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政治家怎麼樣

義大利政治家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21 22:35:33

『壹』 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誰

墨索里尼(1883.7.29~1945.4.28)

義大利內鎮孝裂閣總理,法西斯黨領袖,獨裁者,第二 次世界大戰主要戰犯。生於弗利省一鐵匠家庭。早年當過新聞記者、社會黨黨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鼓動義大利參戰被社會黨開除。1915年入伍參戰。1919年3月在米蘭發起成立「戰斗的法西斯」組織。 1921年該組織改稱「義大利國家法御閉西斯黨」,成為該黨領袖。1922年10月指揮該黨軍事組織「黑衫軍」進軍羅馬,發動暴亂並奪取政權,任內閣總理。1928年強行終止議會制度,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內取締其他一慎模切政黨和群眾團體,鎮壓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對外煽動民族沙文主義,推行軍國主義侵略擴張政策。1935年10月派兵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5月宣布將衣索比亞並入義大利。7月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向西班牙叛軍提供武器裝備。10月與德國結成柏林-羅馬軸心。翌年11月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1939年4月侵佔阿爾巴尼亞。1940年5月任戰時統帥部最高統帥。6月10日對英、法宣戰,出兵法國南部,並向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和埃及發動進攻,企圖建立地中海帝國。10月派兵入侵希臘。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軍進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對蘇宣戰並派兵配合德軍進攻。1943年7月25日,由於軍事上失利和國內反法西斯運動高漲被撤職,並被監禁在阿布魯齊山大薩索峰頂。9月被德軍傘兵救出後,在義大利北部薩洛出任「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傀儡政府總理。1945年4月27日在逃往德國途中為義大利游擊隊捕獲。次日被處決並暴屍米蘭廣場示眾。

