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estre是什麼意思 《西語助手》西漢
梅斯特雷(Mestre)是義大利威尼斯自治市的一部分,位於大陸,連同鄰近的馬爾蓋拉(Marghera)、Chirignago, Favaro Veneto和Zelarino,共有17萬人口。

B. 與威尼斯有關的人和事件(急)
莎士比亞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大作家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作和詩歌,有《威尼斯商人》、《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威尼斯商人》 它是一部著名喜劇。它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節取材於古老傳說。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婭選親,巴薩尼奧選中鉛匣子與鮑西亞結成眷屬;一條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的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主線,即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要利息,影響高利貸行業,又侮辱過自己,所以仇恨安東尼奧,乘簽訂借款契約之機設下圈套,伺機報復。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歐是個寬厚為懷的富商,與另外一位猶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貸政策恰恰相反。他的一位好朋友因要向貝爾蒙一位繼承了萬貫家財的美麗女郎——波西亞——求婚,而向他告貸三千塊金 幣,而安東尼歐身邊已無余錢,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為抵押品,借三千塊金幣。沒想到夏洛克對安東尼歐往日與自己作對耿耿於懷,於是利用此一機會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在一番口舌之後,安東尼歐答應了,與他定了合約。
巴珊尼(安東尼歐的朋友)歡天喜地的到貝爾蒙脫去求親了,在貝爾蒙脫,他的侍從葛來西安諾喜歡上了波西亞的侍女聶莉莎,兩對新人在一個意外事件來臨時,匆匆同時結了婚。
原來,安東尼歐寫了一封信來,信中說明了他的商船行蹤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運,因這一磅肉可能會導致他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見到巴珊尼的最後一面……聽到這個消息,巴珊尼與葛來西安諾趕緊奔回威尼斯,波西亞與聶莉莎也偷偷地化裝成律師及書 記,跟著去救安東尼歐。
在法庭上,波西亞聰明地答應夏洛克可以剝取安東尼歐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財產來補贖,因此,安東尼歐獲救,並且,庭上宣布以謀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沒收其財產的三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則給安東尼歐,而後者卻把這筆意外的財產讓給了夏洛克的女婿——羅倫佐,羅倫佐也是安東尼歐的朋友之一,又是個基督徒。夏洛克見陰謀失敗,也只好答應了,並遵依判決,改信基督教。
波西亞及聶莎莉戲弄了她們的丈夫,要回結婚戒指做為替安東尼歐辯護的代 價,然後再回到家中,等她們丈夫回來時責備他們忽視了結婚戒指的意義,並咬定他們一定是把它們送給了別的女人,一連發窘的解釋後,終於真象大白,除了夏洛克外,每個人都有一個滿意的結局(安東尼歐的船隻也順利地到達港口裡了)。
