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知名導演貝托魯奇因癌症去世 曾執導《末代皇帝》
貝托魯奇曾憑借執導的愛情片《巴黎最後的探戈》獲得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1987年,他執導了傳記片《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近日,貝托魯奇去世的消息引人關注。那貝托魯奇得什麼病去世的?貝托魯奇怎麼去世的?下面來了解一下。
貝托魯奇得什麼病去世的 貝托魯奇怎麼去世的
據悉,貝托魯奇於當地時間26日上午7點因癌症去世 ,享年77歲。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義大利知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於11月26日因癌症去世,享年77歲。
貝托魯奇1941年3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是義大利著名導演、編劇、製作人。代表作有《末代皇帝》、《戲夢巴黎》、《偷香》、《我和你》等,曾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戛納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奧斯卡最佳導演。
1987年,他執導了傳記片《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並奪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9項大獎。
「我和中國有一段愛情故事,1984年我第一次去中國,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國家。」1984年,貝托魯奇在中國拍攝了《末代皇帝》,該片最終獲得9項國際大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編劇獎,它因此而成為貝托魯奇導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②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主張、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張:記錄性可斷定盡可能不侵蝕原有物質的全貌,在觀眾腦海中,將銀幕現實的表象與真實的現實合二為一。實景拍攝,攝影機隨人物在實際空間中運動,傳統場面調度理論消失。更為電影化的真實空間形式得以表現,同時避免舞台觀念的戲劇用光。
長鏡頭、景深鏡頭的運用每個鏡頭成為完整一段,體現創作者忠於自然的客觀性,體現巴贊「攝影上嚴守空間的統一」觀點。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羅伯特·羅西里尼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游擊隊》、《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譽為"戰爭三部曲",標志著新現實主義進入全盛期,《義大利萬歲》。
2.維斯坎迪:
《沉淪》、《大地在波動》、《受苦的人們》
3.德西卡:
《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
4.德桑蒂斯:
《羅馬十一時》
(2)義大利導演為什麼這么快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從漫長的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從戰後的碎磚瓦礫中站立起來,他們想盡辦法籌措資金和膠片來拍攝影片。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徹底的美學革命,是繼先鋒電影運動後出現的第二次電影美學運動,義大利現實主義鮮明的美學特徵,標志有聲電影以來電影趨向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變西方與美國電影力量對比,並向傳統戲劇電影挑戰,創造更為電影的藝術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③ 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一共拍過多少電影 都是什麼 最好有電影的介紹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男,生於1940年3月16日,義大利
星座: 雙魚座
更多譯名:賓納杜·貝托魯奇、伯納多·伯圖魯奇
生平:
義大利導演,從小生活在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1961年跨足影壇,最初擔任帕索里尼的副導演。1964年的《革命之前》顯露出才華,1972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將他推到國際舞台。作品以史詩的宏大氣魄以及強烈的階級分析內涵而著稱,並將情色內容升華到相當的藝術高度。
貝納多·貝托魯奇於1940年3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的帕爾馬。早在24歲時,他便導演了轟動一時的影片《革命前夕 Before the Revolution》 1964,並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業基礎。
貝特魯奇擅於把富有家庭氣息的浪漫情節和內蘊的心理批判作為表現的核心,並結合一些政治、社會內涵,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1968年,由他執導的影片《同伴 Partner》就頗具當時興起的新浪潮電影的特質。此後,他在影片中開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深厚魅力並在《蜘蛛的計劃 The Spider's Stratagem》1970 一片中首獲成功。
1971年,貝特魯奇導演了影片《The Conformist》。在該中,他表達了跳舞是一種暗喻的創作主旨。兩年後,在其導演的《巴黎的最後探戈 Last Tango in PARIS》1973 中他又再度表露了這種創作思想。1977年,貝特魯奇更是以大手筆製作了頗具史詩氣息的《1990》。該片講述了兩個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紀交替的45年間的友情與斗爭,並以此折射出了廣闊的社會內容和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獲得了評論界的交口稱贊。不久,貝特魯奇又拍攝了《Luan》(1979)一片,口碑不菲。
進入80年代,貝特魯奇更是佳作迭出。先是1981年導演了《一個荒唐男人的悲劇 Tragedy of a Ridiculous Man》,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尋找親生兒子的曲折經歷,影片以其內含的深遂思想廣受好評。1987 年,他更是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影片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古老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溥儀的情愛與政治生活,極具哲理、人生意味。該片獲得了九項國際大獎,它無疑成了貝特魯奇導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92年之後,貝特魯奇著手執導了一個三部曲《L'- esppit Edl'exil》(1992)、《De Domeinin Ditvoor- st》(1993)和《The True Life of Antonio》(1994), 並在1994年導演了影片《Little Buddha》, 都有較好反響。貝特魯奇總是喜好把一個簡單的情節與相對不令人滿意的戲劇性結局相結合並以此來闡述他的創作主旨。在1996年導演的新片《偷香 Stealing Beauty》中,他精心構建了一位19歲美國少女孤身去義大利找尋生父的故事情節。影片透過抒情表象表達了包容性較大的思想內涵,傾倒了諸多影迷。
④ 為什麼義大利導演能拍出好電影
我最喜歡的電影《教父》,就是講述的義大利西西里的故事,所以一直對義大利電影就有一種特別的嚮往。
義大利是最早就和美國合作拍片的國家之一, 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早期的西部片,可是徹頭徹尾的義大利製造,如果要說的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當你從義大利國家的一路演變就能找到些許答案,如文藝復興運動等。還誕生了無數的大師、大師級導演和作品,像、波提切利、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天才,托納多雷的三部曲等等。
義大利電影有它特殊的表現形式,特別是當和別國電影相對比的時候就更易感受到,有著鮮明的特別。
我的回答也不是很詳細,但我覺得是因為這個國家環境、背景、發展、演變和地理等等,導致有這樣的結果。其實在網路中搜「義大利」您就能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