天。根據基督教教義,過了這一天大齋期就開始了,因此要抓緊時間盡情享受歡樂。各個城市一般都會組織各種慶祝活動,有化妝遊行、各種文藝演出等等。人們都穿上誇張搞怪的服裝,拿著彩色紙屑、液體泡沫、充氣塑料棒,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身上撒去,噴去,敲去,撞擊出一片片歡樂。義大利以狂歡節著稱的城市是位於海濱的維亞雷吉奧,此外,威尼斯、羅馬、米蘭、佛羅倫薩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國慶節(Festa Nazionale)6月2日。1946年6月2日,義大利全民公決,正式廢除君主制,建立了義大利共和國,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八月節(Ferragosto)8月15日。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為了讓人們盡情地歡樂、享受生活,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決定將8月1日定為節日。17世紀末開始,八月節改為8月15日。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免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工作,而充分享受夏天帶來的激情與歡樂。萬聖節(Ognissanti)11月2日。類似於我們的清明節,是一個懷念故人的日子,人們要向逝者獻菊花。
⑹ 什麼是「狂歡節」
狂歡節是歐美各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古羅馬的農神節,發展於中世紀,盛行於當代。狂歡節的節期,各國不一,有的開始於元旦,有的開始於聖誕節或其他日子。但多數國家在二三月間氣候宜人之時舉行。義大利的海濱城市維亞雷焦是舉世聞名的狂歡勝地之一。拉丁美洲是世界公認的「狂歡節之鄉」。
⑺ 狂歡節是什麼節日
狂歡節是什麼日子? 聖誕可以狂歡
但是只要心情好,哪一天都可以狂歡啊
狂歡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耶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 *** ,縱情歡樂,故有狂歡節之說。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堅守大齋期之類的清規戒律,但傳統的狂歡活動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抒民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重要節日。
歐洲和南美洲地區的人們都慶祝狂歡節。但各地慶祝節日的日期並不相同,一般來說大部分國家都在2月中下旬舉行慶祝活動。各國的狂歡節都頗具特色,但總的來說,都是以毫無節制的縱酒飲樂著稱。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巴西狂歡節。
中國的狂歡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沒有正式的狂歡節。
到是某些少數民族好像有。不出名
人們在狂歡節通常做什麼 放煙花
***
歌舞
派對
晚會
狂歡節的禮儀習俗是什麼 要看是那個國家的
什麼節日是美國式的狂歡節 狂歡節(西方傳統節日)
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 *** 、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歐洲的三大狂歡節是什麼 德國科隆狂歡節――口號是:科隆萬歲,這是狂歡節
科隆狂歡節被稱為「第五季節」,於每年11月11日11時11分正式在老市場上開幕,一直延續到次年2月底達到 *** 。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人叫絕。節日期間,所有的商業活動一律歇業,小到酒館大到街道,處處聚滿了身著各色奇裝異服的人們,每個人都沉浸在 *** 的歡歌笑語之中。 *** 則是四齋節前星期一狂歡 *** 的愚人時刻,這時,人們高呼科隆站起來、要糖、要花。
比利時班什狂歡節――歐洲現存最為古老的街道狂歡節之一
比利時班什狂歡節,起源於16世紀,每年2月舉行。班什狂歡節已被列 *** 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名蜚聲世界,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國的遊人前往參觀。狂歡節的寓意為辭舊迎新春,與中國的春節頗為相同。滑稽小丑「日樂」是狂歡節 *** 的主角。他們腳蹬4寸厚的木跟鞋,身穿紅黃相間的緊身服,頭頂一米長的彩色鴕鳥羽毛,在鏗鏘明快的鼓樂中,踩出比利時民間熱烈歡快的舞步。出於傳統,狂歡節這天班什所有店鋪的飲料和啤酒全部免費供應。所有的人在這里沒有國籍膚色之分,只有狂歡、縱情和喜悅。拋橘子是狂歡節的 *** ,小丑們人手一隻竹籃,把金黃色的橘子撒向歡呼雀躍的人群,橘子象徵著吉祥,接到橘子的人據說會好運連連。「祝你好運」的問候聲,夾雜著人們的笑聲和尖叫,把一向靜謐的班什老城鬧翻了天。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水城狂歡
