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什麼時候恢復運動

義大利什麼時候恢復運動

發布時間:2023-05-31 15:39:23

A. 文藝復興運動發生在什麼時間,具體事例

時間:14-16世紀,從義大利開始,後席捲歐洲。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文學三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藝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核心思想:人文主義。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奠定思想基礎。

B.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統一的過程是怎樣的

義大利統一(義大利文:Risorgimento;英文:Italian unification)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義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義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 義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盡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義大利王國。 由拿破崙統治的義大利共和國及其後義大利王國的成立令國內人民產生民族主義的思想。當拿破崙的君主政權開始衰落,他之前確立的其他君主嘗試透過滿足民族主義者來鞏固他們的政權,為革命製造良好的時機。這些君主中包括向奧地利爭取在義大利王國繼任的義大利殖民統治者Eugène de Beau,以及要求義大利愛國者協助在其統治下統一義大利的若阿尚·繆拉。 隨著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戰敗,維也納會議正式召開以重新畫定歐洲大陸。在義大利,會議恢復拿破崙時代前的各國獨立政府,當中一些是直接統治的,一些則受歐洲列強的強大影響。不過,多個義大利國家內都有團體再次推動一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的意念,令早已在民眾間點燃了的民族主義的火焰燃燒起來。當時,爭取義大利統一被認定是與奧地利帝國及哈布斯堡王朝對抗,因為它們直接控制著現時的義大利東北部以義大利文為母語的部分,同時亦是對抗統一的最強大的單一力量。奧地利帝國頑抗義大利半島(以及帝國內其他地方)的民族主義思維——當時,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指「義大利」這個詞語是單純的「地理名詞」(Geographical Expression)。藝術和文學思維亦轉向民族主義,其中最著名的也許是亞歷山大·曼佐尼的《約婚夫婦》I Promessi Sposi (The Betrothed)。有些人將這本小說當作對奧地利的統治的批評。無論如何,這本小說在1822年出版,並在其後數年作出大幅修改;1840年版使用標准化的托斯卡納方言,這是作者深思熟慮後為了提供一種所有義大利人都可使用的標准語言而作出的努力。 支持統一的人亦面對教廷的反對,尤其在與給他們某程度上的自治權的教皇國建立邦聯制失敗後。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恐怕放棄當地的勢力會令義大利天主教徒受迫害(Hales, 1958)。 即使是希望見到半島統一成一個國家的人,很多不同的團體亦不能就統一國家的應實行的制度達成共識。其中一個建議(約1847年—1848年)認為應在教宗的統治下建立邦聯制。很多主要的革命團體希望建立一個共和國。但最後卻由一個國王維托里奧·埃曼努埃萊二世及其首相加富爾掌握了統一義大利為君主政體的權力。 糾澤佩·馬志尼其中一個最具影響力的革命組織是燒炭黨(Carbonari),這秘密組織於十九世紀初在義大利南部成立。組織的意念來自法國大革命,成員主要來自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維也納會議將義大利半島分給歐洲列強後,燒炭黨分子分散到教皇國、薩丁尼亞王國、托斯卡納大公國、摩德納公國以及倫巴第-威尼斯王國。這些國家對該組織非常恐懼,因而通過一個條例,對參與燒炭黨會議的人判以死刑。但組織仍繼續存在,並由1820年起發起多次暴動。燒炭黨因拿破崙三世統一義大利失敗而將他判處死刑,更差點成功以此為由刺殺他。統一運動的領袖大多是這組織的成員。 統一運動中兩個重要人物是義大利統一的倡導者糾澤佩·馬志尼和糾澤佩·加里波底。在較保守的君主立憲支持者中,加富爾和其後成為第一個義大利國王的維托里奧·埃曼努埃萊二世同為重要人物。 熱那亞人馬志尼於1830年成為燒炭黨的成員。他在革命運動中的活動令他在加入後不久便被囚禁。在獄中,他斷定義大利「可以並因此應該」統一,又系統化他建立「單一、自由、獨立、共和」的國家並以羅馬為首都的革命活動。1831年出獄後,他到了馬賽,在當地成立了一個新政治組織,名為義大利青年黨 (La Giovine Italia)。新組織的格言是"God and the People",以統一義大利為目標。 尼斯(後來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分)人加里波底在1834年參與皮埃蒙特的起義,因而被判死刑,但最後逃亡到南美洲。他在當地逗留了十四年,參與多場戰爭,於1848年返回義大利。 早期革命活動(1820年至1830年) 燒炭黨叛亂(1820年—1821年) 1814年燒炭黨(馬志尼,後組『青年義大利黨』)開始在那不勒斯組織革命活動;至1820年組織已強大得足以憑自己的軍隊侵略那不勒斯,迫使國王答應實行燒炭黨草議的新憲法。但翌年革命被奧地利人以「神聖同盟」在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中介人身分鎮壓。 兩西西里王國叛亂 1820年,西班牙人成功推翻憲法,促進了義大利相似的活動。從西班牙人的經驗得到啟發,兩西西里王國的軍隊中由古格雷莫·佩佩指揮的一個團——一個燒炭黨——造反,征服兩西西里王國的半島部分。國王斐迪南德一世同意頒布新憲法。但革命人士無法贏得公眾的支持,更成為神聖同盟的奧牙利軍隊。斐迪南德一世廢除憲法,並開始有系統地迫害革命者。西西里很多革命支持者,包括米謝勒·阿瑪尼,在其後數十年被迫流亡海外。 皮埃蒙特叛亂 皮埃蒙特的革命運動領袖是Santorre di Santarosa,他希望能趕走奧地利人,並將義大利統一到薩伏依王朝下。皮埃蒙特的革命在Alessandria開始,軍隊在當地採用了奇薩爾皮尼共和國的綠、白、紅三色旗。在國王離開國家時代為處理事務的攝政王通過新憲法以安撫革命者,但國王回國後卻推翻了憲法,並向神聖同盟尋求援助。Di Santarosa的軍隊戰敗。 1830年叛亂 1830年左右,支持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的革命意識高漲;一連串叛亂為在義大利半島建立一個國家奠定基礎。 The Duke of Modena, Francis IV野心很大,希望藉著擴大勢力范圍而成為義大利北部的國王。1826年,Francis明言他不會阻止破壞義大利統一的反對勢力。受到聲明的鼓勵,當地的革命人士開始組織起來。 1831年,法國七月革命期間,革命人士迫使國王退位,並在法國新國王路易·菲利浦的鼓勵下開始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答應包括Ciro Menotti在內的革命人士,如果奧地利嘗試干擾軍隊,他會作出干預。不過,因為害怕會失去王位,路易·菲利浦在Menotti計劃的起義中沒有作出干預。但事實並非如此——在1831年,Papal police得悉Menotti計劃的叛亂,將他和其他謀反者拘捕。 同時,亦有其他叛亂在波隆那、Forlì、拉文納、Imola、費拉拉、Pesaro和Urbino的Papal Legations發生。這些以三色旗取代教皇旗的成功的革命迅速布滿整個Papal Legations,他們新成立的當地政府宣稱建立了一個統一個義大利國家。 在Modena及Papal Legations的革命掀起了Duchy of Parma的類似活動,大公國亦採用了三色旗;Marie Louise公爵離開了城市。 