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萬神廟是哪個國家
義大利
萬神廟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渣哪圓形廣場的北部,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萬神踩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後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 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築中最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
簡介:
現在所叫的萬神殿是後世給予它的名字,這座建築剛被修建完成時名字叫做潘提翁神殿,原本的意思是作為神廟奉獻給諸神,是用來供奉奧林匹斯山諸神的神廟。萬神廟的建築始於公元前27年,那時的羅馬還是羅馬共和國時期,當時的屋大維在羅馬帝國有絕對的統治地位。為了彰顯自己的統治地位並且祈求眾神的庇佑,屋大維下令建造了這座神廟。
這座萬神廟在諸神的庇佑下安靜地度過了近百年的時光,但是突然的一場大火讓人猝不及防,這場大火幾陪局乎將這座建築燃燒殆盡,只剩了16根花崗岩石柱苦苦的支撐著剩下的殘骸。之後的四蘆梁讓十年時光里,萬神廟都是一副滿目瘡痍的樣子,直到亞德里諾亞大帝時期才被重新翻修。
❷ 義大利的標志性建築物是什麼
1、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一般指聖伯多祿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伯拉孟特、米開朗基羅等建築師不斷設計並完善,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教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
2、萬神殿
萬神殿,又譯潘提翁神殿,是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3、比薩大教堂
比薩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義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位於義大利比薩。大教堂始建於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凱托·皮薩謹主持設計。教堂平面呈長方的拉丁十字形,長95米,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
4、圓形競技場
一般指羅馬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5、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簡稱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
❸ 義大利知名景點
義大利的知名景點有:
1、羅馬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它總共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的觀眾。在很多電影裡面這個場館也經常出現。
❹ 波塞冬神廟的義大利波塞冬神廟
簡介:
地點:帕埃斯圖姆(Paestum),義大利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前460年
設計輪旦者:臘襪擾不詳
結構及主要材料:石柱樑及牆
風格:希臘陶立克神廟主要特徵:建築平面為單排圍柱式,側面14柱,正面好蘆6柱,殿內採用柱上疊柱的雙層做法,台基面尺寸為24.26mx59.98m。神廟正面柱徑2.11m、側面柱徑(包括兩正立面的角柱)2.04m、柱高8.88m,正面柱距(柱芯線)為4.47m、正面角開問柱距為4.26m,側面柱距(柱芯線)為4.5m、側面角開間柱距為4.22m(第二跨為4.36m)。正立面上橫梁與三隴板部分的高度為3.79m。波塞冬神廟殿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希臘古典時期最為純正的陶立克式建築 。
❺ 義大利著名景點介紹
義大利著名景點介紹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義大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那這里有什麼景點呢?本文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義大利著名景點介紹,歡迎參考借鑒。
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約264萬多。
羅馬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如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科洛西姆大斗獸場、大雜技場、潘提翁神廟、戴克里先公共浴場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建於1303年)、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特萊維噴泉
