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統一是由哪個王國主導完成

義大利統一是由哪個王國主導完成

發布時間:2023-05-23 08:05:58

❶ 義大利統一運動的歷史背景

19世紀上半期,義大利仍然處於分裂狀態,大多數地區被外國勢力控制。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義大利和地要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運動日益高漲。
當時,奧地利統治著義大利的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邦國;西班牙的波旁王室仍控制著南部的西西里王國;法國於1848年派兵幫助教皇國鎮壓革命後,軍隊賴在羅馬不走。
撒丁王國是義大利唯一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他位於義大利北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義大利力量最強、經濟最發達的邦國。撒丁王國政治比較開明,是義大利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中心。同時,資產階級民主派發動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統一的多次武裝起義連連受挫。越來越多的義大利人希望在撒丁王國來領導義大利的統一大業。

❷ 義大利最終統一是在什麼時候

義大利最終統一是在1870年。

義大利統一前的局勢

15-16世紀的時候,義大利由於外國勢力的侵入,義大利各地的封建割據勢力相互爭戰,長期的分裂割斷了經濟、文化、政治上的往來,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

到1830年時,幾乎沒有人會認為會有一個義大利國家的存在。

早期,燒炭黨人開展了反法、反奧斗爭,主張採取自下而上的道路來完成義大利的統一。為結束義大利四分五裂的狀態,燒炭黨成員不斷起來反抗,但最後都被奧地利殘暴地壓迫了。

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後主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力圖通過王朝外交活動,憑借外力實現國家統一。

不久加里波第交出了自己的全部權力,也就是說兩西西里王國的領土同撒丁王國的領土合並了,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

1866年和 1870年又收復威尼斯和羅馬,這樣終於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❸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統一的過程是怎樣的