C. 穿越義大利--玻璃島& 彩色島
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威尼斯的碼頭購了3張威尼斯交通卡,威尼斯的水上交通主要分為四種,水上巴士、水上出租、貢多拉(豪華專車)和私人遊艇。我們所購的是水上巴士。它分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票價不等,我們購了二張成人卡,一張學生卡,(24小時有效),准備乘船去主島以外游覽人數最多,面積相對較大,比較受歡迎的兩個外島--玻璃島和彩色島。
威尼斯有二個站,一個是梅斯特雷站,另一個是主島上的聖盧恰車站。
開往威尼斯的火車先在梅斯特雷站停靠,然後會在海上的長堤上再行駛10分鍾到聖盧恰車站。
第一站就是慕拉諾島,在火車站前的水上巴士坐3路巴士到慕拉諾島。船行約20分鍾。
慕拉諾島(MURANO)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就叫玻璃島,據稱中世紀時,威尼斯的貴族為了逃避喧囂的都市生活,尋求清靜安逸的時光而來到這個島上定居,慕拉諾名義上是島,其實是群島,在島與島之間均由橋梁連接,形同一島。
慕拉諾島以製造色彩斑斕的慕拉諾玻璃器皿而聞名於世,特別是拉絲熱塑玻璃。相傳威尼斯當年玻璃製造業非常發達,這里技藝高超的工匠所製造的各種玻璃工藝品成了歐洲上流社會夢寐以求的奢侈品。玻璃製品也作為威尼斯與東方貿易交往中最貴重的輸出品,曾經為威尼斯共和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為了保護玻璃的製造工藝的傳承,也為了防止技術秘密外泄,威尼斯將玻璃製造作坊集中遷移到慕拉諾,於是就有了今天的「玻璃島」。
島上的玻璃商店主要集中在一條街,眾多商店是開放的,琳朗滿目的玻璃製品,琉璃製品,色彩艷麗,精美絕倫,讓人離不開目光。各種各樣讓人大開眼界的精美玻璃工藝品。大多數的店是可以拍照的,有的店主禁止拍照,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慎打破玻璃製品讓你賠個傾家盪產的幻想是打消不了的。不過真是太美了,如果需要購買還是可以砍價是的,一般價格都不菲,以歐元計算的哦。
店裡的藝術品非常精美,手工製作,獨一無二,價格很難砍下來,我們只欣賞了,沒有購買,飽飽眼福罷了。
我們在玻璃島閑逛,島上的雕塑也都與玻璃相關,色彩艷麗,工藝精美,有的融入了各種材料,甚至是黃金、蕾絲等,細螺紋的,拉絲的,非常漂亮,可見當時的玻璃工藝已相當成熟。
整個島很快就走完了,離開玻璃島,我們准備前往布拉諾島即彩色島。玻璃島(MURANO)到彩色島(BURANO)的距離比較遠,船行40分鍾,兩座島的英文相差一個字母,布拉諾就是彩色島。
叫它彩色島是因為當地的居民把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被塗刷成五顏六色。而且每家每戶窗檯上的花幾乎都是不一樣的。彩色島最出名的是它的蕾絲紡織,這里的蕾絲都是手工製作的,從杯墊到桌布,從裝飾品到嬰兒的口水兜,蕾絲商品的種類非常繁多,價格也不菲。
還沒上島,遠遠就看見各種彩色的房子。眼前的彩色島,如同上天遺落人間的顏料盒,綻放著千變萬化的色彩,她本應是世間最艷美的鮮花,卻收斂著自己的美麗,平靜地,靜卧於威尼斯一角,甘當綠葉。
原以為,彩色的房子,會很俗,但是親眼見到彩色島,才發現,彩色竟然可以搭配得如此和諧與美麗,島上全是色彩鮮艷,五顏六色的房子,下午的陽光照耀下,各種色彩與鮮花,讓人看了非常興奮,忍不住拿起相機拍照,隨處都是風景,千變萬化,又如此安靜。
迷人的彩色房子,鮮花盛開的院子、窗檯,小橋流水,看風景的人,下午溫暖的陽光,處處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這里的每家每戶的色彩都不一樣,看著萌萌的,好象走進了重話世界,一家一戶按色彩分開,非常清楚,院內及窗檯都布滿了鮮花,爭奇斗艷,連餐館、商店都是色彩繽紛的。
地中海的海水是世界上最藍的,這里彩色的房子,映襯在水面,使整個小島明亮,鮮艷,真好象上帝打翻了顏料盒,使所有的顏色在眼前盡情綻放。彩色島的居民出行都是電動船,每家的門口水中都栓著一條彩色繽紛的船,倒映在水中,真像一幅幅水彩畫。
