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義大利軍事實力
問題一:二戰義大利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 一、經濟資源
在現代戰爭中,能否保證戰略物資的供應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戰略物資來源一旦枯竭,軍隊就會喪失行動能力。法西斯義大利的致命弱點恰恰就是經濟基礎薄弱和資源匱乏,軍事工業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幾乎都要依賴進口。為了擺脫這種被動的狀況,早在1937年義大利就決定實施「自給自足」計劃。但是,這一計劃的實施未能縮小義大利原料生產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鋼鐵和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的生產為例,1938年義大利僅產劣質煤148萬噸,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國煤炭產量分別為4.06億噸、2.3億噸、4600萬噸和1.69億噸;當年的鋼產量,義大利為237.7萬噸,美、英、法、德則分別為5000萬噸、1400萬噸、600萬噸和2300萬噸。義大利的石油生產情況就更糟。1938年它僅產原油153265噸,而平時每年消耗石油 400萬噸,戰時800萬噸,所消費的石油幾乎全部都要從國外進口。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則為1.7億噸,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儲量豐富的油田,因而原油產量也很高。此外,義大利的銅、鎳、鉛、錫等有色金屬資源也很缺乏。其中情況較好的銅,1938年也僅產2963噸,而同年美國的銅產量為58萬噸。
原料的不足使義大利的工業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歐美大國。例如,1938年,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為了實現軍隊的機械化和快速化,採取各種辦法增加汽車的產量,從而推動了義大利汽車業的發展,汽車的年產量增至62072輛。但這個數字仍然無法同上述國家的汽車產量相比。當年美國為444.8萬輛,德國為 34.8萬輛,即使產量少些的英國和法國也都超過了30萬輛。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時,義大利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備已經告竭。當時,鋼材還夠用14天,煤炭只夠用50天,情況好些的鐵礦石也只夠用180天。
為了解決戰略資源短缺問題,義大利法西斯 *** 採取一些權宜措施來彌補戰略物資的不足。例如,以愛國捐獻的名義強迫居民上繳銅等有色金屬,下令徵用民間的鋼鐵製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 *** 用電,報紙一律改為四版發行等等。事實上,這些措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義大利戰略物資短缺的問題。
總之,到1940年6月參戰時,義大利的經濟遠沒有為戰爭做好准備,這從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的日記中可以得到證實。1940年4月7日,在義大利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的陪同下,齊亞諾察看了戰略物資儲備情況。齊亞諾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與他一起走馬觀花地調查了我國金屬儲備情況。結果令人十分沮喪」。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羅薩報告說,「義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國外市場,即使動用我們少得可憐的黃金儲備也買不起我們所需要的金屬「。另外,從國內情況來看義大利的「資源極其缺乏,破銅爛鐵的收繳也已達到極限。一切都完了」,並且說,「就物資儲備而言,我們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比去年9月份還要糟,現有的物資也只夠打幾個月的仗」。在聽了法瓦格羅薩的上述這番話之後,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怎敢參戰呢!?」
二、軍事准備
戰略物資的缺乏和經濟的虛弱使義大利的軍事力量受到很大影響。雖然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據當時任意軍總參謀長的巴多格里奧元帥事後說:「法西斯義大利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
當時,步兵是義大利陸軍的主體,約占陸軍總數的80%,但其武器裝備的落後令人吃驚。士兵手中拿的還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91式步槍。自動......>>
問題二:二戰義大利軍隊的實力高到什麼程度? 義大利連衣索比亞都打不過,實力可見一二
問題三:義大利在二戰軍事實力怎麼樣 二戰的義大利呀。
有一次野心突然膨脹,攻打起希臘,結果被打的屁滾尿流,哭著求著德國幫忙,德軍一到希臘就平了。
再有一次,義大利見德國打慘了英國,再次野心膨脹,攻打起北非,被英法殖民地部隊再暴打,又哭著求著希特勒幫忙,「沙漠之狐」隆美爾誕生!
它比劉備厲害多了,更會哭!