義大利統一(義大利文:Risorgimento;英文:Italian unification)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義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義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 義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盡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義大利王國。 由拿破崙統治的義大利共和國及其後義大利王國的成立令國內人民產生民族主義的思想。當拿破崙的君主政權開始衰落,他之前確立的其他君主嘗試透過滿足民族主義者來鞏固他們的政權,為革命製造良好的時機。這些君主中包括向奧地利爭取在義大利王國繼任的義大利殖民統治者Eugène de Beau,以及要求義大利愛國者協助在其統治下統一義大利的若阿尚·繆拉。 隨著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戰敗,維也納會議正式召開以重新畫定歐洲大陸。在義大利,會議恢復拿破崙時代前的各國獨立政府,當中一些是直接統治的,一些則受歐洲列強的強大影響。不過,多個義大利國家內都有團體再次推動一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的意念,令早已在民眾間點燃了的民族主義的火焰燃燒起來。當時,爭取義大利統一被認定是與奧地利帝國及哈布斯堡王朝對抗,因為它們直接控制著現時的義大利東北部以義大利文為母語的部分,同時亦是對抗統一的最強大的單一力量。奧地利帝國頑抗義大利半島(以及帝國內其他地方)的民族主義思維——當時,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指「義大利」這個詞語是單純的「地理名詞」(Geographical Expression)。藝術和文學思維亦轉向民族主義,其中最著名的也許是亞歷山大·曼佐尼的《約婚夫婦》I Promessi Sposi (The Betrothed)。有些人將這本小說當作對奧地利的統治的批評。無論如何,這本小說在1822年出版,並在其後數年作出大幅修改;1840年版使用標准化的托斯卡納方言,這是作者深思熟慮後為了提供一種所有義大利人都可使用的標准語言而作出的努力。 支持統一的人亦面對教廷的反對,尤其在與給他們某程度上的自治權的教皇國建立邦聯制失敗後。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恐怕放棄當地的勢力會令義大利天主教徒受迫害(Hales, 1958)。 即使是希望見到半島統一成一個國家的人,很多不同的團體亦不能就統一國家的應實行的制度達成共識。其中一個建議(約1847年—1848年)認為應在教宗的統治下建立邦聯制。很多主要的革命團體希望建立一個共和國。但最後卻由一個國王維托里奧·埃曼努埃萊二世及其首相加富爾掌握了統一義大利為君主政體的權力。 糾澤佩·馬志尼其中一個最具影響力的革命組織是燒炭黨(Carbonari),這秘密組織於十九世紀初在義大利南部成立。組織的意念來自法國大革命,成員主要來自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維也納會議將義大利半島分給歐洲列強後,燒炭黨分子分散到教皇國、薩丁尼亞王國、托斯卡納大公國、摩德納公國以及倫巴第-威尼斯王國。這些國家對該組織非常恐懼,因而通過一個條例,對參與燒炭黨會議的人判以死刑。但組織仍繼續存在,並由1820年起發起多次暴動。燒炭黨因拿破崙三世統一義大利失敗而將他判處死刑,更差點成功以此為由刺殺他。統一運動的領袖大多是這組織的成員。 統一運動中兩個重要人物是義大利統一的倡導者糾澤佩·馬志尼和糾澤佩·加里波底。在較保守的君主立憲支持者中,加富爾和其後成為第一個義大利國王的維托里奧·埃曼努埃萊二世同為重要人物。 熱那亞人馬志尼於1830年成為燒炭黨的成員。他在革命運動中的活動令他在加入後不久便被囚禁。在獄中,他斷定義大利「可以並因此應該」統一,又系統化他建立「單一、自由、獨立、共和」的國家並以羅馬為首都的革命活動。1831年出獄後,他到了馬賽,在當地成立了一個新政治組織,名為義大利青年黨 (La Giovine Italia)。新組織的格言是"God and the People",以統一義大利為目標。 尼斯(後來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分)人加里波底在1834年參與皮埃蒙特的起義,因而被判死刑,但最後逃亡到南美洲。他在當地逗留了十四年,參與多場戰爭,於1848年返回義大利。 早期革命活動(1820年至1830年) 燒炭黨叛亂(1820年—1821年) 1814年燒炭黨(馬志尼,後組『青年義大利黨』)開始在那不勒斯組織革命活動;至1820年組織已強大得足以憑自己的軍隊侵略那不勒斯,迫使國王答應實行燒炭黨草議的新憲法。但翌年革命被奧地利人以「神聖同盟」在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中介人身分鎮壓。 兩西西里王國叛亂 1820年,西班牙人成功推翻憲法,促進了義大利相似的活動。從西班牙人的經驗得到啟發,兩西西里王國的軍隊中由古格雷莫·佩佩指揮的一個團——一個燒炭黨——造反,征服兩西西里王國的半島部分。