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會戰敗
以軸心國最終戰敗而結束,把義大利劃入的軸心國,所以他是戰敗國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義大利在二戰後期參與對德戰爭,是被盟軍脅迫和無償徵用的,義大利就是以戰敗國的地位被盟軍領導著去對德作戰。
ps:
教科書中沒寫義大利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而在某些關於二戰的書中寫是戰勝國,但是在國內最權威的現代史中說他是戰敗國。
義大利與日本一樣,被定義為後起的工業國家,一戰當中義大利政府曾經拋棄與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轉而倒向英法一邊,從而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義大利並沒有像英、法、美一樣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於還不如僅僅在青島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從戰敗的德國手裡接收了其在中國的特權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殖民地,還分了幾艘德國大洋艦隊的戰列艦,而且在之後的海軍談判中賺夠了砝碼,一躍成為與義大利、法國並立而僅次於英美的二等海權國家。而義大利卻連德國的一塊海外殖民地都沒分到!相比於戰爭對義大利帶來的創傷,這點點收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乎,義大利國內經濟開始倒退,政局變得不穩,新的思潮開始泛濫……政府無法控制局勢……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黨上台了,義大利成為了第一個獨裁集權的法西斯國家。然而,法西斯並沒有能夠救義大利,從1922年到1931年,義大利的經濟局勢仍然不斷惡化,失業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時,義大利對外的侵略擴張形勢也不容樂觀。義大利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法西斯的獨裁和窮兵黷武而有什麼大的進步。士氣低落內部腐敗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在以後的戰爭中嘗到了苦頭……
當時,德國對義大利的參戰是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的,這種心態反映的就是下面一個笑話: 如果義大利加入了盟國,那麼德國要派一個師打敗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那麼德國要派四個師監視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要加入軸心國,那麼德國要派八個師保護義大利; 結果,有人說:打敗義大利以後,德國還是要派人來監視和保護義大利,我寧願義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爾在非洲發現了一個關押義大利戰俘的英國戰俘營,就率領軍隊去解救義大利人,結果,槍聲一響,義大利人就跟著英國人跑……
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唯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導,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還有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一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了40多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還有北非戰爭前期,一個義大利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時候,義大利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2,3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的說到:「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最高軍銜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
❷ 在二戰後,義大利政治和社會為何會陷入了深度撕裂
主要還是和當時義大利在之前修改憲法實行公投的時候產生的分歧,這也是實行公投帶來的後遺症,畢竟對於修改憲法有些民眾認為是好的,有些人認為是不好的,所以這也造成了兩個極端,這也導致義大利政府和社會的關系一直都處於決裂的狀態。
03、經濟方面差別甚大,社會問題越來越多
義大利國家的發展南北差異也非常的大,也是因為經濟不振,所以也拖累了國家,而且這些問題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畢竟義大利的南方經濟水平一直都落後北方,南方地區又那麼的亂,而北方地區的人民還一直說政府拿著他們交的稅扶持南方,甚至北方還想著脫離義大利政府的管控,自立門戶,所以這也導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一直都處於緊綳的狀態,又難以解決。
❸ 二戰義大利失敗的主要原因
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在主要參戰國中是算地下的 低水平的工業提供了質量性能都欠佳的裝備 地面的坦克 火炮 運輸卡車等技術裝備和自己的德國盟友差距很遠 只比日本稍微強些 飛行器雖然30年底義大利航空工業曾經輝煌過 但是在2戰中義大利裝備的軍用飛機要麼性能尚可但產量底下 要麼是陳舊落後但是是空軍主力機型 義大利海軍建設是三軍中最現代化的,但是義大利本土沒有油田,燃料需要從外國進口,大戰末期因為沒有燃料,義大利艦隊已經不出海進行大規模作戰了。 雖然義大利輕武器水平尚可,但是在2戰中輕武器無法決定戰爭的進程。 因為缺乏資源,自身工業水平也很低下,義大利部隊甚至無法給去蘇聯的遠征軍配齊供應品。 這樣的軍備水平自然無法指望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哪怕是紙面上的戰鬥力。
意軍指揮也極其糟糕,墨索里尼上台後依靠的將領要麼年老古董,毫無現代化戰爭知識,要麼急躁冒進,空有勇氣卻沒才幹。 墨索里尼在執政期間也一直沒有切實掌握國家政權,空有野心但是沒有能力。
從各方面看,這樣的國家,在全面戰爭中想打敗任何一個過得去的對手,都是天方夜譚。
❹ 二戰時為何義大利會敗的那麼快
意軍本來就不行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唯一的損失是自己
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導,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
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還有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一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
共炸死了40多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還有北非戰爭前期,一個義大利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
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
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
?」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
!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時候,義大利
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2,3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意大
利人理直氣壯的說到:「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
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
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
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最高
軍銜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
義大利軍隊在兩次大戰中都有極上乘的搞笑功夫。一戰中義大利見風使舵投向協約國,
愚蠢地向德國參戰,結果在他們所負責的防線上被人數上占極劣勢的德軍打得潰不成
軍。二戰中仍是不改本色,50萬裝備精良的意軍豈圖奪取北非,完成墨索里尼的羅國帝
國的美夢,結果面對訓練有素的沙漠之鼠英第七裝甲師的幾千人的反攻,先是不知道該
幹些什麼,然後是不敢面對英軍坦克,最後是十萬人竟然不戰而逃,造成了意軍整體的
崩潰,如果不是隆美爾的北非軍團,義大利連以前所佔的北非殖民地也會丟個清光,更
為搞笑的是,當盟軍在亞平寧半島登陸時,面對的不是嚴陣以待的、不怕犧牲的意軍,
而成千上萬,笑逐顏開的逃兵,這些逃兵奔向盟軍時,猶如狂奔的牛群,以至於一名美
軍軍官在日記中記到:我們唯一擔心的是別被他們踩死。意軍打仗不行,但是排著整齊
的隊伍走向戰俘營卻是一流的素質,將軍們提著小箱子,神態自若的走在隊伍中,活象
是在閱兵。現在的義大利軍隊在總理的死命令下,仍待在伊拉克,意圖洗刷前輩們不戰
而逃的恥辱歷史,我希望伊拉克人民能再次喚醒可愛的羅馬人靈魂深處的搞笑本能,再
次讓世界看到幾十年前的意軍舞台劇.