發生叛亂的省計劃統一為Province Italiane unite(統一的義大利省),當時的教宗國瑞十六世向奧地利求助以對抗造反者。梅特涅警告路易·菲利浦奧地利沒有意圖讓義大利的問題自由發展,而且不會忍受法國的干預。路易·菲利浦拒絕提供任何軍事援助,更逮捕了在法國居住的義大利愛國人士。 1831年春天,奧地利軍隊開始進軍義大利半島,慢慢鎮壓每個發生了革命的省中的抵抗,結束了很多成熟的革命運動,並捕獲了其領袖,包括Menotti。 1848年—1849年的革命 1848年1月,革命騷亂開始在西西里島發生。不久,革命擴展至整個歐洲。1848年2月,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被迫逃亡,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告成立。騷亂無可避免擴展至義大利,事實上革命者亦強迫大部分義大利統治者實行君主立憲,而在米蘭和威尼斯的起義亦暫時驅逐了奧地利人。 不久,薩丁尼亞王國國王卡洛·阿爾貝托認定統一義大利的時刻已經來臨。宣稱「義大利會自己建立自己」,他向奧地利宣戰。在Battle of Custoza中,他於7月24日迅速被奧地利元帥約瑟夫·拉德斯基打敗。雙方很快便達成停戰協定,拉德斯基重新控制整個倫巴底-威尼斯大區,但威尼斯得以倖免,一個共和國在達尼埃爾·曼寧領導下於威尼斯宣告成立。 糾澤佩·加里波底當拉德斯基鞏固他在倫巴底-威尼斯大區的勢力,以及阿爾貝托的傷勢漸愈時,事情在義大利其他部份變得更嚴重。三月時勉強答應憲法的君主開始與他們的憲政大臣發生沖突,經常導致正面沖突。最初,共和國取得優勢,迫使君主逃離他們的首都。這包括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庇護九世最初被視為改革者,但與革命人士的沖突令他對君主立憲政府的理念感到酸溜溜。至1849年初他逃離羅馬。激進的義大利民族主義者,包括馬志尼及加里波底,宣告成立羅馬共和國。 列強有機會對羅馬共和國的成立作出回應前,在阿爾貝托的軍隊接受逃亡海外的波蘭元帥Albert Chrzanowski訓練的同時,阿爾貝托決定再次與奧地利決戰。1849年3月23日,但是很快他在Novara中被拉德斯基再次擊敗。這次戰敗是最後一次。阿爾貝托退位,由他的兒子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接任,皮埃蒙特人統一義大利或征服倫巴底的野心亦已經——至少暫時——結束。戰爭於8月9日簽署條約後正式結束。 戰後剩下羅馬及威尼斯共和國。四月,Nicolas Oudinot下的一支法國軍隊被派遣到羅馬。表面上,法國人希望協助教宗及其國民和解,但不久法國人被迫傾向某一方,並決定恢復教宗的地位。經過兩個月的圍城,羅馬於1849年6月29日投降,教宗復位。加里波底和馬志尼再次流亡海外——1850年,加里波底流亡美國紐約市。同時,奧地利人包圍威尼斯,威尼斯被迫於8月24日投降。奧地利人亦發起恢復義大利中部的秩序,恢復被逼走的太子的地位,並建立他們對教皇國的控制。革命因而完全瓦解。 1848年革命,也被稱作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義大利國家的建立 1859年戰爭及結果 主條目: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盡管卡洛·阿爾貝托已經被奧地利人徹底擊敗,但是皮埃蒙特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加富爾在1852年成為首相,同樣也有著擴張的雄心。但是他已經察覺到僅憑撒丁王國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因此,他希望藉助英法的力量趕走奧地利人。 為此,撒丁王國在1855年加入了克里米亞戰爭並支持英國和法國。但是這一做法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義大利人的利益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被忽視了。盡管如此,這場戰爭還是取得了一個有益的結果,奧地利被孤立了,因為它試圖在戰爭中對戰爭雙方搞平衡,以至於戰爭雙方對其都沒有好感。 在1858年1月14日,一個義大利民族主義者Felice Orsini試圖行刺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失敗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寫信給拿破崙三世,呼籲他給予義大利民族主義者以幫助。拿破崙三世在年輕的時候曾加入過燒炭黨,他還認為自己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在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開始堅信自己應該為義大利的命運做些什麼。1858年夏,加富爾與拿破崙會面,雙方同意對奧地利聯合作戰。按照協議撒丁王國在戰後接收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領地(倫巴第和威尼斯)以及帕爾馬和摩德納,與此同時,法國將獲得撒丁王國在阿爾卑斯山麓的領地薩伏依和尼斯。義大利中部和南部將保持原樣,盡管據傳皇帝的侄子將取代哈布斯堡家族而成為托斯卡納的主人。為了使法國的干涉不被視為侵略行徑,加富爾將煽動倫巴第的革命活動,從而引誘奧地利的入侵。 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如計劃的那樣順利。奧地利人在處理皮埃蒙特人引發的叛亂時表現得出奇地有耐心。皮埃蒙特人在1859年三月的總動員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失敗,從而使得引誘奧地利入侵的計劃破產。沒有奧地利的入侵,法國就無法名正言順地「干涉」。失去了法國的支持,加富爾就無法承擔戰爭的風險了。正在這個時候,奧地利發出了解除動員的最後通牒,皮埃蒙特當然加以拒絕,使得奧地利看起來是入侵者,使得法國能夠順利「干涉」。 這場戰爭很快結束。即使奧地利推進至皮埃蒙特,亦無力對抗。在由拿破崙三世帶領的法國軍隊抵達前,奧地利已無法保住阿爾卑斯山的路線。6月4日的馬真塔戰爭中,法國和薩丁尼亞戰勝Gyulai伯爵的奧地利軍隊,奧地利由倫巴底的大部分地區撤軍,拿破崙和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米蘭。6月24日,兩軍之間的第二場戰爭於蘇法利諾爆發。奧地利國王弗朗茨·約瑟夫亦有親自指揮其軍隊,雙方皆展示了一些作戰技巧,但法國亦再次戰勝。奧地利撤軍至Venetia邊境的要塞。 第三次獨立戰爭 (1866年) 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奧匈帝國與普魯士競爭在德意志諸國的領導或優勢地位.義大利王國抓住這個機會佔領於奧匈帝國手中的威尼西亞和與普魯士結成盟友. 奧地利試圖去說服義大利王國政府去接受威尼西亞以作為代價以不插手戰事. 然而,於4月8日義大利王國與普魯士兩個政權簽訂一個協議去支持義大利王國取得威尼西亞,在6月20日,義大利王國公開宣布與奧匈帝國發生戰爭. 在義大利一統的背景當中,普奧戰爭被稱為「第三次獨立戰爭」。 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催促引導軍隊穿過Mincio去入侵威尼西亞,同時加里波底率領他那支名為Hunters of the Alps的志願軍去入侵蒂羅爾.義大利王國陸軍的冒險事業以徹底失敗告終.義大利王國的陸軍在6月24日遭遇奧地利軍隊於庫斯托查之戰中遭受一場決定性的失敗. 7月3日,薩多瓦會戰,奧軍被普軍完全擊敗,普軍進逼維也納.同時,加里波底率領志願軍在蒂羅爾奮戰,連戰獲勝,攻克蒂羅爾南部全境,但國王卻命令志願軍撤退,使得蒂羅爾再次落入奧軍手中。7月20日,義大利的Regia Marina將軍於利薩海戰中遭到慘敗,不但未能攻克利薩島,更損失了一兩艘軍艦,被逼轉攻為守. 義大利命運並未全部如此凄涼的,7月21日加里波底的志願軍戰勝了奧軍於battle of Bezzecca,攻佔大片特倫蒂諾的土地,並朝特倫托進軍. 期間,普魯士的首相俾斯麥見到他的目標已經在戰爭中結局已經達成了,並與奧地利簽訂了一份停戰協定於7月26日.義大利王國已經被她的盟國所離棄,遂正式於8月12日與奧地利停戰.加里波底於勝利的行軍中被召回,並且發出一份簡短的辭職電報,上只有「Obbedisco」(我服從)一字.

