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與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現在,中意兩國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並且還在持續上升期間。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來:
經濟上,雙邊貿易成功在2011年實現五年內貿易翻倍成功突破400億美元,義大利在華開展業務的企業已超過2500家,義大利對中國技術出口額和出口貿易額已經均居歐盟國家中前四位,是中國在歐洲非常重要的經濟夥伴。而中國也是義大利歐洲以外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次義大利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勢頭十分迅猛,近期最引人注目的義大利汽車巨頭菲亞特重新在中國開始本土化生產的新聞,中國政府給在汽車產能過剩,供求失衡的情況下,仍然用不到半年時間快速批准菲亞特的合資生產申請,足以說明經濟上中意的關系正處於蜜月期。
政治上,中意已經成功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與中俄 中法 中英關系同級,這是國際上國家關繫上除盟國級別外最高級別的國家間關系,在國際重大問題,軍事合作等敏感領域中意兩國也已經展開一系列大規模接觸。在八國峰會擴容,以及美國推行單邊主義,人民幣匯率等不利於中國的問題方面,義大利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成員之一,在可能范圍內給予了中國很多方面必要的支持。
文化上,中國和義大利互相開展的活動交流規模近年來堪稱世界第一,義大利自從06年成功在中國舉辦義大利國家文化年後,幾乎每年中國和義大利兩地都會有不同級別的文化交流巡展,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在中國的文化展覽規模。今年義大利與中國雙邊比較大文化巡展有:北京的義大利古羅馬文物中國之行展出,義大利—安徽文化年,天津義大利近代建築區展覽。值得一提是義大利世博館在贈送給中國後,成為上海2010年世博會五大永久保留的外國展館之一。中國安徽省首次以省級名義在義大利進行的文化年,受到了國家級的待遇和追捧。
學術教育上,義大利自從04年馬可波羅計劃以及之後的圖蘭朵留學方案推出後,去義大利留學深造的中國學生已經從06年不足百人,猛增至5000人,年增長500%!中國政府早前已經承認批准了超過20所義大利高校的文憑。
以上眾多領域方面足以證明中意雙邊由於極大的互補正處於歷史最佳關系期,並且仍處於持續上升期。
2. 急!求中國義大利經濟對比(從銀行,GDP,人均這幾個方面入手即可)
GDP:按國際匯率,義大利21469.19億美元,中國103610.92億美元,中國是義大利的482.6%,或者說義大利是中國的20.72%。
人均GDP:按國際匯率,義大利35314美元,中國約7600美元(未經SNA2008調整),中國是義大利的21.5%。
主要銀行和其他企業,三行數字分別為世界500強排名、營業額、利潤。
義大利僅9家,4家虧損。其中4家是銀行保險業,3家虧損。
22 埃尼石油公司(ENI) 154108.7 6850.2 義大利
24 EXOR集團(EXOR GROUP) 150996.9 2768.0 義大利
48 義大利忠利保險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 115224.4 2542.3 義大利
56 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 106915.2 4294.7 義大利
200 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 51506.8 -6040.4 義大利
204 聯合信貸集團(UNICREDIT GROUP) 50800.7 -18539.2 義大利
319 義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 36493.4 -894.8 義大利
336 義大利郵政集團(POSTE ITALIANE) 34872.7 1334.0 義大利
439 Unipol公司(Unipol) 27349.1 -104.3 義大利
中國有100家,15家虧損。其中僅銀行就有11家,全部盈利。
3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 GROUP) 457201.1 8932.1 中國
4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432007.7 18504.8 中國
7 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 333386.5 7982.8 中國
25 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148802.6 42718.1 中國
32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133161.7 3594.8 中國
38 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125397.7 34912.5 中國
47 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115392.1 27050.0 中國
52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110811.6 1853.2 中國
55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107647.3 9197.9 中國
59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105622.6 25520.5 中國
76 來寶集團(NOBLE GROUP) 97878.3 243.5 中國
79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95971.5 7700.8 中國
80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95746.8 986.5 中國
85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 92024.8 4034.1 中國
86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GROUP) 91152.6 1524.7 中國
98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80909.4 594.8 中國
107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SINOCHEM GROUP) 75939.0 755.1 中國
111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CHINA FAW GROUP) 75005.6 3263.6 中國
113 東風汽車集團(DONGFENG MOTOR GROUP) 74008.2 1448.4 中國
115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72697.1 1325.5 中國
122 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 71305.6 12949.8 中國
128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68508.8 4579.1 中國
133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CHINA MINMETALS) 67440.2 402.0 中國
143 中國華潤總公司(CHINA RESOURCES NATIONAL) 65959.9 2029.5 中國
152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62659.1 715.5 中國
154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62046.8 1555.8 中國
160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CITIC GROUP) 61005.7 6154.3 中國
165 神華集團(SHENHUA GROUP) 59823.0 5940.1 中國
166 太平洋建設集團(Pacific Construction Group) 59622.2 2772.6 中國