特萊維噴泉別稱「少女噴泉」,但它最著名的名字還是「許願泉」。據說背對著噴泉、從肩上投出一枚硬幣,如果能投進水中,就能夢想成真。遊人排著隊來到泉邊,背對著泉池,把硬幣拋進水裡,許下今生能夠重返羅馬的'願望。它位於西班牙廣場南方,是羅馬最具知名度最大的噴水池。Trevi亦作Trevio,意謂「三條道路集中的地方」。這座噴泉於西元一七六二年完工,工程建造前後花了三十年,水池背後為波里侯爵宮殿。特萊維噴泉又稱「許願池」,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式傑作。噴泉的位置曾是公元前19年修建的一條引水渠的終點。噴泉的裝飾花了三十年時間在1762年完成。以波里候爵府的一面後牆作背景,中間是海神尼普頓指引兩個水神駕馭兩匹帶翼的海馬,一隻難以馴服,另一隻溫順安祥,以此象徵著大海的兩面性。兩側的女神分別代表「富足」和「健康」。
萬神殿
公元前27年興建、公元120年重建的萬神殿(pantheon),被米開朗基羅贊嘆為「天使的設計」。萬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由於608年它被獻給教會作為聖母的祭堂,所以羅馬時代獨創的建築物中保存得最好的。正面的16根圓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建築。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神殿入口處的兩扇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高7米,寬且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門。
錫耶納
錫耶納位於南托斯卡納地區,佛羅倫薩南部大約50公里,建在阿爾西亞 和阿爾瑟河河谷之間基安蒂山三座小山的交匯處。錫耶納建立於公元前29年,歷史上是貿易、金融和藝術中心,現為錫耶納省的首府。其老城中心區在1995年被列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果說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的搖籃,那麼錫耶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精品。這座中世紀古城在恬美的托斯卡納鄉村的環抱之中,歷經千年的洗禮仍保持著蓬勃的生機,其中自然凝聚了錫耶納人對家鄉的無限熱愛。自12世紀以來,錫耶納人一直固守著一個哥特式夢想,並因此與佛羅倫薩在城市建設方面展開了持久的競爭。
錫耶納大教堂
位於古城最高處,表面鑲嵌著黑白相間的大理石。教堂正面體現了兩個時代的建築風格:下半部的三個GiovanniPisano式的大門屬於羅馬式風格(始建於13世紀末),而上半部是哥特式風格。教堂內部的裝飾更是引人入勝,花上整整一小時來細細欣賞絕對必要。其整個地面由56塊精美絕倫的大理石鑲嵌畫鋪成。
;❻ 義大利羅馬的萬神廟與希臘巴特農神廟的對比
萬神廟建造特點
萬神廟採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後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萬神廟平面式圓型的,穹頂直徑達43.3米,頂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當時的觀念,穹頂象徵天宇。穹頂中央開了一個直徑8.9米的園洞,可能寓意著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種聯系。從園洞進來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闊的內部,有一種宗教的寧謐氣息。穹頂的外面覆蓋著一層鍍金銅瓦。(公元8世紀時,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鉛瓦覆蓋)
穹頂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磚,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磚沿球面砌幾個大發券,然後才澆築混凝土的。這些發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澆築,還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結前下滑,並避免混凝土收縮時出現裂縫。為了減輕穹頂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並且在穹頂內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個。
牆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澆築1米左右,就砌1層大塊的磚。牆體內沿圓周發8個大券,其中7個是壁龕,一個是大門。龕和大門也減輕了基礎的負擔。基礎深4.5米,底厚7.3米。基礎和牆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華石作骨料。
萬神廟門廊高大雄壯,也華麗浮艷,代表著羅馬建築的典型風格。它面闊33米,正面有長方形柱廊,柱廊寬34米,深15.5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根,分三排,前排8根,中、後排各4根。柱身高14.18米,底徑1.43米,用整塊埃及灰色花崗岩加工而成。柱頭和柱礎則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頭的雕像,大門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銅做的,包著金箔。直徑為43.4米的萬神廟大圓頂的世界紀錄,直到1960年才被在羅馬所建的直徑達100米的新體育館大圓頂打破。
