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君主制什麼時候消失的

義大利君主制什麼時候消失的

發布時間:2023-03-05 04:18:05

① 二戰結束後,義大利王室去哪裡了

1946年,義大利人投票通過以共和製取代君主制。義大利歷史上最後一位國王翁貝托因支持二戰時期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而被流放到國外,並於1983年去世。隨同流亡的還有翁貝托的兒子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兩年後,義大利作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嚴禁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和他的所有男性子嗣返回義大利。翁貝托家族自此以後一直過著流亡生活,他們大部分時間住在葡萄牙和瑞士。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02-07/26/160703.html

② 廢除帝制,改為議會共和制,二戰後義大利為何這樣做

二戰之後的義大利之所以會廢除地址改為議會共和制,主要是因為民間的支持力量更多,封建力量逐漸變弱。綜上所述,之所以會有改變,主要還是因為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

③ 歐洲各個國家在最後一個朝代的時候分別都經歷了什麼

羅馬尼亞霍亨索倫王朝(1881年—1947年),1881年羅馬尼亞大公卡羅爾一世在西方國家支持下,把稱號大公改成國王,建立霍亨索倫王朝,國號“羅馬尼亞王國”,一戰是協約國盟友,二戰是納粹德國盟友,1940年親納粹德國的卡羅爾二世被反法西斯的臣民推翻,由米哈伊一世繼位,二戰後的1947年羅馬尼亞發生革命推翻君主制,米哈伊一世退位,霍亨索倫王朝覆滅。國祚66年。圖為霍亨索倫王朝開國君主卡羅爾一世。

