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花菜里的黃花是什麼植物
黃花菜是一種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都很高的花卉食品,中醫認為,食用黃花菜可以使人「心平氣和、無憂慮、沒煩惱」,因而黃花菜又稱「忘憂草」。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安神菜、忘憂草、萱草,是觀賞名花,又與蘑菇、木耳一起被列為素食中的珍品,其莖、根、葉還均可入葯 黃花菜的文化淵源 具有「中國特色蔬菜」之稱的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忘憂草、萱草、療愁花、鹿蔥花、安神菜、健腦菜、諼草、宜男等,屬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甘甜,自古有「席上珍品」之和「觀為名花,用為良葯,食為佳餚」的美譽。 相傳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起義前,因家境貧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腫,可謂貧困交加,飢寒交迫,以致常以乞食度日。曾遇一黃姓好心老婦煮些萱草送給他吃,一段時間後,陳勝的全身浮腫慢慢消退,疾病痊癒,身體也強壯起來。後來他與吳廣組織農民起義,成為歷史上首開先河的農民領袖。陳為感謝黃婦女之恩而,請她常住在家裡,並把萱草稱為忘憂草。 當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下陳州(今河南淮陽縣)建都稱王時,士兵們在兵荒馬亂中,把生機盎然的黃花菜踐踏成不成樣子,當地有個名叫金針的姑娘,看到這種情形十分痛惜,於是就對其精心管理栽培,結果這些黃花菜死而復活。棵棵長的亭亭玉立,開滿迷人的鮮花。人們為紀念金針姑娘,便將黃花菜起名金針菜。 清朝年間,永州地方官員(當時祁東縣與祁陽縣未分設,屬永州府管轄)開始將黃花菜作為地方貢品向朝廷進貢。 清朝朝庭要員、有鐵嘴銅牙之稱的風流才子紀曉嵐最愛吃黃花菜,用餐時一見到餐桌的黃花菜便手舞足蹈,興奮不能自已。贊美道:黃花菜可是個好菜,清爽香脆,其味無窮,常吃黃花菜的人聰明。 孫中山先生曾用「四物湯」作為自己健身的食療食譜。「四物」即黃花菜、黑木耳、豆碗、豆芽、黃花菜位列其首。「四物湯」營養成分完備,是補血、養血、美容的良方,又是日常素食中價廉物美的珍餚。 黃花菜是中國的特色農副產品,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澳地利、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等種植均作為觀賞花卉,只有中國的種植用於食品。它原是一種生長在山地曠野中的花卉植物,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現其主要產區湖南祁東、邵陽、甘肅等地種植歷史約有四、五百年。明弘治元年(1448年),現祁東縣官家嘴鎮永年村村民管福民、管福順兄弟在該村的大福園、豆子園開始移種培育黃花菜。清康熙年間,祁東縣黃土鋪、步雲橋、蔣家橋、太和堂和邵東縣、甘肅省等地也有種植。目前全國黃花菜種植面積有近30萬畝,主要分布在湖南、甘肅、河南、四川、甘肅、湖北、安徽等省。其中湖南祁東縣已由解放初的約1.9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6萬畝。 黃花菜適宜各種土質,但以紅黃土壤最好,產量平均在乾菜800餘斤/畝(每7斤鮮菜曬1斤乾菜)。每年農歷陽歷12月是其根莖移植最佳期,陽歷5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採摘期,每日採摘最佳時間是10時以前,10時以後採摘易開花,它的有效生長期9-10年,移種後9-10年應翻耕重種。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祁東縣農科所為主的科研人員,對黃花菜的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繁殖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培育了一大批黃花菜的新品種,按早熟、中熟、遲熟三種類型,早熟型有:四月花、五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條子花共4種;中熟型有:矮箭中期花、高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茄子花、杈子花、長把花、黑咀花、茶條子花、炮竹花、才朝花、紅筋花、沖里花、棒槌花、金錢花、青葉子花、粗箭花、高壟花、長咀子花共20種;遲熟型有:倒箭花、細葉子花、中秋花、大葉子花4種。祁東一帶現在主要種植的是中熟型的3個品種,即沖里花、猛子花和白花。 祁東縣黃花菜之所以能在2003年12月10獲得「中國原產地域產品」稱呼是因為有其獨特的特徵。與北方甘肅等地黃花菜鮮菜相比,外形特徵:祁東的為淡黃或青黃色,條色均勻,有光澤,無青條菜,其它產地多為鮮黃色,條色不均,光澤不顯,夾有青條菜。大小、長短,祁東的單株稍短,其它產地的單株稍長、粗。感官特徵:氣味具有黃花粉特有的香味,無毒味和其他異味,無蟲注、霉變、雜質;肉質肥厚,每公斤乾花不多於2300根。理化特徵:祁東的含水量不超過15%,總糖含量不低於3.75%,蛋白質含量不低於11%。 用為良葯的黃花菜在各類葯書早有記載,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萱草味甘而氣微涼,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郁」。 《救荒本草》:「味甘,無毒。」 《滇南本草》:「味甘,平」,「治婦人虛燒血干。」 《綱目》:「甘、涼、無毒」;「消食,利濕熱。」 《日華子本草》:「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除酒疸。」 《本草圖經》:「安五臟,利心志,明目。作菹利胸膈。」 《嶺南采葯錄》:「煎水飲之,治牙痛。」 《安微葯材》:「治夜盲。」 《葯膳與食療》1998年第1期上刊登的「健腦食品—黃花;菜」; 《中國食品》 2000年第24期刊載的「調理疑難病症的黃花菜」、由楊日欣主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中國食物成分表》、由瞿范主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抗癌食物中葯》、《中國食品報》1999年3月29日登載的「亦食、亦葯黃花菜」、《中國食品報》1999年1月29日登載的「黃花菜食療方箋」、由江蘇新醫學院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的《中葯大詞典》(下)和由龐國明主編,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醫秘單偏驗方妙用大全》等對黃花菜營養、保健、葯用價值都有明確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