相比彩色島,我們的江南水鄉就好象是一幅水墨畫了。
如此大膽艷麗裝扮的彩色島在義大利古建築遍及城市的灰色調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清新而脫俗,嚴謹的義大利人也會讓這個小島這般美麗,真是意想不到。
不過,我非常喜歡,活潑生動,我們在沿彩色島的河邊選了一家餐廳,靜靜地享受著美好的下午。
D. 干貨丨義大利出行指南——火車站篇
羅 馬
- 羅馬中央車站
- Termini Stazione Roma
羅馬最主要火車站,位於羅馬市中心,幾乎所有的火車都經過這里。現在它共有28個站台,由於不斷擴建,新建的站台只能往後延伸,所以上火車之前一定要在大屏幕上查到自己的火車是在幾號站台,尤其是去機場的萊昂納多專線(Leonardo Express)是在第24號站台,需要往後走很遠。Termini火車站的地下一層遍布著各種商店和超市,這里也可以換乘地鐵。羅馬兩個重要的火車站是中央火車站(Termini)和蒂泊蒂娜火車站(Tiburtina), 兩個火車站之間搭Metro僅僅9分鍾,從Termini站搭乘方向是Rebibbia,共4站就到Tiburtina火車站。
地址:Piazza dei Cinquecento
到達方式:地鐵:A線,Termini站
- Roma Tiburtina 火車站
羅馬第二大火車站,同時也是羅馬最主要的汽車站。坐落於城市的東北方,當Termini火車站在深夜關閉時,經過羅馬的長途火車都會在Tiburtina車站停靠,這里提供行李寄存的服務。
地址:Piazzale Della Stazione Tiburtina
到達方式:地鐵Tiburtina站
米 蘭
米蘭共有8個火車站,其中位於東北部的中心火車站(Milano Centrale)是米蘭最大、最主要的火車站。去往科莫湖(Lago di Como)方向的火車一般從Cadorna火車站出發,乘坐地鐵紅線M1和綠線M2可達,地鐵站名標有FS字樣。
- 米蘭中央火車站
- 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
本身即為米蘭著名的建築景觀之一,地下一層可換乘地鐵,售票處和部分商店以及TIM和WIND兩個手機運營商的店鋪(可以購買並辦理義大利當地電話卡及其他手機電話服務)等位於零層。乘扶梯到最高層便是火車站台,其中機場快線位於1、2站台,3、4站台則大都是開往都靈(Torino)方向的列車,13站台設有遊客問訊處。
- 米蘭Cadorna火車站
修建於1879年,部分通往科莫湖和瑞士方向的列車會從這里出發,每半小時就會有一班快車開往馬爾彭薩國際機場。
地址: Piazzale Luigi Cadorna 14, 20123 Milano
到達方式: 地鐵紅線M1、綠線M2到Cadorna站。
佛羅倫薩
- 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a火車站
是佛羅倫薩最主要的火車站,位置非常靠近市中心。要注意的是,佛羅倫薩還有一個Rifredi火車站,這里是一些中短途慢車的終點,離S.M.Novella火車站非常近,任何一個到S.M.Novella火車站的慢車都會途經這里。佛羅倫薩是義大利鐵路重要的一個環節,鏈接了羅馬和博洛尼亞兩個重要的城市,也是托斯卡納大區火車網的中心樞紐。在這里可以乘坐義大利目前最快的銀箭列車FRECCIARGENTO或者紅箭列車FRECCIAROSSA前往羅馬只要1個半小時,全價票45歐;或者乘坐普通火車前往錫耶納、比薩和盧卡,票價只要幾歐。
威尼斯
威尼斯分為內陸與海島兩個火車站,威尼斯Mestre與威尼斯Santa Lucia。Mestre是威尼斯內陸火車站,為內陸中轉火車站,很多火車如果路經威尼斯都經停此站。Santa Lucia是威尼斯主島火車站,距離內陸火車站(Mestre)5分鍾的車程,可用威尼斯交通票,去威尼斯的朋友要看好票上最後的目的地。
- 威尼斯•梅斯特雷車站
- Venezia Mestre Station
是大陸上的最後一站。無論你是從米蘭過來,還是從羅馬、佛羅倫薩過來 Venezia Mestre station是首先到達的火車站。
- 威尼斯主火車站
