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強大的羅馬帝國,是怎樣淪為義大利的首都的
這個不存在直接的附屬關系,義大利最初只是個地域的概念,本身不是一個國家,羅馬在最初是個城邦國家,後來控制了包括義大利的廣大領土.
其後羅馬帝國經過興盛後衰亡,羅馬此後的地位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城市而已了,而由於羅馬文化,以及其後的中世紀的基督天主教文化的熏陶,使得義大利成為了一個相對統一的文化圈,最後在1870年義大利成為了統一的國家
你的這種說法可以理解為,北京以前是燕國的首都,最後怎麼成了中國的首都?或者黃河長江文明怎麼成了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是您的語言的邏輯出了問題.
2. 羅馬帝國是被義大利吞並的嗎為什麼義大利的首都是羅馬呢
西羅馬帝國應該是在國內動盪,奴隸起義的背景下被外族日耳曼人的分支西哥特人滅亡的。你說的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市來源已久,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的。由於較好的地理條件,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被各個帝國和王朝立為首都。就象北京是各個朝代首都現在又被定為中國首都一樣。
首先,古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在公元1世紀左右達到全盛時期,這時它的版圖包括現在的義大利,埃及,希臘,法國,突尼西亞,土耳其,馬其頓,英國、西班牙、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地,東達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南麵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區和蘇丹。古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即以君士坦丁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城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你所說的應該是西羅馬帝國。公元5世紀,日耳曼民族的分支西哥特人在羅馬城內奴隸的配合下一舉佔領了羅馬城,476年9月4日,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廢羅馬皇帝羅慕洛,自立為王,從此西羅馬帝國滅亡。
3.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嗎為什麼稱做羅馬帝國
義大利首都羅馬(Rome)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約264萬多。
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台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隻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人。後來,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後羅慕洛私定城界,殺死了雷莫,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
在羅馬長達約2800年的歷史上,曾經歷了東、西羅馬的輝煌時期。1870年,義大利王國軍隊攻佔羅馬,義大利統一事業完成。1871年,義大利首都由佛羅倫薩遷回羅馬。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佔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
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羅皇帝遠征波斯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蒂都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蒂都凱旋門,在蒂都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尼祿暴君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特拉亞諾市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特拉亞諾大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聖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羅馬集中了義大利獨立統一運動的大部分紀念物。在威尼斯廣場右邊的紀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艾馬努埃爾是曾經領導人民趕走外國佔領者、統一義大利的國王。這座紀念碑被義大利人稱為「祖國祭壇」。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嶺上,聳立著率軍解放羅馬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紀念碑。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涌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分為古城和新城。新羅馬建在古城以南5公里以外處,是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城市。市內有雄偉的體育館和別具一格的蘑菇形飯店、伊曼紐廣場等。
羅馬的建築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傢具、服裝、大理石和首飾加工業也開發得較早。二戰結束以來,羅馬的食品、造紙和機械製造業等也有長足的發展。
「條條大道通羅馬」,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4. 羅馬怎麼變成義大利的首都啦 給懸賞得!
