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希特勒明知道義大利不靠譜,為何仍選擇墨索里尼做盟友
1939年,義大利退出英法主導的國聯,與臭味相同的德國納粹形成了柏林-羅馬軸心,意德正式合流。1939年5月,德國和義大利再次締結了鋼鐵盟約,進一步加強了柏林-羅馬軸心。從此,整個二戰期間,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一直是堅定的盟友。
墨索里尼
因此,遍數歐洲大陸,能夠與德國結盟的,其實有且只有義大利一個國家。所以,即便知道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堪憂,知道義大利人十分不靠譜,為了防止孤軍奮戰,更為了防止將義大利推入對手的懷抱,希特勒依然不得不捏著鼻子與義大利結盟。
2. 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為何不堪一擊
二戰中,中國人對義大利人的印象感覺就是德軍的偽軍,感覺義大利人戰鬥力極差。其實,這完全是極大地誤解。因為在中國有大量的德粉,為了維護德粉心中高貴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網上誤傳了很多義大利軍隊搞笑的方面。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
義大利遠征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斗中,就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斯大林諾等重要城鎮,在斯大林格勒北翼,義大利軍隊防守正面達一,二百公里,而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在斯大林格勒圍城中就有一支義大利運輸車隊)。在蘇聯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沒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軍經過包括白刃戰的苦戰,有4000人突圍。試問沒有這些所謂的義大利「包袱」,德軍如何防守這一,二百公里的頓河陣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斗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斗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
義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軸心軍隊中的大部分兵力並不惜重大損失負責為運輸船隊護航,沒有義大利人,就隆美爾的幾萬人,能夠與幾十萬英聯邦軍周旋?沒有義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裝備雖然不佳但作戰勇敢的裝甲部隊,德國人能夠取得勝利?沒有義大利人掩護側翼,並不時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能夠放心進攻,安全撤退?知道兩次古比井嗎?知道托布魯克的聖馬可海軍步兵營嗎?知道沖在最前面的戰斗工兵嗎?知道戰至最後的「公羊」裝甲師嗎?知道「佛格雷爾」傘兵師史詩般的後衛戰斗嗎?知道一名義大利士兵在被打斷一條胳膊後,捆著炸葯包沖向沖上來的英國坦克嗎?隆美爾說過「德國士兵震驚世界,而義大利士兵震驚了德國士兵。」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隆美爾傳。所以義大利人經常給德軍干臟活,卻被德粉羞辱。
戰前義大利的統一,並沒有德國鐵血中崛起的波瀾壯闊,翻天覆地;即使最後依靠普魯士的力量,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北部的統一,但從義大利人身上卻看不到普魯士人所擁有的那種強大的民族張力和進取精神。
最終完成了統一的義大利人,終於也走上了擴張的道路,但其實力和野心的落差給人一個「准強國」的形象。那時群雄並起,法國、德國、英國、俄國、日本甚至美國的擴張都沒有義大利人這般艱難。
以後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實在不符合一個大國的形象:一戰兵敗波河,差點讓奧匈揍趴下;打落後的衣索比亞,付出了十餘萬人的傷亡;二戰對已經被希特勒擊潰的法國,損兵折將;優勢海軍避戰地中海,被殲於托蘭塔;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遠征弱小的希臘,卻喪師辱國。希特勒這樣評價義大利人:我用5個師就可以征服義大利。
近現代義大利人為何這么沒有戰鬥力?難道這是一個被文明過度軟化的民族?也許可以從義大利防守反擊的足球風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
義大利是最早研究空降並組建傘兵部隊的國家。比如185佛格爾傘兵師,他在非洲戰場表現就很出色,只不過隆美爾的一系列勝利和托布魯克落入軸心國之手使得決策的天平向進軍埃及傾斜了。奪取馬爾他島的計劃被放棄了,從而使該師喪失了進行師級規模傘降作戰的機會。這怪也只能怪德軍指揮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戰略上的眼光。1942年2-4月是德意軍最好的機會,尤其是1942年底,德意軍已經迫使英軍從馬爾他島撤走了所有的艦船,島上也僅僅只留駐8架戰斗機,這等於該島已經基本解除武裝,但是,德意軍無動於衷。
從1861年義大利統一到二戰爆發,短短幾十年一個國家軍隊的實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再有義大利並沒有被洗腦,義大利軍人只是做了軍人該做的事,所以沒有必要嘲笑義大利軍隊。還有就是作為友軍的德軍在東線是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
在阿拉曼,義大利軍隊在此抵抗英國軍隊蒙哥馬利集團軍主力的猛攻,義大利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義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補都被德國人搶走了,像這樣只顧自己逃命而拋下盟友的友軍還有什麼必要和他一同作戰呢?德國最終的失利也就只能歸咎於自己了。
3. 如果你的敵人是義大利人那麼你已經贏了 如果你的隊友是義大利人那麼你已經輸了 後面是什麼
你會發現殺死了所有敵人,卻輸掉了戰爭。
4.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給老子拉過來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是什麼梗?