『貳』 介紹一下馬志尼

馬志尼(又譯朱塞佩�6�1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年6月22日-1872年3月10日),義大利作家、政治家,義大利愛國者,民主共和派左翼領導人和思想家,近代義大利資產階級革命家,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中和派領袖。現代義大利開國元老。在爭取建立統一的義大利民族國家的斗爭中起了重要作用,是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重要人物。義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是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另兩位是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和號稱「兩個世界的英雄」加里波第)的1805 年6月22日生於熱那亞,1872年3月10日卒於比薩。14 歲進熱那亞大學學醫,後轉學法學。1827年大學畢業後以律師為業,並為進步刊物撰寫文章。1830年加入燒炭黨。同年11月因叛徒告密被捕。1831年被驅逐出義大利,同年 8月在馬賽建立青年義大利黨。黨的宗旨是發動革命起義,推翻奧地利封建主的統治,把義大利聯合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1833 年7月,該黨在熱那亞發動起義,因一軍士告密而失敗 ,馬志尼被缺席判處死刑, 馬志尼 青年義大利黨瓦解。馬志尼於1837年流亡倫敦。1840年宣布重建青年義大利黨。1847年創建國際人民聯盟。義大利1848年革命期間回到米蘭,主辦《義大利人民報》。1849年2月9日羅馬共和國成立後,被推選為共和國三執政之一,成為政府的實際首腦。實行一系列進步的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把僧團的全部動產與不動產收歸國有,取消教會法庭,建立世俗法庭和降低進口關稅等。後因教皇吁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兩西西里王國集體進行干涉 , 革命失敗 。馬志尼被迫再次流亡國外,1850年在倫敦建立歐洲民主派中央委員會;1851年建立義大利之友社;1852~1853年先後發動與組織倫巴第反奧起義和米蘭反奧起義。1857年起,把攻擊矛頭指向兩西西喊好里王國和波旁王朝,進行兩次遠征,但均未成功。1858年在倫敦出版《思想與行動》雜志,為建立統一的義大利而積極奔走,1860年支持G.加里波第遠征南義大利,那不勒斯解放後鄭埋鉛,勸說加里波第進軍羅馬,未成,被迫再次遷居國外。 [編輯本段]政治液陵生涯 馬志尼1827年大學畢業後以律師為業,並為進步刊物撰寫文章,並希望成為戲劇家或歷史小說家。1830年馬志尼加入「燒炭黨」,從此把其一生貢獻給義大利的民族解放、國家統一和自由事業。 1830年因叛徒告密被捕,馬志尼首次被捕。1831年被驅逐出義大利,在流亡期間於法國馬賽成立了秘密的愛國運動組織「青年義大利」,被當地義大利流亡者推舉為領袖。其組織的宗旨是把義大利從哈布斯堡王朝的壓迫下解放出來,消滅君主政體,建立一個自由、獨立和統一的民主共和國。該組織很快便在熱那亞與義大利其他城市紛紛設立地下支部,至1833年已擁有6萬黨員,他們把馬志尼主編的《青年義大利》雜志和許多宣傳革命的小冊子秘密運入義大利境內。 1833年7月,「青年義大利」發動起義失敗,馬志尼被缺席判處死刑。為逃避警察追捕,他移居瑞士,曾打算招募志願兵攻打薩伏依未遂。後提出更廣泛的革命計劃,建立「青年歐洲運動」,並協助建立「青年德意志」、「青年瑞士」和「青年波蘭」。1837年馬志尼移居倫敦,在不列顛博物館潛心研究,並為幾家雜志撰稿。雖然身無長物,仍為僑居倫敦的義大利兒童開設學校,創辦了《人民使徒報》,在該報發表了《論人的責任》一書。 1840年馬志尼宣布重建青年義大利黨,旨在喚起義大利民族覺醒。1844年,與他來往密切的班迪耶拉兄弟因在義大利的卡拉布里發動起義失敗被處死,他懷疑英國政府曾偷拆其信件,將起義計劃告知那不勒斯當局。很快就在英國議會中掀起軒然大波,英政府不得不承認確有此事。至 馬志尼 1847年他創建「國際人民聯盟」時,得到許多英國自由黨人支持。 義大利1848年革命期間馬志尼回到米蘭,主辦《義大利人民報》,他深信在帝國羅馬和教皇羅馬之後將是一個人民的羅馬。1849年2月9日羅馬共和國成立後,馬志尼被推選為共和國三執政之一,成為政府的實際首腦,並在宗教改革和社會改革方面表現出卓越的行政才能。馬志尼實行了一系列進步的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把僧團的全部動產與不動產收歸國有,取消教會法庭,建立世俗法庭和降低進口關稅等。後因教皇吁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兩西西里王國列強的聯合干涉下,法國軍隊在義大利登陸,共和國經過英勇抵抗終於覆亡。馬志尼被迫再次流亡國外。 1850年馬志尼在倫敦建立歐洲民主派中央委員會;1851年建立「義大利之友社」;1852~1853年先後發動與組織倫巴第反奧起義和米蘭反奧起義。1857年起,把攻擊矛頭指向兩西西里王國和波旁王朝,進行兩次遠征,但均未成功。1858年馬志尼在倫敦出版《思想與行動》雜志,提出了:「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有價值」的觀點。 1860年馬志尼支持G.加里波第遠征南義大利,那不勒斯解放後,他勸說加里波第進軍羅馬,未成,被迫再次遷居國外。1870年,他在前往西西里領導共和黨人起義途中遭捕,獲釋後創辦新報《人民羅馬報》,為繼續喚醒國人靈魂而努力。直至1872年3月10日去世。 固然,馬志尼未能親眼看到自己事業的成功,但他在義大利乃至歐洲歷史上當之無愧地佔居重要的一席之地。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論人的責任》 1949年共和國失敗後,馬志尼被迫再次流亡國外。他在瑞士,主要是在英國度過了其大部分歲月。即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馬志尼仍不遺餘力地為革命奔波,並撰寫了大量文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青年。 《論人的責任》是馬志尼於1860年著成。馬志尼撰寫此書時,義大利正漸次地歸於薩丁尼亞王國的統治,其寫作目的則是希望義大利民眾達到自身的解放,爭取更佳生活條件,以及讓人民爭取共和制。 編寫背景 《論人的責任》的編寫,與馬志尼的政治際遇有關。1849年,由馬志尼領導的羅馬共和國敗亡後,便前往瑞士、英國等地,到暮年才返回義大利。本書是他於1860年4月23日返意不久 馬志尼傳 後寫成的。當時,義大利統一運動基本上轉移到實行君主制的薩丁尼亞手中,而這與馬志尼的共和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主要內容 馬志尼曾一再表示他把國家的統一放於首位,其次才是共和政體,但馬志尼發現自己很難信守自己作出的認定。因此,馬志尼在本書的引言《致義大利工人階級》里提到,義大利人民應該完成一項使命,這項使命是「涉及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爭取共和制的發展並涉及你們自身的解放」。 與此同時,馬志尼在書中強調人們願意承擔責任比接受權利重要,在書中提到:「講權利的人和講責任的人之間的區別,就前者來說,一旦獲得了個人的權利,便失去了動力,再也不想繼續努力了;而後者的工作只有到生命結束時才會停止。」 在中國的影響 在中國大陸,《論人的責任》一書及馬志尼思想,由於集中地表達了對義大利獨立與統一的願望,因此被稱為「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而且他強調人們對家庭、國家乃至全人類的責任,因而被視為「在今天仍不失其道啟示作用」。