國王斐迪南德一世同意頒布新憲法。但革命人士無法贏得公眾的支持,更成為神聖同盟的奧牙利軍隊。斐迪南德一世廢除憲法,並開始有系統地迫害革命者。西西里很多革命支持者,包括米謝勒·阿瑪尼,在其後數十年被迫流亡海外。 皮埃蒙特叛亂 皮埃蒙特的革命運動領袖是Santorre di Santarosa,他希望能趕走奧地利人,並將義大利統一到薩伏依王朝下。皮埃蒙特的革命在Alessandria開始,軍隊在當地採用了奇薩爾皮尼共和國的綠、白、紅三色旗。在國王離開國家時代為處理事務的攝政王通過新憲法以安撫革命者,但國王回國後卻推翻了憲法,並向神聖同盟尋求援助。Di Santarosa的軍隊戰敗。 1830年叛亂 1830年左右,支持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的革命意識高漲;一連串叛亂為在義大利半島建立一個國家奠定基礎。 The Duke of Modena, Francis IV野心很大,希望藉著擴大勢力范圍而成為義大利北部的國王。1826年,Francis明言他不會阻止破壞義大利統一的反對勢力。受到聲明的鼓勵,當地的革命人士開始組織起來。 1831年,法國七月革命期間,革命人士迫使國王退位,並在法國新國王路易·菲利浦的鼓勵下開始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答應包括Ciro Menotti在內的革命人士,如果奧地利嘗試干擾軍隊,他會作出干預。不過,因為害怕會失去王位,路易·菲利浦在Menotti計劃的起義中沒有作出干預。但事實並非如此——在1831年,Papal police得悉Menotti計劃的叛亂,將他和其他謀反者拘捕。 同時,亦有其他叛亂在波隆那、Forlì、拉文納、Imola、費拉拉、Pesaro和Urbino的Papal Legations發生。這些以三色旗取代教皇旗的成功的革命迅速布滿整個Papal Legations,他們新成立的當地政府宣稱建立了一個統一個義大利國家。 在Modena及Papal Legations的革命掀起了Duchy of Parma的類似活動,大公國亦採用了三色旗;Marie Louise公爵離開了城市。 發生叛亂的省計劃統一為Province Italiane unite(統一的義大利省),當時的教宗國瑞十六世向奧地利求助以對抗造反者。梅特涅警告路易·菲利浦奧地利沒有意圖讓義大利的問題自由發展,而且不會忍受法國的干預。路易·菲利浦拒絕提供任何軍事援助,更逮捕了在法國居住的義大利愛國人士。 1831年春天,奧地利軍隊開始進軍義大利半島,慢慢鎮壓每個發生了革命的省中的抵抗,結束了很多成熟的革命運動,並捕獲了其領袖,包括Menotti。 1848年—1849年的革命 1848年1月,革命騷亂開始在西西里島發生。不久,革命擴展至整個歐洲。1848年2月,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被迫逃亡,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告成立。騷亂無可避免擴展至義大利,事實上革命者亦強迫大部分義大利統治者實行君主立憲,而在米蘭和威尼斯的起義亦暫時驅逐了奧地利人。 不久,薩丁尼亞王國國王卡洛·阿爾貝托認定統一義大利的時刻已經來臨。宣稱「義大利會自己建立自己」,他向奧地利宣戰。在Battle of Custoza中,他於7月24日迅速被奧地利元帥約瑟夫·拉德斯基打敗。雙方很快便達成停戰協定,拉德斯基重新控制整個倫巴底-威尼斯大區,但威尼斯得以倖免,一個共和國在達尼埃爾·曼寧領導下於威尼斯宣告成立。 糾澤佩·加里波底當拉德斯基鞏固他在倫巴底-威尼斯大區的勢力,以及阿爾貝托的傷勢漸愈時,事情在義大利其他部份變得更嚴重。三月時勉強答應憲法的君主開始與他們的憲政大臣發生沖突,經常導致正面沖突。最初,共和國取得優勢,迫使君主逃離他們的首都。這包括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庇護九世最初被視為改革者,但與革命人士的沖突令他對君主立憲政府的理念感到酸溜溜。至1849年初他逃離羅馬。激進的義大利民族主義者,包括馬志尼及加里波底,宣告成立羅馬共和國。 列強有機會對羅馬共和國的成立作出回應前,在阿爾貝托的軍隊接受逃亡海外的波蘭元帥Albert Chrzanowski訓練的同時,阿爾貝托決定再次與奧地利決戰。1849年3月23日,但是很快他在Novara中被拉德斯基再次擊敗。這次戰敗是最後一次。阿爾貝托退位,由他的兒子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接任,皮埃蒙特人統一義大利或征服倫巴底的野心亦已經——至少暫時——結束。戰爭於8月9日簽署條約後正式結束。 戰後剩下羅馬及威尼斯共和國。四月,Nicolas Oudinot下的一支法國軍隊被派遣到羅馬。表面上,法國人希望協助教宗及其國民和解,但不久法國人被迫傾向某一方,並決定恢復教宗的地位。經過兩個月的圍城,羅馬於1849年6月29日投降,教宗復位。加里波底和馬志尼再次流亡海外——1850年,加里波底流亡美國紐約市。同時,奧地利人包圍威尼斯,威尼斯被迫於8月24日投降。奧地利人亦發起恢復義大利中部的秩序,恢復被逼走的太子的地位,並建立他們對教皇國的控制。革命因而完全瓦解。 