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白色貝殼類的東西叫什麼
海筍,一種海生貝類。雙殼綱、海螂目、海筍科的一種。貝殼薄,兩殼相等,前後端開口,白色,具淡褐色殼皮,殼面有肋、刺和生長紋。
2. 白貝是硨磲嗎
不是。
硨磲也叫車渠,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世界上報道的只有6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中國的台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它們的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在海里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硨磲是深海貝類之最大者,長徑達1m左右,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
而白貝,就是白色的貝殼飾品,還有一種叫做白貝齒的中葯,呈亂圓形,殼長1.2厘米,寬約2厘米,高約1.5厘米,背部中央隆起,周圍比較低平,表面瓷質,顯黃白色或灰白色,背部有一橙黃色橢圓形圈紋。殼口兩邊均向內卷,殼口開裂,有齒10——14對。無氣,無味。以色白、光亮、個小者為佳。
3. 義大利 Cameo 卡梅奧貝雕
Cameo卡梅奧
一種浮雕珠寶首飾,
在寶石,貝殼等多色分層材料上
進行設計雕刻,
最常見的是兩種顏色,
上層刻主體,底層做背景。
同時也存在多層的Cameo
和單色的Cameo
目前已知最早的Cameo
製作於公元前332年
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
之後在文藝復興時期再次興起,
到了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
形成井噴之勢。
基本上絕大部分優秀的Cameo作品
都產生於這個時期的義大利。
20世紀後Cameo品質逐漸降低,
雖然一直持續產出,
但精品越來越少,
大多是品質很差的作品。
現今最優秀的手工Cameos
依然出產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地區
近些年Cameo的價值持續上漲
這一點我想吐槽一下,
貌似我感覺就沒有不漲的東西
白菜都1塊多一斤了。。。
不過確實一些老的優秀的作品
越來越難找到了
目前市場上Cameo
從幾百塊到幾萬塊
甚至十幾萬的都有
下面的內容簡單說明一下
影響Cameo價值的因素
以及收藏辨別的入門知識
起初Cameo是使用寶石雕刻的,
但是石頭比較堅硬加工比較費勁,
所以後來質地較軟的貝殼
成為了主流的材質,
當然肯定價格也是主要的因素。
另外貝殼是最常見的材料
所以同等級作品的價格肯定要
低於諸如瑪瑙 熔岩石 珊瑚等少見的材料
但由於寶石的加工難度大
很少能見到雕工特別犀利的
另外貝殼存在品種不同
所以價值也略有差異
下邊列出一些材質供參考
貝殼類
Sardonyx Shell(纏絲瑪瑙貝殼)
高度和長度約為12英寸,
內部為栗色棕色,
外部為完全白色。
它原產於百慕大,委內瑞拉,
西印度群島和美國。
據說這種貝殼比較少見,
價格會比較貴一些。
Cornelian Shell(紅玉髓貝殼)
高度和長度約為6英寸。
內部為紅褐色層,
雕刻外觀為淺色肉色,
帶有桃紅色和橙色色調。
這是一種很傳統的材料
產於西非海岸。
Pink Shell(粉貝殼)
即粉紅色外殼,
高度和長度約為11英寸。
發現於加勒比海,百慕大,
巴哈馬,巴西和墨西哥灣。
它的白色和它的粉紅色層
這類貝殼也存在橙色的
Tiger Shell(老虎貝殼)
長度和高度為2-4英寸。
它有七種不同的顏色層。
依次為:虎褐色表面。
然後是白黃色,灰藍色,兩種紫色,
最後是略帶藍色的白色。
產於印度洋和太平洋。
其他
熔岩石
珊瑚
瑪瑙
還有其他諸如象牙,
綠松石,青金石,
玻璃等等各種材料
活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材質再牛逼,結果雕的跟坨屎一樣,
肯定是不行滴。。。。
好的作品必然是立體感強
顏色分層設計的巧妙
各種細節多,並且雕刻到位
多角度觀看沒有變形,
比如正面看是金城武
換個角度看變黃渤了。。。
下面的圖片包含了幾個等級
請自行品味
一些少見的樣式
價格肯定是要高於普通的
同等級的作品
場景類價值肯定要高於肖像類的,
因為工藝復雜一些並且比較少見
通常女性的人物是最常見的,
但男性的更有價值,尤其是黑人造型,
一般被稱為 「blackamoor」
commesso是一種特有的種類,
這門技術始於16世紀末佛羅倫薩,
在貝殼上上色,形成一件衣服,
另外在貝殼上打孔
固定上一些寶石和裝飾物
形成一頂皇冠或一些配飾等。
這種樣式非常少見,
所以價格自然也要高。
但是注意不要和
Cameo habille混淆,
後者只是在浮雕上
裝飾項鏈或寶石。
Cameo habille
在法語中是「著裝的浮雕」?