C. 義大利復興運動的歷史過程

義大利復興運動 Risorgimento 【拼音】yì dà lì fù xīng yùn dòng【解釋】19世紀義大利統一的運動。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意做亮槐大利恢復封建專制統治,國家四分五裂,受奧地利、法國、西班牙等外國勢力統治或控制,只有撒丁王國是獨立國家。燒炭黨和青年義大利黨多次發動起義,爭取國鍵殲家統一,均遭失敗。1848年,西西里島發生人民起義,掀純友起全國革命浪潮。以馬志尼為首的民主派先後建立威尼斯共和國和羅馬共和國,不久遭覆滅,革命失敗。此後復興運動的領導權轉入撒丁王國之手。在首相加富爾領導下,撒丁王國逐漸強大,依靠法國對抗奧地利。1859-1860年同奧地利作戰,但僅收復倫巴底。1860年,加里波第率紅衫軍在人民支持下,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撒丁王國乘機奪取勝利果實,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1866年和1870年又收復威尼斯和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
19世紀義大利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因C.B.加富爾的《復興報》而得名。根據維也納會議決議,義大利被肢解。倫巴第-威尼斯地區、帕爾馬公國、托斯卡納大公國、摩地那公國、盧加公國都直接或間接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西班牙波旁王朝恢復對兩西西里王國的統治。教皇則恢復了對羅馬及其領地的統治,只有皮埃蒙特王國(撒丁王國)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民族壓迫和封建割據嚴重阻礙了義大利社會的發展,義大利人迫切要求擺脫異族統治,消除封建割據,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早在反對拿破崙侵略戰爭期間,就出現了秘密組織燒炭黨。20~30年代,燒炭黨多次在義大利各地發動資產階級革命,但由於缺乏明確統一的綱領,均告失敗。因此,G.馬志尼於1831年建立青年義大利黨,提出通過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道路實現義大利統一和建立共和國的主張。到40年代,自由派形成。他們主張由教皇或撒丁王國領導,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實現義大利的統一,建立由各邦君主參加的義大利聯邦。1848年1月 ,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首先爆發起義。11月羅馬爆發革命,建立世俗政權。1849年2月9日,建立了以馬志尼為首的羅馬共和國。7月,羅馬共和國被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西西里王國聯軍顛覆。

D. 義大利最終統一是在什麼時候

義大利最終統一是在1870年。

義大利統一前的局勢

15-16世紀的時候,義大利由於外國勢力的侵入,義大利各地的封建割據勢力相互爭戰,長期的分裂割斷了經濟、文化、政治上的往來,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

到1830年時,幾乎沒有人會認為會有一個義大利國家的存在。

早期,燒炭黨人開展了反法、反奧斗爭,主張採取自下而上的道路來完成義大利的統一。為結束義大利四分五裂的狀態,燒炭黨成員不斷起來反抗,但最後都被奧地利殘暴地壓迫了。

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後主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力圖通過王朝外交活動,憑借外力實現國家統一。

不久加里波第交出了自己的全部權力,也就是說兩西西里王國的領土同撒丁王國的領土合並了,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

1866年和 1870年又收復威尼斯和羅馬,這樣終於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E.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 歷史 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


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系起古羅馬帝國


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理位置



一、羅馬和義大利


亞平寧半島位於歐洲南部,像一雙長筒靴從阿爾卑斯山南麓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深處,三面臨海,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半島,北部是平原,山脈中的河流兩岸也有一些小型平原和谷地。


