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義大利的城市有哪些城市
羅馬、米蘭、佛羅倫薩、那波里、都靈、熱那亞、威尼斯等。1、羅馬:羅馬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羅馬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米蘭、佛羅倫薩、那波里、都靈、熱那亞、威尼斯等。
1、羅馬:羅馬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羅馬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城市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2、米蘭:米蘭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因建築、時裝、藝術、繪畫、歌劇、足球、旅遊、聞名於世。米蘭都會區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米蘭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佛羅倫薩:佛羅倫薩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15-16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1865-1871年曾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臨時首都。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金銀加工、藝術復製品等工藝品亦很有名。
4、那波里:那波里一般指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是義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亞大區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於100萬,那不勒斯都會區有大約380萬人人口,是僅次於米蘭和羅馬的義大利第三大都會區和歐洲第15大都會區,那不勒斯是義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該城風光綺麗,是地中海最著名的風景勝地之一
5、都靈:都靈,義大利第三大城市、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歐洲最大的汽車產地,還是歷史悠久的古城,保存著大量的古典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也是意甲球隊尤文圖斯和都靈的主場。
6、熱那亞:熱那亞是義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業中心,利古里亞大區和同名省熱那亞省的首府。位於義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亞海熱那亞灣北岸。熱那亞歷史悠久,曾是海洋霸主熱那亞共和國的首都,2004年熱那亞被選為當年的「歐洲文化首都」。熱那亞還是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小提琴大師尼科羅·帕格尼尼的家鄉。熱那亞及其所在的利古里亞海岸沿岸為著名旅遊勝地。
7、威尼斯: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被稱作「亞得里亞海明珠」,十字軍進行十字軍東征時也曾在這里集結,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區涵蓋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個島嶼和鄰近一個半島,更有117條水道縱橫交叉。
『貳』 義大利攻略羅馬義大利羅馬旅遊景點
『叄』 義大利名城有哪些
佛羅倫薩
該城市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座古城,托斯卡納大區首府,位於阿爾諾河兩岸的盆地之中,四面環山。它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一座文化及藝術古城吸引大量遊客。人口95.1萬。
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特魯里亞時代,後來被羅馬人佔領,公元前一世紀,凱撒大帝將該城命名為佛羅倫蒂亞。1115年成為獨立的城邦。15世紀梅迪契家族統治該城,進入強盛時期。1530年查理5世創建了佛羅倫薩公國,並於1569年改為托斯卡納大公國。在義大利統一時期,曾一度是義大利王國首都(1865-1871)。
十五世紀是該城的輝煌時期,文苑萬紫千紅。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許多享有盛名的藝術家,如詩人但丁、作家薄加丘、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畫家喬托、波蒂切利、達芬奇、拉斐爾、提香及雕塑家米凱朗傑羅等都留下了不朽的著作。現在在該城有「烏菲齊畫廊」、「比蒂宮」、「學院畫廊」、「國家博物館」等,展出無數件藝術珍品。因此,佛羅倫薩被稱之為歐洲的藝術明珠。
該城除了旅遊事業相當發達之外,服務業是也是它的主要經濟來源。它也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商業城市,以工藝品而聞名,尤其是金銀首飾。
主要工業有紡織、服裝、重型機械、精密儀器、化工及醫葯等。
2.水城威尼斯