外牆面劃分為3層,下層貼白大理石,上兩層抹灰,第三層可能有薄壁柱作裝飾。下兩層是牆體,第三層包住穹頂的下部,所以穹頂沒有完整地表現出來。這大概是為了:第一,減少穹頂的側推力的影響;第二,把牆加高,體型比較勻稱;第三,當時還沒有處理飽滿的穹頂的藝術經驗,也沒有這樣的審美習慣。
神廟本身正面也呈長方形,平面為圓形,內部為一由8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圓頂大廳。這個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頂直徑43.3米,正中有直徑8.92米的採光圓眼,成為整個建築的唯一入光口。大廳直徑與高度也均為43.3米,四周牆壁厚達6.2米,外砌以巨磚,但無窗無柱。據說,萬神廟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但原有部分青銅與大理石雕刻失之於外國掠奪或移用於後建的羅馬建築,外部的瑰麗紅石也已不翼而飛,失去昔日的風采。現唯神廟入口處的兩扇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門高7米,寬而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門。
巴特農神廟建築特點
帕特農神廟特別講究「視覺矯正」的加工,使本來是直線的部分略呈曲線或內傾,因而看起來更有彈力,更覺生動。這種視覺矯正以前在多利亞柱式中就已經注意到了,比如柱身的減殺就是如此。在帕特農神廟中,這種矯正發揮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據研究,這類矯正多達10處之多。比如,此廟四邊基石的直線就略作矯正,中央比兩端略高,看起來反而更接近直線,避免了純粹直線所帶來的生硬和呆板。相應地,檐部也作了細微調整。在柱子的排列上,也並非全都垂直並列,東西兩面各8根柱子中,只有中央兩根真正垂直於地面,其餘都向中央略微傾斜;邊角的柱子與鄰近的柱子之間的距離比中央兩柱子之間的距離要小,柱身也更加粗壯(底徑為1.944米,而不是其他柱子的1.905米)。這樣處理的原因是,邊角柱處於外部的明亮背景,而其餘柱子的背景是較暗的牆壁,人的視覺習慣會把尺寸相同的柱子在暗背景上看得較粗,亮處則較細,視覺矯正就是要反其道而行,把亮處的柱子加粗,看起來就一致了。同樣,內廊的柱子較細,凹槽卻更多。山牆也不是絕對垂直,而是略微內傾,以免站在地面的觀察者有立牆外傾之感。裝飾浮雕與雕像則向外傾斜,以方便觀眾欣賞。如此等等,說起來已煩瑣,藝術家、設計者和工匠為此花費的時間、精力就更大了。人們至今仍能從飽經滄桑的神廟看出精微矯正的痕跡和出神入化的效果,這真是文明的奇跡。
在裝飾方面,本來前廳外圍的柱子都是多利亞式的,但檐壁卻不用三隴板與間板,而是用一條愛奧尼亞式的裝飾帶,以浮雕表現雅典人民慶祝大雅典娜節的盛況。這條浮雕帶從門廊延伸到南北兩面牆上,繞行一周,連為一體。總長160米,人物超過500個。它第一次在神廟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現雅典公民群眾和現實社會活動,其構思之大膽也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戰爭後的進一步發展。
帕特農神廟在古典建築藝術中之所以成為典範,不僅僅在於它的建築,更重要的是其雕刻。雅典娜巨像現已絲毫不存,據古人的描述,它實為木胎,黃金象牙只起鑲嵌作用,大概肌膚用象牙,衣冠武器則貼以黃金。此類貴重的雕像通常是小型的,雅典把它做成12米高的龐然大物,無非是為了顯示雅典財富的充盈。
特色浮雕
神廟浮雕的精美和豐富毫不亞於其雕像。那條長達160米的浮雕帶一氣呵成,氣韻生動,人物動作完美,歷來被認為是希臘浮雕的傑作。它以表現大雅典娜節遊行慶祝活動為主題,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於廟堂之上。這種每隔4年舉行一次的大遊行從雅典西邊的狄甫隆城區開始,然後經過陶區,穿過市場,最後登上衛城。遊行的核心內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編織的一件新袍獻給雅典娜。藝術家把160米長的浮雕正好用來表現從遊行開始到獻袍的全過程。起點在廟西南角上,這兒表現公民群眾准備跨鞍上馬,然後在長長的南牆和北牆上表現公民遊行隊伍,其中以騎在馬上的青年公民為主。在南北兩牆東端轉角處,遊行隊伍開始接近神廟入口,意味著人們已經到達了終點,神聖的衛城,浮雕的內容也由歡呼雀躍而轉變為莊重肅靜,邁著輕緩步伐的少年們逐漸走向衛城中心。浮雕的終點直接位於神廟的大門,此處特別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觀看遊行的諸位天神,意味著眾神都應邀前來與雅典人同慶佳節。
在現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處。特別是雅典青年騎馬遊行的大段浮雕,無論是昂首前奔的駿馬還是執韁坐鞍的青年,都刻畫得生氣怏然。人的體態、馬的運動以及飄揚的衣襟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激烈運動和興高采烈之中又飽含著端莊典雅之美。更可貴的是,數以百計的人和馬的形象竟然沒有一個是雷同的。他們在向前行進的態勢中有跳躍、飛奔、暫歇、舉步、備鞍等各種動作,更不必說身形面容、個性氣質等差異了。整個浮雕有如一首壯麗的交響樂。
