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統治下,社會現狀發生了哪些變化
墨索里尼在走政治下坡路時,他使盡渾身解術挽救局勢,蓄力東山再起。他在義大利舞台上殘酷統治了21年,已經到了智窮力竭的地步了。他的侵略擴張政策給義大利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現在舉國上下被失敗主義情緒籠罩著,面對戰爭的殘酷破壞和軍民的大量死亡,墨索里尼這個罪魁禍首,自然成了全國人民的眾矢之的。
Ⅱ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都有哪些轉變
羅德.W.霍爾頓、文森特,F.霍普爾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君主們住在富麗堂皇的宮殿里,周圍是豪華的掛毯、繪畫和裝飾品。到宮廷來的都是些具有高度修養的男男女魯切拉府邸女,而職業畫家、詩人和音樂家被用高報酬請來愉悅他們。文藝復興和中世紀不一樣,從精神上說,人們從來世轉向了現世,從希伯來主義的精神源泉轉向真誠接受希臘和羅馬古典主義式塵世生活提供的禮物。在府邸別墅建築方面,尤其如此。其中最著名有魯切拉府邸、法爾尼斯府邸和維琴察圓廳別墅。
Ⅲ 移民義大利後的氣候介紹
【篇一】移民義大利後的氣候介紹
義大利的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涼爽潮濕,但實際上,總體溫度和天氣取決於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實際上,與南部相比,北部可能遇到完全不同的天氣和溫度。義大利有多種氣候類型,包括冰蓋,凍原,地中海和大洋洲。
由於其海拔高度和靠近阿爾卑斯山,它在北部經歷了大部分較冷的冬天。至於義大利南部,它被溫暖的海洋空氣所包圍,夏季的熱量會變得非常極端。從冰凍到熾熱的各種天氣類型,使義大利在天氣方面成為一個多樣化的地區。地中海影響了義大利的許多天氣和氣候,使該國的大部分地區變暖。義大利的典型天氣取決於季節。雨季發生在冬季,威尼斯的氣溫可低至30度。卡利亞里地區冬季的記錄高點可達60度。
毫不奇怪,義大利的中部地區,包括拉齊奧,馬爾凱,托斯卡納和翁布里亞,氣候溫和而溫和。義大利中部的夏季與冬季相比幾乎沒有什麼不同。義大利似乎有一個常數,一個多雨的冬天,很少有一個乾燥的夏天。
義大利天氣適合的衣服取決於地區和季節。話雖如此,衣服的變化並不重要。義大利北部地區的人們,例如艾米利亞·羅馬涅和威尼托,可能希望在冬季攜帶一些較重的東西,但夏季穿較輕的衣服是可以接受的。盡管它非常靠近雪山,但是夏天的溫度還是很舒適的。在義大利的整個夏季,秋季和春季,夾克通常是中性的服裝,可能是必需的。在夏天的中旬,在義大利的任何地方,您可能想要帶一條額外的短褲。該國的溫度經常波動!在所有情況下,帶傘是明智的,因為義大利是一個多雨的國家。
由於阿爾卑斯山脈的影響,北部地區的溫度比全國其他地區都要低。但是,義大利南部和北部之間的平均溫度並不高,尤其是在夏天。南北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降雨。在北部,義大利年平均降雨量為30英寸,而南部則為35至40英寸。由於雨季明顯不同,冬季溫度往往會波動。北部和南部的5月,6月和7月的溫度擾念升高最為明顯;並且在十月份下降幅度。這是義大利北部城市,特別是倫巴第地區的平均,最低和溫度。
義大利不是一個陽光普照的國家。研究表明,整年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日子有陽光,而這些日子通常是在夏季。在特定區域中,義大利南部似乎獲得最多的陽光,每年平均200天。
【篇二】擴展閱讀:義大利移民的福利
一、醫療
義大利的整個醫療、衛生保健等相關服務是在「國民醫疔服務制度原則」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它包括了諸多原則性要點和所涉及的方面,這給義大利移民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健康保障制度。購房移民義大利持有合法居留身份的移民者,可享受公立醫院免費醫療,購買私人保險可以得到覆蓋更多范圍的醫療服務。為了有利於各年齡段和人口流動,相關政策法規使公共開支的各地區差異並不大,使私人支出與人均收人相關聯,使較不富裕的地區不得不為了保證居民的醫療服務而增加其財政支出。所以,在義大利,責權劃分與衛生系統的公平性是被同等重要地加以考慮、規定、明確的。