1848年革命,也被稱作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義大利國家的建立 1859年戰爭及結果 主條目: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盡管卡洛·阿爾貝托已經被奧地利人徹底擊敗,但是皮埃蒙特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加富爾在1852年成為首相,同樣也有著擴張的雄心。但是他已經察覺到僅憑撒丁王國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因此,他希望藉助英法的力量趕走奧地利人。 為此,撒丁王國在1855年加入了克里米亞戰爭並支持英國和法國。但是這一做法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義大利人的利益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被忽視了。盡管如此,這場戰爭還是取得了一個有益的結果,奧地利被孤立了,因為它試圖在戰爭中對戰爭雙方搞平衡,以至於戰爭雙方對其都沒有好感。 在1858年1月14日,一個義大利民族主義者Felice Orsini試圖行刺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失敗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寫信給拿破崙三世,呼籲他給予義大利民族主義者以幫助。拿破崙三世在年輕的時候曾加入過燒炭黨,他還認為自己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在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開始堅信自己應該為義大利的命運做些什麼。1858年夏,加富爾與拿破崙會面,雙方同意對奧地利聯合作戰。按照協議撒丁王國在戰後接收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領地(倫巴第和威尼斯)以及帕爾馬和摩德納,與此同時,法國將獲得撒丁王國在阿爾卑斯山麓的領地薩伏依和尼斯。義大利中部和南部將保持原樣,盡管據傳皇帝的侄子將取代哈布斯堡家族而成為托斯卡納的主人。為了使法國的干涉不被視為侵略行徑,加富爾將煽動倫巴第的革命活動,從而引誘奧地利的入侵。 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如計劃的那樣順利。奧地利人在處理皮埃蒙特人引發的叛亂時表現得出奇地有耐心。皮埃蒙特人在1859年三月的總動員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失敗,從而使得引誘奧地利入侵的計劃破產。沒有奧地利的入侵,法國就無法名正言順地「干涉」。失去了法國的支持,加富爾就無法承擔戰爭的風險了。正在這個時候,奧地利發出了解除動員的最後通牒,皮埃蒙特當然加以拒絕,使得奧地利看起來是入侵者,使得法國能夠順利「干涉」。 這場戰爭很快結束。即使奧地利推進至皮埃蒙特,亦無力對抗。在由拿破崙三世帶領的法國軍隊抵達前,奧地利已無法保住阿爾卑斯山的路線。6月4日的馬真塔戰爭中,法國和薩丁尼亞戰勝Gyulai伯爵的奧地利軍隊,奧地利由倫巴底的大部分地區撤軍,拿破崙和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米蘭。6月24日,兩軍之間的第二場戰爭於蘇法利諾爆發。奧地利國王弗朗茨·約瑟夫亦有親自指揮其軍隊,雙方皆展示了一些作戰技巧,但法國亦再次戰勝。奧地利撤軍至Venetia邊境的要塞。 第三次獨立戰爭 (1866年) 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奧匈帝國與普魯士競爭在德意志諸國的領導或優勢地位.義大利王國抓住這個機會佔領於奧匈帝國手中的威尼西亞和與普魯士結成盟友. 奧地利試圖去說服義大利王國政府去接受威尼西亞以作為代價以不插手戰事. 然而,於4月8日義大利王國與普魯士兩個政權簽訂一個協議去支持義大利王國取得威尼西亞,在6月20日,義大利王國公開宣布與奧匈帝國發生戰爭. 在義大利一統的背景當中,普奧戰爭被稱為「第三次獨立戰爭」。 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催促引導軍隊穿過Mincio去入侵威尼西亞,同時加里波底率領他那支名為Hunters of the Alps的志願軍去入侵蒂羅爾.義大利王國陸軍的冒險事業以徹底失敗告終.義大利王國的陸軍在6月24日遭遇奧地利軍隊於庫斯托查之戰中遭受一場決定性的失敗. 7月3日,薩多瓦會戰,奧軍被普軍完全擊敗,普軍進逼維也納.同時,加里波底率領志願軍在蒂羅爾奮戰,連戰獲勝,攻克蒂羅爾南部全境,但國王卻命令志願軍撤退,使得蒂羅爾再次落入奧軍手中。7月20日,義大利的Regia Marina將軍於利薩海戰中遭到慘敗,不但未能攻克利薩島,更損失了一兩艘軍艦,被逼轉攻為守. 義大利命運並未全部如此凄涼的,7月21日加里波底的志願軍戰勝了奧軍於battle of Bezzecca,攻佔大片特倫蒂諾的土地,並朝特倫托進軍. 期間,普魯士的首相俾斯麥見到他的目標已經在戰爭中結局已經達成了,並與奧地利簽訂了一份停戰協定於7月26日.義大利王國已經被她的盟國所離棄,遂正式於8月12日與奧地利停戰.加里波底於勝利的行軍中被召回,並且發出一份簡短的辭職電報,上只有「Obbedisco」(我服從)一字.

