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帶一路給歐洲帶來哪些切實的好處
德國媒體近期刊登的評論文章肯定了「一帶一路」在歐洲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積極影響。
最新的西方研究結果顯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一帶一路」造成經濟損失或極度依賴。
德國媒體近期刊登的評論文章肯定了「一帶一路」在歐洲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積極影響。
最新的西方研究結果顯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一帶一路」造成經濟損失或極度依賴。
迄今為止,「一帶一路」倡議對歐洲經濟和就業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許多被中國投資者部分或全部收購的企業現在的情況好於以往。
19日德國之聲電台網站發表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的文章稱,6年前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旨在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和非洲的經濟聯系。
▲2019年2月22日,由中歐班列(武漢)承運的第一批發往匈塞鐵路項目的鐵路物資抵達貝爾格萊德。(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近期,西方的兩項新研究展現出該倡議的新畫面。泛歐洲調查研究組織「調查歐洲」稱,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一帶一路」造成經濟損失或極度依賴;相反,根據實地調查總結,中國投資迄今對當地經濟和就業市場產生積極影響,許多被中國投資者部分或全部收購的企業現在的情況好於以往。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產業政策部門負責人呂迪格·盧茨也表示,投資者「通常遵守法律和勞資協議」。慕尼黑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公司負責人弗蘭克·施蒂勒就該公司被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一事表示:「我們如今的投資額是過去在盎格魯-撒克遜金融投資者領導時期的兩倍。」
貝塔斯曼基金會委託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知名專家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令人驚訝:西方在「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的投資明顯多於中國。研究人員將25個受援國從中國獲得的投資與從歐洲發展基金、世界銀行以及經合組織國家獲得的投資進行了對比。據稱,2013年至2017年間,來自西方的資金總額約29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資金約2850億美元。
因此,有關中國將在全球威脅到西方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與在相互協調方面存在問題的西方國家相比,「一帶一路」作為整體項目,溝通更順暢,並且能夠獲得保障。義大利對「一帶一路」的積極響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基於本國利益考量、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從歷史淵源來說,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讓遠隔萬里的中國和古羅馬聯系在一起,兩個偉大文明由此建立起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義大利對於「一帶一路」的價值和內涵,有著更先覺也更深刻的體會。
從現實來看,義大利經濟存在諸多困難,歐盟經濟恢復乏力,義大利亟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共建『一帶一路』符合雙方互利共贏的願望,將為義大利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義大利總理孔特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一帶一路」對義大利而言是個好消息,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歐盟和義大利「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意將會有更多合作機會,中意關系也將會更加堅實地向前發展。同時,中國同義大利簽署備忘錄,也是對義大利市場與經濟的肯定,勢必會吸引其他外來投資者加大對義大利的投資和關注,這也有利於義大利進一步走出經濟危機的後遺症。
可以預料,正如英國不管美國的強烈反對率先加入亞投行,因而帶動眾多歐洲國家相繼成為亞投行創始國一樣,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也將在歐洲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接下來歐洲地區的發達國家會更加關注同中國簽署類似協議的成效,或許也將有更多國家加入進來。
目前,「一帶一路」已經給歐洲帶來了切實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發展戰略對接順利,十餘個歐盟成員國先後同中國簽署政府間合作文件;一大批基建、物流、港口、電子商務、金融合作項目順利推進;僅去年一年中歐班列就開行6300列,可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中國和中東歐之間的「16+1」合作也正在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高地。可以說,歐洲的未來不只是通過大西洋與美國相連,也通過歐亞大陸與中國緊密相連。
一邊是最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圈,一邊是世界最大的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從陸上和海上將二者鉚合在一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這不僅增加了歐洲參與亞太事務的便利性,也將增加歐盟抓住亞太發展機遇的能力。歐亞兩大經濟板塊的同頻共振,勢必構建巨大的想像空間。
此外,「一帶一路」秉承和弘揚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與歐盟的理念相通,也可共同提升中歐全球影響力。
以發展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將為歐洲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合作基礎,並增強中歐合作的確定性和粘合力。「一帶一路」旨在促進和平、發展和穩定,通過注入外部活力激發內生動力。它將幫助歐洲國家實現更平衡的發展,有利於推進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並成為促進世界及歐洲和平與發展的「穩定之錨」
