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結束都70年了,為何世界至今無法產生新的常任理事國
從來沒有說過選出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為大戰的勝利做出過非常重大貢獻和非常多的犧牲的國家除了現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其實現在並沒有新的常任理事國的條件。曾經也有國家想加入成為常任理事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也有支持是每個國家有一個一票否決權,所以就沒有加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沒有任何國家的實力可以強到加入常任理事國,所以自然沒有產生新的常理事國,事實上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有一票否決權,是不可能再加入一個常任理事國。
㈡ 你認為哪個國家可能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
印度 最有可能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但是硬要說起來 最近幾年內都不可能出現第六強。只能說印度綜合國力還不錯,比較有潛力,相對比較靠前。因為同眾多國家相比他是相對獨立的。
除開五強並不好排名,個人覺得德日印意都有可能。強國最起碼也要國防,外交,政治獨立吧。
至於常常被黑為呆萌的義大利,實際上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義大利的工業門類是比較齊全的,搞機械的可能知道,有些設備,義大利的甚至強於德國,而且義大利不像德日一樣受限制,比如,義大利60年代就和美國合作搞過運載火箭,是世界上排在美蘇後第三個發射運載火箭的國家,至今義大利在歐空局的地位僅次於法國。據說最近的北約軍演中,義大利也是一小霸王了。
最後說一句,從五常的態度原則來看,「是不允許地球上有第六強國存在」。
㈢ 義大利為何反對德國入常
在歐洲發達國家中英國和法國已經入常了,如果現在要在歐洲選一個國家入常的話,以現在的影響力,只有德國和義大利了,但歐洲不可能有4個入常,因為如果德國入常那義大利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入常了,估計永遠也沒有機會了。就像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入常一樣,南亞就數他兩是地區大國,如果印度上了,還輪得到巴基斯坦的份嗎?同理韓國反對日本入常,埃及反對南非入常,墨西哥反對巴西入常。因為大家都是自私的。
㈣ 四國入常的卷土重來
德國、巴西、日本和印度這四國又再次呼籲聯合國改革並爭取入常突圍。四國在紐約認為需要改變聯合國的話語還沒說完,國際眼尖的媒體便已經放出風聲說是四國要再次入常。
四國有四國的優勢,四國也有彼此的劣勢,如何化劣為零是一次決然重要的政治洗盤,但是這個過程,確然是悲觀的也是不可期的。
聯合國的建立立足於國際聯盟,但是國聯在世界歷史上是臭名昭著的,別說亞洲,在歐洲諸強都是水火不容。而聯合國不同於國際聯盟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可以說是真正的世界大戰,范圍波及四大洲,大凡世界列強盡數參戰。聯合國的建立其實就是戰勝國的一次戰爭成果共享之下的分工和瓜分。聯合國成立之初,真正有話語權的是英俄美三國,後來為了彼此和容,加上了中法,形成五國機制。放眼世界大戰,這五國對於戰爭的勝利承擔著絕大多數的戰爭代價,可以說,五常的位置是用血來換來的。而今,四國要入常,意圖用平和的手段同舟共濟謀取票倉,但是從歷史到現實,這都是歷史時段里的鏡花水月,遙不可期。
有好多人華人擔憂日本入常,大陸人也擔憂印度入常,至於德國和巴西則無更為明確的表達。但是,這並不代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支持。放眼今日世界,話語權就等於參政權和影響權,聯合國的五常其實就是龍頭老大,美國則是大哥大,此五國能容忍他國分享權力?
