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圖三是義大利什麼三傑之一

圖三是義大利什麼三傑之一

發布時間:2023-03-21 16:49:07

Ⅰ 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有哪些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拉斐爾,(1483年——1520年)是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拉斐爾謝世時年僅37歲,但由於他勤勉的創作,給世人源燃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是手法主義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其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聖母》、壁畫《雅典學派》等。其他作品《聖母的婚禮》、《帶金鶯的聖母》、《草地上的聖母》、《花園中的聖母》、《西斯廷聖母》、《椅中聖母》、《福利尼奧的聖母》、《美麗的女園丁》、《阿爾巴聖母》。x0dx0a拉斐爾最著名的壁畫是為梵蒂岡宮繪制的《雅典學派》。這幅巨型壁畫把古希 《雅典學派》畫稿臘以來的50多個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聚於一堂,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畢達哥拉斯等,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贊美人類的創造力。在《雅典學派》中,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土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指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柏拉圖的唯心主義和亞里士多德的唯物主義。以他們兩人為中心,兩側分別畫出的一些著名學者,形象生動,絲毫不顯得雜亂。x0dx0a拉斐爾21歲時畫的《聖母的婚禮》,不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魯吉諾的藝術精華,而且後來居上,無論構圖與形象塑造都有所創新。尤其是畫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繪,聖母瑪利亞的端莊、文雅,均為前輩畫家作品中所罕見。x0dx0a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是拉斐爾最成功的一幅聖母像,是他懷著虔誠的心情譜寫的一曲聖母贊歌。畫面採用了穩定的金字塔形構圖,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莊重均衡,畫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頭像組成,構思新穎獨到。聖母形象柔美聖潔,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x0dx0a在《小椅子聖母》中,拉斐爾將聖母形象刻畫得更加人性化,聖母的裝束深受異國風情的影響,色彩絢麗充滿東方情調。整幅作品構圖完整,充分體現了拉斐爾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椅中聖母》 畫家特別著意於聖母的目光,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一雙眼睛可以窺視到畫中人的靈魂。拉斐爾畫中的聖母情深意長,關於這雙動人的目光,有個傳說:有一次畫家從梵蒂岡出來,在門口廊柱下見到一位抱著嬰兒的少女,酷似他的心上人芙納蕾娜,看到她的目光令他神魂顛倒,他滿懷激情地拾起一塊木炭,想把這動人的瞬間永駐在畫布上,他環顧四周,見到旁邊有一隻朝天的空桶,畫家沒加考慮,就跑過去把桶翻過來,在桶底上急速地畫下這位多情而美麗的少婦,有人認為《椅中聖母》的創作靈感源於此。拉斐爾極善運用曲線塑造形象,這幅畫從畫幅圓形外框到人物的組合、體態、衣著、褶紋都以長短不等的各種曲線構成,整個畫面形象給觀賞者以豐滿、柔潤與高度和諧的完美之感。畫家造型的色彩配置,基本仍遵循基督教的觀念,以紅、藍兩色為基調。因為在基督教中,做御紅色是象徵天主的聖愛,藍色是象徵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畫中,聖母的衣著一般以紅藍兩色相配搭。在這幅畫中,聖母上衣為紅色,斗篷為藍色,小耶穌的黃色上衣,與聖母衣著的紅、藍色構成了調和的三原色,從而強化了艷麗的色彩和畫面的華貴。x0dx0a在拉斐爾所處的年代,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既主張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也在藝術中追求理想美的創造。而在人文主義大師們的藝術創造中,更為重視的是對生活美的發現,他們在藝術描繪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現實美感。x0dx0a基督顯聖》又名《基督變容圖》,是拉斐爾應紅衣主教朱利奧·美第奇邀請為法國納博納教堂繪制的祭壇畫,也是拉斐爾臨終前的最後一幅傑作。內容取材於馬太福音: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間就在他們的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雹胡虛白如光。此時,忽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 現,並同耶穌說話。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從雲彩里傳出來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門徒聽到了,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來,撫摸著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這里。x0dx0a在拉斐爾的這幅畫中,地面上的光線雖然是陰暗的,但人群卻被基督顯靈的光所照亮。在空中捲起的風暴中,聖光和雲朵將基督托起,猶如從天而降來到人間。在基督兩邊飛騰著的是摩西和以利亞,在山頂上躺卧著的是嚇壞了的門徒。x0dx0a畫家在這里運用了螺旋形造型技法,造成一種旋轉的運動感,三個門徒中姿態各不相同:雅各掩面伏地,彼得驚恐萬狀,而約翰則被驚嚇得暈頭轉向,都表明在神力面前無能為力。 畫面劃分為天上和人間兩部分,據記載,畫的上部分出自拉斐爾本人手筆,而人間的人群則是以羅馬諾為首的學生們畫的。但據考證,畫面左下角的那位聖安德魯是拉斐爾所畫,他的姿態動作前伸轉首,身體的明暗對比強烈,這種大反差造型,為70年後的卡拉瓦喬所發展。畫面色彩鮮明、響亮且豐富,這表明他吸收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成就。