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必勝客披薩和義大利正宗的披薩有何區別
義大利正宗的披薩全是薄底的,有點類似於無邊披薩,但肯定不是餅干做的。現在必勝客披薩全都是美式的,經過了改良,選料也不那麼講究了。義大利人吃披薩都是捲起來吃,有點像我們中國人吃蔥油餅一樣。做法的話,肯定是低溫發酵,手工拍打,要過肩頭甩面團的,類似於印度飛餅的做法,這樣才會松軟有嚼勁。而且義大利披薩上用的乳酪很講究,一般選用上等的馬蘇里拉芝士和帕馬森芝士,而且是放到一個木頭爐子里烤出來的,有時還用炭火。那真是一個香啊!開在中國的一些正宗的義大利披薩店甚至都會把爐子運過來。
『貳』 必勝客是哪個國家的
必勝客為美國品牌,必勝客是比薩專賣連鎖企業之一,由法蘭克·卡尼和丹·卡尼兩兄弟在1958年,憑著由母親借來的600美元於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創立首間必勝客餐廳。
主導產品:比薩餅(Pizza),是一種在全球頗受歡迎,發源於義大利的食品。比薩餅的通常做法是用發酵的圓面餅上面覆蓋番茄醬,乳酪和其他配料由烤爐烤制而成。
據統計,在義大利大約有20,000多間比薩餅店,全球最大的比薩餅連鎖店是必勝客。
歡樂美食
這里的消費群以年輕一族為主,時尚的、流行的元素為必勝客鋪上了歡樂的背景。沒有嗆人的油煙,沒有令人作嘔的蚊蠅,有的只是干凈的桌椅和明亮的窗戶,心情自然舒暢愉悅。
一向求新求變的必勝客近又推出新款餐品:挪威紅鱒魚。必勝客的比薩專家漂洋過海,終於在挪威大峽灣覓到珍奇——挪威紅鱒魚,又一個「環宇搜奇系列」奇跡誕生了。
同時,注意因地制宜,比如「蜀中大將」從選料和口味上頗具四川特色。
『叄』 義大利美食有那些著名的品牌飲食店必勝客是不是
義大利共和國地外歐洲南部,面積301263平方公里,人口5700萬。義大利是由古羅馬帝國演變而來,歷史悠久,飲食文化也相當發達。
義大利的菜餚源自古羅馬帝國宮廷,有著濃郁的文藝復興時代佛羅倫薩的膳食情韻,素稱「歐洲大陸烹調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義大利菜多以海鮮作主料,輔以牛、羊、豬、魚、雞、鴨、番茄、黃瓜、蘿卜、青椒、大頭菜、香蔥烹成。製法常用煎、炒、炸、煮、紅燴或紅燜,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帶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視牙齒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彈性為美,形成醇濃、香鮮、斷生、原汁、微辣、硬韌的12字特色。這都表現在佛羅倫薩牛排、羅馬魔鬼雞、那不勒斯烤龍蝦、巴里甲魚、奧斯勃克牛肘肉、扎馬格龍沙拉,米列斯特通心粉、雞蛋肉末沙司、板肉白豆沙拉子、青椒燜雞、燴大蝦、烤魚、冷雞、白豆湯、火腿切面條等名食之中,四方遊客趨之若鶩。
與大菜相比,義大利的面條、薄餅、米飯、肉腸和飲料更上一層樓。義大利面條也叫義大利粉,名聲很響。它分為線狀、顆粒狀、中空狀和空心花式狀四個大類,用麵粉加雞蛋、番茄、菠菜或其它輔料經機器加工製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通心粉、蜆殼粉、蝴蝶結粉、魚茸螺絲粉、青豆湯粉和番茄醬粉,有白、紅、黃、綠諸種顏色。這些粉大都煮熟後有咬勁,佐以火腿、臘肉、哈蜊、肉末、魚絲、乳酪、蘑菇、鮮筍、辣椒、洋蔥、蝦仁、青豆和各色作料,馨香可口。義大利年產各種面條多達200萬噸,每年人均食用30公斤。
義大利薄餅又名「碧莎」,系將油蘸面胚置於碧莎鐵盤中添加多種餡料(如豬肉、牛肉、火腿、黃瓜、茄子、洋蔥)烘烙面成,內有干酷番茄醬提味,上面還要點綴橄欖絲和雞蛋丁。義大利有2400餘家專門出售這種薄餅的快餐店,獲利甚豐。