德國和義大利水火不容,德國剛說入常,義大利明確出來反對,這個地中海北麓的民族和日耳曼民族有著近乎同樣的歷史軌跡,近乎同樣的集體記憶。這個因素導致了對德意志入常的格外敏感。放眼歐盟,連一些國家如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的債務救濟都吞吞吐吐,怎能夠將事關國家面子和里子的聯合國入常視為兒戲。德意志雖然處理好了二戰,但是在殖民和戰爭的歷史記述之中的方向和話語權並沒有徹底擁有,德意志在歐洲博得大眾認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德意隔壁的法蘭西雖然看似習慣了浪漫,看似可以進行靜觀之戰(二戰早期的靜觀戰)在一夜之間沒了國土,但是法蘭西人的聰明和睿智不可低估。今日歐洲,擁有完整戰備體系和國內工業體系的唯有法蘭西一家耳。央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利益之眼路人皆知,歐盟的三駕馬車都在自己的謀略中謀取著歐盟的話語權和影響權,三駕馬車的彼此攻防更能將其他國家如義大利等國的權利更大化,而小國更能在其中如魚得水,德意志入常是不可期的。
至於日本,那就更不用說了。歷史問題的紛雜足夠讓幾屆內閣陷入斗爭和慌亂之中。不僅如此,面對並不遙遠的二戰記憶,大和民族的虐性世人皆知,在東亞、在南亞、在東南亞甚至在美利堅、在英吉利和法蘭西,都是不會不預防的。不僅如此,面對日本本國的島嶼特徵,日本逢土必爭的性格和方式讓周圍國家無不警惕。從北方四島到獨島到釣魚島,日本領土糾紛涉及的幾乎亞洲最強大的國家,而這幾個國家對於日本有著刻骨銘心的歷史民族記憶。日本入常,需要考驗的並不僅僅是今日的做事風格,更是如何解釋和詮釋自己讓它國那血痕和淚滴之中的清晰記憶。而習慣於實力和現實決定外交利益的美利堅難道會看著昔日趴伏在石榴裙下的大和民族和德意志能夠洋洋得意於聯合國的平起平坐之中。更別說中國和俄羅斯。日本,註定在入常的路上又一次游戲一把,娛樂一把,聊以自慰一把,僅此而已。
印度,這個南亞強國也並不平坦。不用中國發言,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印度碰到的對手已經能夠足夠強大。而在英聯邦內部,英吉利的老大地位有可能隨著印度的入常而將自己的影響變得更為消弭,英吉利不會坐視自己的影響力下降,不管他是否具有真正的意義。當初香港回歸,彭定康和英國民眾就覺得是挨了嘴巴的還不能叫疼的窩囊。今日,眼看著日不落帝國愈加的沉淪,怎可以讓從屬自己的曾經的殖民地進入到老大的地位。面對印度的強勢,美利堅是因為中國這張牌所以靠近,但是印度的民族劣行不可能隨著國家發展又怎樣高速的提升,一個英聯邦運動會就可以觀止這個南亞強國的崛起之路。對於印度入常,也算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巴西這個國家優勢在於拉美,劣勢也在拉美,縱觀這個被譽為美國後院的地方,古巴的藩籬已經足夠讓美國頭疼,再加上巴西的常任理事國席位,美利堅後院的火勢到時候將是蔓延遍地,撲滅這個詞基本將成為歷史的偽飾。美國人看的清楚想得明白,巴西的入常就是心頭的刺蝟,那是極不舒服的。不僅如此,四國捆綁的結果是巴西還要承受其他三國的負面評價,被捆綁的巴西也是有難言之隱的。孤軍奮戰那是力量不顧,團結合作那是各有憂愁,自己可能還要分擔其他三國的麻煩,巴西有苦說不出,入常的門票只能是鍛煉一次,總結一次了。
其實四國面臨的問題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權利的分配和發放問題將是最為艱難的。當初四國入場被非盟一個投票告吹。今日,歷史可能重演。非洲往往都是大國的游戲,從殖民期的法蘭西、英吉利到二戰後的美利堅、俄羅斯,再到今日的中國,可以說非洲的影響力這五國占據著主導地位。四國在這里能夠發揮的影響力少之又少,反對入場的口頭應對屬於五大國的外交部門,但是真正的動作就是非盟的決定票。五國的意志定會在非洲國家上演,自己站在幕後,躲在雲里,這個場景,用那個流行的電影的台詞便可以叫做「此時此刻正如彼時彼刻」,非洲的否定勢在必然,四國入場看似是死在非洲,其實是死在五大國的分而治之,彼此協同之中。
看聯合國改革,看四國入常,其實就是看戲碼的高低,結果其實並不重要。這個必然失敗的結果還有一些過程,在這個過程的審視之中,其實就是四國各懷心思,個謀利益的過程。到時候精彩的不是個中的機遇和挑戰,而是四國彼此的防範,以免被他國影響的顧慮必然是伴隨始終的。我們就在這個必然知道結果的過程中看四國的演繹吧。這個演義之中的戲中戲,就是中美英法俄五國如何精誠合作,特別是中美兩國如何交往攻防,四國入常,說到底就是中美協同關系的一個演繹場。
㈤ 印度入常趣聞:五次申請入常,五常輪番反對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成為了世界餐桌上那盤最誘人的香餑餑,非五常國家為了能夠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員,可謂是削尖了腦袋也要往裡面擠。 而這其中最想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當屬四國聯盟,而四國聯盟中最迫切的當屬印度。
眾所周知當前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都對二戰的勝利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