『叄』 曾被稱為義大利政壇常青樹的貝盧斯科尼,他的執政能力到底有多強

他善於使用貼近平民的通俗口語,熱衷展現男子氣概並物化女性,對政敵進行人身攻擊。這種“段子手”風格既拉近了與下層選民的距離,又和現有政治結構保持距離。另外,類似貝盧斯科尼這樣的民權大亨,一般來說控制欲強,特別強調小集團的忠誠團結。看看特朗普的政策核心圈,再看看貝盧斯科尼曾經的內閣結構,都是忠誠的追隨者圍繞領導人組成最里層的領導圈。

『肆』 想問問一戰前義大利的經濟政治狀況是什麼樣的

從外交上看,義大利的興起必然沖擊著它的兩大領國――法國和奧匈帝國。它在1882年加入了三國同盟,這表面上「解決了」意-奧的對抗,也進一步孤立了法國的兩面受敵的局勢。所以,就在它統一後10年時間里,義大利似乎已完全成為歐洲大國體系中的一員,羅馬也同其他首都(倫敦、巴黎、柏林、聖彼得堡、維也納、君士坦丁)一樣,成為外國派駐全權大使駐節的地方。
但是,義大利以大國地位出現卻掩蓋了它的一些致命弱點。首先,是整個國家經濟的停滯,特別是南部鄉村地區。它的文盲率在全國為37.6%,而南部更為嚴重,遠遠高於西歐和北歐任何一個國家。這反映了義大利大部分農業地區的落後性――小農經濟、貧瘠的土地、少量的投資、實物地租、不能滿足需求的運輸條件。義大利的生產和人均國民財富只能與西班牙和東歐的農業社會相比,而不能與荷蘭或威斯特伐利亞相比。義大利無媒,而且,盡管已轉向水力發電,但它88%的能源仍來自英國的媒,這就成了維持收支平衡的沉重負擔,相應地也就成了可怕的戰略弱點。在工業沒有獲得重大發展的前提下,義大利的人口增長就成了一個禍福參半的事情。因為它與其他西方大國相比,減緩了人均工業增長率;假如每年沒有成千上萬的義大利人(往往是很有活力和才乾的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移民定居,這種對比對義大利更為不利,用肯普的話來說,所有這些,使義大利成為「不利的後來者」。
但這並不是說,義大利就沒有現代化了。的確,正是這一時期,許多歷史學家提到了「焦利蒂(義大利政治家,1842-1928,從1892年到1921年曾先後五次出任首相,在國內進行了一些列改革,對外進行殖民擴張)時代的工業革命」和「我國的經濟生活中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至少在北方,已發生了向重工業方面的重大轉移。在格施倫康看來,1896-1908年,義大利經歷了朝工業化方向的「大奮進」。的確,這時義大利的工業發展速度比歐洲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快,人口從農村向城鎮轉移加快了,銀行體系為提供工業信用貸款重新進行了自我調整,國際的實際收入在迅速上升,皮埃蒙特地區的農業也表現出相似的前進步伐。
然而,一旦把有關義大利的統計數字進行比較性的剖析,其光澤就顯得黯淡了。它確實創建了鋼鐵工業,但它在1913年的產量只是英國的八分之一,德國的七分之一,比利時的二分之五。其工業增長率確實很快,但起點很低,以致其成果並不怎麼顯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它的工業能力尚未達到英國1900年的四分之一。它在世界製造業生產中所佔的份額實際上下降了,從1900年僅有的2.5%,下降到1913年的2.4%.盡管義大利勉強夠格進入大國行列,但需要指出的是――除日本外,其他每個大國工業潛力都是其兩倍、三倍,有的國家(德國、英國)是它的6倍,一個國家(美國)是它的13倍以上。
假如義大利有較強的民族內聚力和其他民族所表現出來的決心,這些弱點也許能多少得到彌補,但這些因素都不存在。義大利國家中存在的忠誠是家族性的、地方性的,也許是地區性的,但絕不是全國性的。這樣,早就開始發展的北方工業化只能加劇和南方的差距;這個半島許多地方的村社團體缺乏與外界的重要聯系。由於義大利政府和天主教會的對立沒有改善,天主教會禁止其教徒為這個國家服務。受本國人歡迎和外國自由主義者羨慕的復興思想並沒有滲透到義大利社會中去。軍隊徵兵很困難,而且按戰略需要而不是按地區政治的考慮分駐軍隊是不可能的。高層文官和軍隊的關系的特點是相互不理解和不信任。普遍的反軍國主義情緒、軍官素質的低下以及缺乏製造現代武器所需要的資金等等,增加了人們對其軍事力量的懷疑。這種懷疑早在災難性的1917年卡波雷戰役或1940年的埃及戰役中就產生了。