3.義大利首都、第一大城。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架有橋梁24座。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3萬(1989)。古代羅馬的發源地。約公元前二千年初,羅馬人從東北移居於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紀築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羅馬城。公元756-1870年為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後成為義大利首都(教皇國退至梵蒂岡)。工業有食品、紡織、機械、印刷、化工、電子和塑料等。義大利電影工業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如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科洛西姆大斗獸場、大雜技場、潘提翁神廟、戴克里先公共浴場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建於1303年)、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南北方向有座亞平寧山脈,把義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旁邊,有一條台伯河,羅馬位於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最低30公里處。
羅馬位於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是一座藝術寶庫、文化名城。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也是羅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羅馬是義大利政治、歷史和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花雷鋒城市。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跡;這里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築和藝術精品。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肆』 義大利有一座火山城市是叫什麼
是龐貝古城,位於義大利坎佩尼亞地區,在維蘇威火山東南腳下10公里的地方,距離那不勒斯市不遠。
龐貝原本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建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大爆發,城市瞬間毀滅。但由於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得比較完整,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也是義大利南部知名的旅遊勝地。
『伍』 水上威尼斯是誰設計的
威尼斯 義大利的一座古城模基,位於歐洲亞得里亞海濱,周圍被海洋環繞,由118個島嶼組成,只有西北角一條長堤與大陸相通,有「水城」「百島城」之稱。全城有117條縱橫交錯的大小河道,靠四百多座橋梁把它們連結起來。威尼斯始建於公元451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威尼斯風光秀美,古跡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羅克式大教堂,120座鍾樓,64座修道院,40座宮殿,是馳名全球褲激的旅遊勝地。每年前往的遊客達500萬人以上,旅遊業使這個僅有36萬人口的中等城市變得十分富有。威尼斯城熱鬧非凡,但城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不見紅綠交通燈,小艇就是「公共汽車」。威尼斯的小艇同樣聞名於世。威尼斯是中、意兩國人民的友好使者馬可·波羅的故鄉。為了使中意兩國人民長期建立起來的友誼長存,1980年3月,威尼斯和我國的蘇州市結為姊妹城市。
2月的威尼斯還是冬天,少許有些寒意,但藍天碧水,晴空萬里,完全沒有陰霾的感覺。與往日船聲燈影里安靜的威尼斯不同,這些日子,遠遠就能聽到人們噠噠的腳步聲和愉悅的笑聲。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五彩繽紛的面具
記者能趕上這趟熱鬧,完全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過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旦純謹吸引。各色各樣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看來它們有點像京劇臉譜。滿大街都是勾著臉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戲,這就是威尼斯狂歡節給記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據說,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到18世紀時已成為歐洲最著名的狂歡節,由於王孫貴族紛至沓來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喬裝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續的傳統。有面具和一身戲裝的遮扮,人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無忌憚地狂歡。
「天使」降臨聖·馬可廣場
前來參觀狂歡節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聖·馬可廣場。這里成了面具與服飾的展示會,不少人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有的扮成1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記者看到一位貴夫人打扮的女士,想上前探問她這身行頭的來歷,但她聽不大懂義大利語,看來是位外國遊客,專門到水城湊熱鬧的。
中午12時,偌大的聖·馬可廣場被上萬名前來狂歡的人擠得水泄不通,身著古代服飾的儀仗隊來到大公府門前,一些人裝扮成古代威尼斯達官顯貴登上主席台,聖·馬可教堂的鍾聲齊鳴,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歡節正式開始,廣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位於廣場中央一側的100米高的鍾樓上,世界女子擊劍金牌得主、義大利擊劍運動員弗里達扮成天使,銀裝素裹,揮動著翅膀,徐徐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願。
狂歡節歡而不狂