④ 請介紹義大利現在的政治狀況大神們幫幫忙

義大利共和國是議會制共和國。議會實行兩院制,眾議院和參議院享有平等權力。總統是國家元首,內閣是國家權力的核心。 1861年義大利初步統一後,以原撒丁王國憲法為基礎制定了統一的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體制。1922年,B.A.A.墨索里尼上台後,在君主立憲形式下實行法西斯專制。1946年6月2日經全國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實行議會共和制。1948年 1月實施《義大利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總統為虛位元首,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權分立制度。 議會 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自1963年 4月第四屆大選起,眾議院設630個議席,參議院設315個議席。眾議員和參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所有年滿18歲、享有政治權利的公民都有權參加眾議員的選舉,眾議員當選資格須年滿25歲。參加參議員選舉的選民必須年滿25歲,其中年滿40歲者方有當選資格。卸任的共和國總統是終身參議員。總統還有權任命 5名在社會、科學、文化、藝術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公民為終身參議員。眾、參議員均任期5年。在正常情況下,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戰後義大利政局多變,常常提前大選。立法職能由兩院集體行使。兩院的職能主要有:審議批准法案、國家預算和決算,監督政府,選舉共和國總統,批准政治性國際條約,決定戰爭狀態、大赦和特赦等。議案必須在兩院分別通過。單獨一院通過的決議無效。必要時可舉行兩院聯席會議。對於重大問題,兩院均須獨立進行兩輪審議和獨自作出重復性決議。兩輪審議的間隔和兩次決議的間隔不得少於 3個月。公民投票可以否決任何現行法規。進行公民投票至少要有50萬選民或 5個大區的議會提出要求。享有眾議員選舉權者均可參加公民投票。投票人須超過選民半數,表決結果方視為有效。 義大利政治制度 總統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國家統一的象徵。凡年滿50歲、享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公民,均有資格當選總統。總統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以秘密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任期 7年,連選連任。主要職權有:向兩院提出咨文;宣布新議院的選舉;批准政府提交兩院的法律草案;頒布法律,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依憲法規定宣布舉行公民投票;依法律規定任命國家官員;任命和接受外交代表,必要時經兩院事先授權,批准國際各約;統帥武裝部隊,擔任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根據兩院決議宣布戰爭狀態;在聽取兩院議長的意見後,解散兩院或其中一院。總統擔任全國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總統犯罪時,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提出控告,由憲法法院判決。 政府 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內閣是國家權力的核心。由內閣總理及各部部長組成,一般都由執政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議員擔任。新政府經總統批准成立後,應在10天內向議會報告施政綱領,取得議會信任。如果議會不予信任,須重新組閣。議會對政府可隨時提出不信任的動議,政府也可隨時要求議會進行信任投票。如果議會不予信任,政府必須辭職。總理是政府首腦,主持內閣會議,領導整個政務工作,對政府總政策負責。內閣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是政府的集體議事和決策機構。各部部長對內閣活動負集體責任,並對各主管部門的活動負個人責任。總理和部長在執行職責時犯罪,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決定起訴送交法院懲辦。義大利政府沒有任期規定,但政府頻繁更迭構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政局的一個突出特點。 政府各部根據總理及其內閣的總政策執行管理職能。部的設置由總理組閣時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屆內閣大體保持在20個部左右。此外還有為管理或處理某些特殊事務而設置的不管部和協調部際關系的委員會。義大利政府設有 3個輔助機構:①國家經濟和勞動委員會,是政府和議會在經濟和勞工方面的咨詢機構,由經濟界、勞工界的代表和專家組成。其主席由總統直接任命,其餘79名成員由總理提名,總統任命。②國務委員會,是最大的法律 -行政咨詢機關和行政司法機關,它有權就各種問題向政府提出意見,但不享有法案創制權。國務委員會主席和28名小組委員會主席以及74名其他成員均由內閣會議提名,總統任命。③審計院,主要監督政府資金的管理使用,並享有財務方面的行政司法權。 司法組織 義大利法律屬大陸法系。法院組織系統設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司法行政由最高司法委員會領導,並進行日常管理。 憲法法院於1955年12月15日成立。其職能包括:①監督和裁決法律、法令和其他規定是否符合憲法;②裁決國家各權力機關之間、國家和大區之間、大區和大區之間在許可權范圍方面的沖突;③審理根據憲法規定對總統和部長提出的控告案。憲法法院的組成人員共15人,其中3人由最高法院選舉產生,1人由國務委員會選舉產生,1人由審計院選舉產生,5人由眾、參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5人由總統任命。任期9年,屆滿後不得立即連任。院長從15名成員中推選,任期3年,可以連任。 行政法院系統由國務委員會、審計院以及地區行政法院組成。國務委員會受理中央機關與地區當局、行政機關與公民個人之間的行政訴訟案件,也受理地區行政法院的上訴案件,並依憲法規定享有裁判權。審計院除行使財政監督職能外,還受理公民對政府機關、公務員有關財政方面的上訴案件。普通法院系統則由治安法官、地方法官、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構成。治安法官僅享有一定的民事管轄權,其他各級法院分級受理案情輕重不同的民事、刑事案件。上一級法院是下級法院的上訴法院,最高法院擁有最終審判權。 最高司法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任主席,並主持工作。最高法院的首席院長和總檢察官是當然成員,其餘成員2/3從普通法官中選出,1/3由議會從大學常任法學教授和有15年經驗的律師中選出。司法部長在遵從最高司法委員會的前提下,管轄某些司法行政事務。 地方制度 義大利共和國憲法強調地方自治和地方分權。中央政府下設大區、省、市(鎮)三級地方政權機構。大區是具有自主權力和職能的自治單位,享有立法權、財政自治權等。全國共分為20個大區,其中 5個特別區享有的自治權更大。中央政府監督大區的立法和行政。省和市(鎮)也是自治單位和地方分權單位,但它們的自治權較小。 選舉制度 總統的選舉採用秘密投票方式進行,實行2/3絕對多數代表制。如連續3輪投票均未獲 2/3多數票,第 4輪投票獲簡單多數票即可當選。總統任期屆滿前30天必須選出新總統;如遇議會解散或議會任期屆滿前不足 3個月,選舉須在新議會開會後15天內進行。國會議員的選舉實行比例代表制,各政黨和政治組織按所獲選票的比例分配議席。為了防止權力過於分散,法律規定了獲得議席的最低選票限額。全國有32個眾議員選區,按多名選舉制選出 630名眾議員,即一個選區內可選舉 2名以上眾議員。參議院選舉以大區為單位,按單名選舉制產生 315名參議員,即按選區內應選參議員名額劃分選舉分區,每個分區只選1名參議員。 政黨制度 實行多黨制。大小政黨眾多,其中較為重要的有 7個。天主教民主黨是第一大黨,但在議會中從未獲得多數議席,只能與其他政黨聯合組成政府。義大利共產黨(1991年2月3日更名為左翼民主黨)是第二大黨,長期處於反對黨的地位。因沒有一個政黨獲得議會過半數席位而單獨組成政府,故義大利政府更迭頻繁