相比之下,從容緩步的少女則帶有一種安靜莊重、雍容華貴的古典風韻,後人把它形容為「偉大的單純和靜穆的壯偉」。少女們或單獨或結伴而行,還有男性長者對她們指引訓示。通過細密如絲線的衣褶,藝術家把原本單調的構圖處理得滿壁生輝,突出了少女們文靜賢淑的風度和堅實健美的體形,有把她們表現得如同圓柱的凹凸紋一般挺直,使浮雕帶從南北兩面洶涌而來的遊行隊伍由喧囂一轉而為叩拜入殿時的虔誠肅穆。
神廟的92塊間板浮雕,則用神話傳說中希臘人與異族斗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作題材,大概是比喻希臘與波斯的那場生死存亡的戰爭。由於間板是四方形的,每塊浮雕一般只刻一幅廝殺圖景。
除了帕特農神廟外,衛城的另外兩個小建築規模雖小,卻各有特色。作為衛城唯一入口的門廳並不強調森嚴,而只注意形象。
❼ 義大利著名建築有哪些
義大利著名建築有:
斗獸場 Colosseo
萬神殿 Pantheon
特萊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
君士坦丁拱門 Arco di Costantino
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聖天使堡 Castello Sant『Angelo
聖母百花大教堂 S .Maria del Fiore
烏菲奇美術館 Galleria degli Uffizi(文藝復興時期很多大師的畫都在裡面)
皮提宮 Palazzo Pitti
但丁故居 Casa di Dante
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嘆息橋 Ponte dei Sospiri
鍾樓 Companile
總督宮 Palazzo Ducale
米蘭大教堂 Duomo
聖母感恩大教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原畫在這里)
斯卡拉歌劇院 Teatro alla Scala
維羅納 Verona
朱麗葉故居 Casa di Giulietta
古城堡 Caste luecchio
那不勒斯 Napoli
王宮 Palazzo Reale
新城堡 Castel Nuovo
聖卡洛歌劇院 Teatro di san Carlo
龐貝古城 Pompei
比薩斜塔 Torre Pendente
❽ 義大利羅馬萬神廟的穹頂直徑有多少米
中文名:羅馬萬神廟
英文名:Pantheon
地點:ROME,義大利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18年~128年
設計者:HADRIAN(羅馬皇帝)
結構及主要材料:磚、石及混凝土承重牆及穹頂結構
風格:古羅馬神廟
主要特徵:早在公元前就有了萬神廟,而遺留至今的萬神廟是在舊址上重建的。現存的萬神廟的主體建築由圓筒形承重牆和上面的半球形穹頂構成,穹頂起拱位置的高度相當於外牆上第二層裝飾檐口的高度。圓筒形大廳的內徑(除去裝飾層)與半球形穹頂的內徑均為43.8M,屋頂的圓孔直徑為8.9M。圓形大廳的面積約1500平方米,容積約53000立方米,圓形頂窗的面積為63平方米,頂窗投射下來的巨大光斑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移動,使人彷彿置身於宇宙之中。另外,萬神廟的結構處理也是非常精湛的:牆面的眾多壁龕有效利用了牆體的厚度,穹頂內面的凹進形排列將裝飾與減輕穹頂自重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厚達6M的牆也並非實芯,很多部位的內部是由磚拱券構成的。在比例尺度方面,許多萬神廟的建築元素之間採用了所謂「黃金比」關系……。總之,無論在建築藝術還是技術方面,萬神廟都可稱是古羅馬建築的最高傑作
萬神廟採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後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萬神廟平面式圓型的,穹頂直徑達43.3米,頂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當時的觀念,穹頂象徵天宇。穹頂中央開了一個直徑8.9米的園洞,可能寓意著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種聯系。從園洞進來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闊的內部,有一種宗教的寧謐氣息。穹頂的外面覆蓋著一層鍍金銅瓦。(公元8世紀時,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鉛瓦覆蓋)
穹頂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磚,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磚沿球面砌幾個大發券,然後才澆築混凝土的。這些發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澆築,還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結前下滑,並避免混凝土收縮時出現裂縫。為了減輕穹頂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並且在穹頂內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個。