x0dx0ax0dx0a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象徵人類智慧的義大利畫家、科學家,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他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傳世名畫,以及其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x0dx0a在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之後的500年間,人類一直對他進行研究與探索,歐美各國、以色列等亞洲國家設立了研究達·芬奇的專門機構,他的祖國義大利更是把他作為文化的象徵。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x0dx0a天文x0dx0a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物理x0dx0ax0dx0a達·芬奇留給後世的文明理論遺產(圖)(5張)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x0dx0a醫學x0dx0ax0dx0a達·芬奇生理解剖圖(14張)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x0dx0a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x0dx0a建築x0dx0a理想中的米蘭(達芬奇)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x0dx0a軍事x0dx0a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x0dx0ax0dx0a達芬奇的軍事設計(20張)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x0dx0a水利x0dx0a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x0dx0a地質x0dx0a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x0dx0a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x0dx0a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x0dx0a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x0dx0a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x0dx0a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x0dx0a《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後,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捨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僕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x0dx0a《最後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x0dx0a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x0dx0ax0dx0a最後的歸宿克魯克斯庄園(8張)接待,將其安置於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魯克斯庄園,並時不時地去請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說他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了最後一x0dx0ax0dx0a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受胎告知》《維特魯威人》 壁畫:《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x0dx0a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同時引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評價。我們根據瓦薩里的記載,可以確定,畫中人為佛羅倫薩銀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貢多的妻子麗莎。她出生於1479年,達·芬奇為她畫像時間是1503年,正是麗莎24歲的時候。畫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稱之為「神秘的微笑」。x0dx0a銀行家佐貢多以豐厚的酬金請達·芬奇為夫人作畫。當夫人出現在畫家面前時,她身著華貴的連衣裙,梳著時髦的發式,一綹綹卷發散在雙肩,明亮的眼睛閃閃發光,身體顯得豐滿,兩頰緋紅,頸項和手臂佩帶著名貴珠寶,全身充溢著唯美但奢靡的貴族氣息。當她用目光注視  蒙娜麗莎著這位鼎鼎大名的畫家時,一顆能容無限智慧的蘇格拉底式的腦袋映入眼簾,面孔下面布滿銀白色的胡須,看上去像是暫留人間的神,這與她終日見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間發自內心的微笑,使她的臉顯出奪人的光彩,令人神往,靦腆、調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來了。模特靈魂深處的奧秘,被觀察敏銳的畫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馬上著手工作。」達·芬奇向蒙娜麗莎點了點頭。x0dx0a為了維持麗莎的微笑,畫家動用了智慧的腦袋,為她講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還請了各式各樣的小丑、琴師、街頭藝人為夫人表演,藉以喚醒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婦。麗莎坐定以後把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上,作出一個少婦的姿態,畫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頸項和豐腴雙手,可惜被金銀珠寶所佔有,畫家對麗莎說:「如果夫人不反對的話,我想描繪不加任何裝飾的頸項和手臂,這是屬於您最純真的美,請夫人去掉一切象徵財富的飾物,讓我盡情描繪屬於你本人的一切麗質。」於是麗莎急忙褪掉所有飾物。我們現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無修飾、情趣天然的少婦。x0dx0a蒙娜麗莎勾起了達·芬奇對後母阿格琵耶娜的回憶。有一次,畫家深情地向少婦傾訴了自己的身世,似乎從麗莎的身影中看到後母的形象。