二、教育
義大利的孩子3歲以前上托兒所,3-6歲上幼兒園,6至11歲敗配上小學,11至14歲上初中,14-19歲上高中。從上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的緩枯困16年間,義大利孩子均可享受公立學校提供的免費教育。其中,小學5年、初中3年和5年制高中的前2年為義務教育。義大利教育處於世界地位,擁有許多優秀的高等教育院校,藝術、設計、時尚類的教育都處於世界地位,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也在義大利,有著濃厚的教育文化氛圍。義大利教育實行公立教育免費的保障機制,從幼兒基礎教育到大學,公立學校均免收學費。作為全球社會保障極為完善的國家,義大利移民也可享受當地免費的公立教育資源。此外,義大利買房移民是一人申請,全家移民的項目,子女可以與義大利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取得的學歷與優惠政策完全相同。
三、育兒
義大利鼓勵生育,政府不斷增加家庭方面的財政預算,以確保孩子更多的家庭能享受到更多的育兒福利補貼。為了應對懷孕待產期間的開銷,這一補助在嬰兒出生之前便可領取。這一新的補助不受家庭收入的限制。
Ⅳ 二戰過後義大利政治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後正式成為義大利共和國。於是這天後來成為國慶日義大利共和國日,這也是義大利女性第一次有權力參加投票。義大利憲法在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義大利在1947年巴黎和平條約生效後,東邊的領土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第里雅斯特的未定區域則被分配給兩個不同的國家。義大利在1950年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則幫助義大利經濟復甦直到1960年代,這段期間義大利持續的經濟成長也被稱為「經濟奇跡」。義大利在1957年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員,然後在1993年進一步成為歐洲聯盟的成員。
從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之間,義大利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及社會動盪,恐怖活動也時有所聞。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的領袖義大利總理阿爾多·莫羅在1978年被左翼恐怖組織所殺害,並導致基督教民主黨和義大利共產黨之間的歷史性和解隨之結束。在1980年代,義大利出現兩位非天主教民主黨的總理,分別是共和黨的喬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與義大利社會黨的貝蒂諾·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來擔任,這是1945年來的第一次。雖然天主教民主黨仍然是政府的主要勢力。由貝蒂諾·克拉克西領導的社會黨對於蘇聯及共產黨人士的抨擊更加激烈,他也促使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在義大利境內部署MGM-31潘興彈道導彈。
從1992年至2009年,義大利面臨巨大的挑戰,人民對於過去政治的紛爭感到厭煩,國家則背負龐大的負債,貪污事件也時有所聞(在肅貪(Mani Pulite)行動後被統稱為Tangentopoli)。義大利人民則要求政治、經濟與道德的改革。這些政治丑聞涉及所有的主要政黨,尤其是政府人士。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在1992年至1994年間遭遇嚴重的政治紛爭,並因此而分裂,而社會黨與其他較小的政黨也是如此。1994年的選舉讓媒體大亨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當選義大利總理,不過北方聯盟(Lega Nord)在當年12月結束對於貝盧斯科尼的支持讓他面臨危機。1996年4月舉行的國家選舉讓中間偏左羅馬諾普羅迪成為新的義大利領導人。他所任命的內閣也成為義大利史上第3長的內閣,直到1998年他在選舉中落敗為止。在貝魯斯柯尼卸任之後,馬西莫·達萊馬接任成為新總理直到2000年4月辭職為止。