「羅馬」最初只是半島中部台伯河邊一座城市的名字,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而「義大利」這個稱呼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主流認為應該來自於古希臘人,最早是用來命名亞平寧半島的南部地區。


亞平寧半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北部才有較大一點的平原


隔海相望的希臘半島密布山地,開發到極限後,古希臘人便渡海來到亞平寧半島南部,建立起很多殖民城市,並稱他們為「Víteliú」,當地居民在實際使用中簡化掉字母V,然後慢慢衍生出「Italia」一詞,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


堅韌的羅馬人不願意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先後征服半島的南北兩部分,首次實現了亞平寧半島的統一。羅馬人開始把「義大利」這個稱呼擴展至整個亞平寧半島。


深藍色區域為古希臘人的殖民范圍,義大利南部便在其中


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將羅馬公民權賦予其他義大利城市,意味著羅馬人已經和義大利人混為一體,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


正是在全義大利「羅馬人」的努力下,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大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後,將帝國分成若干個行省,亞平寧半島成為義大利行省,這是「義大利」首次成為該地區的官方名稱。


古羅馬帝國將亞平寧半島劃分為義大利行省


作為帝國的首都,以及羅馬人的起源地,羅馬城是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羅馬人用全帝國的財富才供養出羅馬城的繁榮。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帝國的國教,羅馬城自然又成為了基督教的中心。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羅馬教皇在宗教上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帝國的疆域范圍,深入到蠻族地區。



二、脫離羅馬的義大利


過於寬廣的疆域使帝國在君士坦丁堡設立另外一個都城,以管理東部地區,最終卻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西亞一世將帝國平分給兩個兒子,形成東、西羅馬帝國分立的局面,羅馬城仍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在日耳曼人、匈人等蠻族的沖擊下,西羅馬帝國僅維持到476年,便被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所毀滅。而羅馬城經過蠻族軍隊的多次洗劫後,已經徹底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蠻族入侵毀滅了西羅馬帝國,義大利地區的人口銳減


義大利地區從此處於不停的戰亂之中,多個日耳曼國家先後統治過義大利的北方。東羅馬帝國則念念不忘收復羅馬城和整個義大利,在義大利南方建立了多個希臘人為主體的公國,並以此為基地討伐北方。


由於日耳曼人早就在帝國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因而與東羅馬帝國一樣承認羅馬教皇的宗教領袖地位,交戰雙方都盡量避開羅馬教皇的所在地,這就使羅馬城在教皇的庇護下漸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


教皇國是實實在在的主權國家,有收稅、任命官員等權力


經過三百多年的廝殺,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統一了大部分的中西歐地區。法蘭克王國大力推廣基督教,並在公元754年把羅馬城及周圍的一些城市和地區獻給教皇,使教皇對這片土地上擁有了真正的主權。


於是,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其北部是法蘭克王國,南部是名義上臣服教皇、實則半獨立的希臘人邦國。羅馬城不再是義大利的中心,只能算是教皇國的首都而已。


得益於亞平寧半島地處中西歐與亞洲、北非貿易通道的樞紐位置,義大利北部慢慢脫離法蘭克王國,形成了以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為核心的多個城市國家,繁榮程度一度超過教皇國統治下的羅馬城。


威尼斯一直是海上強國,其海軍可以抗衡奧斯曼帝國


而半島南部的情況更加復雜,除了原有的希臘人外,還有諾曼人,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後,伊斯蘭勢力曾經佔領過部分地區,使這里的人種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始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代表任何政治實體。但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沒有統一,卻也沒有任何一個外來政權能在此占據主導地位。


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歐的政治格局比較破碎,任何一方想要征服義大利,都會遭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和干涉。而教皇國作為義大利的主要政權之一,也不希望該地區出現過於強大的勢力,以免削弱自己對義大利的影響力。


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各邦國受到不同強國的控制


而有能力插手義大利的法國、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等基督教國家,又需要爭取羅馬教皇的支持,因此這些國家都不願意直接對抗教皇國。於是整個義大利地區被完全碎片化。出於同樣的原因,教皇國將在未來成為反對義大利統一的最頑固勢力。


半島北部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遺民經過數百年交流和共同生活,漸漸融為一體。南方的希臘人公國由於靠近北非,更多地受到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南北方都以拉丁語為母語,但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原先羅馬人說的古典拉丁語主要保留在教皇國境內。



三、義大利覺醒


亞平寧半島的支離破碎,給義大利帶來的也不全是痛苦,除了沒有封建領主的壓迫,促進北方城市國家的格外繁榮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獲——文藝復興。


從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能夠誕生在義大利並不是一個偶然。分裂的政治現實使義大利能夠包容各種思想和文化,再加上東羅馬帝國在15世紀衰落及滅亡後,大批人才逃到義大利,帶來了東羅馬(希臘)文化,使這里的多元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


包括但丁《神曲》在內的一系列新時代文藝作品,在喚醒歐洲人文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現代義大利語和文字的形成。但丁等作家用的是義大利方言,與教皇國繼承下來的古典拉丁語相互揉合,最終形成現代的義大利語與文字。


但丁的《神曲》以及其他新時代作品,奠定了現代義大利語


在文藝復興和現代義大利語形成的過程中,羅馬城反而落在了其他城市的後面。因為這座城市被教皇國牢牢控制著,尤其是在思想上受到基督教的鉗制,成為義大利最為保守的區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聯合起來企圖撲滅大革命的平等自由之火,義大利各邦國紛紛加入反法聯盟。可是,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率領下,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把義大利地區變成了雙方角逐的主戰場。


法國大革命喚醒了義大利民族意識,拿破崙更是多次出征義大利


拿破崙一度征服幾乎整個義大利地區,成立了依附於法國的義大利王國。隨著拿破崙的失敗,義大利地區重新又恢復到四分五裂的狀態,同時存在8個邦國,其中7個都受到奧地利帝國控制,駐有奧地利軍隊,只有撒丁王國除外。


但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族獨立意識,已經深深紮根於義大利人民心中。無論是亞平寧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都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義大利人,講的都是義大利語,義大利覺醒了。



四、義大利統一


法國大革命雖然失敗,但大革命思想對整個歐洲帶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義大利各地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便已經出現致力於統一的革命組織。他們頻頻發動起義,號召人民反對奧地利的統治,成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但沒有成功。