168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CHINA POST GROUP) 58964.6 4114.9 中國
169 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58837.1 22.6 中國
178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 OF CHINA) 56472.1 746.4 中國
185 天津市物資集團總公司(TEWOO GROUP) 54963.7 227.9 中國
187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54609.8 1335.8 中國
208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49563.6 1320.8 中國
210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49399.2 560.0 中國
211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BAOSTEEL GROUP) 49297.3 925.0 中國
217 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 48321.2 10131.9 中國
221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CHINA HUANENG GROUP) 47681.1 426.6 中國
227 中國鋁業公司(ALUMINUM CORP. OF CHINA) 45445.7 -1142.9 中國
248 北京汽車集團(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43323.9 918.2 中國
267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GROUP) 7.9 435.3 中國
268 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GREENLAND HOLDING GROUP) 41015.7 1331.3 中國
271 河北鋼鐵集團(HEBEI IRON & STEEL GROUP) 40829.2 -138.2 中國
276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CHEMCHINA) 39690.9 -139.4 中國
277 怡和集團(JARDINE MATHESON) 39465.0 1566.0 中國
278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SINOMACH) 39418.4 249.4 中國
279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 GROUP) 39259.9 1102.9 中國
285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 38875.8 3402.3 中國
286 聯想集團(LENOVO GROUP) 38707.1 817.2 中國
290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38398.1 74.7 中國
295 正威國際集團(Amer International Group) 38030.2 833.3 中國
297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CHINA GUODIAN) 37857.5 571.3 中國
300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CPC) 37689.7 110.9 中國
304 冀中能源集團(JIZHONG ENERGY GROUP) 37392.2 -254.8 中國
305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SHANDONG ENERGY GROUP) 37362.9 223.0 中國
308 江蘇沙鋼集團(JIANGSU SHAGANG GROUP) 37095.3 172.9 中國
309 晉能集團(JINNENG GROUP) 37085.6 -2.4 中國
310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WUHAN IRON & STEEL) 36927.8 12.2 中國
313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POWER CHINA) 36806.9 832.8 中國
314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FUEL GROUP) 36729.8 152.7 中國
327 渤海鋼鐵集團(Bohai Steel Group) 35795.6 64.3 中國
328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HENAN ENERGY & CHEMICAL) 35761.8 -372.1 中國
330 中國民生銀行(CHINA MINSHENG BANKING) 35474.5 6876.2 中國
338 興業銀行(Instrial Bank) 34808.6 6702.7 中國
345 浙江物產集團(ZHEJIANG MATERIALS INDUSTRY GROUP) 34500.7 59.2 中國
348 首鋼集團(SHOUGANG GROUP) 34292.2 -144.1 中國
349 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CEFC China Energy) 34133.6 345.5 中國
350 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 34121.5 8415.7 中國
354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METALLURGICAL GROUP) 33697.7 -754.4 中國
357 中國醫葯集團(Sinopharm) 33271.6 343.8 中國
363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33035.2 4011.1 中國
365 新興際華集團(XINXING CATHAY INTERNATIONAL GROUP) 32789.8 385.8 中國
366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Guangzhou Automobile Instry Group) 32775.6 207.9 中國
368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CHINA HUADIAN) 32548.7 800.7 中國
369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Datong Coal Mine Group) 32458.1 -267.2 中國
372 潞安集團(Shanxi LuAn Mining Group) 32332.4 -182.2 中國
375 和碩(Pegatron) 31999.1 321.9 中國
381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Jiangxi Copper) 31638.1 92.8 中國
382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31517.8 282.2 中國
383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31440.8 6655.7 中國
384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ACIFIC INSURANCE (GROUP)) 31412.5 1506.2 中國
385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PETROCHEMICAL) 31333.2 904.9 中國
386 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Coal Mining Group) 31324.3 169.5 中國
391 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Yangquan Coal Instry Group) 31193.5 -38.6 中國
