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音樂家是什麼族

義大利音樂家是什麼族

發布時間:2023-09-20 12:29:13

㈠ 義大利屬於什麼民族

義大利無論在語言還是在宗教方面都很統一,但文化、經濟和政治則呈現多樣性。義大利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3人,居歐洲第五位。

從羅馬文明至今,希臘人、日耳曼人和後來的凱爾特人、諾曼人都對義大利人產生過重要影響,這些影響如今早已融入義大利民族性之中。

在義大利的外來移民已經接近至240萬,占人口的4%強。根據有關統計,其中最多的移民來自阿爾巴尼亞(316,659),其次為摩洛哥(294,945)、羅馬尼亞(248,849)、中國(111,712)和烏克蘭(93,441),還有大量來自土耳其、馬其頓、塞爾維亞和菲律賓的移民。

㈡ 義大利人是什麼民族

義大利屬於多民族國家,其中義大利民族由羅馬人、伊特魯利亞人、希臘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結合而成佔95%左右,另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泰隆人是最大的少數民族

㈢ 16世紀的義大利牧歌有何特點

16世紀最代表義大利民族特徵的世俗音樂體裁就是牧歌。16世紀的牧歌已不同於14世紀新藝術時期的牧歌,二者除了在名稱上相同以外已沒有任何音樂風格上的聯系。14世紀的牧歌是分節歌形式,結尾帶有利都奈洛(原意為「回復」,這里指結束段,而在17、18世紀中指樂曲中樂隊全奏主題的反復器樂)段落作為疊歌,大部分為二聲部,偶爾也有三聲部,歌詞一般有二到四個詩節,內容簡單;而16世紀牧歌是通譜體形式,不使用疊歌,織體形式多樣,以四聲部和五聲部居多,通常以多行詩文寫成,有十四行詩,六行詩,或多詩節的詩文。詩文往往具有較高的文學水平,如當時著名的詩人彼特拉克、本博、桑納扎羅、阿里奧斯托、塔索(李斯特以他為題材有一部交響詩作品)和瓜里尼的詩作都是牧歌經常採用的內容。

音樂家在寫作牧歌時特別注重對詩文內容的表達,於是在詩人與音樂家,詩文與音樂之間形成了彼此輔助、互相影響的關系,體現在音樂上就是「表情性」的加強,尤其在16世紀後半葉,牧歌更朝著描繪性和戲劇性的效果發展,人文主義者理想中的音樂在牧歌中逐步實現,而這一發展最終導致歌劇的誕生。

牧歌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早、中、晚,這是一個大約持續了一個世紀的發展時間。牧歌體裁的整個形成過程,可以說,表現為強烈地義大利化的尼德蘭大師們的創作成果。1533年出版的第一本牧歌集包含了許多尼德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他們保持義大利風格與尼德蘭傳統結合的寫作方式,主要有韋爾德洛、阿卡德爾特和維拉爾特。除了費斯塔以外,義大利人最初好像並沒有參與到牧歌的發展中。韋爾德洛的牧歌表現出對音樂純凈風格的敏感性,並帶有朗誦的韻味,而且他努力讓音樂表達出詩文的內在意思;阿卡德爾特是一位具有強烈表情力量的抒情音樂家,他特別受到晚期牧歌大師蒙特威爾第的欽佩,還承擔起重新編輯阿卡德爾特牧歌作品的工作。阿卡德爾特的牧歌注重旋律並突出清透的織體結構;維拉爾特是若斯坎之後拉索之前重要的佛蘭德作曲家,他的創作體現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特有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在牧歌中維拉爾特表現出清淡與雅緻,帶著一定的音樂直覺,他敏感地注意到詞曲之間的關系,「特別注意表達出歌詞的重音,是最早堅持在樂譜上歌詞的音節要精確地印在音符下方的人」,在音樂的表現力上作出了新的探索。

早期的牧歌通常為四聲部,有時為三聲部,風格上比經文歌更為靈活。根據詩文的內容,作品中會出現以節奏的變化和較鮮明的段落來強調文字的意思。如提到天空和高山時,旋律會隨之產生上行,而提到土地或地獄時,旋律會下行,在停止、不變或持續等字眼上,將以不動的旋律形態表達,等等。這樣的象徵手法在此之前或之後的音樂和詩中都有所運用,但特別在牧歌中我們又可以看出其新的靈感,象徵不再是一種思想的轉換,而是通過聲音營造一種氣氛,一種精神狀態或一種情景,在這一點上,牧歌作曲家與19世紀末印象主義音樂家懷有相似的理想。