它的統一戰爭考的是法國的干涉和後來普魯士對奧匈帝國的威脅。1896年在阿杜瓦(在阿比西尼亞,現在的衣索比亞)的大慘敗使義大利信譽掃地,義大利軍隊是唯一倍一個沒有有效反擊手段的非洲國家打敗了的歐洲軍隊。義大利政府作出的使它的總參謀部感到意外的1911-1912年在利比亞進行戰爭的決定,是最嚴重的財政上的災難。義大利海軍在1890年時看起來很強大,但其相對的規模卻越來越小,並且戰鬥力通常令人懷疑。地中海地區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幾任總司令總是希望義大利艦隊保持中立而不是結盟,如果英國和法國在這個時期交戰的話。
所有這些對義大利戰略和外交地位產生的影響是令人沮喪的。義大利總參謀部非常清楚,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技術上,無論是與法國相比還是與奧匈帝國相比都處於劣勢,而且它還直到,鐵路運輸的不足和根深蒂固的地方主義,使得義大利不能像普魯士那樣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靈活調動。不僅義大利海軍明白它的低效率,而且義大利易受攻擊和漫長的海岸線也使其結盟政治處於很矛盾的境地。因此使戰略計劃的制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混亂。義大利和柏林在1882年簽訂的盟約在起初是令人鼓舞的,特別是當時俾斯麥看來要使法國陷於癱瘓時;甚至在此時,義大利政府也努力同英國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為僅僅英國一個國家就能抵消法國艦隊的力量。1900年以後的幾年中,當英法關系趨於密切,而英國和德國由自由合作走向對立時,義大利人感到,除了見風使舵、轉向新的英法聯盟外,幾乎別無選擇。討厭奧匈帝國的殘余情緒,加速了這種行動,正如尊重德意志的心理及德意志在義大利的工業金融中的重要性妨礙了義大利與其公開決裂一樣。因此,到1914年時,義大利又處於像1871年那樣的境地。它是「大國中最小的一個」,在其鄰國心目中,它令人失望地使人捉摸不透,並且寡廉鮮恥;它對阿爾卑斯地區、巴爾乾地區、北非和更遠的地區懷有商業上的和擴張主義的野心,這樣就與敵友的利益都發生了沖突。經濟和社會狀況繼續削弱著它的影響事態發展的能力。它仍然是勾心鬥角的角逐中的一方。簡言之,在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政府看來,與義大利為敵,不如與其結成夥伴了;但二者之間的利害差距並不大。

『伍』 想知道貝魯斯科尼的介紹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1936.9.29-)生於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畢業於米蘭大學法學系。義大利政治家和知名企業家。中右翼的義大利力量黨創始人。AC米蘭足球俱樂部的實際領導人和名譽主席。貝盧斯科尼三度擔任義大利總理。性丑聞纏身的貝盧斯科尼討論嫖源銀櫻雛妓案的錄音2011年4月初首次被曝光。錄音中,貝盧斯科尼對雛妓案女主角、未成年肚皮舞娘的年齡深表擔憂。作為一個極具傳奇色彩雹叢和爭議的人物,貝盧斯科尼儼然現代版的古佛羅倫薩王。
新當選的義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向總統錢皮宣誓就職,從而組成了戰後意 大利第59屆政府。貝盧斯科尼的當選,繼海德爾執政奧地利政府以後又一次震動了歐洲,並且使商界巨頭的從政趨勢達到了新的高潮。英國《經濟學人》甚至直截了當地說,「貝盧斯科尼不適合帶領義大利。」作為全球第30富豪、義大利首富,第二次出任總理的貝盧斯科尼堪稱是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的政經傳奇人物。他衣著前衛,居然敢戴著頭巾去迎接布萊爾;他為了再帥一點,不惜去整容挨刀子;他推出過情歌專輯,為贏回老婆的心;他通過法律封殺八腿動物,因懼怕蜘蛛;他勸美國人來投資,因對本國漂亮MM很有信心;他開納粹玩笑只為表現自己的幽默,他曾褒揚墨索里尼,曾罵法官神經病;他富可敵國,產業遍及義大利……他就是貝盧斯科尼,義大利總理,一個搏橋很有「星味」的政治家,一個形象百變的「千面總理」。