牆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澆築1米左右,就砌1層大塊的磚。牆體內沿圓周發8個大券,其中7個是壁龕,一個是大門。龕和大門也減輕了基礎的負擔。基礎深4.5米,底厚7.3米。基礎和牆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華石作骨料。
萬神廟門廊高大雄壯,也華麗浮艷,代表著羅馬建築的典型風格。它面闊33米,正面有長方形柱廊,柱廊寬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後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徑1.43 米,用整塊埃及灰色花崗岩加工而成。柱頭和柱礎則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頭的雕像,大門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銅做的,包著金箔。直徑為43.4米的萬神廟大圓頂的世界紀錄,直到1960年才被在羅馬所建的直徑達100米的新體育館大圓頂打破。
外牆面劃分為3層,下層貼白大理石,上兩層抹灰,第三層可能有薄壁柱作裝飾。下兩層是牆體,第三層包住穹頂的下部,所以穹頂沒有完整地表現出來。這大概是為了:第一,減少穹頂的側推力的影響;第二,把牆加高,體型比較勻稱;第三,當時還沒有處理飽滿的穹頂的藝術經驗,也沒有這樣的審美習慣。
神廟本身正面也呈長方形,平面為圓形,內部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圓頂大廳。這個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頂直徑43.3 米,正中有直徑8.92米的採光圓眼,成為整個建築的唯一入光口。大廳直徑與高度也均為43.3米,四周牆壁厚達6.2 米,外砌以巨磚,但無窗無柱。據說,萬神廟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但原有部分青銅與大理石雕刻失之於外國掠奪或移用於後建的羅馬建築,外部的瑰麗紅石也已不翼而飛,失去昔日的風采。現唯神廟入口處的兩扇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門高7米,寬而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門。
❾ 義大利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義大利標志性建築是米蘭大教堂、斗獸場、萬神殿等。
斗獸場是義大利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建於公元80年,有2000多年的歷史,曾經是角鬥士們決斗的競技場。中間的圓形劇場足以容納一個足球場,座位可容納5萬名觀眾,有80個入口。
萬神殿是至今唯一一座完保存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是義大利所有地標建築中最著名的一個。萬神殿建於哈德良統治時期(約公元125年),裡面供奉著羅馬的所有神袛,它的穹頂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穹頂。
義大利十大建築介紹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的地標之一,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這座12世紀的塔,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在建到第4層時就開始發生傾斜,因此工程不得不暫停,後面建造者採取了各種措施修正這一錯誤,現在的塔已經不那麼傾斜了。
佛羅倫薩是義大利最美的城市之一,擁有許多令人驚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地標,花之聖母大教堂是天際線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建築地標。大教堂是在7世紀的一個教堂的遺址上建造的,從13世紀開始,花了兩個世紀才建造完成,而著名的圓頂則是15世紀加建的。
聖馬可廣場始建於9世紀,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廣場,也是總督府場地的一部分。在廣場周圍的所有古跡中,聖馬可大教堂是出鏡率最高的,這座拜占庭式建築曾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雜志和圖片上。
❿ 古羅馬神的神廟
羅馬市內的神廟反映了羅馬對世界上其他神的接受。最古老的神廟,比如卡匹托爾山上前509年建的尊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三大神的神廟,模仿的是伊特魯里棚岩亞人的神廟。如同伊特魯里亞的神廟,它立在一個高聳的地基上,與希臘神廟不同的是,希臘神廟的一周都有向上的台階,而伊特魯里亞的神廟只有在鏈緩御入口處有台階。神廟的表面與希臘神廟也不同,它的廊柱比希臘神廟的深(一共有六對),而且只在入口處有廊柱,希臘神廟有一周的廊柱。廟內分幾個大的房間,每個供一個不同的神像。戰神場上的伊西斯和塞拉匹斯的神廟是羅馬後期宗教建築的代表作。它們是用埃及的材料建造的,他們供的是希臘化的埃及神。羅馬最特別的神廟朱庇特大神廟和萬神殿。萬神殿是哈德良於117年至138年建的,裡面供的是所有的神。它取代了此前一座比較小的類似的廟宇。607年萬神殿被改造為一個基督教教堂,它是義大利國家紀念館哪祥,裡面安葬了聖拉斐爾以及一些為義大利統一作出過貢獻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