羅馬本來是一個城堡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後來擴張成地跨歐、非、亞三洲的大帝國。公元4世紀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到8世紀法蘭克人統一了中西歐,又分裂成三個國家——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此後戰亂不休,義大利僅成為一個地理名詞,代表亞平寧半島及附近地區。19世紀中葉,義大利統一完成,羅馬這個古老的城市變成為統一的義大利的首都。
5. 義大利和羅馬的關系是什麼
義大利是古羅馬的後裔,羅馬是現在義大利的首都。
古羅馬是創建於公元前8世紀的一個帝國,當時的古羅馬橫跨歐洲、非洲、亞洲三塊區域,是一個實力龐大的帝國。
但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古羅馬被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此時西羅馬帝國將首都設立在羅馬城,也就是現在義大利的首都羅馬,隨後在公元476年的時候,西羅馬帝國覆滅,而此後這里就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
在西羅馬帝國分裂以後,義大利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這個狀態從中世紀一直維持到近代中前期,在1870年撒丁王國攻克教皇首都羅馬,至此義大利才正式完成統一。
准確的來說,義大利並不能算是羅馬帝國的後裔,說其是西羅馬帝國的後裔更為合適。
位置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緯36°28′~47°6′,東經6°38′~18°31′之間。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
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6.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嗎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
羅馬(Roma)隸屬義大利,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名勝古跡眾多,有世界八大古建築之一的斗獸場,古羅馬廢墟、少女噴泉、萬神廟、天使古堡和威尼斯廣場等。加上羅馬是鐵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方便,旅遊事業非常的發達。
羅馬是政府各行政部門、銀行、旅遊、保險、科研機構及大財團的所在地。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羅馬入選Alpha-級城市。
7. 義大利和羅馬帝國有啥關系,為什麼其首都叫羅馬
古羅馬共和國/古羅馬帝國大部分時期的首都即稱羅馬,其位置就在現在現在羅馬城內,羅馬的名稱一直未變,一直流傳到現在,現在羅馬還有古羅馬時期的大量遺跡,如斗獸場、方尖碑、大競技場等
古羅馬主要分為三個歷史時期或五個歷史時期,三個歷史時期即為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五個歷史時期則為以上三個時期加上東西羅馬時期、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時期,
羅馬原是一個城邦,其城池位置就在現在羅馬的台伯河畔,其名稱來自建立者羅慕洛,就是現在羅馬標志母狼與小孩中的哥哥。王政時期羅馬的領土就只有現在羅馬附近的一點地區,共和國時期羅馬的領土不斷擴張,先是統一整個亞平寧半島(義大利半島),後來打敗其最大的對手迦太基取得地中海霸權,在共和國晚期更是征服埃及、伊比利亞半島、高盧等地,帝國時期的領土面積與共和國晚期差不多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由於各種原因帝國衰弱、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不等不分為東西羅馬在分裂之前羅馬帝國建立新羅馬-君士坦丁堡,並遷都於此,分裂後羅馬有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蠻族的不斷入侵,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來東羅馬曾一度收復羅馬,但是進一步破壞了羅馬,讓更多的羅馬人減滅,現在義大利羅馬人已很少,大部分義大利人是拉丁人和『蠻族人』的後代,可以說現在羅馬與古代羅馬,地點一樣,可人卻幾乎完全不一樣。
羅馬擴張期間羅馬並沒有把佔領區的人民作為公民,賦予公民權,把這些人行同外國人。統一整個亞平寧半島後,賦予亞平寧半島的其他地區人民以拉丁人權,很久以後才把公民權逐步放開到亞平寧半島和其他地區,但是羅馬人還是不可避免地只是帝國的某些人。 請好評
8. 義大利首都為什麼是羅馬
因為世界上國名與首都名字重合的國家絕非個例,比如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突尼西亞的首都突尼西亞城,巴拿馬的首都巴拿馬城等等,所以即使義大利把國名定為「羅馬」,相信也不會存在太大問題。他們之所以堅持使用「義大利」這個稱謂,恰恰是為了與先前的「羅馬帝國」劃清界限。
義大利作為國家出現則是在是在951年。當時,德意志入侵今日的義大利,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自稱是義大利國王。之後,奧托一世在德意志王國與義大利王國的基礎上,組建了神聖羅馬帝國。
隨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滅亡,法國的崛起,義大利又迎來了新的戰亂。1796年,拿破崙率領法軍進攻北義大利。1802年,拿破崙擔任為義大利共和國元首。