『陸』 卡米洛·加富爾一生有怎樣的經歷

卡米洛·加富爾(1810~1861年)是義大利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撒丁王國首相,是堅持皮蒙特王國統一義大利路線的主要組織者和執行者。統一後義大利王國的第一任首相。

加富爾生於義大利都靈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位侯爵,任都靈市警察局長。母親亞代爾是瑞士日內瓦一個伯爵的女兒。力口富爾家族是典型的封建貴族,一切都嚴格遵循封建禮儀,連吃飯時的座位都嚴格分上下、主次。加富爾雖是貴族後裔,但因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自由派思想,對這些守舊的保守派做法十分反感,經常加以熱嘲冷諷。

他父親為使加富爾日後飛黃騰達,躋身於統治集團的行列,便在他10歲時把他送進都靈陸軍學校學習。加富爾聰明好學,學習了6年,於1826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被授予工兵少尉的軍銜。他不習慣嚴格單調的軍事紀律,並經常流露出自由主義思想,特別是對法國的七月革命持同情態度,因此受到調職處分。加富爾一氣之下,於1831年辭去軍職,周遊法國、英國、比利時和瑞士等國,學習和研究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他在巴黎和倫敦,結交了許多政界要人。他在學習中,確認了英國的社會制度是最後的制度,決心在義大利也推廣這種制度。

1835年,父親擔任都靈市長,他對加富爾的政治觀點不安,為阻止他參加政治活動,便讓他經營家族的庄園。在經營農庄中,加富爾努力把在英法學到的近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他改變了落後的中世紀傳統的耕作制度和方法,廣泛採用一些新式農具拍大和化學肥料,大大提高了農庄的產量。他把糧食運銷國外,積累了可觀的資金。然後他又投資辦了一個輪船公司和化學工業公司,開辦了一家蠟燭工廠,還從事鐵路建築業,創辦了都靈銀行和熱那亞銀行。很快他便在皮蒙特的經濟界中享有很高聲望,他的經濟活動也推動了整個皮蒙特經濟的發展。

加富爾不滿足於在經濟上的成功,他更熱衷於政治。他不滿義大利的政治分裂以及奧地利的民族壓迫,決心為義大利民族解放事業作出貢獻。於是1847年他和好友巴爾胡男爵在都靈創辦了(復興報),他利用這家報紙宣傳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主張以皮蒙特為中心,自上而下地統一義大利,鼓吹各邦進行資本主義的社會改革。他認為資產階級應和貴族結成聯盟,成為新義大利的政治支柱,在國家襲圓起領導作用。1848年1月,巴勒摩起義點燃了革命的烈火,加富爾滿懷熱情參加了革命,並當選為撒丁王國第一屆國會議員。他在第二屆議會選舉中落選,但第三屆又重新當選,並以雄辯家的威望在第四屆議會中起主導作用。他堅持進行改革,在1850年秋天被任命為農業、商業和海上運輸大臣,不久又任財政大臣。1852年,他升為皮蒙特首相。在這期間,加富爾實際上拍賀塌成了撒丁王國財政、經濟政策的決策者。他進行了稅制改革,大力發展工商業和農業,使撒丁王國經濟實力有了很大增長,他還大力擴充軍備,用新式武器裝備軍隊。並對教會勢力進行了某些限制。通過一系列改革,撒丁王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成為義大利最發達的地區,從而為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奠定了基礎。