二戰中的常敗之旅——義大利軍隊征戰記
義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戰中的地位卻遠不及德國納粹集團甚
至軍國主義的日本。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尼野心頗大而實力有限,喜歡耀武揚威實戰
能力又相當空虛,剛愎自用而又少謀寡斷。加上意軍素質較差,所以在其組織實施的戰
役中,沒有一次獲得過較大的勝利。從義大利正式宣戰到墨索里尼政權垮台、退出戰爭
的3年時間里,義大利軍隊雖然到處點火,但每次都是氣勢洶洶去,損兵折將歸。
首戰法國:「羅馬帝國」顏面無存1939年9月,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為標志,歐洲
戰爭全面爆發。希特勒為了某些政治原因,十分重視義大利的參戰。但義大利國內經濟
困難,軍事准備不足,擔心參戰後會招致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法國的打擊,因
此,義大利採取了中立的立場,宣布自己是非交戰國,以便等待最有利的時機。
納粹德國的「閃擊」作戰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驚人的戰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打垮了波
蘭,然後於1940年5月在西線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當德國人橫掃丹麥、挪威、荷蘭、比
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後,墨索里尼開始相信「德軍不敗」的神話了。終於,當德國軍隊迅
速攻入法國並逼近巴黎時,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到,終於放棄了坐山觀虎鬥的立常他在
5月30日寫給希特勒的信中說,參戰的日期定於6月5日。希特勒表示「深受感動」,並
要求這位「偉大」的盟友把日期推遲3天,以便德軍先把殘余的法國空軍擊潰。然而,
厚臉皮的墨索里尼居然推遲了5天,直到1940年6月10日——法國政府逃離巴黎的當天,
墨索里尼才宣稱,戰斗將在第二天開始。
這場戰斗簡直丟盡了義大利軍隊的臉面。到6月18日,當希特勒召喚他的盟友到慕尼黑
討論與法國停戰事宜的時候,義大利的大約32個師已經進行了一周的「戰斗」。但他們
在阿爾卑斯山前線和南方的海岸一帶,竟沒能迫使力量單薄的6個法國師後退一步,盡
管此時守衛在法意邊境的法國師正遭受到德軍從背後攻擊的威脅。
進攻希臘:偷雞不成反獨米1940年10月12日,墨索里尼得知希特勒未通知他就佔領了他
垂涎已久的羅馬尼亞,決心以同樣的方法出兵攻佔希臘,以求得軸心國內部的「平
衡」,改變其被動的配角地位。墨索里尼在阿爾巴尼亞和希臘邊境上集結了8.7萬兵
力、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以希臘幫助英國違反中立原則為借口,於10
月28日開始向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
作戰初期,意軍憑借其強大的優勢,突破了希軍防線,迫使希臘軍隊後退了50-60公
里。11月1日,希臘總司令帕帕戈斯將軍下令反擊,希軍巧妙利用地形,頑強抗擊,意
軍損失慘重。11月7日,義大利軍隊被迫轉入防禦。12月初,希臘軍隊攻入義大利的殖
民地——阿爾巴尼亞,將意軍一個山地師殲滅。到了年末,不幸的義大利軍隊不但寸土
未得,還沿整個戰線從阿爾巴尼亞邊境後撤了30公里。義大利的27個師被希臘的16個師
圍困在阿爾巴尼亞達數月之久。後來,墨索里尼為了獨占希臘,搶在希特勒之前,於
1941年1月和3月兩次組織大反攻,但無一成功,很快被希臘軍隊擊退。最終還是德國人
幫了義大利的忙。在6個月的戰斗中讓義大利人丟盡顏面的希臘人,無法抵擋15個德國
師的攻勢。英國急忙從利比亞派遣大約4個師支援希臘,但他們和希臘人一樣,被德國
的裝甲部隊和空軍的猛烈轟炸打得一敗塗地。1941年4月,希臘向德國投降,並且也硬
著頭皮向手下敗將義大利投降。
搶占非洲:賠了夫人又折兵經濟上嚴重依賴進口的義大利,近90\%的進口物資來自地中
海沿岸地區,因此,墨索里尼把這一地區視為生死攸關之地。當英國20多萬遠征軍在敦
刻爾克丟盔卸甲、敗退英倫三島之後,墨索里尼認為搶奪英國非洲殖民地的時機已經成
熟。當時,英國軍隊的主力在歐洲,駐非洲和中東的英軍僅10萬人左右。而義大利在非
洲駐軍約40萬人,分別駐扎在東非的阿比西尼亞和北非的利比亞。意軍企圖以東非的軍
隊進攻英屬索馬里,控制紅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軍隊進攻埃及,奪取蘇伊士運
河。一旦達到上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為「新羅馬帝國的內湖」。
1940年7月初,意軍以阿比西尼亞為基地,向英國駐蘇丹和肯亞的軍隊發起進攻。由
於英軍勢單力薄,意軍進攻發展順利,占令了蘇丹、肯亞境內的一些重要據點。8月