393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CHINA POWER INVESTMENT) 31066.6 465.7 中國
394 開灤集團(KAILUAN GROUP) 31062.9 -26.5 中國
396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CHINA DATANG) 30980.2 199.2 中國
398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Group)) 30903.7 -67.9 中國
401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 30748.0 41.6 中國
403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30478.8 1158.3 中國
409 廣達電腦(QUANTA COMPUTER) 29662.6 627.3 中國
432 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28146.3 1580.7 中國
442 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MATERIALS) 27151.5 -1255.8 中國
451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 26805.5 -373.2 中國
465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25769.0 256.4 中國
466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25767.5 118.1 中國
469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China General Technology) 25702.0 446.7 中國
475 鞍鋼集團公司(ANSTEEL GROUP) 25230.5 -1031.4 中國
491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24213.3 2299.2 中國
3. 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合作有哪些
中國與發達國家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重點為四大領域。
對接雙方發展戰略,在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上取得突破。如推動中國「一帶一路」規劃與歐盟「容克投資計劃」對接,中歐這兩大戰略構想在諸多方面有較高的契合度和兼容性。此外,「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新工業法國」和「英國製造2050」等製造業振興戰略具有共同或相似目標。
以裝備製造為重點,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如中國企業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產能合作項目,一方面需要發揮自身中端裝備製造性價比高的優勢,同時也需要采購和集成發達國家的先進設備。
面向產業投資需求,在金融合作上取得突破。中國有充裕的外匯儲備和充分的意願,可以多種金融合作方式參與歐洲的投資與發展;發達國家同樣也可以金融合作方式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
在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上取得突破。本著互惠互利原則,穩妥處理好貿易摩擦等問題,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將更上層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將中國的生產能力與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和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結合起來,不僅促進雙方自身發展,也有利於共同推動更多的發展中國家進步,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
4. 一九九八年義大利幫助中國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義大利共和國聯合聲明是由義大利在1998年06月09日,於北京簽定的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義大利共和國對雙方在政治、經貿、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關系良好發展表示滿意,願意本著真誠夥伴的精神促進兩國在各個領域的關系得到有機、長期的發展。
(4)中國與義大利經濟技術有哪些互補擴展閱讀:
中國和義大利在地區和世界事務中負有重要責任,雙方在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中加強磋商與合作不僅符合雙方的利益,而且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雙方將致力於建立亞歐新型夥伴關系,進一步加強在國際上的磋商與合作,積極推動中國與歐盟開展對話。
就聯合國事務、安全與裁軍、核擴散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危險、控制武器出口等有關重大國際問題經常、深入地交換意見,並就可能危及世界安全與穩定的危機進行磋商。雙方確認支持聯合國的行動,並願意為聯合國旨在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和加強民主化改革發揮積極作用。
5. 50年代以來,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去中小企業的發展,利用了當地以及國內外的有利條件
兩個不同的新興工業區,一個是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另一個是美國「矽谷」高技術工業區,主要區分他們崛起的優勢區位因素。下面我來逐一分析並進行兩者的比較。
一、概述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第三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它是以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的發明和應用為基礎的技術革命,特別是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這次新的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對傳統工業造成了沖擊,使傳統工業區開始走向衰落,而在發達國家的一些沒有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逐漸出現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如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慕尼黑地區,以及美國「矽谷」等地區,相對於傳統工業區而言,我們把這些工業地域稱為新興工業區,也叫新產業區。
對於新興工業區,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通俗理解。第一,時間新,距今也就四五十年時間,大多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形成。第二,地區新,避開傳統工業區,另闢新地,一般形成於鄉村地區,表現在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場,但要有高科技水平與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第三,企業規模不比傳統工業龐大,多以中小型為主。
先來分析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1.義大利新、老工業分布位置特點
2.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機遇及其條件
3.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相比,突出特點?