問題四:請問二戰時義大利的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如何? 一、經濟資源 在現代戰爭中,能否保證戰略物資的供應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戰略物資來源一旦枯竭,軍隊就會喪失行動能力。法西斯義大利的致命弱點恰恰就是經濟基礎薄弱和資源匱乏,軍事工業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幾乎都要依賴進口。為了擺脫這種被動的狀況,早在1937年義大利就決定實施「自給自足」計劃。但是,這一計劃的實施未能縮小義大利原料生產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鋼鐵和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的生產為例,1938年義大利僅產劣質煤148萬噸,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國煤炭產量分別為4.06億噸、2.3億噸、4600萬噸和1.69億噸;當年的鋼產量,義大利為237.7萬噸,美、英、法、德則分別為5000萬噸、1400萬噸、600萬噸和2300萬噸。義大利的石油生產情況就更糟。1938年它僅產原油153265噸,而平時每年消耗石油 400萬噸,戰時800萬噸,所消費的石油幾乎全部都要從國外進口。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則為1.7億噸,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儲量豐富的油田,因而原油產量也很高。此外,義大利的銅、鎳、鉛、錫等有色金屬資源也很缺乏。其中情況較好的銅,1938年也僅產2963噸,而同年美國的銅產量為58萬噸。 原料的不足使義大利的工業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歐美大國。例如,1938年,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為了實現軍隊的機械化和快速化,採取各種辦法增加汽車的產量,從而推動了義大利汽車業的發展,汽車的年產量增至62072輛。但這個數字仍然無法同上述國家的汽車產量相比。當年美國為444.8萬輛,德國為 34.8萬輛,即使產量少些的英國和法國也都超過了30萬輛。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時,義大利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備已經告竭。當時,鋼材還夠用14天,煤炭只夠用50天,情況好些的鐵礦石也只夠用180天。 為了解決戰略資源短缺問題,義大利法西斯 *** 採取一些權宜措施來彌補戰略物資的不足。例如,以愛國捐獻的名義強迫居民上繳銅等有色金屬,下令徵用民間的鋼鐵製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 *** 用電,報紙一律改為四版發行等等。事實上,這些措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義大利戰略物資短缺的問題。 總之,到1940年6月參戰時,義大利的經濟遠沒有為戰爭做好准備,這從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的日記中可以得到證實。1940年4月7日,在義大利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的陪同下,齊亞諾察看了戰略物資儲備情況。齊亞諾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與他一起走馬觀花地調查了我國金屬儲備情況。結果令人十分沮喪」。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羅薩報告說,「義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國外市場,即使動用我們少得可憐的黃金儲備也買不起我們所需要的金屬「。另外,從國內情況來看義大利的「資源極其缺乏,破銅爛鐵的收繳也已達到極限。一切都完了」,並且說,「就物資儲備而言,我們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比去年9月份還要糟,現有的物資也只夠打幾個月的仗」。在聽了法瓦格羅薩的上述這番話之後,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怎敢參戰呢!?」 二、軍事准備 戰略物資的缺乏和經濟的虛弱使義大利的軍事力量受到很大影響。雖然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據當時任意軍總參謀長的巴多格里奧元帥事後說:「法西斯義大利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 當時,步兵是義大利陸軍的主體,約占陸軍總數的80%,但其武器裝備的落後令人吃驚。士兵手中拿的還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91式步槍。自動......>>