義大利首都在羅馬,但是義大利絕不能更名為羅馬共和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羅馬解體後,重新建立起來的國家太多。如果義大利改成羅馬共和國,勢必會引起歐洲其他國家的敵視。為了減少麻煩,義大利民眾非常清楚,不能改名叫做羅馬共和國。
2、義大利的首都雖然在羅馬,但是本土居民其實都不是羅馬城本地居民。更主要的是,羅馬城經過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具有羅馬血統的城市居民已經很少。所以,義大利改名羅馬共和國,也非常牽強。
3、義大利作為地域名詞出現的時間也已經有1000多年,期間也多次作為國王出現,歷史沉澱深厚。所以,當義大利成為一個國家後,就用義大利作為國名。
4、文藝復興是在義大利引發的,影響到了整個歐洲。作為發源地,義大利在歐洲眾國之間有著很好的美譽度,名氣並遜色於羅馬。
9.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 歷史 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
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系起古羅馬帝國
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理位置
一、羅馬和義大利
亞平寧半島位於歐洲南部,像一雙長筒靴從阿爾卑斯山南麓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深處,三面臨海,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半島,北部是平原,山脈中的河流兩岸也有一些小型平原和谷地。
「羅馬」最初只是半島中部台伯河邊一座城市的名字,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而「義大利」這個稱呼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主流認為應該來自於古希臘人,最早是用來命名亞平寧半島的南部地區。
亞平寧半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北部才有較大一點的平原
隔海相望的希臘半島密布山地,開發到極限後,古希臘人便渡海來到亞平寧半島南部,建立起很多殖民城市,並稱他們為「Víteliú」,當地居民在實際使用中簡化掉字母V,然後慢慢衍生出「Italia」一詞,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
堅韌的羅馬人不願意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先後征服半島的南北兩部分,首次實現了亞平寧半島的統一。羅馬人開始把「義大利」這個稱呼擴展至整個亞平寧半島。
深藍色區域為古希臘人的殖民范圍,義大利南部便在其中
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將羅馬公民權賦予其他義大利城市,意味著羅馬人已經和義大利人混為一體,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
正是在全義大利「羅馬人」的努力下,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大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後,將帝國分成若干個行省,亞平寧半島成為義大利行省,這是「義大利」首次成為該地區的官方名稱。
古羅馬帝國將亞平寧半島劃分為義大利行省
作為帝國的首都,以及羅馬人的起源地,羅馬城是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羅馬人用全帝國的財富才供養出羅馬城的繁榮。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帝國的國教,羅馬城自然又成為了基督教的中心。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羅馬教皇在宗教上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帝國的疆域范圍,深入到蠻族地區。
二、脫離羅馬的義大利
過於寬廣的疆域使帝國在君士坦丁堡設立另外一個都城,以管理東部地區,最終卻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西亞一世將帝國平分給兩個兒子,形成東、西羅馬帝國分立的局面,羅馬城仍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在日耳曼人、匈人等蠻族的沖擊下,西羅馬帝國僅維持到476年,便被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所毀滅。而羅馬城經過蠻族軍隊的多次洗劫後,已經徹底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蠻族入侵毀滅了西羅馬帝國,義大利地區的人口銳減
義大利地區從此處於不停的戰亂之中,多個日耳曼國家先後統治過義大利的北方。東羅馬帝國則念念不忘收復羅馬城和整個義大利,在義大利南方建立了多個希臘人為主體的公國,並以此為基地討伐北方。
由於日耳曼人早就在帝國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因而與東羅馬帝國一樣承認羅馬教皇的宗教領袖地位,交戰雙方都盡量避開羅馬教皇的所在地,這就使羅馬城在教皇的庇護下漸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
教皇國是實實在在的主權國家,有收稅、任命官員等權力