與巴西狂歡節及義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歡節相比,威尼斯的狂歡節獨具特色,給人的感覺是歡而不狂,人們更傾向於享受放鬆愉悅的生活。記者在聖·馬可廣場周圍看到數百名在現場給遊人畫臉譜的年輕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藝術系學生,趁著節日賺點小錢。不少遊客和當地人坐在這些畫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曬著太陽,閉目養神,花上5個歐元,只需幾分鍾,就可讓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歡的人群,既經濟又實用。一對義大利青年男女別出心裁,在每人的臉上分別畫了半顆心,然後熱吻在一起,兩顆心緊貼在一起,變成了一顆心。
經過喬裝打扮的人們在廣場上漫步遊逛,吸引著往來者的視線,讓人們拍照留念。一位義大利婦女身著18世紀的服裝,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訴記者,她是威尼斯本島人,這套服裝她已經用了好幾年了,價格是2000歐元左右。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員一樣,根據不同的著裝,進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來他們可是相當的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這樣娛己娛人的游戲要持續10多天,然後人們摘下面具,暴露原形,重新回歸自我。
回答者:sun1219 - 助理 二級 5-31 19:50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於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並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鍾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是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後的第三個中心。威尼斯畫派作為後起之秀,在歐洲藝術中享有盛名,影響很大。代表人物如: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等。威尼斯在歌劇藝術發展上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威爾第創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劇就是在這里首演並獲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港口每年進出貨船達萬艘以上。其經濟以旅遊和服裝為基礎,料器和花邊是它的傳統行業。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它的面積只有6. 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萬人左右,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鍾樓,64座修道院,40多座宮殿,每年來此觀光旅遊的遊客達上千萬之多。
威尼斯古城興建於452年,當時,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遷網威尼斯湖中定居。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裡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象從水中鑽出的似的。在這座水上城市裡,汽車、摩托車、甚至自行車都是被禁止的,在路邊叉著「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貢都拉則充當了自行車的地位。
當然,威尼斯也有它的憂慮,它正面臨這洪水的侵襲、地面下沉和環境污染等威脅,近年來曾發生聖馬可廣場被洪水所淹的現象。近年來,義大利政府和威尼斯政府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呼籲拯救威尼斯。
歷史概況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可是,為什麼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據說,公元5世紀,為躲避亞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邊的小島和沼澤地,是為威尼斯的發端。威尼斯建在120個島上,全市靠400座石橋溝通,天哪!威尼斯在中世紀是海上強霸,是貿易大國,積累了大量財富,既是西方開向東方的門戶,也是東方通往西方的橋頭堡。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興衰史從水裡向我們飄來。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於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並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鍾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
交通工具
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城威尼斯要建地鐵,人們聽起來都覺得新鮮。好奇的同時,還產生了種種疑問:建地鐵會不會破壞威尼斯風景?是否會使威尼斯地面下沉的情況更嚴重?
威尼斯要建地鐵與目前該市最頭痛的兩個問題密切相關:一個是漲潮;一個是波浪。每年冬季是威尼斯漲潮最厲害的季節。往往在聖誕節前夕,各個商店都備好了聖誕商品,可是一漲潮,大水淹過了商店一層,使許多商品受損。所以,在威尼斯,幾乎所有人都住在二層樓以上。
與大水相比,波浪對威尼斯的威脅更大。威尼斯由大大小小100多個島組成,由354座橋相連,人們出門或以步當車,或以舟代步。規模各異的船隻穿梭於威尼斯大小水巷,其中有能載100多位乘客的公共汽艇,也有隻乘5至6人的小快艇,還有威尼斯特有的兩頭翹翹的單槳舟,這里叫「貢多拉」。為防止船隻行駛中掀起大浪,對建築物造成破壞,這里對於各種機動船隻的速度都有嚴格的限制。
另外,島上生活用品的價格越來越高,居民越來越少,這里幾乎成了一個旅遊接待城市。據統計,由於市中心房價越來越高,許多威尼斯市中心的居民都漸漸遷移到陸地上居住,目前島上只有7萬多居民。現在這里像一個特大的博物館,旅遊的人們大都是早上從附近的城市乘車趕到這里,參觀一天後,當晚就像落潮一樣各奔他方。