義大利米飯也叫「沙利托」。這是將洋蔥丁、牛油與大米同炒,邊炒邊下葡萄酒使之吸干入味;或者是用豌豆、青菜、肉湯和大米同燜,口感香柔。沙利托與中國新疆維吾爾族的抓飯異曲同工,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物。
義大利肉腸雅稱「莎樂美」,形似粗長滾圓的擀麵杖。外面有一層粉狀的白黴,切開後嫣紅欲滴,香氣四溢。它與德國的灌腸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義大利的飲料包括軟飲料、低度酒、興奮飲料、營養飲料幾大類型,製作都很考究。像有「最佳使節」之稱的香檳酒,價廉物美的「維諾」葡萄酒,都系酒中名品。義大利是個嗜酒的民族。無論男女都愛飲酒,甚至喝咖啡時也要摻酒以增加其香味。因為飲酒,一餐飯的時間往往托得很長,所以義大利人有一句口頭禪:「不願花時間就別喝酒」。
義大利人請客,星期天和節日多在家中,平時是去餐館。其程序是開席時先喝點香檳酒。他們輕輕撬動瓶塞,讓瓶內的氣體慢慢外推,突然間「乒」的一聲,彈出瓶塞,賓主都以此為吉兆,鼓掌祝賀,開懷暢飲。接著上海鮮大拼盤,再飲葡萄酒。隨後正菜有4道:一是什錦菜湯、炒米飯(或通心粉)、乾酪;二是牛排、魚蝦或各式雞菜、生菜;三是水果、冰淇淋之類;四是甜點及蛋糕。飯後要飲消化酒及咖啡。若是富裕人家,節日的正菜常常多達7道,還須配置開胃的苦艾酒以及助消化的烈酒。義大利人在宴會上從不呆板拘泥,想吃就吃,想喝便喝,並且確信古訓:「客人喝得高興,主人臉上光彩。」
『肆』 為什麼義大利沒有星巴克門店
沒有的原因應該有:
1、義大利已經滿大街都是bar(一般義大利人喝咖啡的地方)了,比中國的沙縣小吃、桂林米粉一類的密得多得多得多。星巴克拉不開陣勢。
2、義大利現有的bar的咖啡不僅正宗,還便宜,價格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星巴克的咖啡雖然是在義大利咖啡的基礎上改造的,美式咖啡在義大利人看來根本就是糟蹋。義大利人對自己的文化尤其是飲食是很自豪很堅持很排外的。就咖啡而言星巴克沒有優勢。
3、在有星巴克之前,義大利就已經有bar了,那時候美國人還不知道原來咖啡不是非得在飯桌上喝。而義大利喝的早已不僅僅是味道,而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了!對他們來說bar是交朋友、聊天、放鬆、休閑的地方。他們不需要wifi,更不能想像拿著一大杯塑料杯裝的咖啡在大街上喝。為什麼沒有把bar翻譯成咖啡店,是因為跟星巴克這樣比較安靜可以正兒八經坐下來喝咖啡的咖啡店不一樣,義大利人都是站在bar的吧台前喝的,bar的裝潢也不會很考究,而且還可能比較嘈雜。跟星巴克這樣高貴冷艷的連鎖店相比,義大利人家庭夫妻店模式的bar更有人情味。
4、應該是反壟斷的原因吧,雖然義大利人可能不待見星巴克,但是義大利也不是沒有這種類型的連鎖咖啡店(不是bar),只是規模還比較小,而且開在一些比較高檔的地方,或者是文教區知識分子活躍的地方,而且也是才興起。所以星巴克這種全球化標准化比較親民的連鎖店還是會對小規模的本土家庭小企業造成沖擊的。前幾年義大利反亞馬遜法弄得沸沸揚揚的,星巴克要進義大利應該也是這種待遇。
5、星巴克也不敢冒這個險,星巴克的靈感就來源於義大利,賣好了固然好,賣不好形象受損,還是不差這點錢了。
『伍』 義大利食品沒有那麼多快餐可供選擇的原因是什麼呢
你需要了解一個關於義大利人的事實
它們等待食物……
一個好的義大利面至少需要烹飪10分鍾,而一個熟透的披薩則需要5分鍾。所以比起在微波爐里加熱過的食物,我們更喜歡等待。
哦,是的,我們有快餐:taglio披薩(通常外賣),Tramezzini,那波里塔諾Cuoppo,
Arancino o Arancina(取決於你是在卡塔尼亞還是巴勒莫),窗格Cunzatu,
戀愛補給品e crocchette,哦,反正有很多油炸的東西!