❹ 義大利最終統一是在何時

現代義大利的統一一般被認為是發生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這個時期也被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義大利王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法蘭克王國,當時的義大利王國只包括今天義大利北部的地區。855年,中法蘭西王國的國王洛泰爾一世去世,中法蘭西由洛泰爾一世的三個兒子繼承。

19世紀中後期,義大利半島西北部的薩丁尼亞王國。首先,法國打敗了奧地利,然後利用普魯士和普魯士戰爭的機會,將法國和奧地利的軍隊趕出了義大利半島。義大利的統一得以實現。1860年4月,撒丁島國王在征服了兩個西西里島後被加冕為義大利的國王。1861年3月,完成義大利統一的撒丁王國改名為義大利王國。1860年義大利人加里波第率領志願軍解放了西西里島和那不勒斯,並在義大利南部舉行了與撒丁島合並的公投。1861年3月,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此時,威尼斯由奧地利統治,羅馬由依賴法國的教皇統治。

❺ 義大利是怎樣統一的

具有卓越軍事天才的加里波第,在政治上卻過於浪漫天真,對於身邊的種種陰謀詭計,權力慾望、黨派紛爭,他感到厭煩無奈。他那高貴無私的純潔的心靈中,只有一個想法:統一義大利,一切為了祖國。他宣布兩西西里王國並入撒丁王國,把一切權利移交給埃馬努埃萊國王。

至此,除羅馬和威尼斯之外,義大利全國基本統一。國王派人送來一份禮單:給他一處王宮古堡,一艘汽艇,給他的長子梅諾蒂一座庄園,委任他的次子里喬蒂為御前侍從武官,給他的女兒泰雷西一份豐厚嫁妝。「我奮戰南方,既非為了沽名釣譽,也不是為了牟取私利。我急欲回去過我的孤獨生活。』他不僅謝絕了禮單,而且辭去正規軍中的官階,帶著未能進軍羅馬的遺憾和僅有的50法郎及一口袋菜豆種子,回到卡普雷拉島。

1861年3月14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正式登基,義大利王國成立了。此後20年,內閣的權力斗爭此起彼伏,國際矛盾風雲變幻。這段時間,加里波第以為自由而戰的傳奇將軍和耕種漁獵、造福於孫的一家之長的雙重角色,有時活躍在歐洲大陸,有時幽居在海上小島。

只要祖國需要,他會立即不計前嫌,二話不說,立刻組織志願軍奔赴前線。他帶兵參加1866年的普奧戰爭,義大利作為普魯士的盟友收回威尼斯,他再次為徹底統一祖國立下汗馬功勞。1867年,他遠征羅馬失敗,又於1870年委託助手組織志願軍進軍羅馬,和正規軍一起推翻教皇國,收回羅馬,最後統一了義大利。

❻ 義大利統一為什麼以撒丁王國為中心

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教皇國昏聵不堪,戰鬥力極其低下,見到法國人和奧地利人就尿褲子,這種辣雞神棍國家完全指望不上。那不勒斯和兩西西里是西班牙的傀儡,倫巴底和威尼斯被奧地利長期佔領,托斯坎納被法國人和奧地利人聯合統治,而且北方重鎮薩伏伊也面臨法國人的吞並,撒丁尼亞王國就成了整個義大利唯一沒被列強染指的大公國,用土話說你就是咱義大利全村人的希望。
而且薩丁尼亞人也確實沒讓整個義大利失望,加里波第和加富爾這些民族英雄充斥著整個撒丁王國,薩奧戰爭,薩法戰爭也打出了血性,加富爾外交玩的也溜,幾次都在列強夾縫中找到反擊機會。