牧歌作曲家普遍帶有一種強烈的要求,就是要表現出外觀的和潛在的詩文內容,因而他們創造出了新的音樂象徵。如對殘酷,悲傷或死的描寫,他們認為必須打破正常的規則,使用新的不協和音和突然轉調營造變化的氣氛。這些大膽的變化很少發生於宗教音樂中,而在牧歌中卻成為公認的創作技法,這給牧歌提供了多種方式的試驗機會,從而產生充實的表情資源,加強了理性創作原則的感性成分。牧歌的中期發展中,作曲家們在這方面作了許多新的嘗試。中期的牧歌作曲家除了羅勒,開始加入更多的義大利人,有阿·加布里埃利,維森蒂諾。羅勒和維森蒂諾都是維拉爾特的學生,羅勒的牧歌開始受到老師的影響,後期就突出其個性風格,注重主調風格與復調風格的結合,尤其對半音化和聲的探索影響到後人的創作。拉索、蒙特威爾第等人牧歌的音樂語言都受到羅勒很大的影響。半音化和聲或稱 「半音體系」(chromaticism,或稱半音階風格)是為了提供出音樂更多新的可能的表現性而出現的。16世紀半音體系並不具有現在我們所理解的意義,在早期義大利理論著作中,它僅表示短時值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運用,變化音(偽音)的使用也包含其中。當時的理論家力圖保存教會調式的特點和色彩,無論選擇何種調式都禁止使用變化音,只有在所謂的交錯音(musica falsa)或偽音(musica ficta)中,允許有升F,升C,升G,降B和降E,因為這些音已被作曲家使用的較為普遍,所以要徹底禁止變化音則成為了不可能的事。為了盡可能表達意思的要求,牧歌作曲家開始更為頻繁地使用變化音,如維拉爾特的另一個學生義大利作曲家、理論家維森蒂諾,他就是半音體系的倡導者,他追隨人文主義者精神力主以古希臘音樂的自然音、變化音和四分之一音三大類「音階」為基礎,提出復興古希臘音樂的理論綱要。他於1546年出版了一本五聲部牧歌,通過音樂實踐告訴人們運用半音階和等音調式的風格是來自他的老師維拉爾特。1555年他出版了論文《適合於現代實踐的古代音樂》(Antica musica ridotta alla moderana prattica),從理論上提出半音風格的實踐應用,並設計製造了能演奏半音和微分音的羽管鍵琴和管風琴,這對於推廣半音體系及擴大其表現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16世紀末,牧歌的發展才重回到義大利人手裡,雖然延續了其本國的音樂風格,但受到周圍尼德蘭音樂家的影響,他們在創新的同時,音樂語言也趨於國際化風格的統一中。在威尼斯,A·加布里埃利和他的侄子喬凡尼·加布里埃利將牧歌變為華麗的裝飾風格,喬凡尼對聲部的掌握非常好,他善於寫作儀式性的牧歌,而不是純抒情的作品。十二聲部牧歌(Sacri di giove augei)既奢華,又突出和聲的色彩,偶爾也運用蒙特威爾第那樣大膽的不協和音。

晚期牧歌作曲家中馬倫齊奧、蒙特威爾第和傑蘇阿爾多所做出的貢獻可使牧歌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有所提高。

馬倫齊奧被同時代人稱為「牧歌的舒伯特」。在他的世界裡沒有學究式樂長的影子,他很習慣宮廷生活,並經常出訪國外,促使其音樂視野得以開闊。他最值得稱贊的創作特徵就是熟練掌握所謂的半音化牧歌(chromatic madrigal)的寫法,這體現了現代概念的和聲轉調。在他的牧歌中不僅描寫了可觸知的外部世界,還有內部的感情世界。作品中融入蒙特威爾第般的戲劇風格,但更為保守和嚴謹,他從不允許音樂中有突然爆發的熱情。馬倫齊奧早期牧歌的旋律與和聲傾向於簡朴,有時甚至呈現出文雅的感覺和女人氣質;晚期的創作風格變得更具能量,第五本六聲部牧歌集展現了華麗的色彩和節奏,帶有非常靈活的觸感,他能表現出魚急沖入反光水面的狀態,以及落日,或春天的芳香,音樂中能包含最為細致的色調。

傑蘇阿爾多的音樂創作中由「破壞」所導致的建設性似乎應屬於20世紀的特徵,而不是16世紀晚期。他與義大利大貴族家庭有密切的關聯,這使得他在各方面都具有發展優勢。由於受到人文主義者關於古代音樂的討論和維森蒂諾理論的影響,他創作了一些三聲部維拉內拉和大量使用對位風格的牧歌。之後嘗試運用不協和音和半音體系(他不當之為一種手段,而是作為一個結果)創作牧歌,他在各個聲部內部使用半音手法,使和聲失去調性感,並非常喜歡保持音與快速跑句之間的對比。