??威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據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農節,在每年2月初到3月初之間的四旬齋前一天舉行,延續大約兩周時間。每年的冬去春來之際,人們自動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慶新的一年的農事活動開始。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吸引。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法國尼斯狂歡節――世界狂歡中最盛大的節日
尼斯狂歡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狂歡中最盛大的節日,每年2月底至3月上旬舉行,大約延續兩周時間。狂歡節期間,法國尼斯城活力四射:狂歡節盛裝藝術表演,一流的彩車花仗,魅力十足的晚會,搖滾和重金屬音樂會,各種娛樂活動和焰火,所有這些每年都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近120萬名遊客。尼斯狂歡節擁有的天然氛圍也使它成為很多藝術家追求創作靈感的地方,畢加索、馬奈、馬蒂斯、雷諾阿等很多大藝術家也曾經居住在這里,使這里到處都浮動著創作的靈感和 *** ,擁有特別的藝術味道。為了尊重傳統又跟上時代,每屆尼斯狂歡節都確定一個主題,馬戲、小丑、美食、歡笑、瘋狂、愛情、20世紀、新千年、歐洲等概念都為狂歡節提供過,並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發揮想像力的舞台。
狂歡節是什麼時候 狂歡節由來
狂歡節(Carnival),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激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 *** ,縱情歡樂,故有狂歡節之說。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堅守大齋期之類的清規戒律,但傳統的狂歡活動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抒民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重要節日。
歐洲和南美洲地區的人們都慶祝狂歡節。但各地慶祝節日的日期並不相同,一般來說大部分國家都在2月中下旬舉行慶祝活動。各國的狂歡節都頗具特色,但總的來說,都是以毫無節制的縱酒飲樂著稱。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巴西的狂歡節。
西方狂歡節是什麼時候? 狂歡節的由來
先解釋一下狂歡節期間三天的德語叫法,
Rosenmontag, 玫瑰星期一,四旬節前的星期一,這一天德國各地都有狂歡節 *** ,最著名的是在Mainz和Koeln。
Faschingsdienstag,也叫Fastnacht, 狂歡星期二,或者叫懺悔星期二,是四旬節的前一天。
Aschermittwoch,聖灰星期三,四旬節的第一天,也是復活節前的第七個星期三,在這一天天主教徒用聖灰在前額畫一個標記以作懺悔和必死的標記,從這一天到復活節的四十天,天主教徒視為禁食和為復活節作準備而懺悔的季節。
所謂四旬節 Fastenzeit,是一段長達四十天的日子,從「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的前一天,就是Ostersamstag。在這段期間里,以前教徒們必須戒葷,只能吃點麵包跟水,以此來緬懷耶穌基督的苦難,同時為教徒自己贖罪。 如果你掰著揣頭算算看,你就會發現不止40天,其實在每個星期天是不用守齋的。我們現在很少有人守這段齋期來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當然你可以在這段時間里試著戒掉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抽煙,不吃甜食, 說道甜食,你不妨也作一會天主教徒,在禁甜食的齋期前,在狂歡節 *** 時大吃一頓,別忘了帶一把破陽傘,就是那種可以倒開喇叭的傘,在糖林果雨里沖鋒陷陣。
有趣的是,本是為了懷念耶穌基督並為自己贖罪而設的節日,四旬節之前的祭典,卻變成了天主教徒犒勞自己的盛大嘉年華會。他們要在四旬節前好好地玩樂一番,吃吃喝喝,因為之後一直到復活節為止都要禁止甘味。據說carnival一語原文來自義大利文,字源來自拉丁文caro(肉)+ levare(除去),原意就是:「肉呀!再見」,或是「減少肉量」。 我們常說的嘉年華就是從Karneval 翻譯過來的。
因為狂歡節是從天主教的四旬節發展而來的,所以在德國,信奉天主教的聯邦州在這一天是法定假日,而像在信奉新教的聯邦州,比如Hessen, 還得照常上班。
⑻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的基本概述
