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指數股票行情
目前行情處於低迷形式。義大利FTMIB指數,也稱義大利富時指數,是義大利股票市場的重要指數,也是歐元區的重要金融市場指數。義大利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 民營經濟是主體,佔GDP的80%以上。 服務業約佔GDP的2 / 3。 中國主要地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 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拓展資料:
1、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歐洲南部的亞平寧半島和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兩個島嶼組成。國土面積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阿爾卑斯山北部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被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和梵蒂岡所包圍。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西方文明的中心。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的斗爭愈演愈烈,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民族主義在 18 世紀開始覺醒。隨著19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興起,撒丁王國開始逐漸統一
2、 南北。 1861年義大利王國成立,1870年征服羅馬教皇首都,完成義大利的統一。二戰戰敗後,君主制被廢除,共和國成立。義大利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成員國,也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擁有54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3、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電、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及少量鉛、鋁、鋅、鋁土礦等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只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一小部分,75%的能源供應和主要工業原材料依賴國外進口。義大利傳統的重要可再生能源是地熱能和水電。地熱發電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水電世界第九。義大利一直重視太陽能的發展。 2011年,義大利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光伏裝機容量的國家(佔世界份額的四分之一)。義大利國內可再生能源供應比例已達到能源總需求的25%,200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20%
Ⅱ 有關義大利經濟
2003年,在全球經濟增長2.7%,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4.5%,美國、日本經濟直線上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形勢下,歐元區的經濟,尤其是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始終在谷底徘徊,持續低迷。一年來,從持續不斷的能源危機到突然爆發的帕瑪拉特財務丑聞,從居高不下的歐元匯率到困難重重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無一不對義大利的家庭消費信心、對企業的投資熱情和對消費者投資金融市場的決心產生負面影響,使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義大利經濟更加雪上加霜,使本來就不景氣的國內市場需求就更加乏力,進出口更加萎縮,使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調低原來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2.3%,最終只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DP)0.3%的增長率。
一、經濟發展持續減緩,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下跌
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減緩。2002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義大利的經濟已完全進入停滯期並一直持續到2003年。因此,2002年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連續下跌,出現技術性經濟衰退以後,第三季度才開始回升,達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的停滯期,增長率僅為0%。實際上,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義大利年度經濟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經濟在進一步惡化,加上當年實際工作日比2002年少兩天的因素,經濟發展最終僅實現了0.3%的增長,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歐元區的另兩個大國法國(0.2%)和德國(-0.1%)的經濟增長率還略高一些,而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經濟分別都增長了3.1%、2.7%和2.2%。
二、國內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
據該經濟報告提供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的國內市場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義大利全年的國內需求僅增長了1.2%,比不景氣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進一步下降。
此外,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項指標,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長也不盡人意。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盡管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增長了1.5%,其中家庭消費增長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機構的消費增長2.2%,但固定資產的投資在2002年增長1.2%以後,在2003年卻直線下降了2.1%,貨物與服務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進口下降了0.6%,雙雙都創下了十多年以來最糟的歷史記錄。由於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對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基本為零,因此,義大利經濟的微幅增長看來主要靠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拉動。
三、消費價格指數上升,通貨膨脹率繼續上揚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價格、持續的熱浪和乾旱等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堅挺的歐元匯率等負面因素干擾下,義大利2003年的通貨膨脹率還是突破了政府當年制定的預期目標1.9%,最終上升到2.7%。據該報告提供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消費價格指數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為2.7%,比2002年的2.5%增長0.2個百分點。
義大利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標准,2001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7%,2002年的為2.5%。
四、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持續下降