❼ 義大利是怎麼統一的

義大利的統一 (1)背景 ①19世紀中期,義大利不僅處在分裂狀態,而且大部分地區和邦國受外國控制。 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要求把統一提上日程,又為統一創造了客觀條件。 ③撒丁王國擔負起了統一的任務,加富爾任撒丁王國宰相後,通過改革為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 (2)過程 ①對奧戰爭:1859聯合法國對奧作戰,1860年基本完成了北部義大利的統一。 ②加里波第遠征:l860年加里波第組成「紅衫軍」,遠征南部兩西西里王國,成功後交出政權,兩西西里王國合並於撒丁王國。 ③義大利王國成立:1861年義大利北部、南部基本統一,義大利王國宣告成立。 ④1870年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求採納

❽ 義大利是怎樣統一起來的

和德意志王國一樣.也是被本土的一個獨立王國統一起來的!
這個王國叫薩丁王國,同時這薩丁王國也有一個高瞻遠矚的首相,他叫家富爾!

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有著重要的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記錄。許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大希臘,埃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其後的羅馬帝國分別統治了這片土地許多個世紀。義大利的發展亦即是羅馬帝國的興衰。

中世紀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隨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變成以城邦發展為主體,教廷在中世紀對義大利以至全歐洲有著長遠的影響。15世紀末,發源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確定了近現代歐洲思想和藝術的根基。文藝復興令義大利地區雲集著各種有專能的學者,多個城邦的經濟蓬勃,每個富甲一方的義大利富商成為當地的大地主。義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

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義大利卻姍姍來遲。在法國的拿破崙的軍事行動,義大利各個城邦國都被其征服,由拿破崙劃成一個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這是現代史上義大利的第一次統一。但這個王國維持了不久,當拿破崙在1815年戰敗投降後,歐洲列強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歐洲,義大利王國被瓦解,回復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多個城邦國。當中中部劃分為教皇國(Papal State),由教廷掌管羅馬。奧地利帝國的勢力也滲透至威尼斯和義大利東北部。

此後40年,義大利地區和整個歐洲大陸都經歷多次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歐洲近代民族主義之父朱塞佩•馬志尼提出統一義大利的設想。與此同時,薩丁尼亞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在1850年代迅速崛起,義大利統一運動的策劃者卡米洛•奔索•迪•加富爾伯爵,就是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在1850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國王時的首相。由革命家加里波第於1860年開始發動統一運動。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公國和兩西西里王國(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合並成為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除了教皇國因為受法國保護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義大利半島已見統一。直到1870年9月20日,羅馬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這也標志著義大利統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岡成為義大利境內的一個獨立國家。

統一後的義大利漸漸涌現殖民主義意識,義大利曾在1911年發動意土戰爭奪取北非的利比亞沿岸。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1915年義大利向同盟國宣戰,在沒有積極參戰的情況下成為戰勝國,取得東非和巴爾干半島部份土地。1922年,法西斯獨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當選總理,掌握了政權,並進而與納粹德國以及日本結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一員。1942年,反對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王發動政變,逮捕了墨索里尼,並加入同盟國集團,與軸心國作戰。1946年6月2日,一份關於結束君主制政體的備忘錄標志著義大利共和國的誕生。1948年1月1日,新憲法生效。

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歐盟成員國,更是八國首腦高峰會議的始創成員。雖然當今歐洲強國為法國和德國,但是義大利亦有積極地參與西歐政經一體化的進程。

2006年4月11日,義大利內政部公布了議會選舉結果。中左聯盟在眾議院630個議席中獲得348席。在參議院,中左聯盟獲得158席,中右聯盟獲得156席,另一個席位由上述兩大聯盟以外的小黨派獲得。5月10日,中左聯盟推出的候選人、前眾議院議長、終身參議員喬治·納波利塔諾當選新一屆總統。5月17日,以中左聯盟領導人普羅迪為總理的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

國名來源

「義大利」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Erodoto的作品中,原意本指亞平寧半島南部古布魯蒂姆地區(拉丁語:Bruttium,今卡拉布利亞),後引申指居住此地人(希臘語:Italiótai)。

據詞源學考證,italiós為希臘語化的埃特魯利亞語,同源詞亦見於同時期其他記載,對此義大利詞源學家、哲學家瓦羅(Varrone);天文學家、哲學家伽利略(Gellio)均有所考證。但仍有專家此結果質疑,認為其詞另有所源。最近語源學家——喬萬尼•塞梅拉諾,以其論證以印歐語系源於某種閃米特語而聞名——以語言學角度考證並提出該詞源自阿卡德語atalu,意為日落之地。