政治立場中間偏右的貝盧斯科尼在2001年的選舉中再度獲勝,第2次當選義大利總理。他這次完成5年的總理任期,不過歷經兩次不同的政府。從2001年至2005年之間的政府是義大利歷史上第3長的政府,並曾派遣義大利士兵參加多國部隊。
2006年4月11日,義大利內政部公布了議會選舉結果。中左聯盟在眾議院630個議席中獲得348席。在參議院,中左聯盟獲得158席,中右聯盟獲得156席,另一個席位由上述兩大聯盟以外的小黨派獲得。5月10日,中左聯盟推出的候選人、前眾議院議長、終身參議員喬治·納波利塔諾當選新一屆總統。5月17日,以中左聯盟領導人普羅迪為總理的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
2008年,參議院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普羅迪辭職,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解散國會,在4月14日舉行國會大選。結果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贏得了選舉勝利,貝盧斯科尼第3次成為義大利總理。
2011年11月12日,貝盧斯科尼因義大利的債務危機,被迫向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Giorgio Napolitano)遞交辭呈,正式辭職。
Ⅳ 二戰結束後的義大利是什麼樣子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集團中,義大利雖相對弱勢,但其卻懷揣重塑羅馬帝國輝煌的野心。但1945年迷夢破碎淪為待宰羔羊。1947年2月,巴黎,反法西斯同盟與義大利締結和約。梗概如下:
1.疆界調整
1)將包括阜姆城在內的伊斯特拉半島、扎拉飛地、拉斯托沃島和帕拉格魯扎群島劃歸南斯拉夫。
2.限制軍備
1947年的巴黎和約對義大利的軍備限制頗多。
陸軍不得超過25萬,海空軍不得超過5萬。艦艇總噸位和戰機數額亦被限制在6.75萬噸和350架……
義大利二戰後喪失的歐陸面積總額尚不足其戰前的3%。相較於德國損失領土達戰前的25%,11.2萬平方公里,似乎應值得慶幸吧。
Ⅵ 想問問一戰前義大利的經濟政治狀況是什麼樣的
從外交上看,義大利的興起必然沖擊著它的兩大領國――法國和奧匈帝國。它在1882年加入了三國同盟,這表面上「解決了」意-奧的對抗,也進一步孤立了法國的兩面受敵的局勢。所以,就在它統一後10年時間里,義大利似乎已完全成為歐洲大國體系中的一員,羅馬也同其他首都(倫敦、巴黎、柏林、聖彼得堡、維也納、君士坦丁)一樣,成為外國派駐全權大使駐節的地方。
但是,義大利以大國地位出現卻掩蓋了它的一些致命弱點。首先,是整個國家經濟的停滯,特別是南部鄉村地區。它的文盲率在全國為37.6%,而南部更為嚴重,遠遠高於西歐和北歐任何一個國家。這反映了義大利大部分農業地區的落後性――小農經濟、貧瘠的土地、少量的投資、實物地租、不能滿足需求的運輸條件。義大利的生產和人均國民財富只能與西班牙和東歐的農業社會相比,而不能與荷蘭或威斯特伐利亞相比。義大利無媒,而且,盡管已轉向水力發電,但它88%的能源仍來自英國的媒,這就成了維持收支平衡的沉重負擔,相應地也就成了可怕的戰略弱點。在工業沒有獲得重大發展的前提下,義大利的人口增長就成了一個禍福參半的事情。因為它與其他西方大國相比,減緩了人均工業增長率;假如每年沒有成千上萬的義大利人(往往是很有活力和才乾的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移民定居,這種對比對義大利更為不利,用肯普的話來說,所有這些,使義大利成為「不利的後來者」。
但這並不是說,義大利就沒有現代化了。的確,正是這一時期,許多歷史學家提到了「焦利蒂(義大利政治家,1842-1928,從1892年到1921年曾先後五次出任首相,在國內進行了一些列改革,對外進行殖民擴張)時代的工業革命」和「我國的經濟生活中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至少在北方,已發生了向重工業方面的重大轉移。在格施倫康看來,1896-1908年,義大利經歷了朝工業化方向的「大奮進」。的確,這時義大利的工業發展速度比歐洲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快,人口從農村向城鎮轉移加快了,銀行體系為提供工業信用貸款重新進行了自我調整,國際的實際收入在迅速上升,皮埃蒙特地區的農業也表現出相似的前進步伐。