大概是這意思吧
在人物浮雕上加裝鑽石配件
通常是項鏈耳釘等
這種樣式價格並不高
在這里提及只是作為
上面的內容補充
在20世紀30年代,
鑽石行業需要打開銷路,
於是開始將鑽石放入 Cameo中。
因為在當時大多數女性都會
擁有一個Cameo而不是鑽石。
這種樣式被稱為Cameo habille
下圖的雅典娜浮雕
設計和工藝無疑是
博物館級別的頂級作品
但其中還隱藏了一個小亮點
在前胸的位置
有一個正面的美杜莎頭像
維多利亞時期大多數神話人物
比如花神,美杜莎,酒神等都是側面的
正面的則非常少
物以稀為貴唄
常見的外框材質有
黃金 白金 鍍金 銀
黃銅 Pinchbeck等
一個精緻的貴金屬材質外框
比如金銀,肯定會拉高Cameo的價值
但是請記住
雕功才是你需要看的第一要素
實際上常見的情況是,
大多數優秀的作品
只裝配了一個造型簡單的
黃銅或Pinchbeck框架
最好的Cameo時期是
18世紀末到維多利亞時代末期
期間出產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
可以通過Cameo上的刻印
比如材質或數字和名字等
了解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但也有很多沒有任何印記
遇到這類Cameo
可以嘗試使用下面幾種
辨別年代的方法
如果是胸針的Cameo
可以通過背面的針扣參考年代
最常見的有三種
c型扣
是胸針上最早使用的扣環類型,
大多數C扣在20世紀前使用,
但20世紀後偶爾也可以見到使用c扣的案例。
早期的c型扣針比較長,
隨著發展慢慢變短,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針的長度
甚至超出浮雕的時候,
一般來說肯定是比較老的東西
長號扣或推管扣
針扣的部分是一根管,
針插入其中。
管可以左向右移動以便插入,
然後向後滑動扣住。
長號扣環主要存在於歐洲珠寶中,
自1850年代開始使用直至1950年左右。
安全扣(翻轉扣或鎖定C扣)
基本上就是C扣,
但有一個額外的金屬扣環,
在開口處滾動可以鎖定針尖。
翻滾扣在1910年左右開始流行,
至今仍被廣泛用於胸針。
實際上每種針扣
在不同的年代都有細微的改變,
真要細說得再寫一篇了,
所以基本上參照上面這三種即可。
另外有些的Cameo有可能被換過針扣,
所以查看的時候還需要
看看有沒有焊接改動過。
如果是熔岩石材質的Cameo,
基本可以肯定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產物
不過市場上曾經出現過
一些英國製作的樹脂
仿熔岩石材質的Cameo
照片上很難看出來
這貨在英國售價大約幾十英鎊
購買時還須擦亮眼睛看清楚
下圖是真的啊。。。
框架的材質也可能看出時代的劃分
Pinchbeck是一種銅和鋅的合金,
顏色有些像黃金和黃銅,
是由倫敦的一個鍾表匠在18世紀發明的,
當時黃金只能以18k的品質出售,
所以Pinchbeck得發明
滿足了大眾的裝逼需求。
19世紀的1840年鍍金獲得專利
以及1854年9k的黃金合法化,
所以使用Pinchbeck的框架
基本上都在1840年以前。
1880年Cameo比較流行的框架材質是銀制,
但這不代表所有銀制的框架
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1919年以後才開始使用白金材質的框架
19世紀人物鼻子的刻畫
是典型的希臘式直挺挺的鼻子,
臉頰比較圓潤飽滿
20世紀後的鼻子線條
略微軟化,鼻尖微微上翹。
主要是電影業的興起,
很多著名的女演員
成為了雕刻師靈感的來源。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鼻子變得更翹了,
人物發型也變得非常飄逸,現代感很強。
這其中有不少已經是機器生產的了。
基本上常見的就是這些了,
還有一些方式
比如人物的服飾發型等
都不如上面的方式簡單直接
並且需要對美術史有一些了解才能更明了,
斷定年代需要多種條件結合著看,
不能單從一項標准來斷定。
目前大部分優秀的Cameo
依然出產於義大利
但大師級的作品少之又少,
其中大部分大師級作品
早年間都去了日本,
價格非常昂貴,屬於藝術品級別
剩下比較常見的都是學徒製作的
並且很多都是流水線作業
每個人負責一項作業
生產速度非常之快,
一家店鋪一天至少
可以做幾十個出來
當然這些作品都很一般,
幾乎沒有任何細節
德國的伊德奧伯斯坦
生產使用激光切割的瑪瑙Cameo
貌似叫德國藍瑪瑙?
反正就是這東西吧,
其實不止德國,
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等
都有這種機工產品
材質從塑料 樹脂
玻璃 瓷製等很多種
手工和機械如何選擇
見仁見智吧
還有很多內容,沒有寫出來
如果再有疑問,就去下面這本書里找吧
安娜米勒 的"Cameos Old and New.」
可以說是Cameo收藏的權威教材
書中介紹了Cameo的歷史發展,
製作技術,識別等各種知識
目前最新的版本應該是第四版了,
喜歡的同學可以弄一本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