這時的義大利,仍處在分裂之中。全義大利分為八個小的國家,除了撒丁王國保持獨立外,其他國家都處在外國勢力的控制和壓迫之下。其中奧地利佔領了威尼斯和倫巴底地區,並駐軍義大利中部,是義大利民族最凶惡的敵人。在爭取義大利獨立運動中,加富爾反對民主派馬志尼通過革命統一義大利的路線,他主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來統一義大利。他知道單憑撒丁這個小國的力量是難以與奧地利這個大國相抗衡的,而他又仇視和反對人民革命,因此他把希望寄託在某個大國身上。他利用了法奧矛盾把法國拉到自己一邊,假法國之手驅逐奧地利的勢力,完成統一大業。為實現與法國結盟,他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派出不到2萬人的軍隊象徵性地參戰,從而使撒丁以戰勝國身分出席了巴黎和會,大大提高了撒丁的國際地位。繼而他又以聯姻為手段使撒丁與法國結盟。1858年7月,法撒兩國皇帝在普隆比埃爾會談,建立了反奧軍事聯盟。法國支持撒丁統一義大利,但要求得到尼斯和薩伏依兩地作為回報。在國內,加富爾提出「義大利與曼努埃爾(撒丁國王)」的口號,得到義大利各地的響應,撒丁成了義大利統一的旗幟。

1859年4月,法撒兩國對奧宣戰,聯軍很快便把奧地利軍隊打敗。前線的勝利點燃起義大利人民的革命烈火,許多地區的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當地的封建統治,要求與撒丁王國合並。義大利人民的革命使法國感到恐懼,因為它怕一個統一強大的義大利出現,會影響到它在義大利的利益,同時也擔心普魯士參戰。於是法國便背棄了同盟者,於1859年7月8日與奧地利單獨簽訂了「維拉弗朗加協議」,奧地利把倫巴底經法國轉讓給撒丁,而威尼斯仍在奧地利統治下。撒丁也被迫在協定上簽字,並把尼斯和薩伏依照協定割讓給法國。

加富爾對法國的背叛十分憤怒,他力諫國王不要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未成,他便辭職。這時義大利中部各國因法國的背叛也爆發了革命。在加富爾控制的「民族協會」領導下,托斯卡納、帕爾馬、莫德納和羅曼那並入了撒丁王國。義大利北部和中部除威尼斯外,都統一到撒丁王國。加富爾因功又被任命為首相。

維拉弗朗加協議激起義大利人民的強烈反響。以馬志尼為首的民主派繼續展開斗爭。1860年4月,西西里島發生起義,受到那不勒斯軍隊的鎮壓。加里波的組建「4人團」志願軍支援,渡海到達西西里。在人民支援下,加里波的以傑出軍事天才打敗了兩倍於己的敵軍,收復了西西里。進而他率軍渡海支援南義大利的革命。很快,他在農民支援下便解放了整個南義大利。加富爾為了竊取革命果實,便提出在南意舉行公民投票來決定其歸屬。結果,加富爾背地操縱了選舉,使南意人投票支持南義大利並入撒丁。

1861年3月,在都靈召開了第一屆義大利國會,決定建立「義大利王國」。撒丁王曼努埃爾任國王,加富爾任首相兼外交和海軍大臣。義大利的7個邦都由撒丁統一,只有羅馬除外。加富爾還通過國王勸說,使加里波的停止進軍羅馬。

統一後,加富爾作了大量工作:要求暫時容忍教皇繼續任職,暫緩進軍羅馬,解決大批財政赤字,遣散加里波的的志願軍。為此,他和加里波的在議會多次爭吵。1861年4月,加里波的在議會強烈抨擊加富爾的政策。加富爾拒絕答復。雙方僵持了5天後,加富爾便揮手離去。後來,為了把長期分裂的七個國家統一起來,他又做了大量工作。