4.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
對於以上問題,
1.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
義大利的老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最為發達,是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地帶」,全國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以傳統工業為主,有汽車、造船、紡織、冶金、化學等部門。義大利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這里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們充分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為了同西北部的傳統工業區和至今工業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區別,人們把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稱為「第三義大利」。
2.發展機遇及條件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傳統上是農業、旅遊業和輕工業生產區,工業組織鬆散、設備落後、手工作坊。70年代以後,西北地區傳統工業受到沖擊,出現衰退,而這里由於具有廉價的勞動力、眾多的中小企業和較好的社會、文化教育環境,形成了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內部經濟聯系密切的、由中小企業組成的工業小區,使得經濟蓬勃發展。
以後,又由於政府的大力支持、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等條件和機遇(如課本圖5.37),使得這里迅速發展成了一新興工業區。
以上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其中,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先決條件,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和國內經濟的高度開放是經濟保障,而原料和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使新興工業選擇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輕工業。新興工業區的工業,正是以輕工業和傳統輕工業為主,主要有紡織業、服裝業、製鞋業、陶瓷業、木工機械、食品業和自動化設備等工業,它們都分散在眾多的工業小區內。
3.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從以上的分析中則可了解到,它與傳統工業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便於更方便地了解,我列出下表對其進行比較(如下表)。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對比
新興工業區
傳統工業區
生產規模
中小型企業為主
大型企業為主
主要工業部門
輕工業
重工業
生產過程
分散
集中
資金集中程度
低
高
工業分布
分散
集中
從以上表格中,可明顯地看出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優勢條件。
4.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是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
在義大利,工業小區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比較穩固的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它有助於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這種工業小區,在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內星羅棋布,如課本圖5.38所標注的工業小區,這只是這里眾多工業小區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普拉托的毛紡業小區靠近歷史文化名城佛羅倫薩,是義大利眾多新興工業小區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這里的紡織業,歷史悠久,技藝高超,在國際市場中處於優勝地位,曾與曼徹斯特(英國)、里昂(法國)並稱為歐洲三大紡織工業中心。
普拉托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
普拉托的生產與發展情況(如課本圖5.39),從圖中可以看出,普拉托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以毛紡業為生產的中心內容,形成了一個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義大利的工業小區雖然很分散,實力與傳統的大型工業區無法相比,但每個工業小區能夠獨立經營、密切協作,集中力量生產一種或兩種產品,實行了規模經濟生產,並使這種產品的生產量和銷售量在義大利以至歐洲聯盟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
義大利的工業小區雖然分散,實力與傳統的大型工業區無法相比,但整個工業小區生產1~2個主要特色產品,且各企業間分工明確,獨立經營,密切協作,實際上是一個巨型聯合企業,進行規模經濟生產。該模式有助於加強專業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使產品具有成本低廉、工藝考究、質地優良、款式新穎的特點,增強了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他們將新型的企業管理機制、管理方法和新技術注入較古老的生產部門,使傳統工業部門煥發出勃勃生機。
下面,我來分析新興工業區的另一類型,高新技術工業區,新興工業區--美國「矽谷」,我具體分析之。
美國「矽谷」
1.新技術革命誕生的時間、標志,主要工業部門
2.高技術工業與傳統工業相比特點,與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相比異同?
3.美國「矽谷」崛起的區位優勢.