⑤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開始統一的

埃瑪努埃爾於1870年實現了義大利的完全統一,並於次年把國都從佛羅倫薩遷至羅馬。

第26課 德意志、義大利統一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德意志、義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俾斯麥及其「鐵血政策」。德意志帝國的成立。加富爾。加里波第及其紅衫軍。義大利王國的成立。

〔能力目標〕

運用比較的手法,歸納德意志、義大利統一過程中的相似點,提高綜合比較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德意志、義大利實現統一的必要前提,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義大利人民的起義和革命斗爭在義大利的統一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知識點撥

〔知識引導〕

1.德意志的統一

(1)背景

①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於嚴重分裂狀態。

②由於工業革命的擴展,資本主義經濟取得進展,要求把統一提上日程,又為統一創造了條件。

③日耳曼民族統一的旗幟,最終轉到普魯士手中,普魯士宰相俾斯麥主張依靠普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實現統一。

(2)過程

①對丹麥作戰,普魯士取得石勒蘇益格,對奧地利作戰,取得荷爾斯泰因。

②對奧地利的戰爭,成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③對法戰爭:南德四個邦加入北德意志同盟。

④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統一完成。

2.義大利的統一

(1)背景

①19世紀中期,義大利不僅處在分裂狀態,而且大部分地區和邦國受外國控制。

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要求把統一提上日程,又為統一創造了客觀條件。

③撒丁王國擔負起了統一的任務,加富爾任撒丁王國宰相後,通過改革為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

(2)過程

①對奧戰爭:1859聯合法國對奧作戰,1860年基本完成了北部義大利的統一。

②加里波第遠征:l860年加里波第組成「紅衫軍」,遠征南部兩西西里王國,成功後交出政權,兩西西里王國合並於撒丁王國。

③義大利王國成立:1861年義大利北部、南部基本統一,義大利王國宣告成立。

④1870年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重點難點〕

1.德意志的統一由普魯士來完成的原因

資產階級雖渴望統一,但不敢發動群眾來完成這一任務,因此他們與封建貴族地主妥協,乞求普魯士和奧地利的統治者來完成統一。而無產階級本身在政治上、組織上還不成熟,還不可能通過革命方式達到統一。在當時歷史情況下,只能依靠奧地利和普魯土這兩個強邦之一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統一。又由於普魯士是一個純粹由日耳曼人組成的國家,國內沒有民族問題,統一運動的領導權必然落到普魯士手中。正如恩格斯早已料及的,普魯士是決定德國未來命運的戰場。

2.俾斯麥的「鐵血政策」

(1)內容:使用武器和軍隊發動戰爭,達到排除奧地利、打敗法國,完成德意志統一的目標。

(2)影響:①使德意志完成了統一,有利於該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德國統一強大後,逐漸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3.德意志、義大利統一的異同

三、能力·思維·滲透

能力素質

例 為德、意統一創造了客觀條件的是

A.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的爭斗
B. 1848年德、意革命的不徹底
C.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國家統一
D.工業革命的影響

分析:19世紀,德意資本主義經濟取得了顯著進展,而國家的分裂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礙,經濟的發展為實現國家的統一創造了條件,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故選C。

點擊思維

例 在以下國家中,資本主義制度不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方式確立的有①英國②俄國③日本④美國⑤德國⑥義大利

A.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分析:該題屬組合型單項選擇題,正確選項為B。判斷這一選擇題,首先要弄清: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三是統一戰爭。在此基礎上,對具體國家和四個選項進行分析,C、D項中分別有英國和美國,應排除,A項中的②③⑤符合題干要求,但不全面。答案為B。