當講到母親在24歲就死去時,他的聲里充滿憐憫和悲痛。麗莎說:「我也是24歲,我使你想起了她」,麗莎成了阿格琵耶娜的神秘化身。因此,達·芬奇在畫麗莎時,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他用對母親和情人的雙重情感來盡情描繪此人的肖像。不僅如此,他還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志而載入史冊。x0dx0ax0dx0a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傳說中最重要的故事,幾乎被所有宗教畫  最後的晚餐家描繪過。但在達·芬奇為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畫《最後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x0dx0a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節(猶太民族的主要節日)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並非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當耶穌入座後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於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這一復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達·芬奇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於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x0dx0a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著,彷彿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裡抓著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x0dx0a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x0dx0a即使他沒有拿著那隻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x0dx0a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彷彿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x0dx0a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x0dx0a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x0dx0a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聖·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x0dx0a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x0dx0a圍著耶穌的這三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x0dx0a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x0dx0a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x0dx0a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x0dx0a聖··約翰和耶穌穿的還是「情侶裝」耶穌穿的是紅衣服,綠外掛,而聖··約翰穿的是綠衣服,紅外掛,暗喻這耶穌和聖··約翰之間神秘的關系。而且他們身體位置的形狀像一個M,M也是marry(結婚)的第一個字母,這也隱喻著耶穌和聖··約翰之間神秘的關系。x0dx0a《維特魯威人》是一幅達·芬奇依照維特魯威定律所作的鋼筆畫素描,畫在一張13.5×9.5英寸的紙上,現藏於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之所以藏在威尼斯,大概是因為弗拉·喬康多於1511年在威尼斯印刷了關於維x0dx0a特魯威的作品的對開本,裡面有一張依照這幅素描所作的版畫。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寫的小字,畫中描繪了一男子,他擺出兩個明顯不同的姿勢,這些姿勢與畫中兩句話相互對應。第一個雙腳並攏、雙臂水平伸出的姿勢詮釋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話:「人伸開的手臂的寬度等於他的身高。」另一個疊交在他身後的姿勢是將雙腿跨開,胳膊舉高了一些,表達了更為專業的維特魯威定律:如果你雙腿跨開,使你的高度減少十四分之一,雙臂伸出並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與你頭部最高處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你會發現你伸展開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臍,雙腿之間會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畫中擺出這個姿勢的男子被置於一個正方形中,正方形的每一條邊等於24掌長,而正方形被包圍在一個大大的圓圈裡,他的肚臍就是圓心。這幅素描中所畫的男子形象被世界公認為是最完美的人體黃金比例。

Ⅱ 義大利「美術三傑」分別是

1、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美第奇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2、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是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拉斐爾謝世時年僅37歲,但由於他勤勉的創作,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其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聖母》、壁畫《雅典學院》等。
3、達·芬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 --- 1519年5月2日),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Ⅲ 被稱做「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的是哪三個人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三傑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位在藝術領域都能有很高的成就,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他們都是最璀璨的明珠。