經過三百多年的廝殺,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統一了大部分的中西歐地區。法蘭克王國大力推廣基督教,並在公元754年把羅馬城及周圍的一些城市和地區獻給教皇,使教皇對這片土地上擁有了真正的主權。
於是,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其北部是法蘭克王國,南部是名義上臣服教皇、實則半獨立的希臘人邦國。羅馬城不再是義大利的中心,只能算是教皇國的首都而已。
得益於亞平寧半島地處中西歐與亞洲、北非貿易通道的樞紐位置,義大利北部慢慢脫離法蘭克王國,形成了以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為核心的多個城市國家,繁榮程度一度超過教皇國統治下的羅馬城。
威尼斯一直是海上強國,其海軍可以抗衡奧斯曼帝國
而半島南部的情況更加復雜,除了原有的希臘人外,還有諾曼人,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後,伊斯蘭勢力曾經佔領過部分地區,使這里的人種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始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代表任何政治實體。但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沒有統一,卻也沒有任何一個外來政權能在此占據主導地位。
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歐的政治格局比較破碎,任何一方想要征服義大利,都會遭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和干涉。而教皇國作為義大利的主要政權之一,也不希望該地區出現過於強大的勢力,以免削弱自己對義大利的影響力。
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各邦國受到不同強國的控制
而有能力插手義大利的法國、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等基督教國家,又需要爭取羅馬教皇的支持,因此這些國家都不願意直接對抗教皇國。於是整個義大利地區被完全碎片化。出於同樣的原因,教皇國將在未來成為反對義大利統一的最頑固勢力。
半島北部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遺民經過數百年交流和共同生活,漸漸融為一體。南方的希臘人公國由於靠近北非,更多地受到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南北方都以拉丁語為母語,但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原先羅馬人說的古典拉丁語主要保留在教皇國境內。
三、義大利覺醒
亞平寧半島的支離破碎,給義大利帶來的也不全是痛苦,除了沒有封建領主的壓迫,促進北方城市國家的格外繁榮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獲——文藝復興。
從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能夠誕生在義大利並不是一個偶然。分裂的政治現實使義大利能夠包容各種思想和文化,再加上東羅馬帝國在15世紀衰落及滅亡後,大批人才逃到義大利,帶來了東羅馬(希臘)文化,使這里的多元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
包括但丁《神曲》在內的一系列新時代文藝作品,在喚醒歐洲人文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現代義大利語和文字的形成。但丁等作家用的是義大利方言,與教皇國繼承下來的古典拉丁語相互揉合,最終形成現代的義大利語與文字。
但丁的《神曲》以及其他新時代作品,奠定了現代義大利語
在文藝復興和現代義大利語形成的過程中,羅馬城反而落在了其他城市的後面。因為這座城市被教皇國牢牢控制著,尤其是在思想上受到基督教的鉗制,成為義大利最為保守的區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聯合起來企圖撲滅大革命的平等自由之火,義大利各邦國紛紛加入反法聯盟。可是,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率領下,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把義大利地區變成了雙方角逐的主戰場。
法國大革命喚醒了義大利民族意識,拿破崙更是多次出征義大利
拿破崙一度征服幾乎整個義大利地區,成立了依附於法國的義大利王國。隨著拿破崙的失敗,義大利地區重新又恢復到四分五裂的狀態,同時存在8個邦國,其中7個都受到奧地利帝國控制,駐有奧地利軍隊,只有撒丁王國除外。
但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族獨立意識,已經深深紮根於義大利人民心中。無論是亞平寧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都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義大利人,講的都是義大利語,義大利覺醒了。
四、義大利統一
法國大革命雖然失敗,但大革命思想對整個歐洲帶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義大利各地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便已經出現致力於統一的革命組織。他們頻頻發動起義,號召人民反對奧地利的統治,成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但沒有成功。