牧歌化的象徵意義在傑蘇阿爾多的音樂中被最大程度的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包含某種自覺性和智慧因素,同時也具有華麗的旋律概念,使某些悲劇性樂句可以形成「浪漫」的悲壯。蒙特威爾第熱烈的藝術手法與馬倫齊奧純凈且經過提煉的藝術手法相比,就如同貝多芬與莫扎特藝術風格之間的比較。蒙特威爾第創作中總是帶有猛烈的戲劇性,這不僅體現出他的個性,還反映了他的音樂特徵。

蒙特威爾第跨越16世紀和17世紀,精通文藝復興各種形式,同時也是17世紀創作的主要領導者,是文藝復興晚期最後一位偉大的牧歌作曲家,同時也是巴羅克早期義大利國家的奠基者之一。可以說,牧歌藝術由於蒙特威爾第而發展到了頂峰,他的牧歌包含了現代和聲語言、音樂戲劇風格和描繪性交響樂的萌芽。蒙特威爾第個人的表現力代替了15世紀從哥特式音樂家繼承而來的概括形式的表現力,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將牧歌孕育成為一種新的藝術。蒙特威爾第的早期牧歌沒有超出其它人所使用的和聲語言,但卻有所創新,不協和音由切分音、倚音和經過音產生,有目的的使用交錯關系。盡管其它人把不協和音當作經過變化音,形成對後面平靜音響的期待感,而蒙特威爾第卻謹慎使用這種處理方式。早期牧歌基本為聲樂性格,在第四本牧歌集後,蒙特威爾第的思維中似乎存在器樂的構思,有的作品甚至對於當時最技藝精湛的歌手也是十分困難的。蒙特威爾第的晚期牧歌已具有明顯的和聲改革跡象,本能地實踐出調性和弦進行的整個技術,第一次在終止處使用沒有預備地屬七和弦和屬九和弦,在轉調中使用屬七和弦,這方面在後來拉莫的《和聲學自然原理》中有系統化的論述。

義大利牧歌各種形式的音樂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技巧和表情資源,它漫射出無數的象徵和格式,被同時代和後來的音樂家所使用,對器樂音樂、經文歌和法國復調尚松等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發展都有直接的影響。

㈣ 義大利有哪些音樂家

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朱賽佩·威爾第。

1、舒曼

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代表作品有《蝴蝶》、《維也納狂歡節》、《新音樂雜志》等。

2、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交響曲《浮士德》、《但丁》;鋼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3、勃拉姆斯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德語:Johannes Brahms,德語:[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

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響曲》慧冊(「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兩部鋼琴協奏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等。

4、拉赫瑪尼諾夫

謝爾蓋·瓦西里凱敗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於俄羅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紀世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歌劇《阿萊科》、《利米尼的法蘭契斯卡》和第二交響曲、管弦樂「死島」、鍾等。其中《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以其艱深的難度,成為鋼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難」。

5、朱賽佩·威爾第

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義大利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1848)、《厄爾南尼》(1844)、《阿爾濟拉》(1846)、《列尼亞諾戰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因之獲得「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共寫了26部歌劇,7首合唱作品盯碧顫。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劇:《納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詩人》、《奧賽羅》、《阿伊達》、《西西里晚禱》、《法爾斯塔夫》、《假面舞會》、《唐·卡洛斯》;聲樂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㈤ 義大利作曲家

卡奇尼(Giulio Caccini,約1545—1618年),義大利作曲家、歌唱家。約1545年生於羅馬,1618年12月10日卒於佛羅倫薩。在羅馬時曾師從G.阿尼穆恰學習。60年代中期到佛羅倫薩,當時他已是著名的歌唱家和演奏家。70年代中期,他與一些詩人、音樂家和文藝愛好者經常在巴爾迪伯爵家聚會,探討如何模仿和復活古希臘戲劇來為新的音樂服務,他們自稱「佛羅倫薩夥伴」藝術小組。他與J.佩里合寫的歌劇《歐里狄克》於1600年演出,這是義大利現存最早的歌劇。他單獨創作的《歐里狄克》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歌劇(1600),曾於1602年演出。卡奇尼是發展單聲部樂曲的先驅。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獨唱風格,把詩詞的節律與情緒,盡量用有數字低音伴奏的獨唱歌曲形式來表現。因此,他被譽為朗誦調創作的先驅者和數字低音的創始人。他的牧歌和坎佐納曲集《新音樂》(1602)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作品。樂曲中的即興裝飾和精湛的演唱技巧,為後來的巴羅克音樂創造了條件。