⑵ 寧遭打壓也要加入一帶一路, 美國為何攔不住義大利「反水」
因為,加入新絲綢之路對義大利來說是一個機遇,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美國各路官員或建議、或警告,輪番上陣苦勸義大利放棄與中國的合作。然而,無論是政府還是媒體、官員還是民眾,義大利國內的反應都讓美國倍感失落「義大利將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正式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俄羅斯2K公司董事長伊萬·安德里耶夫斯基指出:「通常美國想要壟斷和控制。美國需要的是一個不知往哪兒處理本國商品的更脆弱的貿易夥伴。中國務實且有步驟地取得歐洲的貿易路線,目的是擴大出口。」安德里耶夫斯基說:「另一方面,歐盟無法割捨中國的投資流。最大的歐盟國家——義大利、法國和德國都樂於接受中國的投資。」
⑶ 義大利為何加入一帶一路戰略(高一政治)
首先是義大利的國家定位:義大利是文化藝術大國而不是政治大國
其次是義大利獨特的產業結構。
義大利被稱為「中小企業王國」,這種以家庭為基礎的中小企業模式頗我國的義烏經濟,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經營靈活,產品隨時能進行改變;同時管理人員少,勞動成本較低。
並且,由於成本較低,勞動力較少,中小企業的產品許多是以手工製作品為主,這迎合了如今個性化消費的口味。
最後,是義大利相對完整的產業發展。
服裝業、食品業、汽車工業是義大利的傳統優勢產業,像阿瑪尼、通心粉、蘭博基尼這些產品名字我們都是耳熟能詳
⑷ 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重塑歐洲
日前義大利已經正式簽署協議,成為七國集團發達國傢俱樂部中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在英國脫歐之後,有機會晉升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義大利,加入這一基建投資計劃,對中國和義大利都有重大意義。
義大利和法國、德國同樣都是G7,G20成員,和法德同樣為歐共體的創始國成員,和英法同為北約初始成員。英法德意同為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也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義大利為什麼要加入一帶一路?
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 。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首先來看義大利經濟。2018年義大利GDP20714億美元,名義增長1.7%,實際增長0.9%,人均GDP約為34238美元。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義大利由於在二戰中受到破壞較小,主要城市和大部分工業設施都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再加上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二戰後迅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義大利無論人均還是經濟總量全面超過英國,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體。
但義大利經濟在過去十幾年,卻幾乎遭遇了零增長。
1、在歐洲,義大利經濟增長幾乎是最差的。
2000年到2018年,義大利GDP平均每年增長0.2%,接近「零增長」,這同義大利上世紀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長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歐元區其他主要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均明顯好於義大利。近18年來,義大利GDP累計增長4%,法國GDP增長25.2%,德國增長26.5%。
2、義大利是歐洲僅次於希臘的高債務國。
義大利的債務水平在歐洲是繼希臘之後第二差的,已經達到了GDP的132%。義大利公共債務總量歐洲第一,世界第三。
3、義大利失業率較高
義大利失業率較高。尤其是在義大利南部,失業率更是高達29%。
雖然義大利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但是較高的失業率也導致了貧困人口急劇增加。面臨貧困風險的義大利人從2006年時的300萬人上升到了2016年時的1800萬人,幾乎佔到了義大利人口的三分之一。
毋庸置疑,經濟問題是義大利在歐洲發達國家中率先加入一帶一路的主要原因。義大利希望藉助中國的力量提高經濟增長率,改變義大利多年來經濟零增長的現狀,來解決國內嚴重的債務問題與失業問題。
二、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對中國的價值
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義大利作為主要的發達國家和歐盟重要的創始成員國,政治影響極為重要。但若只從經濟角度考慮,也非常有價值。
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義大利的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8年雙邊貿易達542.2億美元。至今年1月底,義大利對華投資累計達73.1億美元,中國對義大利投資達150億美元。
義大利經濟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很強。義大利經濟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工業較發達
義大利工業體系完善,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產業都有一定競爭力。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具、廚房設備、瓷磚、絲綢、首飾、釀酒、大理石開采及機械工業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
2、 旅遊 業發達
義大利 旅遊 業高度發達, 旅遊 收入是義大利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第一為服裝出口)。按入境人數衡量義大利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是世界第一,近年來才逐漸被西班牙,法國,美國,中國所超越。
3、傳統的貿易強國