二戰時,以俄羅斯為根基的蘇聯將 近一半的歐洲領土都被納粹所摧毀,三千多萬蘇聯兒女不是死亡就是失蹤,一千七百多座城市被洗劫一空,戰後統計總經濟損失高達七千億盧布。 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力軍,作為他的主要繼承人,俄羅斯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可謂是名正言順。雖然二戰時美國沒有付出太大的犧牲,但是他也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 當時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絕大部分武器、資金、技術以及設備都是由美國提供,加上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大發橫財,戰後綜合實力已然位居世界第一。
英國在戰爭初期的不列顛空戰中就被納粹德國轟成了一片焦土,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都損失慘重, 不過日不落帝國的光輝並沒有徹底散去,誓死不降的英國人民和皇家海軍沒讓德國大兵踏上不列顛半步,這也給戰爭後期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線提供了先決條件和後勤保障基地。 法國雖然在戰爭開始就光速投降讓人猝不及防, 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一直都在堅決抵抗納粹法西斯,展現出了法國人抗爭到底的英勇和血性。
而我們中國在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千多萬人口的情況下,仍然以農業大國硬生生地拖住了先進的日本,防止其北上進攻蘇聯或者南下拿下印度,為盟軍爭取了足夠消滅德意法西斯勢力的時間, 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戰時的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也是戰勝國之一, 但是當時的印度卻並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在大佬們商議未來世界格局的時刻,印度這個小弟甚至連旁聽的機會都沒有, 可想而知現在的印度要想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
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憲章》規定,要想成為新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必須要通過兩次投票, 也就是安理會五常全票通過後由安理會向聯合國大會提名投票,最終在大會上獲得三分之二國家贊同方可成為這「第六常」。 結果印度向安理會提出申請時,出現了如今被人們作為飯後閑談的世界名梗。第一次被俄羅斯否決,第二次被法國否決,第三次被英國否決,第四次被美國否決,第五次被中國否決。 五次入常申請都是四個國家同意,一個國家反對。 五常的態度可謂是已經非常明顯,但印度卻似乎並沒有看透。
印度覺得自己被輪番否決是自身實力不夠,於是拉上了日本、德國和巴西組成了著名的 「四國入常同盟」, 在全世界各地拉選票,結果沒想到這一做法反而讓印度的入常之路更加遙遠,因為反對其他三國入常的聲音可一點兒也不比印度少。 首先義大利就反對德國和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同樣是軸心國既然德國和日本能夠入常,那麼義大利自然也想入常, 況且相對德國和日本而言,義大利給其他國家帶來的災難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而日本入常 朝鮮和韓國已明確表態反對 ,加上 巴西有阿根廷反對,印度自身也有巴基斯坦的堅決反對。 不僅如此,反對四國聯盟的國家同樣在世界各地拉選票,爭取更多的國家反對四國聯盟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此四國入常之路可謂遙遙無期。
其實印度 不能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五常不同意 ,除此之外印度自身也不具備入常資格。印度的軍事工業十分薄弱,不僅不能自己研發武器甚至連子彈都無法做到自產自銷。經濟方面現階段的 印度很有可能掉入中等國家陷阱,也就是憑借廉價勞動力發展製造業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後難以擴大經濟規模以及技術革新。 最主要是常任理事國有義務維護世界的和平,而 印度和周圍國家都有摩擦, 此外英國是曾經的印度宗主國, 讓英國和印度平起平坐就現在的英國而言,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印度入常的申請會保持在被拒絕的狀態上長期穩定不變。
㈥ 日本、巴西、德國、印度入常為何失敗日本拒不認錯難以入常可以理解,但是其他幾個國家呢
真不知道哪裡來的這么多法盲。
可不可以入常,是程序表決。
程序性表決,五常沒有一票否決。
就好比當年,新中國成立之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替中華民國,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時候,美國也投反對票了,但然並卵。
即只要獲得2/3的票數就可入常。
所以日本也一樣。
可是很難,
現任五大常任理事國中英法不知道,但至少美國,中國,俄國都不答應。
和這些國家有經濟利益的國家也不能答應,到最後就黃了。
現在五常已經形成,試問誰會想再進一個,來稀釋自己的權利。
所以未來不管哪個國家想入常,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到時候還會踢一個也說不定,比如像此次脫了歐的英國。