三、拉斐爾

而是一位畫家以及建築師,他的父親是一位宮廷畫師,從小的時候就跟父親一起學習繪畫,後來稍微長大以後又被送到了另一位著名畫師的名下,在優秀教師的指導下拉斐爾的技術突飛猛進。拉菲爾也很有天分,很多人都覺得拉斐爾天賦異稟,20多歲的時候就創作出了著名的作品。之後它的技術愈發成熟,逐漸取得了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一樣的成就。拉斐爾還被梵蒂岡的教皇邀請到梵蒂岡的皇宮中作畫,裡面的很多壁畫都是出自拉斐爾之手。

Ⅳ 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三傑是哪三個

文藝復興三傑有兩種說法,一共有六個人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義大利是人文主義文學的發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顆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文藝復興前三傑)。另外,14~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於成熟,其代表畫家又被譽為「美術三傑」(文藝復興後三傑),他們分別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Ⅳ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及其作品分析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義大利是人文主義文學的發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顆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文藝復興前三傑)。
但丁· 阿利吉耶利(義大利文: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生平
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於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 5月下旬或 6月上旬。5 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但丁的生平記錄很少,但寫作的人很多,有許多並不可靠,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33歲時就已經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只有4個(3男1女)存活。 但他真正愛的是一個 8歲的小女孩,姓名是貝蕾雅妮彩。 佛羅倫薩但丁博物館門外的但丁雕像..當時佛羅倫薩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由於教皇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權後1294年當選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薩,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皇,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皇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斗,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薩「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薩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薩,並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羅倫薩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薩,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貝亞德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
軼事
1. 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執政官舉行的宴會。聽差捧給義大利各城邦使節的都是一條條肥大的煎魚,給但丁的卻是很小很小的魚。 但丁沒有表示抗議,也沒有吃魚。他用手把盤子里的小魚一條條拿起來,湊近自己的耳朵聽,好像聽見了什麼,然後再逐一放回盤子里。 執政官見狀,很奇怪,問他在做什麼。 但丁大聲說道:"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逝世,舉行的是海葬,不知他的遺體是否已埋入海底,我就挨個問這些小魚,看它們知不知道情況。" 執政官問:"小魚說些什麼?"。 但丁說:"它們對我說,它們都還很幼小,不知道過去的事情,讓我向同桌的大魚們打聽一下。" 執政官聽後哈哈大笑起來,吩咐聽差馬上給但丁端一條最大的煎魚來。 2. 但丁年輕的時候,喜歡在他的家鄉翡冷翠(佛羅倫薩)的廣場上仰天枯坐。尤其是在仲夏之夜,他常常伴著滿天的星斗坐到天明。這個孤獨的青年詩人有著十分驚人的記憶力。一天晚上,有個陌生人徑直向但丁走去,躬下身說道:「久仰您的詩名,知道您是翡冷翠的驕傲。在下承諾回答一個問題,但苦於自己學識淺薄,無法解答,特請先生襄助。我要回答的問題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雞蛋。」但丁脫口而出說。那人點點頭走了。幾年之後的某一天,但丁仍然坐在那個廣場上仰望星空,還是那個陌生人走上前去,繼續數年前的對話:「那麼,如何烹調呢?」但丁看了來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放一點鹽。」[1]
著名作品
愛情詩歌《新生》 哲學詩歌《宴會》 抒情詩《詩句集》 長詩《神曲》 拉丁文文章《俗語論》 政論文《王國論》 拉丁文詩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書信集》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除了拉丁語作品外,古代義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語言寫作,他的作品對義大利文學語言的形成起了相當大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編輯本段彼特拉克