初,意軍進攻英屬索馬里,英軍被迫撤至肯亞。但是,在英軍增援部隊和游擊隊的英
勇打擊下,意軍的處境越來越不利。戰至1941年4月,奧斯塔公爵率領的意軍殘部向英
軍投降,墨索里尼建立東非帝國的企圖被徹底粉碎。
北非的軍事行動也與義大利人的願望相反。1940年9月,駐北非的意軍乘德國大規模轟
炸英國本土之機,從昔蘭尼加東部向英軍發起進攻,企圖入侵埃及,奪取英軍的主要海
軍基地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運河。英軍為了維護在地中海、北非的殖民利益,調遣增援
部隊保衛埃及這一戰略要地,與意軍形成對峙局面並伺機轉入反攻。12月7日,韋維爾
將軍率3萬軍隊和一個坦克旅,從馬特魯以南向意軍發動反攻。從1940年12月7日英軍反
攻之日起,在一個半月時間里以傷亡不到2000人的代價,殲滅意軍9個師,其中僅俘獲
意軍官兵就達13萬人。
斯大林格勒:義大利人又溜了1942年11月中旬,德國在斯大林格勒進攻受阻,被迫轉入
防禦。而此時蘇軍在朱可夫元帥的指揮下,決心利用冬季到來德軍後勤吃緊的有利時
機,將德軍第6軍團和坦克第4集團軍鉗制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然後在其兩翼實施強大突
擊,合圍並殲滅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全部德軍。當面德軍共有48個師,德軍第6軍團和坦
克籌備組4集團軍被鉗制在斯大林格勒,其北翼由義大利第8軍團、羅馬尼亞第3軍團掩
護,南翼由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掩護。蘇軍鉗型攻勢的突破口就選在了敵軍薄弱的南北
兩翼。
12月17日清晨,一支蘇聯紅軍在頓河上游地區向義大利第8集團軍發起了攻擊,隨即突
破了意軍防線。入夜,蘇軍已打開了一道27公里寬的缺口,3天後,缺口擴大到90公
里。22萬義大利官兵倉皇潰逃,將德軍的翼側完全暴露在蘇聯紅軍面前。
正在此時,恰逢齊亞諾率團代表墨索里尼訪問柏林,與德軍最高統帥部商議作戰事宜。
當談及斯大格勒戰役的進展情況時,齊亞諾的一個隨員向德軍最高統帥部的一名軍官問
到,義大利部隊是否遭到了重大損失,回答是:「根本沒有損失,他們全都拔腿溜走
了」。
2戰的西西里戰役,美軍首先在各個前沿陣地發放「炮彈傳單」,這些傳單告訴義大利
士兵,希特勒的最終目的是要把義大利變成血與火的戰場,而他門正在幫助希特勒實現
這一目標。傳單指出:意軍目前已經陷入毫無希望的困境,任何的抵抗都將導致毀滅和
死亡。傳單還說,這些傳單可作為「投降證」,帶上它門就可以到盟軍的後方領取食物
並獲得安全保障。
此後幾天,美國的轟炸機群又在敵人後方扔下了更多的「投降證」。就在傳單發後的第
二天清晨,一批義大利士兵從自己的陣地跑了過來,他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一張白色
的傳單,有的人還忐忑不安地問:「這是投降用的憑證嗎?」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後,他
門全都高興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更多的義大利士兵悄悄地出現在美軍的陣地
前。開始是數十名一批,後來則是成百人拿著傳單跑過來。有一次,兩個義大利士兵帶
著傳單投降後,告訴美軍心理戰官員說,他們連隊還有60多人想來投降但是又不敢過
來,因為他門手中沒有「投降證」,於是,美軍馬上派人帶上「投降證」將這些人全部
帶來。還有一次,一名義大利士兵專程過來要求在給他一份傳單,以便讓他的弟弟也能
來投降。
西西里島傳單攻心戰的成功,改變了人們對散發傳單的偏見。曾公開宣稱「我的部隊不
需要宣傳車」的蒙哥馬利,次後一反常態,親自下令各部隊要連珠炮似地發射這種宣傳
炮彈;美國的喬志。巴頓將軍也命令所屬各部隊必須在陣地前沿散發宣傳手冊。後來,
盟軍心理作戰處的一為官員深有感觸地說:「散發傳單幾乎像空襲一樣擁有致命的打擊
力量。每散發一批傳單,就等於拯救了許多美國士兵的生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時,盟軍總共向敵方散發了傳單和其他宣傳品約15億份,僅印刷傳單的紙張消耗每個月
就高達140噸。戰後,盟軍士兵都這樣說:「西西里島不是我門用飛機大炮奪取的,而
是用『紙彈』攻下來的!」
❺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從頭輸到尾
義大利二戰中,軍隊士氣低落,裝備與歐洲強國差距相當的大,北非戰場上慘敗,不得不求助德國,而且也是最早投降的法西斯國家。在整個二戰中,意軍表現的相當糟糕也是同樣的事實。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意軍的裝備十分低劣,對於那個時期來說,意軍陸軍的重武器尤其差勁,包括坦克火炮等等,其實在意軍中,不乏勇敢的士兵和軍官,但是低劣的武器使他們的勇敢都變得毫無意義了。即使在海空軍中,也有同樣的問題。