學科滲透

例 以下幾組歷史人物中,對自己國家的統一都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是

A.華盛頓、拿破崙、加富爾
B.彼得一世、俾斯麥、拿破崙
C.彼得一世、林肯、克倫威爾
D.林肯、俾斯麥、加富爾

分析:該題綜合性強,涉及的國家較多,林肯之所以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就是由於在南北戰爭中,他積極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俾斯麥、加富爾是德意志義大利統一過程中的主要領導人物,故該題選D。

模擬考場

例 德意志。義大利在統一前最大的不同點是

A.四分五裂 B.部分地區受外國控制
C.有統一中心 D. 資本主義經濟顯著發展

分析:德意志、義大利統一過程中有許多異同點,就統一前不同點而言,雖然雙方都處於四分五裂,但義大利還有一些地方處於外國控制下,這些地方義大利乘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時才收回,故選B。

四、自學階梯評估

知識掌握

1.領導德意志實現統一的領導王國是

A.普魯士 B.奧地利 C.西西里王國 D.撒丁王國

2.義大利最終統一的時間是在

A.1866年 B.1870年 C.1871年 D.1875年

3.德意志統一前,有30多個邦國和自由市,在統一過程中被排斥出德意志的邦國是

A.普魯士 B.不來梅 C.薩克森 D.奧地利

能力提高

1.下列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以後,仍然保留大量封建殘余的是①法國②俄國③日本④德國⑤美國⑥義大利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閱讀下列材料:

德國所矚望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它的威力……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以等待有利時機。這樣的時機我們錯過了好幾次……當前的重大問題不是靠演說和靠多數通過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錯誤——而是要用「鐵和血」。

(1)以上文件出自哪一國的哪一位首相之口?

(2)該材料所反映的內容,為什麼政策?

(3)該政策的推行對德意志的統一與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延伸拓展

1.英國干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法國干涉德意志統一都出於

A.爭奪霸權需要 B.阻止革命和統一需要
C.擴張領土的需要 D.轉嫁矛盾的需要

2.被恩格斯譽為「一個為義大利統一和獨立事業而戰並取得輝煌勝利的人」是

A.加富爾 B.俾斯麥 C.加里波第 D.撒丁王國國王

3.發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向德意志、義大利擴展,兩國經濟取得顯著進展是在

A.18世紀中期 B.18世紀晚期 C.l9世紀 D.20世紀

會考演練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兩個古老的民族國家完成統一,它們是德意志和義大利,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普魯士能夠完成德意志統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加里波第在攻下那不勒斯以後交出政權,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

(3)比較德、意統一的異同點。

五、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歷史人物〕

俾斯麥

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 出身於普魯士大容克地主家庭,1832年起,在格廷根柏林大學學習。

1835年畢業後任候補文官,1847年擔任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任普駐法蘭克福邦聯議會代表。1859年、1861年先後出任駐俄公使、駐法大使,1862年任普魯士首相和外交大臣。他認為德意志的統一隻能在普魯士王朝的領導下完成。在當時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俾斯麥審時度勢,看到奧地利為了維護它在德意志的霸權地位,必然極力反對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而德意志的東西強鄰沙皇俄國和法國也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強盛的德國出現。因此,他決心採用「鐵血政策」,通過戰爭掃清一切障礙。他不顧議會指責,撥出大批款項實行軍事改革,同時加緊完善戰備工作,很快建立起一支數量龐大、裝備精良的普魯士正規軍。1864-1871年7年間,俾斯麥通過發動一系列戰爭,終於打敗了他的對手。德國統一後,俾斯麥兼任德意志帝國宰相。他對內鎮壓工人運動,對外先後締結德、奧、俄同盟和德、意、奧同盟。1871年參與鎮壓法國的巴黎公社。80年代,德國開始在非洲、太平洋地區進行殖民擴張,1890年,俾斯麥因與德皇威廉二世意見不合被迫辭職。