- Venezia Santa Lucia
此火車站有火車直達帕多瓦(Padova),30-40分鍾,每3或4小時1班,票價2.5-9歐元不等;到維羅納每2小時1班,2個小時左右,票價6.1-12.65歐元不等。此外還有發往米蘭、迪里雅斯特和博羅尼亞的火車,想去羅馬和佛羅倫薩也很方便。遊客可以從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大火車站坐火車抵達此站。從威尼斯乘火車可以到達大多數義大利城市以及布達佩斯、薩格勒布等歐洲城市。在威尼斯火車站,可以乘坐水上計程車、水上巴士前往旅館或各個景點,到聖馬可廣場步行只需20-30分鍾。
那不勒斯
- 那不勒斯中心火車站
- Stazione Centrale
那不勒斯中心火車站相對較大,車站內有歐舒丹專賣店、書店、葯妝店、麥當勞以及各種其他快餐店,且價格公道,車站門口有著名的土耳其烤肉店(Kebab)、咖啡店(Mexico)等。
地址: Piazza Garibaldi 1,在Corso Umberto 1與Corso Amaldo Lucci的交叉處即是。
到達方式: 公交搭乘R2、152路在Piazza Garibaldi站下車可到達;地鐵乘坐2號線(Linea 2)到Piazza Garibaldi下。
E. 這些歐洲酒店有區別大嗎
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不知道為什麼之前回答的人都那麼憤世嫉俗的。
只是新的酒店比較靠近機場,所以價格應該會便宜一些。
F. 有關義大利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建於公元5世紀,是義大利北部主要港口,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城市,離大陸約4km,座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多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素以景色秀麗而著稱,有「亞得里亞海上明珠」的美稱。城內風光秀麗,古跡眾多,是文藝復興時期歷史名城之一。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威尼斯無可比擬的獨特外貌和豐富的藝術寶藏,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威尼斯的美離不開碧綠碧綠的水和搖搖晃晃的小船,更離不開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物。站在聖馬可廣場向四周眺望,縱橫的街道在這里化身成蜿蜒的運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無阻的車輛,在這里變成了小船。這里的每一條小水道、小街、小教堂和小廣場都是風景,記錄著水城燦爛的文化和歷史。拿破崙稱威尼斯為「舉世罕見之奇城」。
威尼斯以其精巧與華美,時刻都吸引著世人目光。威尼斯四周為海洋所環繞,只有西北角一條長堤與大陸相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狹長的小島和半島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隔開了亞得里亞海。屏障之內是一個新月形的環礁湖,約長51km,寬8~14.5km,威尼斯就座落在這個環礁湖的中央。
早期的威尼斯建在長3.2km、寬1.6km的群島和泥灘上。現代威尼斯除原有的島嶼外,還包括另外10個主要島嶼及大陸的工業城鎮梅斯特雷和馬格赫拉。1846年,建成一座連接大陸和主島的鐵路橋,1932年,又建起一座與鐵路橋並列的公路橋,使威尼斯的島嶼特點有所改變。