此外意軍很大的問題就是訓練不足,由於墨索里尼的大規模擴軍計劃,很多部隊接受的訓練都很差,而且為了造出更多師的番號,「領袖」還把一個師編制中的三個步兵團改為兩個(這樣可以多組成一些新師),後來當發現問題的時候,就用黑衫軍來彌補,而這些部隊的作戰能力大都更差一些。
還有就是義大利高級軍官的問題,在大戰中,除了少數意軍高級軍官外,大多數意軍軍官都是平庸之輩,義大利人對於這場戰爭始終並不是那麼熱心的,至少相當數量的普通人是如此。
義大利人沒有很強的戰爭意識,大部分士兵根本不想參加戰爭,相反德國和日本的士兵作戰勇猛,相比之下的義大利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其實很大原因是國內輿論宣傳不足,導致國內幾乎沒有戰爭意識。一隻根本不想打仗的部隊,就算裝備再好,一樣會失敗。
❻ 二戰後德國日本受到了懲罰,為啥義大利從輕發落
二戰結束後,戰敗的軸心國德國與日本受到應有懲罰被同盟國嚴厲處置。那麼,同為軸心國的義大利,又受到了什麼樣的懲罰呢?
德國是歐洲的法西斯禍源,日本則是亞洲的法西斯禍源。而義大利雖名為三大軸心國之一,但實際上就像是德國的「小跟班」,而且沒少拖德國大哥的後腿。以至於在同盟國處置義大利時,明顯要比德國輕很多。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歐美各國間心懷鬼胎,都想在義大利身上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義大利既是戰敗國,當然要給戰勝國作出賠償。這筆帳怎麼賠?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英、法、美都屬於西方陣營他們之間的矛盾並不算大,而蘇聯和他們明顯不是一路人,英、法、美的一些主張,當然不符合蘇聯的利益。蘇聯同樣認為義大利在非洲殖民地有很大的影響不要輕易改變,但卻提出要「幫助」義大利對這些殖民地進行「管理」。於是各方不斷扯皮,唾沫橫飛,最終誰也沒能如願。
二戰結束冷戰開始,美蘇兩大陣營在歐洲的西線邊界,也就是義大利與南斯拉夫較短的邊界。當時南斯拉夫沒有加入華約,但依然被北約視為蘇聯的同夥,畢竟蘇、南兩國在國體上有天然的「親近性」。於是就涉及的里雅斯特港歸屬問題。
❼ 二戰中義大利為什麼這么差勁
我來幫您回答吧,本人精通19世紀歐洲史,二戰史
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差有如下原因
1,工業基礎在列強中相對薄弱,盡管義大利的設計師設計了一些列的飛機,又有杜黑這樣的理論家(制空權理論和戰略轟炸理論)
但是其製造業過於薄弱,武器設計很多無法真正生產出來
2,義大利的資源一向依賴國外----尤其是石油,煤炭和稀有金屬
所以戰前義大利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在資源采購上
而且義大利的外交人員不像德國那麼靈活---德國在戰前通過大量的物物交易獲得了許多資源( 拿製成品換資源)
德國至少有一定的煤礦,義大利資源上的短板進一步限制了他的工業----對英國宣戰後,地中海的制海權在英國手中,義大利的資源補給就更困難了
3,義大利人是偽民粹主義
義大利人的思想和德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你問一個義大利人他是哪裡的人,他會先告訴你他是哪個村子的,然後哪個省的,最後才提及自己是義大利人(甚至乾脆就省了),而是說自己是倫巴第人,或者是威尼斯人等等
所以,軍民的鬥志很低,沒有什麼為國家戰斗的信念.而且,義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經濟差異很大
早在19世紀義大利統一的時候,北方的許多富人就不打算和南部合並
所以南部普遍對代表中產階級的墨索里尼不感興趣,西西里的黑手黨為美軍登陸提供了許多幫助
後來盟軍也大量讓南方人擔任地方要職
以上均為本人手打,希望您能滿意
本人建了 以史為鏡 這一歷史知道團,希望您以後能多多支持我團,有歷史方面的疑問可以來咨詢(我團雖新建,高人卻不少)
另外,有數學,物理,天文學的問題均可向在下咨詢,謝謝
❽ 義大利為什麼在兩次
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可以看到義大利的身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中途倒戈,投向了協約國一方,雖然被列入了戰勝國一方,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法西斯軍隊曾經橫掃一片,唯獨義大利的軍隊屢戰屢敗。首戰法國,佔有絕對優勢的意軍竟然沒有能使法軍後退一步,再侵希臘,卻被打得丟盔卸甲,搶佔北非,幾乎是每戰必敗。義大利為何屢戰屢敗,本文將從經濟、軍事、政治、外交等幾個方面探析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屢戰屢敗的原因。
關鍵字: 兩次世界大戰 義大利 法西斯