1.新技術革命的誕生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革新,對工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70年代以來,第三次技術革命誕生了。這場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業最發達的美國開始的。到目前,這場革命還在繼續發展。
這場技術革命是以原子能的開發、利用為先導的,以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航天技術、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廣泛研究與開發應用為主要標志,特別是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在這次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形成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高分子合成工業、遺傳工程、激光工業等。特別是微電腦和計算機、控制與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迅速增強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加快了技術與設備的更新周期,從而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推動著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
現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一大批高新技術工業區,如美國的「矽谷」、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德國的慕尼黑等。
2.高技術工業的特點
高技術工業,顧名思義就是代表目前科技水平最高、最先進的工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理論、工業技術基礎之上的。它和義大利新興工業區有著很大的差別。義大利的新興工業是在原傳統工業基礎之上,增加新的技術、設備,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相互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新興工業區。而高技術工業是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獨立開發出的新興工業。它和傳統工業相比,還有著許多特點。下面我們通過列表形式來了解高技術工業與傳統工業的特點,從而加深對高技術工業的理解。見下表:
高技術工業
傳統工業
科技人員比例
高
低
產品增加值
高
低
生產增長速度
快
慢
產品更新換代周期
短
長
投入中的研究開發費用
多
少
從以上,可以清楚了解到,高技術工業的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之類人才占較大比例,他們才能研製、開發新產品。高技術工業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並且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例如,我國電視機業的發展狀況:以前是黑白電視,之後出現了小彩電,隨即有了大彩電,現在又開發出了液晶顯示彩電、精顯背投彩電、數碼彩電等應接不暇。此外,高技術工業研究開發費用一般較高,其產品面向市場。高技術是知識、人才、資金密集的新興群體,這三者的投入都明顯高於一般傳統技術,這是高技術及其產業具有知識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特點所決定的。高技術研究需要大量高、精、尖設備的投入。而其產品能否在有利時機適銷對路占據市場,取得「捷足先登」或「後來居上」的效應,則是其關鍵所在。
3.「矽谷」崛起因素
美國「矽谷」,是世界上最早的、規模最大的高技術工業區,是世界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先驅和典範。對分析得知:刺激「矽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矽谷」位於舊金山市東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灣(如課本圖5.40)環境潔凈優美。聖弗朗西斯科,即舊金山,是美國西部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國華僑和華裔人口最多的城市,它位於聖弗朗西斯科灣和太平洋之間的一個小半島上,是加利福尼亞中央谷地的天然出海口,過「矽谷」向東又有埡口可穿越高聳的內華達山通往東部地區。
(2)氣候宜人
「矽谷」位於太平洋東岸的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東南50千米處,其地理緯度為北緯37°左右,屬地中海氣候。地理位置三面環山,北面臨海。由於面臨聖弗朗西斯科灣,氣候受海洋因素的影響較大,表現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暖夏涼、溫暖濕潤的特點明顯。
(3)有高等院校
這里有斯坦福大學和8000多家高技術公司,它們互相合作,為研究、開發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電子工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斯坦福大學在「矽谷」崛起的早期起了關鍵性作用,並提供了「矽谷」第一個科研工業區的地盤。而高技術工業的發展正需要這樣的科研工業區,於是有關人才迅速向斯坦福大學集聚,高技術工業也逐漸向斯坦福大學之外擴展,「矽谷」開始形成。現在,斯坦福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面,對「矽谷」的貢獻仍然是重要的。
(4)便捷的交通
這里交通方便,有公路、鐵路從邊緣通過,鄰近舊金山的航空港,並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便於電子產品的運輸。
(5)軍事訂貨
這里生產的為軍事工業配套的光學儀器和對電子工業占重要地位。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對「矽谷」半導體元件穩定的訂貨量,其訂貨額一度占「矽谷」總產值的40%。著名的洛克希德導彈與航天公司就設在森尼維爾鎮。
總之,「矽谷」得益於以上條件的優勢,迅速崛起,成為世界著名的高新技術工業中心。
4.「矽谷」的發展與擴散
「矽谷」是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集中了數千家電子工業企業,是美國以至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微電子工業是電子工業的技術基礎,因而,成為高技術中的最高技術。「矽谷」的每一項重要發明,都會影響到全世界電子工業的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電子工業更新換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幾乎都出自「矽谷」。
隨著科技的發展,「矽谷」的規模在不斷擴大,至70年代末,由於「矽谷」的土地被佔用殆盡,許多企業把新工廠建到內地的得克薩斯等州,以及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如上圖「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狀況」,美國微電子裝配工業在東南亞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狀況,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這些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等都很便宜的優勢條件。
分析如此,美國矽谷與義大利新興工業發展異同就這些內容區別!