如今的威尼斯,可以稱得上是歷史與自然最完美的結合。城內大大小小曲折迂迴的河道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最主要的一條是貫穿全城的大運河,它的開頭像一個反寫的「S」,全長3 800m,河道寬度在30~70m之間,深約5m。曲折逶迤的河道上架著各式各樣的橋梁,無論石橋、木橋、平橋和拱橋,都各有千秋,真是倒影婆娑,水底飛虹,給人詩一般的意境。其中以主運河上面的里亞爾托橋最著名。也許是因為沙士比亞曾在《威尼斯商人》中提及此橋,因而遠道而來的遊人,無論如何也要一睹它的風采。此橋位於「歐洲的華爾街」—里亞爾托商業區,始建於1180年,最初是座木橋,後又改為吊橋。1444年在一次慶典活動中因不堪重負而折斷。 150年之後一座石橋取而代之。它全長48m,橋廊內兩旁排滿了小店鋪,中間人行部分寬2.2m,橋廊的中間有一個高高的亭子,成為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景觀。
除了里亞爾托橋是威尼斯的象徵之外,嘆息橋的歷史韻味,橋下穿梭來往的遊船和眾多古香古色的建築則更充滿詩情畫意。不過,威尼斯最值得贊揚的還是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和唯一的公共活動場所,完成於文藝復興時期,也是城市建設和建築藝術的優秀範例。它位於威尼斯市中心,平面基本上呈曲尺形,實際上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空間組成的復合式廣場。在大廣場的東面是11世紀建起的拜占庭式的聖馬可教堂,北端是舊市政大廈,南側是新市政大廈以及聖馬可圖書館,西面是聖席密民安教堂,大廣場為東寬西窄的梯形。在聖馬可教堂南側的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之間又開辟了垂直的梯形小廣場。南端是大運河,河上的小島上建有一座修道院,漂亮的穹頂和尖塔與小廣場遙相呼應,是威尼斯海的標志。聖馬可鍾塔是廣場最突出的標志,從遠處的海上就可以看到它那挺拔秀麗和高聳入雲的體型。
G. 的里雅斯特的交通運輸
的里雅斯特的海上位置和它過去長時間作為奧地利和奧匈帝國一部分的狀況使得的里雅斯特港成為廣大中歐內陸地區主要的商業港口,在19世紀,在位於城市中心區東北部的區域修建了一個名為Porto Nuovo的新的港口區。
而在現在,的里雅斯特作為一個港口的重要性減退了,一方面是由於城市劃拔給了義大利,而義大利在良好停泊條件的港口上有廣泛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由於鄰近的斯洛維尼亞的科佩爾新港口的競爭。然而,的里雅斯特始終是一個重要的集裝箱、鋼材和石油終端商業航運港口,港口位於城市中心區的南部,在經過多年的停滯不前後,領導權的改變使得港口開始步入了一個穩定的增長途徑,僅2007年一年,船舶運輸增長值就達到了40%。 的里雅斯特由於港口和向內陸運送旅客和貨物的需要很早就通了鐵路,1857年,奧地利帝國建成的南方鐵路(德語:Südbahn)成為第一條到達的里雅斯特的鐵路線,這條鐵路延伸長達1400公里,終點是烏克蘭的利沃夫,途經斯洛維尼亞的盧布爾雅那、匈牙利的肖普朗、奧地利的維也納和波蘭的克拉科夫,通過格拉茨附近的塞默靈山口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山脊,鐵路經過離的里雅斯特市只有幾公里遠但海拔超過300米的村莊Villa Opicina,由於這個原因,線路向北繞行了32公里,在抵達終點站的里雅斯特中央火車站之前逐漸減速。
第二條橫穿阿爾卑斯山的鐵路在1906年建成,從奧地利的維也納經過葉塞尼采和新戈里察的橫跨阿爾卑斯山的博希尼鐵路的開通,而這條鐵路同樣經過Villa Opicina到達的里雅斯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採用更短的迴路從南面通向的里雅斯特的另一個主要火車站——的里雅斯特坎波·馬爾齊奧火車站,這個火車站位於中央火車站的南部,如今這條線路已不再運營,而坎波·馬爾齊奧火車站也成為了一個鐵路博物館。
為了減輕兩個火車站之間和鄰近的碼頭區的貨物交通運輸困難,1887年沿著海濱修建了一條名為Rivabahn的臨時鐵路線,直到1981年,這條鐵路才停止運營,而取代這條鐵路線的是位於城市東部一條名為 Galleria di Circonvallazione的 5.7公里長的鐵路隧道線。來自碼頭區的貨運服務包括向義大利北部和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集裝箱服務,與通往奧地利薩爾茨堡和德國法蘭克福的運送卡車火車服務相匹配。