由於日理萬機,使加富爾身心交瘁,不慎染上了傷寒症。後經醫治無效,於1861年6月6日去世,享年51歲。加富爾為義大利統一貢獻了力量,他結束了義大利長期受外來壓迫和政治分裂狀況,推動了義大利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他在義大利乃至世界史冊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柒』 何為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馬基雅維利的核心思想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絕對維護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這些思想都反映在他的著作《君主論》裡面。他給政治家這樣的建言:作為君主,應該首先讓人畏懼,而不是被人愛戴。「人們愛戴君主,是基於他們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懼則是基於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應當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認為君主要始終「保持著他的至尊地位的威嚴」。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他生活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它是資產階級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人對自已自主的權威領域、對自己巨大的力量和能力的覺醒,希臘思想的再發現促進了這一歷程。
他從過去或現存的人那裡,而不是從應該存在的人那裡汲取思想材料,他是一位政治分析家而不是政治哲學家,他不是以哲學的方式面是以經驗的方式處理政治問題。
他的思想是經驗主義的。從經驗出發,他把人描繪成一種不合人情的、自私的動物,只注意權力、名譽、功利和安全,因此,談論人的道德尊嚴或談論人生高貴的超自然的目的就毫無意義,試圖用自然規律或神聖法規的支配力來約束人也是仔正瞎枉費心清隱機,所以他否認傳統道德戒律的必要性,擯棄了傳統賦予宗教在人生中的作用。他提出了一種完全世俗的人類道德觀,認為取得成功、獲得權力和名譽是人生的首要目的。善是實現物質成就和權力等世俗目標的有利工具。
他的思想也是現世主義的。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既不受制於上帝,也不服從命運。傳統基督教價值觀總是強調提倡謙卑、順從、屈從和禁慾的品質,從而逐漸地削弱了保證人們戰勝自己命運所需要的自信心。他贊同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採取人們認為不必要的任何手段。
他的作品有他個人經歷的烙印。他年青時,他家鄉的一位道士曾作了一個長達四年的試驗,試圖嚴格按照道德標准來搞政治,結果失敗了;他的作品也有試圖得到重要的政治職位的功利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他對義大利文藝復興碩果累累,經濟活動繁榮、先進,與此同時,政治上令人失望的現象的不滿。義大利四分五裂受人欺負。
他意識到自己思想的突破性作用,他割斷了政治與神學及倫理學的關系,使政治學進入了一個新朝代。他不反對宗教,但敵視基督教,厭惡基督教的價值標准,憎惡教會干預政治事務。他把個人道德與公共道德截然分開,認為個人的道德規范實際上與公共念空的政治領域無關。義大利的統一既難又十分必要,所以為完成這一任務。統治者採取必要的暴力,以殘忍的手段進行欺騙甚至背信棄義。這就是他的基本主張。
他認為權力是政治的關鍵,很少考慮權力的正義性,合法化。權力產生於政治需要,無需在哲學上論證其合理性;獲得權力者就應獨享權力。權力帶來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道德不適合權力的強制行為。
對統治者,他建議,要隨心所欲地加強權力,獨攬大權。他認為大多數人本質上邪惡敗壞,獸性占上風,對他們不必講道德。權力是好的,因為他維持了國家,為此手段不應受到限制。

『捌』 有誰知道 貝魯斯科尼的介紹越詳細越好!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1936.9.29-)生於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畢業於米蘭大學法學系。義大利政治家和知名企業家。中右翼的義大利力量黨創始人。AC米蘭足球俱樂部的實際領導人和名譽主席。貝盧斯科尼三度擔任義大利總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他不僅一身橫跨商界、政界、體育界和娛樂界,而且在為人處事上屢屢不按規矩出牌,喜歡「踩過界」。他就是貝盧斯科尼,已經卸任的義大利總理。2011年11月12日,義大利總統府發布聲明,貝盧斯科尼已於當日向總統納波利塔諾遞交了辭呈,正式辭職。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著名政治家、企業家、經濟學家和傳媒界巨頭。 1936年9月29日出生於米蘭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銀行職員。 中學時期,聰明過人,以幫助後進同學補習功課賺取零花錢,但是如果他補習的同學考試不及格,則分文不取。 後進入米蘭大學司法系學習,大學期間,因擅長吹拉彈唱,而與幾位同學一起組織了一個「四人小樂隊」在校內外演出,自己賺錢上大學。 1960年開始從事建築業。 1962年成立首家公司「米蘭聯合工地公司」。此後成為著名的建築商,並榮獲義大利共和國「勞動騎士」稱號,從此有了「騎士」的別名。七十年代末開始轉向傳媒和電訊業。 1978年創建家族企業費寧韋斯特集團。八十年代創辦義大利第一家全國性私人電視台「5頻道」,後又購買了「義大利1」電視台和「電視4台」,成為擁有3家電視台的「電視大王」。 他在七十年代控制了《今日報》,80年代購買了義大利發行量最大的雜志《微笑與電視音樂》周刊。 1989年進入蒙達多里出版集團,並使其發展為義大利最大的書刊出版集團。 1986年任AC米蘭足球俱樂部主席。曾被《福布斯》排名全球億萬富翁第14位。 1994年1月創建義大利力量黨,任黨主席歲燃塵。 1994年3月,以他為首的義大利右翼自由聯盟在義大利大選中獲勝,5月10日組成義大利戰後第53屆政府並任總理. 1995年1月辭職。 1996年4月,他領導的中右聯盟在議會選舉中成為乎禪第二大黨。 2001年5月,在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6月再次出任總理。 2008年第三次當選義大利總理。 2011年11月12日,向總統納波利塔諾遞交段如辭呈,正式辭職。
貝盧斯科尼已婚,有五個子女(其中兩個是與前妻所生)。妻子韋羅妮卡·拉里奧曾是一名演員,她與貝盧斯科尼生有三個孩子。 2009年5月,韋羅妮卡·拉里奧提出與貝盧斯科尼離婚。作為離婚協議一部分,拉里奧向貝氏索要每年大約6500萬美元贍養費。而貝盧斯科尼認為,這筆贍養費數額過高,合理數目應是每月30萬美元至45萬美元。 2010年5月8日與第二任妻子韋羅妮卡·拉里奧達成了離婚財產分配協議。