義大利作為帝國主義國家,它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參與者,在激烈的戰爭中義大利軍隊屢戰屢敗,與其他國家的軍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什麼因素導致義大利在戰爭中如此的軟弱無力,不堪一擊那。本文試圖通過對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自身的因素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來詮釋義大利屢戰屢敗的原因。
一、經濟因素---經濟落後,資源匱乏
現代戰爭中,能否保證戰略物資的供應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戰略物資來源一旦枯竭,軍隊就會喪失行動能力,法西斯義大利的致命弱點,恰恰就是經濟基礎薄弱和資源的匱乏。軍事工業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幾乎都要依賴進口。
20世紀初期的國際上,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早已經開始在各地的殖民擴張了,其勢力范圍迅速蔓延開來。他們掠奪大量的財富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此時的義大利國內真正的經濟發展區不過集中在北部極小的范圍內,南部廣大的農業區不僅人口較多,生產力水平較低,而且成了北方的銷售地,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內的統治者不僅沒有採取措施,還把多年戰爭造成的財政困難轉嫁給勞動人民。社會動盪出現且日益加劇。義大利國內的商業自由資產階級不僅想把產品從狹隘的市場推向國際市場,更想從廣闊的海外獲得原料以發展資本主義,義大利以經濟利益為借口,開始了殖民擴張,但是義大利的經濟實力不如英、法等。義大利的致命弱點恰恰就是經濟基礎薄弱和資源匱乏,在沒有做好經濟准備便踏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必然會力不從心遭到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戰, 義大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在巴黎和會上, 英法等不願加強意在地中海和巴爾乾的勢力, 拒絕履行許諾。在「威爾遜總統的仲裁」會議上(奧蘭多語) , 大部分的戰利品為英法等攫去, 義大利總共獲得10 萬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國的是250 萬, 法國的是100 萬。【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中央政府近於癱瘓。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義大利雪上加霜。義大利為了擺脫經濟上這種被動的情況,早在1937年就決定實施「自給自足計劃」但是這一計劃的實施未能縮小義大利原料生產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差距,以煤炭、鋼鐵和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的生產為例,l938年義大利僅產劣質煤148萬噸,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國的煤炭產量分別為4.06億噸,2.3億噸、4600萬噸和1.59億噸;當年的銅產量,義大利為237.7萬噸.美、英、法、德則分別為5000萬噸、1400萬噸,600萬噸和2300萬噸。【2】義大利的石油生產情況就更糟。l938年它僅產原油l53265噸,而平時每年消耗石油400萬噸.戰時800萬噸.所消費的石油幾乎全部都要從國外進口。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則為1.7億噸,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儲量豐富的油田,因而原油產量也很高。此外,義大利的銅、鎳、鉛.錫等有色金屬資源也很缺乏。其中情況較好的銅.1938年也僅產2963噸,而同年美國的銅產量為58萬噸。【3】
原料的不足使義大利的工業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歐美大國。例如,1938年,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為了實現軍隊的機械化和快速化,採取各種辦法增加汽車的產量,從而推動了義大利汽車業的發展,但仍然無法同上述國家的汽車產量相比。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戰全面爆發時,義大利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備己經告竭。當時,鋼材還夠用14天,煤炭只夠用50天,情況好些的鐵礦石也只夠用180天為了解決戰略資源短缺問題.