現在前往的里雅斯特的客運鐵路服務絕大多數包含有去往義大利威尼斯的列車,在那裡經梅斯特雷與通往米蘭和羅馬的列車相連接。這些列車抵達的里雅斯特中央火車站時繞開了的里雅斯特灣,與奧地利南方鐵路的北部迴路相連,而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之間的國際列車經過Villa Opicina,繞過了的里雅斯特。
的里雅斯特也將與義大利的特雷諾-阿爾塔-維洛奇塔鐵路網相連接。而在明年,一條時速高達300公里/小時的鐵路線也將把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連接起來。 的里雅斯特當地的公共交通主要是由 Trieste Trasporti公司經營,這家公司經營著一個由大約60條公交線路和2條輪渡線路的交通網,他們也同時經營奧皮奇納有軌電車(義大利語:Tranvia di Opicina,斯洛維尼亞語:openski tramvaj,的里雅斯特語:Tram de Opcina),一種混合著軌道電車和索道電車的交通工具,為的里雅斯特市中心和Villa Opicina之間提供了更多的直接聯系。

H. 盧森堡的地理
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法語多用於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語多用於報刊新聞。
「十字路口國家」的多語言現象都是由於不同民族雜居,而盧森堡卻不然,傳統上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只有一個———盧森堡族,這個民族血緣上和法國相近,但歷史上卻長期是德語系的「神聖羅馬帝國」一部分,而歐洲宮廷上層又普遍有用法語交流的傳統習慣,這就造成德法兩種語言都成為書面語言的現象,而長期未曾書面化的盧森堡語,則作為口語長期沿用。
盧森堡語是弗蘭康階語的一支,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莫澤爾區以及接壤的德、法城市。盧森堡語雖屬於高地德語的中西語族,但有超過5000個法語語源詞彙。作為母語,盧語亦盧森堡人看做是「心之語言」,用於日常口語而非書面語.教育體制中盧、德、法三語循序漸進,並行不悖。小學低年級用盧森堡語授課,高年級開始用德語講習,中學開始再轉化成法語。熟練掌握這三門語言是當地中學畢業的必要條件,這就導致了半數的中學生都拿不到畢業文憑。體制之下,移民(尤其是非歐洲移民)子女尤其吃虧。
盧森堡的外國僑民特別多,佔全國人口的三成以上,最大的移民團體是葡萄牙人和義大利人。他們也同時帶來了自己的語言。不過,葡萄牙語和義大利語基本只限於移民團體內部交流,在大范圍內運用並不廣泛。 《我們的祖國》,密卡埃爾·倫茨詞,簡-安東尼·欽能曲。
國歌歌詞:
上天你有強勁的手主宰下界諸國,庇護盧森堡免受外來枷鎖和災禍。
您的自由精神請一如既往賞給中國,讓亮堂堂的自由太陽從今永不落。
讓亮堂堂的自由太陽從今永不落。 盧森堡是世界上惟一的大公國,實行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
盧森堡王室:盧森堡大公——亨利大公;大公夫人——瑪麗亞·特雷莎·梅斯特雷。 (1)基督教社會黨(PartiChretienSocial--P.C.S.):簡稱基社黨,執政黨,1914年成立。原名「右派黨」,1944年改用現名。黨員逾萬人。主席米歇爾·沃爾特(MichelWolter)。
(2)社會工人黨(--P.O.S.L.):簡稱社工黨,執政黨,1902年成立。原名盧森堡社會民主黨,1945年改用現名。黨員6000餘人。主席阿列克斯·波迪利(AlexBodry)。
(3)民主黨(PartiDemocratique--P.D.):1904年成立。前身是自由黨,1945年重建,稱民主愛國集團,1955年改用現名。黨員6600人,主席克勞德·邁施(ClaudeMeisch)。