問題五:為什麼說義大利是二戰時最搞笑的軍隊? ▲19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惟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道,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1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了40多名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北非戰爭前期,一個意大海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的時候,義大利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兩三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地說道:「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順便說一句,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軍銜最高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 英軍長官通過電台詢問坦克手抓了多少個俘虜,得到的回答是1英畝軍官,9英畝士兵。由於戰俘太多,英軍太不及造戰俘營了,只要讓軍需官發給義大利戰俘原材料,讓他們自己搭個戰俘營把自己關起來。 一個德軍軍官發現兩個英軍壓著差不多一個連的義大利戰俘,為了解救他們,向英軍射擊。結果義大利人終於跑起來了,不過是朝英軍陣地跑去。 ▲拓撲路克之圍時,隆美爾一大早巡視陣地,發現一個精銳的義大利火槍營的防區里空空如野,只有一地雞毛。 真是太差了,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敵人,那麼德國只需要5個師就可以滅掉它; 如果義大利是中立國,那麼德國只需要10個師就可以防備它; 但是很可惜,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所以德國必須用20個師就來保護它;
問題六: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為何誰都打不過 義大利軍隊無能的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義大利人天生喜歡享受,但不願意付出代價,從羅馬帝國就是如此,一戰時期也是如此,長期以來上行下效,其次是義大利國內各地區人的對立非常嚴重,在軍隊裡面尤其明顯,在二戰後更加明顯,也滋生了各地區獨特的義大利黑手黨,第三是指揮官的問題,義大利嘴炮無敵,非常能吹牛,英國當時都吹不過義大利,第四是戰斗素養的問題,義大利軍隊最能打最有作戰能力以及各方面要求高的是義大利空軍,其次是義大利海軍,最坑人的是義大利陸軍,而且義大利海陸空三個軍種矛盾重重,互相拉後腿,義大利空軍經常得不到地面部隊的保護和補給補充,義大利空軍高級將領升空作戰甚至被自己的防空火力幹掉,後來很多段子黑義大利都是真實存在的
問題七:二戰義大利的戰力為什麼這么差 在羅馬帝國瓦解後。另外。義大利人對戰爭並不熱衷義大利男人得最愛歌劇。從事二線任務,戰鬥力不強,義大利進入了長達千年的封建割據時期,主要作為德軍的附屬部隊。 *** 對國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宣傳不足。同時,義大利軍中上到軍官下到士兵對女人的需求大,只有在進入十八世紀後。陸軍地位不高。在二戰中,義大利的重點在海軍和空軍,才逐漸形成統一的國家,使士兵對國家的信仰不高,在二戰中,意志不堅定。整個軍營跟妓院一般,足球和女人
問題八:二戰義大利,軍事如何? 義大利,在二戰前號稱『資本主義六強之一』(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二戰的軸心國,義大利的資源是最雄厚的,但其軍事實力上,希特勒說過,給我兩個師,我就能搞定義大利。義大利的士兵滿腦子裝的都是義大利面,他們可以很好的教你如何在各種壞境保存食物,但是說到打仗真的不行。
問題九:二戰時義大利的軍事實力為什麼這么差 因為義大利不重視軍隊發展和建設,因此部隊的裝備、部隊的素質、部隊的指揮官都不行。