❾ 義大利是怎麼統一的(義大利是哪個國家統一的)

公元1848年1月,西西里島革命的爆發揭開了義大利革命的序幕;隨後米蘭人也通過革命解放了米蘭,威尼斯通過起義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國。但是好景不長,義大利各個王國組成反奧軍隊,鎮壓了西西里起義,佔領了米蘭,並且攻克了威尼斯城。革命很快就被統治階級鎮壓下來,義大利重新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針對義大利民族統一運動,義大利內部有資產階級民主派和資產階級貴族自由派兩種不同的派別。其中資產階級民主派所代表的是中小資產階級,他們主張“自下而上”進行民族革命戰爭;資產階級貴族自由派以大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聯盟為基礎,主張“自上而下”的統一道路。

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朱澤佩·馬志尼和加里波第,其中加里波第因英勇善戰、屢獲戰績而被被後人稱為“現代游物亮擊戰之父”。自由派的代表人物是卡米洛·加富爾,他呼籲義大利各小王國進行改革,由薩伏伊王朝自上而下統一義大利。這兩個派別一直為義大利的統一道路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1852年,加富爾擔任撒丁王國的首相,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如改革財稅制度,增加國家收入;資助鐵路、港口建設,發展工商業;降低關稅,實行自由貿易等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大大增強了撒丁王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但是加富爾深知,撒丁王國力量單薄,要想統一義大利,趕走外國勢力,必須先通過取得法國的支持罩巧寬,打擊主要敵人奧地利。

1858年加富爾秘密會晤拿破崙三世,共同組成反奧軍事聯盟。他們約定法國參加對奧作戰,幫助撒丁王國收得倫巴底和威尼斯地區;義大利允諾把薩伏依和尼斯兩地割讓給法國作為酬謝。1858年對奧戰爭爆發。法、撒軍隊聯合作戰,首戰告捷;隨後加里波第也加盟聯軍。在以後的戰役中,聯軍連戰連捷,解放大片地區。

義大利北部人民紛紛響應,揭竿而起,投入到反奧的隊伍中去,聯軍的力量不斷壯大,奧軍則是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意法對奧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推動了義大利的人民革命運動。中部的許多個小邦在其影響下,紛紛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統治。這些小邦與撒丁王國合並成立了義大利王國,定都佛羅倫薩,撒丁王國國王成為義大利王國的國王,加富爾為首相。

拿破崙三世之所以答應成立反奧軍事聯盟,並不是為了幫助義大利的統一,而是為了爭霸。當義大利王國成立後,拿破崙三世和奧地利國王簽訂了停戰協議。協議中規定奧地利放棄倫巴得,由法國轉交給撒丁王國,但是奧地利繼續保持對威尼斯的控制權。

義大利王國成立後,全國領土基本上得到了統一。但是由於法奧停戰協議,奧地利仍然統治威尼斯,羅馬教皇還依靠駐守在羅馬的法國軍隊而維持自己的統治。後來義大利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之機,把奧地利和法國勢力趕出義大利。70年代初義大利最終完成了統一。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統一是由哪個王國主導完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國際服喪屍模式是哪裡 瀏覽:144
英國皇室用的什麼碗 瀏覽:12
英國機械化首先開始於什麼地方 瀏覽:472
印尼現在屬於什麼季節今天 瀏覽:521
印度河平原在地圖上哪裡 瀏覽:711
中國婦聯招聘臨時聘用多少人 瀏覽:554
印尼聯賽3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從許昌去越南鐵路走哪個口岸 瀏覽:526
越南腰鼓一斤多少錢 瀏覽:935
中國永久綠卡有多少人 瀏覽:385
印度大米為什麼那麼大 瀏覽:851
英國武器實力怎麼樣 瀏覽:370
越南象牙鐲子得多少錢 瀏覽:225
香港被英國管轄了多少年 瀏覽:780
古印度的貴族指哪些人 瀏覽:479
中國哪個城市有墳 瀏覽:89
湖南離伊朗多少公里 瀏覽:569
英格蘭vs義大利比賽結果為什麼不是21 瀏覽:857
伊朗最大的島是哪個 瀏覽:848
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