總之,到1940年6月參戰時.義大利的經濟遠沒有為戰爭做好准備.這從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的日記中可以得到證實。l940年4月7目.在義大利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的陪同下,齊亞諾察看了戰略物資儲備情況。齊亞諾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與他一起走馬觀花式地調查了我國金屬儲備情況。結果令人十分沮喪」。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羅薩報告說.「義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國外市場.即使動用我們少得可憐的黃金儲備也買不來我們所需要的金屬」。另外,從國內情況來看義大利的「資源極其缺乏.破銅爛鐵的收繳也已達到極限。一切都完了」。並且說,「就物資儲備而言,我們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比去年9月份還要糟.現有的物資也只夠打幾個月的仗」。在聽了法瓦格羅薩的上述這番話之後,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怎敢參戰呢!?」【4】義大利國內的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在國際上與英、法等國家無法相提並論。在沒有做好准備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參加到戰爭中這是致使義大利在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
二、軍事因素----裝備落後,軍隊素質低下
戰略物資的缺乏和經濟的虛弱使義大利的軍事力量受到很大影響。二戰開始後,納粹德國閃電般的軍事勝利給了墨索里尼無限的希望,他將二戰視為獲得權利的良機。1940年6月,德國進攻法國,6月10日,墨索里尼不顧美國的多次警告,對英、法宣戰。意軍32個師向法軍發起了進攻,法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當中。
雖然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l 0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據當時任意軍總參謀長的巴多里奧元帥事後說:「法西斯義大利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5】當時。步兵是義大利陸軍的主體。約占陸軍總教的80%.但其武器裝備的落後令人吃驚。士兵手中拿的還多為第一攻世界大戰時使用的9l式步槍。自動步槍雖然已開始生產,但數量極其有限。步兵的落後還表現在缺少機動車輛上。士兵按條例規定每人背負一個重達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進速度十分緩慢,平均每天只能前進30公里。義大利決定參戰後,步兵師開始實施所謂的「小機械化」,即給每個師配備少量汽車和自行車作為「補充裝備」。自行車用來運送背包,士兵輪流坐汽車行軍。這樣一來,行軍速度雖然略有提高.但卻增加了團隊間的矛盾,渙散了部隊的紀律。步兵師配備的主要武器裝備是:34門100毫米野炮、30門81毫朱迫擊炮.8門47毫米反坦克炮。這些火炮有相當一部分是一戰時從奧地利人手中繳獲來的。其餘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生產的老式部件所組裝。由此不難看出.義大利軍隊使用的大炮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了。武器裝備最差的是工兵。當時工兵部從的主要裝備是功能落後的老式探照燈.士兵手中拿的就是鍬和鎬。陸軍中裝備略為好些的是那3個坦克師.總共擁有坦克1200輛。其中的近1100輛是3噸重的13輕型坦克.裝甲很薄.步槍子彈也可穿透。其最大特點是沒有安裝火炮,攜帶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機槍。士兵中有人戲稱這種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群之為。「沙丁魚罐頭盒」,事實上它不能用於作戰。只能作為戰時運送彈葯的輔助工具。另外有大約100輛6噸重的16中型坦克.這種坦克一時還不能開赴前線,因為其火炮瞄準器有毛病,需要檢修。當時英國坦克部隊配備的多半是13噸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來這幾個坦克師也是徒有虛名。1939年格拉齊亞尼元帥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發現陸軍裝備和作戰水平極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擔心,並且說,在戰場上陸軍不過是做做樣子,擺擺陣勢,打仗不靠陸軍。【6】義大利海軍和空軍的情況與陸軍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後十分重視擴充海軍和空軍,所以經過法西斯宣傳機器的大肆吹噓。義大利民眾認為其海空軍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軍看成是實現其擴張野心的一個重要工具。他說,義大利是一個伸入地中海的半島。稱霸地中海是意的要求,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說,從武器裝備情況來看,義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個月的戰爭。【7】
三、政治因素----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指揮無能
義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戰中的地位卻遠遠不及德國納粹集團甚至軍國主義的日本,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野心頗大而實力有限。喜歡耀武揚威實戰能力又相當空虛,剛愎自用又少謀寡斷,墨索里尼的指揮無能是義大利戰爭失敗的重要因素。