為解決這些問題,市長提出修建地鐵的設想。這樣,一大批來威尼斯的旅遊者可以通過地鐵進入威尼斯,而且也可以將日用品等物資從地鐵運輸進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減少船隻的流量,從而減少波浪的震動,以保證威尼斯少受波浪襲擊。
據負責地鐵設計工作的安布拉蒂娜工程師介紹,正在設計的地鐵是從威尼斯的空港馬可波羅機場到市中心,全長8公里,總投資約1.25億至1.5億歐元,預計工期為兩年。正式運營後,旅客在威尼斯機場下飛機後,乘坐地鐵只要9分鍾就到了市中心。這樣,遊客今後到威尼斯除了傳統的水路外,又多了一個選擇,可以乘地鐵登島。
2月的威尼斯還是冬天,少許有些寒意,但藍天碧水,晴空萬里,完全沒有陰霾的感覺。與往日船聲燈影里安靜的威尼斯不同,這些日子,遠遠就能聽到人們噠噠的腳步聲和愉悅的笑聲。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五彩繽紛的面具
記者能趕上這趟熱鬧,完全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過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樣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看來它們有點像京劇臉譜。滿大街都是勾著臉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戲,這就是威尼斯狂歡節給記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據說,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到18世紀時已成為歐洲最著名的狂歡節,由於王孫貴族紛至沓來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喬裝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續的傳統。有面具和一身戲裝的遮扮,人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無忌憚地狂歡。
風俗文化
前來參觀狂歡節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聖·馬可廣場。這里成了面具與服飾的展示會,不少人從頭到腳都模仿1 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
中午12時,偌大的聖·馬可廣場被上萬名前來狂歡的人擠得水泄不通,身著古代服飾的儀仗隊來到大公府門前,一些人裝扮成古代威尼斯達官顯貴登上主席台,聖·馬可教堂的鍾聲齊鳴,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歡節正式開始,廣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位於廣場中央一側的100米高的鍾樓上,世界女子擊劍金牌得主、義大利擊劍運動員弗里達扮成天使,銀裝素裹,揮動著翅膀,徐徐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願。
與巴西狂歡節及義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歡節相比,威尼斯的狂歡節獨具特色,給人的感覺是歡而不狂,人們更傾向於享受放鬆愉悅的生活。記者在聖·馬可廣場周圍看到數百名在現場給遊人畫臉譜的年輕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藝術系學生,趁著節日賺點小錢。不少遊客和當地人坐在這些畫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曬著太陽,閉目養神,花上5個歐元,只需幾分鍾,就可讓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歡的人群,既經濟又實用。一對義大利青年男女別出心裁,在每人的臉上分別畫了半顆心,然後熱吻在一起,兩顆心緊貼在一起,變成了一顆心。
經過喬裝打扮的人們在廣場上漫步遊逛,吸引著往來者的視線,讓人們拍照留念。一位義大利婦女身著18世紀的服裝,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訴記者,她是威尼斯本島人,這套服裝她已經用了好幾年了,價格是2000歐元左右。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員一樣,根據不同的著裝,進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來他們可是相當的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
風景名勝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獨特的臉譜藝術和水晶加工工藝。這里做的臉譜個個手工精湛,幾乎每個到威尼斯的遊客都要帶回個臉譜作為紀念。說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業也聞名世界,但我們去過的水晶工廠大多是手工作坊,導游帶我們穿過水城迂迴曲折的小巷,才能進入工廠,裡面古老的機械加工設備和當眾生產工藝品的工藝吸引了許多參觀者。
乘著威尼斯特有的「TAXI」———「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網中,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廣場享受一次絕對正宗的義大利快餐,來份義大利面條或者來一份比薩餅和義大利啤酒,會更加令你陶醉。如果有機會,我會再來義大利,再來水城威尼斯,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個性威尼斯
邢世嘉
威尼斯果然是一座極富個性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築物和廣場之外,幾乎看不到陸地。沒有汽車,沒有馬路,沒有紅綠燈,有的只是運河,只是水道,只是拱橋;運河就是大馬路,水巷就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交車,汽艇就是計程車,新月般的「貢多拉」就是自行車。這里有的,其它城市絕對沒有;這里沒有的,恰是其它城市的構成要素(汽車)。