問題十:能不能客觀的評論二戰義大利軍隊?他們軍隊到底是什麼戰鬥力? 1、使用毒氣是義大利第二次入侵衣索比亞了,當時的埃軍已經大規模的裝備現代化武器,更坑爹的是就在義大利入侵千,德國向衣索比亞提供了1萬支步槍,1千萬發子彈,60門火炮和三架飛機。而且埃軍實在英軍的幫助下才打退義大利的。義大利也真的比較弱,幾十萬部隊被幾萬英軍追擊,丟掉了大片開戰前就獲得的殖民地,但是沒有誇張到土著都打不過的。
2、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斗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
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斗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
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當然這支部隊是隆美爾重新編練過的,裝備了大量的四號坦克,)。
3、帕維亞步兵師參加了軸心國於1941年3-4月的反擊。在Pietro Zaglio少將的指揮下在1941年 3月31日沿著 Balbia
至Agedabia
的海岸公路展開攻擊,將澳大利亞的後衛部隊驅趕至Mechili;6日,該鎮被包圍。「法布里斯」和「蒙特穆羅」神槍手摩托化營與德國第5輕步兵師的先頭
單位也趕來支援。8日,在一次失敗的大部分被神槍手步兵挫敗的突圍後,Gambier-Parry將軍向帕維亞步兵師指揮官Pietro
Zaglio少將投降。約3000英國,澳大利亞,印度軍人被俘。1941年11月23日,在十字軍作戰中,英軍第70步兵師在60輛坦克的支援下突破了25半摩托化師「博洛尼亞」的防線。義大利人重新集結後帕維亞步兵
師投入反擊,封鎖了敵人的突破。在25日夜26日凌晨,英軍70步兵師再次攻擊,但是Trieste師的第9神槍手團反擊並阻止了英軍的這次推進。
但是在12月4日,隆美爾下達了要承擔放棄托布魯克責任的命令:撤至賈扎拉線。根據澳大利亞官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記載,帕維亞步兵師在 El
Adem
作為後衛。帕維亞步兵師在被擊敗前進行了頑強抵抗,讓軸心國軍隊(包括大部分帕維亞步兵師人員)得以撤退。12月15日,帕維亞步兵師頂著紐西蘭第2旅和
波蘭旅的進攻,守住了它在賈扎拉防線的陣地,讓一支強大的德意聯合裝甲部隊反擊並擊敗英軍第一營。在的里亞斯特裝甲師和德國15裝甲師在南部的騎士橋的行
動中擊敗英軍第2,4裝甲旅之後,帕維亞步兵師在1942年6月16日抓獲6000盟軍俘虜中擔當了重要角色。該師在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中作為義大利第10軍的一部分參與了守衛Ruweisat高地的戰斗,但是在1942年7月14-15日的戰斗中面對英軍裝甲和新
西蘭步兵承受了巨大傷亡並且作戰效率逐步下降。在最初階段的戰斗中,根據美國歷史學家Conrad H.
Lanza的說法,帕維亞步兵師作為艾略特裝甲師的後衛以一場夜襲擊退了紐西蘭23營的推進。最終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帕維亞步兵師在1942年11月4日軸心國從阿拉曼到富卡的撤退中被遺棄了,由於被遺棄,他們別無選擇只有投降。
4、博洛尼亞師在托卜魯克負責的防區包含幾個全部被雷區環繞的有步兵和炮兵單位防守的戰略要點,在1941年11月21日,博洛尼亞師擊退了作為十字軍行動一
部分的英軍的一次進攻。那天早上,該師被英軍攻擊(第2蘇格蘭邊民團,第2蘇格蘭高地警衛團,配備瑪蒂爾達坦克的第4皇家坦克營),博洛尼亞師部分陣地被
突破,但是大部分的進攻部隊在德軍第3偵察營的協助下被擊敗。在總結這次進攻的經驗教訓時,紐西蘭官方二戰史寫......>>
❷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的軍隊是什麼樣的
義大利諸城邦在15世紀持續不斷的戰事,從Machiavelli(中世紀佛羅倫薩政治家,1469-1527,譯者注)的觀點以來,就始終被稱為「無聊的戰爭」。那些職業雇傭兵商人(mercenary condottieri)控制了戰爭,他們唯一的興趣就是避免損失貴重的士兵同時盡量不斷編織有利可圖的斗爭,也就把戰爭削弱成了一種溫和的策略對抗棋藝,一種總是會讓批評者們憤慨卻似乎頗為人道的程序手段。由於依賴雇傭兵,義大利人已經失去了他們祖先在軍事上的光榮德行,在1494年和法國開始的戰爭中,雇傭兵們不能經受這種「真正」戰斗的挑戰,他們的半島變成了一個戰場,在半個世紀的無力戰斗之後,終於被外國人所征服和統治(義大利戰爭到1544年結束,但實際上主要是法國和西班牙在爭奪領土,當地城邦基本都早已失去了獨立權,譯者注)。這個過程確確實實地發生了,有些事實也許還能佐證其原因-----甚至Machiavelli的觀點里都拒絕承認其存在:1427年在Molinella,一場慣例式的沖突在持續了半天後結束了,沒有任何陣亡者,於是後世的歷史學家Ammirato只能如此描述它------20,000勇士在一場充滿俠義精神的戰斗中製造了可能大約300位死者......