2003年歐元區就業處於停滯,而義大利的就業形勢和失業率都有很大的改觀,成為義大利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義大利的就業人數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長期困擾義大利經濟發展的高失業率有了明顯的改觀。勞動力市場的回暖預示著義大利經濟將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邁出更大的步伐。據該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增長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業增長最快。據統計,50-64歲的就業人數在1999年在就業總人數中所佔的比例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達到20.8%。特別是50-59歲的就業人數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萬人,占當年勞動力人口增長總數的三分之二。盡管如此,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率仍遠未達到歐盟2002年的平均就業率64.2%,也就是說,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在全國15~64歲勞動力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56%。法國的平均就業率為60%,德國的為65%,英國的為70%,美國的為75%。
失業率在2003年已從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歐元區平均失業率8.8%以下,為199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義大利在1998年的失業率曾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為11.8%。在經過一系列改革,在加強社會保障的同時重點解決青年和南方失業問題之後,義大利的失業率才開始逐年下降。
五、財政赤字增加、公共債務略有下降
義大利的財政長期入不敷出,高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急需解決的兩大難題。2003年,義大利的公共財政赤字達到了318.32億歐元,在其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為2.4%,比2002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雖仍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以內,也控制在歐元區平均水平以下,但是,義大利去年的公共財政赤字狀況比2002年(284.03億歐元)惡化。
在公共債務方面,據義大利中央銀行提供的數字,義大利2003年的公共債務達到13,815.74億歐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02年的108.0%降到106.2%。雖然這一比例近幾年已連續下降,但義大利的公共債務仍然是歐盟最高的。2002年義大利的公共債務總額為13,606.84億歐元,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08.0%,在歐盟15個成員國中最高。
此外,義大利2003年的稅收壓力略有增長,從2002年的41.9%增長到42.8%。
六、工業生產連續三年下滑
由於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企業投資信心指數下挫,因此,義大利2003年的工業生產已連續第三年下滑。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的指數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指數增長率分別為-0.9%、-2.6%、-0.1%、0.3%。而在實際工作日相同的情況下,義大利去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比2002年下降0.4%。從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字分析,義大利2003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有回升的趨勢。
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增長最快的行業有水、電、煤氣,達到4.8%,采礦業增長4%,石油精煉工業增長2.4%。降幅較大的是其它工業製造業,下降6%(其中傢具製造業下降4.1%),製革與皮鞋製造業下降5.5%,電力設備和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業下降4.9%、運輸工具製造業下降3.8%、機械設備和服裝紡織品行業均下降3.6%。
此外,據義大利經濟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進行的調查表明, 2003年義大利製造業的設備利用率不高,4個季度的情況分別是75.7%、76.7%、75.8%和76.8%。義大利2001年的工業生產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業生產值方面,除建築業的產值增長以外,其他各個主要行業的生產產值都在下降。
義大利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工業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工業生產的最明顯特徵是加工出口。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車製造以及紡織、服裝、製革、製鞋、傢具等。
七、外貿進出口下降,順差大幅減少
義大利2003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義大利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152.79億歐元,其中出口為2,581.88億歐元,同比下降4.0%;進口為2,570.91億歐元,同比下降1.6%;貿易順差為10.97億歐元,比2002年順差減少67.42億歐元。義大利進出口貿易盈餘雖然從1993年以來已連續十一年實現順差,但2003年的順差額為十一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八、國際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狀況嚴重惡化
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高達200.35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經常項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據分析是由於貨物貿易順差減少,收益項目逆差增加和經常轉移逆差增加所致。義大利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收支狀況在2003年都是順差。其中國際收支資本項目順差為5.23億歐元,比2002年的順差額減少3.17億歐元,減幅為37.74%。國際收支金融項目順差為185.03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99.65億歐元,增長一倍多。此外,2003年義大利的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為10.09億歐元,2002年同期是-20.42億歐元。
關於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據當年12月底的價格和匯率計算,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達到了500.89億歐元,其中黃金儲備為260.42億歐元,特別提款權(SDR)1.23億歐元,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為32.89億歐元,外匯儲備為206.34億歐元。2004年7月10日(詳見2004年期 《國際市場導刊》-- 專題報告欄)
Ⅲ 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義大利經濟為何最先衰退
這一切可能源於義大利糟糕的經濟現狀,該國經濟正加速進入萎縮狀態,2018年第4季度,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即正式邁入技術性衰退, 並成為2013年以來首個進入經濟衰退的歐盟經濟體。
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同時,義大利還面臨龐大的債務違約風險,其債務規模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據義大利官方的數據,2017年義大利的政府債務為2.3萬億歐元,佔GDP比例達131.2%, 該比例不僅高於歐盟規定的60%的標准,也超出了通常發達國家90%的公共債務警戒線。