不知是建築先將海水分割成條條,還是海水先把陸地肢解成塊塊。總之,在整座城市裡,條條是水,塊塊是房。溝通條塊的是數不清的船、艇、舟,還有387座橋。什麼樣的車在這里也沒有容身之地,沒有用武之地。就是義大利總統、羅馬教皇,或者菲亞特的老闆來到這里也得放下架子,以步代車或者以船代步。
在這座城市裡,最壯觀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樁。這些無以數計的木樁就在樓房前後、水道兩邊有序或無序地排列著,構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這些木樁不是道具,更不是虛設的城市背景,它們的作用恰如停車場,恰如車庫,是船、艇、舟固定的泊位。威尼斯人每家每戶有用途不同的艇或舟(貢多拉)。不過,這些交通工具不像汽車需要庫房,主人休息時只需用一條鏈鎖將其鎖在家門口的木樁上就行。更有意思的是,木樁上那些紅白相間或藍白相間的條紋。這條紋是一種標志,紅白相間的標志著公有,藍白相間的標志著私有。你可憑借這一標志,判別木樁所對應的房子和船舟的權屬關系。當然,也有沒塗色條的木樁,那一定是公共場所的泊位了。如聖馬可廣場、里亞爾多橋這些地方的泊位安插的就是木紋斑斑、原始而粗糙的木樁。
如果說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詩,那麼這些木樁就該是驚嘆於這美好意境的感嘆號了。
在這個沒有汽車的城市逛街,你當然不用擔心被車撞,但「水禍」卻離你只有一步之遙。除大運河兩邊有較寬闊的人行道以外,其它的水道兩側只有沿屋基的一小綹平台,而這些平台又是沒有欄桿的,有的地方還布滿了苔蘚。水面與平台就差那麼幾厘米,一有風吹來,或傍晚潮汐來臨時,平台就免不了被涌來的海水所淹沒。所以在這里行走,我總是提心吊膽,又怕濕鞋,又怕掉進水裡。
威尼斯的水巷千曲百折、縱橫交錯,像綠色水帶編織的網。不熟悉這個網的人,走進去容易,但要走出來,難免是要費一番周折的。有一次,我從聖馬可廣場的鍾樓拱門進入馬爾扎雷商業街,在威尼斯人所稱的「商道」上漫步。不知不覺就走進了水巷深處,迷失了方向。到處亂串一陣,又恍若走進了迷宮:處處是一樣的水道,處處是一樣的房子,處處是一樣的拱橋。我無法判斷所處的方位,無法找到返回的路徑。更令人頭痛的是這里的路名千奇百怪,使你沒法用英語或義大利語問路。比如他們把大街道叫「路旮」,把窄小的街巷叫「卡里」,把水道與牆壁之間的人行道(平台)叫「基道」,兩旁開有各式店鋪的街道叫「商道」,小水道旁的路道叫「溪道」,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陸溪道」,廣場叫「地場」,院落叫「院場」,水道叫「街道」……這些只有威尼斯人自己才能理解的地名,我想問路卻是說不清道不明,即使人家告訴我,我也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雲。在無法尋求幫助的境況下,一切只能靠直覺判斷方向。
不知又穿過了多少似曾相識的「卡里」、「基道」、「溪道」和拱橋之後,眼前突然出現一片豁亮———阿彌陀佛,我終於回到了聖馬可廣場。不,是聖馬可「地場」。
『陸』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城市
1、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與帕多瓦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區。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都」、「橋之城」及「光之城」,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柒』 義大利古城叫什麼
古羅馬城市。龐貝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佩尼亞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西北離羅馬約240公里,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維蘇威火山西南腳下10公里處。西距風光綺麗的那不勒斯灣約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龐貝在當時屬於中小城鎮,但由於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從1748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古城略呈長方形,有城牆環繞,四面設置城門,城內大街縱橫交錯,街坊布局有如棋盤。據記載,龐貝城是由奧斯坎斯部落興建的,它已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雲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龐貝城被羅馬人佔領,成為羅馬帝國的屬地。到公元79年為止,這里已經成為富人的樂園,貴族富商紛紛到此營建豪華別墅,盡情尋歡作樂。龐貝城人口超過2.5萬人,成為聞名遐邇的酒色之都。重要建築圍繞市政廣場,有朱庇特神廟、阿波羅神廟、大會堂、浴場、商場等,還有劇場、體育館、斗獸場、引水道等羅馬市政建築必備設施。作坊店鋪眾多,都按行業分街坊設置,連同大量居民住宅,構成研究羅馬民用建築的重要實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園,主宅環繞中央天井布置廳堂居室,花園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廳堂廊廡多施壁畫(見龐貝壁畫),是古典壁畫重要的遺存。這些壁畫都有較高水平,它們被發現後,對歐洲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影響甚大。
羅馬古城龐貝約建於公元前7世紀,距維蘇威火山10公里。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被湮沒。龐貝城在地下沉睡了千餘年後,終於被人發掘。出土後的龐貝城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700米,城內面積1.8平方公里,有城門七扇。城內四條大街,呈「井」字形縱橫交錯。主街寬7米,由石板鋪就,沿街有排水溝。城內最宏偉的建築物,都集中在西南部一個長方形的公共廣場四周,廣場周圍設有神廟、公共市場、市政中心大會堂等建築物,這里是龐貝政治、經濟和宗教的中心。廣場的東南方,是龐貝城官府的所在地,廣場的東北方則是繁華的集貿市場。另外,城內還有公共浴池、體育館和大小兩座劇場,街市東邊則有可容納1萬多名觀眾的圓形競技場。
『捌』 介紹義大利的旅遊景點 義大利著名旅遊景點介紹
『玖』 龐貝古城的資料!