看過亮劍的朋友,一定對於這句話特別的熟悉,亮劍也稱之為近些年來,比較靠譜的一部抗日神劇。尤其是李雲龍角色的扮演,真的太深入人心了!
但除了罵人以外,還要分不同的語境,對於一個人觀點的贊同有時候也可以用這一句話,比如——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面給我拿來,原來是友軍啊!
總而言之,現在的網友真的太有才了,各種各樣的新興詞發明的太多了。
為什麼亮劍電視劇時隔多年,能再度火起來?
其實就是現在的抗日雷劇太多了,很多網友就懷念起當年的亮劍了,然後站在現代的眼光再來看一下當年的電視劇,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口口相傳,越來越火。
5. 戰勝對手並脅迫對手接受自己投降:希特勒遇上義大利,造孽啊
曾有學者發表了關於二戰希特勒戰敗的觀點:要不是義大利這個拖後腿的,軸心國應該能有更好的表現。我們不去討論這種觀點的真偽程度,倒是可以順著這樣的思路,一起去看看被稱之為「蠢哭了」的希特勒戰友——義大利。
記得,關於二戰,有這么一個笑話:如果義大利中立的話,德國相當於能多出10個師的力量;如果義大利成為對手的話,相當於給德國增加了20個師的力量;最可怕的是,德國最後打算讓義大利加入軸心國,並實際上拿出至少50個師的力量在保護這位可愛的盟友。
自古以來,後勤力量都是戰爭決勝的關鍵因素,很多戰爭發動之前,都會加緊物質籌備。和別人不同的義大利,在大夥都在積極開發新式武器、研究新戰法、籌備彈葯的時候,義大利一門心思鑽進了研究如何在戰時保存食物的方法中去,順道還向全世界緊急采購了3000萬噸紅酒,以至於義大利軍隊被敵軍繳獲的物質中,紅酒竟然比彈葯的數量還多。
在我們印象里,軍人都是有鋼鐵般的意志,凡是都是有鐵一般的紀律在嚴格要求著他們。但是,義大利在二戰的表現絕對是個奇葩個例,有一支隊伍在膠著的戰場上因為肚子餓,於是全隊放棄戰斗停下來煮麵吃,然後輕松被敵人全部俘獲。
上面說到,德軍為了保護這位可愛的盟友可是費盡心機,好比一次戰斗中,德軍接到沙漠中義大利軍隊的求助信號,德軍馬上派出一個中隊的力量前去支援,當與義大利軍隊會合的時候,他們發現,義大利士兵在沙漠中用寶貴的淡水在煮麵條吃,當時簡直驚呆了所有在場德軍。
德國王牌部隊快速剿滅法國主力軍後,剩下一些殘局德國安排義大利前去收拾收拾,萬萬沒想到,幾十萬義大利軍隊竟然連殘局都收拾不了,最後還得靠德國屁顛屁顛從大老遠跑回來剿滅剩餘敵對力量的同時解救了盟友。
更有甚者,為了便利把炸葯都堆在教堂里,然後教堂被雷擊中,炸葯全炸了...
還有,還有,戰場上有明顯的彈葯優勢,在對手絕望的時候,義大利舉白旗投降了,原因是,找不到撬開炸葯箱的撬棍....
當時,德日意堪稱世界強國,三兄弟裡面,大哥以風卷殘雲之勢席捲歐洲,二哥在亞洲也是勢如破竹,唯獨這個老三,就連殘兵敗將都打不過,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究其原因,其實有如下幾點:
1.雖然當時義大利是世界強國,但工業基礎薄弱,雖然是強國陣營里一員,但是屬於這一陣營里最後面的那個,戰爭准備不充分,再加上物質儲備也不夠多,義大利參戰一定程度,是在幫同盟國消耗德軍來的,畢竟中後期,一直都是個拖油瓶在等德國救濟。
2.義大利國民思想文藝范,他們沒有德國的復仇情節,也沒有日本武士道精神洗腦,有的是文藝復興的藝術熏陶,墨索里尼的號召並沒有在人民群眾中得到強烈號召,參戰的士兵更多是為了能有個穩定吃飯的機會。
3.士兵厭戰,義大利並不是戰鬥力弱,而是士兵普遍厭戰,那些被逼著上戰場的士兵,恨不得一上戰場就被俘虜,這樣就能馬上回家了。
其實德國之所以看重義大利,是因為義大利優先供給德國資源、工業生產和運輸補給,前期的光輝戰績背後是義大利對德國的默默輔助,只不過,他們的確在戰場上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戰績,才讓人覺得義大利一直拖了德國的後腿而已。
畢竟:
義大利的戰鬥力還是會被激發的,1941年北非戰場,德軍在隆美爾的指揮下順利擊敗英軍主力,迫使英軍落荒而逃,如此良機之下,隆美爾想要全殲英軍,但是奈何當時兵力不足,於是求助「豬隊友」義大利,義大利的第132裝甲師,以不會讓敵人失望的義大利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初,就制定了嚴密的作戰計劃——投降。
