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海外的華人區叫唐人街
以前國外華人稱中國為唐山,那麼中國人為唐人,中國人開拓和集中居住的街道就變成唐人街了。
2. 全球有多少條唐人街
各地唐人街:
亞太
韓國,首爾
韓國,仁川
新加坡
泰國,曼谷
菲律賓,馬尼拉
越南,胡志明市
馬來西亞,檳城
馬來西亞,吉隆坡
日本,橫濱,中華街
日本,神戶,中央區,南京町
日本,長崎,新地
澳大利亞,墨爾本
澳大利亞,悉尼
緬甸,仰光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紐西蘭,奧克蘭,Newmarket
紐西蘭,惠靈頓
美洲:
美國,波士頓
美國,西雅圖
美國,舊金山,Jackson Street, Stockton Avenue
美國,紐約
美國,洛杉磯,Broadway Avenue, Spring Street
美國,芝加哥,Along Wentworth at Cermak
美國,費城
美國,波特蘭
美國,華盛頓,H Street
加拿大,多倫多,登打士西街唐人街
加拿大,多倫多,Dundas Street, Spadina Avenue
加拿大,溫哥華,Pender Street and Main Street
加拿大,列治文
加拿大,蒙特利爾,rue ST-LAURENT
美國,克利夫蘭
美國,檀香山
美國,休斯敦
美國,奧克蘭,Broadway Avenue, 7th Street, Harrison Avenue, 10th Street
美國,俄克拉荷馬,N. West 23rd Street and Classen Blvd
美國,匹茲堡
美國,沙加緬度,3rd, 5th, J, and I Streets
墨西哥,墨西哥城
加拿大,卡爾加里
加拿大,艾德蒙頓
加拿大,溫尼伯
加拿大,渥太華
古巴,哈瓦那
多米尼加,聖多明各杜阿爾特唐人街
歐洲:
英國,倫敦,中國城
法國,巴黎
俄羅斯,莫斯科
英國,曼徹斯特
英國,伯明翰
英國,利物浦
英國,格拉斯哥
英國,加的夫
荷蘭,阿姆斯特
(2)義大利唐人街在哪裡擴展閱讀:
唐人街發展
二戰後,美加華人地位發生巨大變化,在取得公民權和投票權後,大量華人晉身中產階層和白領層,並開始走出唐人街,向所謂「主流小區」和郊區發展,導致美加兩地唐人街人口日益減少、經濟和文化象徵地位也逐漸沒落,走入長期低迷衰落狀態,部分都會區的華埠甚至已成當地城市破敗的象徵之一。
在美國,唐人街人口老化嚴重,與西語裔的混居也日益增多;而在加拿大,唐人街除了人口減少,作為市中心的邊緣地帶,常常成吸毒者「癮君子」、無家可歸者躑躅流連之地。華人新移民造訪華埠越來越少,相對地,郊區或「好區」興起成華人新移民聚居之地,形成「新華埠」,譬如紐約的法拉盛、洛杉磯的聖蓋博谷、休斯敦的糖城等,都是華人聚集新區,連傳統僑社居民都往這些區搬遷。
如何振興唐人街,如今成為美加兩地華人小區的艱巨挑戰。首先,唐人街對主流社會的吸引力仍在,我們應對唐人街有充分自信。從北美「大唐人街」概念來說,華埠並沒有真正衰落,而是出現新發展模式。1970年代後,隨著兩岸三地高素質移民大量湧入,美加兩地華人聚居主要城市都出現「新華埠」。
位於華人和其它族裔居住的高尚住宅區間,這些地區規模雖不一定像老唐人街跨越數條街區,但卻集大型超市、商場、高級中餐館和其它各類店家、華資銀行於一體,既現代時尚,且生意興旺。溫哥華國際機場所在的列治文華人商業區,就是新華埠的典型。新華埠概念深入各小區,擴大華人及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從華人整體力量和文化傳統輻射意義上說,「唐人街」擴散了,且出現了四處開花的結果。
華人一百多年前初到加拿大的時候,唐人街是他們的港灣和城堡。後來者到這里來投靠親友,修完鐵路後無處可去的華工,從西部遷到東部,最後還是落腳在唐人街,在老鄉的洗衣店裡打一份零工。加拿大各地的唐人街就這樣一天天興旺起來。
近些年來,華人移民越來越多,唐人街反而慢慢衰落了。魁北克省的城區設計專欄作者卡利尼昂(Marc-André Carignan) 多年來對唐人街的變遷很感興趣。他在接受Radio-Canada采訪時說,唐人街的許多房子很老舊了。但是房主無力或無意修繕。早期華人移民幾乎全部住 在唐人街,但是現在的移民大多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和語言能力住在別的地方。因此唐人街的居民人數越來越少,年紀越來越大。
老式建築和中文招牌使唐人街在一些城市成為旅遊景點。但是由於資金和管理等原因,政府和社區團體在興建和修繕項目上經常是互相踢皮球。 唐人街今後如何發展,前景並不明朗。另一方面,城市的其他地方,例如大學附近或某些居民區,會聚集起相當數量的華人,形成新的唐人街。