古羅馬城市。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龐貝在當時屬於中小城鎮,但由於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從1748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古城略呈長方形,有城牆環繞,四面設置城門,城內大街縱橫交錯,街坊布局有如棋盤。重要建築圍繞市政廣場,有朱庇特神廟、阿波羅神廟、大會堂、浴場、商場等,還有劇場、體育館、斗獸場、引水道等羅馬市政建築必備設施。作坊店鋪眾多,都按行業分街坊設置,連同大量居民住宅,構成研究羅馬民用建築的重要實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園,主宅環繞中央天井布置廳堂居室,花園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廳堂廊廡多施壁畫(見龐貝壁畫),是古典壁畫重要的遺存。這些壁畫都有較高水平,它們被發現後,對歐洲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影響甚大。
穿過義大利南部,我終於站在龐貝廢城之上,放眼四看,一時竟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我驚奇古羅馬先民的創造力,也感嘆義大利政府全力保護這份千年文化遺產。
千年古城一夜消失
早在公元前8世紀,依託於地中海天然良港的一座小漁村龐貝,逐漸發展為城市。幾百年之後,它商賈雲集,成為僅次於義大利古羅馬的第二大城。它北距羅馬300公里,西接著名的西西里群島,南通希臘與北非。龐貝城內那神奇的太陽神廟、巨大的斗獸場、恢宏的大劇院、靈驗的巫師堂以及新奇的蒸氣浴室和眾多的商鋪以及娛樂場館,不知吸引了地中海周邊國家(城邦)多少富商和貴族。加上億萬年來城北那維蘇威火山因多次噴發而帶來的奇異岩漿土、火山石以及地熱溫泉,更使龐貝聲名遠播:那一大片略帶焦味的肥沃岩漿土,使龐貝出產的葡萄個大汁甜,釀酒絕佳,成了各地貴族爭購的上品;那晝夜不絕的地熱溫泉,不但誘人入浴,更吸引許多貴族、富商紛紛來到龐貝造花園、建別墅,並連片開發娛樂場館,使龐貝很快成為煙柳繁華之地。尤其是黑中透著亮紅的火山石,因有止痛、安神、止血的神奇功效,人人爭相擁有。然而誰能料到龐貝身旁的這座沉睡千萬年的火山,突然會在某一天蘇醒過來,張開血盆大口瞬間吞下了聲名遐邇的龐貝城!
那是公元79年8月的第一個禮拜天,正在祈禱的古羅馬一位大酒商之妻突然胸口劇痛,咯血不止,女兒索菲亞急得嗚嗚直哭。正在此時未婚女婿卡洛聞訊趕來,他自告奮勇地騎快馬去龐貝老家拿取止血石。羅馬去龐貝300餘公里,樹木森森山道崎嶇,強盜出沒,充滿險情,這令多情的索菲亞抉擇兩難。卡洛明白未婚妻索菲亞的擔憂,他說:「我已有十幾年的騎術,又是強壯的武士,輕車熟路,兩晝夜時間我一準趕回來!」未等索菲亞應諾,一身戎裝的卡洛帶著幾名助手絕塵而去!
母親兩天來咯血不止,索菲亞兩夜不眠,她心中一直在盤算著卡洛的歸程。第二天開始她一直倚門遠望,盼著熟悉的馬蹄聲在她的耳邊響起,但不知為什麼直到第四天、第五、第六天未婚夫還是沒有出現在她眼前。待到聖誕節之後,她才隱隱聽到一則凶訊:8月的一夜,維蘇威神山張開火口,噴發出沖天的血紅岩漿,方圓幾百里頓時成了一片火海!……
千年名城龐貝從此一夜消失了!火山噴發後好長時間才冷卻下來。大劫後牧馬人發現:過去非常熟悉的幾十萬頃林場、草場以及與林地接壤的繁華龐貝城都不見了,眼前只有火山岩漿冷卻後留下的一條一條像河流的長長焦土地帶,周圍一片死寂,靜寂得讓人生憂!