〔資料下載〕

「愛姆斯密電」——普法戰爭的起端

1870年9月1日清晨,法國要塞色當,密集的炮火像雨點一樣傾瀉到城內,全城猶如一片火海,法軍官兵東躲西藏無處安身。下午三點,中央塔樓掛出了白旗。法國皇帝路易·波拿巴手捧佩劍率領39名將軍及10萬士兵向普魯士軍隊繳械。這就是普法戰爭的最後一幕——色當戰役的場面。這場戰爭以法國的慘敗而告終。但是,這場戰爭是怎樣打起來的呢?當時人們文知道是法國首先宣戰的,直到1898年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回憶錄第二卷出版,人們才頓悟:原來正是這位「鐵血宰相」把一份來自愛姆斯市的密電變成了一塊紅布,像鬥牛士一樣將路易·波拿巴這頭「高盧牛」激上了戰場。

路易·波拿巴是拿破崙一世的侄子。他借拿破崙的聲名,依靠金融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的支持,玩弄欺騙手段,建立了第二帝國。他對內進行血腥統治,對外連年發動戰爭,一心想建立世界霸權。對靠近法國邊界的德國南部領土他更是垂涎已久,1867年他在國會叫囂:「德意志應劃為三塊,永遠不得統一」

為完成德意志統一,俾斯麥決心用戰爭掃除障礙,他還想通過打敗法國,奪取礦產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從而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路易·波拿巴為了鞏固法國的霸權,轉移國內矛盾,也急於把德國打垮在統一之前。兩國爭霸之戰一觸即發。但這兩人為了欺騙本國人民和世界輿論,誰也不願搶先下手,都拚命地想讓對方先開第一槍。在這方面,老奸巨滑的鐵血宰相比狂妄自大的法國皇帝計高一籌。

1870年7月1日,歐洲報紙上出現了一條消息:西班牙政府擬請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利奧波德親王去當西班牙國王。路易·波拿巴憤怒了。他知道這是俾斯麥要在法國背後架刀子,他揚言要同背後指使國開戰。

當時普魯士國王正在德國西北部的濱海城市愛姆斯休養。他聞到了萊茵河兩岸的火葯味兒,很不放心。7月13日他接見法國大使,表示不支持其堂兄去當西班牙國王,利奧波德本人也聲明放棄西班牙王位。俾斯麥失望了——戰爭打不響了。然而,路易·波拿巴又送來了機會:他要法國大使再次去見普王,讓其保證永遠不讓本家族人當西班牙國王。但普王反應很平靜,他拒絕做出這種保證,卻表示此事可從長計議。按照慣例,他將情況用密電告訴了俾斯麥。

愛姆斯密電送到俾斯麥手裡時,他正在宴請陸軍部長羅恩和總參謀長毛奇,商議怎樣向國王施加壓力以早日對法開戰。俾斯麥讀了一遍電文,兩位好戰的將軍頓時沮喪地放開了酒杯,什麼也不想吃了。而俾斯麥卻眼珠兒一轉,拿起筆在電文上興致勃勃地搞起文字游戲來。他一字不改、一字不加,三塗兩抹把電文壓縮成:「在經由西班牙王國政府正式通知法蘭西帝國政府關於霍亨索倫親王(即指利奧波德親王——編者注)放棄繼承王位的要求後,法國大使在愛姆斯向國王陛下提出了補充要求:要求國王陛下授權他發這樣的電報到巴黎,說如果霍亨索倫族人再提出繼承西班牙王位,國王陛下保證在將來永遠不再給予同意。後來國王陛下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吩咐值班副官轉告他:國王陛下不再有任何事情通知大使」。這樣,一封和平的電報變成了讓法國受辱的絕交宣言。兩位將軍聽罷興奮地喊道:「上帝猶在,它不會讓我們丟臉的。」遂即舉杯痛飲。

俾斯麥把塗抹過的電文在報紙上公開發表出來,果然,幾天後法國迫不及待地對普宣戰了。「高盧牛」被這塊「紅布」激怒了,但倉促上陣後很快就被嚴陣以待的普軍擊潰,走向了倒霉的「色當慘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素質教育新學案《世界歷史》第一冊