顯而易見,義大利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隨時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經濟衰退的風險。對於義大利而言,經濟尋求對外合作可能是當下挽救經濟的唯一方法,釋放與中國經濟合作的信號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信很多人會發現,義大利的經濟處境似曾相識,彷彿是當年引發歐債危機的希臘。不過,與希臘相比,義大利的經濟實力明顯強得多。 義大利不僅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還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九大經濟體。按理來說,義大利抵抗經濟衰退和償還債務風險的能力應該很強,那麼為什麼義大利會陷入今天的困境呢?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義大利的企業組織形態有關。義大利的中小企業十分發達,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9.8%以上, 該國一度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而且企業運作模式大多以家庭為核心。 據歐盟委員會的中小企業跟蹤報告,95%的義大利企業員工人數不足10人。
由於規模較小、家族式管理,義大利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難以與國外成熟大企業相比。 身處同樣的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往往在研發創新、生產製造、現代化升級等各方面投入的成本較多,能夠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整體生產效率要比義大利企業高得多。 此前經合組織的數據就顯示,義大利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低於國外同行。
除此之外,義大利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甚至還出現過下降的勢頭。 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0.3%,而同期歐盟的年均增長率達1.6%。其中,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下降0.3%。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當地民眾厭惡就業競爭的文化有關。在義大利,年輕人不學習、不就業的現象非常普遍。據歐盟審計法院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 義大利30歲以下的尼特族(特指不升學、不就業、不參加就業培訓,整日無所事事的人)總數高達220萬,占年輕人總數的24.3%,該比例為歐洲最高 ,而歐盟平均水平為14.2%,德國僅有8.8%。
不得不說,中小為主的企業形態以及低效的勞動生產效率,對義大利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資料顯示,義大利各類中等技術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 科技 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了工業現代化、規模化,它們對義大利許多技術壁壘不高的行業帶來了很大競爭壓力。
以往,在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情況下,義大利還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形式,維系自身的出口競爭力。但在加入歐元區之後,義大利的這一"法寶"徹底失效。由於使用統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只能使用歐元, 義大利無法再使用貨幣里拉貶值來獲取出口優勢,這使得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低下的經濟弱勢徹底暴露,經濟活力也隨之下降。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義大利經濟平均每年增長0.15%,接近"零增長",在歐元區國家中墊底,這與其上世紀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長、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總體來看,在這17年裡,義大利的GDP增長了2.6個百分點,遠遠落後於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落後於增長21.7個百分點的法國,增長23.7個百分點的德國和增長31.3個百分點的西班牙。
除了歐元統一帶來的影響,政府和公共服務效率不高也為拖累義大利經濟出了不少力。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行中, 義大利名列全球第64位、歐州第29位,也是歐元區的最後1名。
根據世界司法項目衡量,義大利的民事司法系統在35個高收入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歐盟司法效率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義大利平均每起法律訴訟需要近3000天才能等來終審結果,而司法效率最高的瑞士僅需約400天,歐洲國家的平均水準也只要600天左右。
如此低下的司法效率顯然對義大利的經濟產生了負面效應。此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顯示,如果將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縮短一半,就業機會將增加約8%,還將降低信貸成本和吸引投資。
由於經濟大環境變得糟糕,義大利的就業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畢業生就業率不斷惡化,從2006年最高點的66.2%不斷下滑,2013年跌至50%以下,近幾年一直低於50%。相比之下,西班牙的畢業生就業率為65%,法國為72%,德國為90%。
另據歐盟委員會此前的一項調查,義大利選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飆升的失業率。 早前有當地媒體報道稱,2017年義大利銀行宣布招聘30個初級員工,結果竟收到了8萬多份申請。
面對經濟增長壓力和嚴重就業問題,義大利政府一直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反而長期維持高福利的 社會 開支。義大利屬於高福利國家,2017年 社會 福利支出佔GDP 的比重達20%,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
現任政府上台後,義大利執政計劃中對原先福利政策的態度仍然保持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義大利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的2019年財政預算案顯示,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達到2.4%,遠遠高於2017年2.1%的赤字率,後遭到歐盟反對,才被迫降至2.04%。
經濟疲軟使得義大利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疊加過高的福利支出導致財政支出一直過大,這些都加劇了義大利政府的債務壓力 ,這也是開頭提到義大利政府債務問題嚴重的原因。
目前,資本市場幾乎喪失了對義大利經濟增長的信心,也隨時擔心其陷入經濟衰退。這種情況下,義大利政府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刺激經濟增長,而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是義大利唯一的方法。 然而,受制於歐元區國家的身份,義大利沒有獨立的貨幣決策權,既無法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也不能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於義大利而言,拯救經濟復甦好像走進了"死胡同"。 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義大利靈機一動,將視線轉移到了正在擴大對外投資和開放的中國身上。 資料顯示,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義大利第三大進口來源地,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同比增長9.1%。
中國與義大利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還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比如在金融、衛生、藝術、 旅遊 等領域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利益契合點很多。 通過這次合作,義大利經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而義大利能否利用好這次重要契機,實現經濟的重煥新生,我們將拭目以待。
Ⅳ 義大利2020年GDP下跌8.8%, GDP下降代表什麼
GDP下降代表著國民的消費水平降低,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