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歐洲古代的神農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
威尼斯狂歡節的起源要追溯至1268年 ,到18世紀,狂歡活動盛極一時,歐洲各國的王公大臣、紳士淑女都趕到威尼斯,觀看精彩的室內音樂和戲劇演出,參與街頭和廣場上的民眾狂歡。威尼斯遂贏得「狂歡節之城」的稱號。19世紀之後,威尼斯共和國逐漸衰亡,狂歡節逐漸失去活力。直到近20年前,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威尼斯的狂歡活動重新恢復,威尼斯狂歡節得以重放光彩。
⑼ 義大利的狂歡節的由來
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耶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故有"狂歡節"之說
⑽ 義大利的傳統節日
國慶節(Festa Nazionale)
1946年6月2日,義大利全民公決,正式廢除君主制,建立了義大利共和國;除此之外,義大利還有許多各種全國性的節日,比如說聖母受孕節、解放日等等。
舉辦時間:每年6月2日
舉辦周期:每年舉辦一次
元旦(Capodanno)
隨著聖誕節的到來,新的一年也就要來臨了。聖誕節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而元旦則是一個親朋好友相聚同歡樂共迎新年的時刻;人們要在午夜前趕到城市的中心廣場上,帶著香檳酒和紙杯;當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人們不約而同地舉杯、碰杯、互相斟酒;當音樂從廣場上的一輛輛彩車中躍動出來時,人們情不自禁的蹦起來跳起來,不分年齡、性別、國籍,人們互相祝福;有的地區還有從家中扔舊物、酒瓶的習俗,以辭舊迎新;近幾年,人們也樂於購買中國煙花爆竹;當城市上空禮花繽紛降下之時,廣場上、街頭、陽台上,人們也點燃了星星之火,伴著霹啪響脆的節奏,人們忘掉了曾有的悲傷不快,新年樂洋洋地來了。
八月節
八月節就是前文所講的夏假。說起它的歷史來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當年,為了讓人們盡情地歡樂,享受生活,皇帝奧古斯都(Augusto)定8月1日為節日。
從十七世紀末,八月節改為8月15日。
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工作而充分體味炎熱帶來的激情與熱烈。
舉辦時間:每年8月15日
舉辦周期:每年舉辦一次
狂歡節(Carnevale)
各個城市一般都會組織各種慶祝活動,有化妝遊行、各種文藝演出等等;人們也穿戴整齊,相擁著來到廣場、公園;有的扮成各種動物,有的裝成各種明星,有的身著古人的衣物;戴著面具的、塗著油彩的,匯聚成一個神奇的世界;人們手中拿著彩色的紙條或紙屑、瓶裝的液體泡沫、充氣的塑料棒,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身上撒去,噴去,敲去,撞擊出一片片歡樂。
義大利以狂歡節著稱的城市是位於海濱的維亞雷焦;此外,威尼斯、羅馬、米蘭、佛羅倫薩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
舉辦時間:每年2月
舉辦周期:每年舉辦一次
復活節(Pasqua)
復活節的日子不是固定的,一般在4月初。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是復活節,傳說耶穌受難三天後復活了;彩蛋、兔子和小雞是這個節日的象徵,代表著新生命的誕生;於是,人們要購買這些形象的裝飾品並食用殼為巧克力,內包小禮物的復活節彩蛋。
聖誕節(Natale)
聖誕節是紀念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Gesu')的生日的節日,傳說在猶太國的拿撒勒城,有個叫約瑟(Giuseppe)的木匠,他與一位叫瑪麗亞(Maria)的姑娘定了婚;成婚前,瑪麗亞受上帝的旨意懷了孕,上帝讓約瑟娶瑪麗亞為妻並為孩子取名耶穌;從公元2世紀起,羅馬人就開始舉行紀念耶穌誕辰的活動;公元357年,教皇利貝里奧把慶祝日定於12月25日。
現在,聖誕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其作用類似我們的春節,是全家人的團圓日。每年從12月中旬始,各地便開始張燈節彩:彩燈橫跨大街兩側;廣場上搭建了不同材料不同色彩的大大小小的聖誕樹;商店穿上了聖誕盛裝;居民樓也被裝飾著聖誕樹、聖誕彩燈;聖誕老人穿著紅襖,白鬍子飄飄的出現在大街上、商店裡等處都無處不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人們開始采購布置居家的聖誕物品和聖誕禮物。聖誕前夜,全家人要共盡晚餐、交換禮物;去教堂做彌撒;兒童們也盼著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
每年聖誕,天主教教皇都要在梵蒂岡(Vaticano)舉行一系列盛大的宗教儀式以茲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