1848年,大半個歐洲先後爆發反抗封建專制的革命,法國和奧地利的政府都一度被推翻。而義大利正處在這股革命浪潮的頂端,各邦國有的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如撒丁王國;有的直接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共和國。


義大利統一戰爭前的形勢,撒丁王國實力最強,在北方也有領土


趁著奧地利帝國自顧不暇,義大利各邦國開始武裝反抗奧地利駐軍,打響了義大利獨立戰爭。撒丁王國由於實力最強而被各邦國推舉為領導者。


義大利獨立戰爭在軍事上其實並不順利,但各邦國擁有強烈的統一願望,一有機會便堅決展開反對奧地利的斗爭。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充分利用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之間的矛盾,爭取法普兩國對義大利獨立的支持。


左圖為加里波第,右圖為加富爾首相,他們是促進統一的關鍵人物


半島北方首先宣布與撒丁王國合並,而半島南方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這里融合了包括伊斯蘭在內的多種文化,起義軍因而沒有把南方定為第一步的統一目標。


幸運的是,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領導下,起義軍趁著大好形勢一鼓作氣解放了半島南方,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獨立成果。到1861年,除了教皇國外,其他義大利邦國都已經與撒丁王國合並,然後成立了全新的「義大利王國」。



五、義大利的羅馬


盡管羅馬城和周邊地區仍然掌握在抗拒統一的教皇國手中,新生的義大利卻仍然把首都定在羅馬。因為這座城市畢竟有著深厚的 歷史 沉澱,以及地處半島中部的優良位置,更適合成為義大利國家的象徵。


隨著義大利逐步完成統一,奧地利勢力退出義大利,法國從一開始的支持反奧,轉為牽制和拖延統一進程,因此向教皇國派出軍隊,名義上保護教皇,實則想阻止義大利的最終統一。


出乎意料的是,德意志此時也正在為統一而努力,法國人無力兼顧東邊兩個地方的統一,只好從教皇國抽調兵力,全力阻止德意志統一。於是普法戰爭在1870年爆發,法國由於慘敗而完全失去了教皇國的保護能力,義大利王國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收復羅馬城。


法國人更警惕德意志的統一,調走了羅馬的兵力,但仍遭到慘敗


9月20日,義大利軍隊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教皇只保留自己居住辦公的教堂作為教皇國領地,即「梵蒂岡」。至此,義大利徹底完成了統一。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成立義大利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義大利國家。


梵蒂岡在羅馬城的位置

從古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羅馬」可以指羅馬城本身,也可以代指整個帝國,但從來沒有代指過亞平寧半島。這個半島被帝國命名為「義大利」行省,帝國滅亡後,「義大利」一直沿用下來,成為半島的代名詞。


教皇國在名義上一直維持到1929年,後來改為了梵蒂岡


近代的義大利獨立建國,雖然是以撒丁王國為主導,但大部分國土並不是撒丁王國以武力征服,而是由各地人民在反奧斗爭中,自願與撒丁王國合並而成的。因此只有用「義大利」這個名稱,才能更准確地代表整個半島。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教皇國不願意失去自己的國土,以及對亞平寧半島的影響力,因而是反對統一最頑固的勢力,羅馬城是最後一個才被解放義大利城市,所以把「羅馬」作為新生國家的名字,不太容易被義大利人民所接受。


另一方面,無論是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的各邦國,在一千多年各自獨立的發展進程中,都有大量外族人口的遷入和融合,人種和文化屬性已經和古羅馬人不太一樣,只有教皇國還保留著一些古羅馬元素。


古羅馬帝國在如今義大利的留存,也許只剩下了這些遺跡


與之相對比的,東歐有一個名叫「羅馬尼亞」的國家,他們是古羅馬人與達契亞人融合的後代,語言也來源於古羅馬的拉丁語,繼承了大部分古羅馬元素。從這個角度說,「羅馬尼亞」更符合他們羅馬人後裔的身份。


基於這些因素,新生的國家當然不可能再用「羅馬」來命名。而撒丁王國將國名改為「義大利王國」,這樣才能更好地代表整個國家。因此,不會再有「羅馬共和國」,只有「義大利共和國」的羅馬。


墨索里尼企圖重振羅馬帝國的雄風,但義大利人似乎不太買賬


不過,羅馬城的象徵意義過於鮮明,總讓人不由自主想起那個古老的強盛帝國。一些野心勃勃的義大利人在精神上仍然沒有忘記重振「羅馬帝國」,比如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用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來激勵義大利人,把他們綁上法西斯戰車,發動殖民衣索比亞的戰爭,甚至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卻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F. 義大利1973發生了什麼事情(內政、經濟、外交、軍事上的情況)

義大利在1973年這個年份上,算的上是很平靜的一年,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
只有幾件事情可以拿出來說說,
政治上: 1973年義大利總工會「八大」提出工會應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主角」,應幫助政府實現「國家政治領導的穩定性」。
經濟上:1973年1月22日,義大利政府開始實際商業報價和金融報價,這一舉措意味著義大利開始逐步恢復單一貨幣市場制。
外交上:由義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拍攝紀錄片《中國》於1973年1月在義大利首映,結果在中國引起了近一年的大規模全國性批判運動,從而引發了中意兩國外交沖突,為剛剛建交的中意關系蒙上了陰影。

G. 自1984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誕生以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走過了幾個年頭

自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誕生以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走過了116年頭.