㈥ 英國和義大利牧歌是什麼

牧歌是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民族化世俗音樂興起的一種體裁,一般使用通譜體,歌詞因為使用著名詩人詩作,所以歌詞的文學水準比較高。牧歌的織體是主復調相結合的。具體如下:

1、義大利是牧歌的發源地,也正是因為牧歌的繁榮義大利音樂在歐洲地位也逐漸凸顯。因此您的問題應該從義大利的牧歌談起。義大利牧歌的前身是弗羅托拉,就是一種世俗音樂體裁,早期牧歌作曲家一般也是創作這種體裁的高手,後來轉而創作牧歌。牧歌產生和彼特拉克有關。

早期義大利牧歌,代表人物是維拉爾特,中期是羅勒,晚期作曲家則更有名些,例如馬倫齊奧、傑蘇阿爾多(作品比較特殊的一位,個人很喜歡,極端半音運用的傾向已經非常明顯,節奏有點怪異,不過充滿矛盾感和吸引人的戲劇性)、蒙特威爾第等人。

ps:注意維拉爾特和羅勒,這二位是日後威尼斯樂派的創始人,法-佛蘭德樂派的代表作曲家,並且,該樂派的晚期代表作曲家如拉索的牧歌也是受到這兩位的的影響。

2、英國此時盛行的世俗音樂體裁是琉特琴歌曲和埃爾曲,不過琉特琴歌曲中也包括了牧歌部分。英國牧歌並不典型,相比義大利等國,它的音樂發展算滯後的。

16世紀末,尼古拉斯•楊出版了義大利牧歌的英譯本才標志著牧歌這一形式在英國逐漸流行,後來又有了英國牧歌運動。作曲家Byrd,也就是伯德,和他的學生莫利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風格還是受到了義大利牧歌的非常大影響而創作的。

相關介紹

十六世紀,一批全新的世俗音樂如暖風一般,從義大利吹遍歐洲。盡管教會與富人們依然青睞嚴肅的教會音樂,但它正在失去在當時音樂界的統治地位,而被這種全新的音樂所替代:它們似乎蘊含某種特質,使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的藝術音樂,即將被普羅大眾的流行音樂拯救。

在這世俗音樂浪潮中,義大利「牧歌(madrigal)」是最重要的音樂體裁。

義大利牧歌以較高水準的詩歌為詞譜寫的歌曲。歌曲的旋律自由,歌詞多為單段,採用描繪性詞彙和象徵手法為主,有些作品具有戲劇性效果。

早期的牧歌多為四聲部,主調風格(指由一條主旋律加和聲襯托聲部構成的織體),融入少量的模仿復調風格(指同一旋律在不同聲部中先後出現,形成了前起後應,層次分明的模仿關系)。

其中佛萊芒樂派(Franco-Flemish)對義大利牧歌的成形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這個樂派的音樂家大都來自尼德蘭的佛萊芒地區(今法國北部、荷蘭與比利時南部),並由此命名。

1533年發行的第一本牧歌集中,包含了許多佛萊芒樂派的作曲家創作的作品,他們在保持著義大利民間抒情歌弗羅托拉(Frottola)的特色的同時與佛萊芒傳統結合的作曲方式創造出了「牧歌」這一體裁。

來自佛萊芒樂派的菲利普·韋爾德洛(Philippe Verdelot,1480-1532)是義大利牧歌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音樂家是什麼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什麼時候去旅遊最好 瀏覽:956
越南腸粉哪裡有 瀏覽:747
越南紫薯多少錢一箱 瀏覽:57
印度出兵阿富汗要從哪個國家進入 瀏覽:487
伊朗國旗標志什麼意思 瀏覽:205
多少年中國的地方發生非典疫情 瀏覽:437
義大利球踢的怎麼樣 瀏覽:381
義大利語中的ti是什麼 瀏覽:999
英國有多少個直轄市 瀏覽:388
美國為什麼要襲擊伊朗軍官 瀏覽:291
印尼番瀉葉是什麼葯 瀏覽:499
伊朗黑紗什麼意思 瀏覽:573
印度一期士官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600
印度火牛陣是哪個國家 瀏覽:972
伊朗人是古代什麼種族 瀏覽:16
印尼人均收入多少與中國對比 瀏覽:726
中國在伊朗經濟發展怎麼樣 瀏覽:406
英國首相官邸貼春聯寫的什麼 瀏覽:667
義大利表有哪些牌子 瀏覽:574
2021奧運會中國男籃多少名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