但更多當代的記者和學者(特別是「Mercenaries and their Masters」的Michael Mallet)已經修正了這種描述,強調指出義大利城邦並非這樣徹底依賴雇傭兵,他們沒有完全廢棄民兵制度,也沒有忽略掉步兵的意義。雇傭兵商人也不是如同表面上那樣的無感情動物,因為他們的利益也被綁在自己占據的土地上,需要為一個特定城邦提供長期穩定服務。
❸ 義大利二戰班組火力配置
二戰義大利陸軍編制幾次改動,下述以1940年步兵團為准(德國將軍如隆美爾經常抱怨義大利軍不滿編,常二二編制,缺人缺裝備,詳情見歷史文獻《齊亞諾日記》)
義大利1940年6月10日參戰時,其步兵連有156人,1個連部排,3個步兵排,每排除了排長2人外有2個各18/20人的步兵班,每個班各有1個9人的機槍組(2挺輕機槍)和1個11人的步槍組。
步手滑櫻槍主要是卡爾加諾(CARCANO)M1891型步槍,口徑6.5毫米(和日本一起是主要交戰國中僅有的採用此口徑的國家),6發彈夾,算是開發較成功的步槍,並發展出一系列型號,但在35-36年的阿比西尼亞戰爭中就暴露出威力偏小,後准備採用7.35毫米口徑,但因為倉促參戰及後勤的原因,主要還是使用6.5毫米。
輕機槍是M1930布瑞達(Breda)輕機槍
該槍1930-37年間生產,口徑:6.5毫米,重量:9.96公斤,彈量:20發,彈速:609米每秒鍾射速:475發每分鍾(全自動,空氣冷卻)射程:750-800米。使用同M1891步槍的6.5mm卡爾卡諾步槍彈。
手槍則是傑出設計伯萊塔M19349mm手槍、由伯萊塔公司於1934年研製成功,畢叢同年被義大利陸軍正式列裝,成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單兵自衛武器。該槍是伯萊塔M1915手槍(意軍一戰中的制式手槍讓旅)的改進型,同時也集中了M1921和M1923手槍的優點,發射勃朗寧9mm手槍短彈(又稱9×17mm手槍彈、0.380英寸ACP彈)。
義大利莫斯切圖m1938沖鋒槍(moschetto)
沖鋒槍主要是貝雷塔的M1938A型沖鋒槍,該槍採用了自由槍機式的自動方式,理論射速為600發/分鍾,初速:420米/秒,口徑為9毫米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彈,M1938A型沖鋒槍全槍長達到了946毫米,槍管長315毫米,空槍重4.2公斤。相比現代的沖鋒槍,M1938A型沖鋒槍的尺寸顯得過大,但是有效射程達到了200-250米。
上圖為二戰義大利陸軍真實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機槍組一挺機槍有正副射手兩人,彈葯手一人,觀察手一人,機槍組9人編制(兩挺機槍加指揮員)就出來了,加上步槍組(指揮配備手槍),整個班組火力編制就是這樣。
武器參數部分來之於:
《現代兵器》1998年10期輕武器系列報道之七義大利輕武器裝備撮要
備註:義大利的戰鬥力遠不如他的裝備來得好,可以說義大利為戰勝法西斯做出特殊貢獻,要是義大利和德國一樣能打,美英法最好還要多傷亡兩三百萬士兵。
❹ 二戰義大利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
一、經濟資源
在現代戰爭中,能否保證戰略物資的供應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戰略物資來源一旦枯竭,軍隊就會喪失行動能力。法西斯義大利的致命弱點恰恰就是經濟基礎薄弱和資源匱乏,軍事工業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幾乎都要依賴進口。為了擺脫這種被動的狀況,早在1937年義大利就決定實施「自給自足」計劃。但是,這一計劃的實施未能縮小義大利原料生產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鋼鐵和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的生產為例,1938年義大利僅產劣質煤148萬噸,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國煤炭產量分別為4.06億噸、2.3億噸、4600萬噸和1.69億噸;當年的鋼產量,義大利為237.7萬噸,美、英、法、德則分別為5000萬噸、1400萬噸、600萬噸和2300萬噸。義大利的石油生產情況就更糟。1938年它僅產原油153265噸,而平時每年消耗石油 400萬噸,戰時800萬噸,所消費的石油幾乎全部都要從國外進口。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則為1.7億噸,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儲量豐富的油田,因而原油產量也很高。此外,義大利的銅、鎳、鉛、錫等有色金屬資源也很缺乏。其中情況較好的銅,1938年也僅產2963噸,而同年美國的銅產量為58萬噸。