H. 大運會資料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素有「小奧運會」之稱,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英語: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法語: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Sport Universitaire)主辦,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歲)參加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始辦於1959年,其前身為國際大學生運動會。 截止至2009年3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已舉辦過25屆。
概要
漢語全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漢語拼音全稱】:Shijie Daxuesheng Yundonghui 【英語全稱】:World University Games(或「Universiade」) 【法語全稱】:Universiade 【德語全稱】:Universiade 【日語全稱】:ユニバーシアード 【韓語全稱】:세계 대학 게임 【西班牙語】:Las Universiadas [註:「Universiade」是專有名詞,取「University」(大學生)和「Olympiad」(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亞德)兩個單詞,掐頭去尾而來,意為「大學生運動會」。第26屆將在中國深圳舉行。 素有"小奧運會"之稱,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Sport Universitaire)主辦,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歲)參加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始辦於1959年, 其前身為國際大學生運動會。
歷史
基本概況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它由三大賽事組成,即「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世界大學生體育錦標賽」。 上世紀20年代初,當時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劃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23年戚掘5月,在巴黎召開了世界大學生體育代表大會,會議決 定次年舉行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1924年,首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Games)在華沙舉行,設田徑、游泳和擊劍3個比賽項目。此後,運動會不定期舉辦,至1939年共舉辦了8屆。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運動會被迫中 斷,1947年恢復舉行。但從1951年起因國際形勢的變化,分裂成東西方兩個運動會,西方的名為"國際學生體育運動會",東方的叫"青年學生運動會" 或"青年友好運動會"。兩個陣營各陪洞自組織和舉辦自己的大學生運動會。
計劃時期
上世紀20年代初,當時 1924華沙大運會場景
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劃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23年5月,在巴黎召開了世界大學生體育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次年舉行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1924年,首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Games)在華沙舉行,設田徑、游泳和擊劍3個比賽項目。此後,運動會不定期舉辦,至1939年共舉辦了8屆。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運動會被迫中斷,1947年恢復舉行。但從1951年起因國際形勢的變化,分裂成東西方兩個運動會,西方的名為"國際學生蘆仔枯體育運動會",東方的叫"青年學生運動會"或"青年友好運動會"。兩個陣營各自組織和舉辦自己的大學生運動會。 1957年,為了慶祝法國全國學聯成立50周年,在巴黎舉行了國際性的大學生運動會和國際文化聯歡節。經與會30個國家的代表一致同意,決定以後定期舉辦世界性的大學生體育比賽,定名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原則上每兩年舉行一屆。
早期國際大學生運動會概況(1924-1949年)

屆次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
1 1924 華沙 (波蘭)
2 1927 羅馬 (義大利)
3 1928 巴黎 (法國)
4 1930 達姆施塔特 (德國)
5 1933 都靈 (義大利)
6 1935 布達佩斯 (匈牙利)
7 1937 巴黎 (法國)
8 1939 摩納哥 (摩納哥)
9 1947 巴黎 (法國)
10 1949 布達佩斯 (匈牙利)