3. 法國華人街
巴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全城共分20個區。多少年以來,歐洲人、亞洲人、黑人、吉普賽人……許多民族共同生活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在眾多外來的「少數民族」當中,華人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100多年不斷的辛勤開拓和艱苦努力,不僅有了為數眾多且相當成熟的社團,還開辟出一片讓人引以為豪的,屬於華人特有的天地———唐人街。
巴黎的唐人街位於離義大利廣場不遠的第十三區,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方便。
漫步在這里的街道,一切都顯得那麼熟悉。幾乎每家店前的招牌都是用斗大的「方塊字」寫成,建築的格局也是按照中國傳統樣式建造的。幾家比較大的店鋪,甚至還雕梁畫棟,非常講究。有些小飯館門前,居然還掛起了如今在國內都很少見到的「幌子」。看我駐足觀望,滿臉的好奇,陪同逛街的朋友湊過來,半開玩笑地解釋道:「看見了吧,這才叫突顯中國特色呢!好多洋人到這里來,沖的就是這個。」說著,指了指正隨風飄舞的小「酒幡」。其實,了解了巴黎華人的發展史以後,店主的這一番苦心就不難理解了。
據說,早在17世紀左右,就陸續有中國人輾轉來到這里。真正大批華人踏上法國領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參戰國,先後向法、英、俄等國輸出勞工,達23萬之眾。到達法國的就有14萬人。他們雖不是到一線親自作戰,但運輸、搶救,甚至挖戰壕、埋死人,臟活累活沒少干。還有近一萬人,成了異國的冤魂,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戰爭結束後,大部分人都回到了祖國,只有極少數留下來,做了僑民。在慶祝「一戰」勝利70周年時,法國總統曾親自頒發給客居異鄉僅存的兩位中國勞工「榮譽軍團騎士勛章」,以表彰他們的「國際協作精神」。可戰爭帶給中國人民的痛苦,又豈是區區兩枚勛章所能彌補的。唯一值得寬慰的是,十幾萬華工流血、流汗的歷史,終於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肯定。
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印支局勢動盪不安,作為宗主國,法國接納了許多來自越南、柬埔寨、寮國的難民。他們當中,有80%以上是華裔的後代。巴黎政府劃出一片當地人不願去的簡易住宅區,來安頓這些人。可誰知,僅僅十幾年的功夫,原本街道狹窄、污水橫流的「貧民區」,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平整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兩旁的大小店鋪鱗次櫛比,各色商品更是琳琅滿目。如今,這里不僅已成為巴黎令人羨慕的居住區之一,還是各地遊客爭相到訪的旅遊熱點。就像當地人戲稱的那樣,「買張地鐵票,就可以逛中國。」
說起唐人街今天的輝煌,離不開老一輩僑民的艱苦創業,和新一代僑民的辛勤工作。早年,那些離鄉背井來到這里的人們,只是分散地租住在離火車站不遠的一些矮窩棚裡面。以手工縫制一些箱包之類的小皮件為生,或者開個小雜貨鋪,擺個小吃攤。本小利微,還經常被白人欺負。但他們都堅強地挺過來了。他們終日不輟,辛勤勞作得來的報酬,都非常珍惜,省吃儉用,節儉度日。後來,有些人用多年積攢下來的一點資金,開起了屬於自己的小餐館和小作坊。但多數也只是夫妻檔,或者家庭式經營。就這樣,逐步發展起了一些以華人為主的企業,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社團。如此,不僅可以以集體的力量爭取平等和尊重,還能夠資助一些生活無著落的華人盡快擺脫困境。陳氏兄弟公司是這些成功華人企業的傑出代表。祖籍廣東的昆仲倆,自1975年從寮國遷居巴黎以後,開辦了一家以經營中國及東南亞國家貨品的超級市場。物美價廉,品種齊全的商品,和勤勉的工作作風,使經營業績不斷提升,如今已躋身法國百強企業行列當中。另外,像給巴黎各大超市供應春卷的華南食品公司,將中國產「紅雙喜」乒乓球引進法國的友信體育用品公司,專做廣式糕點的嶺南泰餅家,經營亞洲特別是中國貨的華豐國貨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聽著他們傳奇般的發展經歷,真是叫人既感動又振奮。在他們身上,不正是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那種勤勞智慧,頑強進取的傳統美德嗎!