對外貿易是意大力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占據義大利GDP40%以上。各種個人消費品、機器機械設備以及資本商品在世界市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義大利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之一,年順差在百億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紀初,由於歐元堅挺,能源價格飛漲,以及產業結構僵化原因,逐漸淪為貿易逆差國。義大利產品在世界仍然有較強競爭力,出口商品種類非常齊全。主要以機械儀器、 汽車 、農產品加工、鋼鐵、化工化學、制葯、家用電器、服裝、製鞋、貴重金屬等工業製成品為主。意國外市場主要為歐盟國家,對其出口量占總量一半以上。
4、水運港口優勢明顯
義大利水運系統發達,其中佔主要地位為海運,義大利近8000公里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148個大大小小的港口,主要港口則有熱那亞港(地中海第二大港)、那不勒斯港(義大利最大客運港)、塔蘭托港(地中海最大軍事港口)。全國港口年客流量高達9000萬,年貨物吞吐量為463億噸;擁有280公里停泊船塢,55萬艘船隻。
5、義大利是世界設計王國。
義大利有Gucci、Prada、Armani等 時尚 大牌。有名聞天下跑車品牌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等。它還是眾多世界頂級傢具品牌的發源地,孕育了被譽為全球傢具業「奧林匹克」盛會的米蘭國際傢具展。
去年義大利高端 時尚 產業產生的附加值達到242億歐元(約1911億元人民幣),佔到了該國製造業總附加值的10%。
在進出口層面上,義大利的高端 時尚 產業更是勢不可擋。2017年義大利 時尚 產業出口額高達510億歐元(約4027億元人民幣),其中約有70%來源於高端市場;同時,該產業的進出口順差高達200億歐元(約1579億元人民幣),而同一時期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國卻呈現「逆差」狀態,分別達到210、190和139億歐元。
義大利在諸多工業領域,所在企業仍然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義大利的水運港口可以作為中國商品開拓歐洲市場的樞紐。義大利長期作為世界 旅遊 強國的經驗,可以幫助中國 旅遊 業從細節處提升競爭力。
三、義大利港口對中國的價值
中意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協議中,在基建、能源、貿易等領域達成多項協議。義大利「北方港口建設」是重中之重。義大利北部的里雅斯特港口將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簽約,中方將投入11.3億美元投資來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運輸效率。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雅斯特港口一直是義大利的重要交通樞紐,在奧匈帝國時期還扮演著歐洲物流中心的角色。對義大利來說,與中國的合作很可能讓這個古老的港口重現榮光,並提振長期低迷的義大利經濟。中國已經成為新興的海運大國,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有七個在中國。義大利里雅斯特港目前的吞吐量僅為72萬箱,提升空間十分巨大。
在2018年,義大利只向中國出口了131.7億歐元的商品,而在義大利從海上的進口中只有不到2%來自中國,這都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里雅斯特港有望成為這一地區的「中國樞紐」,大量的中國商品可以快速抵達購買力強盛的西歐腹地。
對中國來說,在歐洲 歷史 悠久的港口站穩腳跟,將帶來有利的海關通關條件、更快的通往歐洲心臟地帶的貿易路線,以及直接通過鐵路將貨物運往歐盟的便利。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歇爾·傑拉奇(Michele·Geraci)在一次采訪中說,中國船隻從國內或者通過蘇伊士運河運來的貨物需要盡快運輸到中歐市場。而里雅斯特能滿足這個要求。
義大利也想通過「一帶一路」和義大利在地中海的港口,讓更多「義大利製造」進入中國市場。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德國2018年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38億歐元的商品,其次是英國234億歐元,法國排在第三,為208億歐元,義大利以131.7億歐元位列第四。
義大利港口有著明顯的優勢。義大利位於地中海正中央的關鍵位置,多面臨地中海,不僅國際港口多,且港口吞吐量、貨物品種裝卸也很有優勢。在貨物運輸、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有便利。義大利還是連接南歐、中歐和北歐的主要通道,是通往歐盟5億消費者和北非、中東2.7億消費者的戰略門戶。
義大利港口將成為中國商品開拓歐洲市場的重要樞紐。投資和貿易雙管齊下,義大利將與中國互利共贏。義大利的港口是通往歐洲最富裕市場的便捷門戶,義大利政府希望通過參與「一帶一路」,能促進本國出口與投資,幫助疲弱的經濟擺脫10年來的第三次衰退。大量的中國工業產品也可能將在義大利港口城市,通過來料加工和裝配的方式再以「made in italy」的方式行銷歐洲。
四、一帶一路在歐洲能否成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眾所周知,二戰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國家進行了重建,加深了對歐洲國家的影響力。使得歐洲國家成為美國主導的全球政治與經濟體系的主要支持者。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馬歇爾計劃的援助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千億美元。
如今歐洲主要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較低,尤其希臘、義大利等國債務壓力較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在歐洲將會給歐盟國家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馬歇爾計劃時美國提供的是資金和美國的龐大消費市場,如今中國同樣有充裕的資金與和美國接近的超級消費市場。這也是義大利作為G7成員國率先加入一帶一路的原因,而法國、德國最終也可能會跟隨義大利的步伐加入一帶一路。
不同於中亞、非洲的一帶一路,中國還只是在培育市場。歐洲的一帶一路,中國在投資歐洲的同時,也將受益於歐洲國家強大的 科技 與工業技術積累,成熟的消費市場和市場經濟理念。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在家門口用市場換技術,而現在我們將可以主動去歐洲用市場換市場,用資金換技術。而加大在歐盟國家中的影響力,更將有助於中國提高在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新的國際秩序建構中獲得更有利的位置。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關注 財經 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一家之言,井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