佩特拉克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義大利文:Francesco Petrarch,1304年7月20日 - 1374年7月19日)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學者,人文主義的奠基者,早期資產階級的藝術和道德觀的建立與他是分不開的。
生平
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誇。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彼特拉克的父親原是佛羅倫薩的一個律師,因與黑黨領袖不和,於1302年被逐出城,遷居到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就在這里出生。以後又經過幾次搬遷,在1312年他們家遷到法國南部的阿維農,當時的教廷就在那裡。因此彼特拉克與教皇等上層分子都有密切聯系。這種情況既關繫到他的成長,也有助於他以後的人文主義活動。 彼特拉克少年時就喜愛文學、修辭,對古典作品尤其感興趣,古羅馬維吉爾的詩歌、西塞羅的講演都強烈地吸引著他。但他父親卻要他成為一個法學家。因此,從1316年起,他先後在法國的蒙得玻利和義大利的波倫亞學習法律。1320年父親去世,他便放棄了法學,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愛好。同年他回到阿維農,擔任一個次要的教職。1330—1347年,他一直在紅衣主教萬尼·科倫那手下任職。 在教會里的工作並不忙,這就使他一面參與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動,一面不倦地學習文學、創作詩歌。作為詩人,彼特拉克的名聲很快傳開。1340年,巴黎和羅馬爭相邀請他去接受桂冠。結果他決定去羅馬。1341年4月8日,他在羅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 1374年7月19日,彼特拉克在一個叫阿克瓦的小村裡去世。當人們發現他的遺體時,他的頭還埋在維吉爾的手稿中。
作品
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用人文主義觀點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廣泛搜集希臘、羅馬的古籍抄本,並且敢於突破中世紀的神學觀念,用新時代的眼光,把人和現實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詮釋古典著作。他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本人的創作,都發生了影響。 彼特拉克用拉丁語寫了許多詩歌、散文。這些作品歌頌人的高貴和智慧,宣傳人可以追求塵世幸福,享受榮譽的權利,並向中世紀宣揚的神權說和禁慾主義提出挑戰。他還認為,人的高貴並不決定於出身,而是決定於人的行為。著名的敘事詩《阿非利加》(寫作始於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寫古羅馬統帥西皮奧戰勝漢尼拔的英雄事跡,歌頌羅馬的偉大,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 《秘密》 借聖奧古斯丁同詩人的對話,宣傳人文主義,詩人熱烈為愛情和榮譽辯護,認為愛情同熱愛上帝,追求人間的幸福同追求永恆的幸福,是一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傳為詩人於1327年見到美麗少女蘿拉後陸續寫下300多首十四行詩和1347年蘿拉死後為表達哀思的一些抒情詩的結集,用義大利語寫成,主要是愛情詩。彼特拉克跳出舊抒情詩的框框,以豐富多彩的色調,細致入微的筆觸,描繪蘿拉的形體之美,刻畫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這些詩篇大膽歌頌愛情,表達對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義者蔑視中世紀道德,熱愛生活的世界觀。彼特拉克的詩音韻優美,結構周密,常常藉助自然景物來歌頌蘿拉,傳達細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詩這一新詩體藝術上臻於完美。他的抒情詩,特別是十四行詩,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後人為此把他尊稱為詩聖。《歌集》中的長詩《我的義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譴責義大利的君主們利用外族僱傭軍進行內戰,讓「豺狼與綿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災難。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詩還對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彼特拉克的一些詩篇,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寫過一部歷史著作《名人列傳》。 彼特拉克的詩很豐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義大利頌》和《名人列傳》著稱於世。
十四行
彼特拉克通過長期的創作實踐,把十四行詩推到一個完美的境地,發展成為一種新詩體,即「彼特拉克詩體」。這種詩體被後來的喬叟、莎士比亞等著名文學家和詩人所模仿,為歐洲詩歌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彼特拉克又被尊為「詩聖」。 《歌集》中還有少量的愛國主義詩篇和政治諷刺詩,其中《我的義大利》最有代表性。當時的義大利由於受到教皇的干涉、外敵的入侵以及各城邦國相互混戰,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目睹這種現實,詩人寫道: 看吧, 我的祖國, 你所喜愛的我的故鄉, 正在為無名原因引起的戰爭 和那不能抑制的糾紛, 受著多麼殘酷的 折磨和煎熬! 這血和淚凝成的詩句,飽含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深情,寄託著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2]
編輯本段薄伽丘
喬萬尼 ·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 喬萬尼·薄伽丘
》留名後世。一譯卜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其與但丁、佩特拉克合稱「文學三傑」。
生平