在羅馬我們有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但我還是更喜歡等我的食物!
其中最好的一種是帶波切塔的披薩:
Porchetta是什麼?porchetta是天堂般的味道,整頭去骨豬肉(通常是一頭雌性豬),烤一整夜,用鹽、胡椒、大蒜和迷迭香調味。溫熱的披薩和溫熱的porchetta是最好的搭配。
你想要輕一點的嗎?
火腿無花果比飢仿安卡披薩:
或者熏火腿和乳酪,香腸和雞肉,即使你是素食者,披薩配茄子或西葫蘆或任何你想要的裡面!
和甜點?
天然的比安卡披薩,但裡面充滿了Nutella:
所以,如果你在羅馬,你需要吃快餐,那就找一家麵包店吧!
『陸』 義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歷史的食物
這大概是關於義大利最沒有爭議的話題——根據CNN的一項調查,說起義大利,全球80%以上的受訪民眾,首先想到的,就是披薩Pizza。
無論你是鍾情文藝復興的藝術青年,還是醉心於古羅馬建築的 歷史 愛好者,或者是被 《托斯卡納艷陽下》 洗腦的 旅遊 達人,看完上面這些精神大餐,再吃一頓正宗的披薩,總是少不了的。
作為風靡全球的快餐 美食 ,披薩Pizza可能是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食品,沒有之一。
無論是在它的發源地義大利那不勒斯,還是在它發展壯大的美國,無論在中東,還是亞洲的新興經濟體,我們處處都能看到這張面餅承載的人類餐飲 歷史 。
請別忽略這點——義大利的確有燦爛的文明和傑出的藝術成就,也誕生了 法拉利 、 蘭博基尼 、 杜卡迪 這樣的工業藝術品,但是,全世界很少有像披薩這樣的,如此平易近人,卻又如此風靡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披薩的故事。
現在每一年全世界各家餐館售出的披薩總數,超過 50億 張;如果再加上人們在家烤制的披薩,基本上可以說,披薩是真正的地球食品,廣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走到哪裡,不知道吃什麼時,點披薩總是不會錯的。
坊間關於披薩的來源,有很多不同的故事版本。當然我們最喜聞樂見的版本,就是 馬可波羅 在游歷東方之後回到義大利,懷念中國的餡餅和餃子,隨後他就把融合了東方 美食 藝術的餡料,放在了大餅上。
故事很美好,可惜,這只是個虛構的故事而已,沒有什麼扎實的史料支撐。
目前關於披薩最古老的記載,可以追述到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古埃及,在地中海沿岸多地,都出現了在小麥製成的面餅上,塗抹芝士,並放上一些香草和肉類的 美食 ,這就是披薩的原型。
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維吉爾曾在他的名著 《埃涅阿斯紀》 中,描述了早期披薩的樣子——「他們拿出薄薄的面餅,在上面撒上在樹林里找到的蘑菇和香草,然後狼吞虎咽地把餅吞下。」
這聽起來就像是披薩這種快餐食品,應該有的樣子。
近年來,隨著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又在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上發現了距今3000年前的人類遺址中,就有製作面餅和餡料加工的工具。
當年雄霸歐亞大陸的波斯君王大流士一世,也曾在他的士兵中推行一種在盾牌上烤餅的烹調技巧——一開始,士兵只是出於方便,把麵包打成扁狀放在盾牌上烤制,後來逐漸加上了芝士和棗子。
隔著屏幕,我都能聞到酥脆的味道。
經過歲月的漫長進化,如今披薩的主要消耗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國——據統計,全球大約60%的披薩是由美國人民所吃掉的,而不是披薩的發源地義大利。
所以美國人民是有多愛吃披薩???