1923年,墨索里尼確定擴張步驟,把大而弱的衣索比亞作為擴張的首要目標,叫囂必須征服埃國,以建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殖民帝國。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猶豫不決的墨索里尼才決定作戰。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宮宣布戰爭總動員,囂張地宣稱:「我們已經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8】裝備精良的義大利軍隊在南北兩線投入2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和大量飛機,准備一舉拿下埃國。當時的埃軍的武器只有步槍、數千挺機槍和幾百門老式輕型火炮,根本沒有坦克和能作戰的飛機。兩國實力相差懸殊。然而,事情卻超出墨索里尼預想。意軍在迅速攻佔幾個城市後,就連連受到埃國軍隊的阻擊,以至於當時意外交大臣齊亞諾都悲觀地說,「要打勝這場戰爭是不可能的。」1936年5月,瘋狂的義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彈、芥子氣彈等化學武器,向埃國河湖和田野里傾撒毒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佔領埃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建立了短暫的「東非帝國」。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閃電」襲擊波蘭,歐洲戰爭全面爆發。義大利先是以國內經濟困難和軍事准備不足為由,等候有利的作戰時機。還沒等墨索里尼緩過神來,納粹德國的「閃電」作戰已橫掃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1940年5月,德國軍隊迅速攻入法國並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到,命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翁貝托親王指揮32.5萬軍隊駐扎在意法邊界待命。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會晤。墨索里尼很順利地得到法國部分割讓土地。 然而,墨索里尼覺得這樣的勝利有失尊嚴,又突然決定在停戰協議正式簽訂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軍發動閃電戰。結果,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意軍的閃電進攻非但沒有讓勢單力薄的6個法國師後退一步,反而遭到法軍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翁貝托親王被迫宣布停戰。
1940年6月,英國20多萬遠征軍在敦刻爾克丟盔卸甲、敗退英倫三島。此時,墨索里尼認為搶奪英國非洲殖民地的時機已經到了。當時,英國軍隊的主力在歐洲,駐非洲和中東的英軍只有10多萬人,而義大利在非洲駐軍近60萬人。意軍企圖以東非的軍隊進攻英屬索馬里,控制紅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軍隊進攻埃及,奪取蘇伊士運河。一旦實現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為「新羅馬帝國的內湖」。然而,墨索里尼卻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時間,駐守北非的數萬英軍憑借幾次漂亮的戰役俘虜意軍達30多萬人,包括百餘名將軍。北非戰場失利後,墨索里尼非但沒有自省,反而責備德國救援不及時,大罵「他們(德國人)應記住是他們使我們失去了一個帝國」。【9】
為了改變自己在法西斯軸心國當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動用8.7萬兵力、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向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可是,意軍未能達到墨索里尼的預期。11月4日,希臘政府僅集結了15個師,花了一周時間就把意軍趕出邊境。21日,墨索里尼臨時換指揮,增派14個師,發動新的一輪總攻。希軍巧妙地利用地形,頑強抗擊,意軍始終沒有扭轉敗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慘敗的責任歸罪於總參謀部,進而更換總參謀長,一面又通過希特勒要求希臘停戰。可是為時已晚,希臘軍隊已全線發動進攻,意軍死傷慘重,王牌師全部被殲,5名將軍被俘,1名將軍被打死。義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國,像犯了錯誤的小學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請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並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向墨索里尼傳授戰略戰術。墨索里尼回國後,仍然希望搶在德國之前靠本國的力量打敗希臘,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組建一支50萬人的增援部隊。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統帥的身份親自督戰,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墨索里尼怎麼也想不通,人數和武器都占優勢的義大利軍隊為什麼攻不破希臘的防線。希臘一戰進一步暴露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虛弱和無能,也使義大利淪為軸心國集團中的二流國家,只能作「配角」隨德軍進行從屬戰。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本想「單干」。墨索里尼認為德軍必勝,如協同作戰還可以分到戰利品,於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應意軍參加對蘇作戰。結果,派往蘇聯的22萬義大利精銳部隊同樣不堪一擊,一半士兵被打死打傷或被俘,另一半則早早就逃回義大利,各種武器損失大都達80%以上。
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的連連失利使國內出現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人民反戰和反法西斯情緒異常高漲。1943年7月25日,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權倒台。關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終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把失敗歸於「義大利人的軟弱」。實際上,號稱「世界上最精銳的殖民軍」的意軍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在於義大利領導人的無能。墨索里尼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缺乏指揮才能,不信任軍隊指揮,也不聽取作戰問題的建議與勸誡,卻常以最高統帥身份剝奪了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常突然改變軍事計劃,獨斷專行。除此之外,意軍將軍們庸碌無能,。這樣,義大利法西斯過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四、民眾因素----民心士氣低落,普遍厭戰