原料的不足使義大利的工業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歐美大國。例如,1938年,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為了實現軍隊的機械化和快速化,採取各種辦法增加汽車的產量,從而推動了義大利汽車業的發展,汽車的年產量增至62072輛。但這個數字仍然無法同上述國家的汽車產量相比。當年美國為444.8萬輛,德國為 34.8萬輛,即使產量少些的英國和法國也都超過了30萬輛。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時,義大利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備已經告竭。當時,鋼材還夠用14天,煤炭只夠用50天,情況好些的鐵礦石也只夠用180天。
為了解決戰略資源短缺問題,義大利法西斯政府採取一些權宜措施來彌補戰略物資的不足。例如,以愛國捐獻的名義強迫居民上繳銅等有色金屬,下令徵用民間的鋼鐵製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限量用電,報紙一律改為四版發行等等。事實上,這些措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義大利戰略物資短缺的問題。
總之,到1940年6月參戰時,義大利的經濟遠沒有為戰爭做好准備,這從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的日記中可以得到證實。1940年4月7日,在義大利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的陪同下,齊亞諾察看了戰略物資儲備情況。齊亞諾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與他一起走馬觀花地調查了我國金屬儲備情況。結果令人十分沮喪」。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羅薩報告說,「義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國外市場,即使動用我們少得可憐的黃金儲備也買不起我們所需要的金屬「。另外,從國內情況來看義大利的「資源極其缺乏,破銅爛鐵的收繳也已達到極限。一切都完了」,並且說,「就物資儲備而言,我們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比去年9月份還要糟,現有的物資也只夠打幾個月的仗」。在聽了法瓦格羅薩的上述這番話之後,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怎敢參戰呢!?」
二、軍事准備
戰略物資的缺乏和經濟的虛弱使義大利的軍事力量受到很大影響。雖然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據當時任意軍總參謀長的巴多格里奧元帥事後說:「法西斯義大利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
當時,步兵是義大利陸軍的主體,約占陸軍總數的80%,但其武器裝備的落後令人吃驚。士兵手中拿的還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91式步槍。自動步槍雖然已開始生產,但數量極其有限。步兵的落後還表現在缺少機動車輛上。士兵按條例規定每人背負一個重達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進速度十分緩慢,平均每天只能前進30公里。義大利決定參戰後,步兵師開始實施所謂的「小機械化」,即給每個師配備少量汽車和自行車作為「補充裝備」。自行車用來運送背包,士兵輪流坐汽車行軍。這樣一來,行軍速度雖然略有提高,但卻增加了團隊間的矛盾,渙散了部隊的紀律。步兵師配備的主要武器是:34門100毫米野炮、30門81毫米迫擊炮、8門47毫米反坦克炮。這些火炮有相當一部分是一戰時從奧地利人手中繳獲來的,其餘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生產的老式部件所組裝。由此不難看出,義大利軍隊使用的火炮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了。