分裂時期的大運會概況(1951-1957年)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
1951 柏林(民主德國)柏林(民主德國)/柏林(民主德國)柏林(民主德國)/盧森堡(盧森堡)
1953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多特蒙德(聯邦德國)
1954 布達佩斯(匈牙利)
1955 華沙(波蘭)/聖塞瓦斯蒂安(西班牙)
1957 莫斯科(蘇聯)/巴黎(法國)
首屆開賽
1959年,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義大利都靈舉行,來自45個國家的985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此後,每兩年舉辦一屆,至1999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已舉辦過20屆。 歷屆大運會會徽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式規定的比賽項目一般有田徑、游泳、跳水、水球、體操、擊劍、網球、籃球和排球等9項,但東道國有權再增加1項。例如1977年的東道國保加利亞增加了摔跤,1979年墨西哥增加了足球,1985年日本增加了柔道。
發展簡史
1960年,仿奧運會賽制,又在法國夏蒙尼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起初,夏季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分別在單數和雙數年舉行,從1981年起改為在同一年舉行。至199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已舉辦過19屆,比賽項目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冬季兩項、冰球、北歐兩項、滑板滑雪。
中國參賽
1959年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國參加了部分田徑項目的比賽。從1961年第二屆起至第八屆,中國均未派團參加。1975年,中國被接納為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正式會員。從1977年第九屆起,中國派團參加了迄今為止的歷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各國反響
由於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規模僅次於奧運會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自1959年舉辦第一屆比賽後,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紛紛派出最優秀的運動員參加角逐。從60年代以來,在歷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共打破了18項田徑和游泳世界紀錄(參見以下)。
世界紀錄
田徑
歷屆大運會會徽
第二屆: 索非亞(保加利亞),1961年8月25日至9月3日 男子跳高:2.25米 瓦萊里·布魯梅爾(Valery Brumel) 蘇聯 女子鐵餅: 58.06米 塔瑪拉·普雷斯(Tamara Press) 蘇聯 第六屆: 都靈(義大利), 1970年8月26日至9月6日 女子跳遠: 6.84米 海德· 羅森達爾(Heide Rosendahl) 聯邦德國 男子撐竿跳: 5.46米 沃爾夫岡·諾德威格(Wolfgang Nordwig) 民主德國 第九屆: 索非亞(保加利亞), 1977年8月17日至8月28日 男子800米: 1分43秒40 阿爾伯托·胡安托雷那(Alberto Juantorena) 古巴 男子110米欄: 13秒21 亞歷杭德羅·卡薩納斯(Alejandro Casanas) 古巴 第十屆: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79年9月2日至13日 男子200米: 19秒72 彼得羅·門內阿(Pietro Mennea) 義大利 第十三屆: 神戶(日本), 1985年8月24日至9月4日 男子跳高: 2.41米 伊戈爾·帕克林(Igor Paklin) 蘇聯 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創造的游泳世界紀錄 第五屆: 東京(日本), 1967年8月27日至9月4日 男子400米自由泳: 4分08秒2 格雷戈里·查爾頓(Gregory Charlton) 美國 男子1500米自由泳: 16分34秒6 邁克爾·伯頓(Michael Burton) 美國 男子100米仰泳: 59秒5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59秒3 查爾斯·希考克斯(Charles Hickockx) 美國 男子200米仰泳: 2分09秒4 查爾斯·希考克斯(Charles Hickockx) 美國 男子100米蝶泳: 56秒5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56秒3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男子200米蝶泳: 2分06秒0 約翰·費里斯(John Ferris) 美國 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 3分57秒2 查爾斯·希考克斯(Charles Hickockx) 美國 肯尼斯·默騰(Kenneth Merten) 美國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肯尼斯·沃爾什(Kenneth Walsh) 美國 第十三屆: 神戶(日本), 1985年8月24日至9月4日 男子100米自由泳: 49
游泳
第五屆: 東京(日本), 1967年8月27日至9月4日 深圳大運中心
男子400米自由泳: 4分08秒2 格雷戈里·查爾頓(Gregory Charlton) 美國 男子1500米自由泳: 16分34秒6 邁克爾·伯頓(Michael Burton) 美國 男子100米仰泳: 59秒5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59秒3 查爾斯·希考克斯(Charles Hickockx) 美國 男子200米仰泳: 2分09秒4 查爾斯·希考克斯(Charles Hickockx) 美國 男子100米蝶泳: 56秒5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56秒3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男子200米蝶泳: 2分06秒0 約翰·費里斯(John Ferris) 美國 深圳大運會場館
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 3分57秒2 查爾斯·希考克斯(Charles Hickockx) 美國 肯尼斯·默騰(Kenneth Merten) 美國 道格拉斯·拉塞爾(Douglas Russell) 美國 肯尼斯·沃爾什(Kenneth Walsh) 美國 第十三屆: 神戶(日本), 1985年8月24日至9月4日 男子100米自由泳: 49秒14 馬特·比昂迪(Matt Biondi) 美國
歷屆簡要
第十九屆
1997年8月19日至31日,第十九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卡塔尼亞舉行。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跳水、網球、擊劍、足球、籃球、排球、水球和體操(含藝術體操)10個項目的比賽。在獎牌榜上位居前三名的國家是:美國(20金、19銀、22銅)、烏克蘭(17金、6銀、4銅)、日本(14金、8銀、11銅)。中國派出116名運動員參加了除游泳和水球之外的8個項目的比賽,獲得了10枚金牌、9枚銀牌和7枚銅牌,名列第五。
第二十屆
深圳第26界大運會體育館
1999年7月3日至13日,第二十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西班牙的帕爾馬舉行。來自114個國家的5776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柔道、帆船、跳水、網球、擊劍、足球、籃球、排球、水球和體操12個項目的比賽。比賽結果,美國以30枚金牌、19枚銀牌和15枚銅牌居金牌榜首位,俄羅斯以14枚金牌、18枚銀牌和12枚銅牌排位第二,古巴以12枚金牌、3枚銀牌和12枚銅牌名列第三。日本以11枚金牌、13枚銀牌和17枚銅牌位居第四。中國派出174名運動員參加了除帆船、足球和水球以外的9個項目的比賽,共獲得了9枚金牌、6枚銀牌和10枚銅牌,名列第五。 在大冬會大運村裡運動員體驗中國文化
本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未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僅刷新了10項大運會紀錄。究其原因,或許同80年代中期以來競技體育不斷受到職業化、商業化大潮的強烈沖擊,一些頂尖運動員未參加沒有出場費的大運會比賽有關。 但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1999年7月公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90年代以來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仍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就像60年代至80年代許多奧運明星最初都是在大運會上嶄露頭角的一樣,如今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運動員仍有許多人都是參加過大運會的優秀選手。在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和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曾在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組織的比賽中「披金掛銀」的優秀大學生選手,總共奪得了80枚金牌、84枚銀牌和62枚銅牌(參見下表)。在這些從大運會走向奧運會領獎台的運動員中,比較著名的有田徑運動員邁克爾·約翰遜(Michael Johnson)、邁克·鮑威爾(Mike Powell),籃球運動員拉里·伯德(Larry Bird)、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阿維達斯·薩博尼斯(Arvidas Sabonis),自行車運動員讓·隆戈(Jeanie Longo),擊劍運動員喬萬納·特里利尼(Giovanna Trillini),體操運動員維托爾·謝爾博(Vitor Saherbo)等。 深圳大運會倒計時牌
盡管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面對新聞媒體的評論,否認大運會水平逐漸下降、今不如昔,但在國際體壇形勢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合理的商業運作吸引頂尖運動員參賽,提高運動會的觀賞性和整體運動水平,確實是在21世紀繼續辦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關鍵。
第二十一屆
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一系列新紀錄而載入史冊。這是北京對世界的一次熱情擁抱,是北京向世界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北京向世界的一次有力證明……中國體育代表團以54金25銀24銅的戰績排名首位,美國隊以21金13銀13銅排在金牌榜第二位,俄羅斯以14金19銀20銅排第三位。
第二十二屆
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於2003年在大邱世界盃體育場落下帷幕。中國體育代表團以41金27銀13銅的戰績排名首位,繼上一屆北京大運會之後再次獲得金牌第一,俄羅斯隊以26金22銀34銅排在金牌榜第二位,韓國隊以26金11銀15銅排第三位。 深圳大運會宣傳牌
第二十三屆
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於2005年8月23日在土耳其第二大港口城市伊茲米爾舉行。中國體育代表團以21金16銀12銅的戰績排在金牌榜第二位。俄羅斯隊以26金16銀23銅排在金牌榜第一位,日本隊以18金18銀20銅排第三位。
第二十四屆
24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於2007年8月8日在泰國首都曼谷的華目國家體育中心舉行,也是北京奧運會迎來倒計時一周年的大日子。當中國代表團步入開幕式現場時,一幅「Welcome To Beijing-8 Aug. 2008」(英語,意為「2008年8月8日,北京歡迎你」)的巨大橫幅引人注目,中國大學生在曼谷向全世界發出了奧運邀請。 這是一屆中國「領唱」的大運會。平均年齡不到22歲、全部以在校大學生組成的中國隊以33金30銀27銅的驕人戰績登頂大運會金牌榜,大大超越了上屆的21金,譜寫了一個與青春有關、與榮譽相伴的美妙篇章。俄羅斯、烏克蘭分別以29金26銀38銅和27金22銀17銅列第二、三位,東道主泰國隊以15金排第六。
編輯本段歷屆舉辦地
夏季大運會
第一屆·1959年8月26日——1959年9月7日·義大利·都靈(Turin) 第二屆·1961年8月25日——1961年9月3日·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三屆·1963年8月30日——1963年9月8日·巴西·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 第四屆·1965年8月20日——1965年8月30日·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 第五屆·1967年8月27日——1967年9月4日·日本·東京(Tokyo) 第六屆·1970年8月26日——1970年9月6日·義大利·都靈(Turin) 第七屆·1973年8月15日——1973年8月25日·蘇聯·莫斯科(Moscow) 第八屆·1975年9月18日——1975年9月21日·義大利·羅馬(Rome) 第九屆·1977年8月17日——1977年8月28日·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十屆·1979年9月2日——1979年9月13日·墨西哥·墨西哥城(Mexico City) 第十一屆·1981年7月19日——1981年7月30日·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Bucharest) 第十二屆·1983年7月1日——1983年7月12日·加拿大·埃德蒙頓(Edmonton) 第十三屆·1985年8月24日——1985年9月4日·日本·神戶(Kobe) 第十四屆·1987年7月8日——1987年7月19日·南斯拉夫·薩格勒布(Zagreb) 深圳大運會吉祥物UU
第十五屆·1989年8月22日——1989年8月30日·聯邦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 第十六屆·1991年7月14日——1991年7月25日·英國·謝菲爾德(Sheffield) 第十七屆·1993年7月8日——1993年7月18日·美國·布法羅(Buffalo) 第十八屆·1995年8月23日——1995年9月3日·日本·福岡(Fukuoka) 第十九屆·1997年8月20日——1997年8月31日·義大利·西西里(Sicily) 第二十屆·1999年7月3日——1999年7月13日·西班牙·帕爾馬(Parma) 第二十一屆·2001年8月22日——2001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Beijing) 第二十二屆·2003年8月21日——2003年8月31日·韓國·大邱(Daegu) 第二十三屆·2005年8月10日——2005年8月21日·土耳其·伊茲密(Izmir) 第二十四屆·2007年8月10日——2007年8月21日·泰國·曼谷(Bangkok) 第二十五屆·2009年7月1日——2009年7月12日·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Beligrad) 第二十六屆·2011年8月12日——2011年8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Shenzhen) 第二十七屆·2013年·俄羅斯·喀山(Kazan) 2011深圳世界大運會核心圖形
第二十八屆·2015年·韓國·光州(Kwangju) 屆次 舉辦時間 地點 參賽國家和地區 運動員人數
1 1959 都靈(義大利) 45 985
2 1961 索非亞(保加利亞) 32 1270
3 1963 阿雷格里港(巴西) 27 713
4 1965 布達佩斯(匈牙利) 32 1729
5 1967 東京(日本) 30 937
6 1970 都靈(義大利) 40 2080
7 1973 莫斯科(蘇聯) 64 2765
8 1975 羅馬(義大利) 40 712
9 1977 縈非亞(保加利亞) 85 3232
10 1979 墨西哥城(墨西哥) 85 3500
11 1981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87 2915
12 1983 埃德蒙頓(加拿大) 69 2402
13 1985 神戶(日本) 106 3949
14 1987 薩格勒布(南斯拉夫) 121 3904
15 1989 杜伊斯堡(聯邦德國) 90 3000
16 1991 謝菲爾德(英國) 101 3346
17 1993 布法羅(美國) 130 6000
18 1995 福岡(日本) 163 5740
19 1997 卡塔尼亞(義大利) 160 6000
20 1999 帕爾馬(西班牙) 114 5776