一種 美食 ,漂洋過海,在全球落地生根,這是怎麼做到的?
雖然披薩這樣東西,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它真正登堂入室,卻只是近200年的時間——飽覽群書的你,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哪位王公貴族或者大作家詳細描述自己吃披薩的過程吧?那就對了,因為從頭到尾,披薩就是下里巴人、親民到底的大眾食品,就是圖個方便快捷。
從古羅馬時代,跨越漫長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披薩一直作為一種快餐食品,在老百姓中流傳著——只不過,當年的披薩除了面餅和如今的不太一樣,也使用了豬油提香。沒辦法,窮苦老百姓就是想多吃點油水而已。
1760年,在義大利中南部的港口城市 那不勒斯 ,悄然發生了一件影響披薩命運的小事。
作為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最多的就是窮苦的搬運工,當地人稱他們為Lazzaroni,義大利語意為叫花子。這其中的很多人,都家徒四壁,甚至有人窮得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睡在街上。
對於這樣的一群人來說,能有一種既能填飽肚子、還有足夠油水、口味還不錯的快速食品,簡直就是剛需。
披薩,就是這一階層最喜愛的食物。但是以前的豬油配方,還是太油膩了。
1760年,來自美洲新世界的 西紅柿 , 歷史 上第一次抵達了地中海沿岸。
是的,你沒有看錯 ——西歐國家食用西紅柿的 歷史 ,是從1760年開始的。
人們很快發現,給油膩的披薩上,撒上西紅柿、芝士和香腸,頓時,整個格調和口味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後世的經典搭配,迅速地在那不勒斯流行開來。
但是對於上流 社會 來說,這種油膩的居然用手吃的食物,簡直令人作嘔。
隨著時間的推移,披薩開始悄然在 社會 上層人士中也流行開了。
大作家 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作者)曾在他的作品中,熱情洋溢地贊美那不勒斯披薩上的各種餡料,他還說過,兩片披薩當早飯正好,如果有一整個的話,就夠一家人吃了。
時任那不勒斯國王的費迪南德,還專門在自己的宮殿中修建了一個烤披薩的爐子,這也在貴族間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一開始還勸國王別吃這種「下等人的食物」,後來發現不光國王吃了停不下來,這種 美食 的誘惑的確很難抵擋。
說到那不勒斯的披薩,那就必然要提到Pizzeria Brandi,這家同樣始建於1760年的老店。
如果當年就有米其林星級餐廳體系的話,這家絕對會是平價 美食 的天花板——就是在這家餐廳,1889年,義大利統一的那一年,走進了兩位不尋常的客人,義大利的國王烏爾貝托一世和他的王後瑪格瑞塔。
吃厭了法式大餐的國王和王後,想要換換口味,於是他們叫來了那不勒斯的當時師傅,給他們准備最具有當地特色的 美食 。
師傅絞盡腦汁,給國王王後准備了3個披薩,其中王後對上面有著西紅柿、Mozzarella芝士和羅勒的這個贊不絕口。
這也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Pizza Margherita,它從此成為全世界披薩愛好者必然要吃的一道 美食 。
所以你就能明白,那不勒斯人對於披薩是多麼的驕傲,你甚至可以對這座城市最鍾愛的一代球王 馬拉多納 不感冒,但是你如果敢在那不勒斯說披薩的壞話,那肯定是全城喊打的悲慘結果。