除此之外,在巴黎還有兩處華人聚集的地方。一是在位於第三區的「溫州街」,據說它的來歷更富有傳奇色彩。原本這里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的天下。可是當第一家中餐館開業以後,緊接著第二家、第三家……不知不覺當中,整條街道幾乎都被來自浙江溫州的華人所「佔領」。僅剩的幾家小店,看著那邊紅紅火火,人來人往,自己這里卻門庭冷落,不得已也只好將門面易手。他們戀戀不舍地離開時也沒弄明白,當初這些兩手空空,一文不名的「窮小子」,是如何打敗自己的。其原因很簡單,團結、肯吃苦和薄利多銷,就是制勝的法寶。
另一處是位於馬恩河畔的「中國城」,那也是一座氣勢宏偉的中式建築群。除了有餐館、多功能廳、空中花園和大商場以外,還有極富中國特色的琉璃寶塔。總之,不管是法國人還是來巴黎旅遊的外國人,又多了一處領略東方燦爛文化的好去處。
聽朋友講,許多華人社團正為如何教育好「第三代」、「第四代」乃至子子孫孫,勿忘祖先,更多地了解祖國而積極想辦法。衷心祝願這些新一代的華僑,能像他們的祖輩、父輩一樣,雖身在他鄉,心卻始終向著祖國
4. 丹麥有唐人街嗎歐洲都哪個國家有哪個最大
好像是沒有的樣子呢。
歐洲有很多國家有唐人街,如:法國巴黎「中國城」,英國倫敦的「中國城」,德國巴伐利亞的「中國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義大利「中國城」,西班牙巴塞羅那「中國城」,
歐洲最大的「中國城」正在羅馬布加勒斯特崛起。
5. 紐約小義大利的特色,詳細點的介紹,是特色哦!
小義大利(Little Italy)是紐約市曼哈頓下城的一片街區,曾經擁有大量的義大利人,今天仍有義大利商店和餐館。
歷史區域
歷史上,小義大利從桑樹街(Mulberry Street),向南一直延伸到運河街,向北一直延伸到布利克街,向西一直延伸到拉斐特街,向東一直延伸到鮑威利。 東部與華埠毗鄰。
現狀
1926年9月,來自那不勒斯的移民開始舉行為期一天的街頭宗教慶典。義大利移民聚集在桑樹街,慶祝那不勒斯的主保聖人聖真納羅。目前聖真納羅節持續11天,每個9月沿著休斯敦街和運河街之間的桑樹街遊行,是義大利文化和義大利裔美國人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
由於來自中國的移民遷居來此,小義大利的大部分已經被華埠吸收和吞噬。曾經的小義大利已經收縮到只有一條街道,作為一個餐飲區,義大利裔居民很少。小義大利的北部,靠近休斯頓街,不再是公認的小義大利,今天被稱為諾利塔,「小義大利以北'的縮寫 今天,桑樹街在布魯姆街和運河街之間的一段是僅存的一部分。街道兩旁有二十多座義大利餐館,受到遊客和當地居民的歡迎。與向四面擴張,移民不斷增加的唐人街不同,小義大利只保留了一小部分。
義大利的文化和遺產網站ItalianAware稱義大利人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相對短暫。」許多義大利人迅速致富,使他們有機會離開這個局促的街區,遷往布魯克林和皇後區。該地區目前稱作小義大利更多的是出於尊重和懷念,而不是反映真正的族裔人口構成。
2010年,小義大利和華埠被列為一個歷史街區.
從20世紀初,義大利黑手黨成員就在小義大利進行有組織犯罪