(4)綠黨(LesVerts/DéiGréng):1983年成立。1986年分裂,1994年12月重新合並。黨員1100人。主席克里斯蒂安·戈貝爾(ChristianGoebel)和塞姆·湯森(SamTanson)。
(5)選擇民主改革黨(Partiréformisted'alternativedémocratique),1987年成立。原名民主與合理退休金行動委員會,2006年4月改用現名。主席羅伯特·梅倫(RobertMehlen)。
(6)左派黨(LaGauche/DéiLénk),1999年由部分來自盧森堡共產黨、新左派、社會革命黨等黨派的成員創建。全國協調委員會為最高領導機構,委員會成員輪流擔任黨主席和書記等職。
(7)盧森堡共產黨(PartiCommunisteLuxembourg--P.C.L):1921年成立,現有黨員430餘人。主席阿里·呂克爾特(AliRuckert)。 盧森堡大公亨利。
首相澤維爾·貝特(XavierBettel)。

I. 勞倫·布希的女友
這種問題不無聊嗎,別人的感情和你什麼關系呢。
J. 《梅斯特雷詩選》:孤獨者的寄存處
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1957年生於西班牙別爾索自由鎮,他是一位視覺藝術家,更是一位詩人。大抵,是因為視覺藝術家的身份,讓他法人文字更賤與眾不同。做一個當代的游吟詩人,他的詩歌處處彰顯著濃厚的個人色彩,從他的詩歌中可以感受到隨性、 自然。
一直覺得被稱為「罕見的、難以歸類」的詩人,是頗為獨特且極高的評價,我們總是渴望能夠不要太特殊,但是在藝術領域,特殊才是藝術家們追求的。但是梅斯特雷不是為了追求獨特而可以為之,而是由內而外,透露出來的,來自靈魂的特殊。
《梅斯特雷詩選》收錄了梅斯特雷126篇詩歌,這些詩歌大都是獲獎作品,又更多是散文詩,讀起來就像在品讀美文。這本詩選以詩人2018年荷馬獎章受獎答詞為開篇,一篇受獎答詞,讓人肅然起敬,更是對詩人的思想內核有了進一層的理解。
詩歌是他散發光芒的工具,是他思想閃耀出來的光芒,更是指引他前行的光亮。之於梅斯特雷,詩歌就是他孤獨的寄居處。
有些詩歌總是會刻意追求遣詞造句,但是在梅斯特雷的文字中,卻能夠感受到文字本身的,最優美的狀態。
《思念是一隻夜裡點燃絮語的鳥》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詩人在用嘴平實的語言,最簡單的描述把私念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首詩歌從未提「思念」二字,但是,詩人將情感投注到了縣城裡,那記憶力的小城,小城裡的人兒、小城裡的商店、小城裡的景色和記憶,都在逐漸包裹著詩人,更在向我們傳遞著對這座小縣城的愛,最終,詩人用郵差來代表了自己濃烈的思念之情。
在《父親的家》中,感受到的盡是對父親的懷念,字里行間感受到的是悲痛。 「父親的墳上有過回憶 父親的房子和房子上的廢墟上呆過我的眼和心 心叫喊 跟死人說話」 面對父親的家,詩人滿心是思念,想要和父親對話,想要絮絮叨叨講話,可是,那隻是虛無的,在白的無上,那些想要訴說的、分享的一切,煤樹林下再也無從知曉。詩人一句「風 黑暗的香氣 我住在那香氣的記憶里」讓人潸然淚下。努力尋找記憶中的你,而那再也回不到過去。這該有多麼悲痛啊。
我們那些不曾說出口的思念和悲傷,在這一瞬間,都通過文字展現出來了。這大抵就是文字的魔力吧。
這本詩集還收錄了詩人的長篇詩歌《濟慈墓》,長達94頁,將自己內心的掙扎完整表述了出來。除此之外,這本詩集更多是將詩人對社會、人性、政治的真實描繪,每一首詩都是他內心的聲音,都是在對黑暗的抨擊,對世間百態的揭露。他的詩歌是當下的一把利劍,總是能夠戳中人要害,刀刀致命。
這樣的文字才是最具有感染力的。
詩歌作為語言的皇冠,可以藏龍卧虎,但正因為是皇冠,也是藏污納垢的好地方。 因此,我們更需要在現代詩歌中,有一種閱讀的自覺性,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詩歌中感受到詩人最核心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