6. 面對此次我國對義大利的物資援助的做法,在國際上對於我國有何影響
新冠肺炎爆發全國受到波及,每一個國家都投入到最大的抗爭之中,中國也是抗爭新冠肺炎的主力軍之一,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物質資源大國,近期中國對義大利進行了物質資源的援助,我認為此次援助對中國將有很大的意義,可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國家的在世界的話語權並且同樣會增強中國在世界方面的聲譽。
中國一向信奉和平友好五項原則來進行外交,在其他國家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毫無猶豫的伸出援手,此次也不例外,這次對於義大利伸出援手將會使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毫不猶豫地展示了中國的擔當以及一個大國應該有的作為。
7. 一帶一路給歐洲帶來哪些切實的好處
德國媒體近期刊登的評論文章肯定了「一帶一路」在歐洲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積極影響。
最新的西方研究結果顯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一帶一路」造成經濟損失或極度依賴。
德國媒體近期刊登的評論文章肯定了「一帶一路」在歐洲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積極影響。
最新的西方研究結果顯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一帶一路」造成經濟損失或極度依賴。
迄今為止,「一帶一路」倡議對歐洲經濟和就業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許多被中國投資者部分或全部收購的企業現在的情況好於以往。
19日德國之聲電台網站發表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的文章稱,6年前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旨在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和非洲的經濟聯系。
▲2019年2月22日,由中歐班列(武漢)承運的第一批發往匈塞鐵路項目的鐵路物資抵達貝爾格萊德。(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近期,西方的兩項新研究展現出該倡議的新畫面。泛歐洲調查研究組織「調查歐洲」稱,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一帶一路」造成經濟損失或極度依賴;相反,根據實地調查總結,中國投資迄今對當地經濟和就業市場產生積極影響,許多被中國投資者部分或全部收購的企業現在的情況好於以往。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產業政策部門負責人呂迪格·盧茨也表示,投資者「通常遵守法律和勞資協議」。慕尼黑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公司負責人弗蘭克·施蒂勒就該公司被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一事表示:「我們如今的投資額是過去在盎格魯-撒克遜金融投資者領導時期的兩倍。」
貝塔斯曼基金會委託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知名專家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令人驚訝:西方在「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的投資明顯多於中國。研究人員將25個受援國從中國獲得的投資與從歐洲發展基金、世界銀行以及經合組織國家獲得的投資進行了對比。據稱,2013年至2017年間,來自西方的資金總額約29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資金約2850億美元。
因此,有關中國將在全球威脅到西方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與在相互協調方面存在問題的西方國家相比,「一帶一路」作為整體項目,溝通更順暢,並且能夠獲得保障。義大利對「一帶一路」的積極響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基於本國利益考量、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從歷史淵源來說,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讓遠隔萬里的中國和古羅馬聯系在一起,兩個偉大文明由此建立起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義大利對於「一帶一路」的價值和內涵,有著更先覺也更深刻的體會。
從現實來看,義大利經濟存在諸多困難,歐盟經濟恢復乏力,義大利亟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共建『一帶一路』符合雙方互利共贏的願望,將為義大利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義大利總理孔特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一帶一路」對義大利而言是個好消息,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歐盟和義大利「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意將會有更多合作機會,中意關系也將會更加堅實地向前發展。同時,中國同義大利簽署備忘錄,也是對義大利市場與經濟的肯定,勢必會吸引其他外來投資者加大對義大利的投資和關注,這也有利於義大利進一步走出經濟危機的後遺症。
可以預料,正如英國不管美國的強烈反對率先加入亞投行,因而帶動眾多歐洲國家相繼成為亞投行創始國一樣,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也將在歐洲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接下來歐洲地區的發達國家會更加關注同中國簽署類似協議的成效,或許也將有更多國家加入進來。
目前,「一帶一路」已經給歐洲帶來了切實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發展戰略對接順利,十餘個歐盟成員國先後同中國簽署政府間合作文件;一大批基建、物流、港口、電子商務、金融合作項目順利推進;僅去年一年中歐班列就開行6300列,可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中國和中東歐之間的「16+1」合作也正在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高地。可以說,歐洲的未來不只是通過大西洋與美國相連,也通過歐亞大陸與中國緊密相連。
一邊是最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圈,一邊是世界最大的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從陸上和海上將二者鉚合在一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這不僅增加了歐洲參與亞太事務的便利性,也將增加歐盟抓住亞太發展機遇的能力。歐亞兩大經濟板塊的同頻共振,勢必構建巨大的想像空間。
此外,「一帶一路」秉承和弘揚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與歐盟的理念相通,也可共同提升中歐全球影響力。
以發展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將為歐洲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合作基礎,並增強中歐合作的確定性和粘合力。「一帶一路」旨在促進和平、發展和穩定,通過注入外部活力激發內生動力。它將幫助歐洲國家實現更平衡的發展,有利於推進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並成為促進世界及歐洲和平與發展的「穩定之錨」
8. 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重塑歐洲
日前義大利已經正式簽署協議,成為七國集團發達國傢俱樂部中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在英國脫歐之後,有機會晉升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義大利,加入這一基建投資計劃,對中國和義大利都有重大意義。
義大利和法國、德國同樣都是G7,G20成員,和法德同樣為歐共體的創始國成員,和英法同為北約初始成員。英法德意同為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也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義大利為什麼要加入一帶一路?