冬季大運會
第一屆·1960年·法國·夏蒙尼(Chamonix) 第二屆·1962年·瑞士·韋爾勒斯(Weierlesi) 第三屆·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萊魯夫姆林(Spindleruv Mlyn) 第四屆·1966年·義大利·塞斯特里(Saisiteli) 第五屆·1968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Innsbruck) 第六屆·1970年·芬蘭·羅瓦涅米(Rovaniemi) 第七屆·1972年·美國·普萊西德湖(Lake Placid) 2011深圳第26界世界大運會體育圖標
第八屆·1975年·義大利·利維尼奧(Livigno) 第九屆·1978年·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萊魯夫姆林(Spindleruv Mlyn) 第十屆·1981年2月24日——1981年3月4日·西班牙·哈卡(Harcar) 第十一屆·1983年2月17日——1983年2月27日·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十二屆·1985年2月16日——1985年2月24日·義大利·貝納通 (Benetton) 第十三屆·1987年2月21日——1987年2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什特爾布斯凱普萊索(Spindleruv Mlyn) 第十四屆·1989年3月2日——1989年3月12日·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十五屆·1991年3月2日——1991年3月10日·日本·札幌(Sapporo) 第十六屆·1993年2月6日——1993年2月14日·波蘭·扎克潘 第十七屆·1995年2月18日——1995年2月25日·西班牙·哈卡(Harcar) 第十八屆·1997年1月24日——1997年2月2日·韓國·全州(Chonju) 第十九屆·1999年1月23日——1999年1月30日·斯洛維尼亞·布萊德(Bled) 第二十屆·2001年2月7日——2001年2月17日·波蘭·扎克潘 第二十一屆·2003年1月16日——2003年1月26日·義大利·塔爾維希奧 第二十二屆·2005年1月12日——2005年1月22日·奧地利·因斯布魯克(Innsbruck) 第二十三屆·2007年1月17日——2007年1月27日·義大利·都靈(Turin) 第二十四屆·2009年2月18日——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Harbin)2009哈爾濱第24屆大學生冬季運動會(11張)第二十五屆·2011年1月27日——2011年2月8日·土耳其·埃爾祖魯姆(Erzurum) 第二十六屆·2013年·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Maribor) 第二十七屆·2015年·西班牙·格拉納達(Granada)

開放分類:
體育,大學生,運動會

I. 簡述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分期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嘩扒或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1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世生活的悲觀絕望亂伍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基督教的主張相違背的。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基督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基督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又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基督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這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

義大利最早興起資本主義萌芽且較多的此虛保留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所以文藝復興最先起源與此。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什麼時候恢復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與廣東哪個地方比較熱 瀏覽:513
英國留學的手機網路怎麼解決 瀏覽:492
在中國如何了解政府政治 瀏覽:978
開炮打英國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142
印尼恰克合唱中主要的歌詞是什麼 瀏覽:1
怎麼了解越南女子能來中國嗎 瀏覽:152
伊朗怎麼去最便宜 瀏覽:592
越南語現金轉賬怎麼說 瀏覽:960
孟晚舟賣什麼專利給伊朗 瀏覽:696
中國人民銀行人工客服怎麼打 瀏覽:282
香港回越南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697
伊朗首例冠狀病毒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瀏覽:792
義大利哪裡可以買到菲洛嘉 瀏覽:280
越南騎電動車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665
印度人為什麼不能直接叫老公 瀏覽:527
法國長居居留在中國可以呆多久 瀏覽:336
中國什麼文明 瀏覽:602
印尼子公司資金回國需要在當地繳納什麼稅 瀏覽:653
印度和阿聯酋哪個干凈 瀏覽:647
越南的財政收入是多少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