沒想到,當時的英國擔心有詐,並沒有接受義大利的投降,這就讓義大利很生氣,感覺到了不被尊重,於是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很快就把英軍打得落花流水,於是英軍選擇向義大利投降,但是萬萬沒想到,義大利紳士的跟英軍道了歉,希望他們可以原諒自己剛才的粗魯,並衷心的希望英軍可以尊重他們的選擇,接受義大利的投降。
你沒看錯,就是打贏人家,逼著人家要接受自己的投降。
於是,就有了隆美爾的經典名言:「如果義大利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只需要10個師就能滅了他;如果他中立,我們需要20個師提防他;而如果他是我們的盟友,我們卻需要用50個事來給他擦屁股!」
6. 填字:2002年出品的義大利電影,表現了義大利二戰時期風貌和名叫德佛里斯英雄人物
《沙漠兄弟連/血戰阿拉曼 Alamein》(義大利)
導 演:恩佐•蒙特里尼 Enzo Monteleone
編 劇:恩佐•蒙特里尼 Enzo Monteleone
主 演:保羅•布里加亞、皮爾弗朗斯科•法維諾、路西阿諾•斯卡帕
上 映:2002年11月8日
地 區:義大利
語 言:義大利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時 長:117分鍾
類 型:劇情片 戰爭片
故事梗概:
塞拉是一名來自義大利某大學校園的志願兵,他滿懷愛國熱情來到前線,卻無法與戰友分享他的激情。因為他的戰友在沙漠戰場嚴酷的生存環境下戰鬥了2年,已經磨去了所有激情,僅有的只是對個人生活的嚮往、對家庭的思念。長期遊走在生死之間,使他們不再對傷痛敏感,不再畏懼戰火紛飛的前線,他們不相信有人出於激情自願前來經受磨難。與戰斗戰術比較,他們更相信命運。
一天,天空中飛來一枚英軍的流彈,塞拉立即伏地,而他的戰友作為老兵卻站在原地不動,躲也不躲,他們認為被炸死了算倒霉。戰友死在了自己的身邊,塞拉卻沒事,這是他的幸運。
然而,在無情的戰場上,幸運必定是有限的,一般會有三次,三次過後就作好准備吧,倒霉的事要來的時候,你會怎麼都無處躲避,這一次,塞拉用掉了第一個運氣。
連長告訴塞拉如果得了痢疾那不算生病,因為他們都得了痢疾。廁所是在地上挖一個小坑,然後蹲在那裡等英國人的炮彈扔過來。他們為什麼在晚上吃飯呢?因為晚上看不見飯里的蒼蠅。在一次行動中,塞拉踩到了地雷,然而那卻是一個只對付300 公斤以上目標的反坦克地雷,他用掉了第二個運氣。
部隊缺醫少葯、缺吃少喝,但很多傷員偏偏要靠葯物才能維持體力。一個士兵需要截肢卻沒有麻葯,醫生就把他的腿活生生地鋸了下來。
他們要面對傷亡、肉搏、無休止的殺戮。事實就是他們是否被俘都不重要,因為與他們現在的情況相比較,也許到英軍那裡做俘虜會生活得更好一些。他們一直守在那裡等著被殺死,戰爭過去以後,沒人會記得他們,他們就像被遺忘的石頭埋在無邊無際的沙漠。
一陣炮擊過後,英國人開始進攻,
義大利人看來快完了,然而他們卻奇跡般地守住了陣地。可他們明白,這是最後一次幸運,防線已無法阻擋敵人的再次沖擊。
果然,在這之後不久,軍團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但他不想回去了,他要和他的勤務兵一起死在戰場。最終,連隊里活著離開戰場回到家鄉的竟只有塞拉一個人。
精彩視點:
這部由斯皮爾伯格操刀監制的影片從一名義大利士兵的視角對
二戰期間,發生在北非的一場舉世聞名的坦克大戰——阿拉曼戰役做出獨到的解構。再現了戰場的血腥殘酷、雙方最高指揮官的戰術交鋒、以及淹沒在黃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種種人性……
影片是一部耗資達兩億美元精良打造的史詩巨制,1000輛真實坦克的大戰場面可謂空前絕後,40000名群眾演員同時出現的鏡頭彷彿要將電影銀幕擠爆,3000平方公里原始沙漠戰場實地拍攝。也因此被稱為史上參與戰爭人數最多、出現坦克數量最多的一部影片。加之導演在光線的處理、色澤的運用和高度的畫面還原效果上都實現了令人驚嘆的突破,作為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本片堪稱佳作。
10月14日 21:57 CCTV-6播出
10月15日 10:17 CCTV-6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