『玖』 墨索里尼是怎樣一個人評價生平過錯及成就

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義大利文全名: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7.29— 墨索里尼 1945.4.28)義大利政治家、獨裁者,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就是此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王國首相。1925年獲「Il Duce(領袖)」稱號,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間實施獨裁統治,1945年4月28日死於義大利科摩省的當戈。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於義大利弗利省的多維亞蒂·普雷達皮奧一個鐵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會主義和無神論,並加入了社會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劇烈地改變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從極左轉向極右,轉向戰爭狂熱並退出了義大利社會黨。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國家法西斯黨。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發動政變,10月30日被義大利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任命為總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國家法西斯黨為義大利唯一合法政黨,從而建立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獨裁的統治。 墨索里尼與德國總理希特勒於1939年5月22日簽訂意德鋼鐵條約。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正式加入軸心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7月24日大法西斯議會通過了對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動議,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解職並逮捕,軟禁。同年9月12日,德國營救出被軟禁的墨索里尼。隨後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建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義大利抵抗運動的游擊隊發現並俘虜,翌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澤格拉的一個村莊被槍決。後被憤怒的群眾暴屍 http://ke..com/view/32100.htm
希望採納

『拾』 阿爾契德·加斯貝利的介紹

義大利總理和政治家。從握差24歲起主辦《新特倫蒂諾報》。1911年被選入奧地利國會,促使特倫蒂諾並入義大利,1919年成功。1921年為義大利議會議員,遂參加創建義大利人民黨。1927年被法西斯拘捕,服刑16個月。1929年任梵蒂岡教廷圖書館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積極從事抵抗活動。1945~1954年間連任義大利總理,11948年頒布義大利新憲法,努力恢復國內的經濟和擴大利用自然資源。1他的任期是義大利戰後歷任段輪皮總理中最長的,共7年零8個月,在所有總理中也是第二位。11951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組織歐洲煤鋼聯營。與法國的羅伯特·舒曼、德國的阿桐李登納並稱歐盟之父。11953年政府倒閣後仍擔任天主教民主黨的總書記或主席。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政治家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伽利略是義大利哪裡人 瀏覽:672
俄羅斯怎麼不擊沉英國軍艦 瀏覽:204
去英國g5讀研一年多少錢 瀏覽:793
英國以什麼稅為主 瀏覽:427
中國上雪市場在哪裡 瀏覽:647
中國怎麼應對病毒 瀏覽:845
中國電信投訴多久回電 瀏覽:939
華為賣什麼給伊朗了 瀏覽:482
伊朗為什麼比沙特富 瀏覽:669
印度長的度怎麼寫 瀏覽:915
人民幣轉印尼盾匯率怎麼算 瀏覽:596
蒙古族和中國哪個民族多 瀏覽:326
印度長米飯配什麼菜好吃 瀏覽:186
播放中國大使館多久 瀏覽:218
英國為什麼要肺結核體檢 瀏覽:930
中國電信簡訊如何設置 瀏覽:390
印尼盒裝油炸蝦片叫什麼牌子 瀏覽:698
韓國和伊朗哪個國家發達 瀏覽:469
貨物用船從美國到中國多久 瀏覽:380
伊朗怎麼在網上搜索商品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