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銳減,
能不能保住2/3票數還不一定啊。
可以說踢他的可能性最大。
㈦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有五常國家嗎
沒有,五常是二戰後才有的,一戰前沒有聯合國這樣性質的組織,國際聯盟也是一戰後建立的。
㈧ 日本、印度、德國、巴西想入常,在五常當中,分別受到哪些國家的阻力原因是什麼求大神具體分析。
日本與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和戰敗國,尤其是日本,對於二戰和其犯下的歷史罪行從未進行過深刻的反省,並且並未對曾經遭受過其殘酷殖民統治的國家進行相應的賠償,日本雖然作為經濟強國,但是其政治上並未獨立,主權並不完整,是一個非正常國家,日本作為新殖民地國家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不可想像的事!
巴西作為南美第一大國和世界新興經濟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日益強大,但是南美終究不會成為世界中心或者熱點地區,所以作為南美第一大國,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又會有多少吶?
印度作為金磚四國成員之一,近年來雖然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地區性大大國,印度尚有諸多的欠缺,政治上幼稚是這個國家最致命之處,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印度恐怕還要繼續奮斗幾百年,印度曾經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讓第三世界國家敬仰了好一陣子,但是印度為了對抗正在崛起的周邊大國,政治上正在成為美國甚至其他政治勢力的附庸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為了眼前利益而短視的國家,怎麼可能擔當起常任理事國的大任吶?
以上內容均為參考,地址:http://bbs.tiexue.net/post2_4844847_1.html
㈨ 印度幾次遞交入五常申請分別投否決票的是什麼國家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印度已經無數次的遞交入5常的申請。結果分別被5個常任理事國多次駁回。
印度1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俄國駁回。
印度2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法國駁回。
印度3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英國駁回。
印度4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美國駁回。
印度5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中國駁回。
(9)義大利為什麼不進入五常擴展閱讀:
印度入常遙不可及:
五常這不僅是一個榮譽,更是一個全球地位影響力的體現,其實很簡單,對於五常來說,他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無異於虎口奪食,這是絕對不會讓發生的,更何況現在五個席位也多了,對於五常來說,擴大席位這是他們的底線和一個共識,只不過是對外的表態不一樣罷了。
雖然最近幾年常任理事國「擴軍」的說法此起彼伏,但是反對的也不少,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就首先反對,日本想要入常,韓國首先反對,巴西則是阿根廷反對,德國更是義大利反對等,這四大最有可能入常的國家是最不可能的。
因為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提出了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決議,五常還沒有出手反對,其餘國家就狙擊「四國聯盟」了,所以說印度一直執著的這件事,根本就是遙不可及。
㈩ 如果聯合國重新選舉的話,英國還會成為五常之一嗎
在歐洲足球界有兩個笑話,一個是義大利很弱,另一個則是英格蘭很強。
那是用來形容義大利隊看上去星光黯淡,但是沒有一個球隊能夠小覷他們,而英格蘭,看上去星味十足,卻是歐洲中國隊!
但是在國際政壇,這個事情就得反過來,誰小看大英帝國,誰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阿根廷知道嗎?當年的南美小強,結果被公認實力大幅衰退的英國跨洋通緝,一頓暴錘,至今軍力仍然沒有緩過來。
盡管這兩年英國那為了脫歐整的有點猛,國內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就想憑此把英國從五常的名單中開除掉,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雖然英語的國力確實不能同鼎盛時期相提並評論,但是他們依然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經濟依然給力,要想踢他們出五常這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