然而,一旦把有關義大利的統計數字進行比較性的剖析,其光澤就顯得黯淡了。它確實創建了鋼鐵工業,但它在1913年的產量只是英國的八分之一,德國的七分之一,比利時的二分之五。其工業增長率確實很快,但起點很低,以致其成果並不怎麼顯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它的工業能力尚未達到英國1900年的四分之一。它在世界製造業生產中所佔的份額實際上下降了,從1900年僅有的2.5%,下降到1913年的2.4%.盡管義大利勉強夠格進入大國行列,但需要指出的是――除日本外,其他每個大國工業潛力都是其兩倍、三倍,有的國家(德國、英國)是它的6倍,一個國家(美國)是它的13倍以上。
假如義大利有較強的民族內聚力和其他民族所表現出來的決心,這些弱點也許能多少得到彌補,但這些因素都不存在。義大利國家中存在的忠誠是家族性的、地方性的,也許是地區性的,但絕不是全國性的。這樣,早就開始發展的北方工業化只能加劇和南方的差距;這個半島許多地方的村社團體缺乏與外界的重要聯系。由於義大利政府和天主教會的對立沒有改善,天主教會禁止其教徒為這個國家服務。受本國人歡迎和外國自由主義者羨慕的復興思想並沒有滲透到義大利社會中去。軍隊徵兵很困難,而且按戰略需要而不是按地區政治的考慮分駐軍隊是不可能的。高層文官和軍隊的關系的特點是相互不理解和不信任。普遍的反軍國主義情緒、軍官素質的低下以及缺乏製造現代武器所需要的資金等等,增加了人們對其軍事力量的懷疑。這種懷疑早在災難性的1917年卡波雷戰役或1940年的埃及戰役中就產生了。它的統一戰爭考的是法國的干涉和後來普魯士對奧匈帝國的威脅。1896年在阿杜瓦(在阿比西尼亞,現在的衣索比亞)的大慘敗使義大利信譽掃地,義大利軍隊是唯一倍一個沒有有效反擊手段的非洲國家打敗了的歐洲軍隊。義大利政府作出的使它的總參謀部感到意外的1911-1912年在利比亞進行戰爭的決定,是最嚴重的財政上的災難。義大利海軍在1890年時看起來很強大,但其相對的規模卻越來越小,並且戰鬥力通常令人懷疑。地中海地區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幾任總司令總是希望義大利艦隊保持中立而不是結盟,如果英國和法國在這個時期交戰的話。
所有這些對義大利戰略和外交地位產生的影響是令人沮喪的。義大利總參謀部非常清楚,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技術上,無論是與法國相比還是與奧匈帝國相比都處於劣勢,而且它還直到,鐵路運輸的不足和根深蒂固的地方主義,使得義大利不能像普魯士那樣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靈活調動。不僅義大利海軍明白它的低效率,而且義大利易受攻擊和漫長的海岸線也使其結盟政治處於很矛盾的境地。因此使戰略計劃的制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混亂。義大利和柏林在1882年簽訂的盟約在起初是令人鼓舞的,特別是當時俾斯麥看來要使法國陷於癱瘓時;甚至在此時,義大利政府也努力同英國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為僅僅英國一個國家就能抵消法國艦隊的力量。1900年以後的幾年中,當英法關系趨於密切,而英國和德國由自由合作走向對立時,義大利人感到,除了見風使舵、轉向新的英法聯盟外,幾乎別無選擇。討厭奧匈帝國的殘余情緒,加速了這種行動,正如尊重德意志的心理及德意志在義大利的工業金融中的重要性妨礙了義大利與其公開決裂一樣。因此,到1914年時,義大利又處於像1871年那樣的境地。它是「大國中最小的一個」,在其鄰國心目中,它令人失望地使人捉摸不透,並且寡廉鮮恥;它對阿爾卑斯地區、巴爾乾地區、北非和更遠的地區懷有商業上的和擴張主義的野心,這樣就與敵友的利益都發生了沖突。經濟和社會狀況繼續削弱著它的影響事態發展的能力。它仍然是勾心鬥角的角逐中的一方。簡言之,在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政府看來,與義大利為敵,不如與其結成夥伴了;但二者之間的利害差距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