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披薩餅是義大利那個城市發明的
那不勒斯
「比薩」是一種由特殊的餅底、乳酪、醬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但其實這種食品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壁障,成為全球通行的名吃,受到各國消費者的喜愛。但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現在卻無從考究。如今,面對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薩專家」——必勝客餐廳里烤制的幾百萬個比薩,大家都自然地認為這是400年前義大利那不勒斯 的麵包師傅首創的。
② 義大利PIZZA的由來
義大利PIZZA來源於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的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
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吃過蔥油餡餅後很喜歡,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次,馬可·波羅請來一位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
那位廚師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馬可·波羅提議將餡料放在餅上吃。該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按此法配上了當地的乳酪和作料,大受歡迎,從此「比薩」就傳開了。
③ 披薩的發源地是哪裡
披薩(Pizza,即義大利式餡餅)可以說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壁障,成為全球通行的食品。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在吃這種餡餅的時候,口味又稍有不同。
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現已無從考究,也許可追溯到
大約6000年前古埃及人發現酵母並懂得讓生面發酵的時候。
有關專家學者則一致認為,如今全世界每天焙制的幾百萬個披薩,都是大約200年前由義大利那不勒斯的麵包師傅首創的。當時的那不勒斯,是歐洲的大城市,人口眾多,而披薩是窮人的簡速食品。那不勒斯對於披薩,就像慕尼黑對於啤酒一樣,是正宗貨色的原產地。
要制「正宗貨色」的披薩,必須嚴格遵守當地披薩師傅代代相傳的食譜。此譜如今已被編纂成公定操作的手冊。
按書上的說法,每1.8公斤麵粉攙合一升水,酵母的分量則取決於周圍的溫度與濕度,以及你想要生面團過多久才發起來——大約5個小時為適當。
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2萬多家披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披薩,有些人據說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
數百年前的披薩本是圓形烤面餅,不加西紅柿,通常供早餐食用。那時小販將披薩放在高筒銅質器皿「食多福」(Stufe)內,頂在頭頂上沿街叫賣。買的人往往很窮,只買得起切開的一片,或要求賒欠。有一種「八日披薩」便是容許顧客欠帳一個星期。
食客不論貧富,都是將披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至今是鑒定披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披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如皮夾似的」折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在這個講究正宗披薩的城市,不要指望會買到加辣香腸、鯡魚、咖喱或豆腐的披薩。「你要在自己的披薩上加塊菠蘿,當然可以,但那就不是那不勒斯披薩了。」那不勒斯正宗披薩公會會長安東略·佩思很不以為然地說。這公會在全球各地有150名會員,都矢言只賣正宗貨色。
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薩只有兩種,即瑪葛麗塔(Margherita)和麻林納拉(Marinara)。前者風行義大利全國,據那不勒斯正宗披薩公會的說法,只能搭配以下材料:聖馬折諾番茄、超純凈的橄欖油、水牛乳乾酪、紫蘇和鹽。後者則以往昔早餐吃披薩的漁人命名,上面鋪番茄、大蒜、橄欖油和薄荷屑。
1994年,世界高峰會在那不勒斯舉行。一天,當地披薩師傅卡夏利在市中心他自己的小披薩店內看見一隊黑色轎車駛過來,幾乎就停在店門外。然後,就看到美國總統柯林頓下了轎車,走到人行道上。
原來是柯林頓想散散步。鬢發斑白的卡夏利隨即繞過特勤人員(擅長制服刺客,卻攔不住鍥而不舍的麵包師傅),上前向美國總統致意。
卡夏利脫口便說:「總統先生,來個披薩好嗎?」
柯林頓略感驚訝,但馬上含笑回答:「好。披薩。」
卡夏利轉眼間做好兩個,一個是傳統的瑪葛麗塔披薩,另一個比較小,用滾油煎透,是他店裡的特製品。柯林頓把兩個都吃光了。其後兩小時,卡夏利便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披薩師傅。
另一位披薩師傅帕格納尼聽說卡夏利「逮到」美國總統,隨即拍電報去柯林頓下榻的旅館。電報上寫道:「我們在首創披薩的披薩店恭候光臨。」這話也不過稍稍誇張,他的店名叫布郎第,是那不勒斯的老牌披薩店,自店內一位師傅創下瑪葛麗塔披薩這名稱以來,便一直享譽不輟。
那是1889年6月11日,披薩師傅艾司頗錫托應邀為瑪葛麗塔王後烘製披薩,當時義大利王國統一不久,在位的是昂柏爾托國王。有些學者認為, 這是王後為了爭取民心,刻意嘗試子民所喜的食物。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這位披薩師傅烘製了三種披薩,最後一種是配以番茄、乾酪和紫蘇,和義大利國旗的紅白綠三色相當。據說王後特別欣賞最後一種,因此不久以後,這種披薩就叫做瑪葛麗塔了。
④ 披薩起源於義大利哪個地方
拿波里 也叫那不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