墨索里尼認為義大利軍隊的失敗是由於「義大利人軟弱.不喜歡大膽的行動」.說「他們不是古羅馬人的後裔,而是外藉奴隸、農奴和混血兒的後代」。實際上,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義大利民族素質的低下.而是民心和士氣的低落.他們早已厭倦了這場戰爭。正如希臘雅典《芟斯諾斯》報所評論的耶樣:「斷言義大利軍隊不擅長打仗是不正確的。他們是往日的戰士,但或許是這場戰爭沒有激起他們的熱情。「美國國際問題專家薩姆納??韋爾斯。1939年冬曾經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訪問羅馬。他注意到.在義大利。很少有法西斯首領。一切有影響的力量幾乎都反對戰爭。這固然主要是由於對納粹德國普遍感到恐懼和仇恨,同時也由於普遍相信.不論義大利同英國和法國的人為摩擦有多大。很大一部分輿論反對戰爭.因為他們認識到這場戰爭甚至鑄成大錯.不論誰勝誰負.義大利是都將一無所得,並會喪失一切。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宣戰後,義大利廣大老百姓卻深最感到不安。這一夜的羅馬市內,有如已經預知了即將來臨的劫難.大街上沉靜得異平尋常,一到傍晚.家家門面緊閉,委實叫人恐怖。在阿爾巴尼亞前線與希臘軍趴作戰的義大利部隊處境悲慘,意軍鬥志消沉.士氣促落。一個被俘的義大利軍官在日記中記錄了這種狀況。這個軍官盡管是法西斯分子,但他在日記中對義大利軍事翠¤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憎恨。他抱怨說意軍被告知希臘人都是膽小鬼,只有喝了白蘭地之後才敢打仗。部隊對外界的情況一無所知,宣傳機器聲稱意大剎軍隊正在向南斯拉夫勝利進軍.希臘已經發生了革命.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一種致命的情緒逐漸地滋生開來:我們不是敵人的對手.抵擋他們是不可能的」。【10】
五、外交因素---外交立場搖擺不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政治地圖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失去了過去的仲裁能力,俄國十月革命使歐洲和世界出現了兩種社會制度體系的對立;由於奧匈帝國的瓦解、德國的戰敗和俄國的被排斥,傳統的歐洲大國均勢已無法重建;東方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首先沖擊了傳統殖民主義的歐洲老牌帝國;美國和日本這兩個非歐洲強國的崛起,使列強的爭霸更顯尖銳和復雜。【11】
世界正在崛起。然而,戰勝國列強在與戰敗國締結和約時卻只是利用自己經過戰爭仍然存留下來或通過戰爭而獲得的某種優勢地位,殫精竭慮地試圖建立起一種有利於自己的戰後結構,而不去考慮這種結構是否適合變化了的世界形勢。他們之間勾心鬥角,激烈爭斗:英國帶著復雜的均衡考慮,企圖維護原有的世界霸權,主宰歐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國又保留一個未被肢解的德國;法國企圖爭奪歐洲領導權而迫切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德國問題;威爾遜的「十四點計劃」是要利用美國的經濟優勢爭奪世界領導權;義大利希望確立其在地中海周邊地區的優勢地位;日本的目標是獨佔中國,稱霸亞太。凡爾賽格局中的義大利是一個既想維護現狀又欲修正現狀的特定力量, 歐洲列強在新的一輪爭奪世界霸權與維護霸權的斗爭中都希望把它拉到自己的陣營中去, 義大利在國際舞台上成了一個似乎左右逢源的被選擇的對象。另一方面, 義大利國力相對薄弱, 屬於二等國家, 沒有獨立的實力去實現其霸權目標, 而只能傍依某一強國集團, 利用列強爭霸破壞穩定所帶來的裂隙以實現自己的野心。《倫敦條約》允諾了它的全部野心: 取得蒂羅爾和伊斯特利亞以完成「民族統一」, 在亞得里亞海獲得主宰地位, 在近東及殖民事務中的強國地位得到承認。【12】但是, 以戰勝國身份出席戰後分贓會議的義大利, 在巴黎卻被作為一個無足輕重的二等角色來對待,《倫敦條約》未獲承認。盡管義大利通過《聖日耳曼和約》得到了伊斯特利亞、的里雅斯特、特蘭提諾、達爾馬提亞沿岸的一些島嶼和南蒂羅爾, 意奧邊界也向北移到勃倫納山口,兌現了義大利在歐洲的大部分領土要求, 【13】 但英法並沒有滿足義大利對東地中海和非洲的願望: 在小亞細亞, 義大利一無所獲; 在非洲, 沒有一塊前德國的殖民地委任給義大利統治。【14】 凡爾賽因此在義大利人心目中成了「欺騙」的代名詞和一種痛苦的回憶, 他們感到義大利獲得的是一種「殘缺不全的勝利」【15】「義大利贏得了戰爭, 但卻失去了和平。義大利, 盡管有所獲, 出現在和會上仍是一個不滿意的國家」【16】凡爾賽帶給義大利的是一種奇恥大辱般的失落感。
墨索里尼正是利用義大利人的這種失落感, 打著修訂主義的旗號, 做著洗雪凡爾賽之恥的許諾攫取政權,凡爾賽體系促成了義大利這種兩面性政策選擇, 而整個20 年代凡爾賽體系的相對穩定則又決定了義大利無須作什麼新的選擇。這種特殊的、矛盾性的兩面政策一直貫穿在20 年代的義大利外交之中。
20 世紀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整個世界遭受了經濟危機的劇烈振盪, 凡爾賽和平結構因此而搖搖欲墜。20 年代相對穩定時期潛伏著的民族主義力量又以新的精力復活了, 尤其是德國。德國政府在裁軍會議上提出了與其他大國享有平等權利的要求, 重整軍備的呼聲與日俱增, 隨後的希特勒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毀約擴軍政策更是讓凡爾賽體系下的歐洲惶惶不安。相對穩定的凡爾賽格局中, 義大利只不過是一個二等角色, 不足為列強所注意, 但是動盪的凡爾賽格局卻使它成了一個為列強所爭取的對象。希特勒早在《我的奮斗》和《第二本書》中就已把義大利作為爭取的對象和有用的同盟者。英國認為,「在這個階段, 義大利似乎不是一個主要威脅」, 比起「德國的納粹統治來, 還不那麼咄咄逼人, 還不那麼無孔不入」,【17】 應予爭取, 甚至還有一些英國政客看中義大利跟自己一樣超脫於法德沖突之上, 稱它是「歐洲和平的關鍵」【18】。法國雖和義大利有矛盾, 20年代兩國關系一直互不融洽, 但是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毀約擴軍, 也想爭取義大利。法西斯義大利在歐洲舞台上似乎左右逢源。
在國際舞台的風雲變幻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義大利由於本國的實力所限,始終傾向避免與其他大國直接交手,它最擅長的是仔細選擇同盟夥伴以從中漁利。正如義大利外交政策的研究專家保羅??克雷莫納在1938年所說的:「義大利的外交政策從未受抽象的理念所支配,沒有哪個地方比他的祖國更廣泛地將馬基亞維利的警句應用於單純的政治術。」這種騎牆外交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實在是被義大利演繹得淋漓盡致了。這種政策也是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無法確定自己的立場,最終失敗乃至退出戰爭的重要原因。
❾ 為什麼二戰時期的義大利就如此不堪一擊了
義大利自從羅馬帝國滅亡後就民族沒獨立,所以沒有德國人的激情,沒有軍事家和政治家,有的只是藝術家、科學家什麼的,准備不充分,失敗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