不過,披薩真正的風靡世界,靠的並不是王公貴族,而是萬千義大利移民的勤勞雙手。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著大量義大利移民來到北美大陸,披薩也跟著他們漂洋過海,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途。
1905年,整個北美第一家披薩餐廳 Lombardi's ,在紐約曼哈頓開業大吉。這家店至今仍在,紐約的小夥伴們可以有時間去嘗嘗看,還是當年的烤爐烤出來的味道。
最初的披薩店,只是局限在義大利移民比較多的幾個城市,如紐約、芝加哥、費城;一開始也只有義大利移民鍾愛披薩,大部分local的山姆大叔還是敬而遠之的。
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有了很大改觀——大量的美國士兵榮歸故里,他們在歐洲已經習慣了有披薩吃的日子,回到美國發現,家鄉原來也開始有了披薩;加上這時段有多位義大利裔美國電影明星嶄露頭角,吃義大利菜也成了時髦的事。
1958年,後來開遍全世界的 Pizza Hut必勝客 ,在美國堪薩斯州的Wichita開出了第一家店*(如今還在,有情節的可去瞻仰)。
披薩連鎖店,很快成為了全美風行的大趨勢——在隨後的1968年,Domino's 多美諾披薩也誕生了;1984年,棒約翰Papa John's也問世了。
美國大陸成為了披薩文化爆炸的核心,有意思的是,這種風潮吹回了歐洲大陸,義大利和周邊國家的歐洲人也比以前更愛吃披薩了。
當然,堅持吃那不勒斯式薄底披薩的,是不會接受美國芝加哥式的厚底披薩的(也就是我們在必勝客能吃到的那種)。
這是標准那不勒斯式的薄底,更為香脆。
這則是芝加哥式的厚底的,明顯麵粉更多,用料會更多
義大利至今還有很多人,完全不接受厚底的披薩;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好吃才是王道,各花入各眼,能夠適應全世界70億人的不同口味,才是真正的世界 美食 。
說了這么多披薩的故事,其實有一件事情,至今仍有爭議。
那就是關於披薩Pizza的定義——是不是在面餅上鋪上芝士和其他餡料,拿到爐子里烤一烤,出來的就是披薩?
對此,19世紀的那不勒斯人和如今的大部分義大利人,一定會睜圓了眼睛跟你拚命。
他們能夠跟你說出一大堆理由,為什麼只有義大利,只有那不勒斯的披薩,才能被稱為真正的披薩。
但是,我們作為走南闖北的旅行家和 美食 家,對於這種說法,持保留態度。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德國西南部,以及瑞士,流行著一種德語叫做 Flammenkuchen (法語叫做tarte flambée)的 美食 ,直譯過來,應該叫「火烤蛋糕」,就長這樣。
上面一般是放著洋蔥、火腿和芝士。
你說這是披薩吧,一般為了避免版權糾紛,店家會把Flammenkuchen做成 方形,或者不那麼圓的圓形,省的人們誤解這是披薩。但是從實質上來說,製作工藝 和餡料的確和披薩極其類似。
再比如,土耳其有一種國民食品,叫做Lahmacun ,看樣子就知道,這貨不是披薩的表兄就是表弟。
與披薩不同的是,Lahmacun的底更薄更脆,而且上面的餡料不太一樣,Lahmacun基本沒有放芝士的,辣味為主。
不過更多人,把它稱為「土耳其披薩」 。
歸根結底一句話, 叫什麼不重要,好吃才重要。
所以,我們要感謝2000多年前的古人們,在那個物質還不富足的年代,用他們勤勞的雙手,揉啊揉啊,揉出了如今風行天下的披薩 。
他們才是真正的 美食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