算算災難發生的時間,正是卡洛趕到龐貝取止血石的那一夜。未婚夫一去不返,從此地中海四處響起了《傷心欲絕的索菲婭》民歌聲……
一鋤掘出千古奇觀
隨著歲月的流逝,龐貝古城漸漸淡出世界。後來,從羅馬南下和從希臘、西西里北上的移民們發現火山山腳一帶已經長滿茂密的森林。當人們伐去樹木之後,便裸露出黑油油的黑土地,於是大家就在這上面開發種植葡萄。
公元1748年春天,一名叫安得列的農民在深挖自己的葡萄園,他高舉鋤頭「哐啷」一聲,好像掘到了一塊巨石,但怎麼使勁也拔不出鋤頭。他連忙喊弟弟、弟媳幫忙。眾人扒開泥土和石塊,發現鋤頭穿透了一個金屬櫃子,於是大家七手八腳把櫃子挖出來,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大堆熔化、半熔化的金銀首飾及古錢幣。消息傳開,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葡萄的農民突然想起祖輩相傳的關於龐貝失蹤的傳說,於是盜寶者蜂擁而至,爾後也引來一批歷史學家與考古專家來這里考古。後來義大利政府根據專家們建議,於1876年開始組織科學家進行有序發掘龐貝古城。經過百餘年七八代專家的持續工作以及數千名工作人員的辛勤維護,終於將龐貝古城這一驚心動魄的一幕真實地再現於世人面前。參與發掘龐貝城的歷史學家瓦尼奧說:「那是多麼令人驚駭的景象啊!許多人在睡夢中死去,也有人在家門口死去,他們高舉手臂張口喘著大氣;不少人家麵包仍在烤爐上,狗還拴在門邊的鏈子上;奴隸們還帶著繩索;圖書館架上擺放著草紙做成的書卷,牆上還貼著選舉標語,塗寫著愛情的詞句……」這些景象,充分展示了當時古城的數萬生靈是怎樣突然被活生生地扯斷了生活鏈!我在龐貝看到現場用密封玻璃裝著展出的各種形態的男女老少屍體時(多已成化石),不覺一陣陣發怵。在永恆的宇宙與自然界面前,人,首先得尊敬自然,保護生態,跟大自然抗衡,人們顯得多麼渺小無力啊!
古城遺跡令人驚嘆
如今的龐貝古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遊客們稱這里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它每天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們來這里參觀。我穿梭在古城廢墟的大街小巷,進出於半毀的民宅、別墅、貿易市場、商鋪、麵包房、溫泉澡堂、倉庫以及劇場、斗獸場、運動場,不覺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盡管龐貝古城如今還只向遊人開放三分之一,其餘部分還埋在地下。但我從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看到了用白色、青色巨石鋪築的大街小巷已達幾十條。街巷方正整齊,小的二米來寬,大的四五米寬,彷彿是我國唐代的長安城。我發現這里的每條人行道都比馬路要高出一二十厘米,仔細察看,原來古羅馬馬車非常發達,中間的路面都留下了一道道很深的車轍,被磨低了一二寸深。看來當時武士和貴族的大馬車總是在道路中間疾馳,而俯首低眉的奴隸和謙卑的小市民只能在兩旁邊走路。在所有的交叉路口,沒想到與如今的斑馬線一樣,每條路口都設置著一塊塊凸起的約30厘米高的「隔車石」,當飛奔而來的馬車臨近交叉路口看到「隔車石」,自然放慢速度,車輛只能從巨石夾縫中緩緩馳過。於是此時我突發奇想:我們如今馬路上的斑馬線,是古羅馬人發明的吧?!
在許多街口和交叉巷口,我還看到刻有浮雕的大石槽。石槽上的浮雕或神面、或獸頭、或魚嘴,它背後都連接著青銅管子,並有旋扭龍頭。一旋,便有汩汩山泉流出,供行人飲用或洗滌。如今不少發達國家的車站、碼頭、機場、公園、運動場及大街小巷也設有可供直接飲用的自來水龍頭,此時我又想:現今許多大城市的這種設置,是否也是2000多年前古龐貝城對他們的啟發呢?
龐貝城除了民宅、商鋪、別墅所遺留的各類壁畫與精美的馬賽克鑲嵌畫、那些造型奇異的各類陶器與玻璃器皿讓人陶醉和浮想連連之外,更是那大理石築就的有5000座位的圓型劇場、3000座位的斗獸場及有4萬個座位的大型體育場讓我吃驚不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古羅馬人的人文素養與社會發展眼光,就是2000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敬佩不已啊……
『拾』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聖馬可廣場、羅馬斗獸場、萬神殿、花之聖母大教堂、比薩斜塔等。
1、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准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
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2、羅馬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3、萬神殿
萬神殿,又譯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4、花之聖母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薩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
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個譯名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薩」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薩歷史中心城區,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鍾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5、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