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為什麼不吞並梵蒂岡
拉特蘭條約。
19世紀中葉,義大利逐漸統一。當時的義大利王國殺入羅馬城,教皇不得不退居梵蒂岡宮中。忌憚於教皇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當中的影響力,義大利政府軍不敢貿然進攻,勢單力薄的教皇也無法組織軍隊收復失地。雙方就這樣處於尷尬的膠著狀態。
後來還是那個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打破了這種沉默。墨索里尼上台後,為了尋求宗教勢力的支持,在1929年與教皇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從義大利獨立出去,成為永久中立國,不參與國際事務的紛爭。
簡介
公元6世紀,基督教獲得了羅馬城的實際控制權,教會的最高神職人員被尊為「教皇」或「教宗」,並在羅馬城的西北角修建了奢華的梵蒂岡宮殿。
公元8世紀,教皇的轄區遭倫巴德人入侵,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出兵義大利,打敗了倫巴德人,並將羅馬城和周邊領土送給了教皇,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丕平贈土」。
B.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為何會成為義大利的國中之國
說起梵蒂岡,估計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一個國家了。其實從面積來看,都不算是國家,更像是一個城市。梵蒂岡是義大利的一個「國中之國」。什麼是「國中之國」呢?是指,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去都是另外一個國家,而且是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都只能到達同一個鄰國。而這樣的國家,就算目前為止,也只有三個而已。
戰役後,保留獨立主權
因為對義大利有恩,所以梵蒂岡才可保留至今。在1860年,義大利統一戰爭之時。加里波第曾在聖馬利諾躲避敵人,在聖馬利諾加里波第獲得了幫助。聖馬利諾給予了加里波第金錢和補給,以幫助他統一義大利的戰役。當然,作為回報,加里波底保證聖馬利諾可以始終保持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
C. 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梵蒂岡、聖馬利諾,為何不會被吞並
因為聖馬利諾對義大利有恩,而梵蒂岡這個國家盡管面積與人口位於全球末位,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梵蒂岡在天主教的地位,使其在全球都能擁有堪比超級大國的影響力。因為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該國的國家元首就是天主教皇,他不僅是是這個彈丸小國的最高統治者,還是全世界10多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擁有著至高無上的「神權」。所以義大利自然不敢吞並梵蒂岡。
歷史上,在義大利的統一運動中,義大利就沒有「吃掉」聖馬利諾和梵蒂岡,鑒於梵蒂岡的巨大影響力和聖馬利諾人民的友好和智慧,現在就更不會了,這樣反而顯得義大利更大度和包容。再說了從面積上來講,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對於整個義大利半島來講,這「一村一鎮」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保留這兩個國中之國,對於義大利而言是錦上添花之舉,沒有任何害處,這樣的袖珍國家對義大利而言沒有任何威脅。
D. 義大利為什麼不吞並梵蒂岡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這樣想,教皇是基督在人間的代言,梵蒂岡如果屬於義大利,教廷也就是在義大利的土地上,是不是說義大利對教廷就擁有管轄權,所以教廷一定擁有自己的土地,保持獨立的身份。義大利也不好拒絕教廷的意見,畢竟教廷在全世界基督徒中擁有很高的影響力,鬧僵了影響很不好。如果從歷史上講,羅馬極其周邊的土地是教宗通過合法途徑得來的,並建立教宗國。具體參加網路。
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宗(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宗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 遙望梵蒂岡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興起,義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使聖座於義大利的領土愈來愈少,半島北方的薩丁尼亞王國成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領導者之後,更主導成立了義大利王國。身為教宗國首府的羅馬城面臨統一在即,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以身為「教會的保護者」的名義出兵保護羅馬城。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把駐在羅馬的軍隊調回本國,使得義大利王國的軍隊得以順利開進羅馬城,義大利的統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之後歷代教宗均敵視新的義大利王國,甚至不準信徒參與義大利王國的公職。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E.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為什麼會成為義大利的國中之國
「國中之國」是指國家領土完全處於另一個國家領土包圍之中的內陸國家,國中之國不可處於兩個或以上國家包圍,也不能有海岸線,換句話說從一個國中之國出發,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都能到達且只能到達同一個鄰國。世界上符合「國中之國」條件的國家有三個,分別是賴索托、聖馬利諾和梵蒂岡。
1929年,義大利和教皇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政教合一的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梵蒂岡依舊保持中立。
F. 為什麼義大利會允許梵蒂岡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梵蒂岡盡管很小,它仍然是一個國家,在聯合國派有觀察員,具有一個國家的地位,是歷史上教皇國的延續,是一個特殊形態的政教合一的國家。早在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教皇國是個神權國家,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義大利國王進駐羅馬,義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羅馬城內西北角梵蒂岡。1929年2月11日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認為梵蒂岡這塊地方屬於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教皇是國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梵蒂岡的國徽集中說明了教皇在城國的地位。國徽的圖案是:兩把交叉著的天國鑰匙,托著教皇登基時的帽子。這種稱作「三重冠」的帽子,有上中下三層,象徵著教皇擁有的神權、立法權和司法權。關於「神權」,當時在西方是封建專制的靈魂,和東方的「皇帝」起一樣的作用。 在梵蒂岡,一切權力集中於教皇,迷信教皇,把他奉若神明,也要迷信神職人員。教皇任職是終身的,但不能世襲。教皇死後,有紅衣主教團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選票選出新教皇。屆時,各國紅衣主教都奔赴梵蒂岡,聚集在西斯廷小教堂,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如264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是1978年10月16日當選的。他原是波蘭人,原名卡羅爾·沃依蒂瓦,他是四個半世紀以來第一個非義大利人教皇,登基後不久,他便為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平反昭雪,指出17世紀30年代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不公正」
G. 二戰期間的法西斯義大利,為何沒將梵蒂岡給吞並
二戰的時候義大利沒有直接的吞並了梵蒂岡呢?原因是,留著梵蒂岡的作用比多一點領土的價值要大很多啊。要知道教皇從古至今都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最高信仰,在天主教徒的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為了區區彈丸之地,義大利出兵征伐梵蒂岡,那就是與全世界的天主教徒為敵,四面樹敵,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結果也是得不償失。而簽訂了條約後,雙方從敵對關系轉為友好,要知道,多個朋友怎麼也比多個敵人要好。
H. 義大利為什麼允許梵蒂岡存在
因為梵蒂岡是天主教的教廷,教皇住的地方。西方人(特別是義大利人)大多都信奉天主教,對教皇是有敬畏的。
I. 很好奇,為什麼梵蒂岡不會被義大利滅掉
因為義大利信仰天主教。 信徒怎麼會去滅教皇呢? 梵蒂岡原本是屬於義大利的地盤。 後來故意劃分出來,贈送給教皇的。 義大利人,也就是聖經中所說的:羅馬人。 當時的猶太人,被羅馬人殖民。 如果沒有這段殖民的歷史,那麼,當今的基督宗教,也不可能發展的那麼大。 歷史,是很奇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