陸軍中裝備略為好些的是那3個坦克師,總共擁有坦克1200輛。其中的近1100輛是3噸重的13輕型坦克,裝甲很薄,步槍子彈即可穿透。其最大特點是沒有安裝火炮,攜帶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機槍。士兵中有人戲稱這種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稱之為「沙丁魚罐頭盒」。事實上它不能用於作戰,只能作為戰時運送彈葯的輔助工具。另外有大約100輛6噸重的16中型坦克,這種坦克一時還不能開赴前線,因為其火炮瞄準器有毛病,需要檢修。當時英國坦克部隊配備的多半是13噸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來,這幾個坦克師也是徒有虛名。 1939年格拉齊尼元帥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發現陸軍裝備和作戰水平極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擔心,並且說,在戰場上陸軍不過是做做樣子,擺擺陣勢,打仗不靠陸軍。
義大利海軍和空軍的情況與陸軍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後十分重視擴充海軍和空軍,所以經過法西斯宣傳機器的大肆吹噓,義大利民眾認為其海空軍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軍看成是實現其擴張野心的一個重要工具。他說,義大利是一個伸入地中海的半島,稱霸地中海是義大利向外擴張的基礎,這首先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為此,他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海軍的待遇,其中包括服裝、食品和津貼都優於其它軍種,致使許多青年人爭先恐後當海軍。但是,由於墨索里尼不懂軍事,因而未能對發展海軍做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抉擇,只是一味追求艦艇的數量和噸位。截止1940年春季,義大利海軍已擁有各類艦艇257艘。其中 3.5萬噸級戰列艦4艘,萬噸級巡洋艦7艘,輕型巡洋艦15艘,驅逐艦59艘,快艇67艘。從數量和噸位看,義大利艦艇不如美國和英國,而與法國相當。但從武器裝備和技術性能來看,均無法同上述諸國相比。另外,義大利當時沒有航空母艦,從而使其艦隊在遠距離行動時得不到空中掩護。墨索里尼也曾為此焦慮不安,但卻自欺欺人地說,義大利無需建造航母,因為「整個義大利就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艦」。
直到1941年,義大利海軍由於缺乏空中支援和空中偵察手段,損失慘重,墨索里尼才下令將兩艘大型客輪改裝為航空母艦。
空軍是法西斯政權建立後於1923年新建的軍種,被吹噓為義大利的「精英部隊」,這是因為大多數法西斯領導人都曾經當過飛行員。由於墨索里尼把空軍完全法西斯化,所以當時空軍便成為富家子弟和投機分子快速晉升和步入高層的階梯。他們紛紛參加空軍,短則呆上兩三個月,長則混個一年半載,「退役」後很快就會得到提拔和重用。然而,空軍所擁有的飛機並不是法西斯宣傳的3000架(有時是8500架)。後來,法西斯當局覺得這種過於誇張的虛假宣傳難以令人信服,於是官方於1939年12月發布消息說,義大利空軍擁有飛機2300架。其實,這個數字與實際情況也有很大差距。據義大利空軍參謀長普里科洛證實,這其中的847架因過於陳舊將要被拆卸,另有大約500架因技術性能落後還存放在機庫里。因此,真正能用於作戰的飛機充其量也不過1000架。普里科洛在一次會議上告誡與會者不要對義大利空軍的實力抱有幻想。其理由是,雖然義大利空軍所擁有的飛機與其他國家不相上下,但技術落後,沒有雷達。
二次大戰前,人們認為在墨索里尼的領導下,義大利已經整裝待發,做好了戰爭准備。實際上,如同經濟准備不足一樣,義大利於1940年6月10日參戰時其軍事准備也很不足。可以說,各軍兵種的武器裝備均不符合作戰的要求。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說,從武器裝備情況來看,義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個月的戰爭。
三、戰略領導