薄伽丘是佛羅倫薩商人凱利諾・薄伽丘和一個法國女人的私生子。關於他的誕生地,缺少確切的資料予以論斷。據說他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契塔爾多,一說生於巴黎。幼年時生母去世,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不久,父親再婚,他在嚴父和後母的冷酷中度過了童年。 後來,他被父親送到那波利,在父親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願地學習經商,毫無收獲。父親又讓他改學法律和宗教法規,但無論是商業還是法律,都引不起他的興趣。他自幼喜愛文學,便開始自學詩學,閱讀經典作家的作品。這段生活使他親身體驗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融入到他日後寫成的《十日談》中。 在那波利生活期間,薄伽丘有機會出入安傑奧的羅伯特國王的宮廷。在這里,他被壓抑的個性和才智得以充分地施展。他同許多人文主義詩人、學者、神學家、法學家廣泛交遊,並接觸到貴族騎士的生活。這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擴大了文化藝術視野,進一步煥發了他對古典文化和文學的興趣。他在宮廷里又認識了羅伯特的私生女瑪麗婭,對她產生了愛情。這一段富於浪漫情調的經歷,也在他的文學創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後在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見出瑪麗婭的影子。 1340年冬,薄伽丘父親的商業活動受到挫折,經濟狀況惡化,一蹶不振。薄伽丘無法維持原先悠閑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羅倫薩。在佛羅倫薩尖銳激烈的政治斗爭中,他始終堅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邊,反對封建貴族勢力。他參加了行會,曾擔任管理財務的職務,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託,作為特使去義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執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詩人彼特拉克相識。翌年,他受委託去邀請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羅倫薩主持學術討論。從此,這兩位卓越的人文主義者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 薄伽丘潛心研究古典文學,成為博學的人文主義者。他翻譯了荷馬的作品,在搜集、翻譯和注釋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他致力於《神曲》的詮釋和講解,曾主持佛羅倫薩大學《神曲》討論。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羅倫薩大學《神曲》討論會上作了最後一次演講。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給他精神上很大的打擊。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爾多逝世。
作品
薄伽丘是位才華橫溢,勤勉多產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說、傳奇小說蜚聲文壇,又擅長寫作敘事詩、牧歌、十四行詩,在學術著述上也成就卓著。 傳奇小說《菲洛柯洛》是薄伽丘的第一部作品,大約寫於1336年左右。它以西班牙宮廷為背景,從中世紀傳說中汲取素材,敘述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少婦和一個青年異教徒的愛情故事。他們沖破種種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十日談》中有兩則故事就取材於這部作品。《菲洛柯洛》是歐洲較早出現的長篇小說。 敘事長詩《菲洛斯特拉托》(約1338年)和《苔塞伊達》(1340—1341),分別從《特洛伊傳奇》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擷取題材,它們贊頌純潔的愛情、高尚的友誼,展示人世間生活的美和友情的歡樂,在古典的題材中注入了現代的情感。這兩部作品開了8行體詩的先河。 牧歌式傳奇《亞美托的女神們》(又稱《佛羅倫薩女神們的喜劇》,約1341),在形式上仿效但丁的《新生》,用散文連綴三韻句詩歌。薄伽丘借用神話題材,抒寫亞美托在愛情的陶冶下,由一個粗野的牧羊青年轉變為品格高尚的人,其間穿插了7位女神向亞美托講述自己的愛情經歷。 長詩《愛情的幻影》(1342—1343)受到但丁《神曲》的影響,用三韻句寫成,具有隱喻詩的特點。薄伽丘敘述自己一次寓意性的旅行,把歌頌德行和贊美純潔的愛情結合起來。 《菲埃索拉的女神》(1343—1354)是又一部8行體長詩,寫女神和牧羊人相愛,得罪了黛安娜女神,遭到懲罰,一對戀人化作兩條河流,但最後雙雙流入阿諾河,又匯集到一起。《菲洛美塔的哀歌》,是僅次於《十日談》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寫於薄伽丘從那波利返回佛羅倫薩之後的1343至1344年間。這部傳奇小說描寫被戀人拋棄的女子菲婭美塔的遭遇,細致地抒寫她的愛和怨、希望和痛苦,翹首盼望戀人歸來的心理,堪稱歐洲最早的心理小說。 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借鑒古希臘古羅馬詩歌、神話、傳奇,顯示了中世紀傳統和騎士文學的痕跡,但又擺脫了俗套,充滿對人世生活和對幸福的追求,譴責禁慾主義。晚年,薄伽丘一心鑽研古典文化,埋頭著述《異教諸神譜系》(1350—1375)和《但丁傳》是兩部最重要的作品。前者以豐富的史料敘述神和英雄的起源,展示神話的基礎,後者則是義大利研究但丁的最早學術著作之一。薄伽丘在他的理論著述中,批判教會對詩歌的詆毀,提出「詩歌即神學」的觀點;他闡述詩歌應當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強調文學的啟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詩人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汲取營養,並講求虛構、想像。薄伽丘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中世紀神學的觀念,但他的文藝理論為文藝復興時期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圖三是義大利什麼三傑之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太平汽車保險如何操作 瀏覽:731
中國銀行大額轉賬一般多久到賬 瀏覽:472
印尼可以買什麼車 瀏覽:636
義大利之旅怎麼玩 瀏覽:592
中國為什麼稱為華夏 瀏覽:559
我想去伊朗當兵怎麼去 瀏覽:529
今日印尼疫情新增多少 瀏覽:857
伊朗eps料怎麼樣 瀏覽:562
越南遊玩攻略多少錢 瀏覽:574
印尼粘衣服上怎麼辦 瀏覽:388
印度產香料哪裡最多 瀏覽:501
伊朗國旗代表什麼 瀏覽:249
義大利為什麼有三個名字 瀏覽:898
印度衛星比中國早多少年 瀏覽:246
中國哪個考察站離南極點最近 瀏覽:600
義大利六和弦怎麼調 瀏覽:623
印尼titan多少歲 瀏覽:895
阿根廷比英國落後多少 瀏覽:555
從柳州到越南芽庄要多少時間 瀏覽:366
中國現在特區有哪些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