⑥ 義大利歷史

義大利歷史

據古代神話,羅慕路斯(Romulus)——傳說他和孿生兄弟雷穆斯(R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
新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戰爭(Sec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達·芬奇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C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並於公元330年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斷從南邊侵入這塊土地。
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ff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成為了統治者。
1921年,墨索里尼(Mossolini)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墨索里尼在「二戰」中和德國結盟,後於1945年4月被義大利游擊隊擊斃。
義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六個創始國之一。該國的經濟曾在一段時期有所增長,但在20世紀90年代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巨大的賄賂丑聞震驚全國。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義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另外,在1992年一些著名的反黑手黨法官被暗殺之後,義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里黑手黨(Mafia)的斗爭。
從2001年起,媒體巨頭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usconi)一直擔任該國的總理,領導著右翼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不斷有人指責其腐敗。
2006年4月,羅馬諾·普羅迪領導的中左翼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普羅迪出任義大利總理。
2008年4月,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貝盧斯科尼也成為義大利戰後第62屆政府總理。

⑦ 義大利國王哪去了,是怎麼從王國到共和國的,

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後正式成為現時的義大利共和國。

1861年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成立新的義大利王國。

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掌權的1922-1943年這段時間里,義大利王國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稱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的兩年中,義大利王國轉投同盟國陣營,墨索里尼及其狂熱法西斯主義追隨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過一個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1946年戰後民怨四起,公民投票中人民一致選擇放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即今天的義大利共和國。

(7)義大利君主制什麼時候消失的擴展閱讀

義大利王國的歷任君主: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of Italy) (1861年至1878年):義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

翁貝托一世(Umberto I of Italy)(1878年至1900年):批准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盟。在1900年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暗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1900年至1946年) :經歷義大利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

翁貝托二世(1946年) :義大利的最後一位國王,呼籲義大利公民投票是否將保留君主制,贊成義大利共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王國

⑧ 從什麼時候起,義大利不再是古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了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興的發源地。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斗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

18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19世紀義大利興運動興起。 1861年撒丁王國改國號為義大利王國。並逐步統一南北,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二戰戰敗後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而在政治東移的這個過程中,來自歐洲中部的蠻族也開始南下不斷地侵擾羅馬邊境。古羅馬在此後一個多世紀都勉力維持著帝國的政治統一。直到公元5世紀末,東哥特人入侵義大利,雖然一次入侵並沒有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卻使半島陷入到長期的混亂之中。

而另一邊,古羅馬人雖然政治重心東移,但是並不代表統治者放棄了西邊的領土以及帝國部分。公元535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也曾下決心從蠻族手中奪回義大利,然而效果並沒有十分的顯著,反而使半島因為陷入戰爭而變得日益貧窮。之後一直到羅馬帝國滅亡,所能統轄的義大利地區始終都集中在南部。

⑨ 15世紀義大利還是城邦制度嗎

在14、15世紀,義大利封建制城邦國陸續放棄民主政治,恢復封建君主獨裁製。

中世紀,教會勢力的發展常常威協王權,兩者是既有合作又有斗爭的,教權時有膨脹而凌駕於王權,從而導致矛盾激化。14世紀的義大利並不是一個統一國家,而是分散為許多封建制的城市國家(城市及周圍農村,還包含一些小城鎮),類似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城邦。

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ff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城邦制開始慢慢退出義大利舞台。

15世紀時義大利還是城邦制度,到16世紀初才結束的。

簡單回答了,希望對你有用。

與義大利君主制什麼時候消失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一年吃多少蝙蝠 瀏覽:104
印度人在家怎麼隔離 瀏覽:335
越南手機如何把越南字改為中國字 瀏覽:208
義大利哪裡有賣拉桿箱 瀏覽:298
中國銀行異地同行匯款多久能到賬 瀏覽:32
中國哪個地區蜂蜜最好最純 瀏覽:499
越南外匯管制是多少 瀏覽:960
中國哪個地方可以看到西瓜 瀏覽:550
伊朗一月多少錢 瀏覽:981
哪個姓氏的人可能來自伊朗 瀏覽:874
越南人如何看待古籍 瀏覽:322
中國醫學院哪個女生多 瀏覽:648
當初中國哪個球星在水晶宮 瀏覽:954
健康中國戰略是什麼 瀏覽:485
印度有多少米深水井 瀏覽:890
伊朗f14怎麼樣 瀏覽:160
中國這條公路花了多少年才能修好 瀏覽:183
中國人學什麼語言最難 瀏覽:615
越南野生葡萄怎麼洗 瀏覽:406
美國打伊朗得到什麼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