1848年,大半個歐洲先後爆發反抗封建專制的革命,法國和奧地利的政府都一度被推翻。而義大利正處在這股革命浪潮的頂端,各邦國有的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如撒丁王國;有的直接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共和國。
義大利統一戰爭前的形勢,撒丁王國實力最強,在北方也有領土
趁著奧地利帝國自顧不暇,義大利各邦國開始武裝反抗奧地利駐軍,打響了義大利獨立戰爭。撒丁王國由於實力最強而被各邦國推舉為領導者。
義大利獨立戰爭在軍事上其實並不順利,但各邦國擁有強烈的統一願望,一有機會便堅決展開反對奧地利的斗爭。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充分利用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之間的矛盾,爭取法普兩國對義大利獨立的支持。
左圖為加里波第,右圖為加富爾首相,他們是促進統一的關鍵人物
半島北方首先宣布與撒丁王國合並,而半島南方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這里融合了包括伊斯蘭在內的多種文化,起義軍因而沒有把南方定為第一步的統一目標。
幸運的是,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領導下,起義軍趁著大好形勢一鼓作氣解放了半島南方,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獨立成果。到1861年,除了教皇國外,其他義大利邦國都已經與撒丁王國合並,然後成立了全新的「義大利王國」。
五、義大利的羅馬
盡管羅馬城和周邊地區仍然掌握在抗拒統一的教皇國手中,新生的義大利卻仍然把首都定在羅馬。因為這座城市畢竟有著深厚的 歷史 沉澱,以及地處半島中部的優良位置,更適合成為義大利國家的象徵。
隨著義大利逐步完成統一,奧地利勢力退出義大利,法國從一開始的支持反奧,轉為牽制和拖延統一進程,因此向教皇國派出軍隊,名義上保護教皇,實則想阻止義大利的最終統一。
出乎意料的是,德意志此時也正在為統一而努力,法國人無力兼顧東邊兩個地方的統一,只好從教皇國抽調兵力,全力阻止德意志統一。於是普法戰爭在1870年爆發,法國由於慘敗而完全失去了教皇國的保護能力,義大利王國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收復羅馬城。
法國人更警惕德意志的統一,調走了羅馬的兵力,但仍遭到慘敗
9月20日,義大利軍隊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教皇只保留自己居住辦公的教堂作為教皇國領地,即「梵蒂岡」。至此,義大利徹底完成了統一。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成立義大利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義大利國家。
梵蒂岡在羅馬城的位置
從古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羅馬」可以指羅馬城本身,也可以代指整個帝國,但從來沒有代指過亞平寧半島。這個半島被帝國命名為「義大利」行省,帝國滅亡後,「義大利」一直沿用下來,成為半島的代名詞。
教皇國在名義上一直維持到1929年,後來改為了梵蒂岡
近代的義大利獨立建國,雖然是以撒丁王國為主導,但大部分國土並不是撒丁王國以武力征服,而是由各地人民在反奧斗爭中,自願與撒丁王國合並而成的。因此只有用「義大利」這個名稱,才能更准確地代表整個半島。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教皇國不願意失去自己的國土,以及對亞平寧半島的影響力,因而是反對統一最頑固的勢力,羅馬城是最後一個才被解放義大利城市,所以把「羅馬」作為新生國家的名字,不太容易被義大利人民所接受。
另一方面,無論是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的各邦國,在一千多年各自獨立的發展進程中,都有大量外族人口的遷入和融合,人種和文化屬性已經和古羅馬人不太一樣,只有教皇國還保留著一些古羅馬元素。
古羅馬帝國在如今義大利的留存,也許只剩下了這些遺跡
與之相對比的,東歐有一個名叫「羅馬尼亞」的國家,他們是古羅馬人與達契亞人融合的後代,語言也來源於古羅馬的拉丁語,繼承了大部分古羅馬元素。從這個角度說,「羅馬尼亞」更符合他們羅馬人後裔的身份。
基於這些因素,新生的國家當然不可能再用「羅馬」來命名。而撒丁王國將國名改為「義大利王國」,這樣才能更好地代表整個國家。因此,不會再有「羅馬共和國」,只有「義大利共和國」的羅馬。
墨索里尼企圖重振羅馬帝國的雄風,但義大利人似乎不太買賬
不過,羅馬城的象徵意義過於鮮明,總讓人不由自主想起那個古老的強盛帝國。一些野心勃勃的義大利人在精神上仍然沒有忘記重振「羅馬帝國」,比如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用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來激勵義大利人,把他們綁上法西斯戰車,發動殖民衣索比亞的戰爭,甚至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卻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10. 義大利首都是羅馬
更多圖片(41張)
羅馬肆罩局(Roma),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裂讓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駐地。
羅馬與佛羅倫薩悶仔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