義大利戰略領導的失誤,與獨裁者墨索里尼有著密切關系。一是墨索里尼缺乏精確的計劃和明確的戰略目標。例如,入侵希臘僅僅是為了顯示義大利能與德國平起平坐。1940年6月,當看到德國在西線取得重大戰果時,墨索里尼也打算打一場擺脫德國人的「平行戰」。墨索里尼認為,除利用義大利在北非的優勢發動進攻外,只能在巴爾干尋找一個義大利軍隊與之作戰時顯示出威力的弱國來打。外交部長齊亞諾提出打希臘,墨索里尼則堅持要首先打南斯拉夫,並命令總參謀部按照他的設想制定作戰方案,但後來又決定對希臘發動突然襲擊。墨索里尼說,只要行動迅速,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迫使希臘投降。1940年10月12日,德國在事先未通知義大利的情況下出兵佔領了羅馬尼亞,墨索里尼感到十分惱火,決定立即入侵希臘。他說:「希特勒總是讓我面對既成事實,這次我要照方抓葯,將讓他從報上看到我佔領希臘的消息」。希臘戰役中,盡管墨索里尼多次更換指揮官,仍然未能扭轉敗局,後來派去的王牌師也被全殲。 Xj})?{FP
為了獲取戰利品,義大利派20幾萬軍隊到蘇聯戰場。蘇德戰爭爆發後,墨索里尼預計希特勒會很快取得勝利,他認為如果義大利派軍隊到蘇聯,必將獲得許多戰利品,於是他給希特勒寫信,要求派一支軍隊參戰。1941年6月底至7月初,由1個裝甲師和2個汽車運輸師共計6.2萬人組成的「義大利遠征俄國軍團」 開赴蘇聯。後來於1942年又增派4個步兵師和3個快速師,共計10個師22.9萬人組成「義大利第8集團軍」。結果,派到蘇德戰場的所謂「精銳部隊」死傷將近一半,其餘沖出蘇軍包圍圈逃回義大利,裝備損失80%以上。
有時在目的達到後,墨索里尼卻不必要地炫耀武力。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宣戰後並沒有立即採取軍事行動,只是讓義大利軍隊在意法邊界待命。6月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對法行動方略。在二人舉行會晤時,墨索里尼要求把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亞、吉布地和法國南部劃歸義大利,希特勒當即表示同意。但當返回羅馬後1墨索里尼覺得這樣得來的勝利有失自己的尊嚴。於是,他突然決定,在停戰協定簽訂前,向法軍駐守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動閃電戰。進攻開始後,意軍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從前線返回的國家法西斯黨前任總書記斯特拉塞說:「停戰前兩天還用20多年前使用的那套辦法,讓那麼多的人白白去送死」。齊亞諾曾經這樣說:「墨索里尼並不是想要這要那。他想要的是戰爭,通過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兩倍他也不會要」。墨索里尼也說過類似的話:「軍事成功遠比完全通過和平途徑去獲取領土更加吸引人」。這說明墨索里尼貪求的是軍事勝利,並以此作為樹立個人權威的基礎。
二是墨索里尼剛愎自用,少謀寡斷。他本不懂軍事,缺乏指揮才能,卻以最高統帥的身份剝奪了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把全部軍事大權集於一身,獨斷專行。墨索里尼樂於下級報喜,惡於下級報憂,根本聽不進不同的意見。齊亞諾就曾經說:「沒有必要反對他,那樣會更糟」。一位將軍認為意軍准備不足,參戰只有失敗,勸誡墨索里尼不要參戰,結果被墨索里尼下令砍去了雙腳。巴多格里奧元帥認為意軍在希臘的失敗完全是墨索里尼造成的,他指出:「領袖(指墨索里尼)應當清醒地意識到,是他的一知半解和好大喜功正在把義大利引向失敗」。在聽到這番不恭之詞後,墨索里尼勃然大怒,他把巴多格里奧說成是「國家的公敵」和「叛徒 」,迫使他於1940年12月4日正式辭職。
1940年夏季,意軍在東非的部隊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了該地的英軍。但是,墨索里尼領導下的意軍統帥部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英軍的增援部隊到達東非之前發動堅決的進攻,而是在取得小勝之後即停止前進,由於墨索里尼一再命令意軍「只守不攻」,結果貽誤了戰機。1941年2月,韋維爾將軍指揮的英軍得到增援後開始發動攻勢,奧斯塔公爵指揮的意軍迅速潰敗,23萬意軍當了俘虜,墨索里尼那曇花一現的「東非帝國」就此告終。
墨索里尼下台後,在被巴多格里奧政府軟禁期間,他思考了許多問題。墨索里尼承認「他的政權在缺乏武器、士氣和資源的情況下,在錯誤的時間把國家拖入一場錯誤的戰爭。他濫用了千萬人的勇氣和熱情,為了向盟國顯示自己的偉大,外行地指揮了多次愚蠢的遠征」。應當說,他的反思還是比較客觀的,但他卻為自己尋找一些借口,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軍隊和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