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 。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首先來看義大利經濟。2018年義大利GDP20714億美元,名義增長1.7%,實際增長0.9%,人均GDP約為34238美元。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義大利由於在二戰中受到破壞較小,主要城市和大部分工業設施都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再加上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二戰後迅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義大利無論人均還是經濟總量全面超過英國,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體。
但義大利經濟在過去十幾年,卻幾乎遭遇了零增長。
1、在歐洲,義大利經濟增長幾乎是最差的。
2000年到2018年,義大利GDP平均每年增長0.2%,接近「零增長」,這同義大利上世紀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長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歐元區其他主要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均明顯好於義大利。近18年來,義大利GDP累計增長4%,法國GDP增長25.2%,德國增長26.5%。
2、義大利是歐洲僅次於希臘的高債務國。
義大利的債務水平在歐洲是繼希臘之後第二差的,已經達到了GDP的132%。義大利公共債務總量歐洲第一,世界第三。
3、義大利失業率較高
義大利失業率較高。尤其是在義大利南部,失業率更是高達29%。
雖然義大利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但是較高的失業率也導致了貧困人口急劇增加。面臨貧困風險的義大利人從2006年時的300萬人上升到了2016年時的1800萬人,幾乎佔到了義大利人口的三分之一。
毋庸置疑,經濟問題是義大利在歐洲發達國家中率先加入一帶一路的主要原因。義大利希望藉助中國的力量提高經濟增長率,改變義大利多年來經濟零增長的現狀,來解決國內嚴重的債務問題與失業問題。
二、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對中國的價值
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義大利作為主要的發達國家和歐盟重要的創始成員國,政治影響極為重要。但若只從經濟角度考慮,也非常有價值。
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義大利的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8年雙邊貿易達542.2億美元。至今年1月底,義大利對華投資累計達73.1億美元,中國對義大利投資達150億美元。
義大利經濟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很強。義大利經濟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工業較發達
義大利工業體系完善,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產業都有一定競爭力。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具、廚房設備、瓷磚、絲綢、首飾、釀酒、大理石開采及機械工業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
2、 旅遊 業發達
義大利 旅遊 業高度發達, 旅遊 收入是義大利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第一為服裝出口)。按入境人數衡量義大利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是世界第一,近年來才逐漸被西班牙,法國,美國,中國所超越。
3、傳統的貿易強國
對外貿易是意大力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占據義大利GDP40%以上。各種個人消費品、機器機械設備以及資本商品在世界市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義大利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之一,年順差在百億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紀初,由於歐元堅挺,能源價格飛漲,以及產業結構僵化原因,逐漸淪為貿易逆差國。義大利產品在世界仍然有較強競爭力,出口商品種類非常齊全。主要以機械儀器、 汽車 、農產品加工、鋼鐵、化工化學、制葯、家用電器、服裝、製鞋、貴重金屬等工業製成品為主。意國外市場主要為歐盟國家,對其出口量占總量一半以上。
4、水運港口優勢明顯
義大利水運系統發達,其中佔主要地位為海運,義大利近8000公里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148個大大小小的港口,主要港口則有熱那亞港(地中海第二大港)、那不勒斯港(義大利最大客運港)、塔蘭托港(地中海最大軍事港口)。全國港口年客流量高達9000萬,年貨物吞吐量為463億噸;擁有280公里停泊船塢,55萬艘船隻。
5、義大利是世界設計王國。
義大利有Gucci、Prada、Armani等 時尚 大牌。有名聞天下跑車品牌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等。它還是眾多世界頂級傢具品牌的發源地,孕育了被譽為全球傢具業「奧林匹克」盛會的米蘭國際傢具展。
去年義大利高端 時尚 產業產生的附加值達到242億歐元(約1911億元人民幣),佔到了該國製造業總附加值的10%。
在進出口層面上,義大利的高端 時尚 產業更是勢不可擋。2017年義大利 時尚 產業出口額高達510億歐元(約4027億元人民幣),其中約有70%來源於高端市場;同時,該產業的進出口順差高達200億歐元(約1579億元人民幣),而同一時期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國卻呈現「逆差」狀態,分別達到210、190和139億歐元。
義大利在諸多工業領域,所在企業仍然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義大利的水運港口可以作為中國商品開拓歐洲市場的樞紐。義大利長期作為世界 旅遊 強國的經驗,可以幫助中國 旅遊 業從細節處提升競爭力。
三、義大利港口對中國的價值
中意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協議中,在基建、能源、貿易等領域達成多項協議。義大利「北方港口建設」是重中之重。義大利北部的里雅斯特港口將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簽約,中方將投入11.3億美元投資來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運輸效率。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雅斯特港口一直是義大利的重要交通樞紐,在奧匈帝國時期還扮演著歐洲物流中心的角色。對義大利來說,與中國的合作很可能讓這個古老的港口重現榮光,並提振長期低迷的義大利經濟。中國已經成為新興的海運大國,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有七個在中國。義大利里雅斯特港目前的吞吐量僅為72萬箱,提升空間十分巨大。
在2018年,義大利只向中國出口了131.7億歐元的商品,而在義大利從海上的進口中只有不到2%來自中國,這都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里雅斯特港有望成為這一地區的「中國樞紐」,大量的中國商品可以快速抵達購買力強盛的西歐腹地。
對中國來說,在歐洲 歷史 悠久的港口站穩腳跟,將帶來有利的海關通關條件、更快的通往歐洲心臟地帶的貿易路線,以及直接通過鐵路將貨物運往歐盟的便利。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歇爾·傑拉奇(Michele·Geraci)在一次采訪中說,中國船隻從國內或者通過蘇伊士運河運來的貨物需要盡快運輸到中歐市場。而里雅斯特能滿足這個要求。
義大利也想通過「一帶一路」和義大利在地中海的港口,讓更多「義大利製造」進入中國市場。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德國2018年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38億歐元的商品,其次是英國234億歐元,法國排在第三,為208億歐元,義大利以131.7億歐元位列第四。
義大利港口有著明顯的優勢。義大利位於地中海正中央的關鍵位置,多面臨地中海,不僅國際港口多,且港口吞吐量、貨物品種裝卸也很有優勢。在貨物運輸、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有便利。義大利還是連接南歐、中歐和北歐的主要通道,是通往歐盟5億消費者和北非、中東2.7億消費者的戰略門戶。
義大利港口將成為中國商品開拓歐洲市場的重要樞紐。投資和貿易雙管齊下,義大利將與中國互利共贏。義大利的港口是通往歐洲最富裕市場的便捷門戶,義大利政府希望通過參與「一帶一路」,能促進本國出口與投資,幫助疲弱的經濟擺脫10年來的第三次衰退。大量的中國工業產品也可能將在義大利港口城市,通過來料加工和裝配的方式再以「made in italy」的方式行銷歐洲。
四、一帶一路在歐洲能否成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眾所周知,二戰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國家進行了重建,加深了對歐洲國家的影響力。使得歐洲國家成為美國主導的全球政治與經濟體系的主要支持者。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馬歇爾計劃的援助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千億美元。
如今歐洲主要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較低,尤其希臘、義大利等國債務壓力較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在歐洲將會給歐盟國家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馬歇爾計劃時美國提供的是資金和美國的龐大消費市場,如今中國同樣有充裕的資金與和美國接近的超級消費市場。這也是義大利作為G7成員國率先加入一帶一路的原因,而法國、德國最終也可能會跟隨義大利的步伐加入一帶一路。
不同於中亞、非洲的一帶一路,中國還只是在培育市場。歐洲的一帶一路,中國在投資歐洲的同時,也將受益於歐洲國家強大的 科技 與工業技術積累,成熟的消費市場和市場經濟理念。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在家門口用市場換技術,而現在我們將可以主動去歐洲用市場換市場,用資金換技術。而加大在歐盟國家中的影響力,更將有助於中國提高在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新的國際秩序建構中獲得更有利的位置。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關注 財經 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一家之言,井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